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伊春红松籽 | 伊春被誉为“红松故乡”,出产的松籽自然最地道正宗。 别名为果松子、海松子,分布在我省小兴安岭一带,主产区伊春。红松籽含有丰富的油脂、蛋白质,是高级滋补食品,可配合治疗动脉硬化、肺结核等多种疾病。松籽种皮可制染料,球果皮可制芳香油,种仁即是人们喜食的干果、食用油料来源,也是皮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丰收之年,可以收获几十万斤红松籽。 伊春红松籽产于黑龙江省伊春市。红松属国家一级濒危物种,我国最大面积的红松原始林在伊春林区,伊春也以“红松故乡”之称闻名遐迩,驰名中外。在伊春开发初期,就形成了坚强不屈的“红松精神”。松籽为红松的种子,野生红松需生长50年后方开始结籽,成熟期约两年,因此极为珍贵。而伊春被誉为“红松故乡”,出产的松籽自然最地道正宗。松籽是重要的中药,久食健身心,滋润皮肤,延年益寿。明朝李时珍对松籽的药用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松子,释名新罗松籽,气味甘小无毒;主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变白、散水气、润五脏、逐风痹寒气,虚赢少气补不足,肥五脏,散诸风、湿肠胃,久服身轻,延年不老”。 地域范围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纵贯全境,东与萝北县、鹤岗市、汤原县相邻,南与依兰县、通河县接壤,西接庆安县、绥棱县,北通逊克县;北部嘉荫县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界江长246公里。伊春红松籽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为东经127°42′-130°14′,北纬46°28′-49°21′。包括铁力市、嘉荫县、伊春区、友好区、上甘岭区、五营区、红星区、新青区、汤旺河区、乌伊岭区、乌马河区、翠峦区、带岭区、南岔区、美溪区、西林区、金山屯区、铁力局、双丰局、桃山局、朗乡局21个县(市)、区、局。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伊春行政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80%,平均海拔为400米左右,最高山峰为平顶山,海拔1429米。伊春市整个地势西低东高,南低北高,南北长325公里,东西宽145公里,呈狭长地形,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伊春现有林地近3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0.6%,是全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全市耕地土壤主要是黑土、草甸土和白浆土,林地土壤主要是山地暗棕壤和棕色针叶林土,土地自然肥力高,有机质含量高,表层腐殖质含量高。 (2)水文情况:伊春市境内沟谷密布,水系发达,总蓄水量10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为7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24亿立方米。全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676条,分属黑龙江和松花江两大水系。由于全市地处林区,耕地面积较少,所以亩均占有水量偏高。 (3)气候情况:伊春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秋季节分明,夏季短暂。年积温1990-2550℃,年降雨量550-650毫米,全市日照时数平均为2390.8小时,年无霜期90-125天,适合北方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对红松籽的生长极为有利。 (4)人文历史情况:伊春的红松籽采摘历史较早,有人烟时开始就把红松籽当野果进行采摘,到目前根据国家森林管护政策和野生动植物管理条例,以及当地政府政策规定,各林场所进行集中管护,到采摘季节进行统一采摘、统一收购。 红松属国家一级濒危物种,我国最大面积的红松原始林在伊春林区,伊春也以“红松故乡”之称闻名遐迩,驰名中外。在伊春开发初期,就形成了坚强不屈的“红松精神”。松籽为红松的种子,野生红松需生长50年后方开始结籽,成熟期约两年,因此极为珍贵。而伊春被誉为“红松故乡”,出产的松籽自然最地道正宗。松籽是重要的中药,久食健身心,滋润皮肤,延年益寿。明朝李时珍对松籽的药用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松子,释名新罗松籽,气味甘小无毒;主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变白、散水气、润五脏、逐风痹寒气,虚赢少气补不足,肥五脏,散诸风、湿肠胃,久服身轻,延年不老"。 |
伊春黑木耳 | 黑龙江省伊春市地处小兴安岭腹部,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力发展林下袋栽黑木耳产业,成为我国优质黑木耳主产区之一,全市生产袋栽木耳3.9亿袋,产干木耳1.2万吨,创产值4.3亿元,成为当地林区人脱贫解困的致富项目。伊春的黑木耳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维生素B2含量是米、面、白菜的10倍,比猪、羊、牛肉高3-5倍;灰分比米、面、白菜及肉类高4-5倍。伊春黑木耳还有补血、强精、镇静、减低血液凝固、缓和冠状动脉硬化等功能,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药用食品。 地域范围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纵贯全境,东与萝北县、鹤岗市、汤原县相邻,南与依兰县、通河县接壤,西接庆安县、绥棱县,北通逊克县;北部嘉荫县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界江长246公里。黑木耳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东经127°42′-130°14′,北纬46°28′-49°21′。