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市 >>徐汇区 >> 漕河泾街道

漕河泾街道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品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术的传承源于黄道婆自崖州带回的纺织技艺。宋末元初,松江府乌泥泾人黄道婆在流落崖州三十余年后,于元贞年间返回故里,传播植棉和纺织技术。她改进了捍、弹、纺、织等手艺,创制了“配色”、“挈花”成“折枝、团凤”的织造工艺,开发出众多精美的棉纺织品。   黄道婆的棉纺织技艺改变了上千年来以丝、麻为主要衣料的传统,改变了江南的经济结构,催生出一个新兴的棉纺织产业,江南地区的生活风俗和传统婚娶习俗也因之有所改变。可以说,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是中国纺织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历史上松江乌泥泾的印染技艺也很著名。扣布、稀布、标布、丁娘子布、高丽布、斜纹布、斗布、紫花布、刮成布、踏光布等与印染的云青布、毛宝蓝、灰色布、彩印花布、蓝印花布(药斑布)等同享盛誉。目前掌握手工棉纺织和印染技艺的传承人都已是七八十岁的高龄,这项古老的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保护。

鸽蛋圆子

  创制鸽蛋圆子的人是一位叫王友发的甜食商贩,此人祖籍苏州,懂点制作甜点食品技术,主要做花生糖、枣子糖、糖山楂等食品,制成后放入提篮,来到居家附近的城隍庙叫卖。冬去春来,生意倒也不差,但一到酷暑炎夏,糖品受高温易化,难以出售。王友发只得另想别法,在苦思冥想中,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他想如果用清凉的原料,制成的消闲食品,在高温季节,不是能沁人肺腑吗?主意已定,就在家试验起来,选取用了上乘糯米经淘洗后磨成水磨粉,采用薄荷、砂糖作馅心,在加工过程中,经反复摸索,取得成功。主要把握熬糖一关,即必须熬得不嫩不老,裹入皮子后,咬上去才能有一包糖卤。先后经过十多道工序,终于制成每两8只小巧玲珑的鸽蛋圆子。咬一口,一泡薄荷糖水流入嘴内,这种夏令冷点心,因色泽和形态酷似鸽蛋而得名。专供湖心亭茶楼销售。后来这一名特小吃几度兴废,配方和工艺由九曲桥堍的桂花厅点心师傅继承下来。当年上海滩上有名的“潮流滑稽”刘春山,当城隍庙举行庙会时,在“桂花厅”前唱滑稽,吸引了一大帮人。人们游兴正浓,不觉肚内已空,少不得光顾一下桂花厅,鸽蛋圆子因此销路大增。1983年商业部主办全国烹饪技术表演鉴定会,上海特级点心师葛贤萼获得第一名,鸽蛋圆子便是她参赛的特色品种之一。   如今,王友发早已作故,因而能制作鸽蛋圆子的已为数不多,然而卧虎藏龙的老饭店就有他的传人。鸽蛋圆子原专供湖心亭得意楼茶客作夏令应时小吃,现为九曲桥湖心亭对面的桂花厅独家经营。   鸽蛋圆子怎么做呢?   1.将糯米制水磨粉。取出磨干粉500克擦散,加温水150克揉至光滑不粘手,做成圆饼数只,投入沸水锅中煮15分钟捞出,浸入冷水中。再将其余的水磨粉搓散,加入熟糯米粉饼,揉和擦匀,至粉质软滑光亮并有韧性时,便成皮粉,皮粉上用湿布覆盖,以防干裂。   2.将白糖放在锅中,加温水250克,以小火熬煮,边煮边用勺搅拌,待糖溶化后,再熬10分钟左右,见糖浆中起的小泡由球形逐渐变成小珠时,即将锅端离火口,并用竹筷蘸糖浆,如拉起的丝长3.5至5厘米时,即加入糖桂花,薄荷香精,倒在案板上拌和,用刮刀来回不断地搅拌,至糖凝结时,再用手揉捏,将糖内的小粒捏碎,然后搓成比筷子略粗的长圆长,再切成每只重2.5克左右的糖粒,即成糖馅。   3.将皮粉搓成长圆条,摘成每只重12.5克的坯子,包入糖馅1粒,收口捏拢,搓成形如鸽蛋的圆子。锅中放水,用旺火烧沸,放入生圆子,用铁勺沿锅边轻轻推动,以防粘结,待圆子上浮水面,再煮7分钟,至圆子表皮呈玉色透明状并有光泽时,即用漏勺捞出,放在冷开水中浸一下,使其冷透后再捞起沥干。   4.将白芝麻炒熟并碾成末,放在大盘中,取冷透的圆子逐只在盘中蘸上芝麻末,并将有芝麻的一面朝下,排放在箬竹叶上(每张放8至10只)即成。   

