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圣迹山千年古枫林 | 圣迹山古枫林位于叶茂台镇政府西3.5公里,叶西线北侧,头台子村东北处,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叶茂台圣迹山辽墓群西侧,在辽墓群遗址保护区内,与辽墓保护区隔山相望。古枫林区占地面积200多亩,有800多棵,均为元宝枫。其中树王已经达到了999岁,树冠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其胸径约1.3米,周长3.9米,树围要三个人才能环抱得过来。 元宝枫林中树木平均树龄百年以上,实为古树,是我国最古老、面积最大的人工种植元宝古枫林,也是辽宁独一无二的古枫树群。据载,此处枫树林栽种不晚于唐代,虽在历史长河中被多次毁坏,但现今存活树龄较长的一片枫树林即是在辽开泰四年(公元1015年)所栽种。 元宝枫,槭树科槭树属,落叶乔木,树冠大,树姿优美。依其树龄不同,树叶的老嫩不同,树叶的颜色各异,就是同一株树的老枝与新梢,上面的颜色也大不一样,常常是一棵元宝枫,叶片可分出深红、大红、浅红、橘红、橙黄、大黄、鹅黄、嫩绿、深绿等十几种颜色,是行道、庭院、风景区绿色的优良树种。原产于我国,多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辽宁西北部、江苏北部等,垂直分布在海拔300—2000米。本种多零星分布,数量有限。法库元宝枫林规模大,株数多实属罕见。 千年古枫林是自然与文化的遗产,千百年来一直隐藏于山中,近年来才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古韵清幽的枫林现已被喻为神树林,是祈福迎祥的福林,当地流传着“枫林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有上千年的历史的叶茂台圣迹山元宝枫,被称为研究辽代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生态、科学、历史和观赏价值,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它既有生物学价值,又具有活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古树的保护关系到我国生物资源和历史遗产保护的双重意义。 信息来源:法库县人民政府网 叶茂台镇 法库县辖镇。1961年设叶茂台公社,1984年置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45公里。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2.2万。北(京)沈(阳)北线公路过境。辖刘家、太平庄、阎荒地、庙台山、当石山、簿坨子、母坨子、四架山、小荒地、二台子、头台子、叶茂台、榛子街、太平山、四官堡、石庄子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矿泉水厂等。农业主产玉米、花生。名胜古迹有…… 详细++ 信息来源:法库县人民政府网 |
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 | 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法库县西部的秀水河子镇和叶茂台镇之间,距沈阳母城70公里,101国道北侧,规划总面积2799.4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2047.40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景观资源和开发建设条件良好。具有非常高的生态价值、旅游价值、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目前,湿地公园管理和规划编制基本完成。 法库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贵在原始、原生态。这里基本保持了较为原始的湿地景观,湿地周边除农田生态系统和部分村落外,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湿地公园拥有沼泽、滩涂、河渠、森林等多样化的栖息地生境,自然资源丰富,景观优美。 1989年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等级;1996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1997年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濒危等级;200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极危等级。目前,全世界约有白鹤3000多只,是濒临灭绝的动物之一。白鹤种群的98%在我国的鄱阳湖越冬,每年春季北迁至西伯利亚繁殖、秋季南迁至鄱阳湖越冬的路径中,第一大站即为辽宁省法库县的獾子洞湿地。 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地类型主要包括水库、库区周边滩地、林地等几种类型,湿地植被以草甸和水生植物为主,公园内水植物郁郁葱葱,种类繁多,生长着高等维管植物52科135属204种,其中芦苇、香蒲和三江藨草等水生植物群落为该区域优势群落物种,有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 公园位于辽河水系秀水河支流三合成河上。上游的三合成水库和拉马章水库汇流后进入规划区。公园周边还分布有太平河、四官窝堡西沟等7条河沟,总集水面积近300平方公里,且地下水层厚达35米。