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长沙 >> 开福区 >> 捞刀河街道

捞刀河街道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湘绣

  湘绣的历史源远流长,湘绣手工艺产品蕴含的艺术内涵,博大精深。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湖南的地方刺绣就有了一定的发展,至清代末年,湘绣作为一门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自成体系,湖南长沙沙坪一带的湘绣作坊、庄店应运而生,沙坪的湘绣手工艺品作为名贵手工艺品投入市场,声誉与日增长。后来,沙坪绣师以国画中的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为基础进行刺绣,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使得湘绣巧妙地与我国的绘画、书法、金石等多种艺术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从而使绣品更加生动、逼真、质感强烈,逐步形成了一种优美的艺术风格,沙坪湘绣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沙坪由此以“湘绣之乡”的美誉名扬海内外。   全国解放后,沙坪湘绣不断推陈出新,技艺不断提高,题材也更加广泛。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湘绣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拓新的绣艺领域。沙坪湘绣现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品种、规格齐全,产品质量优良。人物、花鸟、山水、走兽、座屏、挂屏、双面绣、条屏、被面、围巾、手帕等等一应俱全,高、中、低档应有尽有,沙坪湘绣遍布世界各地。以湖南长沙沙坪湘绣厂为龙头的湘绣骨干企业,以更加严谨的质量管理,不断开发一批又一批名、优、特、新产品,把湘绣的文化艺术推向更高、更新的境界,使“中国湘绣之乡”的盛名更加辉煌灿烂。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向来以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品类繁多而闻名海内外。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湘绣制品,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墓葬出土的一件丝织品,它所使用的针法与现代湘绣所差无几,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湘绣工艺就已经产生了。此后经过漫长的发展,湘绣逐渐将国画传统特点引入其中,从而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至清末民初(20世纪初期),湘绣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甚至超越了苏绣,在中国刺绣业中独占鳌头。新中国成立后,湘绣工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致力创新,使湘绣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湘绣主要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尼纶等为原料,配以各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它以中国画为神,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达到构图严谨,形象逼真,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绣品中既有名贵的欣赏艺术品,也有美观适用的日用品。   湘绣(沙坪产区)产地范围为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沙坪社区、茶子山村、自安村、钟石村、金霞村、成功村、竹坡村、告塘村、海塘村、双湖村、汉回村、乌溪村、广胜村、大安村、板塘村、大明村、大星村、白霞村、中岭村、罗汉庄村、伍家岭村、高源村、高岭村、涝刀河村、凤羽村、涝刀河社区、彭家巷社区、太阳山社区、群力社区、霞凝社区、天井社区、新源社区32个自然村、社区镇现辖行政区域。  刘爱云   刘爱云(湘绣) 湖南省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刘爱云,女,1938.12出生。从事湘绣刺绣50余年,擅长刺绣花鸟、动物、人物,尤其擅长湘绣狮虎刺绣。师从著名湘绣老艺人余振辉,熟练掌握了湘绣“鬅毛针”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创新,绣制了《饮水虎》《雄狮》《虎头》《白虎头》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品,并多次获奖,在湘绣界拥有极高声誉。她拥有丰...... 详细>>>

