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辽宁省 >>营口 >> 大石桥市 >> 南楼街道

南楼街道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石棚峪石棚

石棚峪石棚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大石桥市官屯镇石棚峪村南石棚山上的石棚,是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器时代的一种墓葬(或祭祀建筑)。石棚,由经过加工磨制的巨大花岗岩石板构筑,东西向,壁石套合整齐,有侧脚。东壁石残,南北壁石伸出西壁石外。盖石方正,长4.30米,宽4.00米,厚0.44米,延出壁石,形成棚檐。  该石棚呈东西向,它的上盖、侧壁及后壁均为花岗岩大石板,在其北壁外檐盖石下,曾发现有红色划线,东壁外檐盖石下亦有南北向划线,可见当时在建造石棚的时候,就已经有建筑设计的行为了。数千年来,石棚岿然不动,远古人类的修建水平可见一斑,非常了得。该石棚占地面积大约54平方米,东麓为乡间公路,北麓为采石场,西侧500米处为水库,南侧为丘陵。石棚呈东西方向,壁石套合整齐,有侧角。上盖及侧壁、后壁均为花岗岩大石板,经过加工磨制。上盖及侧壁为单一石板构成,后壁由两块石板组成。南北两侧壁高2.1米、宽2.6米、厚0.4米,后壁高2.1米、宽2.1米、厚0.4米,上盖石长3.9米、宽4.3米、厚0.7米。延出壁石,形成棚檐。  该石棚至今已有四千余年,原貌基本保存,但在风雨的剥蚀下,上盖及后壁有一定程度风化。  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84]108号)公布石棚峪石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1988]100号)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丫口风景区

  大石桥市建一黄丫口风景区位于大石桥市建一镇黄丫口村,处在大石桥市东部山区,占地24平方公里,东南与岫岩哈达碑镇毗连,北与海城孤山镇、岔沟镇为邻。黄丫口景区群山系长白山系龙岗山脉千山余脉,海拔206——967.8米之间,其主峰“一脚踏三界”,海拔967.8米。  黄丫口自然生态旅游景区,千峦万壑,层峦迭嶂,俊峰逶迤,气势磅礴。千年古松、百年森林、10年青藤,植被茂密,名贵树种药草繁多,野菜飘香,山花烂漫。山泉眼15处,四季常流,甘甜清冽,为大清河东支流发源地之一,狍子、狐狸、狼等野生动物50余种,野兔、山鸡、松鼠及各种山鸟随处可见,其高山草甸、杜鹃花林为辽南一绝,使之黄丫口风情独绝,名闻遐迩,有“辽南独秀”的美誉。  森林覆盖率90%,置身其中,云绕峦海,风动林涛,宛如世外仙苑,自然野趣横生,是一处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滑雪的自然博物馆,人间“伊甸园”,天然大氧吧,观光旅游、度假避暑、科研实习、寻野趣探幽情为一体的自然生态型旅游景区。黄丫口自然生态旅游风景区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目前已经具备旅游开发的相关要素。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岳州城