整个湿地水清且浅,犹如一面宝镜镶嵌在法库大地。 公园内鸟类资源较为丰富,共有12目27科70属144种。区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27种,其中有白鹤、白头鹤、丹顶鹤、白枕鹤、灰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等多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此外,还有21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23种鸟类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濒危物种。目前,这里已经成为候鸟迁徙过程的重要停歇地,每年春、秋两季,这里都有众多数量的珍稀濒危水禽取食、停歇。此外,区内还有各种哺乳、两栖、爬行类动物及46种鱼类。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赋予獾子洞湿地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和较高的科学研究意义,使其具备了开展湿地保护和科普宣教的独特资源条件。 2012年9月,獾子洞湿地被批准成为沈阳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被有关专家称为“城市之肺”。为更好的推动獾子洞湿地发展,目前,法库县正在积极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獾子洞湿地的地质地貌、气候以及水文价值等都符合湿地特征,并拥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鸟类的天堂,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各种鸟类在此栖息、繁衍,更可贵的是每年超过全球70%的白鹤到此逗留,加之我县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努力把獾子洞建设成国际重要湿地!”法库县委书记冯守权说。 中国白鹤之乡 法库境内的獾子洞湿地位于秀水河子镇和叶茂台镇之间,距离沈阳70公里,距离法库县城35公里,距离秀水河子歼灭战纪念馆4公里,是法库县一个重要的旅游景区。这里拥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7种,每年春秋两季,白鹤、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东方白鹳等数万只禽鸟会齐聚法库獾子洞湿地,停留时间大约在90-100天。高峰时各种野生鸟类可达6万多只。呈现出“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壮观景象。而在所有鹤、雁、鸳鸯等鸟类中,价值最高的就是白鹤。 白鹤是一种大型涉禽,全长约130厘米,略小于丹顶鹤,翼展210~250厘米,体重7~10千克;头的前半部为红色裸皮,嘴和脚也呈红色;除初级飞羽为黑色之外,全体洁白色,站立时其黑色初级飞羽不易看见,仅飞翔时黑色翅端明显。白鹤对浅水湿地的依恋性很强,喜欢大面积的淡水和开阔的视野,主要以植物的根、地下茎、芽、种子、浆果为食物。白鹤是单配制,产卵期从5月下旬到6月中旬,每窝产卵2枚,孵化期约为27天,孵化率仅为1/3,90日龄能够飞翔。 1989年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等级;1996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1997年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濒危等级;200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极危等级。目前,全世界约有白鹤3000多只,是濒临灭绝的动物之一。白鹤种群的98%在我国的鄱阳湖越冬,每年春季北迁至西伯利亚繁殖、秋季南迁至鄱阳湖越冬的路径中,第一大站即为辽宁省法库县的獾子洞湿地。 5月15日,经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家组讨论审核,决定授予我县“中国白鹤之乡”称号。 5月21日,法库县在沈阳金城宾馆举办了沈阳法库荣获“中国白鹤之乡”称号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受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委托宣读了授予沈阳法库“中国白鹤之乡”称号。这不仅是沈阳,也是辽宁省首个“中国白鹤之乡”称号的县区。 多年来,法库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白鹤及獾子洞湿地栖息鸟类的保护工作,专门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制定了《獾子洞湿地保护方案》,恢复林网、路网,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治理河道、关停污染企业,保存湿地面积,收回湿地周边开荒地、耕地千余亩,在白鹤迁徙期严禁在湿地捕鱼,减少人类活动对白鹤生存环境的干扰,加强湿地周边环境治理,为白鹤及其他鸟类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栖息环境。现在湿地周边村民的动物保护意识已经大大增强了,几个村已经相继成立了护鸟小组。到目前为止,法库当地村民已经成功营救并放生了一只白鹤、三只白枕鹤。