长沙糕点

  长沙生产糕点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就有几百年,而且品种繁多,“湘”味殊浓,现略举一二如下:长沙年糕。源于糯米糍粑,又称“糯粢”。明、清时期,长沙城镇南货食品作坊在制作糍粑的传统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进,将糯米磨成细粉,加入白糖,用水揉成米团,再捏成长条或方块、圆块,压入各种辅料,制成年糕应市。民国时期,春节期间制作年糕的作坊有近40家,有八宝、莲蓉、猪油、桂花、玫瑰、枣泥等1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以杏花村食品作坊所制最为著名。现在增加了火腿、香肠、果脯、海味等新品种。糕色泽玉白,柔软光滑、细腻油润,糯软清香,甜糍醇爽,油炸、火烤、汤煮均可,老少咸宜。春节食之,已成风俗。长沙奶糕。1910年(清宣统二年)江永寿堂的创始人江恒寿采用优质米粉、白砂糖及疳积糖配合成肥儿糕,清香味甜,易于消化,兼有肥儿驱虫功效,作为乳品深受欢迎。长沙主要食品作坊竞相仿制生产,成为糕点行业的一种主要食品。糕呈正方形,色泽洁白,质地细腻,含有黄豆、奶粉、米粉。气味芳香、营养丰富,便于携带、运输、贮存、食时用沸水冲调,易于消化吸收。长沙牛奶法饼。为湖南中式糕点中唯一发醇的产品,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初称“发饼”,作为一种风味独特的新型大众化食品,面世即受到市民青睐,以致店家卖俏而只于夜间出售,以招徕其它生意,促进了夜市繁荣。成为当时湖南糕点行业的“拳头”产品。主要原料为精面粉、饴糖、奶粉、甜酒、纯碱、苏打等,经面团调制、甜酒发醇、腌糖、切块、成型、烘烤等工序精制而成。饼呈扁圆形,表面乳白色,底面棕黄色,入口松软,奶香浓郁,酒香醇绵,甘甜味美。(长沙)

腊味合蒸

  腊味制品在湘菜中广为使用,可作冷盘,也可作各式腊味菜肴,其味柔韧不腻,咸香可口。腊味合蒸是取腊鸡肉、腊鲤鱼、腊猪肉等合于一钵,加熟猪油、肉清汤、味精、豆豉、干椒蒸熟即成。此菜因鸡、鱼、肉三味合一,而更加鲜美,是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的佳肴。(长沙)   【菜名】腊味合蒸   【所属菜系】湘菜   【特点】此菜腊香浓重,咸甜适口,色泽红亮,柔韧不腻,稍带厚汁,且味道互补,各尽其妙。   【原料】腊猪肉200克,肉清汤25克,腊鸡肉200克,味精0.5克,腊鲤鱼200克,熟猪油25克,白糖15克   【制作过程】   1、将腊肉、腊鸡、腊鱼用温水洗净,盛入钵瓦内上笼蒸熟取出。腊鸡去骨,腊肉去皮,腊鱼去鳞;腊肉切4厘米长、0.7厘米厚的片,腊鸡、腊鱼切成大小略同的条。   2、取瓷菜碗一只,将腊肉、腊鸡、腊鱼分别皮朝下整齐排放碗内,再放入熟猪油、白糖和调好味的肉清汤上笼蒸烂,取出翻扣在大瓷盘中即成。   注意:   1、"腊味"是湖南的主要特点之一它有多种原料,主要有猪、牛、鸡、鱼、野鸭等品种。制腊猪肉:将带此猪肉5000克,洗净滤去水,切成5大条,加精盐250克、花椒子10克、火硝1.5克、白糖50克,腌4天后翻动一次,再腌3天取出以清水洗净,在条肉的一端系上麻绳,挂在阳光下晒2天,然后挂在熏房里,用锯木屑、干果壳或糠壳作烟料,连续熏36个小时,每条猪肉呈烟熏黄色,即成腊肉。制腊鸡:将净鸡从脊背部剖开,去掉食袋和内脏,在大腿肉厚的部位划一刀,使作料入味,腌制方法同腊肉内。制腊鱼:鲜鱼500克,每条鱼从脊背上剖开去掉鳃和内脏,洗净滤去水,用精盐250克、花椒子10克、火硝1.5克、白糖50克拌匀,腌3天后洗净,挂在阳光下晒2天,然后挂在熏房里继续熏36个小时,即成腊鱼。   2、腊鸡先去身骨,再去腿骨,一定紧贴骨头进刀,注意保持鸡形完整。腊鱼去鳞,去脊背骨、胸骨,并保持鱼肉形状。腊肉居中,腊鱼在左,腊鸡放右整齐排入碗中。   3、加干红椒、豆鼓合蒸味更香。   4、腊味品种多样,亦可更换品种。   5、蒸笼盖严,中火蒸1小时左右手即成。

