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丹东双灵寺 | 丹东双灵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双灵寺位于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炮首营村,在丹东市区西北郊的304国道18公里处北侧。这方风水宝地名为妙山,坐北朝南,势如靠椅,林木葱郁,溪水潺潺,金碧辉煌的双灵寺坐落其间。 双灵寺是一座于明代三官古庙遗址上重建的佛教寺院。2005年农历三月十八,由凤凰山朝阳寺园林法师选址并主持洒净仪式,动土兴建,2009年7月竣工。 寺院周边依山傍水,风景秀美。寺院区域山地总占地面积约70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双灵寺以古法施工,精心建设,大到一阁一殿,小到一柱一石,无不堪称精品。尤其是汉白玉雕九龙玉道,其选料之考究、雕工之精美、造型之生动为寺庙之罕见。破土之初,在本来多为黄土的七八米之地下,竟然出现两块巨石,一块其状似龟,一块其形如蝙蝠,呈福寿双吉之相。寺院的子午线恰好从正中穿过,偶然之中有此祥兆,因此时任丹东市政协副主席李振声提议命名此寺为“双灵寺”。禅院周围成双事物非此一例,寺右两株古松,院侧左右双泉,在道观废基上建成禅院,挽合了佛道两教,处处之对应成双,双灵寺之名得于天意。 双灵寺布局气宇轩昂,结构错落有致,由天王殿、圆通宝殿、地藏殿、伽蓝殿、祖师殿、护法殿及钟鼓楼、客堂、藏经阁、僧众寮房等组成。 双灵寺三大主殿,圆通殿居中,千手千眼的观音菩萨金身坐落于灵龟之上。83尊菩萨或骑金狮、白象,或骑鳌鱼、莺鸟,或踏祥云、烟波,或坐莲座、福台,或坐洞中冥思,或相对谈禅,千姿百态,神妙生动,使步入殿堂者如临胜境。 圆通殿左侧为地藏殿,地藏殿中绘制有国内罕见的讲述《地藏经》全部内容的壁画,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营造了道场的勃勃生机;僧众严谨的丛林生活、婉转悠扬的佛经梵呗,锻造了东北又一清净梵刹,使双灵寺被赞誉为“观音之道场,北方之普陀”。地藏菩萨左右闵公道明,端坐于玲珑剔透的灵璧石宝座之上。殿中三面壁画演示天堂地狱之隔,以劝诫众生除恶念,结善缘,远离尘缘之苦。 圆通殿右侧是伽蓝殿,殿堂中绘有二十四孝壁画以教化众生。关公原是来自三国蜀汉的历史人物,为刘备手下的大将,以刚正不阿的个性闻名,后代民间信仰将关公奉之为神,用来驱逐危险,至北宋时被纳入人们膜拜的道教神祇,而佛教因为普及后逐渐民间化,融合各种信仰,也把关公当作崇拜的神祇,称为“伽篮菩萨”。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集忠、信、仁、义于一身,堪称万事师表。伽篮菩萨与韦驮菩萨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伽篮菩萨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 东配殿供奉着济尘法师,法师在四川彭州修行,与海灯法师同时习武。2002年102岁时圆寂,焚化后有47颗舍利子存世。西配殿有天神殿,二十诸天护法护持佛教。天王殿为本寺山门,供奉着弥勒菩萨、韦陀菩萨及四大天王。方丈寮与藏经阁为一体,在寺院的右侧山坡之上,这里绿树掩映,清幽非常。 双灵寺不仅保持着古典遗风,更突显了现代气氛,使佛教走入人间,走进社会,利益众生。每逢佛教节日,双灵寺都举行佛事活动,供信众诵经禅修。双灵寺还成立了“双灵慈善基金会”,开展慈善活动,通过扶贫助困、捐资助学、舍衣施药、救济灾区等慈善义举,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着一份力量。 |
黑沟水库 | 景区内拥有山峦面积两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100%,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全国“千佳林场”,是丹东市重点旅游风景区。自然景区延深4公里,景区两侧森林茂密,溪水清澈,长流不止,自然景观优美别致,被誉为丹东地区“小兴安岭”。该景区有水库水面400多亩,库区山水相连,古树参天,水面碧波荡漾,并与庙宇辉映,是丹东地区独一无二的自然景区。每逢周末节假日,到这里休闲、泛舟、品尝河鱼烧烤的游客很多。黑沟水库景区附近有著名的炮守营温泉和疗养院,是旅游和避暑的胜地。 