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重庆市 >>石柱县

石柱县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石柱黄连

  以“黄连之乡”──石柱县所产最负盛名,其根条肥壮,质地坚实,肉色红黄,过去多为朝廷贡品,有清热祛湿、泻火解毒之药效。    石柱县境内有16个乡镇、3万农户、10万连农种植黄连,目前常年黄连在地面积达5万多亩,年产黄连1200吨,产值1.2亿元,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石柱黄连”品质优良,享誉中外,销往全国各地,远销朝鲜、韩国、越南、印度、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石柱黄水土壤、水质、气候奇特,是黄连原始产区。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载“南宾县(石柱古县名)盛产黄连”。2001年11月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中国优质中药材(黄连)示范种植基地”;1954年“石柱黄连被列为国药”,实行统购统销,当年达63万余斤,占全国三分之二;民国二十三年中国银行编《四川省之药材》记:“味连,只有家种,专产石柱”。12003年12月23日“石柱黄连原产地保护”已获专家评审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4年10月10日发出144号公告;1989年在山东泰安全国地道药材研讨会上,“石柱黄连”被与会176位专家一致确认为地道黄连;2003年12月被重庆市名牌农产品认定委员会确定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958年四川省政府批准在石柱黄水建立全国第一个黄连种植场和科学技术研究所;石柱黄连GAP认证,已于2004年8月23日—25日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中心专家检查评审通过。   【别名】黄连、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姜汁炒川连、尾连等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1.黄连:多年生草本,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边缘有锯齿。花葶1~2条,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2.云连:叶中央裂片卵状棱形或长棱形。羽状深裂3~6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应用】   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下一篇:石柱天麻