岳州城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岳州城坐落在大石桥市金桥镇岳州村内,又称耀州城,由于城墙坍塌形成了一处高台地,城址遗迹较明显。  出营口市区再过大石桥北折,展现在眼前的乡村景色美不胜收。挥之不去的是一路回放脑际的古诗:“车马匆匆过耀州,晓风凉意似新秋;孤城废久存墟里,破壁颓垣剩故楼;州名不知何时变?人民或是昔时留;我来不敢停骏问,恐话沧桑也白头。”诗人魏燮筠(1812~?),清朝著名书法家,辽宁铁岭人。这首诗写于清咸丰年间,是他在经过耀州城时的感叹。诗人这次路过耀州所赋诗词,无疑加深了世人对古城的印记,在当时也算是一受人关注的重镇。  对耀州城的记载散见于一些史籍。《奉天通志·建置·城堡》载:“城(海城)西南六十里,周围二里三百步,南北二门”。《奉天通志》搜集一些乡土志书而成,成书在清康熙年间,其记载的城与耀州实际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吻合。清前期此城池面积不很大,周长仅二、三华里,开设南北两座城门。《海城县志》古迹载:“耀州城,在县城(海城)西南六十里,即渤海椒州。辽置耀州,属海州南海军,金沿用。清初大将杨古利,败明将毛文龙与此。”《海城县志》作为地方志书,有力证明了《奉天通志》所记信息的准确性,可以确定位于海城西南六十里的古城就是耀州城。《海城县志》指出的渤海椒州与耀州不为一地,地方政权渤海国统治时期设置的椒州,在今朝鲜境内的咸镜道。耀州是在辽统治时期始有称谓,归海州南海军节度使辖。直至金国统治时期继续沿用。《渤海国志长编》载:“辽志海州所辖耀州,本渤海椒州……耀州统县一:曰岩渊。盖迁移后,仍用渤海故名。今海城西南六十里有耀州城,即其地。”这里更加明确指出耀州是辽时始建,其本为海州支郡,辽迁渤海南京南海府椒州(即原在今朝鲜的咸镜道)民,来辽地建城,并改他们居住的椒州为辽之耀州。辽将虏来的渤海国或其它外族人等,迁入辽地后,仍沿用这些人的家乡地名,起到了一种安抚人心的作用,但对地方行政建制不利,容易造成耀州与椒州同为一地的错觉。耀州民众从渤海椒州迁入,辽统治者遂设耀州城加以安置。  辽将虏来的人员安置在耀州城内,城外从事农耕,为社会交流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社会发展程度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辽、金至清初时期城的规模没有大的改观,保持初创时的风格,四四方方,南北二门。情况的改变是在近代,依现在的遗迹还可见最后砖石筑遗存的城墙址。依稀可见高出地表的土岗,残留周长约在四华里左右,在早期城墙址基础上后砌筑的城墙,东、西城墙略长于南、北。因城的规模扩大了,出入人员增多,逐渐成为一处交通枢纽,亦成为一重镇,到了清末,在南北二门的基础上,又增开了东西二门,东城门靠近北,而西城门靠近南。出于军事守卫的需要,又在北墙与西墙上添设二座炮台,下面设置两个关卡。  《海城县志》里“清初大将杨古利,败明将毛文龙于此”的记述,表明这里曾发生过激战。由此可知,明末清初,这里已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东北地区是清朝的发祥地,耀州城当时处在连接南北,通达内陆腹地的枢纽,军事要冲的地理位置必然导致要加固城池。据记载,清初的城墙基宽10米,高7米,城墙顶宽8米。上窄下宽的构筑形式,增强了城墙的稳定性。清军依托此城的坚固,打败明军,此役告捷,耀州城功不可没,所以城池兴修的规模也大大超过前朝。  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中东铁路的延伸、没沟营(营口)港口的兴旺,耀州古城不再那么显耀。一旦失去耀眼的光芒,结局似乎只有被遗忘,世人的眼光不再光顾,被关注的程度大打折扣,于是颓废合情合理成为古城的大结局;再有战略要地带来战争的磨难,让古城难以雄姿勃发。归宿凄凉,并不抹杀昔日的雄姿。耀州古城有过辉煌,也曾气势磅礴、也曾喧嚣繁华、也曾战旗猎猎、也曾烽火狼烟。  如今,古迹难寻,但当地百姓倒也能娓娓道来古城的记忆。曾几何时,这里的房屋、院墙,甚至猪圈,俨然如同古城址的招贴画,印有城墙的痕迹。那些留存有古代文明的遗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人只有望洋兴叹了,倘若想触摸历史,只好做客典籍文献。哪怕是河水冲刷出的古人遗物,谁又得相见?  诗人以一首清凉的诗意,记叙了古城。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又何能而为?然而又能有几多古城有此幸运?这也许就是耀州古城的造化吧!让我们记住了一座古城、一曲往事、一段佳话、一位诗人……  耀州城为我国传统的方形城,辽时始建,东西的城墙要略长于南北,城整体为长方形。最初只开南北二门,至清末又开二门二关。后设二门并未在一条轴线上,东门略靠北,而西门靠近南城墙。北城墙与西城墙各建炮台一座,台下设关。此城在1626年重修,根据诗人的描述,该城建置已久,由辽至金一直使用,并沿用到诗人生活的时代。根据记载,清末曾加以整修、使用,最终毁于1904年的日俄战争,可见耀州城沿用时间跨度较长。  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84]108号)公布岳州城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90]38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即以东北角城基残段为中心,周围10米为保护范围。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虎石沟万人坑