黑沟水库景区所在的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原-塘镇),地处沈丹公路两侧和丹本高速公路入口处,面积60.7平方公里,毗邻市区,交通、通信方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镇内规划出的工业园区、疗养区、旅游风景区都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是发展工业、养殖业、旅游业的最佳去处。镇内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出水温度53℃,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极高的疗养价值和开发价值。黑沟水库作为金山镇特有的旅游资源,其合理的开发利用将会带动丹东旅游业的发展,并创出较大的经济效益。 马术休闲俱乐部落户在风光旖旎的黑沟水库景区,占地100余亩,一期投资百万元,购进了英国纯血统、半血统和国产赛马,有沙圈练习场、770米跑道、障碍等专业设施,聘有专业马术教练进行指导。蓝天绿草,马儿驰骋,使黑沟水库景区更具旅游魅力。 |
商贸旅游区 | 商贸旅游区 |
元宝山公园 | 元宝山公园位于丹东市区北部的元宝山南麓,占地1.2平方公里,因山形酷似倒扣的元宝而得名。 元宝山主峰海拔181.2米,是城区内最高峰。园内林木葱茏,古树参天。有宝光禅寺、极乐庵、宝龙庵、吕祖亭等庙宇建筑群,香火鼎盛;有盘山公路直达山顶,登峰顶可饱览丹东市城区全景。 元宝山建为公园始于1911年。当时,元宝山下庙宇集聚,有吕祖庙、关帝庙、药王庙、天后庙、三官庙、碧霞宫、九灵宫、祖师庙、火神庙等十数座,庙台高筑,气势恢弘。尤其是天后宫(今称宝光禅寺),占地二十余亩,前有大戏台,每逢庙会日,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盛况空前,是安东开埠之初人气兴旺之地。 |
靉河尖古城址 | 靉河尖古城址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靉河尖古城址 |
英美领事馆旧址 | 英美领事馆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英美领事馆旧址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沿海港口的侵略和内地路矿的掠夺,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妄图瓜分中国。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9月,清政府在帝国主义的逼迫下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第二年9月5日,依据《辛丑条约》第11款的规定,中英签订《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规定英国得保“利益均沾”之权。附件中有一《续议内港行轮修改章程》,内容为给予英国轮船内河行驶的各项便利。1903年8月,中美又签订了《航行通商续约》,同意将盛京之奉天府(今沈阳)及安东县(今丹东市)由中国自行开埠通商;同年10月8日,中日签订《通商行船续约》,同盛京省之奉天府及大东沟(今东港市)两处开埠通商。从此,英、美、日帝国主义列强把侵略魔爪伸向东北,伸向安东。 1903年,英国决定在安东设领事馆,选址在今锦江山公园东侧。领事馆房屋建成后,英国立即派领事进驻,同时美国在安东的领事权也由英国兼任。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英国人邵兆直(译音)在安东建立怡隆洋行,经办轮船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英美领事撤走,由邵兆直代理英国领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邵兆直去上海,委派怡隆洋行的两名中国职员滕毓钟、刘国芳代为管理。解放后该建筑收归人民政府管理。 英美领事馆旧址是目前丹东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欧式建筑物,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肆意侵略瓜分中国,使丹东走向殖民地化的历史证据。