石柱长毛兔

   自农村改革,特别是1984年成立自治县以来,石柱从县情出发,科学决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发展长毛兔为主体的节粮型畜牧业,经过20多年,长毛兔从无到有,从零星养殖到规模生产,由少到多,从集约化经营到产业化推进,兔业崛起在石柱土家山寨。2004年圈存长毛兔241.2万只,连续13年保持在200万只以上规模,有80%的乡镇养兔,建立示范乡镇14个,示范村20个,科技示范园3个;发展100只以上规模户3900个,科技示范户300个;养兔农户6.89万户,占全县总农户60%以上;兔毛产量1200吨,农民年养兔现金收入1.7亿元以上,近几年来年均养兔收入8000万元之上,年为财政创收150万元,最高年份392万元。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立下汉马功劳。   兔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的饲料加工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全县从事兔毛营销的工商户1000多个,呈现出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开辟了新途径。长毛兔成为特色经济,在我县农业经济中独树一帜,是全国县级饲养量"第一大县",享有世界"长毛兔之乡"盛誉。石柱长毛兔产业,经过了曲折发展历程,经受住了市场考验,并不断发展壮大,其成功经验归纳如下:   一、科学决策 强化领导 营造良好氛围   20多年前的石柱在贫困线上挣扎,县贫民困。农村经济要振兴,县委在深索,出路在那里?经深入调查、认真分析,结论是单靠种植业来实现腾飞是不可能的。在科学论证基础上,结合我县草地面积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和经济短缺的现实,作出了以发展长毛兔费省效宏的特色经济项目,作为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将兔业列为农村建设的重头戏来抓。各级党政十分高度重视,形成共识,利用各种工具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养兔户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县、乡镇成立了长毛兔生产发展领导小组,各部门密切配合协作全方位支持,一届接着一届干,常抓不懈,明确责任,齐抓共管,保持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了兔业健康发展。   二、制定扶持政策,利益驱动,鼓励干群发展   尽管县财力不足,资金缺乏,为保证其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发展政策,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最佳效应。一是优惠扶持,发展初期对30只以上养兔户,每公斤饲料补贴0.12元,每只兔补助1.5元。对100只以上大户一直优先审批建圈用地,圈舍木材,优价供兔、草种等。二是银信部门发放专项贷款,投入低息或扶贫贴息贷款1000多万元,扶持特困乡镇和农户发展。三是制定保护价收毛,在价格疲软时,县上及时制定了保护价,兔征特产税,维护了兔农利益。四是统一防疫,1993年以前,县财政年均挤出25万元用于兔瘟等疾病防疫,现在以成本收取疫苗等费用。五是建立机制激励、悬奖攻关,县上每年底都要召开总结表彰会,财政拿出5-20万元,奖励先进单位、个人、养兔状元户及科技户,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了长毛兔产业经久不衰。   三、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科技兴兔,提高养兔效益   长毛兔生产是系统生物工程,综合性极强。为切实收到实效,实施科技兴兔,加强了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实现了品种良种化、圈舍标准化、管理科学化、饲料配合化、防疫制度化。一是狠抓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先后引进国内外种兔15万只以上,丰富了品种资源,建市级长毛兔良种扩繁场1个,县二级长毛兔良种场5个,加强了纯繁与推广,提高了兔群品质。建立了良繁户303个,扩大优良基因,强化了提纯复壮工作,改良面80%左右。二是推广普及养兔实用技术。主持组织实施了石柱《长毛兔生产配套技术开发应用》课题,兔的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种草养兔和兔颗粒开发应用。获得原四川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抓了技术培训工作,对养兔户、基层干部、畜牧兽医人员科学养兔技术的系统培训,并加强技术指导,共培训20万人次以上,印发技术资料近30万册,提高指导和饲养长毛兔的综合水平。派技术人员到国外、大专院校学习,请国外养兔专家、院校教授、学者到我县讲学、川技术,达到了技术交流与提高的目的。三是强化疫病防治工作。疫病防治是养兔成败的关键,全县建立了以乡站为核心的疫病防治网络体系,坚持每年春、秋两次防疫制度。推广了标准圈舍的建设,定期消毒驱虫,定期打扫保持卫生,有效控制了兔病发生与流行,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四是加强了饲草饲料体系建设。抓了种草养兔工作,在农区推广了人工种草,建立家庭"小草园"5万亩。变粮、经二元结构为粮、经、饲三元结构,解决了兔青绿饲草不足的状况;抓了兔配合饲料、颗粒饲料的开发,大力发展工业饲料,全县建饲料厂8个,满足兔农之需,打牢了兔业良种"良法"的物质基础。   四、培植龙头企业,拓展销售渠道,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   没有市场和销路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力。我县把产、供、销一体化建设,作为深化富民和纵深推进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直重视和加强流通,放开经营,积极招商引资,组建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进程。一是打破了垄断经营体制,推行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经营,激活了市场。二是强化了市场建设,扩大外销,全县投入400多万元,建13个兔毛专业市场,为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实行低税低费。四是加强兔毛质量监控,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不法行为,树立了兔毛良好形象。五是培植龙头企业,争取世行贷款投入,建成90年代世界先进设备的兔毛纺织企业,对兔业增值增效发挥较大效果,近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经努力今年又成功引进了山东如意集团兔毛加工企业,实力雄厚,开发技术强,产品花色多,无疑对产业化建设推向新高潮,再上新台阶起关键作用。下一篇: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莼菜,古时为贡品,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晋书》记载“莼菜鲈脍、王爵慕之”。莼菜属多年生睡莲城草本植物,是江南“三大名菜”(菱白、鲈鱼、莼菜),含蛋白质、糖、铁和天门冬、亮氨酸等多种营养成份,有消肿、解毒、美容、减肥之功效,日本、美国、韩国、中国的医学专家确认莼菜可治疗胃癌、食道癌等多种疾病。目前,在世界上除我国石柱黄水、杭州西湖、利川佛宝山三大莼菜基地外,只有日本尚有少量栽培。   随着石柱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莼菜已被生产成各式包装的旅游商品,畅销东南亚、日、韩、美、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吃山珍,喝连茶,品莼羹”已成为独具土家特色的新饮食文化代表。莼菜田畴也成为黄水国家森林公园里一道极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独特景观。   地域范围   石柱莼菜的地域保护范围为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的万胜村、洋洞村、黄水社区、七龙社区4个村社,冷水镇的八龙村、河源村、天河村3个村,枫木乡石鱼村、双塘村、风竹村、枫木村4个村,共计3个乡镇11个村社。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08°23′~108°33′,北纬30°07′~30°18′。东至枫木乡的风竹村,南至冷水镇的河源村,西至黄水镇的黄水社区,北至黄水镇的洋洞村。产地面积867公顷,年产量1.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特征:石柱莼菜叶表绿色,叶背淡暗红色,漂浮于水面;晶莹剔透的果胶包裹新芽、新叶、花蕾,果胶厚实,果胶与所包裹植物体的体积比大于1:1;口感细嫩、清香爽口。 2、内在品质:石柱莼菜蛋白质含量为0.4~0.5g/100g,碳水化合物1.4~1.7 g/100g,多糖含量0.35~0.5克g/100g,钙含量100~120 mg/㎏,锌的含量1.5~2 mg/㎏。 3、质量安全规定:石柱莼菜产地环境环境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产品质量符合NY/T1405绿色食品水生蔬菜标准要求。下一篇:石柱黄连

