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云和县 >> 石塘镇

石塘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云和黑木耳

   产品名称:云和黑木耳     产品产地:丽水云和     产品特性:营养丰富、风味可口,有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气止痛等功效     产品简介: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可口的菌类食品,有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气止痛等功效,并能治疗痔疮出血、崩漏、产后虚弱等症。     产品历史: "兰山"牌黑木耳曾获国际金奖。   云和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浙江省云和县现辖行政区域。

云和雪梨

   产品名称:云和雪梨   产品产地:丽水云和   产品特性:皮薄水多,酸甜适中,清凉可口,适于贮运,可作热症食疗   产品简介:云和雪梨,皮薄水多,酸甜适中,清凉可口,适于贮运,是我省12种传统名果之一。云和雪梨过去销至温州、台州等地。解放后曾远销香港。传统云和雪梨产地在云和县沈村乡,品种除雪梨外,还有真香梨,六月消、柿扁梨、枣梨等。雪梨:县志上叫"消梨",即温州人说它"消暑"功效神异的意思,由于表皮有细微星点,专家们称为"细花雪梨"。其特点是个大(每只一市斤左右)、星小、皮薄、肉细、味甜、水多、松脆可口、清润留香,可作热症食疗。   产品历史:据云和县志记载,证明它在明初已有种植,但大量种植是在辛亥革命以后。

豆腐泥

  豆腐泥   豆腐泥是云和、景宁一带山区独有的特产。山区人民好客,但因交通不便,生活艰苦,每当来客,除山蔬野菜外,就磨豆腐泥请客。   豆腐泥味道清纯鲜美、营养丰富,然而加工简便,经济实惠。原料是自己种的黄豆,石磨则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工具。先将黄豆用水浸涨、洗净,连水带豆用石磨磨成豆浆,不用过滤,放入大锅中煮熟后,加入大蒜、生姜,再将豆腐泥倒入,并按口味添加辣椒、香菜、葱花、食盐、浆油之类调味品。贫苦人家掺入南瓜丝、萝卜丝之类,既增加数量,味道也不错。而富裕人家放入明甫丝、虾皮、香菇等,更是锦上添花。要是用新拔的嫩豆磨成的豆腐泥,口味自然更胜一筹。嫩而不滑,细而不流,软而不粘,糊而不腻,爽然适口,碧绿诱人,香气扑鼻,使人馋涎欲滴。农村人还有不成文的规矩,不管是谁家磨豆腐泥,左邻右舍都要送上一碗。   豆腐泥在农村还有特殊的用途。凡养有母猪的人家,都要种许多黄豆备用。当小猪长到十多斤,即将“散窝”时,就要磨豆腐泥给小猪吃,使小猪快速生长,皮毛油光锃亮。农村人视豆腐泥为高级营养品,同时还是小猪的快速催长剂。   据有关资料介绍,大豆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天然微量元素,极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能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以大豆为原料磨制的豆腐泥,连渣带浆,保持了大豆原有的营养成份,原汁原味,粗中有细,容易消化,无积食之虑,是物美价廉、充满田园风味的天然营养品。   七十年代初,我参加工作后,单位里也有许多人家备有小石磨,经常磨豆腐泥;没有石磨的就向邻居借或送到亲朋好友家去磨。我们家也买了小石磨,星期天、节假日或家里有事请人帮忙需吃饭时,就常常磨豆腐泥,一次就磨好几罇,吃上三、五天。市场经济,豆腐泥也成了商品,菜场上有许多摊位卖豆腐泥,一元一斤,物美价廉。城里城外,豆腐泥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在家门口也能买到豆腐泥,大多人家也就不再自己磨豆腐泥了。外地人到云和,无论是宾馆里还是大小食坊,都可以吃到云和特有的豆腐泥。

