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中华万姓先祖纪念堂 | 肇东市中华万姓先祖纪念堂是肇东市佛教协会经政府宗教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纪念堂内供奉了11970个姓氏0神位牌(《中华姓氏大辞典》以外又补充一个)。以中国科学院的袁仪达先生在1996年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中正式列出的11969个姓氏为历代姓氏0的依据,以此形式来缅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代英雄和列祖列宗,感染民众,激励民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形成一股振兴中华,促进统一的巨大力量。试想一下,不管是佛门弟子,还是刚刚进入佛门的或者是还没闻到佛法的大众,只要一踏进这一神圣殿堂,哪一位炎黄子孙的后代不会热血沸腾,精神振奋?我们应为这一设想而赞叹,为这一举动而欢呼。 在中国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出现过多少种姓氏?存在过多少位值得祭祀的0?这是一个迷,而且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历代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人士大有人在,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资料和成果,袁仪达先生在《中华姓氏大辞典》中所确立的11969个姓氏,就是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和当代其它学科的最新成果中,经过搜集、挖掘、整理和归纳后获得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最高研究机构的认可,并纳入了国家级的研究项目之中,同时也获得了世界同行科学家的关注、合作与支持。目前,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处于领先水平。袁义达先生意识到,中国姓氏多元,多曾形成的原因是改姓。现代一个族姓因发展需要分族,分离出来的族不能再用旧的姓氏,这样姓氏种类越来越多。同时,许多改姓又用了已经使用的姓氏,以至于大姓越来越庞大,大姓的组成越来越复杂。很多种姓氏为什么会消失了呢?主要的原因是这种姓氏的族群太小,不能世代保存下去,另一方面是少数民族姓氏汉氏,放弃了原有民族姓氏而完全改用汉姓,所以中国的大姓中包含了其它姓氏的血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上不会无缘无故地消亡一种姓氏,也不会不明不白地产生一种姓氏,各个姓氏应是平等的,大家应和睦共处,繁荣昌盛。 改姓造成了中国姓氏多样化的现象,但是从本质上(遗传学的角度)说,改姓仅仅改变了姓氏表达的符号,世代相传的父亲遗传物质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比如当前社会上妇女要争取男女平等,让自已的儿子不用父亲的姓。看来是争取了平等,其时你仅仅争得了让儿子使用外祖父的姓,他仍然是以父亲传子的方式往下传的,代表父亲遗传的染色体还是儿子亲生父亲那条。中国人的改姓既没有改变父传子遗传方式,也没有改变染色体的内容。所以争取男女社会平等与改姓没有必然联系,我们祖先最初时姓氏定义和世代传统的法规极为科学,他完全遵循了人类中代表父遗传物质进化原则,虽经千年万年而不变的自然法则。所以没有特别的需要,最好不要改姓。 中国科学院袁义达先生的观点:第一,中国人历代出现过的姓氏的数目远不止11969个,他目前已收集到的姓氏22000个,加上其它人的收集,这个数目还要加大,在今后适当的时候,经过研究和考证后,将以正式出版物的方式公之于世。在中华历代姓氏祠堂中再增设新的姓氏神位牌;第二,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产生了无数英雄豪杰和精神财富,能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它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不管职位多高,权力多大,知识多渊博,也不能轻易地去否定传统文化,应当尊重力史,借历史,应用在当代,造福于后人,少批评,多研究,少贬低,多发扬。振兴中化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也离不开传统文明和文化基础。我们立中华民族历代姓氏0神位牌的目的,就是为我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自己的根和源。 |