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法库这个“白鹤之乡、候鸟天堂”必然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关注! 注:传说鹤是仙禽,有“鹤寿千年”之说。鹤与合谐音,故有“六合”同春之意(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有富贵长寿之说。鹤有一品鸟之称,又意一品当朝或高升一品。它是鸟类中吉祥长寿的代表。因此在帝王时代,鹤被作为一品鸟而应用于有相当品级官的各种装饰中。 叶茂台镇 法库县辖镇。1961年设叶茂台公社,1984年置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45公里。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2.2万。北(京)沈(阳)北线公路过境。辖刘家、太平庄、阎荒地、庙台山、当石山、簿坨子、母坨子、四架山、小荒地、二台子、头台子、叶茂台、榛子街、太平山、四官堡、石庄子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矿泉水厂等。农业主产玉米、花生。名胜古迹有…… 详细++ |
秀水湖 | 秀水湖原名獾子洞水库,始建于1958年,属于沈阳市法库县秀水河子镇和叶茂台镇之间,其水面1532公顷,是沈阳市第一大水库。它位于法库城西35公里,距离沈阳60公里,是一座平原型湖泊,景区面积3231公顷,是世界濒危候鸟白鹳、白鹤、天鹅等栖息地。按照国际湿地保护公约规定,其秀水湖符合国际级重点湿地标准,是辽宁省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这里地势平缓、水面开阔,湖体和湖周地区水生植物、浮游生物、鱼类和鸟类,尤其是迁徙鸟类较多,同辽河湿地组成迁徙鸟类的主要停歇区域。周边森林和植被丰富,植物群种有油松、胡枝子、芦苇、香蒲等。这里栖鸟嬉戏、苇荡起伏,一望无际,水天一色,有世界濒危鸟类,如白鹳、东方白鹤、丹顶鹤、大天鹅等,其花脸鸭、银鸥、秋沙鸭、红头潜鸭、雁鸭不计其数。秀水湖东侧有一座庄严的标志东北解放第一个春天的秀水河战役纪念馆,它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纪念馆设在秀水河歼灭战陵园内,馆中收藏参加作战的民主联军的大量图片资料和实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胜地。主要旅游景区有秀水湖湿地观光区和秀水河战役纪念馆游览区。 叶茂台镇 法库县辖镇。1961年设叶茂台公社,1984年置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45公里。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2.2万。北(京)沈(阳)北线公路过境。辖刘家、太平庄、阎荒地、庙台山、当石山、簿坨子、母坨子、四架山、小荒地、二台子、头台子、叶茂台、榛子街、太平山、四官堡、石庄子16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商贸、矿泉水厂等。农业主产玉米、花生。名胜古迹有…… 详细++ |
沈阳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 | 沈阳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位于法库县五龙山下的大孤家子镇半拉山村,南距沈阳市80公里,北距法库县城20公里,有财湖景区至五龙山景区旅游线路从该村通过,交通便捷。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有生产车间、检测车间、灌装车间、封篓纸作坊、篓式酒海群、大型酒窖、酒文化展览馆、琴式书法、九龙壁和索罗轩等人文景观、旅游观光景区等,为我县白酒生产龙头企业之一,中国满族白酒传统酿造工艺研发基地之一,被誉为“关东满族白酒第一坊”。 历史沿革: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以后,清皇室后人爱新觉罗胤玉、贵族瓜尔佳氏后人相继在这里创办了“祖家坊烧锅”“关家酒作坊”,并融合了满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加以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艺体系。民国和伪满期间,由于局势不稳,战乱频仍,酒厂曾一度停产,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孤家子镇创建了乡办酒厂,后传承人分开各自开办酒厂。 工艺流程:选粮—制曲—粉粮—蒸粮—伴母糟—加曲—拌匀—入窖(泥窖)—发酵—出窖—蒸酒——分质存水(分木桶酒海,树条酒海,地上地下)—封存—再加曲陈酿—灌装—出厂。 祖家坊白酒酿造工艺,即整合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酿酒工艺精华,也融合了酒文化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酿酒工艺体系。 最大的100吨酒海和60吨酒海,至今仍存储美酒。这里有一副对子,上联是“狐仙万寿山中蕴”,下联是“皇酒九酿海里藏”,横批“仙山酒海”。远山近景缤纷无限 就像是置身清朝酿造工坊般令人最新心醉。 |
