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青海冬虫夏草 | 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虫草”,为中华之特产,主要产于中国四川、青海境内的青藏高原上。自明代开始,青海冬虫夏草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1460年,中国虫草销往日本、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被称为中国传奇式的珍宝。目前,冬虫夏草仍是青海省换汇度最高的出口商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冬虫夏草的售价每吨高达70多万美元。虫夏草以干燥的子座和虫体入药,味甘、性温、气香,入肺肾二经,具有益肺肾、补筋骨、止咳喘、抗衰老等作用,并对结核菌、肝炎菌等均有杀伤力。冬虫夏草传统上既作药用,又作食用,是中外闻名的滋补保健珍品。 青海冬虫夏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青海省现辖行政区域。 |
河曲马 | 河曲马 河曲马体形结构匀称,耳长敏捷,胸深广,背长腰短平直,四肢关节筋腱发育壮实。毛色以黑、青为主,也有骝、栗等色。河曲马繁殖性能好、遗传性稳定,性情温顺,气质稳静,对高寒多变的气候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骑乘,行走自如,特别以善走沼泽草地而著称。因其适应性强,具有挽乘驮载兼用的体形,役用性能颇佳而享誉骑兵与各地农牧民。 河曲马经过长期人工组群放牧,养成了喜群居、好游走、恋群性强于舍饲马的特性。部分马匹走动时,全群马都跟着走动。经常走在马群前面的头马俗称“前哨马”,赶动马群或稳住马群必须首先控制它们。一般成年母马、断乳幼驹和周岁马驹恋群性较强,骟马、2—3岁大驹恋群性较差。大马群中自然组成几个小群,群众习惯称为“把子”。公马具有很强的圈群性,一般3周岁时就有圈群能力。一匹公马带领10—20匹母马及其幼驹,组成一个小群,采食、饮水、走动、休息都在一起,既离不开大群,也与大群中的其他小群保持一定距离。小群中的母马由公马照管、护卫和圈群配种,母马离群,公马立即将其赶回。其他小群公马争夺本群母马,公马立即与之搏斗,从而基本保持了小群的稳定。河曲马记忆力较强。马群对饮水、食草的地点记忆清楚,各季草场那里牧草好,那里有水源都熟记不忘,有的甚至售往其它省区,数年以后还能回到原驻牧地。人在草原乘马迷路,只要信马行去,都能回到住地。听觉也很灵敏,成马即使已经入睡也能迅即听到周围声音。特别是成年公马,夜间很少卧倒入睡,随时凝神探听周围动静,听到异常响动,就会立即警觉起来。如遇狼等野兽来袭,便会昂首屈颈,抖髦举尾,前蹄扒地,喷鼻示警,引起马群注意,随之奔向野兽与之搏斗,直至将野兽赶跑。如果马群被环视或被冲散,公马便会绕马群旋转奔跑,先把马群收拢,再与恶狼搏斗,直至将狼赶跑。河曲马具有同类相惜感情。平常休息时,马驹经常厮打嘻戏,成马则相互咬痒。乘役马与人关系融洽,对主人记忆清晰,休息时常将头脸贴在主人身上,表示亲热;乘役时则能很驯服地听从命令,有的乘马在爬山前甚至会停步回头向主人讨向糖果等食物。河曲马是青海省重要马种之一。蒙藏群众称之为“乔科马”,汉族群众称之为“南番马”,因其产地在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处的第一弯曲部,1954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定名为“河曲马”,遂使这一马种声名远播,成为我国三大名马之一。 地域范围 河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青藏高原东北缘,九区黄河自东折西再折向东的第一右旋大弯曲的弦部南端,地处东经100°53′25〞-102°15′27〞,北纬34°04′52〞-34°55′36〞。东西长127.67公里,南北宽94.36 公里,边界周长451.3公里,其中省界287.3公里。东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为邻,西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相望,南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接壤,北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毗连,县城驻地优干宁镇,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是一个以畜牧为主的纯牧业县,共有土地总面积6997.45平方公里,河曲马2009年初总存栏1.22万匹,总人口3.4万人,下辖5乡1镇,39个牧委会、137个牧业合作社,是全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 |
