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青海省 >>海西州

海西州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青海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虫草”,为中华之特产,主要产于中国四川、青海境内的青藏高原上。自明代开始,青海冬虫夏草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1460年,中国虫草销往日本、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被称为中国传奇式的珍宝。目前,冬虫夏草仍是青海省换汇度最高的出口商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冬虫夏草的售价每吨高达70多万美元。虫夏草以干燥的子座和虫体入药,味甘、性温、气香,入肺肾二经,具有益肺肾、补筋骨、止咳喘、抗衰老等作用,并对结核菌、肝炎菌等均有杀伤力。冬虫夏草传统上既作药用,又作食用,是中外闻名的滋补保健珍品。   青海冬虫夏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青海省现辖行政区域。

柴达木枸杞

  青海枸杞又名柴杞,主要出产于柴达木盆地,鲜果玲珑剔透,红艳欲滴,状似红宝石,色红粒大,果实卵圆形,籽少、肉厚,大小均匀,无碎果,无霉变,无杂质,品质优良,这主要得益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宗加镇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近年来,按照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确立了以枸杞生产为该镇的主导特色产业。2010年,全镇枸杞种植面积5.9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1.8%;从事枸杞生产经营的农户2540户,占全镇总农户的90%以上;枸杞销售收入3.258亿元,占全镇总产值的72%;人均收入7733.71元,较上年增长20%。   目前,该镇的诺木洪农场已通过省级绿色农产品基地认证,规模达4万亩,占全镇枸杞种植总规模的66.89%;全镇建有枸杞生产合作社7个,注册资金总额720万元,入社农户1280余户,占枸杞从业总农户的52%以上。生产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枸杞种植、加工、产前产后的技术指导;枸杞种植地块的农资销售;农机服务以及枸杞标准化种植试点等诸多服务。该镇实行统一商标管理,注册的“柴达木枸杞”,以果实大、颗粒饱满、色泽艳丽、无公害等特点,多次荣膺各种奖项。此外,该镇还发展了枸杞种植大户483户、科技示范户26户、枸杞产业经纪人18名。   2010年,通过招商引资入驻的大雪山实业公司、合华农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枸杞种植企业已开始逐步投产。目前,宗加地区枸杞交易市场也正在积极筹建中。   柴达木枸杞产地范围为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达木盆地全境)现辖行政区域。   地域范围   柴达木枸杞的地域保护范围为青海省海西州境内。柴达木枸杞的地域保护范围为青海省海西州境内。地理坐标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0°05′—99°45′,北纬35°02′ —39°20′之间,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若县接壤:北与甘肃省直辖行政单位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玉门市为邻:东北与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县相接:东南与本省海南藏族知治州的玛多县相邻,幅员面积286626.16平方公里。主要主产区为海西州都兰县、德令哈市、格尔木市、乌兰县。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应符合表1(略)的规定;2、内在品质指标:柴达木枸杞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维生素C≥1.0mg/100g,总糠≥20%,Ca≥300mg/kg时适合鲜食。3、安全要求:应符合表2(略)的规定。   

茶卡盐

  “茶卡盐”是产于青海省乌兰县茶卡盐湖的湖盐。“茶卡盐”受其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与其它盐 图1 茶卡盐   .比较具有晶体规则、氯化钠纯度高、可溶性杂质低、不易结块、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特点。因含有钙、镁、钡、铜、钾、锶、锌、硒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八种氨基酸,“味咸而甘”,口味独特,有特殊调味效果。  “茶卡盐”盐晶体结晶完整、氯化钠纯度高、外观洁白、杂质少、无污染、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味咸而甘,其味咸美”。而海盐则是经纳潮、制卤、结晶、堆存、加工到成品的过程,因原料—海水不同程度污染,造成产品水分含量高、水溶性杂质高水溶性杂质高食用口感略有涩苦味。  2009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茶卡盐”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生产历史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盐.湖中景观万千,有采盐风光,盐湖日出,盐花奇观等,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茶卡盐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推到秦汉时期。《西宁府新志》上有过这样的记载:“在县治西,五百余里,青海西南……周围有二百数十里,盐系天成,取之无尽。蒙古用铁勺捞取,贩玉市口贸易,郡民赖之”。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已定有盐律。解放前,马步芳政权在这里设有盐场,每年生产近千吨原盐。解放后,古老的茶卡盐池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实现了采盐机械化,建有茶卡盐厂,已开发出加碘盐,洗涤盐,再生盐、粉干盐等十多个品种,每年生产几十万吨优质原盐,除供应青海各地外,还畅销全国20余个省区及出口日本、尼泊尔、中东等地区,受到人们普遍欢迎。.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茶卡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青海省乌兰县所辖行政区域。.