绿梦庄园 | 游绿色园林,观四季美景,尽在西八里绿梦庄园。在金代八里城遗址西5公里处,有一处纯天然的原生态湿地保护区----西八里绿梦庄园。该园总面积1万亩,体现自然、清新、质朴、野趣的田园风光,实现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草地、湖泊与建筑园林小品相映成趣,是集生态保护、观光旅游、度假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自然生态园,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湿地。湿地依然保持着完整的原始风貌,大小湖泊散落其间,生态类别多种多样,这里有东方白鹤、白鹭、鸳鸯等珍贵鸟类100多种,常年生长着鲤鱼、鲢鱼、鲫鱼、鲶鱼等野生鱼类10余种。在数百公顷浩浩芦苇荡中,苇林如海、水网如织,景观壮美,正可谓“绿梦初夏皆绿装、叠荡芦苇鸟深藏。小舟轻漾惊白鹭,菱叶浮水见鱼翔。” 绿梦庄园坐落在金代八里城遗址西5公里处,该园总面积1万余亩,体现自然、清晰、质朴、野趣的田园风光。草地、湖泊与建筑园林小品相映成趣,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湿地核心区。湿地依然保持着完整的原始风貌,大小湖泊散落其间,生态类别多种多样。这里有东方白鹤、白鹭、鸳鸯等珍贵鸟类100多种,常年生长着鲤鱼、鲢鱼、鲫鱼、鲶鱼等野生鱼类10余种。在数百公顷浩浩芦苇荡中,苇林如海,水网如织,景观壮美。伴随着一声鸣叫,成群的大雁和江鸥展翅高飞,在天空不断盘旋。几只灰褐则显得大方优雅,它们在湖中游动,丝毫不被大雁影响,不时往远处观望,又偶尔躲在芦苇丛中休息一下,体态优雅,举止沉静。成群的飞鸟、健硕的灰褐、难见的夜鹭、塘中的鱼儿、成片的芦苇、耸立的大树,映衬着如静的水面,形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多彩画卷。 几年来,绿梦庄园停留的候鸟越来越多,也给寻求自然安逸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观赏的好去处,平时就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来这里静候拍鸟。管理人员说,这个月份还能见到一些早飞的候鸟停留,算是很特殊的。往年这个月份时,有一部分候鸟已经相继迁往南方或其他地方了,今年天气暖和,食物相对充足,所以有些本该早迁的候鸟群,不需要迁到其他地方,继续在这里停留觅食。 近年来,绿梦庄园不断加大了湿地保护力度,还原自然生态环境。在1万2千亩的水中,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宜鸟类停留生存。每年秋末初冬,背风向阳的水道上,总会有鸟儿留恋不南飞。 |
经教寺 | 经教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此寺系二僧(女尼)庙,1991年6月经政府宗教主管部门原肇东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念佛活动点。这处念佛点当时在原肇东镇北1道街路西,取名肇东市经教寺。圣广法师(俗名曾宪志)任监院,觉明法师(俗名张淑贤)任执事,另有常住落发出家的女尼法珍、法永、法戒、法慧,这处念佛点常住出家女僧6单。圣广法师圆寂(即逝世)后,觉明法师任监院。因原念佛活动点只有2间砖房、1个小院,容纳不下参加佛事活动的信众,后在肇东镇畜牧场门前建起了寺院。 1995年市宗教部门根据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布的规章《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的规定,对该寺进行了依法登记(登记证号11800),现在,此寺的住持觉明,曾任我市政协常委,现任此寺三自爱国小组组长、本市市政协委员。 该寺现有常住落发出家的女尼8单(即8名出家人)、教职人员10人、教徒1千余人。此寺占地面积共3万平方米,建设面积2,210平方米。这个寺院建筑布局合理、规范、幽雅、壮观、敝亮、气势宏伟、庄严肃穆、殿内流光异彩、金碧辉煌。此处宗教活动场所,多年来,宗教活动一直正常、稳定。在1998年抗洪抢险中,本寺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在2003年抗“非典”斗争中,听从指挥,与政府保持一致。此寺院在2003年末被评为“全省文明宗教活动场所”,荣获奖牌和荣誉证书,绥化市民宗局局长亲自专程颁奖。 |