同时,该建筑又是欧式建筑艺术的缩影,为研究欧式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中朝友谊桥 | 中朝友谊桥 中朝友谊桥位于中国丹东与朝鲜新义州之间的鸭绿江上,横卧着的两座大铁桥,以居于江水的上下游分为上桥和下桥,这就是人所共知的中朝友谊桥和断桥。 下桥是1909年(清宣统元年)5月由当时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局在将安奉线(丹东—沈阳)临时轻便窄轨军用铁路改成永久性商业铁路的同时,在鸭绿江上所建的第一座铁路桥。整个工程使役中朝两国劳工51万人次,于1911年(宣统三年)10月建成,桥长941.83米,宽11米,12孔,曲弦式下构钢梁,其中以9号桥墩为轴上架旋式钢梁,每日定时开放,供过往大型船只通过时使用,该桥建成后,安奉线同朝鲜铁路接轨,形成了贯穿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的一条运输线。1943年上桥建成后该桥改为公路桥,桥中间是大车道,两边是人行道。左侧为去朝鲜的通道,右侧是来中国的通道。 上桥是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4月日本侵略者修建安奉复线铁路时,由当时的日本汽车株式会社和日本建设株式会社联合在下桥的上游100米处按300年频率设计修建的,于1943年4月通车。桥长946米,共12孔。朝方6孔是平弦连续桥梁,中方6孔为吊弦连续桥梁式复线铁路桥,可同时行驶上下行一对列车。大桥通车后,成为日本侵略者大肆掠夺中国资源的主要通道。抗战胜利后,大桥由当时的苏联红军接管。1947年6月,苏军撤离朝鲜时,将江桥分别移交给中朝两国政府共同管理。1951年1月上桥把复线铁路拆去一股改成公路,变成铁路、公路两用桥。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鸭绿江大桥和其它桥一起共同承担起军需物资供应和后方支持前线的运输任务。首批志愿军大部分都是从这里奔赴前线。战争期间,大批作战物资、武器装备也都是通过鸭绿江大桥运至朝鲜。美军为切断我志愿军的兵力和物资后援,1950年10月调集大部分空中力量,开始对鸭绿江上沟通中朝两国重要交通要道的铁路、公路桥梁实施-。声称要“以最大的力量”“摧毁在满洲边界上的朝鲜一端的全部国际桥梁”和鸭绿江以东地区“所有交通工具、军事设施、工厂、城市和村庄”。11月8日至21日,美军出动轰炸机600余架次,对鸭绿江上所有桥梁以及朝鲜北部的村庄、军事设施和交通要道进行了地毯式轰炸。朝鲜北部顷刻间化为废墟,鸭绿江沿岸一片火海。鸭绿江下桥也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的8孔桥梁全部沉入江中,下桥彻底瘫痪。上桥朝方一侧铁轨被炸,桥梁移位,桥面起火。安东铁路局组织200余人冲上江桥用装满沙石的沙袋修筑临时桥墩,上面搭建枕木桥垛,顶住受损底梁,使大桥得以修复。在战争的洗礼中,尽管它的躯体上留下了无数道弹孔,却依然屹立于鸭绿江上,被誉为“摧不毁、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成为中朝两国人-手抗击侵略者、保家卫国的胜利丰碑和架起中朝两国人民友谊的一道彩虹。 抗美援朝胜利后,朝方将下桥所属的6孔铁桥残骸拆除。而中方所属的残桥,带着累累弹痕,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座大桥中国的一侧能完好保留下来,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朝鲜战争时,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是美国有名的“常胜将军”,他在战争初期,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不把中国和朝鲜放在眼里,狂妄地要在“感恩节”前把战线推到鸭绿江边。而美国政府注意到中国政府的一再抗议和严重警告,担心如果继续空袭中国将会迫使中国卷入这场战争。因此,美国空军在轰炸鸭绿江大桥时,不得不严格地把握中朝界线,只轰炸朝鲜一侧,而不敢轰炸中国一侧。