长裙竹荪

    产品名称:长裙竹荪   产品产地:丽水   产品特性:它本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所含的蛋白质、脂肪极高,还含有十七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不仅能滋补健身。且对多种肿瘤、高血压、肥胖症均有较好食疗效果。   产品简介:长裙竹荪,又称"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皇后"、"植物鸡"等,名列"四珍"即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长裙竹荪原系野生植物,因为生长条件相当苛刻,成长不易,得之更难。历来被认为是珍奇稀罕之物,作为南方贡品,,只有皇帝才有幸品尝。据传,清光绪年间,慈格太后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出亲信遍访天下,好不容易觅得 "僧竺蕈"若干。所谓"僧竺蕈",即长裙竹荪。慈艳太后动用官兵三千人,费时九个月才得长裙竹荪1.5公斤,平均每人才找到0.55克,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长裙竹荪并非只是"物以稀为贵"。长裙竹荪,其味鲜美异常,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声誉极高,曾有"竹荪黄金价"之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日本前首相因中角荣来我国访问时,都曾品尝了"竹荪芙蓉汤" 并给以高度评价。     产品历史:1983年4月,在云和县沙溪乡杉后湾的山沟竹林里发现一棵野生长裙竹荪,全身由三部份组成:菌蛋、菌柄和顶装盖、盖部四周重挂网络状裙带,由紫、白、黑三色组成,宛如身穿白裙、头戴紫帽、脚着黛靴的下凡仙女。这位"长裙仙子"高40.5 厘米,裙长25厘米,裙幅边长62厘米,重450克,真是一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竹荪皇后"!云和县药用真菌实验站从1983年初春开始,着手试验长裙竹荪的人工栽培技术。他们经过多少不眠之夜,终于逐步掌握了长裙竹荪的自然习性和生长规律。他们利用原菌制成母种,生产茵种,通过三年的努力,终于看到一朵朵长裙竹荪这一"雪裙仙子"破土而出。珍稀的长裙竹荪终于按人的意志在浙南的土地上繁衍了。

云和木制玩具

  产品名称:云和木制玩具 产品产地:浙江丽水 产品简介:木制玩具是云和县的传统产业,也是云和县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云和县现有木制玩具企业和加工点600多家,其中年产值100万以上的有200多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有6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1家,省市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有2家,全县木制玩具生产能力达15亿元以上。全县从事玩具生产人员达2万余人,其中固定从业人员8000多人。木制玩具是玩具产品中的一大门类,是集玩乐、摆设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现已开发木制玩具产品十大门类3000多个品种,可分为成人型木制玩具、儿童型木制玩具、智力型木制玩具、实用型木制玩具等多种类型。云和木制玩具90%以上远销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70%以上,年出口值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1994年云和县在农业部、《中国特产报》等组织的首届中国特产之乡的评选中,被评选为“中国木制玩具之乡”。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委员、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欣然为云和县题写“中国木制玩具城”七个大字。2003年9月,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礼品展览会暨全国礼品及相关产品特色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对我县冠名,授予“中国木制玩具城”荣誉称号。 产品历史:云和木制玩具生产始于70年代初,至今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

云河绿羽茶

  云河绿羽茶是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的特产。云河绿羽茶以其外形扁平光滑、均匀整齐、芽锋显露、色泽翠绿和汤色杏绿、香气浓郁、滋味甘醇的特点而畅销全国各地。   云河绿羽茶产于云和县朱村乡,是云和县继仙宫雪毫等之后新近开发研制的地方名茶。云河绿羽茶是采用有机茶园,由手工揉炒、烘焙精制而成的天然有机茶。云河绿羽茶含咖啡碱4.91%,氨基酸3.36%,茶多酚35.6%,儿茶素总量189.92MG/G,具有相当高的营养功效。茶以其干茶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形体匀称、品质细嫩、浸泡时犹见一枚枚绿色的羽毛在云河中飘荡,品饮之汤碧绿,清香高雅的特点。一经开发研制成功上市,即受品茶爱好者的青睐,成为品尝、馈赠的佳品。并于2002年荣获苏州首届碧螺春文化节名产品称号,中国名茶博览会金奖。云河绿羽茶依托朱村乡现有4700多亩茶园,投产1000余亩,年产干茶60余吨,年产值700多万元。随着茶园的陆续投产和茶园规模的不断扩大,云和绿羽茶产业将随之发展壮大。   

