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张家界 >> 慈利县 >> 龙潭河镇

龙潭河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张家界大鲵

  “张家界大鲵”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指在特定地域、土壤、水质、气候、生产技术、工艺条件下的,经核准以地理名称命名的产品。   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称   张家界大鲵   二、保护的范围   保护的产地范围为:湖南省张家界市,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即永定区和武陵源区,慈利县和桑植县。   三、张家界大鲵的历史和现状   (一)历史渊源   张家界市历史悠久,原名大庸,是古代大庸国所在地。商周时期地属荆楚,春秋战国为楚之黔中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置郡县,在澧、沅流域建立了现今湖南境内第一个行政区黔中郡,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之一,今张家界市两区两县均属其所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家界市全境解放,大庸、桑植两县则于1949年10月16日至1952年8月属永顺专区管辖,后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区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而慈利县一直到1988年都属常德专区管辖。1988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在张家界地区成立了地级市大庸。因“大庸”之名远不及境内所辖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的知名度高,1994年4月4日,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2008年,张家界总人口达到163.95万,总面积为9563平方公里,市0设在永定区。   张家界人杰地灵,物化天宝,多民族悠久的历史、古朴的民俗和特异的风情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文化画卷。张家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土家族、苗族、白族同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这块聚天地之灵气,揽日月之精华的人间仙境,千百年来更是哺育出数以万计的精英人物,其中最有名的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   张家界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境内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属850种,脊椎动物146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珍奇树种有银杏、珙桐、红豆杉、樱花等;名贵药材有灵芝、天麻、何首乌、杜仲等;珍稀野生动物有大鲵、独角兽、苏门羚、华南虎、云豹、猕猴、灵猫等。   境内特产十分丰富,有大鲵产品、“三宝一绝”,葛根等。   大鲵在地球上的生长历史可以追溯到三亿五千万年以前,有“活化石”之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极高的学术科研价值,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医用,食用等经济价值。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非法捕杀、0贩卖大鲵,加上野生大鲵资源再生能力差等原因,野生大鲵资源量急剧下降,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为此,湖南省人民0于1995年成立了湖南省张家界省级大鲵自然保护区,1996年,国务院以国函[1996]113号文件确定建立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张家界野生大鲵资源及其栖息环境。   为了挽救大鲵这种神奇而濒临灭绝的保护动物,张家界当地的人民群众参考前人留下的宝贵资料,又开始了漫长而艰巨的人工养殖大鲵相关研究。大鲵在张家界民间饲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它是长江流域的一个品系,它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张家界独特的砂石岩林地貌、适宜的气候环境、丰富的饵料资源、优良的水质条件及悠久的养殖习惯,生产出了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口感独特、品质优良的张家界大鲵。   (二)现时状况和效益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张家界市委、市0依托原产地大鲵资源、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饵料及优良水资源优势,实施 “以大鲵特色养殖富民强市”、“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大鲵资源保护”战略,将大鲵产业作为扶贫攻坚核心工程和全面建设张家界小康社会的重点产业来抓,成立了张家界大鲵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张家界大鲵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张家界的地型地貌、气候环境和水资源条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因地制宜布局张家界大鲵养殖区域,已在桑植县、慈利县、永定区和武陵源区的15个乡镇建立商品大鲵养殖中心,在张家界市经济开发区正在修建张家界大鲵综合利用基地。   