国画院 | 国画院 肇东国画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70年代末,著名画家池春举在肇东市文化馆任美术组组长期间,在城乡建立了国画创作小组。他从最简单的技法开始,耐心地辅导业余作者,大部分学员后来都成了肇东国画的创作骨干。80年代,已经形成了一支约有四百多人的创作群体。 肇东市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肇东国画创作群体一方面着眼于北方独有的冰雪世界,挥洒北方雪原那种博大苍凉、深邃神秘的意境;另一方面描绘家乡的田园景色,长空、荒野、林木、草甸、碱蓬、苇塘、村舍、篱笆、鸟兽、家畜都在画家笔下获得新生;同时挖掘肇东市的民风民俗,用画笔讲述那一个个动人的传说。在这片黑土地上相继涌现了池春举、杨殿生、郑生路、霍峰、池颖欣、高峰等一大批国画创作人才。 近年来,肇东国画在全国各大展览中多次获奖,在当代中国画坛已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作品中漾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那种质朴的画风,独特的工笔画风格,形成了肇东国画的特有品牌。原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贺敬之同志曾为肇东国画创作群体题词:“生活中有真美,群众中有真才”;国画大师黄胄也对肇东国画高度评价:“肇东国画就是肇东人民的生活画”。 电话:0455-7786779 地址:黑龙江省肇东市五权路308号 |
肇岳山国家级湿地公园 | 肇岳山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肇岳山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位于肇东城区西北部,总面积235.37公顷,湿地面积141.24公顷,湿地率60%。该公园具有独特的观赏性,是北方同类湿地的典型代表,是肇东市管辖区域内保存完好的湿地区域,生态系统完整,蓄水和净水能力强,能很好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为肇东市及其周边居民服务。 青山叠翠,碧波荡漾,芦苇摇曳,百鸟翔集,景色惹眼,仿佛置身江南水乡,这就是肇东生态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国家A级景区----肇岳山国家级湿地公园。肇岳山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城区西北部,规划建设面积237万平方米。公园设置入口缓冲区、山水景观区、休闲娱乐区、湿地观赏区和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块。主要建设内容为游客服务中心、综合办公中心、湿地科研中心、博物馆、亲子乐园、林荫花园、人工喂养体验园、电瓶车站、肇岳山、静心湖、湖心鸟岛、广场、草坪、码头、长廊、凉亭等。游客登上海拔52米的肇岳山主峰可鸟瞰肇东全城之美景,感受产城融合之硕果。象征着美好和祥瑞的葫芦形静心湖已雏形初显,白额雁、灰鹤等1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成群结队在水中嬉戏,银中杨、丁香、寒果树、垂柳、沙棘等10万多株绿植点缀出一派生动自然的休闲风光。“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处闹市而有林泉之致”,山水掩映、鱼鸟相戏、松涛阵阵、绿树青青的自然古朴生态湿地公园,将为广大游客奉上一抹绿色的饕餮盛宴。 肇岳山国家湿地公园有柳树、银中杨、丁香等乔灌木20多万株,芦苇800亩。生态好了,动物自然也多了,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凤头蜂鹰、松雀鹰、白属鹞、蓑耳鹤等。 湿地公园内服务设施较为完备,其中建成了环湖5公里道路,拥有游船两艘,游客可以惬意地乘坐游船或是电瓶车游览整个湿地公园。利用湿地公园有利环境构建影视基地,为拍摄所建的欧式民居、教堂等特色建筑也成为一大亮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