鸭绿江“断桥”的存在,生动地展示了新中国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1988年10月17日,丹东市人民政府将断桥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0月25日,中朝两国政府协议决定将上桥命名为“中朝友谊桥”(朝方一端为“朝中友谊桥”),以此来纪念中朝两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2000年10月,在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50周年时,0中央政治局委员、-副主席、-长-为下桥题词“鸭绿江断桥”;2001年中国0诞辰80周年前夕,中宣部命名鸭绿江断桥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6月,该桥被列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丹东杜鹃 | 我国是杜鹃花的故乡,辽宁丹东的杜鹃花以其独特的风姿,传播到四川、上海、新疆、浙江、北京乃至花城广州。全世界已发现的800多种杜鹃花在我国分布的有650种,而丹东就有240多种。经过60多年的培育,丹东杜鹃花已形成了自己的优良性状。 丹东杜鹃历史悠久,誉满国内外。目前,丹东有杜鹃种植基地5000余亩,从业人员5万多人,种植杜鹃花有300多个品咱,每年大批销往全国各地。 丹东的土壤、气候、水质等条件特别适合杜鹃生长,为此,丹东市各级0积极扶持杜鹃种植产业发展,建立花卉市场,在加大宣传扩展的同时,推进杜鹃种植上规模、上技术、上档次,使杜鹃成为丹东的特色产品。 杜鹃花(Rhododendron)又名映山红、山踯躅、红踯躅、山石榴、山鹃等,为杜鹃花科常绿或落叶灌木,或常绿乔木。全属约900种,中国产530种,主要分布云南、西藏和四川、栽培的园艺品种约300个。通常分为:春鹃(东洋鹃)来自日本,花较小,花期4月,品种甚多;毛鹃(大叶杜鹃),生长健壮,高可达2米~3米,是西鹃的优良砧木,花大,多单瓣,品种约10余个;西洋鹃,最早为西欧的荷兰、比利时育成,花色、花型多,最美的一类,体型矮壮,树冠紧密,怕冻,花期4月~5月,花径6厘米~10厘米,品种甚多;夏鹃(日本称皋月杜鹃),开花最晚,5月~6月,枝叶纤细,树冠丰满,高1米左右。杜鹃花为尼泊尔王国国花。优良品种用嫁接、扦插法繁殖或原种播种。为世界著名花卉,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适于园林中种植,是冬春和夏初的主要花卉。 地域范围 丹东杜鹃的地域范围为丹东市现辖行政区域,即东港市、风城市、宽甸县、振安区、振兴区、元宝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3°22′-125°41′,北纬39°43′-41°09′。地域范围内生产面积350公顷,年产量3000万株。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丹东市各地区土壤类型及其组合具有明显差异。全市有棕壤、暗棕壤、草甸土、盐土、沼泽土和水稻土等6个土类,13个亚类,45个土属,102个土种。以棕壤为最多,占全地区土壤总面积的86.24%,其次为草甸土,占6.72%,其它依次为水稻土、暗棕壤土、盐土、沼泽土。全市土壤养分平均含量:有机质2.12%、全氮含量0.123%、速效氮含量6ppm、速效钾含量143ppm,土壤pH值在6.0-6.5之间,十分适合丹东杜鹃的生长发育。丹东地区是辽东山地丘陵的一部分,属长白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或余脉。地势由东北到西南逐渐降低。按高度和地形特征,可划分为北部中低山区、南部丘陵区、南缘沿海平原区3类规模较大的地貌单元。其中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局部还有阶地、盆地、台地等小型地貌单元。地貌大体是“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凤城市北缘和宽甸县北部属中低山区,一般海拔400-1000m,侵蚀切割深度300-500m。凤城市北部至中部、宽甸县中部属低山丘陵区,一般海拔300-800m,侵蚀切割深度100-300m。凤城市、宽甸县南部 和东港市北部为丘陵区,一般海拔高500m以下,相对高差50-150m。东港市南部有呈东西向带状展布的海滨平原,其标高2-5m,地势略向黄海倾。 (2)水文情况:丹东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全市长度在2km以上的大、中、小河流共1361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5000km2的大江大河4条:鸭绿江、浑江、瑗河、大洋河。有水库54座,水电站31座,大型灌区5处,小型灌区200余处,江河人工护岸3000余公里。