天峻牦牛

   天峻牦牛,主要有牦牛和犏牛之分,犏牛是牦牛与黄牛自然杂交所生的间种牛,毛短,体型高大,多做役用。   牦牛体质坚实,结构匀称紧凑。侧观整个躯体,前躯发育良好,中躯次之,后躯欠佳。体上线脊甲高长,背腰平直,十字部略上隆起而形成浅波浪式;体下部周围和体上线密生粗毛和夹生少量绒毛,两型毛;体侧中部和颈部密生绒毛和夹生少量两型毛。尾短,尾椎比普通牛属少两个,且椎体短,着生蓬松似人发粗细的粗毛,低深而长,偏肉用牛体态,一般公牛体高131.9厘米,体长153.7厘米,胸围196.9厘米,管围19.34厘米;母牛体高110.2厘米,体长132.3厘米,胸围158.6厘米,管围15.86厘米。头颈部:头较粗长,额短宽而成楔形,眼大而圆,眼球略外突有神,鼻梁显狭窄,鼻镜和鼻孔小,唇齐而薄。耳小,壳内密生绒毛、两型毛将耳孔闭覆。多数有角,角向后,向外,向上,再向上向外,角尖稍略向下方弯曲,形成不密闭的环形。无角者颅顶多尖实。公牛颈短厚而深,母牛颈长而薄浅,无垂皮。毛色,黑褐色占81.09%,杂色占7.85%,青色占6.13%,白色占0.22%,驼色占4.71%。   屠宰测定,一般成年公牛体重256.8%公斤,胴重123.98%,净肉91.83公斤,骨肉比为26:74,屠宰率为49.82%;产奶性能,无论出产、经产在7~9月份为泌乳旺季,从10月开始下降。初、经产日均产奶量为1.22和1.55公斤,经产比初产高27%。乳胎率,初、经产相同。   绒毛产量,一般2~3岁幼年牛平均产量为1.3~1.33+0.25~0.38公斤;成年母牛1.17+0.47公斤;成年犍牛1.88+0.44公斤。   役用,在历史上是高原人民的主要运输工具,称之为“高原之舟”。长途运输,牦犍牛可驮50~70公斤,日行4~7小时,约20~30公里,连续使役15天以上不显疲乏,短途可负重100公斤左右。   天峻牦牛   地域范围   天峻县位于青海湖西侧,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6°49",北纬36°54"-39°12"之间,全县总面积为25723.29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3.5%,可利用草场面积1290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15%,占草场面积的84.47%,高寒荒漠滩利用土地85.38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3.19%,冰川4.96万公顷,水域0.26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2.03%,全县按海拔高度可分:3500米以下的1530.94平方公里;3500-4000米的为8237.81平方公里,4000-4500米的13460.86平方公里;4500米以上地区2493.68平方公里。