云和板栗

  云和板栗远近闻名,堪称板栗中的上品。目前全县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400吨。( 云和县)   云和板栗是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的特产。云和板栗远近闻名,堪称板栗中的上品。云和板栗盛产于石塘镇库区小顺一带。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造就了云和板栗壳泽光亮、个大味甜的独特风味。   板栗对立地条件要求低,栽培管理简便,栽培效益相对较好,是云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该县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形成合力,通过贵溪亭、麻车岗等板栗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带动,全县上下掀起了板栗开发的热潮。通过十年的发展,板栗经济已成为云和区域特色经济,全县9000多名栗农建成板栗基地2.8万亩,年产板栗320万斤,产值1100万元,人均比上年增收350元。云和板栗多种植于低山地区,气候条件适宜,产出的板栗大小匀称,果皮色泽光亮,肉质黄嫩,是做糖炒栗子的上品。   云和仙宫板栗曾在2005,2006连续两年荣获省农博会金奖产品,“ 板栗食品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祖国医学认为“栗为肾之果”。肾仁具有补肾固精,健脾止泻等功能,是一种富有营养的滋补品及补养治病的良药,有“ 干果之王”的美称。   

仙宫雪毫茶

   产品名称:仙宫雪毫茶   产品产地:丽水   产品特性:郁香清馨,幽雅持久,滋味鲜醇   产品简介:仙宫雪毫茶产于仙宫湖森林公园,因生长环境独特优越,故茶芽儿肥壮鲜嫩无污染。“仙宫雪毫”茶产于风景秀丽的浙南云和仙宫湖畔。外形浑圆紧洁,锋苗显秀,色绿多茸毫,叶底肥壮全芽或半展开;内质郁香清馨,幽雅持久,滋味鲜醇,汤色嫩绿明亮。茶于透明杯中,视之如座座雪峰簇立,一经开水冲泡,白毫翻滚,有如万绿丛中白雪飞,朵朵新芽,仍似俏立枝头之上,栩栩如生。   产品历史:“仙宫雪毫”茶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1年获得浙江省级名茶证书,经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通过欧盟茶叶农残MRL标准,获丽水首届“丽水市生态名茶”荣誉称号。被评为浙江省一类名茶,并获得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云和香菇

  云和香菇是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的特产。云和是香菇主产地之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绿色化的生产方式,使云和香菇长得好、吃得放心。   云和香菇生产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八百余年前,云和菇民以原始的“砍花”法开创了人工栽培香菇的历史。随着“段木纯菌种栽培技术”的问世,“云和香菇”以其独特的优势占据了国内外市场。由于云和产出的绿色无公害香菇深受上海市民欢迎,2010年被指定为供沪农产品。   

云和荸荠

  云和荸荠是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的特产。云和荸荠种植历史悠久,产品个头大,口感甜脆,质量上乘等特点。   荸荠喜生于池沼中或栽培在水田里,以地下球茎作为食用,既可作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众喜爱的时令之品。   近年来,荸荠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云和县的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已达1300余亩,产量4000吨以上,创产值1600万元。产品远销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市场前景良好。   云和还规划建立云和县荸荠农业精品园,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规格,分级销售的模式,各地客商纷至沓来,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清明蓬餣