包括铁力市、嘉荫县、伊春区、友好区、上甘岭区、五营区、红星区、新青区、汤旺河区、乌伊岭区、乌马河区、翠峦区、带岭区、南岔区、美溪区、西林区、金山屯区、铁力局、双丰局、桃山局、朗乡局21个县(市)、区、局。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伊春行政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80%,平均海拔为400米左右,最高山峰为平顶山,海拔1429米。伊春市整个地势西低东高,南低北高,南北长325公里,东西宽145公里,呈狭长地形,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伊春现有林地近300万公顷,森林覆被率为80.6%,是全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全市耕地土壤主要是黑土、草甸土和白浆土,林地土壤主要是山地暗棕壤和棕色针叶林土,土地自然肥力高,有机质含量高,表层腐殖质含量高。 (2)水文情况:伊春市境内沟谷密布,水系发达,总蓄水量10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为7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24亿立方米。全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676条,分属黑龙江和松花江两大水系。由于全市地处林区,耕地面积较少,所以亩均占有水量偏高。 (3)气候情况:伊春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秋季节分明,夏季短暂。年积温1990-2550℃,年降雨量550-650毫米,全市日照时数平均为2390.8小时,年无霜期90-125天,适合北方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对栽培黑木耳极为有利。 (4)人文历史情况:伊春市黑木耳生产起步较早、规模大。六、七十年代即开始野生采摘,进入八十年代从事椴木生产,九十年代至今一直从事袋料栽培,2008年,生产规模达到4.6亿袋,居黑龙江省之首,有14个林业局生产规模达到千万袋以上。全市已有四家企业的黑木耳产品获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初步形成了以黑木耳栽培为核心,辐射菌种生产、机械制造、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推广、产品销售,相互支撑、相互带动、黑色经济产业群。 历史上有“南菇北耳”之说,伊春市气侯冷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黑木耳又属木腐菌,伊春的黑木耳均用柞椴等阔叶锯沫为原料生产,符合它的自然属性,所以伊春林区的黑木耳与南方产品相比,干时肉厚色正,营养非富;泡开有弹性,富光泽;食用时圆润、细腻,在全国黑木耳产品中属上品。伊春所产黑木耳是纺织工人的保健食品。 |
红星平贝母 | 平贝母是红星区主产中药材之一,从七十年代中期,红星区就开始进行野生平贝母人工繁殖和栽培的探索(1981年伊春市农业发展计划)。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十多年的种植生产历史。在本地政府关怀下,经过全体红星人民多年来的共同努力,红星区的平贝母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粗犷的散户经营到科学的规范化种植,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项强区富民优势项目。2003年7月,经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红星平贝母种植基地被认定为“无公害平贝母产地”。 贝母是常用的名贵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平贝母是药用贝母的一种,功效与川贝相同。是东北的珍贵药用植物。 红星平贝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黑龙江省伊春市红星区小兴安岭南坡三场林场、汤南林场、共青经营所、二场经营所、红星经营所、五星河经营所、清水河经营所、汤洪岭林场、汤北林场等9个林场所现辖行政区域。 |
红星蕨菜 | 红星区核心为推森林食品、及食用菌、种、养、采、加工、矿产石材等特殊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当地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红星区申报的“红星蕨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顺利通过了与会专家的审查,这标志着“红星蕨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取得了0成功。 “红星蕨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红星区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极具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对于进一步推进“红星蕨菜”产业发展,保持地域特色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红星蕨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功的申报,将进一步提高红星蕨菜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全区森林食品支柱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 红星蕨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黑龙江省伊春市红星区二皮河经营所、库斯特林场、霍吉河林场、汤北林场等4个林场、经营所现辖行政区域。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