法库五龙山 | 法库五龙山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五龙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法库城西30公里处的丁家房镇,距离沈阳70公里,景区面积1548公顷,是由五条脉络组成的环型山脉,包括五龙山、朝阳洞山、龙怀山诸山,为沈阳地区名山之一,2000年被确定为沈阳市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AA级景区,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五龙山得山水之奇绝,汇田园之芬芳,融佛道于一地,是集观光揽胜、乡村休闲度假、宗教信仰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也是大中小学生农村社会实践基地和认知“三农”的最佳窗口。五龙山自古就流传民谣说“远望五龙山,峰峰相依,沟沟相连,只见龙起舞,不知哪是边;走进五龙山,看山不见山,树木琳琅遮了天,但闻人语响,不知在哪边”。五龙山以鼓山、避风台、龙泉、神松、奇枫、塔林、无梁观、檐上松等文明遐迩。有天然次生林1万亩,果园300亩,花草近千种,药材数十种,有史称东北解放第一个春天的秀水河战役林彪指挥所,有3400年发人和胡人都城遗址,有七塔林、碧云宫、广慧寺等佛教圣地,有散发浓郁乡土气息的万亩葡萄长廊和万亩山樱椒观光区,有五龙山牌绿色葡萄、笨鸡蛋、小杂粮、爱新觉罗酒、根雕、剪纸等旅游商品。 五龙山景区分为朝阳洞景区、鼓山景区、发人都城遗址和万亩葡萄长廊观光区四大景区,是沈北独具特色的神奇之旅、田园之旅、文化之旅和红色之旅,更是展示以“三农”为主题的农业旅游示范基地。主要景点有300多年的古杏林、原始次生林覆盖的归真林、600多年的元代道观、檐上松、七塔林、五龙神泉、蛇仙洞、天鼓山、避风台、发人都城遗址、十二生肖石刻园、倒座观音庙、广慧寺、森林浴场、鹰鹊坡、林彪指挥所、万亩葡萄长廊等。 丁家房镇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丁家房镇,镇政府驻丁家房。人口2.12万人,面积132.73平方千米。邮编110411。 - 行政区划 丁家房镇主干道 丁家房镇辖21个村委会:丁家房、西丁家房、佘家堡、香草沟、雷其堡、芹菜沟、白家堡、塔子山、羊泉、兴隆峪、大泉眼、东岗子、红土墙、蛇山子、西沟、靠山屯、候三家、刘家堡、湾柳街、古城子、帮牛堡。 - 农业…… 详细++ |
祥云生态度假村 | 祥云生态度假村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祥云生态度假村坐落于法库县冯贝堡乡务名屯村。园区位于法库县西南与沈阳城东北郊区,距县区30公里,距铁法市区19公里,距沈阳市中心69公里,是我公司基于生态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想法上创办的生态度假村之一。目前,由张惠中执导的《九九》(原名:《爱在深秋》)以及王晓曦导演执导的电视剧《河畔新村》正在此地热拍中。 祥云生态度假村,始建于2012年9月。园区内以山清水秀、花果满山、鱼跃禽鸣、荷塘万里、凉亭竹棚、蕉林蔗林成片的农耕景观为主体,从另一方面圆了许多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以农业生态的独特魅力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同时对提高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及热爱劳动的热情,都有积极的作用。园区内设有田园风情别墅、生态度假酒店、休闲娱乐中心、休闲农业、小木屋酒吧、水上娱乐垂钓区、游客接待中心、四合院以及36家商铺等多种生态农业旅游项目。 1.田园风情别墅:包括18栋别墅,建筑面积在2700多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200人入住。内部环境清幽,简约设计,24小时热水,独立卫浴间,浴品齐全,让人感觉神清气爽。房间内设有休闲棋牌室,温馨舒适的高中档客房设施齐全,给您带来宾至如归的感觉。 2. 生态度假酒店:酒店不仅可以承办中小型聚会、大型聚会、大型会议,同时内部还备有各种运动设备,卡拉ok等,集商务活动、聚餐、娱乐、旅游,休闲为一体。酒店内部采用简约时尚的装修为主,融合了中国文化的写意风格。一楼宴会大厅宽敞明亮,搭配泰式方形吊灯,更显厅堂之宏伟。厅堂每根柱子上都有文人墨客所留墨宝,文化气息浓厚。二楼休闲区,有各项运动娱乐设施,让来此的游客领略丰富多彩的运动娱乐项目。同时二楼休闲露台,摆放许多藤椅,是享受阳光,俯瞰美景,品味生活的好去处。 3. 休闲娱乐中心:-议室、休闲茶吧、KTV、棋牌室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中心。建筑共三层,面积2100平,每一层风格各异。一楼大会议室700平,可容纳400人进行商务会议。二楼以中国红红木家具为主,设商务茶吧、KTV、棋牌室等休闲娱乐项目。三楼东南亚风情商务区,设1个中型会议室,2个小型会议室。木质装饰架,顶部采用泰国传统建筑特色的设计,搭配暖色调的摆件,给人温馨祥和之感。 4.休闲农业:鲜花观赏基地建设花卉日光温室20栋,新奇花卉品种达到20余种;鲜果采摘区扩建520亩;鲜花温室基地建设花卉日光温室50栋,占地300亩;农事实践基地建设日光温室30栋;建设1000亩葡萄园,建日光温室10栋;规划50亩,作为新品种水果实验基地;水产、花卉、果树、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建设有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室,确保各类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 5.小木屋酒吧:建设占地1000平米,独特舒适的空间设计,极具魅力的音乐,亲切真诚的服务,构筑了独有的模式。在这里只有前台留声机古老的音乐,只有安安静静的服务生,没有人,没有事打扰你。在部落里,挑一支你喜欢的酒,或许是一杯暖洋洋的咖啡,都能让我们身心愉快。 6.