  清明蓬餣   在清明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做清明馃,称之“蓬餣”。是云和人扫墓的祭品,亦是春日里上山下田劳作携带的点心,有的人家要做二、三十斤米,可吃很长一段时间。   蓬餣的主要原料是米粉和野生的蓬草,以及甜、咸两种馅的白糖、芝麻和肉丝、笋丝等。蓬餣看似普通,制作却很烦琐,家庭主妇很早就要开始作准备。正月元宵未过,田野上就可看到采摘蓬草的妇女和儿童的身影。云和城郊蓬草不多,只能积少成多晒干备用。以绵蓬为佳,也有用青蒿、青麻叶代替的,但味道差远了。采摘回来的蓬草,摊在篾团子上,拣去杂草、老杆,洗净、烧煮,放清水里浸一段时间,再反复漂洗、捏干。另外,按比例选用上好的糯米和粳米磨成米粉。先将蓬草加进一些米粉捏成团,放水碓里碓,等蓬草碓细后,再加进全部米粉,碓匀、碓细后成为蓬餣坯,呈浅绿色,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也有放在石臼里槌的,到了七十年代改用磨粉机,既省力又省时,而且蓬餣坯更加柔软细腻。   蓬餣分甜、咸两种,好的甜蓬餣内馅是黑芝麻,经洗净、炒熟、碾细后拌入适量白糖,入口外柔内软,麻香甜糯,余味无穷。也有用豆沙当馅的,自然别有一番风味。而咸蓬餣采用新鲜春笋炒肉丝,有些人家还加入明甫丝等,清香扑鼻,笋嫩爽口,春意融融。   蓬餣坯和馅准备就绪后,接下去就是包蓬餣。看似简单,其实也很有学问。有专业水准老手包的蓬餣,皮薄馅满,形似鸡蛋,大小一致;而新手包的蓬餣,往往皮厚馅少,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甚至皮破馅流。一家包蓬餣,左邻右舍的妇女都会来帮忙,许多老人和小孩也来看热闹。一只篾团子,中间摆放蓬餣坯和馅,大家围着团子四周坐。先将蓬餣坯扯成小团,大小要均匀,将小团揉圆揉实,用食指在中间点个小坑,双手两个大拇指插入小坑,其他手指托住外壳,慢慢地转动捏成酒杯状,尽量捏薄而不能破。然后舀上一勺馅,把四周的坯皮收好捏平,不能有缝隙,万一有了裂缝,就要扯一小块馃坯补平捏匀,不然蒸熟时坯皮开裂,特别是甜蓬餣糖水外流,既影响外观,影响质量,也难以保存。坯皮合拢后,用双手捏实,捏成椭圆球形,从而大功告成。包好的蓬餣放在洗净的箬叶上,也有用山上采摘来的大张树叶子。最后,码到蒸笼里,猛火蒸一、两个小时,要蒸熟蒸透。揭开蒸笼盖,墨野色的蓬餣在迷迈的蒸气中闪着亮光,顿时满屋清香,令人垂涎欲滴。蓬餣包好一部份后,好客的主家都要先放蒸笼里蒸熟招待大家,亦解老人、小孩之馋,无论是帮忙的人,还是来看热闹的人,都可以随便吃。   而今,蓬餣也进入了市场。清明节前,精明的商家就推出各色蓬餣,菜市场也有蓬草、芝麻粉和加工好的蓬餣坯出售,使城里人既省去了许多制作蓬餣的烦琐工序,又能享受包蓬餣的乐趣。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菜头咸

  菜头咸   云和人称萝卜为菜头,“菜头咸”即用萝卜做成的咸菜,亦称“菜头粒”。山区农民生活艰苦,菜头咸是一年吃到头的下饭菜,家家必备。   秋冬,萝卜收成,挑一些个子中等的萝卜,连泥带根晒半干,去根毛后洗净,倒进大锅,加放腌菜卤和很多的盐,要煮一天一夜,不断加进腌菜卤;山区柴火方便,煮的时间更长,文火煮三天三夜。出锅时的菜头咸黑里透红,香气扑鼻,连汤带菜头咸装入泥坛里,盖严放在阴凉处,一两年也不会坏,随时可取出来吃。云和农村习惯用饭罇炊饭,将菜头咸切成小片,盛入碗中,加进熟油,放饭罇边上与饭同炊,奇香无比,胃口大开。   以菜头咸为原料,还可以加工成各种菜。云和人喜欢用擀面杖擀面条,常常用菜头咸、香菇、鸡蛋等煮成汤浇面。将菜头咸剁成末,加入鸡蛋、葱花捣成糊状,摊在油锅里煎成薄饼,称菜头粒煎鸡蛋,味美价廉,是极好的下饭菜。现在云和的饭店、宾馆,大小食坊都有这道云和特色菜。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金瓜丸和金瓜饼