蟹粉烩鱼翅

  蟹粉烩鱼翅   原料:大闸蟹2只(150克/只、雌),水发鱼翅50克。   调料:盐,味精,黄酒,麻油,上汤,生粉。   制作:将大闸蟹蒸熟、拆肉(脚肉不用),鱼翅用上汤煨透待用;锅内放少许麻油,加上汤、盐、味精及蟹粉烧滚,用生粉加水勾芡,再将鱼翅沥去水分,放入烧滚的芡中拌匀,淋入麻油即可,放入鱼翅盅内。   特点:口感滑糯、营养丰富。

面拖蟹

  面拖蟹是一道著名的江南菜,也是上海名菜之一。上海地区常选用六月黄为主料来做这道菜,将其切半沾上面粉下锅油炸,拌炒时浇上面糊炒匀即成。   所谓“六月黄”,又叫黄油蟹,就是还差一次蜕壳的未成年大闸蟹,前者的蟹壳还没完全硬起来,蟹脚上的毛也还没长出来,蟹黄更加鲜嫩,肉质也更细软,比大闸蟹更胜一筹。六月黄的价格较贵,普通家庭想吃此菜,可选用价廉物美的花蟹来入菜,吃时花蟹膏满脂肥,别有一番滋味!   原料:   新鲜母蓝花蟹(5只),葱末(半汤匙),姜末(半汤匙),葱花(1汤匙),面粉(1/2杯),油(1碗),盐(1/3汤匙),海天海鲜酱油(1汤匙),白糖(1/4汤匙),料酒(1汤匙)。   制作方法:   花蟹宰杀洗净,切成两半;姜和葱切成末备用。给花蟹切口处沾上一层面粉,置入盘中待用;将1/2杯面粉和1杯清水调匀,做成面糊。烧热1碗油,将沾了面粉的蟹块切口朝下,放入油中炸30秒,炸至面粉凝固定型。然后将整个蟹块放入油中,以中火炸至蟹壳变红,蟹块呈金黄色,捞起沥干油。烧热3汤匙油,炒香姜葱末,放入炸好的蟹块拌炒1分钟,加入1汤匙料酒、1汤匙海天海鲜酱油、1/4汤匙白糖和1/3汤匙盐炒匀入味。倒入面糊快速炒匀,让蟹块都均匀地裹上一层面糊,即可出锅。   蟹块切口抹上一层面粉,可防止蟹黄流失;先炸一下沾有面粉的切口,封住蟹黄和蟹肉,再将整个蟹块放入油中炸。通过油煎和烧制,蟹中鲜味全溶入外面的面糊团中,一段段面拖蟹晶莹透亮,红黄相间,看上去不但十分惹眼,而且味道鲜美。   

擂沙团

  擂沙团是设在襄阳南路的“乔家栅点心店”经营的名点之一。约有50多年历史,把包有鲜肉,豆沙,芝麻等各种馅心的糯米汤团煮熟后沥干,滚上一层特制的赤豆粉,入口香糯,具有浓郁的赤豆香味,还有爽口和携带方便等特点。

松江四鳃鲈鱼汤

  四鳃鲈鱼汤,是上海松江地区最著名的特色菜肴。松江四鳃鲈是天下闻名的席上珍馐。宋代孔平仲的《孔氏谈苑》记载:“淞江鲈鱼,长桥南出者四鳃,天生脍(细切鱼)材也。”每逢贵客上门,就用鲜活的鲈鱼切成细小的鱼片或鱼丝,装盘上桌,作为珍馐款待客人。到清代后期,以清蒸、煮汤或作羹为主,并出现了“清蒸鲈鱼”、“鲈鱼汤”等菜肴。生食鱼片,逐渐少见。原松江秀野桥饭店烹制的“清炖鲈鱼”、“四鳃鲈鱼汤”等菜肴,曾闻名全国。   历代诗人纷纷称赞鲈鱼风味之美,宋代杨诚斋曾有诗曰:“鲈出鲈乡芦叶前,垂虹亭下不论钱。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春风已有真风味,想得秋风更迥然。”此诗详细描绘了鲈鱼的美味。   特点:用松江四鳃鲈加笋、火腿、清汤,煮制而成。成菜肉质细嫩,汤清见底,味极鲜美。   