南风鸡

  湖南特产。外形美观,肌肉饱满,色泽鲜艳,肉质细嫩,味香回甜,营养丰富,存放时间长,携带方便,是年节馈赠的好食品。   原料配方:鸡肉坯100公斤,精盐4公斤,白糖2.5公斤,硝0.05公斤,花椒子0.2公斤   制作方法:   1.选料:选择1.5公斤左右肥壮、膘满的健康鸡、鸭。   2.加工:宰前停食18~24小时,刺杀部位准,放血净。用62℃左右的热水烫毛,把毛拔净,用清水洗净后,平放案板上,用小刀从-至颈部,逢中引破胸皮,再用菜刀逢中骨左边至颈部全部开刀,取出内坯,漂洗血污,用刀背将鸡鸭胸背骨打平,从二关节处切去足、翅(鸡不去翅,将翅窝在背上)。   3.腌制:按比例配好辅料,拌匀,涂擦鸡、鸭腹腔和颈部。尤其是腿肉脂肪厚,又有一层薄膜,辅料难以渗入,必须用手指将薄膜抵破,纳入辅料。一只只平放桶(缸)内,用石头压上。腌制两天后翻缸,将上面的转换到另一缸的下面,下面的转换到上面。加凉开水浸泡一天后(盐水比例是100公斤水放盐2公斤),出缸整型。即将鸡鸭颈向右弯,窝成圆形,并用小麻绳穿入鸡的鼻孔,扎在鸡身右侧边缘(鸭不穿鼻,把腿插入鸭头下腭),用小刀在鸡鸭左边胸骨处穿透,用小麻绳扎好,悬挂于通风干燥处,并多次取下整型,10天后即为成品。   食用方法:   蒸食:温水洗净,整只或切片蒸熟,佐以味精、麻油、作拼盘凉食。   炒食:所用辅料有大蒜、冬笋片、姜、绍酒、酱油、猪油、味精等。将鸡(鸭)剁成3.3厘米长、2.5厘米宽的条块,蒸熟,沥去蒸水,待猪油烧红,将鸡(鸭)块下锅稍炸,加入冬笋片、绍酒、姜及少许清汤焖熟,再加入大蒜、酱油、味精、将锅颠翻几下,出锅淋芝麻油即成。此外,还可与腊肉、腊鱼等合蒸.   

长沙米粉

  长沙米粉不像桂林米粉那么出名,可是有自己的特色,是长沙市民最爱的食品之一。长沙人喜欢吃米粉,米粉分圆粉跟扁粉两种,长沙市民大多偏好食扁粉,因为扁粉比起圆粉来优势就是比较容易入味,要知道米粉本身是没有任何味道的,全靠汤来调味。所以汤头是一碗米粉的关键。奇怪的是长沙市民许多在吃粉的时候是不喝汤的,只把米粉捞干净,汤还是原封不动,这是让我不解了很多年的问题,因为我是很爱喝汤的人,觉得放着美味的汤不喝真的是浪费。再说码子,长沙人管放在米粉里面的配菜叫码子,有盖码跟炒码两种。所谓盖码就是事先做好了码子,粉下出来后直接把做好的码子盖在上面;而炒码,顾名思义,是在点粉的时候临时用小锅炒出来的配菜,这样码子新鲜而且味道好些,所以比盖码贵。一般常吃的码子有肉丝,酸辣,椒脆,酱汁,杂酱等长沙的米粉一碗是二两,这个是标准配置。可是如果你想要多一点粉或者多一点码子,就可以在买粉的时候告诉店家你要轻挑重挑,或者重盖轻盖。不明白的人往往听得很糊涂,这些就是米粉的牌子,牌子有很多,最常用的就是挑跟盖,轻挑就是要少一点粉,重盖就是盖多点码子,反之亦然。以前买粉叫做买筹,在店的入口处一块板子,上面悬挂了许多筹码,是用木条做的,你买了你想要的筹码,走到店子后面交给做米粉的师傅,把你的筹码悬挂在你的碗上或者直接插在碗里,等粉做好了再取走。听上去不太卫生,不过所谓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现在已经都改革了,筹码已经成为历史,其实我还蛮怀念的。   长沙米粉做法   原料:米粉,榨菜丝,肉丝,盐,味精,酱油,杂骨汤,干椒粉,葱花,熟猪油。   制法:   ①肉丝,榨菜炒香,调正味,加杂骨汤,焖熟,待用。   ②取碗放入盐,味精,酱油,干椒粉,杂骨汤,熟猪油,葱花待用。   ③锅烧开水,下入米粉,烫熟,捞出放入碗中,浇肉丝即成。