天峻藏羊

  天峻藏羊,是天峻藏系绵羊的简称。是天峻藏族人民在长期的高海拔、高严寒的特殊环境下选育成功的粗毛羊品种。 藏羊,是藏族人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优势与优先品种,它适应高原缺氧环境,体质结实,抵御风雪灾害能力强,幼畜在低温零下三十多度照样生活,冬春缺草时采食能力特强,不破坏生态平衡,相反,对肥育自然草场,促进牧草生长大有益处。天峻藏羊,外貌美观,走动稳健,羊毛似倒柳布满全身,多数全身覆盖圆锥状,中长辫毛被、辫型分直长和大弯曲两种,四肢高长,体型长方,高鼻隆起,少数藏羊额有绒毛,面部清秀,胸深又宽,胸叉肉是羊肉中的佳品,食后回味无穷,久久不能忘怀。尾巴根呈三角楔型、小尾巴似妙龄少女的小辫子,宽四、五厘米,长度18厘米,摆来摆去逗人喜欢。公母羊都有角,个别羊出现过3—5只角,大众化的羊均是两只角,向外上方弯曲,波纹明显,母羊角比公羊角小而扁,躯体白色,头、蹄杂色羊居多,纯黑色藏羊极少,羊羔皮贵重。“黑紫羔皮”在省内外享有盛名,不可多得。   地域范围   天峻县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辖,地处青海湖西侧,祁连山南麓中部,东北部与海北州刚察县相毗邻;东南部与海南州共和县接壤;南部、西部被本州乌兰县和德令哈市相连,北部与甘肃省肃北县相连。地理位置位于东经96°49"—99°42",北纬36°54"—39°12"之间,呈北西—南东走向,基本平行于疏勒南山和托勒南山,略呈楔状镶入祁连山中段。现辖新源镇、木里镇、江河镇、快尔玛乡、织合玛乡、舟群乡、生格乡、阳康乡、苏里乡、龙门乡共三镇七乡。全县现存栏天峻藏羊67.6万只。全县总面积为257.23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129.0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16%。

乌兰茶卡羊

  乌兰茶卡羊是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的特产。乌兰茶卡羊是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羊肉内含丰富矿物质和维生素,食用起来肉质鲜嫩、味道醇香,无膻味、不油腻,自古冠以“贡羊”之美誉。乌兰茶卡羊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乌兰茶卡羊”是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生长于乌兰县环茶卡盐湖区域。自古乌兰县“茶卡羊”就享有宫廷“贡羊”美誉,因其肉质鲜嫩、口味纯正、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等特点而闻名省内外,目前茶卡地区可利用草场面积为285万亩,羊约21万只,年产值4780万元。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特殊的气候环境孕育出了优质的乌兰茶卡羊品系,是国内牛羊肉产业中最耀眼的明珠。   茶卡羊常食天然牧草,草质矿物质丰富、含盐量高,纯天然、无污染,是“绿色食品”的天然家园。还吃大量枸杞、锁阳、三七、贝母、黄芪等药用植物,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特殊的气候环境培育了优质品系。茶卡羊肉中蛋白质含量占22-28%、钙、铁、锌等矿物质含量均在1.33%以上。肉质鲜嫩、口味纯正、肥而不腻、滑而爽口、营养丰富,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它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最适宜于冬季食用,故被称为冬令补品,深受人们欢迎。古代茶卡羊享有宫廷“贡羊”之美誉。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把茶卡羊品牌打造作为全镇首要工作之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牧业发展。自2010年起先后在全镇各牧业村成立了6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目前,全镇自愿入社的牧户239户,入社率86%。同时,积极探索“公司+农(牧)户”、“公司+合作社+农(牧)户”以及“公司+合作社+农(牧)户+市场”的经营模式,2011年招商引进了具有完善的产品销售网络、科学的养殖理念和技术的“青海之窗”成立了乌兰吉仁生态农牧业有限公司,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养殖方式和完善的销售网络,按照“公司+合作社+牧户”模式,加大草场流转力度,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推动草原畜牧业由传统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   乌兰茶卡羊成功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这是我州获得和认证的第一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这将对挖掘、培育和发展我县茶卡地区独具地域特色的“茶卡羊”传统优势品牌,保护茶卡独特的产地环境,提升“茶卡羊”独特的产品品质,增强“茶卡羊”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县畜牧业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地域范围   乌兰茶卡羊养殖地域保护范围为青海省乌兰县茶卡镇境内。乌兰地理坐标为:东经99°01′至99°27′,北纬36°19′至36°20′东西宽80公里,南北长30公里,幅员面积12858.16平方公里。产地适宜养植范围东经98°54′至99°27′,北纬36°41′至36°50′,东西宽80公里,南北宽70公里,面积56平方公里。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及半细毛羊改良羊的外貌特征因选配公羊而异。今茶卡地区改良历史较长,导入罗血后,半细毛羊及半细毛改良羊呈倾向罗姆尼——玛许亲本体态,身躯发育匀称,头短宽,额宽广,鼻平直,嘴短而粗,肩胛和前驱结合良好,胸深而广,筋骨开张良好,背平直,十字部宽平,臀股部丰满,肢偏短,蹄坚实,多呈淡黑色。肉质鲜嫩、口味纯正、肥而不腻、滑而爽口、口感地道纯正,具滋补功效。是名副其实的纯天然绿色食品。2、内在品质指标:羊肉品质优,营养价值较高。水分≥65.0%,总蛋白22~28.0%(实际值为28%);总脂肪4.0~5.5%(实际值为6.0%);粗纤维≤0.15%(实际值为0.1%);胆固醇≤700mg/kg;富含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19.01%。3、安全要求:卫生指标执行NY5147-2002《无公害食品羊肉》标准规定。   

