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安化黑茶 | 地域范围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内特定生长区域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部,资水中游,是一个山区,东与桃江、宁乡接壤,南与涟源、新化毗邻,西与溆浦、沅陵交界,北与桃源、常德相连。其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00°43′07″至111°58′51″、北纬27°58′54″至28°38′37″之间。东西长123.764公里,南北宽73.461公里,总面积4950.25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第三大县 特定品质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其独特的加工过程,尤其是微生物的参与使其具有特殊的中医药理功效,其富含茶多糖类化合物被医学界认为可以调节体内糖代谢(防止糖尿病)、降血脂、血压、抗血凝、血栓、提高机体免疫力。临床试验证明,黑茶之特殊功效显著,是其他茶类不可替代。 文化典故 安化黑茶,产自湖南益阳安化县而得名。传说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运茶的马帮经常遇到下雨,淋湿了茶,茶商心痛不甘心丢弃。途径一个痢疾横行的村子,村里病了很多人。村民们没吃没喝。茶商想自己带的茶长霉了,不值钱了,就送给这些可怜的家庭吧。结果奇迹发生,村子里的人们痢疾全好了。事实上,安化黑茶的产生,比传说中的要早得多。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私茶。”安化黑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纪)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加以改进,制成黑茶。乌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杀青(锅炒)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叶气,滋味醇和,有松烟香,更受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欢迎。当时,西藏-常至京师礼佛朝贡,邀请赏赐。回藏时,明朝廷赏给许多礼物,其中茶叶是大宗,指定由四川官仓拨给,但-们却绕道湖广收卖私茶。湖广黑茶最合他们的口味,而黑茶主产于安化一带,后统称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至晚产于15世纪后期,通常经由湖北运销北方和西北。由于安化茶滋味浓厚醇和,且量多价廉,西北那些领取官茶引票的茶商,都越境至湖南采购私贩。从明至清,茶叶都属于朝廷的“计划供应商品”,而四川茶、汉中茶在有明一代是朝廷的“定点生产商品”,利厚畅销的安化黑茶很快让汉茶和川茶市场冷落,产销萧条。明朝万历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侨为湖南茶叶在奏本中打架,一个要求朝廷颁令禁运,免妨茶法马政;另一个认为湖南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后经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自后销西北的引茶,以汉、川茶为主,湖南茶为辅。至此,安化黑茶才算成了官茶。 经过茶商和市场的长期甄选,安化黑茶逐渐兴盛起来。晋、陕、甘、鄂、湘等省籍商人,各成一行帮,来安化采购和制作黑茶。资本雄厚的晋、陕、甘茶商,还在安化建有楼阁,设立行帮组织和商业铺面。资江沿岸各处,都有因此而人丁旺盛商业繁荣的市井,如黄沙坪、酉州、苞芷园、小淹、边江、唐家观、雅雀坪、东坪、桥口等地。 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陕西商人驻益阳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或以羊毛、皮袄换购,因资金较少进货不多,人称“滚包商”。受托栈行雇人下乡采买茶叶原料,踩捆成包,以利运输。最初大小形状和重量不一,后来逐渐统一为小圆柱形,重约老秤10斤,称为“百两茶”。清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捆压成圆柱形,每支净重1000两(16两老秤合37.27公斤),称为“千两茶”,圆柱长约5尺(166.5公分),圆周1.7尺(56公分)。这种茶主要是晋商经营,又以籍贯不同分为“祁州卷”和“绛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县、榆次等地茶商经营,每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支重1100两,数量较少。 把茶叶制作成立柱的形状,经过炒、渥、蒸、踩等数道工序,一方面增加了有限体积内茶叶的重量;另一方面是黑茶品质形成之必需。