水上娱乐垂钓区:建设占地160亩的水上娱乐垂釣区,开发水面50亩,水上娱乐垂钓区依山傍水,带您走近“大自然之家”。垂钓园常年备有鲤鱼、鲢鱼、草鱼、鲫鱼等品种。在这里,您可以感受柳叶拂过衣襟,微风轻扰面颊,仰头,看到阳光,到处充满希望。 7.游客接待中心:一楼配有小型酒吧,吧台与优美的环境浑然一体,豪华的设备,炫目灯效、动感的音乐,特宝声高品质音响系统,感官上的冲击使你不由地想释放自己。二楼配有精致套房,一切设施都以舒适度为首要标准,房间简单温馨,配有空调、书桌、卫星频道有线电视、独立淋浴间和浴缸、免费WiFi等设施,宽敞的落地玻璃窗环绕,在房间即可以眺望远处清新自然的景色,纵观水上风光,享受习习清风,感受心灵的宁静。 8.四合院:总体占地面积400平米古色古香的老北京四合院。构成独特,院落宽绰舒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游廊相接,四合院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特有老北京的风格。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这里游人可以享受着一份清闲,守候着一份期待;同时也感受着一份惊喜,体味着一份失落;更多的则是看淡了一份得失,领悟了一份真谛。 9. 36家商铺:总体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左右的旅游及农家产品商铺。旅游纪念品种类繁多,有传统工艺品、农家特色产品、现代工艺品、字画、陶瓷等等,分别针对儿童、中老年等不同市场进行设置,唤醒游客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验。通过旅游纪念品的购买,使游客进一步的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的独特气息,增加生态园区的亲和力,更让游客本身获得身体和心灵的双丰收。 祥云生态度假村旅游推荐路线: 线路1: 1、五龙山风景区——巴尔虎山风景区——辽风小镇——爱新觉罗祖家坊酒业——祥云度假村 线路2: 2、财湖风景区——科尔沁风情园——白鹤楼——孟家绿色采摘园——祥云度假村 线路3: 3、圣迹山古枫林——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秀水河子战役纪念馆——爱新觉罗祖家坊酒业——祥云度假村 |
白鹤楼 | 白鹤楼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白鹤楼,始建于公元992年(辽圣宗统和十年),萧绰皇太后命宰相韩德让在萧氏居住地昌平堡(今法库)建白鹤楼,后因连年战乱未能竣工,此后千年未曾重修。 2012年4月23日重建白鹤楼,座落在长白山山脉与阴山山脉交汇处法库境内的奚王岭上,海拔高度151.5米,面向辽河,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4916平方米,高度为51.9米,超出黄鹤楼0.5米,气势雄伟。 主匾额“白鹤楼”三字,是经专家、学者论证,精选辽代重臣的碑刻、墓志等资料集辽代楷体原字而成,彰显了辽文化的独特魅力。 白鹤楼主体建筑采用辽代时期风格,四面八角谓之“四面八方”,寓意辽代契丹族八部落;中部大厅设有主题艺术浮雕,表现白鹤楼的神话传说;其它各层设有辽文化博物馆,陈列辽代历史、文物及诗词书画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观赏北国风光。楼檐下及檐柱上均赋有匾额、楹联,使白鹤楼成为中国北方最具辽代建筑风格的标志性文化景观,被誉为“大辽第一楼”。 信息来源:法库县人民政府网 信息来源:法库县人民政府网 |
秀水河战役纪念馆 | 秀水河战役纪念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秀水河战役纪念馆位于法库西40公里处,风景秀丽的秀水湖自然保护区东侧的秀水河烈士陵园内。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出关到东北,和国民党军第一个战役就是秀水河战役,称为东北解放第一个春天。 这场战役是林彪指挥的。 1946年2月蒋介石派兵向辽西解放区进攻,国民党陆军十三军八十九师二六五营,二六六团占领了秀水河村。 我军新四军七旅,对秀水河的敌人进行了全面包围。1946年2月13日下午5点钟,对秀水河外围敌人进行了歼灭战,首先击溃了大架子山上国民党二六五团榴弹炮营,接着新四军七旅插入秀水河街中心,一师攻村北的制高点最后发起总攻击,我军和敌军在街里进行白刃战,敌军援兵被堵击,秀水河子的敌人被打垮,歼敌1800余人。缴获大卡车32辆,美式枪、炮490多件,在法库县城召开了祝捷大会。 政府为纪念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在秀水河村北山岗处修了秀水河战役革命烈士陵园并在此设秀水河战役纪念馆。1968年设计动工,1970年主体工程竣工。1997年9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3月,秀水河战役参战部门原新四军三师七旅的老-,原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老将军亲自为秀水河烈士纪念碑、秀水河战役纪念馆题写了碑文和馆名。 陵园占地面积12250平方米。陵园四周砌有红砖围墙,正门竖有四个高大门垛,上有水泥灌筑的横额,门内57米处有一道横墙,中间有二道大门,两侧甬道栽有茂密的苍松翠柏,在两道门中间两侧建有七间起背水泥瓦房。甬路中间立着纪念碑,纪念碑高15.7米,碑建在18.5米高的正方形台基上,纪念碑中隶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上有五角星,碑后面,埋葬800多名参加秀水河战役牺牲的革命烈士,陵园中青松翠柏,挺峻巍峨,庄严肃穆。 