石柱辣椒

  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县委县政府立足自身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良好市场前景的"小辣椒"作为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通过不懈努力,已建成川渝最大的辣椒生产县,成为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 "大产业"。   石柱县辣椒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出口韩国、斯里兰卡等国家。2000年县委、县政府把辣椒产业作为一项重点产业来发展,从山东、贵州引种,在三益试种500亩并喜获丰收。历时4年,面积从500亩倍速增加到2005年的13万亩,2010年将达到20万亩;乡镇由1个逐步扩大至2005年的16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1个逐渐健全壮大到2005年的20个,并注册了国内首枚以辣椒为名的"三益"牌商标。这样一个从小到多,由点到面,从试验示范到大规模种植,从农家餐桌上一碟小菜成为覆盖大半个县的新兴产业,正在石柱蓬勃发展。   地域范围   石柱辣椒地域保护范围位于东径108°00′~108°29′,北纬29°39′~30°33′,包括: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镇、西沱镇、下路镇、悦崃镇、临溪镇、马武镇、王场镇、沿溪镇、龙沙镇、鱼池镇、三河镇、大歇镇、桥头镇、沙子镇、万朝镇、黄水镇、黎场乡、三星乡、六塘乡、三益乡、王家乡、河嘴乡、石家乡、中益乡、黄鹤乡、洗新乡、新乐乡共27个乡镇。种植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达3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观特征:石柱辣椒颜色鲜艳,光泽好,辣味重,油份含量高,香味浓,果实皮薄肉厚,硬度高,籽粒少。 2、 内在品质:2.1、长尖椒:辣椒素1800-4900mg/kg, 二氢辣椒素700-1800mg/kg、辣红素20-60(460NM)、脂肪2.5-9.3%。2.2朝天椒:辣椒素1200-3700mg/kg、二氢辣椒素800-1500mg/kg、辣红素20-100(460nm)脂肪4-10%。3、安全要求:石柱辣椒应符合国家有关质量安全相关标准。下一篇:土家花袜垫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大歇镇石柱金音石砚专业经济协会   金音石砚——产于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凤凰砚台湾,是石柱土家山寨独有的优质砚台石材经过手工雕刻制作而成,巾帼英雄秦良玉所用之砚长21、4厘米,宽14、3厘米,其砚石坚如金刚,黑而发亮,细腻如玉,素有黑玉之称。敲击时发音与金属发音相似,因而得“金音石砚”之名。其砚不仅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更具收藏价值。   用这种金音石制作的石砚,以其色泽墨黑,细腻如玉,久盛墨汁于砚中,不干涸、不腐臭,调墨不损毫,呵气能研墨等特色,与嘉陵江流域的峡砚和长江三峡地区的夔砚一起,被誉为“巴渝三大古名砚”。下一篇:土家野生菌宴