青团

  青团色泽碧绿光亮,是一种加入草汁的米粉团子。口感清淡,略带香味。每到清明,上海人就有吃青团的习俗。

糯米团

  糯米团是老上海人的传统早餐,在宁波和上海的一些地摊上,均可以见到这些特色的传统早餐。糯米擀成薄薄的一张面饼,在上面放点榨菜,夹一根油条,卷成一个团子,就这样,纯正的上海糯米团就完成了。   

上海富春小笼

  上海富春小笼    许多店有很久远的历史,但已经逐步淡出了我们的视野,甚至被人遗忘。   朋友介绍,徐总是富春小笼的老板,他聊起自己的小笼和点心信心实足。他的信心让人有冲动想去尝试一下,这件事一直在心里搁着。   终于有一天,晚上什么事也没有,就去了。在店门口正犯愁停车的事,正好看到徐总出来,在他的指引下,倒车三十米,开进一条弄堂,看门老伯伯的热情让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到店里,徐总已经离开,正合吾意。一楼小吃大厅全都坐满,几乎每个桌子都会有小笼的影子,二楼炒菜还有位子。   该点菜了,问服务员:还有什么点心?炒菜有什么特色?回答让人有点啼笑皆非:我们的点心都不错,炒菜以家常菜为主。呵呵,等于没回答。看来还是0话有道理:靠人不如靠己。       小笼点了,别的点心也点了,确实只有家常菜,顺便就点了几个,有时候家常菜也能显出真功夫,这样就开始了富春小笼之旅。   小笼(3元/6个)和咖喱角(5元/3个)是最快到桌子上的。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上海白肚

  原料配方:猪肚100公斤,葱0.6公斤,姜0.4公斤,桂皮0.1公斤,茴香0.1公斤,黄酒1.5公斤,精盐3公斤,砂糖0.5公斤,味精少量   制作方法:   1.原料:收拾干净的猪肚,擦上食盐,边擦边揉,洗清后,再用80~90℃温开水烫,烫至猪肚转硬,内部一层白色的粘膜,能用刀刮去时为止。捞出倒入冷水内,用刀边刮边洗,直至无臭味,不滑手时,再从底部分切成两半,成两大片,去掉油筋,滤干水分。   2.加工:锅中放入清水半锅,加入盐和茴香、桂皮(用纱布袋装),先用旺火烧沸,再加入葱、姜和肚子、黄酒,用铲刀上下翻拌,继续烧约20分钟,加入砂糖和味精。采用敞锅烧煮,不加锅盖,让异味随热气散发,不时翻拌,并撇清浮油,出锅后将肚子摊在竹盘上、散热冷却。   质量标准:外型完整,肚面洁净,无出血点,无刀伤残损,无异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锅贴桂鱼

  概论:锅贴桂鱼,以上海大厦淮扬制法较为精细别致风味独特。如块型上,各帮以大鱼片贴大肥膘片与咸菜叶;而淮扬制法一片一块,刀工整齐划一,保持嫩度。口味上,各帮都采用咸鲜味,而淮扬制法则加葱椒,烹香醋,以去油除腥,增加香味,得到中外宾客的欢迎。60年代,周总理在上海大厦宴请西哈努克亲王时,曾品尝过此菜,并给予好评。   特点:用桂鱼、肥膘、咸菜叶煎制而成。成菜色泽一面金黄,一面碧绿;质感一面酥脆,一面软嫩;醋椒鲜香,肥而不腻,为春秋两季佳肴。   工艺:将净桂鱼拆骨去皮,将鱼肉、熟肥膘分别批成长6厘米、宽4厘米、厚0.5厘米的长方薄片(各12片),鱼片加葱、椒、盐、味精、酒拌匀,熟肥膘拍上粉,咸菜修成似肥膘片大,用蛋清糊使肥膘片、桂鱼片、咸菜叶粘在一起,入锅加油少许,煎熟、贴黄,烹上香醋,整齐地装盘上席即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漕河泾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梓树园社区

----

漕溪四村社区

----

西街社区

----

九弄社区

----

科苑社区

----

冠生园社区

----

凯翔社区

----

薛家宅社区

----

康健路社区

----

金谷园社区

----

龙漕社区

----

南一村第一社区

----

南一村第二社区

----

习勤社区

----

宏润花园社区

----

馨汇南苑社区

----

佳友社区

----

华富社区

----

挹翠苑社区

----

张家园社区

----

东泉路社区

----

东荡社区

----

金牛社区

----

罗城社区

----

正南花苑社区

----

嘉萱苑社区

----

宾阳路社区

----

漕东社区

----

月河社区

----

中海馨园社区

----

漕河泾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