特产 | 简介 |
---|---|
老龙口白酒 | 老龙口白酒产地范围为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长白山余脉沈阳天柱山水带上,东经123°26′43.96″至123°35′9.29″,北纬41°46′59.79″至41°54′19.69″。 “老龙口”始建于1662年,即康熙元年,因其位于清朝留都盛京(今沈阳)龙城之东,故称“老龙口”迄今已有349年的悠久历史。厂内有古井一眼,地占其灵,谓之“龙潭水”,水质清澈甘洌,宜于酿酒。清初所酿白酒多贡奉朝廷,曾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帝10次东巡盛京(沈阳)御用贡酒生产地,素有“大清贡酒”之称,流传有“飞殇曾鼓八旗勇”之赞誉。 “老龙口”目前拥有东北建造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连续烧酒时间最长的老窖池群。根据厂史记载,这个窖池群从清初建成伊始,至今一直在连续使用从没有间断过。历尽三百多年的沧桑,“老龙口”一直在原地、原池酿酒,这在东北地区绝无仅有,即使在全国也比较罕见。可以称之为“关东第一窖”。2010年老龙口品牌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的称号 历经三百多年的沧桑巨变。“老龙口”现以发展成为生产规模大,经济实力强,科技水平高的大型白酒酿造企业。2000年10月,老龙口酒厂合资成立“沈阳天江老龙口酿造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白酒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2002年,企业自筹资金建造一座访清代建筑风格的“老龙口酒博物馆”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其中展区面积为999平方米,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传统酒文化,生动展现中国传统酿酒工艺流程,是东北白酒酿造最有历史价值企业发展史的缩写,集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于一体,充满满族文化色彩和特色。现已成为沈阳工业旅游景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3-国家级旅游景区;省市科普教育基地。老龙口博物馆作为东北首家酒文化的博物馆,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开馆至今已经接待了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团500余个,年参观人次达10万余人。挖掘的酒海、子母孔秋坯石磨、著名书法家沈延毅题字、二十世纪[30年代老龙口商标、金日成礼品酒等文物被确定为国家三级历史文物,已收藏在老龙口博物馆。 “老龙口”的商标商誉值 1.58亿元,老龙口始建的酒窖评估为0.28亿元,其他传统的酿造工艺沿用至今.《老龙口传统白酒酿造工艺》,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老龙口牌” 年份酒陈酿15年,陈酿30年,陈酿50年 2010年7月被辽宁省沈阳市政府确定为政府接待指定用酒。 老龙口白酒系列品种齐全,各种档次价格俱全,所有白酒均为浓香型。可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 |
熘腰花 | 熘腰花 [主料辅料] 猪腰子………400克 玉兰片…………12克 清汤…………150克 醋………………5克 湿淀粉…………15克 水发木耳………8克 酱油……………30克 香油……………2克 豆瓣葱…………6克 青菜……………15克 精盐……………l克 香菜梗…………5克 蒜片……………5克 花生油………500克 味精……………2克 [烹制方法] 1.将腰子一片两开,片去腰臊,先用斜刀在腰子肉面上锲成一条条平行刀纹,再转一个角度,用直刀锲成一条条与斜刀成直角相交的平行刀纹,然后每片改四刀窄长条。 2.用清汤、湿淀粉、酱油、味精,香菜梗、香油兑成汁水。玉兰片、木耳、青菜均切象眼片。 3.