倒流水豆腐干

  “倒流水”——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北角,现为大歇镇流水行政村委会所在地(曾经是原石柱县凤凰乡政府所在地),下属行政组5个,共有1500多人,土家族人口1300多人,占90%以上,方圆约20平方公里,地处海拔近1000米,位于忠(县)、丰(都)石(柱)三县交汇处,与忠县石子乡、同合乡、丰都县太运乡、龙孔乡接壤。倒流水乡场自解放前至今有赶集历史(现赶二、五、八)。其地形有上街、下街之分,下街自然水流方向与上街雨天屋梁(屋檐)的流水方向形成逆向(即Y字形)走势,所以旧时称“倒流水”,后来简称“流水”而得名。   经考证,“倒流水”豆腐干早起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百多年历史。当时乡场上居住有20多户人家,均为土家族,人口100多人,其地理位置距县城有45华里,是石柱进山出河(长江)的重要门户,那时没有公路,交通及不方便,主要靠人力肩挑背扛将物资经“倒流水”进出送达长江边忠县的洋渡(溪)乡和乌杨镇终转,由此这个乡场便成为来去人员的重要客栈。经过从县城出发上、下大山的长途跋涉,到达“倒流水”时正是“背脚子”(下力汉)和赶集人们晚上歇脚住宿的时候,一到晚上,整个场上生意繁忙,来往人员络绎不绝,生意的吆喝声,霄夜喝酒猜拳声,到点落脚歇气的吼号声不绝于耳。由于达到时间早晚不一,有时甚至通霄达旦,灯火通明(路人有的提灯笼、有的打火把),那时的倒流水街上食店、栈铺就有推豆腐干卖的习惯,到晚上霄夜时“背脚子”就把它放在籽冒火上烤,待皮起拱泡时取下粘上干辣椒面当下酒菜,喝上二两“烧0”(酒)以解除一天疲劳,第二天又继续上路往河边(洋渡溪)走,然后带回所需东西在此歇脚后再回县城。从此,南来北往的“背脚子”和东进西出的赶集人进进出出、来来往往,有的把豆腐干带在路上作路粮,有的买些带回给家人朋友品尝作礼品,日久天长“倒流水”豆腐干就名扬周边地区,人人赞不绝口。长此以往,便成为地方名特风味食品流传开来。百余年的豆腐干历史,同时也蕴藏着当地丰富的文化,曾流传着民谣:“黄豆角,黄豆黄,收进屋子堆满仓,做成豆干换钱粮,二嫂心里喜洋洋”。“豆腐干,方又方,鸡叫三啼磨成浆,待到正午太阳红,客人到来尝一尝”。“豆腐干,嫰又黄,‘0’一年生意忙(注:当地人把母亲叫0),迎来送往匆匆客,传出流水美名扬”。“豆腐干,香又香,游客带着走四方,买点干盘送亲朋,旅途充饥当路粮”(土家人把礼品称干盘)。   “倒流水”豆腐干,“制作传统,精于泉水,工艺讲究”。其制作流程共十道:选料必须是当地春黄豆,垒泡(先将黄豆垒破,再经水浸泡2小时左右)、石磨(石磨推成生浆)、烧浆(烧两次开浆)、过滤(用豆腐帕子过滤)、点兑(用胆巴水点兑)、包厢(将豆腐帕子放在上下25格田字方块固定豆腐厢木框内)、压榨(在厢盖上压一桶20公斤重的水或相同重的石墩)、配料(参配佐料,土家秘方)、切划(将豆腐切成四方田字型八公分见方25块,厚2分分)、熏炕(将豆腐块放在竹篾编成的摺子上,用玉米球暗火烟熏,反复翻炕致水份稍干、焦黄即可),整个过程要十个小时以上,一般下半夜前垒好豆子泡至天亮便开始磨成浆,再进行以后程序。特别是炕要把住火喉,一定不能用明火,需三个小时左右。整个制作工艺要求步步到位,力求精细。如磨浆粗细、烧开二道浆、包扎到边、榨压适度、佐料成份、水份干湿、炕黄程度等都十分讲究,其主要精华还在于在流水乡场边上“水井湾”竹林山中有一龙洞泉水井,夏天冰冷刺骨,清凉爽口,在炎热夏季凡路过此地行人便有凉爽之感,并喝上一口以解热止渴,其水制成的豆腐干,味道独特,品质细嫩,清香扑鼻,口感可佳。是食用和送亲馈友的佳品,可切片、丝、丁热炒、凉拌、烫用,或烤着吃都十分惹人喜爱。如到此品尝“倒流水”鲜豆花,更是别有风味,其细腻绵杂独具特色。现每到夏天常有城里人前去品尝豆腐宴。   倒流水豆腐干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大歇镇"倒流水"豆腐干专业经济协会    10807321    豆腐干(豆腐制品)   下一篇:水晶粉丝