纪念馆的展厅内藏有当年战斗时期的革命文物,烈士遗留的钢笔、佩章、手表等等。秀水河战役纪念馆在全国众人瞩目,参观不断,战斗英雄郅顺义、林彪女儿林豆豆及曾参加秀水河战役的原赤峰守备区副政委李凤贵将军,原新疆军区司令员、全国政协常委刘海清将军等一批老将军分别来到这里缅怀牺牲的战友,沈阳军区干休所的老将军们每年都来缅怀烈士英灵。 信息来源:法库县人民政府网 秀水河子镇 法库县辖镇。1956年置乡,1958年改星火公社,1961年更名秀水河子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秀水河西岸,距县府35公里。面积214平方公里,人口3万。为秀(水河子)梨(树)公路起点,北(京)沈(阳)北线公路过境。辖秀水河、前屯、八家子、高三家、黄家堡、五里山、杨家堡、四家子、三家子、义合屯、黄荒地、-营、柳树屯、彭家堡、吴家…… 详细++ 信息来源:法库县人民政府网 |
法库陶瓷文化创意中心 | 法库陶瓷文化创意中心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沈阳法库陶瓷文化创意中心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有“中国瓷谷”之誉的法库经济开发区内,距沈阳市区中心70余公里,距法库县城区5公里。于2012年6月开工建设,2013年5月投入使用。是以国内、外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创作为主体的集艺术陶瓷创作、设计、展示、生产、销售、培训、服务为一体的陶瓷艺术产业基地。该项目占地34611平方米,总投资为6000万元,总建筑面积28200平方米,分为创作展示馆和标准化厂房两部分。其中创作展示馆面积为10400平方米,主体七层设计,一层为信息服务区;二、三层为艺术陶瓷展示区、商务洽谈区;四、五、六层为艺术大师创作室,为进驻的国、内外工艺美术大师提供优惠舒适的创作空间。现已有美国陶瓷大师PHILIP.READ先生、香港陶瓷艺术大师何善影女士、中国陶瓷工艺大师李尚哲先生进驻。同时,荷兰代尔夫特市、英国斯托克镇、日本大仓陶园、鲁美等地知名的国内外名师也在考察中。标准化厂房面积为17800平方米,主体两层设计,设施齐全,为艺术陶瓷产品生产区。现已有台湾新永德陶瓷刀项目、辽金源日用瓷项目、沈阳鸿蒙艺术品加工项目等企业入驻。沈阳法库陶瓷文化创意中心依托陶瓷产业发展优势,把文化融入到陶瓷产业中,打造陶瓷文化创意品牌,是法库经济发展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不久的将来将发展成一个大师云集、艺术氛围浓厚、商机无限的完善市场,吸引大批国内外陶瓷艺术精英进园创作,成为高水准艺术陶瓷创作、生产、销售基地。 |
巴尔虎山自然公园 | 巴尔虎山自然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巴尔虎山位于沈阳市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境内。巴尔虎,蒙语为“强盛”之意。这里原为蒙古科尔沁南沿地带,早在二、三十年代,因自然景观有塞外特色,人文景观达穷极工巧而在东北地区小有名气,众多的官僚政客、文人雅士、教师学生等纷纷来此旅游观光。当时的《盛京时报》和有关杂志都登载过巴尔虎山风光、游人盛况及僧王陵的富丽堂皇,“……童子歌于途中,长者憩于树下,前者呼,后者应,络绎不绝。……”“……距极峰八虎山约八里余,靠北脉南麓,有平原一段,约有五十亩许,青山拱抱,绿水环流,树荫掩映间,万瓦参差,红桥隐约者,则博旗僧亲王之陵也……陵之前有寝殿三层,配房两列,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御碑亭在其前,高约五丈,周有四门,中有丰碑,横于赑屃之背。均以汉白玉为之,玲珑剔透,雕刻精工……” 巴尔虎山由城址山、庙台山和大萝卜山等三大山脉组成。主峰海拔446.9米,为沈阳市第一高峰。城址山主次二峰间原有古城址一座,全长3400余米。土石结构,依山建筑,起伏蜿蜒。早年间,这里曾出土过盔甲、箭头等。2010年“三普”时,被专家认定为“辽金时期军事设施遗址。”在城址山山坳中,原有古刹数座,有三清宫、玉皇阁、观音阁等。玉皇阁建在山腰峭壁之上,庙宇三间,内塑玉皇大帝像,金童玉女。东西两山墙上,悬塑天兵天将。工艺之精,设计之巧,极为罕见。此外,据史料记载,在上述道教建筑之前,藏传佛教的重要传播者希日巴高僧在这里久居,最后也圆寂在此山,因其为皇太极打击明军和联络蒙古八旗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希日巴圆寂后,皇太极多次到巴尔虎祭拜。庙台山现存有庙宇遗址,相传康熙皇帝东巡时曾游玩到此。大萝卜山因状如萝卜而得名,现存烽火台遗址一处。在城址山与大萝卜山衔接处,有一隘口,形势极为险要,俗称“土门子”,是北接大漠、南通腹地的“独木关”。峰峦逶迤的巴尔虎山虽不甚高,但却都有着塞北风光之特色。它是燕山山系医巫闾山余脉终止处,可称为中原山区之边际。特别是晚秋时节,映入眼帘的是“漫山红叶,层林尽染。”慕名前来的游人中不乏来自东北几大城市和内蒙古等地旅游观光者。 游人至此是想领略北方要塞的秀丽风光?!还是想寻觅古城址的烽火狼烟?! 巴尔虎山西麓的王爷陵村,原有科尔沁左翼中旗达尔罕王爷班弟和固伦端敏公主陵寝在内的王公贵族陵寝十几座,巴尔虎山东麓的公主陵村是原科尔沁左翼后旗的王公贵族陵寝地,葬有齐默特多尔济与和硕端柔公主,以及晚清叱诧风云的人物僧格林沁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僧格林沁这位晚清重臣,曾辅佐道光、咸丰和同治三帝安内攘外,尤其是在抗击英法联军上战功显赫,为世界战争史上添上了浓重的一笔……慈禧太后曾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僧王在,我大清在;僧王亡,我大清亡”……僧王陵遗址中的青龙盘石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巴尔虎山自然风景区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山巅之上,古城依存。