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89.32亿立方米,其中,宽甸县为39.90亿立方米,凤城市为33.64亿立方米,东港市为12.11亿立方米,丹东市区(含振安区)为3.67亿立方米。 (3)气候情况:丹东地处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冬季时间最长,夏季次之,春秋过渡季节最短。主要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气候湿润,降水充沛,大气洁净清新,光照有余,温度适宜。全市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为8-9℃,无霜期180-200天,全年≥1O℃的有效积温3200-3500℃;北部地区年均气温为6-7℃,无霜期135-180天,全年≥10℃的有效积温2800-3200℃。全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50-253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00-1200mm,4-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5%以上,年平均湿度60%。丹东在大气环流中属西风带区,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偏南风,使南方低压系统暖湿气流经常北上,造成丹东地区多阴雾、暴雨天气。 (4)人文历史情况:丹东杜鹃栽培历史悠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丹东就有盆栽杜鹃,到东北解放时,已经形成了丹东杜鹃的老八种。六十年代通过搜集民间杜鹃优良品种,经过人工授粉培育出了丹东杜鹃的新八种和特八种,“五宝珠”、“四海波”、“王冠”、“粉天惠”等品种是我国杜鹃家族中的佼佼者,形成了丹东杜鹃的独特种群。1984年3月27日,丹东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命名杜鹃为丹东市花的议案,从此,杜鹃正式成为丹东市市花。近几年,市政府正确引导杜鹃产业的发展,不仅将丹东杜鹃列为丹东特色产业之一,而且对其发展做了长期规划。通过合理布局生产结构,引进新品种,增加花色品种,推广低矮冠整形,调节花期等技术,使丹东杜鹃花形更加美观,花期延长,并形成规模商品基地。目前,丹东杜鹃作为丹东农村的新兴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且呈较好的发展态 势,成为具有丹东地区特色的品牌花卉,丹东市也成为全国唯一的杜鹃生产基地市。丹东杜鹃现有6个色系,120多种珍贵品种,多次被全国花卉博览会评为“金奖”。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A.设施要求。杜鹃的栽培应在通风透光,有喷灌设施、遮光条件的日光温室。温室及周边环境应无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B.基质选择。基质应选择疏松、透水、透气性好的、pH值在4.5-6.5之间的微酸性基质。C.温度。杜鹃喜温凉气候,不适宜高温环境,生长适宜温度昼25-28℃,夜10-15℃。当气温高于30℃、低于5℃时生长受阻,1℃以下会出现冻害。D.水质与湿度。杜鹃用水pH值在4.5-6.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70-80%,基质相对湿度50-60%。E.光照。杜鹃属于长日照植物,光照不足影响杜鹃花的质量,但怕烈日暴晒,夏秋季应遮荫防晒,遮荫以直射光达到40-60%为宜。F.通风。保证通风良好,合理密植。 (2)品种选择:植株健壮、适应能力强、市场需求的丹东杜鹃。 (3)生产过程:A.栽培方法。①选择花盆及基质。盆以适宜杜鹃生长为宜;基质以透气、保湿、有利于根系发育为宜。②繁殖。杜鹃栽培多以无性繁殖为主。育种可采用有性繁殖或利用芽变培育出新品种。砧木扦插:采用根系发达、生长旺盛、繁殖速度快、亲和力较强的毛鹃做砧木,每年4-6月、9-10月剪取健壮的半木质化的新枝,长约6-8cm,除掉下部枝叶,保留顶部2-3片枝叶,基部用生根剂浸蘸,然后扦插在沙土(春季)或草炭土(秋季)中扣棚遮荫,温度保持在25-28℃,湿度保持在80-85%为宜,插后一次性浇足水,以后在叶片无水滴时进行喷雾保湿,20天后逐渐撤掉遮荫物,放小风,40-50天撤棚,60天即可移栽,这期间不干不浇水,以防沤根。