都巴粉

  “老深山”纯天然都巴粉,又名蕨根粉,是用珍稀植物———野生蕨的根制作的淀粉。被人们誉为“黑色食品”,古人以“堆盘吹熟紫玛瑙,入口嚼碎明琉璃”的诗句赞美。它不仅粘糯爽口,还有清热解毒健脾开胃、润肺止咳、防癌、降血压之食疗功效。是土家山寨的土家人招待贵宾和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味。     都巴的原料是蕨根粉,顾名思义,是从蕨的根茎中提取的淀粉。蕨又名锯菜、龙头菜、拳头菜、蹩脚,为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素有“山菜之王”之称,日本人誉为“雪果山珍”。   成熟蕨的根茎呈紫色,含特殊高级淀粉,其淀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以及铁、锌、钙、黄酮、硒、锶、镁、磷、锗等微量元素,历来广为人们所喜食:蕨根粉性微甘、凉,具有滑肠通便、清热解毒、消脂降压、通经活络、降气化痰等功效.对咽喉疼痛、牙周炎、泻痢和冠心病等有很好的食疗效果,是老人、孕妇、儿童理想的营养保健佳品。     土家山民历来有采挖蕨根粉(即都巴粉)的传统。据传,这一传统始于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1933年11月,贺龙率领红三军开进石柱境内的冷水、栗子坝(今冷水乡、沙子镇一带)活动,发动群众劫富济贫。栗子坝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土家山寨,由于深受乡团和土豪乡绅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栗子坝一带的人民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当年因夏涝严重,粮食大面积欠收,本就不多的艳食被国民党的军饷、军粮征收殆尽,群众生活愈加困苦。到了冬天、群众挖野菜、剥树皮充饥者比比皆是。贺龙进入栗子坝一带后,亲率调查人员到黑洞槽了解群众疾苦。他发现黑洞槽的41户农民中,有40户已经完全断炊,他焦急地寻找解决群众困难的办法。在从黑洞槽返回驻地的途中,贺龙意外发现,蕨根中富含淀粉,提取出来,可解决群众吃饭问题。返回驻地后,他立即组织小分队发动群众挖蕨根打粉,做成都巴,安全度过了冬荒·从此,都巴成为石柱土家山民在饥荒时赖以维生的最佳选择。     每到立冬至春分前,也就是农历十月至次年二月,人们上山采挖蕨根,因为此时蕨根的淀粉含量最高,蕨根不易霉变,出粉率也相对最高。     “根啊根,三尺深,挖一挖,哼一哼。”这是人们在挖蔽根时常念的顺口溜。蕨根深埋于地下,用传统的锄头、铁锹等工具采挖比较费劲。蕨根采回来后,用清水冲洗掉泥沙杂质,刮除表皮,切成约l0厘米长的小段,用篓装满封严,放在溪流旁的活水中浸泡2天后捞起,漂除异味。     漂洗后的蕨根飘散着植物根茎特有的清香,人们将其摊在水泥晒坝上或在溪流边的干净大石上,用特制的木捶捶碎或用石臼捣烂,再装入布袋,在盛有清水的水缸中揉搓,洗尽淀粉,将缸中粉浆用纱布过滤出渣滓,再反复自然沉淀。在现代机械化作业中,则将浸泡后的根茎放人碎浆机内,边破碎边加水,然后稀释搅拌均匀,分别用80目和100目网筛过滤两次。过滤后的粉浆迅速放进沉淀池或水缸内,待其自然沉淀后,排去清水,即得到湿蕨根淀粉·将沉淀池内的湿淀粉取出晒至粉状或用50℃~60℃高温烘干,即成蕨根淀粉,也就是都巴粉。     都巴粉可即取即食。取适量都巴粉,用少量温水(40℃度以下)稀释后用沸水冲泡后食用,还可加人白糖、蜂蜜或制成果冻,或掺拌面粉制作其他食品食用。     在土家族山寨,人们食用都巴粉,一般不采用速食的方法,而是用温水将其调和成面团,切成一片一片的小块,置人沸水中煮至都巴块全部浮上水面后捞出,或拌腊肉、炒腊肉,或加糖、芝麻花生末,炒成香甜都巴块;或做成拔丝都巴块、都巴卷……无论哪一种方式做成的都巴块,都酥软缠绵、满嘴留香。下一篇:鲊海椒炒腊肉