同仁黄果梨 | 同仁黄果梨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特产。同仁县隆务河谷地区独产的黄果梨是生津止咳,清痰化瘀的稀有珍果,由此被誉为中国的“黄果之乡”。 同仁地区位于隆务河谷谷地,平均海拔2 300 m以下,年平均气温5。3℃以上,年降雨量470 mm左右,无霜期172 d左右;土壤属灰钙土,以栗钙土和灌淤土为主,质地壤土,微碱性。 黄果梨的发祥地为青海省,受独特的海拔、气候、地理、土质及温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造就了其果味浓郁纯正、富含汁液、营养价值丰富的特点,并且该果品在清热解表、降压止咳、化痰利肺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医药、保健功能,是天然绿色保健品的优质原料,极具开发潜力。 同仁黄果梨的特点是果实硕大、皮薄松软、色泽金黄、昧道甘美、酸甜适度、清香沁人、汁多籽少,耐贮藏,是消食调胃佳品。 同仁黄果梨 所在地域: 青海 申请人: 同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黄南州同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东邻甘肃省夏河县,西连贵德县,南接泽库县,北与循化、尖扎县接壤。同仁黄果梨种植区域为东经101°38′—102°27′,北纬35°01′ —35°47′之间,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15公里,涵盖总面积为0.675万公顷,同仁黄果梨种植区域遍及全县6个乡镇,种植面积为0.068万公顷,年总产量0.04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独特外在感官特征:同仁黄果梨鹅卵形,长10-14cm,横径7-10cm;色泽金黄,皮薄松软;果肉酸味独特,清香沁人;经后熟自然冷冻后逐渐变为黑褐色,出汁率高,口味酸甜适中。2、独特的内含成分:同仁黄果梨养分含量丰富,通过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表明,其中水分为85.75%≥80%,氨基酸总量达0.30%≥0.20%,总糖分9.01%≥7.0%,总酸28.84≥25.0g/kg,类胡萝卜素0.038g/kg≥0.02g/kg,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在清凉解渴,降压止咳,化痰利肺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是加工天然绿色食品的优质原料。同仁黄果梨与黄土坎鸭梨有效成分含量对比表(略)3、质量安全规定:在同仁黄果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黄果梨生产过程及产品应符合以下规定:NY/T393-2000《农药使用准则》 GB/T10650-2008《鲜梨》DB63/T1126-2012《黄果梨苗木繁育技术规程》;DB63/T1127-2012《黄果梨施肥技术规范》;DB63/T1128-2012《黄果梨病虫害技术规范》;DB63/T1129-2012《黄果梨栽培技术规程》。 |
藏毯 | 藏毯是西藏各类民族手工艺品中又一亮点。藏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 ,以其精良的制作,具有浓郁民族、宗教特色的图案,讲究美学搭配的着色闻名于世。藏毯分各种不同尺寸的大小,不同形式的风格,如高贵素雅型的、浓重华贵型的,有地毯式的,有挂毯式的,样样均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精品。拉萨地毯厂啊生产藏毯的权威企业,它除了保持原有的手工制作外,还引进了电脑等高科技设备进行制图设计等工序。藏毯远销欧美,行销内地,无疑是来到西藏的您应该选购的商品之一。 藏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关于请求将青海手工藏毯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青政函〔2006〕47号)和西藏自治区《关于请求将西藏藏毯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藏政函〔2007〕6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青海省现辖行政区域及西藏自治区现辖行政区域。 |