古道隘口,森严险峻,圣旨丰碑,巍峨耸立。 上述文化内涵和人文景观,它具体表现了我国北方民族如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等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这些民族都曾经在我国历史上有过光辉的一页。 从一九九四年开始,四家子蒙古族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旅游局的帮助支持下,先后建设了公主陵村至城址山的3.2公里的柏油路,为游人提供了便利。又陆续复建了玉皇阁、必应祠等景点,沈阳太清宫的道人也陆续来到了巴尔虎山。此后,游人大增,或求禄、或求财、或求子……现在,巴尔虎山的旅游开发规划正在四家子蒙古族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的完善当中。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明,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巴尔虎山山藏故事,水含传说,一草一木都蕴藏着美。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塞外风光,古老的人文景观,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资源。我们衷心希望:各地、各界有识之士来此投资,共同开发,使这块天宝地灵之区域得以复苏,展现她昔日的风采与明天的辉煌! |
爱新觉罗酒业——祖家坊 | 爱新觉罗祖家坊酒业位于风景秀丽的财湖旅游景区南5公里处。那里古井甘泉,草舍泥墙,曲香缭绕,吸口气酒香浓郁,喝口水清凉甘冽,这里世袭几代酿酒,被誉为满族酿造第一坊。 “美酒之地必有甘泉,泉甘而酒美”。酿酒所用的这口井县志记载已逾千年,据地矿专家鉴定它是一口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水源,而且,水温冬夏一个温度都是8度。正因为有了这千年古井之水,再加上我们祖传的酿酒工艺,使这里的酒甘冽浓香,进了酒厂仿佛进入了香薰世界。 所用粮谷,都是当地特产。糜子、谷子、粘高梁、薏米等作物均生长于半山坡上,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乡里人年复一年的耕作,均被用作酿酒,形成了特有的生态加工循环产业。酒坊地处大山深处,保留完好的酿酒工艺,泥窖、采曲、春醅、秋酿,石臼、石碾、石磨、石锅、酿酒神仙像等印证着古朴敦厚的酿酒文化。 酿造出来的美酒还得有特殊的储藏方法,用柳条编制的酒海,内用树皮纸和石灰、花泥、蛋清等糊制三百多层。所需一年的时间,每个酒海所储的酒年份都不同,封口处都有标签标着。酒海小的能储90吨,大的能储165吨,所储的酒花香、曲香、梨香各异。古法酿造的美酒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并获中国酒文化经典品牌。 “寻根探源”,旧时祖家就是酿酒世家,老的土地执照,祖传的牌匾,挖出的酒糟还有喂马的马槽子,可以看出酒厂的历史渊源。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土地执照,是当时满族所居地。祖上酿酒,由于交通不便,来回取酒不能往返,所以这里有免费的大车店,从磨落的马槽子,可以看出来当时人马流动的频繁,到了“文革”时期遭破坏,中断了一段时间。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继承祖业,向政府申请要回了酒厂的旧址,恢复了酒厂,当年建厂挖酒窖时,曾挖到以前的窖池,里面的酒糟散发出一种香水梨的味道,当时不明白,就把它分给了村里乡亲喂马喂驴了,现在才知道那可是宝贝,可惜为时已晚。 高高的索轮杆耸立在院落的中央。这可是满族的象征,是努尔哈赤为了纪念乌鸦救主而立的,上面放着粮食和水,四季不断来供养神鸦。院落中央的“九龙壁”寓意着龙生九子各显其灵,我们国家只有三块,山西大同一块,北京北海一块,东北我们这一块,但规模比皇家的要小。 这里的古松,名“罗汉松”,是当年有一罗汉路经此地为其取名,无松不古,这棵松树距现在已有200多年了。上面挂着的古钟,里面有文字记载是光绪年间,说明那时就已经是远近驰名的酒坊。 发酵的泥窖、蒸料的石锅、冷却的木桶、用于糊制酒海的树皮纸作坊,无不散发出传统工艺的魅力、现已申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新觉罗企业先后被评为“文化部酒文化经典品牌”“中国优质产品”“沈阳市AAA信用单位”“计量合格认证企业”等。 满韵清风,古法醇酿,观传统工艺、品甘醇佳酿,是乐趣、是享受、更是您酒品与人品的升华。作为财湖旅游景区的酒文化体验基地,已倍受人们青睐。 |