石柱咂酒

  到了石柱,就一定要喝石柱的咂酒。所谓咂酒,其实就是米酒的一种,古人常说的“甘醴”就是它了。汉代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有歌咏:“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促吾幽思兮,落笔成赋。”   咂酒酿造程序简单而又独特:将已发酵的高粱或大麦,储藏在一个陶制坛子里,用泥土将坛口密封。8天左右,坛子里的高粱或大麦糟就开始浸出洁莹透明的液体来,这就是咂酒。   饮用咂酒时,往坛子中注冷开水,从坛口插人小竹管,随饮随取,非常方便。每遇重大节日或喜庆日子,土家人都要备上咂酒,或自饮,或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饮酒时几人围住咂酒坛,用小竹管插人酒坛,边畅饮边摆龙门阵,边饮边加水,谈笑风生,其情闲适,其乐融融。一罐咂酒在喝的过程中还可以用开水冲泡三次,其甘洌香甜并不会因为加水而减弱,咂酒酒液甘甜香醇,多喝也不会担心醉,因为它的酒精含量是极低的。   土家人饮咂酒的风俗,来源于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隋朝末年,诸霸争雄,天下大乱,土家族青年阿雄被强征人伍。一年大年初一,他随-战路过家乡,忍不住对妻子阿梅的思念,就回家看望妻子。夫妻正相叙离愁别苦,起兵的号角响起了,连饭都未来得及吃一口的阿雄只好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妻子,继续踏上征途。阿雄走后,阿梅留着煮好的米饭,天天盼着丈夫回来吃上一口,直到米饭发酵成带有酒味的米糟,仍不见丈夫回家。后闻丈夫战死沙场,她也殉情而死。阿梅的故事感动了整个山寨,土家人逢年就备米酒祭奠阿雄和阿梅,歌颂他们的忠贞爱情。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却将咂酒作为遣怀之物。唐元和十四年(819)春,白居易由江州司马移任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时石枉县称南宾县,隶属忠州。白居易在忠州任刺史期间,因抱负未展,感伤身世,常以咂酒和诗歌解闷遣怀,由此留下了千古传颂的饮咂酒诗篇:   白云落梅浮涧水,   黄梢新柳出城墙。   闲拈蕉叶题诗咏,   闷取藤枝饮酒尝。   可见,咂酒早在唐朝时已广为流传,并为时人所喜爱。   土家的咂酒是用五谷杂粮发酵而成,在县城良玉步行街入口,有这样一座塑像:一位太平天国将领,斜身横躺,双手捧着一个陶制坛子,正在用一根吸管从坛子里饮用着什么,神情悠闲而又豪迈。那位太平天国将领就是翼王石达开;坛子里装的,就是闻名遐迩的土家特酿一一咂酒。   清朝同治元年(1862)正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西征路过石柱,击败石柱厅守沈瑛刚和土通到马驾,进驻石柱厅城(今石柱县城),惩处地主豪绅,为百姓撑腰。土家百姓感激翼王相救之情,捧上自制的咂酒。翼王饮后,豪情大发,即席赋诗一首:   万颗明珠共一瓯,   王侯到此也低头。   五龙捧着擎天柱,   吸尽长江水倒流。下一篇: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天麻