虎石沟万人坑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虎石沟万人坑位于大石桥市南楼镇圣水村,在小圣水寺的虎石沟里。展厅由主馆和两个副馆组成,虎石沟万人坑的面积约500多平方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对这里进行了挖掘,建起了“虎石沟万人坑展览馆”。1991年进行了修缮,1997年重建副馆,2004年大石桥市政府全面重修主馆及副馆。  走进展馆,首先进入人们眼帘的是尸旁有尸,骨下有骨,遗骨成堆的实况,真令人怵目惊心,仅在140平方米的地表面上就露出174具遗骨,挖掘不足3米深。竟露出七层遗骨,在这些惨死的同胞中有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而英勇献身的抗联战士和地下工作者,有的是抓来的矿工,有的是被打成的“政治犯”、“思想犯”、“经济犯”、“嫌疑犯”的无辜的百姓。从1939年到1945年这7年间被日本侵略者破孩致死扔进万人坑的同胞至少有17000多人。万人坑里最引人注意的有11具遗骨并列一排,中间没有间隙。据知情者回忆,这是当年斗争在矿山和伪营口第二监狱中的11名革命志士,有的是抗联战士,有的是地下工作者,他们是被集体杀害的,又是在同一时间内给埋掉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从此日本战犯及其走狗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石桥虎石沟万人坑,将永远是那段历史的铁证。  虎石沟万人坑是营口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从1964年建馆至今,四十多年来累计接待参观凭吊二百万人次,其中,日本、南韩及海外人士达一千余人,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虎石沟万人坑的珍贵就在于它以历史的本来面目记载着中国人民这苦难的一页,记录着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作为历史的证实,管理和保护好万人坑,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191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掠夺我国矿产资源,建立“南满矿业株式会社”,招骗和强征中国劳工,在大石桥圣水寺等地采掘菱镁矿石。在大肆掠夺的同时,1939年又于此地设立伪“营口第二监狱”、“矫正辅导院”,以惨绝人寰的手段强迫劳工服劳役。截止到1945年“八一三”日本投降,共掠夺菱镁矿石一千多万吨,烧结镁块三百万吨,同时,数以万计的中国劳工被破孩和-至死。  经挖掘探明,仅在方圆五千平方米的虎石沟,就堆积了一万七千具尸骨,是死难的中国劳工。尸横遍野、白骨累累的虎石沟万人坑,是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华的铁证。  1964年虎石沟万人坑作为教育场所,1993年营口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德育教育基地。  1990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90]38号)公布虎石沟万人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遗骨馆东、西、北10米及馆南50米划为保护范围。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前砬山烽火台

前砬山烽火台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前砬山烽火台位于大石桥市金桥镇前砬山村南,建在海拔22米的砬砬山顶。  砬砬山为一缓坡小山丘,其四周为黄土平地,烽火台目标十分明显,远处可观。此处为建造烽火台的最佳选地。台保存的基本完好,可为我市境内同时代烽火台的参考,根据结构、特点和建筑材料综合分析,此台应为明代所建。台基为花岗岩条石砌筑,其上是大块青砖建造的台身,白灰勾缝,最上部分的垛口仍可见。方形台通高12米,底边长为10米,由底向上逐渐内敛。  烽火台遍布我市境内,其遗址、遗迹如今仍可寻。整体布局为两大体系,一是沿海岸线走势南北相连,形成了辽东半岛没有边墙的边墙之军事防御体系,烽火台顺海岸贯通半岛南北,并与关内沿海烽火台相连,是我国烽火台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地区由南至北依次建在:盖州市归州乡三台子、熊岳仙人岛、鲅鱼圈区墩台山、沙岗子望海寨、团山乡西崴子、老边区二道沟村高台庙、市区内(梁房口墩)、大石桥市水源乡赏军台等。另为内陆腹地烽火台密布盖州与大石桥市境内,呈放射状向内陆纵深分布,选址在军事要道和居住重镇周围。前砬山便是一座内陆腹地烽火台。  处在边防前沿的烽火台通常是举火台,当有敌情发生时,内陆腹地的烽火台作为接火台,将举火台发出的信号逐台传递。我地区举火台一般建于海岸边,如仙人岛、墩台山、西崴子等地的烽火台,本书后面将有介绍;接火台布于内陆的高山丘陵,数量更众。  烽火台的狼烟早已散尽,星罗棋布的墩台如今已是廖若星辰,幸存于世的烽火台已成文物保护单位。仰望高大挺拔的台身,静静地矗立着,向后人讲述曾有的辉煌……  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84]108号)公布前砬山烽火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90]38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以烽火台为中心,周围20米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延80米为Ⅴ类建设控制地带。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海龙川山城