目前,在张家界市辖区已有驯养繁殖许可企业20余家,其中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有2个大鲵经营利用许可证,1个大鲵展览经营利用许可证,公司委托代理驯养户320余户。全市储存大鲵资源15.3万余尾,年产大鲵幼苗10万余尾,年销售子二代大鲵4.9万尾,创产值2.5亿元。   随着近年来张家界大鲵养殖产业的发展,张家界大鲵已经逐步成为张家界旅游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大鲵产业也逐渐成为了张家界旅游产业的有力辅助产业之一,是张家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张家界大鲵资源具有稀缺性、独特性等特点,其产品正在成为张家界高端的旅游纪念品。张家界市委、市0依托张家界旅游资源,着力将大鲵打造为张家界新的名片。   (三)张家界大鲵知名度   在张家界20余家大鲵养殖企业中,张家界金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从事大鲵驯养繁殖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其大鲵养殖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商品大鲵养殖环境优美,培育出的张家界大鲵品质优良。为了进一步推广张家界大鲵,该公司借助中央一套《科技博览》、二套《财富故事会》《理财热线》、七套《每日农经》《致富经》和《聚焦三农》、十套《人与社会》《百科探秘》,日本朝日电视台等国内外多家媒体对张家界大鲵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国内外反响巨大,掀起了一股大鲵保护和养殖的热潮,公司创始人王国兴先生也被央视媒体尊称为“中国娃娃鱼之父”。   四、张家界的质量特色   张家界大鲵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大鲵肉组织柔软,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性。   (一)感官特色   1、外形特征。张家界大鲵养殖技术完全模拟大鲵生活自然条件,遵循大鲵生活习性,并未驯化大鲵冬眠的习惯,在冬眠期间大鲵能够有效的利用掉身体内囤积的脂肪,因此张家界大鲵整体外观体型比较健壮,无肥胖感。   2、口感滋味特征。由于张家界大鲵肉脂肪含量较低,使其肉质细嫩、鲜美、风味独特,无油腻感。   (二)理化特征   张家界大鲵鲜肉中:含水分≥75%,蛋白质≥10%,必须氨基酸≥3%,脂肪≤5%。   (三)与其它大鲵的区别   其他地方生产的大鲵或肉粗、或脂肪含量高,甚至诸般缺点兼而有之。   1、张家界大鲵肉与其他原产地大鲵肉中蛋白质含量比较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评价食物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张家界大鲵肉与其他远产地大鲵肉相比较,其蛋白质含量略高,这与张家界良好的自然养殖条件和丰富的大鲵养殖饵料是密不可分的。   2、张家界大鲵与其他原产地大鲵肉与尾部油脂比例   健康的人体,其肌肉与脂肪组成比例十分合理,脂肪含量过高,也就是我们熟称的肥胖,会引起许多的疾病,危害人体的健康,脂肪含量过低,会造成人体低血脂,耐饥饿能力下降,同样影响人体健康。健康的大鲵和健康的人体一样,其肌肉和脂肪的组成比例必须在一个范围内,根据大鲵解剖学研究,大鲵的脂肪几乎全部堆积在大鲵的尾部,因此,可以根据大鲵尾部油脂的重量来评价大鲵脂肪的含量。在对大鲵进一步的健康学研究表明,健康大鲵肉与尾部油脂的黄金比例在14.5-15.5之间,在对各原产地大鲵抽样研究发现,张家界大鲵肉与油脂比例十分合理,明显优于其他原产地大鲵。   3、张家界大鲵与其他原产地大鲵生长速率比较   一般商品大鲵的养殖周期为三年,即从大鲵卵孵化开始计算,必须养殖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作为商品大鲵进入市场流通,如时间过短,大鲵的体型和体重会达不到作为商品大鲵出售的标准,当达到一个养殖周期后,由于养殖方法和养殖环境的不同,不同产地的大鲵在大小和重量上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我们针对广大养殖户最关心的重量问题,对不同产地三年龄大鲵进行了抽样分析,结果表面张家界三年龄大鲵在体重上要略高于其他产地,表明张家界大鲵的生长速率较快。   4、张家界大鲵与其他原产地大鲵受精率和幼鲵成活率比较   精子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受精率的高低,而精子活力的高低又由雄性个体的性能力决定,是雄性个体是否健康以及强壮程度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大鲵养殖产业,培育健康的后代,是大鲵养殖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选择优秀的种鲵至关重要,在大鲵的繁育过程中,受精率和幼鲵成活率是反应种鲵质量的重要指标,优良的种鲵直接决定了养殖得到的商品大鲵的质量,通过比较不同产地大鲵的受精率和幼鲵成活率,我们发现,张家界大鲵繁育过程中受精率和幼鲵成活率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张家界大鲵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湖南省张家界市现辖行政区域。