哈工大有机农业创意示范园 | 当你来到肇东市哈工大有机农业创意示范园,就会感受到这里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生物农业、立体农业、数字农业科技之先进、场景之壮美。示范园坐落在肇东市南环路,总占地面积2109亩,是肇东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研究所共同建设的,集为一体的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园区主要经营包括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的研发与实施,以及有机蔬菜、有机果品、名特花卉、名贵植物种苗的生产。园区全部采用无动力通风、视频采集、数据传输、立体式栽培等先进技术,园区智能温室采用气雾法生产,空间利用率达到了普通温室的5-7倍。园区主要培育耐寒花卉、林木、果菜等新品种,同时进行母本园的营建以及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年可生产植物种苗1000万株。园区内的有机果菜采用独特的“喝牛奶、吃豆饼、服中药”栽培方式,实现设施智能化、空间利用综合化、产品溯源制度化、生产观光一体化,在领略高品质有机产品的同时,感受到优美的生态环境,实现人、自然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
肇东生态博览园 | 一座以风景林地、休闲娱乐为特色的植物生态博览园,在我市经过三年建设,现已初具规模。并在树吐新绿、鲜花竞开的季节里开始免费向市民开放。 生态园林位于我市北17道街西侧,占地面积100公顷,造林面积95公顷,共栽植杨柳、榆槐、花果松等10大类40个品种共24万株。园区分防护区、观赏区和多功能区三个部分,一横二纵三环四路的结构布局让各小区之间区区相通又自成一景。 生态园林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升我市城市品位,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我市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的战略思路于2004年开始建设的。其目的是为市区设置一处绿色屏障,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发挥城市“绿肺”功能,为市民提供良好休闲游览场所。这里空气清新、悠闲安静,是市民流连忘返好去处。有诗赞曰: 杨修松傲柳垂绵,神爽心怡生态园。 绿色参差浮浅淡,群花秀媚竞芳颜。 浓荫深处虫和鸟,黄瓦堂前僧与禅。 造物由来各有境,和谐当喜共青天。 |
肇东普济寺 | 肇东普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四站镇历史上就遗有佛教寺院。清王朝道光11年(1831年)该镇的东兴村(当地人称老爷屯),就建立一座最笃寿寺。内有-1百余人,其中常驻-30多人。清光绪6年(1880),此寺因火灾被烧毁又在老爷屯西南1华里处重建最笃寿寺。因此庙建在老爷屯偏南方向,故人们习惯称之南庙,也叫-庙。解放后,僧人孟和于1956年当选为肇东县第二届人大代表,孟和圆寂后、终止了宗教活动。 1989年四站镇有些解放前就信仰佛教并曾皈依佛门的老信徒,在70多岁的老居士、老中医大夫龚永祥的发起下,曾多次联名-市宗教部门,要求批准建立佛教活动场所,四站镇政府也同意他们的意见,经市宗教部门考核后,于1992年5月批准建立四站镇普济寺佛教活动场所,按政策规定进行了依法登记(登记证号11803)。并成立了三自爱国小组,愿兴为普济寺住持、三自爱国小组组长。佛教活动场所成立后,因信教群众增多、原佛堂小,影响宗教活动,1993年4月开始扩建寺院,1994年寺院扩建竣工。后因多种原因该寺住持愿兴出走,又先后换请吉林的玄道、齐齐哈尔大乘寺的中显、七台河的果丰、江苏的子空、江西的法波,2001年11月从林口县兴隆寺请来了净妙法师任住持、三自爱国小组组长,此寺共换了6任住持。 