四方坪土鸡

  位于长沙城北开福区郊区的四方坪以做土鸡出名的地方,在去往飞机场的大马路边上,98年起,林立起了众多的大型餐馆,与五里牌的风格不同的是,这里的装修要干净整洁些,楼面也大气些,有些好似广东郊区的平价海鲜酒楼,这里的土鸡引来了很多的食客,因为交通不如市里方便,一般都是打的士或者客人自己开车来吃,尽管交通要不方便,但也阻止不了好吃的人们不断的往这里赶,一般中午12点后,就要等座位了,湖南人好吃在这里就可以得到很突出的演绎,热闹的个性也充分发挥。   这里开始最正宗的做爆炒土鸡的店子就叫四方坪土鸡,后来一时间大家都往这个招牌上去取自家餐馆的名字,诸如正宗四方坪土鸡等等,后来弄不清楚到底那家是正宗了的,其实味道做出来都不错,于是去的时候到不必居于一定要找到这家了,俗话说人多的地方,自然怠慢客人,反正都是柴火做的菜式,都是好味道的,人多了,东西自然会假一些,于是每次去,都选人正好不多也不少的地方去吃,一般都能满意而归的。   这里的爆炒的土鸡都是新鲜炮制的,客人点了后,可以一鸡几吃,鸡血内脏用萝卜丁料炒,加干辣椒和葱点缀,色彩很漂亮,鸡肉用新鲜的青红辣椒,是尖椒极辣的那种土辣椒加上大片的姜片蒜子一起爆炒,没有其他的调料,不过味道绝对的霸道,并且,价格也不贵,一份土鸡也就是38元而已。   此时和着湖南的甜米酒一起小酌,用湖南话来说,就是:好韵味的呢。   

口味鸡

  配料:土鸡1只(重约1000克)。凤尾菌100克,大蒜叶50克。   调料:植物油60克,精盐2克,味精6克,鸡精6克,辣椒酱10克,豆瓣酱8克,火锅底料10克,蚝油5克,八角、桂皮、白蔻各5克,整干椒20克,鲜汤2000克。   特色:质地软烂,香辣味浓,适于秋、冬季食用。   做法:   1、将土鸡宰杀洗净,剁成2厘米见方的块,放入沸水锅内焯水后捞出待用;姜切片;凤尾菌洗净撕成条。   2、净锅置旺火上,放入植物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姜片爆香,再放入鸡块炒干水分,加八角、桂皮、白蔻、整干椒、火锅底料、豆瓣酱、辣椒酱、蚝油炒匀,倒入鲜汤,烧开后撇去浮沫,加精盐、味精、鸡精调好味,转用小火煨至鸡肉软烂,再选出鸡块,将原汤滤去渣滓,重新用火烧开,再倒入垫有凤尾菌的火锅内,撒上大蒜叶即可。   