藏毯

  藏毯是西藏各类民族手工艺品中又一亮点。藏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   ,以其精良的制作,具有浓郁民族、宗教特色的图案,讲究美学搭配的着色闻名于世。藏毯分各种不同尺寸的大小,不同形式的风格,如高贵素雅型的、浓重华贵型的,有地毯式的,有挂毯式的,样样均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精品。拉萨地毯厂啊生产藏毯的权威企业,它除了保持原有的手工制作外,还引进了电脑等高科技设备进行制图设计等工序。藏毯远销欧美,行销内地,无疑是来到西藏的您应该选购的商品之一。   藏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关于请求将青海手工藏毯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青政函〔2006〕47号)和西藏自治区《关于请求将西藏藏毯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藏政函〔2007〕6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青海省现辖行政区域及西藏自治区现辖行政区域。   

汗青格勒

  《汗青格勒》是海西蒙古族英雄史诗,以说唱和演讲的形式,讲述了蒙古族英雄消灭恶魔拯救百姓的故事,闪烁着蒙古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光芒。   2008年6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申报的“汗青格勒”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遗产序号:557Ⅰ-7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英雄史诗《汗青格勒》具有海西特殊的地方特征,是海西蒙古族民间艺人以说唱或演讲形式,以质朴的语言,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蒙古族历史和社会生活及生产状况。在英雄史诗中各英雄人物之间的激烈战争,主要目的是扩大水草丰美的牧场,掠夺人口、美女、骏马、牲畜和财产或进行血亲0等,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及对旧时代黑暗势力的深恶痛绝等内容。它产生繁荣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制初期阶段。   主要内容   青海蒙古族英雄歌舞史诗《汗青格勒》统辖西北高原的巴音呼德尔阿拉腾汗的太子汗青格勒到很远的地方去娶亲,路上碰到了猎人玛德乌兰,两人便结伴同行。两人顺利地通过了三大难关走到姑娘家中,但与此同时,上天的库勒格呼和1也来娶亲,双方争执不下,姑娘的父亲(巴力玛格日勒汗)提出用摔跤、射箭、赛马竞赛来决定由谁娶走他的姑娘。经过一番激烈的竞赛,汗青格勒战胜了上天的库勒格呼和1,娶了姑娘娜仁赞丹为妻。等他回到自己汗国时,蟒古斯(魔王)掠走了汗青格勒的父亲以及家中的财产,家乡成了一片废墟。汗青格勒又去找蟒古斯0。汗青格勒在找蟒古斯的路上克服了不少的苦难,最终他杀了凶恶的蟒古斯,保卫了家乡,救回了亲人,返回汗国京城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史诗体现了汗青格勒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德,宣扬英雄主义精神,倡导人们追求和平、自由、平等的美好生活。   青海和肃北县的蒙古族民间流传的《汗青格勒》的一个异文中也描述,英雄汗青格勒在结义兄弟的协助下,通过岳父提出的赛马、射箭和摔交好汉三项比赛,娶那仁赞丹姑娘为妻好汉三项考验婚类型的蒙古史诗不胜枚举。   斯钦巴图于2006年记录的史诗《汗青格勒》(HanChengel)是原样誊写,未加改动。此外,语言调查组的图白、曹鲁蒙二人于1957年在甘肃省肃北县以斯拉夫文记音的由罗布桑演唱的史诗《胡德尔阿尔泰汗》(HüderAltaiHaan),也是按照记录发表于这里。[4]   传承意义   这部英雄史诗在蒙古族民间文学中实属罕见,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海西蒙古族英雄史诗《汗青格勒》是蒙古族文化宝库的一朵奇葩,蕴涵着蒙古族人民的聪明才智,被省内外学者推崇为青海蒙古族民间文学三个顶峰之一。