  石柱盛产天麻,特点是体大而圆,尖部呈鹦鹉嘴状,肥厚无空心,色白透明,纹路明细。天麻有熄风定惊之功效。 下一篇:绿豆面

谭氏竹筒酒

  独特生产方法和灌制工艺,让酒与楠竹一起生长,是目前国内独创的复式发酵生产工艺,经第二次自然发酵后,酿成成熟的竹筒酒,采收后只作简单成品加工处理,而不做任何的再生产或密封加工处理。从而让产品始终保持原生态特性。公司独立研制的灌制工艺让灌过酒的楠竹不会留下任何灌制过的痕迹,堪称一绝   竹筒酒对楠竹的选择要求海拨高、多雨多雾、空气湿润的环境。公司选择的楠竹林是在石柱黄水平均海拨800米以上山里生长的楠竹,是在任何无工业及生活污染的环境中生长的。   产品采用的是独特的“窖外窖”复式发酵工艺:即“原酒、种酒、长酒、陈酒”四个流程贯穿于一体,经第二次自然发酵后,酿成成熟的竹筒酒。绿色原生态:采收后只作简单成品加工处理,而不做任何的再生产或密封加工处理。从而让产品始终保持原生态特性。   包装独特,为了维持竹筒酒原生态绿色酒的特色,公司在竹筒上没有经过任何防腐及外包装处理,让酒自然散发酒香、竹香。(竹筒两头均能闻到)酒与楠竹长时间一起生长,楠竹吸收了酒中甲醛和部分酒精,溶入了楠竹的精华后酒中含着浓郁竹香,并且喝后不上头,回味无穷。新鲜性:产品采收后,竹的清香与酒味浓香完美结合在一起,越新鲜越美味。    谭氏竹筒酒是谭氏家族传统工艺,采用独特的“窖外窖”复式发酵工艺。用民间秘方,以泸州纯红高梁优质窖酒作基酒注入深山原生态嫩竹竹腔中,让酒在竹腔内释放有害甲醇,而吸收日月之精华,使酒充分渗入到竹的整个生理循环过程中。酒竹之间竹茹相融,“原酒、种酒、长酒、陈酒”四个流程贯穿于一体,经第二次自然发酵后,酿成成熟的竹筒酒。《本草纲目》中记载:竹子“凉心经,益元气,除热缓脾,养血清爽”,鲜竹内膜富含竹衣、竹茹、竹沥、哈多糖、赖氨酸和多种维生素。竹筒酒在生长过程中,饱吸鲜竹之精华、天地之灵气,成品色质犹如琥珀,竹味浓香,自然清纯,入口绵甜温和,饮之舒经活血、清热去闷。   下一篇:石柱长毛兔