海龙川山城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海龙川山城位于大石桥市周家镇冯家堡村,在村东海龙川山上,为高句丽时期的一座重要山城。周围皆为山,城内亦有两条山梁,东大背居东,庙后山居西,山泉形成的一条溪水由城内向西流出。现山城内有庙宇建筑,山城西门外即为东金村民住宅区。   山城平面基本呈圆形,周长6200米左右,占地面积78.5万平方米。山城整体东高西低,沿山脊走势修筑石头墙体,墙体约有1米至1.5米残存宽度,长、高不等,约高出山体0.1米左右,部分墙体残存清晰可见,北门至东门大部已山险为墙,不设石头墙体,山城西门到北门沿山势现城墙,东门向南过南门依山势可见城墙。在山城内庙后山西侧,平坦台地上,有泉眼一个,应为当时城内饮用水源,南门外有一个人工堆成的土堆。根据山势和墙体综合分析,此山城应设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和一个水门,   2012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2]173号)公布海龙川山城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3]185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海龙川山城城墙内及城墙外墙基外50米以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延200米以内为V类建设控制地带。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营口县解放斗争纪念馆

营口县解放斗争纪念馆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营口县解放斗争纪念馆位于大石桥市青花街道办事处站前社区蟠龙山南坡上,是纪念为解放营口而牺牲的革命烈士们。   营口县解放斗争纪念馆的前身是日本人修造的神社,二战日本投降后,他们的神社也随之灰飞烟灭。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在营口县解放斗争纪念馆里将永远得到人民的敬仰。   营口县解放斗争纪念馆面南的大门两侧,在门柱上敬题这样的联语: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花岗岩铺设的台阶直通馆前。馆内前为陈列室,后是灵堂。陈列室内有步枪、手枪、手表、纪念章和名章等革命遗物三十余种,墙上悬挂着宋光、丁隽一、那学、李旭、张福聚等烈士的遗像。2004年,大石桥市民政局将馆内烈士遗像和实物迁到烈士陵园。   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84]108号)公布营口县解放斗争纪念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90]38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即以纪念馆为中心,南至哈大公路路北,东、西、北各延长30米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东、西、北各延长30米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迷镇山

  迷镇山

望海寺山城

望海寺山城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望海寺山城位于大石桥市周家镇张家堡村,在村东望海寺山顶,四周环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该山城整体呈圆形,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城墙残存在东南部,残长15米,宽1米,高0.5米,外城墙残存在从东至西南,残长50米,宽1.5米,高1米。山城北面以自然陡峭的悬崖为屏障,现残存高约0.2米,长约10余米的一段土墙。地表采集有夹砂堆纹灰陶残片,此陶片为青铜时代典型器物残片,据此分析该山城为青铜时代山城,据当地群众介绍,此山顶曾有一座观音庙,在采集的标本中有早期陶瓦片,应为此庙宇建筑所用建筑材料遗物。    2012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2]173号)公布望海寺山城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3]185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望海寺山城城墙内及城墙外墙基外10米以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延50米以内为V类建设控制地带。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沈阳工务机械段指挥部日式建筑

沈阳工务机械段指挥部日式建筑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沈阳工务机械段指挥部日式建筑位于大石桥市青花街道站前社区,大石桥火车站广场北50米,沈阳工务机械段大石桥指挥部院内。   该建筑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原南满铁路机关区、庶务区,为办公用房。该建筑呈曲尺形,起脊挂瓦,砖石结构,拱形木窗,南北4间,长11.6米,东西宽7米,两窗一门,东配间南北长12.3米,七窗一门,门高2.9米,宽1.3米,窗户宽1.1米,高2米,原貌保存完好。此“建筑”自落成后一直为办公场所,现在由大石桥市火车站使用,仍为办公场所。   2012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2]173号)公布沈阳工务机械段指挥部日式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3]185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以沈阳工务机械段指挥部日式建筑外墙为基点;东、南、北各5米,西10米为保护范围。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纯正寮房旧址

纯正寮房旧址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纯正寮房旧址位于大石桥市青花街道办事处站前社区,大石桥火车站广场北200米西侧,其北200米为长大铁路和铁路招待所。   该建筑二层曲尺型建筑,座西朝东,起脊挂瓦,波浪型雨搭,建筑南北长331米,北侧东西宽12米,南侧南北长12米,东西宽17米。   1937年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在大石桥修建的5处寮房之一的纯正寮房,即当时铁路金帽子(相当于现在的车间主任)的独身宿舍。向人们述说着当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侵略营口和大石桥的历史见证,该建筑自落成后一直为居住场所,现在做商业用途。   2012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2]173号)公布纯正寮房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3]185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以纯正寮房旧址外墙外为基点,东4米、南10米、西10米、北5米为保护范围。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藏山洞穴化石点