草原黄蘑菇

  草原黄蘑菇   草原黄蘑菇是一种珍贵稀有的食、药用蕈菌。生于草原   ,尤其喜生于高山草甸草地上   ,形成蘑菇圈   ,与牧草形成菌根。营养丰富   ,据分析   ,每   10   0   g干菇中含粗蛋白   36.61-   39.0   g   ,粗脂肪   14.58g   ,粗纤维8.66g   ,无氮浸出物   2   4g   ,灰分   9.16g   ,钙   0   .0   2   8~   0   .12   g   ,磷   0   .87~   1.76g   ,热量   18.0   4   5千焦   /g。此外还有   15种氨基酸   ,鼠李糖、甘露醇、木糖、葡萄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   、维生素C、铁等。草原黄蘑菇对机体有补充营养   ,增进食欲   ,抗疲劳,延缓衰老、降低血压等功效。   天峻草原广阔,牧草肥美,牛羊肥壮,牧草和畜粪腐烂后形成的大量腐植质,适于生长蘑菇。在一望无际的草原,野生蘑菇遍地丛生,肥壮鲜嫩,香浓色丽,形美味正,润滑爽口,加之菌蝇稀少,不受污染,素被称为“草原蘑菇”,尤以天峻县产的黄蘑菇,肉质肥厚,细嫩脆鲜,形体硕大,味香似肉,质量最为优良。如果把新采的黄蘑菇,仅佐以酱油、味精等,清炖一下,也会溢香四壁,发人食欲,吃起来肉嫩味鲜,似鸡如鱼,令人赞叹不已。

鸟岛彩蛋

  彩蛋是一种具有欣赏价值的装饰工艺美术品。青海的彩蛋多以青海湖鸟岛的"弃蛋"壳为原料,精心绘出各种工笔画或彩色图案制作而成。牋牋   青海湖鸟岛每到夏季,就在斑头雁、棕头雁、棕头鸥、鸬鹚等几十种数万只候鸟在岛上产卵、孵化、传中接代。大批雏鸟破壳而出,也有不少孵化不成的鸟蛋被剔出巢外,成为"弃蛋"。这些无用的"弃蛋"就成了制作彩蛋的上好原料。绘画人员在空蛋壳上画上种种不同图案,如《昆仑归猎》、《祁连放牧》、《黄河源头》或文成公主、格萨尔王、塔尔寺佛像,还有马鹿、雪鸡、羚羊等等。这些画面有的具有青海高原风士人情;有的具有民族物色;有的展现了牧区风貌。总之,具有浓厚的青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这些彩蛋除在国外销售外,还销往英、美、法、德、日、瑞典、加拿大、西班牙、荷兰等国,深受欢迎。 牋牋   青海的民间刺绣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人们用它来装饰和美化生活,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民间刺绣多以服饰和棉、毛、化纤等日用品为绣物,服饰方面有辫筒、腰带、鞋袜、领口、头箍、围肚等;生活用品方面有枕顶、烟袋、钱包、针扎、荷包、笔包、刀鞘等;这些刺绣用品,大多是作为礼物和信物馈赠亲友和情人的。 牋牋   青海民间刺绣在手法上有堆绣、平绣、盘绣、拉绣、牵绣、网绣等;在纹样图案上有绳纹、云雷纹、水纹、卷草纹及团形球花图案;菱形、方形几何图案,还有各种边式图案。所描绘的形象有人物、日月、花草、虫鱼和飞禽走兽。牋牋民间刺绣在各族妇女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炕头、院落、地边,三五成群的妇女利用劳动之余,坐在一起,互绣互学,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刺绣艺术。( 海西)