绿豆面

  绿豆面产于重庆石柱。 绿豆面以绿豆、大米、绿叶蔬菜以及淀粉、菜油为原料。制作时,筛去豆类中的泥砂杂物后磨碎,磨时将磨的进孔填满,使其磨得稍碎,再放容器中加清水浸泡。浸泡时间随季节而定:冬天1昼夜,夏天半日。滗去水时拣去豆皮。大米用清水浸至用手捻压呈粉状无硬心,滗去水后备用。将绿叶菜洗净、切碎,同浸泡好的豆瓣、大米拌均匀,然后加适量清水磨成浆,再在磨好的浆中加入淀粉调匀。柴火最好,待平锅三成热时,用兑水的菜油刷一遍锅,然后舀一勺绿豆浆,摊在铁锅中,待绿豆面皮八成熟后,翻一面再烤一会儿取出,放在筲箕上,一张张重叠摊晾,再切成均匀一致的面条。吃的时候,先在碗里放好作料,再把切好的绿豆面条装入漏勺,放沸水中稍烫几秒钟,捞出盛入碗中即可食用。 绿豆面柔中有韧,色泽嫩绿,有豆类和菜汁的清香,营养丰富,物美价廉。下一篇:腊蹄子

土家野生菌宴

  黄水森林菇菌种类多,香味和质感都十分独特,加上含丰富蛋白质、氨基酸及维他命,近年更成为健康饮食的一大热点,不论中外游客都经常以菇菌入馔。   石柱土家人向来有吃野生菌的传统,对各种菌类的辨认更有其独到的经验和技巧,吃法多样,可烧、可烤、可煎、可炒、可煮、可炖,近年又推出了独特的野生菌宴。   野生菌宴和连茶、莼菜羹一样,是土家特色新饮食文化的代表。它由牛肝菌、大脚菌、千夫头、九月香、鸡脚菌,黄丝菌等20余种天然菌组成,配以土家特色佐料,以“火锅”形式品偿,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养颜美容等多种功效,被誉为“卫生食品”、“保健食品”。游客到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渡假,“品野生菌宴,赏土家风情”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下一篇:石柱土家啰儿调

鲊海椒炒腊肉

  辣椒是土家人一年四季的一道家常菜,蒸、炒、煮、卤、拌,均要放辣椒,“红油辣子”更是常用的调料。鲊辣椒是以石柱红辣椒和玉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将鲊海椒在锅中焙熟后与土家腊肉一起炒食或作扣碗底料蒸食。下一篇:洋芋饭

黄连

    以“黄连之乡”──石柱县所产最负盛名  ( 重庆)下一篇:石柱莼菜

烤整羊

  烤全羊也称“烤整羊”,本来是蒙古族传统食物,流行于内蒙古、新疆,是新疆最名贵的菜肴之一。但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崇山峻岭、气候独特,山羊养殖成为石柱农业的一个重头戏,而石柱养殖山羊都是采用的漫山放养的方式,所以羊肉肉质自然,味道鲜美,是烤全羊的优选材料,烤全羊也就在石柱的千野草场、黄水流行开来,成为接待贵宾的高贵食物。 下一篇:黄连

嘟巴粉

  嘟巴粉(一种用纯天然蕨粉做成的食品,用筷子夹吃时用力要均匀,否则它会滑得像泥鳅,跑到地上去),荫米茶,各种天然野生菌汤及蘑菇,野猪腊排汤锅,土家腊肉腊排,莼菜肉片汤,汤煮山药蛋等。风味小吃:土家酸匝肉,农家天然豆腐,长江豆腐鱼,各种烧烤小吃等。 下一篇:烤整羊

石柱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南宾街道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黄连 石柱黄连
万安街道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黄连 石柱黄连
下路街道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黄连 石柱黄连
西沱镇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黄连 石柱黄连
悦崃镇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黄连 石柱黄连
临溪镇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黄连 石柱黄连
黄水镇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黄连 石柱黄连
马武镇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黄连 石柱黄连
沙子镇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王场镇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沿溪镇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龙沙镇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鱼池镇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大歇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三河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万朝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黎场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三星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六塘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桥头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三益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王家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河嘴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石家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冷水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枫木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中益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洗新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黄鹤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龙潭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新乐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金铃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金竹乡 黄连 石柱金音石砚 石柱辣椒 石柱莼菜 倒流水豆腐干 都巴粉 石柱咂酒 土家野生菌宴 腊蹄子 鲊海椒炒腊肉 洋芋饭 阴米茶 土家花袜垫 土家咂酒 石柱黄连

石柱县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