洞溪七姊妹辣椒

  张家界洞溪七姊妹辣椒开发有限公司,以传统工艺生产原始洞溪七姊妹辣椒系列产品——剁辣椒、石磨辣酱、辣椒干、辣椒粉、泡辣椒等。   洞溪位于慈利西南部,海拔较高,有“慈利西藏”之称,正是这独特的地理位置,洞溪的七姊妹辣椒辣口不辣心、含火不上火,远近闻名,成为广大群众餐桌上的佳品。   2005年,张家界洞溪七姊妹辣椒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传统工艺生产原始洞溪七姊妹辣椒系列产品——剁辣椒、石磨辣酱、辣椒干、辣椒粉、泡辣椒等。公司成立当年,洞溪牌辣椒系列产品就被评为张家界名牌产品,次年又被评为省农博会金奖产品。   洞溪七姊妹辣椒产地范围为湖南省慈利县洞溪乡、溪口镇、南山坪乡、金岩土家族乡、高桥镇、金坪乡共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张家界岩耳

  岩耳    岩耳又名石耳,生长在张家界境内的绝壁之上,岩耳是岩石的苔衣,体呈叶状,背面大都为灰色或黄褐色,它营养丰富,并有消炎滋补的特殊功能,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本草纲目》记载:“石耳气味益精。”   岩耳为张家界人的山珍,它不仅是山民餐桌上的上等菜,而且是国宴的佳肴。由于岩耳得来不易,连那些长住名山宝刹的和尚,都把它当作佛家珍物,如果偶然得到岩耳,便“宝而藏之”,用来馈赠教友和亲朋。   吃岩耳必须得法,先将干岩耳放在30-70℃的温水中浸泡七八个小时,等岩耳舒展以后,再用淘米水轻轻揉搓,将沙与灰尘洗净,再滤干食用。岩耳炖鸡汤,其味鲜美,但必须等鸡肉基本炖熟以后,再放入岩耳,切忌同鸡肉一起炒炖。岩耳炖排骨与猪蹄,也是上品,做法同上。您来到张家界欣赏风光秀丽的山水,一饱眼福;再喝上一碗好客的主人用白沙泉水熬制的香味浓郁的岩耳鸡汤,又可一享口福。

团馓与炒米

  团馓与炒米   团馓,俗名“糯米馓子”,是苗族、土家族、白族与汉族都爱吃的一种特产。制作方法:用地道和上等糯米蒸熟,倒入一种特制的木板做底、围篾做圆圈的模子内,将熟糯米压平并用一种农家栽种的紫果水或食色素在上面画上“喜”字等吉祥图案,等冷却后再取出来,然后晒干、储藏,或达亲友,或逢年过节自食,吃时用植物油炸酥,味道又香又甜又脆,十分可口。炒米的制作与团馓部分相同,先将上等糯米淘洗   ,浸泡,然后过滤,蒸熟,倒地竹簟上用手捏散,制成“阴米”晒干。吃时,用沙炒,使其膨胀,筛去沙子,便成“炒米”。吃时,可以干食,也可以用开水放糖泡食,其味又酥又甜又香。   糯米打糍粑。