藏山洞穴化石点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藏山洞穴化石点位于大石桥市南楼镇,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点。   洞穴所在山体系前震旦纪辽河群圣水寺组石灰岩、白云质大理岩、泥质灰岩所组成。周长约500米,海拔高度为110米。洞口向东,在山的东南方向,距当地地面有20米左右。洞口堆积有六层,未发掘至底,没有化石和其它遗物。   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兔形目的鼠兔,啮齿目的鼠类,灵长目的硕猕猴及食肉目的动物群。出土的文化遗物有用火痕迹。有明显人工加工痕迹的旧石器若干件,石制品接近金牛山A和C点。古气候由温暖向干冷转变。   1990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90]38号)公布藏山洞穴化石点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即以藏山为中心,周围10米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延30米为Ⅴ类建设控制地带。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营口龙泉山庄

  龙泉山庄坐落于辽东半岛风景秀丽、工商贸繁荣并有中因镁都之称的现代化城市大石桥,这里是沈阳、大连、丹东、锦州的交通交叉点,交通便捷畅达。 山庄依山而建,地处环境优雅的蟠龙山公园内,举目南望,大石桥市风貌尽收眼底。山庄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雄伟,别致、装修典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一座集餐饮、住宿、洗浴、游泳、大中小会议室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商务洒店。 客房部有51间83个床位的高中档客房,餐饮部特聘大连、广东特一级厨师主理粤、大连海鲜及地方特色莱肴可同时容纳1000人用餐。山庄开业以来,在人石桥市以至全营口地区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被评为营口烹饪协会会员单位,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3年lO月份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三星级旅游饭店。

金牛山古人类遗址(金牛山遗址)

金牛山古人类遗址(金牛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牛山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南8公里处一个孤立的山丘上。  遗址海拔约70米,自西而东的三个地点沉积有第四纪的堆积物。1974年~1978年曾在这里先后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人类用火遗迹——烧骨、烧土和炭屑以及少数打制石器。  1984年9月,北京大学考古系旧石器时-古实习队在发掘金牛山A点洞穴第6层时,发现了一批人类化石和用火遗迹,化石有较完整的头骨(缺下颌骨)、脊椎骨、肋骨、筋骨、尺骨、腕骨等共50余件,属一个刚成年的男性个体。金牛山出土的石制品用脉石英制成,石核较少,石片较多,以锤击法和砸击法打制。石器有刮削器和尖状器,前者数量多,石器的打片方法、加工方法或类型都与北京人相似。  在地层中发现有厚约30厘米的灰烬层,其上还有两处圆形的灰堆,灰烬层与灰堆内有大量的烧骨和烧石,烧骨中有较多的兔类、鼠类和鹿类的肢骨,这些动物都是当时人们狩猎的主要对象。  与金牛山猿人共存的动物化石十分丰富,较重要包括有变种狼、中国貉、三门马、梅氏犀、肿骨大角鹿、巨河狸、最后斑鬣狗、中华猫、葛氏斑鹿、恰克图转角羚羊、莫氏田鼠和硕猕猴等,其地质年代属于中更新世。  金牛山猿人化石除材料丰富外,最大特点就是保存较完整。虽然有少数几件残破,但都可以复原,这就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这样完整的化石在中国是首次发现,在其它国家也是很少见的。  经过年代测定,确定金牛山人距今约28万年左右。据初步观察,金牛山人化石的形态比北京人进步,与早期智人阶段的大荔人接近。这个发现对研究从猿人过渡到智人阶段的人类体质特征及其直立姿势、手足分工的形成均有重要价值。(国家文物局)  地址:辽宁省营口市站前区大石桥南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  成人及身高1.4米以上儿童10元。免票:1.1米以下儿童(以标识杆衡量结果为准)、70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或老年优待证)、伤残人士(凭残疾证)、现役军人。金牛山古人类遗址

英守沟遗址

英守沟遗址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英守沟遗址位于大石桥市汤池镇英守沟村,分布在村民居住区和周汤公路两侧。   英守沟遗址面积约近百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深达1.6米。周围环山,西500米是大清河,遗址地带为一处小平原,地表为黄亚粘土,种植高粱、黄豆等农作物。暴露的遗物有陶拍、陶瓦当、各种陶瓦及陶器口沿二十几种,灰陶、夹沙红陶片多种,陶豆把十几个,为汉代遗址。在遗址东北、东南的山上皆有汉墓。   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84]108号)公布英守沟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90]38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遗址北从周家青寨子村南交界处,南至英守沟村路西居民区南40米,东从山脚下,西至河流岸边内为保护范围。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建一镇千年古松