可鲁克湖中华绒螯蟹

  在距德令哈市42公里处的可鲁克湖,看见养蟹的湖南人白尊富忙着给螃蟹经销商们发货。他喜滋滋地说:“我养的中华绒螯蟹,今年已销售了50多吨,销售收入200多万元,远销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收入比去年多了一倍多。” 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的可鲁克湖,海拔2816米,面积5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多,是我省有名的高原淡水湖。30年前,柴达木人就在这里开始放养鲤、鲫、鲢、鳙、青、鲳等池沼公鱼。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可鲁克湖每年都可捕捞出100吨左右的鲜活且无任何污染的水产品。但是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养殖,可鲁克湖的水产养殖优势也未能充分发挥。为此,海西州委、州政府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加大水产养殖力度,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去年5月,从事多年水产养殖的白尊富抓住商机,与可鲁克湖养殖场达成了租湖协议,投资120多万元,第一次在高原湖泊投放了600万只“中华绒螯蟹”蟹苗。当年8月,20吨中华绒螯蟹不但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韩国等国外水产市场。来自江苏的游客王启东惊讶地说,没想到在青海高原还能产出螃蟹,并且这里的螃蟹个体大、肉质肥嫩、味道鲜美,又是在自然环境下长大的绿色食品,吃得开心,也很放心。 第一批出自可鲁克湖的中华绒螯蟹出售后,白尊富不但收回了全部投资,还赢利10余万元。今年2月至7月,正当内地市场已无螃蟹时,白尊富又把捕捞的20多吨中华绒螯蟹反季节卖到了内地市场,他赚了比平时多三倍的钱。现在他又储存了8吨的螃蟹,准备在明年春节前后销售,估计到时最少有100多万元的收入。当问及明年的打算时,白尊富说,准备在可鲁克湖试养龙虾、螺丝、河蚌及一些新品种的淡水鱼。

青海冬果梨

  青海的冬果梨是白梨系统中的一个品种,因它摘下放置至冬吃,味道特别甘美,因而得名“冬果”。冬果梨既不喜欢高温多湿的气候,也不耐严寒低温。以民和为中心的地区,夏天没有酷暑温,冬季气候比较温和,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冬果梨的集中栽培区。    冬果梨树冠高大,枝繁叶茂,树势强健,树龄长久,200多年的老树,仍能开花结实,果农们称它为“老寿星”。河湟岸,常见100年以上的冬果梨树,依然梨实满枝,硕果累累,单株产量有的高达500至1000公斤。    民和县川口镇附近产的冬果梨,质量最佳。果实呈卵形或倒卵形,个大而整齐,平均个重250克左右,大者超过500克。初摘时,果色鲜绿,果皮光滑,覆有一层薄薄的腊质;贮藏后变为黄色或金黄色,有大而密的果点,突出果面。果实的梗洼浅窄,萼洼深圆。果肉白色,质细脆嫩,汁多浆丰,酸甜适口,香味浓郁。果心较小,石细胞少,品质佳良。冬果梨是晚熟品种,一般到10月中、下旬成熟。刚采收的梨果,味淡质硬,含酸较多,缺乏甘美甜香的气味,应放置一段时间,让其充分成熟以后再吃。冬果梨极耐贮藏,放存得法,能贮放到翌年新梨上市,可以周年满足市场需要,且可长途运输。果农通常把冬果梨贮贼于温凉湿润的地窖里,在鲜果缺乏的冬春季节,取出食用或出售。有诗赞曰:“新梨收时啖旧梨,甜若蜜露甘似饴,神仙尝得冬果梨,不住天上愿谪地”。梨通常宜于生食,但冬果梨煮熟来吃,却独具风味。严寒季节,雪冷风冽,此时若能做上一碗与冰糖、葡萄干同煮的冬果梨,热气腾腾,风味甘美,又香又甜,别致诱人。吃后满口生津,浑身生热,并能止咳暖胃,消痰润肺

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牧区群众款待宾客的美食,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之一。初次吃手抓羊肉,会有原始之感,经多次品味,则越吃越馋,使人经久难忘。“手抓”是青海高原上有独特风味的吃法,在全国也颇有声誉。 手抓羊肉和藏族同胞依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因吃时一手抓肉,一手拿刀,割、挖、剔片,把羊骨头上的肉吃得净光而得名。做法是将刚刚宰杀的新鲜羊肉入锅,只需30分钟,便由主妇捞出来剁成条块,热气腾腾地端到客人面前(其中胸叉肉招待客人,肩胛肉给老人),客人用手抓起大块羊肉,只需蘸一点“青盐”入口,味道异常鲜美。在吃手抓羊肉的同时,还会为客人捧上刚刚制作好的“血肠”、“粉肠”、“肉肠” 草原上的手抓羊肉,色、香、味、形都代表了草原牧人的粗犷、豪放、热情、虔诚和好客的性格。青海各族人民,无论是回、汉、蒙古、撒拉都用手抓羊肉作为敬客的上好食品。近年来旅游事业大发展,青海各地宾馆已把手抓羊肉列为青海风味名菜之一。 ( 格尔木)