这个寺院,自从净妙任住持,三自爱国小组组长之后,彻底改变了原来寺院混乱的状态,开创了宗教活动的新局面,使宗教活动走上了正常、稳定、健康的轨道。他积极带领广大信众,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法律、法规,遵纪宗法,爱国爱教,坚持正信,自觉接受党和政府领导,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扶困济贫、乐善好施,为社会做了很多的好事、实事。自2001年出任该寺住持、三自爱国小组组长到2004年5月末,他为党和政策、为社会、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帮人所需,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共捐献出63万5千5百20元,深受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赞誉。因此,当选为肇东市政协常委、绥化市政协委员、肇东市佛教协会会长。 此寺院于2003年8月已经省宗教事务局正式下文批准建立四站镇八里城普济寺。寺内现有落发出家僧人20名、教职人员22名,佛教信徒2千余人,大型法会最多时近万人。寺院占地面积9,9878.40平方米、建设面积3,750平方米。庙宇轩昂、气势宏伟、洁净、幽雅,引人入胜。本寺座落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金人故址八里城北门外200米处,位居我寺重要景点区之首。 四站镇 地处肇东西南部,美丽富饶的松花江北岸。东依省城哈尔滨,西邻油城大庆市。因曾为清朝古驿道第四站,故得名“四站”。现已成为肇东市西南部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集镇。全镇幅员面积188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总人口3万人。现有耕地8万亩,自然水面2万亩,草原4万亩。农村经济迅猛发展,构筑了水旱田兼做,种养加同步,工企业并进,绿特色产业大上的生产格局。截至2006年末,…… 详细++ |
肇东清真寺 | 肇东清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肇东清真寺 肇东清真寺寺始建于1912年、“文革”前肇东市有两处清真寺:一处是肇东镇清真寺,另一处是昌五镇清真寺。肇东镇清真寺,建于1912年,由张宝廷任阿訇,当时仅有回族群众20余人。1918年张宝廷御任后,由李忠元阿訇继任,回族群众已达70余人。 当时清真寺位于镇内六法街,后迁址于现寺址、1981年清真寺进行了维修;1986年肇东建市以后,肇东镇清真寺改称为肇东市清真寺。1987年10月间,于原寺址翻建一座具有欧式建筑特点的二节小楼、昌五镇清真寺,始建于1912年,座落于昌五镇西北隅,当时仅有回族群众18人。1934年由马德良主持教务。1955年马御任后,该寺无人继任阿訇,自行解散。肇东市清真寺占地面积约1.2亩,建筑面积566平方米,礼拜殿面积86平方米。现仅有代理阿訇1人。 地址:黑龙江省肇东市肇东镇南二道街路东 |
肇东人民公园 | 人民公园 肇东人民公园是城区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人民公园内有健身器材12套,新栽柳树、丁香3000棵,铺种草坪、香叶草2000多平方米,花坛3个,各类花卉3万多株,是城市绿化建设的一道靓丽景观,是市民们闲暇游玩,散步,健身的好场所。 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九园路 |
八里城遗址 | 八里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里城遗址因城的周长近八华里,俗称八里城,是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一、地理位置 八里城遗址位于肇东市四站镇东八里村东八里屯西北300米处,东北距四站镇3.5公里,南距松花江干流5公里,城址雄踞于松花江左岸一弓形台地上。经纬座标为东经125°56′,北纬45°45′。 二、遗址现状 八里城近似正方形,方向135°,有四门,四门皆有瓮城。瓮城的北门与东门开在正中,西门与南门则偏左。 八里城实测周长3761米,近3.8公里。东墙全长922米,西墙全长943,北墙全长911米。