  《秋思》      张弢      古柏苍山落日晖,青枝黄藤秋色垂。   果硕田肥画意美,俏姿壮影慕名追。  

营口小米

  营口小米    大石桥市杂粮生产协会    11523729    小米   

博洛铺小米

  “博洛铺小米”:精选辽宁省大石桥市博洛铺镇华山(花儿山)的谷子加工而成。其米粒大、色黄、浓香。   “博洛铺小米”历史久远。原盖平县志曾有两处记载,其中在《物产志各类篇》中写道:“即方言小米之未碾谷者,群芳谱称之粟,为邑之重要粮食,城北花儿山左近所产尤佳,前清时为上之贡品”。前清之花儿山,即今大石桥市博洛铺镇的华山,因华山(花儿山)的“小气候”极宜谷子生长,所加工的小米富含氨基酸、B1、B2等多种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成份。   据中国科学院检测分析,小米蛋白质含量12.3%,脂肪为5.26%,粗淀粉为74.95%,赖氨酸0.26%,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其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是目前市场上最新兴的无公害食品。   博洛铺小米产地范围为辽宁省大石桥市博洛铺镇、永安镇、汤池镇共3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东谷1号、东谷3号、132千斤谷等适宜产地范围内种植的小米品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0至200m,以棕壤土质为主,成土母质多为酸性岩风化物。土壤有机质含量≥0.8%,pH值6.8至7.5。   三、栽培管理   1.播种及管理:忌重茬,合理轮作。5月上旬至5月中旬播种,每公顷留苗不超过45万株,生长期间中耕除草3次以上。   2.施肥:每年每667㎡(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500kg以上。   3.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当谷皮变为品种固有的色泽、籽粒变硬时及时收获。   五、加工   谷子→筛选→去石→磁选→碾米→精选→检验→包装。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粒大饱满,色泽淡黄或深黄,蒸煮气味清香、微甜。   2.理化指标:膳食纤维≥7%,蛋白质≥9.7%,钙≥105mg/kg,锌≥23mg/kg。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营口大闸蟹

  营口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北方称河蟹,南方俗称大闸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族,方蟹科,绒螯蟹属,是我国著名的淡水蟹,在我国蟹类中产量最多。营口大闸蟹的生长特点是:海水里生,淡水里长。因面临渤海的辽东湾,有广阔的海域、充足的海水,使河蟹得以“生”。同时,内陆充足的淡水资源和丰茂的水草,又使河蟹得以“长”。    特征     营口大闸蟹属于高等甲壳动物,在动物分类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族、方蟹科、弓腿亚科、绒毛蟹属,原产我国辽宁省盘锦市。营口大闸蟹的主要特征是体近圆形,头胸甲扁平,宽略大于长。幼蟹阶段背甲少花斑,体青黑色,腹部银白色。成蟹时,体背青黑或黄黑,腹部白色。额齿4枚,中间两齿尖锐,其“V”字形夹角为小于或等于90°的锐角或直角,第四侧齿较长江蟹细小,第二步足长节末端未达眼眶线。步足刚毛细长,致密,淡棕色或黄色。蒸煮后头胸甲常呈现深红色。    习性     营口大闸蟹栖居分穴居和隐居两种,每蟹穴少则栖居一只,多时可大小数只成串。营口大闸蟹为杂食性动物,以食水草等植物和鱼虾贝、水生昆虫、蠕虫为主,但也食腐殖碎屑、动物尸体和配合饵料,在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或吞食自己所抱的卵。但在一般情况下,因植物性食料来得较易,常构成了蟹胃中的主要成分。营口大闸蟹虽在淡水江河中生长,却出生于咸淡水汇融的浅海里。每年仲秋之后,河蟹成群结队奔向大海,在浅海海域交尾、产卵、孵化,待到来年春末夏初,成群的幼蟹顺潮汛溯江河而上,到淡水中继续生长,逐渐长为成蟹。    营养价值     营口大闸蟹肉质鲜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有与南方的大闸蟹不同的味道。蟹肉不仅含有维生素A、蛋白质、糖、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养筋益气、理胃消食、疏通经络等药用功效。营口大闸蟹有多种食法,或蒸或煮,亦可生卤、捣酱,做成蟹豆腐、醉蟹,其味道更加鲜美。每年中秋节时候的营口大闸蟹是最肥的了,坐在蟹田边蒸着螃蟹闻着稻香,让人心神愉悦。   