苏呼欧拉羊 | 苏呼欧拉羊是青海省河南县特有的畜种,是经过野生盘羊和藏系绵羊不断杂交、繁育后形成的皮肉兼用型优质羊种。2005年9月在首届青海省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展示会上被评为优质畜种。 生长发育快、产肉量高、肉质无膻味、商品率高、神经敏锐、行动敏捷、合群性强、耐粗饲、易饲养及皮大、皮板厚、结实、柔韧性好、保暖性强等特点。苏呼欧拉羊体格高大而壮实,背腰较宽平,胸深,后躯发育好,十字部略高于体高。头呈锐三角形、成年羊额宽与头长为1:1.72,鼻梁隆突.眼廓微突、耳较大,公羊角粗而长、呈浅螺旋状向左右平伸或稍向前,角尖向外,角间距较大.最大角间距达99cm,公羊的角形与母羊的相比平直而雄伟。母羊角较细小,角形呈螺旋锥状向外上方斜升,较俊秀。蹄质致密,尾短小而瘦,呈扁平锥形,长12cm 左右。体侧被毛多数无毛辫结构,被毛稀,毛71.15+3.47cm,质差,绝大部分个体毛中都有干死毛,头颈71.15_+3.47cm,胸腹多着生杂色短刺毛.多数具有肉髯。公羊胸前着生较长的褐黄色胸毛。纯白色占0.84%。体白占6.57%,体黄褐色占73.17%.体黑(含花、黑、沙)占19.42%。成年公羊平均体高71.15±3.47cm,体长73.85±4.61cm,成年母羊平均体高67.87±3.27cm.体长69.70±3.24cm,成年公羊平均体重61.54_+6.60kg. 地域范围 河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青藏高原东北缘,九区黄河自东折西再折向东的第一右旋大弯曲的弦部南端,地处东经100°53′25〞-102°15′27〝,北纬34°04′52〞-34°55′36〝。东西长127.67公里,南北宽94.36 公里,边界周长451.3公里,其中省界287.3公里。东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为邻,西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相望,南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接壤,北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毗连,县城驻地优干宁镇,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是一个以畜牧为主的纯牧业县,共有土地总面积6997.45平方公里,苏呼欧拉羊2009年初总存栏51.45万只,总人口3.4万人,下辖5乡1镇,39个牧委会、137个牧业合作社,是全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生产规模30万只,产量6000吨。 |
热贡唐卡 | 热贡唐卡产地范围为青海省同仁县现辖行政区域。 绘画即卷轴画(藏语译音为唐卡),是一种便于悬挂,易于收藏的画种,用彩缎装裱而成。这种画具有显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热贡地区的唐卡题材极为广泛,常见的有:释迦牟尼、无量寿、菩萨、文殊、观音、白度母、罗汉、0神以及各时期有名的高僧等。在绘画技巧上它相似于汉族的工笔重彩,一般采用单线平涂略加烘染和色块填勾的手法,构图都采用散点1的手法。画面上的神、佛、山水、花草、楼台亭阁、各种鸟兽等都绘得很细致、生动而色彩鲜艳,特别是一些被夸张变形的密宗造像,性格鲜明,形态各异,对不同身份的神给予不同身份的性格,有的1,有的狂舞,有的微笑,有的愤怒,有的和善慈祥,有的青面獠牙,真是千变万化,姿态各异,各尽其妙。热贡唐卡画人物形象笔精而有神,形象栩栩如生;写走兽花鸟,则精于勾勒,注意设色,姿态生动,配奇石山景,峰峦叠嶂,气势雄伟;绘宫殿楼阁,格调稳重,布置壮丽。在取景布局上视野广阔,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把同一主题而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一幅作品犹如一本连环画,使画面有咫尺千里之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热贡唐卡这种独到之处的技巧,使其在同类艺术中别具一格,成为藏画艺术的一种风范。 |