泥风鸡

  泥风鸡是湖南省的著名特产,已有悠久历史。因这种鸡的做法是用黄泥将鸡体连毛糊住风干的,故称泥风鸡。泥风鸡均在冬季加工,春季食用。   原料配方:整鸡50千克,精盐3千克,花椒粉50克,白糖1.5千克,-50克   制作方法:   1.选料:必须选用只重在1.5千克以上的肥鸡。否则,一经风干即成“皮包骨”,风味大减。   2.宰剖:鸡在宰杀前12小时应停食,使鸡排净腹内粪便。宰杀后放净血,在-处开一小口,取出内脏及喉管等,用清水冲洗鸡腔或用干净布揩净。   3.腌制:将调料按比例混合均匀,涂抹在鸡腔各处及鸡嘴和放血口内,再将鸡头挽于鸡翅下,腌制2天,加盐不宜多,否则干咸味重,影响风味。   4.裹泥:将黄土加开水和成泥糊,先用泥糊涂擦翻开鸡毛露出的鸡皮,使之粘住毛根,然后再用泥糊在羽毛外涂裹,至不露出羽毛为止。   5.晾挂:将裹好黄泥的鸡坯悬挂在通风处风干,约1个月后即可食用。保存时,要防止阳光曝晒或雨淋,以免受潮或走油,变质变味。   食用方法:泥风鸡可存放半年左右。食用时,轻轻打碎泥壳,则泥毛尽去,用温水洗净鸡身,改刀后,蒸、炒、炖皆味美异常。   

玫瑰蹄筋

  原料配方:猪蹄髈100公斤,精盐3公斤,白糖2公斤,玫瑰糖600克,60°酒2公斤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选择猪前后腿蹄筋(有的称蹄髈、肘髈),和背脊排骨。   2.猪前后蹄筋去骨时,注意不要割烂蹄筋肌肉,衬子骨在肌肉内,肌肉周围无刀伤,然后修去蹄筋上的肉筋,再用刀在蹄筋上划直线三花刀,以利进料。   3.排骨去骨时,注意不要把背脊枚子肉粘在膘头上面,一定要粘到背脊排骨上,再用刀从每根排骨处切开,每块长约8厘米,宽度约2~3厘米,切完后过磅,并按比例配好辅料,先用盐、糖腌制4小时,然后把酒、玫瑰糖放入盒子里,搅拌均匀,倒入已腌制的原料坯内,反复拌匀,使辅料渗透到原料中,以原料坯上都粘到辅料为限,再铲出来装在缸内腌浸。蹄筋必须一个个用手扯平放入缸内,使之烘烤时不变形。腌浸时间,春冬季为12小时,夏秋季为4~6小时,腌浸时要将蹄筋有油皮的一层朝底,划了刀花的精肉朝上,逐个排放。   质量标准:玫瑰蹄筋形状像肥鸡腿,排骨色泽与寸香肉相同。咸淡适宜,有浓郁的玫瑰香味。出品率一般为61~62%。   

乌龙吐珠

  [原料/调料]     水发海参500克,鹌鹑蛋(或较小的鸡蛋)15只,熟鸡脯肉75克,口蘑75克,上汤4杯,生粉、葱、香油各适量。     [制作流程]     ①将水发海参切成约5厘米长、1厘米宽的长条。鹌鹑蛋煮熟去壳。熟鸡脯肉切3厘米长、1厘米宽条状。口蘑切块,葱切段。     ②烧滚适量水,将海参条下入锅内烫过捞出(重复一次),用布擦抹干水分,再换上汤烧滚,下入海参条调味,倒入漏勺内。     ③烧热锅,下油,放入鹌鹑蛋,炸成淡黄色捞起。再烧热油锅,用葱炝锅后将葱结捞起,故入鸡脯肉、海参煸炒几下,下料酒、鸡汤,将鹌鹑蛋倒入并下口蘑,调味,用生粉水勾芡,淋香油,放入葱段即可。      特点:味鲜浓,软滑。