砂锅炖狗肉

  砂锅炖狗肉   “砂锅炖狗肉”,也是土家人爱吃的一道传统菜。它的烹制的方法是这样的:先将带皮狗肉3斤,洗净并切成3大块,放入锅内用明火烧开,再取出清洗一次,清洗后再放入砂锅内加清水(水量以没过狗肉为宜),并放进佐料(姜片、葱把和白酒1两),加盖,先用明火烧开,再用小火煮10至15分种,捞出狗肉,剔除骨头,一面将骨头放入原汤汁内煮,一面将狗肉切成1寸长,3分厚的肉片放到一边,再放入油锅翻炒,翻炒时放入白酒5钱,翻炒几下再倒入砂锅,用狗肉原汤煮,并放入少许食盐、辣椒、姜末、桂皮等佐料煮开,然后再用小火煮半小时,上面撒点胡椒粉与葱花,即成了一锅香喷喷的“砂锅炖狗肉”名菜,吃时味美异常。

慈利金香柚

  金香柚为中国五大名柚之一,在武陵源至今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分布广、产量高,它外形呈长圆形,每个重约500~800克,大的可达1500克以上,它果皮金黄、光滑、香气浓郁、果肉白色或米黄色,清脆柔软,汁液丰满,品质极佳,为上等的果中精品。一般国庆上市,比普通的柚子上市要早近一个月。 金香柚果实在八月成熟时整个果实开裂,而又名"八月炸",其果形似香蕉,富含丰富的糖、维生素C和12种氨基酸,以及人体所不能合成的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等等。其果香味甜,为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有"土香蕉"之称,以天子山一带较多。   慈利金香柚是色、香、味三绝的中国名柚。具有权威性的《中国果树实用新技术(常绿果树卷)》、《中国柑桔实用技术文献精编(上)》对慈利金香柚的特征特性,在柚类章节里进行了介绍。   慈利金香柚,原产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九溪村(现为九溪居委会)。1960年由市、县两级果树专家在柑桔资源普查中发现,当时群众因其果形似冬瓜且味甜,俗称“冬瓜甜柚”。经考察人员评议,因果实呈圆柱形且早熟,更名为“早长柚”;1963年经中国柑桔研究所专家实地考察,因果皮具有独特的金黄色,且有持久的浓郁芳香,故定名为“金香柚”。从三易其名,足见慈利金香柚果实之特色,而能跻身于中国名柚之列。        慈利金香柚,在1978年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人民日报海外版”、“湖南日报”、“湖南电视台”、原“中国柑桔”等报刊、电视台多次进行了报导,引起了各级领导及相关研究院所的关注。省农业厅曾先后扶持资金数十万元,对慈利金香柚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使金香柚成为了慈利柑桔产业中的亮点。全县已种植金香柚15000余亩,年产鲜果3000万个,到2010年,全县金香柚将发展到25000亩。   

张家界土家十大碗

  土家十大碗简介 土家十大碗在土家族已经流传几百年了。土家十大碗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只有在土家人办喜事的时候才能一饱口福。比如喜结良缘席,喜添贵子、千金酒、满月酒,立新屋酒,还有老人们的拜寿酒等。在以前土家族的餐桌上是看不到盘子的,桌子上放的全部是蓝边大口碗,而且桌上放的都是十碗菜。久而久之,土家族人就给宴席取名为“土家十大碗”。在土家人办喜宴的时候,只要是去喝喜酒的,都会喝到主人的恭喜茶。一般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就用茶叶蛋作为恭喜茶,家庭条件差一点的就用炒米作为恭喜茶。 为了能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品尝到地道原汁原味的土家菜,张家界的一些特色餐饮店特别推出原始地道的土家十大碗。让您知道张家界不仅是山美,而地道的土家十大碗更美。 土家十大碗食谱 先上一碗“土家族恭喜茶” (原料:红糖,炒米,纯净水) 第一道:墨鱼老家贺菜 (原料:墨鱼,肥痩肉丝,黄花,红薯粉) 第二道:鸡汁千张贺菜 (原料:鸡汁千张,胡罗卜,肥瘦肉丝,青红椒丝) 第三道:黑木耳炖土鸡 (原料:自产黑木耳,正宗土鸡) 第四道:乡村扣肚片 (原料:鲜猪肚,白罗卜坨) 第五道:乡村扣蹄花 (原料:正宗五花肉,莲藕坨) 第六道:乡村火炕鱼 (原料:黄豆酸辣子,火炕鱼) 第七道:顶罐猪脚 (原料:鲜猪脚,万年青) 第八道:土家扣肉 (原料:五花肉,黑盐菜) 第九道:四季长青 (原料:大地时蔬) 第十道:土家和渣 (原料:本地小韭菜,自制豆腐酱) 第十一道:土家叶儿粑粑 (原料:桔子树叶,粘米粉,糯米粉,黄豆粉) 第十二道:农家水果拼盘 (原料:大地水果) 第十三道:开胃糊米茶 (原料:自制糊米,纯净水) 在一些浓重场合中,一般都会超过10碗,所以所谓的“土家十大碗”反而失去数量上的概念了。