泽库藏羊 | 秦汉时期,泽库地区为羌人牧地。先是先零羌的牧地,因先零羌遭受汉朝的军事打击,力量薄弱,烧当羌联合其他各部,将先零羌逐出小榆谷、烧当羌占据大小榆谷,成为强大的部落集团。清代中后期,蒙古势力衰落,泽库地区原有的少数蒙古人逐渐移迁河南县境。随着游牧南迁,泽库县境恢复了隆务囊索独立管辖,成为热贡地区的夏季草地。1949年9月青海解放,今泽库地区属同仁县五、六、七区。1953年12月5日由同仁县析置泽库县,隶属黄南藏族自治州。历史上藏民族的饮食习惯以羊肉、青稞炒面为主食。而作为游牧民族,肉在其食物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藏族食肉的方法有煮、风干、烤、生食、烘等。最平常的食肉法自然是煮。煮肉则强调一个“鲜”字将肉煮至半生不熟,肉的红丝甫尽即可。藏羊肉比猪肉的肉质要细嫩,而且脂肪、胆固醇含量都要低,蛋白质含量较多,多吃藏羊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寒冬多吃藏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还可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有助于消化。老年人、体虚的男人和产后妇女食用,具有补精血、补肾壮阳,养肝、预防产后虚冷、补乳等功效。 地域范围 泽库县位于东与甘肃省夏河县为邻,南与河南蒙古自治毗连,西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德县相望,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分界,东北与同仁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4′—102°08′,北纬34°45′—35°32′之间。包括泽库县泽曲镇、麦秀镇、和日乡、宁秀乡、王家乡、多禾茂乡、西卜沙乡、巴滩牧场、恰科日社区,辖五个乡两镇一场一社区的64个行政村。东西长142公里,南北宽85公里,总面积6658.06平方公里,覆盖全县范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独特的感官特征:藏羊神经敏锐,行动敏捷,合群性强,在放牧游走时虽然很分散,但不轻易离群,稍一惊动即迅速奔跑集中,抬头疑目注视周围情况。当渡河过桥或出入门栏时,只要少数“头羊”通过,其余羊只都会跟随前进。体质结实,骨骼粗壮、四肢健壮、蹄质坚实、喜游走、善攀登、便于登山运动。嘴窄而尖,嘴唇灵活,切齿向前倾斜,因此能摄食零散茎叶,啃食很低的牧草,对低草的利用比牛好。泽库县东部和中部藏羊外型偏于欧拉型,体大肢高,头呈三角形,鼻梁隆起,公母均有角,角长而偏平,向外呈螺旋状弯曲,背腰较宽平,十字部高于鬐甲部,尾小呈三角形,头肢多为褐色或黑色,体质坚实,被毛粗短,被毛大多数无毛辨结构,干死毛含量较多。西部藏羊外形偏于高原型藏羊,所产羊毛优良,接近“西宁毛”多数被毛白色,呈毛辨状结构,且毛辨长,呈波浪形。被毛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粗而长的毛辨,内层为绒毛丛,头及四肢多为杂色,纯白者极少。全身被毛呈褐色或黑色者甚少,干死毛较多。屠宰后从胴体上看,肉色鲜红,有光泽,肌纤维致密,富有韧性。弹性好,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外表湿润不粘手,切面湿润。脂肪呈白色;煮沸后肉汤澄清透明,脂肪团聚于表面,膻味小、具羊肉固有的香味。味道鲜美纯正、口感好,肥瘦相间、香味浓郁、风味独特等特点,在羊肉中独具特色。2、独特的内在品质指标:泽库藏羊呈原始自然的生长过程,无任何污染环境,终身无劳役,一生中摄入大量的虫草、雪莲等名贵中草药,使藏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泽库藏羊肉经农业部批准机构检测,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适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烟酸、维生素E、钙、磷、钾、镁、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食用品质好,是人的理想动物食品,也是人们膳食中不可缺少的优质蛋白质来源。3、安全要求:泽库县采用的是传统加科学的方法自然放养,草质优良,无任何有毒物质,区内没有任何工矿企业,因此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泽库藏羊生产区的环境影响几乎为零。因此,泽库藏羊饲养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的相关规定;饮用水符合NY2057无公害牲畜饮用水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符合HJ 568 —2010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 |