移栽、整形:将生根后的毛鹃移栽到营养钵或打好的畦中,上面遮荫,移植后80-120天剪枝,从基部往上留10-20cm(如养大棵留高一些)剪断,大约30天后长出腋芽,留3-4个腋芽,多余的疏掉,根据长势再次修剪,留8-9个腋芽,如养大棵可继续修剪,小棵即可嫁接。嫁接方法与嫁接后的管理:接穗选用优良品种, 剪去嫩枝3-4cm做接穗,将嫩枝下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砧木采用半木质化嫩 枝条用刀片劈开0.3-0.6cm深,插进削好的接穗,用塑料绳扎紧为宜,浇足水,置于塑料棚内,并遮荫,以保持温度和湿度,促进伤口愈合,30天后可逐渐放风、撤遮荫物,50天后可撤棚。这期间叶片干了可喷雾保湿,如土干了可适当浇水,不可过大,以防沤根。出棚后70-80天将绑绳割掉,将消耗养分的毛鹃腋芽除掉。B.田间管理。①施肥。杜鹃忌碱性肥料、浓肥和没腐熟的有机肥。选用适宜杜鹃生长的有机肥或复合肥,施肥以阴天或傍晚为宜,追肥后浇水,促进溶解;盛夏季节,杜鹃半休眠期应停止施肥;进入生殖生长期后要追1-2次磷肥。②浇水。杜鹃水分要供应充足,又不能积水。基质要见干见湿,夏、秋季为保持空气湿度可1至2天浇一次水,以喷叶片为主,增加空气湿度;冬季可延长浇水间隔时间。③成品花修剪。杜鹃花形全在修剪,每年修剪2-3次,春季3月将半成品或开花后的杜鹃进行修剪,疏掉病、弱枝和多余枝条,修剪成需要的花形,枝条不要留过高,一般3-5cm。6月份修剪主要为春节上市花,此时修剪疏掉弱枝,但要保持花的密实度,如不上市10月份继续修剪,即上市花每年修剪2次,不上市花每年修剪3次。④花期控制。修剪控制:从修剪枝控制花期,根据品种不同、育蕾期不同确定修剪时间。温度、湿度控制:如需提前开花,可将温度控制在昼25-30℃,夜15℃以上,保持80%以上的相对湿度,花期可提前20-40天;如需延后开花,可将形成花蕾的植株放在2-4℃的阴凉处,使植株一直处于低温半睡眠状态,不干不浇水,花期可相应延后。C.病虫害防治。杜鹃的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和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药。①黑斑病(褐斑病)。症状:黑斑病属真菌病害,其症状是叶片上有黑色或褐色的斑点,病斑扩大迅速,严重时叶片脱落,生长停滞甚至死亡。黑斑病发病适宜温度18-23℃,相对湿度在90%以上。防治方法:降低温度,减少浇水次数,合理密植,加强室内通风透光,发现病叶及时摘除烧掉。药剂防治采用广谱杀菌药交替使用,定期预防。②黄化病(失绿病、缺铁病)。症状:黄化病是生理病害。其症状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叶片发黄或黄白;浇水过量沤根引起的叶片暗黄色;施肥过量导致的叶片发黄、心叶黄白枯死。解决方法:由缺铁引起的,可喷施0.1%浓度的硫酸亚铁,10天一 次,连喷两次或提前预防;沤根发黄可减少浇水次数,喷施绿邦98和稀土 600倍,增强抗逆能力,促进根系发育;由施肥过量引起的,如施肥5-6天发现植株变黄,应及时浇透清水,降低肥料浓度,停止肥料使用,等新生枝木质化后再施肥,以防再引起肥害;移植后的植株根系没有缓好,应在30天后施肥,可选用黄叶敌400倍喷洒,调节植株生长。③根腐病。症状:主要侵染根及茎部,初呈水漫状,后腐烂根部,腐烂处维管束变褐,不向上发展,后期病部往往变糟,病株地上部初期症状不明显,后叶片中午萎蔫,早晚尚能恢复,严重的可枯死。防治;换盆前对基质严格消毒;保持基质疏松、湿润,使其有良好的通透性,避免积水;发现植株患病后,及时处理病株、残株及盆土;治疗时,可用清水冲洗后重新上盆;用70%的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1000倍水制成溶液喷洒盆土。④红蜘蛛。症状:嫩叶生长受阻,卷曲变小,或叶片呈铁锈色。防治方法:用阿维菌素、克螨特等杀螨类药剂防治。⑤粉介虫。症状:附生在叶芽、枝和杆上,呈白粉状,吸取植株营养,影响正常生长,严重会枯死。防治方法:可用乐斯本防治,效果较好。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观特征:丹东杜鹃一年四季都生机勃勃,花大色艳,品种繁多,花期长达数月,花朵密密层层,十分茂盛,叶片常年绿嫩,衬托各色花朵,美不胜收,给人们以极高品位的观赏价值,是国事活动的上乘花卉。 (2)内在品质指标:无。 (3)安全要求: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和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药。