红煨牛肉

  原料/调料     黄牛肋条肉1000克,冰糖10克,桂皮1克,绍酒2汤匙,上汤8杯,酱油l汤匙,葱结、姜片、青蒜各适量,胡椒粉、生粉、香油各少许。     制作流程     ①将牛肉用冷水洗净,切成4大块放入锅中煮至五成熟捞出,再切成3厘米长、2厘米宽、2厘米厚的条。青蒜洗净,切成3厘米长的段。     ②烧热锅,下油,烧至八成熟,倒入牛肉煸炒约2分钟,下绍酒、酱油,续炒片刻盛起。     ③取大瓦钵1只,用竹箅子垫底,将煸炒过的牛肉放在箅子上,再加葱结、姜片、桂皮、冰糖、盐和上汤(上面压盖瓷盘),用大火煮滚后,改用小火煨至软烂。     ④软烂的牛肉去掉葱、姜、桂皮,和原汁一同倒入炒锅,放入青蒜、味精、胡椒粉煮滚,用生粉勾芡,淋入香油即可。

焦盐肘子

  [原料/调料]     猪前肘1个,约750克,鸡蛋2只,生粉50克,面粉100克,葱、花椒粉、香油各适量。        [制作流程]     ①将猪肘用烙铁烙尽肘皮上的余毛,放清水中浸泡10分钟后,刮洗干净,锅内放适量清水,将肘子煮至四成熟时移入卤锅内用中火煮至八成烂时取出,扣入钵内,取卤锅里的卤汁50克,加盐搅匀,淋在肘子上蒸烂,即成酱汁肘子。     ②将制好的酱汁肘子切成2厘米见方的肘肉块。葱切碎。将鸡蛋打入碗内用筷子搅匀,放入面粉、生粉、香油、盐和适量水拌匀成糊,将切好的肘肉块放入拌匀挂糊。     ③烧热锅,下油,烧至七成熟,将挂糊的肘肉逐块故入锅内,炸至呈金黄色时,起锅倒入漏勺,滤干油。     ④将炸焦的肘肉趁热下锅,放入花椒粉、葱花翻炒片刻,淋入香油,盛入碟中即可。

汤泡菊花鱼

  主料:     净桂鱼肉400克。嫩风尾菌250克,黄色鱼茸50克,熟瘦火腿15克,香菜100克。料酒10克,精盐5克,味精l克,胡椒粉1克,葱lO克,姜10克,干淀粉60克,鸡清汤700克,鸡油10克     制作方法:     1.葱和姜捣烂用料酒和水取汁。火腿切成末。凤尾菌剔去根部洗净,下入沸水锅内永过待用。香菜洗净留叶。     2.佳鱼肉切成10厘米长的段,片成4厘米宽的薄片,3厘米宽处切成丝,l厘米连着,成为梳子形状,用葱姜酒汁和精盐掩好后,两面沾上干淀粉,由一端滚成卷,用手捏住连着的鱼肉,摇摆一下使鱼丝散开,放在抹油有柄的漏板上,中心放点黄色鱼茸,按点火腿末,形似盛开的菊花。     3.锅内放入鸡汤、凤尾菌、精盐、味精烧沸,调好味,撇去泡沫,加入香菜叶、胡椒粉装入场碗内。另用锅放入沸水,将漏板上的菊花鱼下入沸水粥氽熟,取出放入汤碗内,淋鸡油即成。

酱炒鸡翼球

  材料 :     鸡翅中节200克、青、红椒各1只,姜一块。         调料:     花生油20克、盐8克、味精8克、白糖3克、豆瓣酱20克、胡椒粉少许、湿生粉适量。     作法:     1、鸡翅中节去净骨,青、红椒切片,姜切粒,去骨的鸡翅用少许盐、味精腌约30分钟待用。     2、烧锅下油,放入生姜、青、红椒、鸡翅中节、豆瓣酱煸炒至八成熟。     3、调入剩下的盐、味精、白糖炒至入味,用湿生粉勾芡,淋入麻油出锅入碟即成。     特点:秀色可餐