泽库牦牛 | 泽库牦牛 秦汉时期,泽库地区为羌人牧地。先是先零羌的牧地,因先零羌遭受汉朝的军事打击,力量薄弱,烧当羌联合其他各部,将先零羌逐出小榆谷、烧当羌占据大小榆谷,成为强大的部落集团。清代中后期,蒙古势力衰落,泽库地区原有的少数蒙古人逐渐移迁河南县境。随着游牧南迁,泽库县境恢复了隆务囊索独立管辖,成为热贡地区的夏季草地。1949年9月青海解放,今泽库地区属同仁县五、六、七区。1953年12月5日由同仁县析置泽库县,隶属黄南藏族自治州。历史上藏民族的饮食习惯以牛肉、牛奶、酥油、青稞炒面为主食。而作为游牧民族,肉在其食物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藏族食肉的方法有煮、风干、烤、生食、烘等。最平常的食肉法自然是煮。煮肉则强调一个“鲜”字将肉煮至半生不熟,肉的红丝甫尽即可。牛奶和酸奶也是牧民们四季饮用的饮品。牦牛奶经过特制工具的搅合便能打出酥油,是牧民们不可缺少的主食。分离过后的酸水经煮沸、过滤、日晒后成为坚硬的粒状物,俗称乳酪。酸奶和奶茶色泽鲜白,被视为纯洁和善良的象征。泽库牦牛全身都是宝,其肉鲜美无比,杀后可煮、炒红烧、清沌或风干等,其咪独特。肉可食,皮可缝制成衣,靴、袋等。牛头可加工成工艺品,牛尾可制作成弹扫灰尘的扫帚,牛则是一道壮阳药。 对高寒严酷的青海高原生态条件有着杰出的适应能力,是雪山草地不可缺少的特种役畜。 地域范围 泽库县位于东与甘肃省夏河县为邻,南与河南蒙古自治毗连,西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德县相望,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分界,东北与同仁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4′—102°08′,北纬34°45′—35°32′之间。包括泽库县泽曲镇、麦秀镇、和日乡、宁秀乡、王家乡、多禾茂乡、西卜沙乡、巴滩牧场、恰科日社区,辖五个乡两镇一场一社区的64个行政村。东西长142公里,南北宽85公里,总面积6658.06平方公里,覆盖全县范围。 |
雪莲茶 | 雪莲花采自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线附近,是一种名贵的青海土特产品。本品是以雪莲花为主,配以红茶等原料,采用科学工艺提取浓缩精制而成,无任何毒副作用,饮用方便,其特点:科学提取雪莲花的有效成分,较常规食用更易于人体吸收,达到事半功倍之目的,适用妇女经期饮用,风湿关节患者。用于闭经、痛经、解留、除寒、除湿、0、咳嗽等症。 |
牦牛骨髓 | 本品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FD(冷冻真空干燥)保鲜、保质技术,将新鲜牦牛骨髓速冻而成,保留了其90%以上的营养成份,是上等的礼品及高级保健营养食品。使用方法:本品温水浸泡后,即恢复鲜体样、可煲汤、配菜等能作各种菜肴。 |
沙漠人参 |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这里生长的肉苁蓉个大、肉厚、味甜,被誉为“沙漠人参”。肉苁蓉干燥后的肉质茎的药用价值很高,味甜、性温,有补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能,对治疗妇女不孕、腰膝发软等症有良好的功效。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后旗戈壁地区,每年外销5万公斤,其中2万公斤用于出口。 |