山珍炖猪蹄

  山珍炖猪蹄   原料:猪蹄600克、水发猴头菇60克、水发香菇60克、平菇60克、水发木耳60克、白菜叶20克、宽粉条30克八角2枚、姜片、葱段、精盐、味精、香油、色拉油各适量。   制法:   1.猪蹄洗净,斩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泡约2小时;白菜叶撕成块;宽粉条用温水泡软。   2.净锅上火,放入色拉油烧热,投入姜片、葱段、八角爆香,再下入猪蹄块炒干水分,掺入清水,下猴头菇、香菇、平菇,烧沸后撇去浮沫,用小火炖至猪蹄软,放入宽粉条、白菜叶、木耳炖片刻,然后用大火收汁,用精盐、味精、香油调好味,最后拣去姜片、葱段、八角,起锅装盘,即成。特点:猪蹄松软,味道鲜美。

酸菜炖生熟肉

  酸菜炖生熟肉       原料:里脊肉250克,熟五花肉250克,酸菜1袋,水发木耳50克,泡椒丝10克,姜片、葱段、豆瓣酱、精盐、料酒、味精、白糖、干淀粉、鲜汤、色拉油各适量。   制法:   1.里脊肉切成厚片,入盆,加入精盐、味精、胡椒粉拌匀,腌约10分钟,再沾匀干淀粉,放在菜墩上捶成薄片,然后切成小块待用;熟五花肉切成长5厘米、宽3厘米的薄片;酸菜切丝,再与水发木耳一起入锅煮熟。   2.净锅上火,注入色拉油烧热,投入姜片、葱段爆香,随后下入泡椒丝和豆瓣酱炒出色,加入酸菜、木耳和五花肉炒匀,加入料酒,掺入鲜汤,炖约5分钟后,放入里脊肉片炖熟,调入味精,起锅盛入汤内,即成。   特点:咸鲜酸辣,肉片滑嫩。

汤池寒富苹果

  苹果含有大量的果胶,这种可溶性纤维质可以降低胆固醇及坏胆固醇的含量。一个中等大小未削皮的苹果可提供3.5g的纤维质(即使削了皮,也含2.7g的纤维质),是营养专家建议的每日摄取量的10%以上,而且仅含80卡路里的热量。“美国生理学期刊”的研究指出,在深红色的生果皮,如苹果及提子等,均验出有Resveraltrol。该物质可减少呼吸系统包括气管及肺部等的发炎,从而控制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炎等病症。    汤池“寒富苹果”个大、果形正,色泽鲜艳江润,外表光滑细腻,口味酸甜适口,咬一口细脆津纯,清香蜜味,且果肉硬度大,纤维少,质地细,果汁含量在89%以上,糖份含量高,总糖量16.4%,铁、锌、锰、钙等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氨基酸含量较高,经常食用,可起到帮助消化、养颜润肤的独特作用,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张官南果梨

  南果梨,又称“鞍果”。该梨以其色泽鲜艳、果肉细腻、爽口多汁、风味香浓而深受国内外友人赞誉,素有“梨中之王”美称,是不可多得的能与新疆库尔勒香梨、山西以及原产于日本的水晶梨等诸多梨中珍品相媲美的稀有梨种。南果梨果实呈圆形或扁圆形,外形美观,平均单果重58克。果皮绿黄色,成熟后底色变黄色,阳面有鲜红色晕。果梗粗短。萼片残存或脱落。刚采收的果实脆而硬;经l0~15天后,果肉变黄白色,肉质绵软,易溶于口,十分甜滑,香溢满口,回味久久。    大石桥市地处辽南地区,是我国南果梨的主要产地之一,这里温度适宜,水土丰实,为南果梨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张官南果梨最大的特点是,不管闻着还是吃着,都能感受到浓浓的酒香,这是因为南果梨成熟时,果肉会自然发酵,也只有发酵后的南果梨才最好吃。待到可以在果实表面按出一点浅浅的指印时,便到了南果梨最好吃的时候。这时不仅能感受到这南果梨的美味甘甜,更有如饮了醉人的美酒。而这一特点在其它的水果中还没有发现。梨子亮黄色的外及形上面的红晕,恰似一位美丽的妙龄少女偷偷的喝了酒而在脸上起了绯红。   