糖熘土豆丸

  原料/调料:     土豆500克,面粉25克,白糖150克,鸡蛋1只,红枣75克,玫瑰糖适量。      制作流程:      ①将土豆洗净,入笼蒸熟取出,去粗皮放在砧板上用刀压成茸,将鸡蛋加面粉和豆茸一起揉匀,搓成2厘米直径的丸子。     ②将红枣煮烂(或蒸烂),去皮、去核,加白糖25克、玫瑰糖少许,用适量油下锅炒成枣泥,用手将土豆丸捏成圆形的窝,逐个灌入枣泥,再搓成圆形备用。      ③烧热锅,下油,烧至六成熟,将土豆丸入锅炸至呈金黄色倒入漏勺滤干油,再将所剩的白糖、玫瑰糖及适量冷水入锅炒成糖汁,倒入土豆丸炒匀即可。

沙坪湘绣

  湘绣是湖南的传统特色手工艺品,以其浓郁的湘楚地方文化特色和高超的刺绣艺术而闻名天下,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1995年,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原湖南省长沙县沙坪乡,今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中国湘绣之乡”的美誉。     座落于“中国湘绣之乡”的湖南长沙沙坪湘绣厂,成立于1986年8月1日,厂内有中高级技术人员17人,特级刺绣师48人,一级刺绣师106人,二级刺绣师95人,从业绣工近万人。绣源丰富,技术力量雄厚,具有自营出口权,年生产能力2800——4000万元。是一个集生产、科研、培训及国际贸易于一体的湘绣龙头企业。原中顾委主席-同志亲笔为沙坪湘绣厂题写了厂名并赞誉“沙坪湘绣,巧夺天工”。生产的“金球”牌湘绣系列产品严格按照IS09001:2000版标准生产。2003年2月,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注册证书号:0000088),是湖南省及刺绣行业第一家荣获原产地标记认证的企业。2004年1月,被国家民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为“十五”期间第二批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被列入2005年度长沙市人民政府“小巨人计划企业”。2005年12月,“金球湘绣”被长沙市政府、长沙市旅游局、长沙晚报报业集团联合评定为“星城四宝”之一。产品曾多次荣获省优、部优奖、轻工部百花奖、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银奖及“中国知名品牌”、“全国优秀消费者信得过品牌”、“湖南省著名商标”、“湖南名牌”等,连续10年被评为“长沙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湖南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和“湖南最受尊敬的非公有制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各类高中低档花鸟、山水、风景、人物、肖像、走兽、条屏、册页、被面、围巾、手帕、披巾以及双面绣、双面异绣、大型精雕精绣座屏、挂屏等。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能广泛适应于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是室内装饰、馈赠宾朋以及收藏爱好者的上选佳品。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千年名绣又有了更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湘绣精品、珍品、极品更是层出不穷,令人瞩目。先后分别为毛主席纪念堂贵宾厅绣制了规格为500×140cm的湘绣珍品《韶山》;为党和国家的第二代领导-同志九十寿辰绣制了规格为120×80cm的湘绣珍品《我们的总设计师》;为中国赴南极中山站考察队精心绣制了规格为150×90cm的湘绣珍品《孙中山先生》;为迎接新世纪的第一个国庆节倾心绣制了湘绣极品《开国大典》;为长沙市新市府办公大楼绣制了创世界基尼斯之最的巨幅精雕精绣双面座屏《湘江北去》、《迎客松》;为友好邻邦缅甸总理钦纽将军精心绣制了规格为200×160cm的湘绣珍品《钦纽将军和夫人》绣像;为隆重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特别绣制了规格为110×83cm的湘绣极品《伟人毛泽东》;为国家领导绣制了湘绣珍品《军委主席-》、《-总理》、《-同志》、《百岁老人雷洁琼》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战时期的-同志》等高端产品;2005年10月12日,四幅金球湘绣搭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更是“金球”人的骄傲。     完善自我,追求卓越,是每一个“金球人”的信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金球人”将不断开拓创新,稳步发展,以一流的技术和服务,与您携手并进,共创繁荣。

捞刀河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汉回村

----

捞刀河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