烈香杜鹃 | 烈香杜鹃,藏语称“大勒嘎布”。为杜鹃花科植物,常绿灌木,高1?2米。树皮淡黄褐色或灰白色,帚状分枝,幼枝灰黑色密生垢鳞,具疏柔毛。叶近革质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基部圆形,表面黄绿色,光滑,背面褐黄绿色,被疏或密的棕色鳞片,中脉在表面微凹,在背面隆起。伞房花序密集成半球状。小花梗短,疏生微柔毛,花淡黄色;花萼黄绿色;花冠筒状细杯形,外面无毛,内面密生长柔毛,裂片肾形;子房绿色,阔卵形,被微柔毛,花柱及柱头红褐色,具柔毛。 烈香杜鹃主要分布在祁连、门源县、海东和黄南、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区。生长在海拔2900?4700米的山地阴坡。 藏医用烈香杜鹃的花、叶和嫩枝入药。具有清热、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内服治慢性气管炎,外用消炎散肿。 烈香杜鹃是青海高山灌丛中的主要灌木之一,其种类达10余种。藏医根据杜鹃的花分白杜鹃和黑杜鹃,广为临床所用,药用价值高。同时杜鹃又是日用化工的原料。 |
野生藏茵陈 | 【形状】: 藏菌陈为龙胆科植物,印度獐牙菜的干燥全草,为一年生草本花卉。株高10—20厘米,根基部分枝,茎纤细,叶狭卵形对生。花单生,有长梗,花瓣5片,薄而具有光泽。花艳兰色,花冠下呈白色,并代有5条耀眼金绿色筋。花期8—9月份。蒴果多籽,种子极细小,1克约有7000粒。 【生长】:主要产于西藏、印度、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 【特点】:性凉、味苦。 【功效】:有清肚利胆,退诸热之功效。青海藏医用来治疗肝胆疾病,历史悠久,其药效神奇,是一种名贵藏药。 【用法】:可用白开水与冰糖泡服,也可煎服 【用量】:每次 1-2克 |
黄南藏戏 | 黄南藏戏是青海黄南地区藏族戏曲剧种,在19-20世纪中期,流布区域曾经覆盖了黄南藏族自治州以及相邻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的部分地区,目前主要流行于黄南地区。 黄南藏戏属于安多语系藏戏的一个重要支系,它的发展经历了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的说唱阶段;1740-1794年夏日仓三世时期三人表演的形成阶段;1854-1946年吉先甲时期的成熟阶段;1910-1973年多吉甲时期的兴盛发展阶段;1980年以来的提高革新阶段。 黄南藏戏有如下特点:1.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民间和寺院藏戏队,始终与社会民众保持着密切联系。2.音乐方面保留了宗教音乐的成分,也吸收了当地民歌、舞蹈音乐等素材。3.演出剧目除八大传统藏戏外,还有《格萨尔王传》、《国王官却帮》等其他藏区没有的剧目。4.保留了《公保多吉听法》这出古老而珍贵的原始戏剧形态的仪式剧。5.即兴表演独具特色。这些即兴表演,既表现了编剧、演员高超的艺术水平,又对抨击时弊、净化社会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6.历代黄南藏戏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各种行当及成套的表演程式,手式指法、身段步法和人物造型,吸收黄南寺院壁画人物形态,融入寺院宗教舞蹈、民间舞蹈及藏族生活素材动作等,形成本剧种独有的艺术风格。 20世纪80年代以后,青海藏剧团在黄南成立,创作演出了《意乐仙女》、《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等优秀剧目,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近几年来,受现代文化的冲击,黄南藏戏也面临失传危机,剧团减少,艺人老化,演出范围缩小,抢救势在必行。 |
青海湖裸鲤 | 湖裸鲤鱼是青海的特产,其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吻钝圆,口裂大,亚下位,呈马蹄形。上颌略微突出,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下唇细狭不发达,分为左右两叶;唇后沟中断,相隔甚远;无须。体裸露,胸鳍基部上方、侧线之下有3-4行不规则的鳞片;-和臀鳍两侧各有1列发达的大鳞,向前达到腹鳍基部,自腹鳍至胸鳍中线偶具退化鳞的痕迹。侧线平直,侧线鳞前端退化成皮褶状,后段更不明显。背鳍具发达而后缘带有锯齿的硬刺。体背部黄褐色或灰褐色,腹部浅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大型不规则的块状暗斑;各鳍均带浅红色。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特产文化:由于青海湖地处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水温低,食料生物贫乏和生长期短,故此鱼生长缓慢,除第一年生长达3.5厘米外,一生中的体长生长无明显的阶段,4龄以下体重增长较快,体重250克者平均为8-9龄,500克者约为10龄;一般能长到50-60厘米,重约5公斤,25龄;最大个体长可达95厘米,重约6.5公斤。