  金瓜丸和金瓜饼   南瓜,云和俗叫“金瓜”,是民间最普通的蔬果。山区农民房前屋后,田头地角大量种植,困难年景,它是救命主粮以瓜代饭,吃得边皮肤都发黄;年稔岁丰,这代主粮的瓜果,又会降格成为猪饲料。但想不到聪明灵巧、善于烹调的农家主妇,还能使它变化成为美味佳肴,接待贵宾的地方特色食品,“金瓜丸”就是其中之一。每年除夕团圆宴,就缺少不了这位名角,它名字高雅而寓吉祥,味道鲜美,风格特异,又非珍禽异兽、山珍海味所能媲美,它比肉不油,比鱼不腥,比山珍不清淡,比海味不鲜浓,可说是集百家之优点而无百珍之异味。浓淡适口,鲜香诱人,主料价廉物美,配料亦极普通,难怪民俗中流传久远!笔者从记事起,上至祖母、父、叔,下至子侄,人人爱吃,数十年来,每逢年节,年年不能无此君。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云和长裙竹荪

  浙江特产—云和长裙竹荪,又称"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皇后"、"植物鸡"等,名列"四 珍"即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长裙竹荪原系野生植物,因为生长条件相当苛刻,成长不易,得之更难。历来被认为是珍奇稀罕之物,作为南方贡品,只有皇帝才有幸品尝。    特产文化:据传,清光绪年间,慈格太后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出亲信遍访天下,好不容易觅得 "僧竺蕈"若干。所谓"僧竺蕈",即长裙竹荪。慈艳太后动用官兵三千人,费时九个月才得长裙竹荪1.5公斤,平均每人才找到0.55克,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1983年4月,在云和县沙溪乡杉后湾的山沟竹林里发现一棵野生长裙竹荪,全身由三部份组成:菌蛋、菌柄和顶装盖、盖部四周重挂网络状裙带,由紫、白、 黑三色组成,宛如身穿白裙、头戴紫帽、脚着黛靴的下凡仙女。这位"长裙仙子"高40.5 厘米,裙长25厘米,裙幅边长62厘米,重450克,真是一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竹荪皇后"!    云和县药用真菌实验站从1983年初春开始,着手试验长裙竹荪的人工栽培技术。他 们经过多少不眠之夜,终于逐步掌握了长裙竹荪的自然习性和生长规律。他们利用原菌制 成母种,生产茵种,通过三年的努力,终于看到一朵朵长裙竹荪这一"雪裙仙子"破土而 出。珍稀的长裙竹荪终于按人的意志在浙南的土地上繁衍了。    特产功效:竹荪属于生理碱性食品,长期服用能调整中老年人体内血酸和脂肪酸的含量,有降低高血压的作用。另外,竹荪还有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腹壁脂肪贮积的作用。云南省的苗族人民还有将竹荪和糯米一同泡水喝,用以治疗伤症、病弱和咳嗽,并有止痛、补气的作用。贵州民间还将竹荪用于治痢疾、细菌性肠炎以及白血症等。    竹荪所含的多糖是具有高活性的大分子物质,在抗肿瘤、抗凝血、抗炎症、刺激免疫以及降血糖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对艾滋病也有抑制作用。短裙竹荪多糖具有一定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作用,可抑制人工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其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另外,在中性至碱性条件下,竹荪可发挥抑菌作用,且抑菌成分对高温、高压稳定,竹荪对食品防腐有奇效,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因此在煮熟的菜肴中,加入竹荪,便可保存较长时间而不致于-变质。

石塘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双港村

----

金山下村

----

大岗山村

----

石水缸村

----

下坑村

----

岭足村

----

滩下村

----

杨村村

----

上坪村

----

张兰村

----

叶村坪村

----

南坑村

----

桑岭村

----

金村村

----

泉溪村

----

朱村村

----

湖滨村

----

大源口村

----

高畲村

----

小顺村

----

石塘坑村

----

石塘村

----

坪地村

----

高定村

----

竹子坪村

----

规溪村

----

长汀村

----

张川村

----

横山头村

----

北溪村

----

黄庄村

----

石门坑村

----

联合村

----

张庄村

----

石塘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