醋萝卜

  醋萝卜   在慈利县一些地区,一到寒冬腊月,土家的许多主妇就会将早已准备好了的瓷坛洗净,往里面倒些夏日里自制的剁辣椒,加点切得细碎的蒜或姜,再放入一小匙醋,这样“醋萝卜”的调料就全放齐了。将白萝卜切成薄薄的片或细长的条,然后置入瓷坛中,不出半月,一小坛香脆可口的“醋萝卜”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他们喜酸好辣的一种饮食习性。

熏制香肠

  熏制香肠    湘西特有的熏制香肠是最受欢迎的肉制品之一。一个真正的慈利人是绝对不会喜欢时下流行的唐人神香肠的。慈利的香肠,根据土家族的风俗,应先将瘦猪肉剁碎,与辣椒、姜、陈皮及其他调料搅拌,然后灌入猪肠中烟薰一两个月。它的美味足以让其他许多自命不凡的“特色菜肴”黯然失色。

珍果猕猴桃

  山里人叫“羊桃”,亦称“基维果”、“藤桃”。明朝李时珍作如下解释:“其形如梨,其色如桃, 而猕猴喜食,无中生有叫猕猴桃”。猕猴桃是张家界市境的名优特产,每到成熟时节,满山遍野都是,走进山区便顺手可摘,故有人说桑植是“猕猴桃之乡”。猕猴桃本是一种野生藤本植物,其果香甜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且有保健美容之功效。不仅含有蛋白分解酶等十多种氨基酸,而且含多种维生素,除钙、镁、钾、钠、碘、铬、锰等多种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每人每天只需吃四克猕猴桃,便可满足对维生素C的需要。可见猕猴桃被称为果中之王,是当之无愧的。猕猴桃色香味俱佳,果皮呈黄棕色,果肉嫩黄,果心乳白,切成片晶莹透明,呈现出美丽的花纹,数百粒比芝麻还小的黑色种子,象闪光的宝石,熠熠生辉。果肉细嫩多汁,酸中带甜,风味独特,吃后满口芳香,余未无穷。猕猴桃在国际上倍受珍爱,成为当今最时兴,最畅销的一种水果。被人们誉为“超级水果”。猕猴桃除鲜食外,还可药用。在我国古代医书中早有载述。据唐《本草拾遗》记载:它可治骨节风、瘫痪不遂、中年白发。《开宝本草》说它可治“止暴渴、解烦热、压丹石”。现代医学实践证明: 猕猴桃具有滋补强力、清热利尿、生津润燥、调中理气之功效。维生素C含量多,对人体内的致癌物质亚销胺有阻断作用,其阻断率可达百分之九十八点五。同时还可增强心肌和血管壁的弹性韧性,促进胆固醇加速转化为胆酸,降低血中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对高血压、动脉血管硬化、肝硬化、冠心病等均具防治效果。山人一般强壮少病,可能与常吃猕猴桃有关。( 张家界)