永安南果特酿

  辽宁省大石桥市福伟山庄南果特酿酒厂生产,属水果蒸馏酒。该酒为国家专利产品,以辽南特产南果梨和优质大米做原料,经无水配料,运用现代科技微生物发酵技术,经过发酵、蒸馏、贮存、老熟精酿而成。南果特酿,酒香独特,入口米香,回味果香,朴实纯正,爽冽纯淳,在缠绵中散发原始之味,传递自然之气息。是绝无仅有的上上酒品。南果特酿酒健康营养、高质高雅。    福伟山庄南果特酿酒厂坐落于大石桥市永安镇辽南果品绿色基地——放马山,这里属千山余脉,四季分明、林茂花繁、流水潺潺、景色宜人。福伟山庄始建于1999年4月,占地210亩,栽植南果梨树2万株,年产优质南果梨500吨。无与伦比的山水资源,为南果特酿酒的酿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南果特酿酒以辽南特产南果梨为主料,优质大米为辅料,经科学配方、无水配料、窖曲发酵、传统蒸馏精制而成。南果梨素称“梨中之王”,其色泽艳丽、酸甜适度、气味芳香、入口柔软、回味久久、营养丰富。选用大米为大石桥市特产水源大米,甘甜纯净、丰饶若乳的辽河水和偏碱性土壤赋予水源大米“米中之王”的美誉。   

中华轿顶驴

  “轿顶驴”为营口和辽南地区特产,是大石桥市黄土岭镇请专家培育出优良品种,因辽南第二高峰“老轿顶”而得名。由于驴在山间散养,渴喝山泉,饿吃草药,所以肉质细嫩。    大石桥市黄土岭镇通过加强对“轿顶驴”的改良和繁育,全镇已建成养殖基地3座,养殖小区20个,“轿顶驴”存栏已达10000头,成为繁育、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辽南品牌,为保护和建设品牌的发展,轿顶驴已注册商标。   

汤池羊汤

  羊肉汤主要将羊骨头(筒子骨)一起投入大锅里熬汤,再将切成砣的新鲜羊肉与清洗干净的羊杂一起投入汤锅中煮。煮熟后捞起来沥干,然后切成薄片放入滚开水里一汆,再倒入汤碗中,冲入滚烫雪白的羊汤水,撒上碧绿的葱花,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肉汤就做成了。配上一个由海椒面、花椒面、盐巴、味精等调和就成羊肉汤。    汤池羊汤肉烂汤甜,醇香浓郁,可饮汤食肉,汤鲜而不膻,肉嫩而不绵,风味独特,用料考究。羊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l、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铁等。其性温味首,温中散寒,化滞,健腺益气,温补肾阳,对治疗虚劳赢瘦,乳汁不下有一定功效。怀牛膝味苦酸,性平,有强筋骨,活血通经作用。汤池羊汤以羊肉为主料,配以多种中药,有健胸作用。   

虎庄咸鸭蛋

  咸鸭蛋是指以新鲜鸭蛋为主要原料经过腌制而成的再制蛋,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钙、磷、铁、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易被人体吸收,咸味适中,老少皆宜。蛋壳呈青色,外观圆润光滑,又叫“青蛋”。咸鸭蛋是一种风味特殊、食用方便的再制蛋,咸鸭蛋是佐餐佳品,色、香、味均十分诱人.    虎庄咸鸭蛋个儿大黄满,腌制时间久,蛋白质和脂肪分离,从而脂肪积聚形成丰富的蛋黄油,入口香醇,咸蛋可口,清香四溢,是夏日补钙之上品。   

三道岭水库大鲢鱼

  鲢鱼味甘、性温,入脾、胃经,有健脾补气、温中暖胃、散热的功效,尤其适合冬天食用,可治疗脾胃虚弱、食欲减退、瘦弱乏力、腹泻等症状;还具有暖胃、补气、泽肤、乌发、养颜等功效。    三道岭水库大鲢鱼个头大味道鲜,适用于烧、炖、清蒸、油浸等多种烹调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体现出三道岭水库大鲢鱼清淡,鲜香的特点。   

石佛大血肠

  血肠是中国传统食品,主要用畜血做主要原料。宰杀牲畜时,用大盆装些盐水接血,然后在开水锅内稍煮凝结成血块,再将血块捣碎拌上血肠剁碎的荤油和洋葱末、盐、姜粉、胡椒粉等调料后灌肠,扎紧捆实,放入锅中煮制即成。切片乘热食用,味道浓香,油而不腻。   石佛大血肠采用新鲜并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猪血,辅以猪小肠和各种佐料,洗净肠体灌制煮熟而成,肠体较饱满,肠馅棕褐色,醇香适口。血肠的做法虽然简单,但味道独特、鲜美可口。   

“平安”大李子

  大石桥特产大李子:芦屯镇的“平安”大李子己申报国家工商局注册为“平安”商标。自83年培育“平安”大李子品种后,又陆续引进早熟品种大石早生晚熟品种、“女神斯坦雷梅”等。现有李子树面积6000余亩,30余万株,年产量6000万公斤以上,年产值1440余万元。

南楼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南楼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