先将腰花入沸水内一永,捞出控净水。勺内放人油500克烧至九成热时倒入腰花一冲,迅速捞出,控净油分。 4.勺内加底油25克烧热,用葱、蒜爆锅,随即烹入醋,加玉兰片、木耳、青菜偏炒,再放入腰花及兑好的汁水快速翻炒成浓熘芡,盛出即成。 [工艺关键] 1.猪腰子在进行刀工处理时,应撕去外皮,片净腰臊。改刀时,刀距应均等,深度一致,直刀为原料的4/5,斜刀略浅,每片腰子以改四刀为宜,俗语有“烧三熘四”之说,烧,指烧腰花:熘,指熘腰花。这句话的意思是:做“烧腰花”时直刀的刀距略宽一些,每片腰花是三刀,而“熘腰花”刀距较密,每片腰花为四刀。 2.此菜肴的命名虽然冠以“熘”,但从操作方法上看,实际是采用了“爆炒”技法。因此,需兑汁芡。但此芡汁应多于其他“爆炒”菜肴的芡汁。制作过程中要求操作敏捷,环环紧扣,一气呵成,保持腰子的脆嫩特点。 |
回头 | 制作方法:1、将500克面粉加入250克水,少许盐调成面团备用。2、把肥猪肉和时令鲜菜剁好切碎拌在一起加葱、姜、味精、香油等调料制成馅备用。3、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下成每50克一个的小剂,用手将剂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馅,折叠成长方形再把两头包紧即成。4、平锅内放油烧热,将回头生坯摆入锅内,两面反复煎烙,待回头鼓起即可出锅 特点,色泽金黄,皮焦馅嫩,口味鲜香。( 沈阳) 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有姓金的一家人在沈阳北门里开设烧饼铺谋生。因为经营不善,生意一直不好。一日正值中秋节,生意更加萧条,时至中午尚不见食客上门,店主茫然,遂将铁匣内几枚铜钱取出,买了些牛肉回家剁成肉馅,将烧饼面擀成薄皮,一折一叠地包拢起来,准备自家过节食用。这时,从外面忽然进来一位差人,进店见锅中所烙食品造型新奇,一经品尝,品味甚佳。这位差人当即告诉店主,再烙一盒送往馆驿,众人食后齐声叫绝。此后,这种食品一时名声大振,官民争相购买,生意日趋兴隆,故而取名“回头”。 制作方法: 1.将500克面粉加入250克水,少许盐调成面团备用。 2.把肥猪肉和时令鲜菜剁好切碎拌在一起加葱、姜、味精、香油等调料制成馅备用。 3.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下成每50克一个的小剂,用手将剂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馅,折叠成长方形再把两头包紧即成。 4.平锅内放油烧热,将回头生坯摆入锅内,两面反复煎烙,待回头鼓起即可出锅。其特点,色泽金黄,皮焦馅嫩,口味鲜香。 |
老山记海城馅饼 | 老山记海城馅饼是沈阳市传统风味小吃。海城馅饼是温水和面,选猪、牛肉为鸳鸯馅。取香料十余种煮制,取汁喟馅培其味。蔬菜馅,随季节变化,选豆牙、韭菜、黄瓜、青椒、南瓜、芹菜、白菜等配制,使饼馅荤素相配,浓淡相宜,高档品还以鱼翅、海叁、大虾、干贝、鸡肉调馅,其味道更是鲜美无比。馅饼成品形圆色黄,皮面脆韧,馅心嫩爽,鲜香四溢。配以蒜泥、辣椒油、芥茉糊等蘸食,更加味美适口。备有八宝粥佐之,清爽可口,风味别样。( 沈阳) |
马烧麦 | 马烧麦原称马家烧麦,是沈阳市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由马春创制于1796年。用开水烫面,大米粉作扑粉。选用腰窝、紫盖、三叉三个部分的牛肉剁碎作馅,加调料用清水浸煨,拢皮捏馅时留大缨。有皮亮、筋道、馅松、醇香等特点。 马家烧麦,是沈阳地区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早在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马春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没有门市,只是以手推独轮车来往于热闹街市,边做边卖。由于马家烧麦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好,造型美观,所以深受群众欢迎。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马春之子马广元在小西门拦马墙外开设了两间简陋的门市,立号马家烧麦馆,此后营业繁忙,远近闻名。后几经变迁,1961年才最后坐落在小北门里,即现在的马家烧麦馆,由马氏后裔第五代的马继廷担任技术指导。 马家烧麦的独到之处 :用开水烫面,柔软筋道,用大米粉做补面,松散不粘,选用牛的三叉、紫盖、腰窝油等三个部位做馅,鲜嫩醇香。制馅要求严格,须将牛肉剔净筋膜然后剁碎;用清水浸喂,加调料拌匀不搅,呈稀疏状的“伤水馅”,拢包时不留大缨,形如木鱼,成熟后皮面亮晶,柔软筋道,馅心松散,醇香味好。其外形犹如朵朵含苞待放的牡丹,令人望而生涎。 |