法库县灵水文化馆 | 按照国家文化部一级馆建设标准和省市文化部门的具体要求,法库县文化馆于2011年8月在东湖选址、奠基建设。历时3年时间,于2014年6月竣工并交付使用。 新文化馆的实际面积4313平方米,是原文化馆1183平方米的4倍,公共文化服务设备设施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文化馆现有编制人数19人,在职人数16人,在岗人数14人,借调出2人。其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人员13人,初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0人,高级职称3人,全国“群文之星”1人,国家二级作家1人,离退休8人,临时工作人员4人。设有文艺部、群众文化活动部、创编部、调研部、美术部、摄影部、档案室、办公室、财会室、馆长室、副馆长室、文化志愿者活动室等12个群文活动机构;建设有合唱厅、报告厅、展览厅、演播厅、音乐厅、“非遗”活动厅、排练室、录音室、小提琴研究室、山水画研究室等10余个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以及一个面积为500平方米的小剧场。 文化馆有高素质的群文干部队伍,在岗的14名人员,全面负责各个群众文化机构和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的工作职能,还要具体指导20支馆办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团队全天候在馆内轮流开展活动。带动法库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馆办文化团队数量居全市之首,团队活动的开展全市第一,开展艺术惠民、东湖之夏文化节、合唱音乐季、《法库姑娘》广场舞大赛等各类文化活动。近年来,文化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足球之乡、山水画之乡、 小提琴之乡”这一重点工作,发掘山水画、小提琴方面的专业人才。成立了法库县山水画研究会以及小提琴教学研究会。2015年3月,“美术报o法库山水画创作基地”、“中国音乐学院——辽宁法库民族音乐研究教学实践基地”落户在法库县文化馆,为法库“三乡”建设提供专业支持。积极组织山水画和小提琴的培训工作,举办了小提琴广场音乐会、中小学生山水画大赛、法库镇农民山水画展览、“绿水青山、美丽法库”山水画作品展等活动。使小提琴、山水画逐步在全县得以推广、普及和提高,成为法库特色文化品牌。 |
鱼梁山城 | 鱼梁山城即沈阳市法库县所在地法库镇,位于法库县东北部,南接沈阳市,东连铁岭市,北临康平县,西毗彰武县,景区面积1331公顷。法库镇古有源于“鱼梁”一说,又是清初柳条边门之一的法库边门,是历史上的塞北重镇,而且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法库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是一处综合性旅游区。 鱼梁山城四面环山,东有大岭山,南有万宝山、望海寺山,西有架子山、二龙山,北有朝阳寺、桃山,故有山城之美称。自清顺治、康熙年间修筑柳条边在此设门以来,这里一直是东北与中原南下北上的交通要塞,是沈阳市的生态卫星城。在城中心吉祥广场内有始建于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的吉祥寺,俗称关帝庙、老爷庙,其内的钟鼓楼为市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在法库山南坡有始建于元朝的朝阳寺,俗称娘娘庙,其庙殿宇恢弘、气势非凡。在法库城西的二龙山上建有二龙山公园,其山形奇特、林木充裕,山上建有老少乐园、花卉园、烈士陵园等景点。 法库城东南望海寺山和东大岭山,绿树成荫、浓香扑鼻,山上建有望海楼和凉亭数座,此地岭高巍巍、谷深幽幽、形势险要、气势雄奇,是规划中的森林健康园。在法库城中心建有全国领先东北一流的步行商业街——红街,它与吉祥广场遥相辉映,形成法库现成独特的人文景观。城中设有滨河带状公园,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在法库城南经济开发区内建有以生产、科研、教育、营销于一体的中国北方瓷都,是重要的工业旅游目的地。如今的山城,四周青山叠翠、绿浪接云、楼群鳞次栉比、街路宽阔平坦,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把这座城市装点的婀娜多姿。 |
法库县圣山图书馆 | 沈阳市法库县图书馆,2013年县委县政府正式授名为“圣山图书馆”,位于法库县东湖新城中部,横穿东湖新城的白鹤大道道南,与县政府新办公楼一道之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离高速公路入口仅1公里,距绕城环路仅0.3公里。图书馆东临“欢乐广场”,与“987广场”隔湖相望,与“灵水文化馆”、“白鹤大剧院”、“体育馆”、“网球馆”、“少年宫”、“法库电视台”、“妇女儿童会馆”,共同构建成法库县文化体育新闻中心。 法库县图书馆建设面积5200平方米,框架结构,服务设置有全开放式成人书库500平方米,藏书8万册;全开放式阅览室650平方米360位坐席;电子阅览室120平方米40位坐席,残疾人阅览室120平方米50位坐席,少儿书库及阅览室500平方米120位坐席,藏书2万册。 法库县图书馆,完全按照县级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设计施工,布局以人为本,无障碍残疾人阅读室、园艺式阅览室、自习室、是法库县图书馆最大亮点。图书馆的整个服务为全开放式,秉承“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办馆理念,全年360天开馆。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很抓延伸服务,目前建设有7个图书馆流通站,16个社区书屋,225家农家书屋,流通站及农家书屋都有专人负责,定期走访,更换图书,提供业务辅导服务。 随着图书电子化、服务网络化自动化的发展进步,法库县图书馆也正一步步的从传统走向时尚,图书馆网站正在建设之中,庞大的电子图书库、办馆宗旨、服务理念、读者活动、特殊群体预约上门服务等等,都将一一呈现在网络空间;网上借阅、异地借还,将是法库县图书馆下一步的进取目标。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