鳝鱼下莴菜

  鳝鱼下莴菜   慈利县属山区地方,溪流众多,在一些河溪里常可以捕捉到一些河鲜,让人一饱口福。鳝鱼下莴菜,是将鳝鱼片(一定要去刺)先放植物油炒炸炒糯,然后入火锅,待汤开以后,边吃鳝鱼边下莴菜,这样,其味鲜美,也是慈利县的地方风味菜之一。

榨辣椒

  榨辣椒    湖南人,无论男女老少几乎都能吃辣,在慈利县炎炎夏日里收获的辣椒大约有十几种做法,其中最受推崇的大约就是“榨辣椒”了。它是将晒干的辣椒切碎加入了粳米制成,不但可以炒着吃享受它脆脆的口感,还可以加水做成糊糊状,是极为下饭的菜之一。   

三下锅

   相传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由于朝政-,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断大肆袭扰,朝廷曾多次派大军抗倭,都惨败告终。尚书张经上奏朝廷,请征湘鄂西土兵平倭,明世宗准奏,派经略使胡宗宪督办。永定卫茅岗土司覃尧之与儿子覃承坤及桑植司向鹤峰、永顺司彭翼南、容美司(今湖北鹤峰)田世爵等奉旨率士兵出征。时值阴历年关,覃尧之深知一去难返,决定与亲人过最后一个年,于是下令:“蒸甑子饭,切砣子肉,斟大碗酒,提前一天过年再出征。”因时间紧,来不及作许多菜,就来个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炖,叫作“合菜”,吃了好上路。这道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士兵上前线后,很快打败倭寇,收复失地,世宗亲赐匾额,-“东南战功第—”。志书记下了这段历史:“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犒将士,除夕,倭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

土家腊味

  湖南盛产腊味,以土家腊味为最,因为只有土家腊味是真正的通过柴火熏烤而成。腊味品种很多,有腊鱼、腊肉、腊肠、腊猪肚、腊猪肝、腊野味等。这些腊味黑中透红、肥而不腻、焦而不脆,闻之腊香扑鼻,食之满口留香。来湘西如不食腊味,定会让你遗憾不已。( 张家界)

乌鸡天麻汤

  乌鸡天麻汤是张家界的一个特色美食。极具营养价值,是民间滋补秘方。张家界八大公山一带的天麻,色金黄,透明发亮,是天麻中的上品,可治疗头晕目眩、中风偏瘫,又滋补,又治病,两全其美。天麻是一种药材,性味甘平,有平肝息风的功能,常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症;乌鸡是补虚劳、养身体的佳品,常饮此汤可以提高生理机能、延缓衰老、强筋健骨和滋补强身。

土家三下锅

  土家三下锅是湖南张家界的一道特色美食。相传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征调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线抗倭,恰好赶上年关,为不误军机,土司王下令提前—天过年,于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叫吃“合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   土家三下锅成为张家界头牌招牌菜,荣登“湖南14市州故乡菜之首”。   相传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征调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线抗倭,恰好赶上年关,为不误军机,土司王下令提前—天过年,于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叫吃“合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如今张家界的三下锅不再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多为肥肠、猪肚、牛肚、羊肚、猪蹄或猪头肉等选其中二、三样或多样经过本地的土厨师特殊加工成一锅煮。三下锅的吃法也分干锅与汤锅之分,干锅无汤,麻辣味重,不能吃辣的人最好别吃为好。   如今张家界的三下锅不再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多为肥肠、猪肚、牛肚、羊肚、猪蹄或猪头肉等选其中二、三样或多样经过本地的土厨师特殊加工成一锅煮。三下锅的吃法也分干锅与汤锅之分,干锅无汤,麻辣味重,不能吃辣的人最好别吃为好。此菜虽好吃,但在张家界的酒店里面一般是见不到这道菜的,只有在当地人出入的一些小餐馆里才有吃的。   

龙潭河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龙潭河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