马家烧麦 | 马家烧麦 马家烧麦马家烧麦是一种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早在清嘉庆元年(1796年),由马春开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没有门市,只是以手推独轮车来往于热闹街市,边做边卖。由于马家烧麦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良好、造型美观,所以深受欢迎。清道光八年(1828年),马春之子马广元在小西门拦马墙外开设了两间简陋的门市,立号马家烧麦馆,此后生意兴隆,远近闻名。 |
熘肝尖 | 熘肝尖 材料:猪肝50克,胡萝卜ZO克,黄瓜ZO克,酱油、料酒、食盐适量,味精少许,烹调油10克,葱、姜、蒜末少许。 制法: 1.将猪肝切成3厘米见方的片。 2.将黄瓜,胡萝卜切片备用。 3.将食盐、料酒、酱油、葱、姜、蒜未对成碗汁。 4.锅内放油加热至八成热,放入肝片滑开,放入胡萝卜、黄瓜片和碗汁,大火炒熟即可。 |
回头 | 制作方法:1、将500克面粉加入250克水,少许盐调成面团备用。2、把肥猪肉和时令鲜菜剁好切碎拌在一起加葱、姜、味精、香油等调料制成馅备用。3、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下成每50克一个的小剂,用手将剂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馅,折叠成长方形再把两头包紧即成。4、平锅内放油烧热,将回头生坯摆入锅内,两面反复煎烙,待回头鼓起即可出锅 特点,色泽金黄,皮焦馅嫩,口味鲜香。( 沈阳) 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有姓金的一家人在沈阳北门里开设烧饼铺谋生。因为经营不善,生意一直不好。一日正值中秋节,生意更加萧条,时至中午尚不见食客上门,店主茫然,遂将铁匣内几枚铜钱取出,买了些牛肉回家剁成肉馅,将烧饼面擀成薄皮,一折一叠地包拢起来,准备自家过节食用。这时,从外面忽然进来一位差人,进店见锅中所烙食品造型新奇,一经品尝,品味甚佳。这位差人当即告诉店主,再烙一盒送往馆驿,众人食后齐声叫绝。此后,这种食品一时名声大振,官民争相购买,生意日趋兴隆,故而取名“回头”。 制作方法: 1.将500克面粉加入250克水,少许盐调成面团备用。 2.把肥猪肉和时令鲜菜剁好切碎拌在一起加葱、姜、味精、香油等调料制成馅备用。 3.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下成每50克一个的小剂,用手将剂子按扁、擀平、抽薄、上馅,折叠成长方形再把两头包紧即成。 4.平锅内放油烧热,将回头生坯摆入锅内,两面反复煎烙,待回头鼓起即可出锅。其特点,色泽金黄,皮焦馅嫩,口味鲜香。 下一篇:满汉全席 |
彩石镶嵌画 | 是以天然大理石为主,并以枯石、玛瑙、汉白玉、金星石等彩石为原料,运用大理石各种彩石的自然形态特征、纹理脉络和丰富的色彩,汲取古代壁画艺术制成的石质画工艺品。(沈阳) |
煎丸子 | 煎丸子 主料:鲜锗肉馅650克 配料:姜丝、葱丝 调料:油、食盐、酱油、白糖、味素、淀粉、料酒。 特点:煎丸子色泽金黄、颗粒均匀、不散、口味咸鲜香、口感外焦里嫩、芡汁紧而明亮。 |
熏肉大饼 | 李连贵熏肉大饼 始创于1842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原开设在吉林省梨树县,1950年,李连贵之孙李春生继承祖业,把李连贵熏肉大饼迁到沈阳,成为沈阳地区驰名的独特风味。 |
游龙戏凤 | 游龙戏凤由辽宁盛产的刺参、笋鸡、人参制作而成。 游龙戏凤也是辽宁菜的名品之一,选用当年产的刺参、当年的笋鸡以及东北的人参,放入酒精锅中烹制而成,用料考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