群体中雄鱼多于雌鱼,繁殖力较低,怀卵量平均为16242粒。有明显的生殖洄游,每年3月下旬至8月由青海湖进入河中繁殖。产卵场所一般在流速缓慢,底质为石砾、卵石或细纱,水深在0.1-1.1米清澈见底的河道中。在繁殖季节内,当水温低于6℃或超过17.5℃时,便无繁殖活动。产卵旺季为5月中至6月中;产卵活动是昼夜进行,以23时至次日3时为最旺盛;卵产于聚卵窝内,卵沉性,微粘。 特产分布: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支流中,克鲁克湖、扎陵湖、鄂陵湖也有出产。它是青海省极为重要的经济鱼类。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海湖周围几十万亩草原被开垦为农田;流入青海湖的108条河流被人为拦河筑坝,阻塞繁殖通道,许多河流干涸断流,致使湟鱼无法到淡水中产卵,造成大量湟鱼在河口地带死亡。有关资料表明,青海湖现有湟鱼资源量约为7500吨,不足开发初期的1/10,而目前,鸟岛栖息的鸟类每年要吞食近千吨的湟鱼,湟鱼资源的衰竭无形中使鸟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
西秦艽 | 规格:《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分成二个等级:一等 表面灰黄色或棕色,质坚而脆。断面棕红色或棕黄色,中心土黄色,芦下直径1.2厘米以上,无芦头,须根、杂质。二等 芦下直径1.2厘米以下,最小不低于0.6厘米,余同一等。出口规格方面,分四个等级:一等 芦下直径10条平均每条1.5厘米以下,身长10厘米以上。二等 芦下直径10条平均每条0.8~1.3厘米,身长8.3厘米以上,但有的短此而直径达到0.8厘米可入此等级,最多不能占20%。三等 芦下直径10条平均每条0.4 ~ 0.8厘米,身长5厘米以上。但有的短些而直径达到0.4厘米可入此等级,但最多不能占20%。等外 凡不合前三个等级的入此等。 包装:草席,外包麻布,每件净重40公斤。 性状:秦艽 呈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的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柔润,皮部黄白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 麻花艽 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直径可达7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网状孔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多呈枯朽状。 小秦艽 呈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长8-15cm,直径0.2-1cm。表面棕黄色,主根通常一个,有残存的茎基及纤维状叶鞘,下部多单枝。表面黄白色。 以质实、色棕黄、气浓者为佳。 性味: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烦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
地区 | 特产 |
---|---|
同仁县 | 热贡唐卡 同仁黄果梨 青海湖裸鲤 热贡堆绣 青海冬虫夏草 河曲马 泽库牦牛 泽库藏羊 苏呼欧拉羊 藏毯 雪莲茶 野生藏茵陈 牦牛骨髓 沙漠人参 西秦艽 尖扎核桃 |
尖扎县 | 尖扎核桃 牛羊头工艺饰品 青海青稞 青海冬虫夏草 河曲马 同仁黄果梨 泽库牦牛 泽库藏羊 热贡唐卡 苏呼欧拉羊 藏毯 雪莲茶 沙漠人参 牦牛骨髓 野生藏茵陈 青海湖裸鲤 |
泽库县 | 泽库牦牛 泽库藏羊 西秦艽 泽库冬虫夏草 青海冬虫夏草 河曲马 热贡唐卡 苏呼欧拉羊 同仁黄果梨 藏毯 雪莲茶 野生藏茵陈 牦牛骨髓 沙漠人参 青海湖裸鲤 尖扎核桃 |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 河曲马 苏呼欧拉羊 油锅盔 青海冬虫夏草 同仁黄果梨 藏毯 热贡唐卡 泽库藏羊 泽库牦牛 雪莲茶 野生藏茵陈 牦牛骨髓 沙漠人参 青海湖裸鲤 西秦艽 尖扎核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