沿墙有丘状土堞(马面)56座,四角各有一角楼,各马面之间距离不等,间距最长为67米,最短为44米。 八里城的城墙为夯土版筑,夯层10-15厘米,墙高4-5米,最高处达5米,墙基宽12米。墙外10米处有一道护城河绕城一周。南壕最宽最深,深约7米,上口宽23.5米,底宽约在5-6米左右,西壕最浅,深约4米左右。城壕外有土堤一道环护全城,高出地面1-1.5米,宽12米左右。 壕底与城(壕墙之间)长遍了杨柳榆等树木,城墙两侧,城壕上下复盖着一层天然植被。每当早春过后夏秋之季,八里城城墙上下,城壕内外烟草糜漫,绿树成荫,成为蝶花相嬉,燕雀争鸣的所在。 城内早已垦为耕地,城中有土路一条贯通南北城门。八里城的城墙、城门、土堞与沟壕除东门,南门早年因群众取土稍有破坏之外大体保存完好,在黑龙江省内已发现的古城堡中,它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三、历史沿革 八里城遗址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为纪念金太祖阿骨打“肇基王绩于此,遂建为州”称肇州,隶上京路,此为八里城建城之始。 金熙宗时,进一步加强了肇州统治力量,隶会宁府、金章宗时,肇州的地位更加显赫。先在承安三年(1198年)章宗“复以为太祖神武隆兴之地”升肇州为节镇,军名武兴;后于承安五年(1200年)又“置漕运司,以提举兼州事”,后废弃。金宣宗时由于泰州残破不堪而难于居住,东北路招讨司猛安谋克诸处人等都涌向肇州,这迫使泰州等地“凡征调往复甚难”。在此情况下肇州防御史乌古论德升提出“升肇州为节度使,以招讨使兼之”。并同时“置招讨副使二员,分治泰州及宜春”等建议,宣宗准定,贞佑二年(1214年)肇州升为武兴军节镇,置招讨司。 至此,肇州在有金一代,在政治上达到了顶点。此后,随着金代统治力量的衰弱和蒙古成吉思汗的兴起,包括肇州在内的东北地区的兵势越来越弱,甚至一些-都不愿在肇州任官。如兴定元年(1217年),上京行省蒲罕五斤入朝后,留江山守肇州,而江山却“颇怀去就”之意。这表明金肇州的地位已岌岌可危了。 虽此,在有金一代,八里城不失作为金代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军事重镇的地位。 元灭金后,肇州所在地为诸王斡赤斤分地,肇州在元初被废,至元三十年(1293年)又建为州,元贞元年(1295年)立为肇州屯田万户府。 明初废州,成祖永乐七年(1409年)设立奴儿干都司后,该地又为其所治,并作奴儿干都司辖境内四条重要驿站之一的“海西西陆路城站”(肇州-兀良河)的起点而重见于史册,成为明代东北交通中的一个重要城站。 四、出土文物 八里城出土文物很多,已收集到近千件,分述如下: ⑴石器类30余件,有石斧、石础、石磨等。 ⑵骨器类21件,有残匙、鹿角器等。 ⑶铜器类90余件,有残饰件、铜佛,唐、北宋和金的大定通宝、正隆通宝等铜钱。 ⑷陶器类150余件,长砖、花纹砖、兽面瓦当、罐、杯等。 ⑸瓷器类20余件,有黑油双系小罐、定瓷大碗、定瓷小龟、猪首形三孔口笛等。 ⑹铁器类700余件,分述如下: 兵器:有刀、矛等。 刑具:有三环脚镣等。 马具:有马镫、衔环等。 手工业工具:有铲、锯、斧等。 农具:有犁铧、锄头等。 生活用具:菜刀、剪刀,铁锁等。 八里城遗址究为何时所筑,原为何名有以下几种分析: 1、八里城为金代肇州。 2、八里城为元代肇州。 3、金、元肇州都在八里城。 众说纷云,尚无定论。我们综合各家研究成果,结合出土文物的研究,我们认为第一种说法,金代肇州比较合适。因此,本简介的内容都依金代肇州之说 四站镇 地处肇东西南部,美丽富饶的松花江北岸。东依省城哈尔滨,西邻油城大庆市。因曾为清朝古驿道第四站,故得名“四站”。现已成为肇东市西南部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集镇。全镇幅员面积188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总人口3万人。现有耕地8万亩,自然水面2万亩,草原4万亩。农村经济迅猛发展,构筑了水旱田兼做,种养加同步,工企业并进,绿特色产业大上的生产格局。截至2006年末,…… 详细++ |
肇东小米 | 肇东小米是黑龙江绥化肇东市的特产。 黑龙江省肇东市黎明镇、五里明镇、里木店镇、姜家镇、五站镇、昌五镇、宋站镇、尚家镇、太平乡、向阳乡、德昌乡、明久乡、跃进乡、洪河乡、安民乡、海城乡共1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肇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肇东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报告》,肇政呈〔2014〕46号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1577-2014《肇东小米》 |