都兰枸杞

  都兰枸杞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的特产。都兰县枸杞具有颗粒大、肉质肥厚饱满,色泽艳丽,大小均匀,无碎果,无霉变,无杂质,味甘甜的特点。   都兰县诺木洪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土壤和灌溉水质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种植环境无污染,当地生产的枸杞具有颗粒大、肉质肥厚饱满,色泽艳丽,大小均匀,无碎果,无霉变,无杂质,味甘甜的特点。   目前,都兰县诺木洪地区成为全州集中连片种植规模最大、单产产量最高、产品品质最优的枸杞种植示范基地。截至2010年,全县枸杞种植总面积达12.38万亩。   据中科院高原生物研究所测定,柴达木枸杞的含糖量高达50%以上,比宁夏枸杞高出10个百分点,枸杞黄酮和枸杞多糖含量也在50%以上。目前,柴达木枸杞已进入欧美、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构建了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网络。

宗加枸杞

  青海省都兰县宗加镇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近年来,按照农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确立了以枸杞生产为该镇的主导特色产业。2010年,全镇枸杞种植面积5.9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1.8%;从事枸杞生产经营的农户2540户,占全镇总农户的90 %以上;枸杞销售收入3.258亿元,占全镇总产值的72%;人均收入7733.71元,较上年增长20%。   目前,该镇的诺木洪农场已通过省级绿色农产品基地认证,规模达4万亩,占全镇枸杞种植总规模的66.89%;全镇建有枸杞生产合作社7个,注册资金总额720万元,入社农户1280余户,占枸杞从业总农户的52%以上。生产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枸杞种植、加工、产前产后的技术指导;枸杞种植地块的农资销售;农机服务以及枸杞标准化种植试点等诸多服务。该镇实行统一商标管理,注册的“柴达木枸杞”,以果实大、颗粒饱满、色泽艳丽、无公害等特点,多次荣膺各种奖项。此外,该镇还发展了枸杞种植大户483户、科技示范户26户、枸杞产业经纪人18名。   2011年,青海省都兰县宗加镇(枸杞)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丹麻彩石工艺品

海西州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格尔木市 唐古拉牦牛 唐古拉藏羊 格尔木蒙古羊 鸟岛彩蛋 抓羊肉 枸 杞 什锦人参果 干拌 糌粑 陶玉 昆仑山矿泉水 昆仑山天然雪山矿泉水 青海冬虫夏草 柴达木枸杞 藏毯 天峻藏羊
德令哈市 可鲁克湖中华绒螯蟹 青海冬果梨 德令哈糌粑 德令哈酸奶 德令哈手抓羊肉 青海冬虫夏草 柴达木枸杞 藏毯 天峻藏羊 乌兰茶卡羊 茶卡盐 天峻牦牛 草原黄蘑菇 鸟岛彩蛋 宗加枸杞
乌兰县 乌兰茶卡羊 茶卡盐 奶皮 长寿之果 青海骆驼 青海翻跟头 青海冬虫夏草 柴达木枸杞 藏毯 天峻藏羊 天峻牦牛 草原黄蘑菇 鸟岛彩蛋 可鲁克湖中华绒螯蟹 宗加枸杞 丹麻彩石工艺品
都兰县 柴达木枸杞 宗加枸杞 都兰枸杞 雪莲花 柴达木黄牛 花斑裸鲤 紫达木马 杂碎 青海冬虫夏草 天峻藏羊 乌兰茶卡羊 藏毯 茶卡盐 天峻牦牛 草原黄蘑菇
天峻县 天峻藏羊 天峻牦牛 草原黄蘑菇 藏西羊毛 牦牛绒 青海冬虫夏草 柴达木枸杞 藏毯 乌兰茶卡羊 茶卡盐 鸟岛彩蛋 可鲁克湖中华绒螯蟹 宗加枸杞 都兰枸杞 德令哈酸奶

海西州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