执行《杜鹃花栽培技术规程》(DB210600/T003-2005)、《杜鹃花》(DB210600/T002-2005)。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丹东杜鹃按单株质量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各等级丹东杜鹃质量应符合附表1规定。盛装丹东杜鹃的纸箱或其他包装容器,应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能保护杜鹃不受伤害。在搬运时应轻拿轻放,避免大的震动、挤压,注意通风、保湿。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并应采取措施避免雨淋、日晒、伤害等。临时贮存应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进行,避免暴晒、雨淋、高温、低温伤害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贮存时应定期检查。 |
丹东草莓 | 辽宁丹东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草莓的发展。全市草莓生产面积已近10万亩,草莓总产量15万吨。是全省乃至全国草莓生产的重要基地。丹东草莓生产品种众多,有以丰香为主的日本品种群、以哈尼为主的欧美品种群和以图得拉为主的西班牙品种群,共计二十多个品种。 丹东特产:草莓 丹东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草莓的发展。适宜种植草莓的地域比较广阔,东港、凤城、宽甸和振安区、振兴区、元宝区均可大面积种植。目前,我市有42个乡(镇)有17个,5000亩以上的5个,万亩以上的有1个。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全市草莓生产面积已近10万亩,占全省草莓生产总面积的81%以上,其中有3.5万个日光温室生产草莓3.5万亩,有4.2万个大、中、小塑料冷棚生产草莓3.6万亩,草莓总产量1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以上。是全省乃至全国草莓生产的重要重要基地。丹东草莓生产品种众多,有以丰香为主的日本品种群、以哈尼为主的欧美品种群和以图得拉为主的西班牙品种群,共计二十多个品种。 |
饽饽 | 饽饽 饽饽是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用粘米做成。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等。豆面饽饽是用大黄米、小黄米磨成细面,再加进豆面蒸制而成。这种饽饽颜色金黄,有粘性,味香可口。苏叶饽饽是用粘高梁面和小豆的豆泥混合拌匀,外面用苏叶包起来蒸熟的,有一种苏叶的特殊香气,别具风味。粘糕饽饽是用大黄米浸泡之后磨成面,在黄米面中间包上一些豆泥蒸熟后则成。这种饽饽用油煎着吃,或蘸着糖吃都行,既香又甜。满族的饽饽很耐饿,携带方便,风味独具,至到今天仍是颇为风行的食品,饽饽萨其玛是驰名全国的满族糕点。其前身,是满族的一种传统糕点——搓条饽饽。制作搓条饽饽先把蒸熟的米饭放在打糕石上用木锤反复打成面团,然后蘸黄豆面搓拉成条状,油炸后切成块,再洒上一层较厚的熟黄豆面即成。搓条饽饽是昔日满族的重要供品,所以也称为“打糕穆丹条子”。后来,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成了“糖缠”,更名为萨其。有一种面带红糖,色如芙蓉的萨其玛,人们又称其为芙蓉糕。这种饽饽色、香,味、形具佳,深受人们的喜爱。 满族饽饽品种繁多,各有特色。金黄的小窝头,酥脆的炸馓子,松软的淋浆糕、细腻的大盆糕,此外,还有金丝糕、太阳糕、凉糕、酒糕、春饼等等,数不胜举,各领-,都是满族的传统风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凉拌黄蚬子 | 凉拌黄蚬子 凉拌黄蚬子主料是净鲜黄蚬子,配料是韭青,调料是酱油、芥茉、香油。将鲜蚬子洗净,用开水烫至开口时捞出;把蚬子肉取出,再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待用。韭青洗净,放入开水内烫透,用凉水淘凉取出,控净水分装盘。上面放蚬子肉,用以上调料兑好的汁,浇上即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