榛鸡 | 榛鸡 榛鸡俗称“飞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鸡形目,松鸡科鸟类,在全世界共有3种,即花尾榛鸡、斑尾榛鸡和披肩鸡。披肩鸡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等地,花尾榛鸡的分布范围较大,自欧亚大陆西端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一直向东,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鄂霍次克海岸、我国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和日本北海道等地。与上述两种相比,斑尾榛鸡的分布范围要小得多,它是我国的特产种,分布于四川北部和西部、甘肃、青海东部和南部、西藏东部和云南西北部等地。 我国可见的为前两种,其中较多见的是花尾榛鸡。春、夏季喜栖于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深处,秋冬季常在河谷、道旁等林缘活动。 花尾榛鸡比家鸡小,重400克左右,体毛棕灰并带暗褐色横斑。雄鸡喉部黑色,两侧白色。雌鸡羽毛稍暗,喉部灰白色并带黑褐色斑纹。 白天常5-10只一群在林中觅食,食性很杂,以绿叶、种子、桨果为食物,在繁殖期还吃些昆虫。雄鸡用尖细清脆的叫声与伙伴联系,当遇到危险时,先伸长脖子观察动静,确认有危险再起飞,一次只能飞20-30米远。 在大雪覆盖的严冬,花尾榛鸡经常在树上活动,钻进雪窝里过夜,是一种留鸟。花尾榛鸡的巢筑在倒木或树根旁,很隐蔽,4月到5月初产卵,每年产一窝,11-12个卵,孵化期约21天,雌鸡在孵卵期恋巢,从不轻易离开。雏鸡6月初脱壳,到8月中旬即可长成成鸟。 花尾榛鸡是黑龙江省林区的主要狩猎鸟类之一,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并富营养,古代作为给皇帝的贡品。 |
芝麻萝卜馅饼 | 芝麻萝卜馅饼 原料:面粉250g、白萝卜250g、盐6g、开水150ml、葱20g、虾皮10g、白糖3g、香油5ml、食用油食量。 做法:1、白萝卜洗净去皮擦丝,加4g盐拌匀腌制。2、面粉加2g盐拌匀。3、面粉中加入开水搅拌。4、将面粉揉成光滑面团。5、将面团放入保鲜袋中静置20分钟。6、腌好的萝卜丝挤干水分。7、全部挤干水分的萝卜丝。8、放入虾皮、葱末、香油、白糖拌匀成萝卜馅。9、醒好的面团再次揉光滑。10、将面团揉成长条,切成小面剂。11、将面剂擀成中间厚四边薄的面片,放入萝卜馅。12、象包子一样收口成圆球状。13、将面球稍微压一下成圆饼状,饼边刷清水,蘸上芝麻。14、这些料一共做了八个小饼。15、平底锅烧热后,放入少许油,将饼坯放入,煎至两面金黄饼、馅都熟了即可。 |
肇东水稻 | 水稻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 肇东市是我国水稻种植最多的市,是“全国产粮先进县标兵”。 |
肇东烤饼 | 肇东烤饼是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的特色小吃。肇东烤饼味香耐人回味,是本地饮食一绝。后又被称为“肇东料理”,进而闻名。 肇东最著名的特色小吃是肇东烤饼,薄而小的饼刷上辣酱、鸡油、孜然等调料放在炭火上烤制,然后卷上葱花末来吃,味香耐人回味,是本地饮食一绝。后又被称为“肇东料理”,进而闻名。 肇东烤饼的制作工序: 第一步,是将饼放在炭炉上烤热一些,软一些。 第二步,在烤热的饼上,刷几层酱油。 第三步,待酱油快浸没了,饼有些干了,再刷上一层辣椒末。如果喜欢吃辣,可以刷厚一点辣椒末。 第四步,看辣椒也快干了,就刷上一层鸡油,可反复刷二、三层。(这时饼就会散发出一种香味,烧烤和着鸡油的香。光想都流口水。) 最后,撒上一些芝麻就可以吃了。 有的在饼上加一些葱末,更是锦上添花。 |
地区 | 特产 |
---|---|
东安村 |
---- |
五站村 |
---- |
曲乡村 |
---- |
高堡村 |
---- |
华西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