“百两茶”、“千两茶”系列有一个总的称呼——花卷。有三重含义:一是用竹篾捆束成花格篓包装;二是黑茶原料含花白梗,特征明显;三是成茶身上有经捆压形成的花纹。茶呈圆柱,像一本卷起来的书,故称“花卷”。另外,在“祁州卷”和“绛州卷”之外,有老牌本号加料绛州卷,品质最高,号称“卷王”,历史上产量极少。新中国成立后,安化黑茶的主要销售区域还是巨响于西北少数民族居住区域,湖南本土的人很少喝,有些年间,黑茶丰产,很多黑茶卖不出去,当地茶民就把茶根,茶叶当柴烧。近几年,随着普洱茶的声名崛起以及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应,安化政府不断的打报告给湖南省政府,请求支持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今天,安化黑茶从一个湖湘大多数人不知的茶叶品种,一越成为很多湖南人送礼的首选,尽管安化黑茶在中国大地很多茶馆不为主流,相信众志成城的湖南人一定会让安化黑茶媲美当年普洱茶,成为中华茶客的喜爱。 安化黑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清塘铺镇、梅城镇、乐安镇、仙溪镇、长塘镇、大福镇、羊角塘镇、冷市镇、龙塘乡、小淹镇、滔溪镇、江南镇、田庄乡、东坪镇、柘溪镇、马路镇、奎溪镇、烟溪镇、平口镇、渠江镇、南金乡、古楼乡,桃江县的桃花镇、石牛江镇、浮邱山乡、鸬鹚渡镇、大栗港镇、马迹塘镇,赫山区的新市渡镇、泥江口镇、沧水铺镇,资阳区的新桥河镇共3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
蝴蝶飘过河 | 蝴蝶飘过河 蝴蝶飘过河,是益阳赫山湖乡人民一道风味独特,专门用来招待亲朋贵客的美味佳肴。 这道菜是用洞庭湖区特有的才鱼制做成的。制作的方法是:先将一公斤左右的才鱼,砍头去尾,剖腹刨鳞,抽筋去刺,切成薄薄的、形似蝴蝶状的才鱼片。然后把鱼头鱼尾洗净熬出原汁鱼汤,加进猪油、精盐、姜丝、辣椒和味精等佐料,当鱼汤在火锅中煮得滚开滚开时,再把薄薄的才鱼片,分批放进去,由于鱼汤滚开,才鱼片从火锅这边放下去,就会在火锅那边浮上来,在汤中的薄才鱼片,一个个舒展开来,活象一只只飘过河的白色蝴蝶。所以,湖乡人民就给这道菜取了一个美名,叫“蝴蝶飘过河”。如今这道菜已走出农家餐桌,进入了豪华的宾馆酒楼,在菜谱上的雅名,叫“洞庭蝴蝶飘过河”。 这道菜为何肉嫩味鲜,格外引人喜爱呢?这源于才鱼的生活特性和营养功能。才鱼,学名叫乌鳢,它生长在水草繁茂的湖塘沟港之中,是一种野生鱼类,生命力特强,主要食料是水中的活鱼活虾,人们称它是“鱼中之霸”。才鱼肉细嫩,味特鲜,蛋白质含量很高,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去污生新,收敛滋补的奇特功能。产妇和开刀的手术病人,食用才鱼汤和才鱼片,可以促进子宫和伤口收缩,并可去污物生新肌,加快伤口的愈合康复。从70年代起,洞庭湖特产的优质才鱼,就运销两广和港澳。 |
郭老倌白粒丸 | 郭老倌白粒丸 白粒丸,是用大米磨浆搅糊,制作成的圆粒形米豆腐,它原本是益阳街头一种普普通通的民间小吃。八十年代初,经过郭老倌的精心研究制作,成了益阳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名牌风味小吃。 郭老倌制作白粒丸,用料十分讲究,他不用含杂质的碎米磨浆,而选用优质整粒白米为原料。煮浆搅糊,干稀适度,一斤大米制作六斤白粒丸。这样制作的白粒丸,筋力好,形状圆,色泽白。对于汤汁和佐料,郭老倌十分注重。郭老倌卖白粒丸,从不用开水作汤,而用肉骨头熬出来的原汁。配的佐料也很讲究,有猪油精盐,味精榨菜丁,辣椒葱花香麻油等七八种佐料。这样制作好的白粒丸,吃起来油香葱香扑鼻,热乎乎,辣索索,味道鲜美可口。 如今,郭老倌的女儿郭菊芳女承父业,把父亲传给自己的白粒丸制作技艺,发扬光大,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态。 |
志溪春绿 | 志溪春绿 “志溪春绿”系列绿茶是由益阳市泥江口镇荷叶塘茶厂研制生产的天然绿色茶叶,是全国“双新”会名茶评比“中茶杯”得主,曾多次获省部级奖项。著名茶叶专家陈兴炎教授赞其特点曰:形美汤绿,香高味醇,色翠俏美,茶叶新秀。 生产“志溪春绿”的荷叶塘茶厂为青山绿水所环绕,有由“富顶大豪”等优质茶树组成的茶园380亩。“志溪春绿”由手工采摘、人工选叶、高温消毒、精心炒制而成,是十分难得的天然绿色茶叶。具有清痰止渴、怡神醒脑、清肺益脾、延年益寿之功效。近年,“志溪春绿”系列产品——“志溪银针”、“志溪银毫”、“志溪春毫”远销国内各省和欧、美、日、韩等国家,所到之处倍受赞誉。 |
郭老倌刮凉粉 | 郭老倌刮凉粉 刮凉粉,是益阳街头一种传统的风味小吃。它用蚕豆粉加工而成,是人们在夏日里最喜欢吃的一种清凉风味食品。 郭老倌的刮凉粉加工有讲究,要选用优质蚕豆磨浆,先用凉开水,将又白又细的砣粉化开,调成糊状,然后将滚开水倒入装糊的瓦钵中搅拌,拌得越匀越熟越好,干稀要适度,调拌成藕粉似的浸色,用筷子试浆,浆往下掉时,成砣不成线,调好浆后让浆冷却。然后将冷却的浆,翻过来扣在干净的食板上,再用布满圆眼的凉粉刮子,一下一下的刮成条,挑进碗里放佐料。这样刮出来的凉粉,筋力好,又柔软,色泽也亮。 郭老倌卖刮凉粉,除了用精盐、味精、麻油、榨菜丁,还根据夏天的情况,加放姜丁、蒜蓉、香醋、腐乳汤和辣椒,凉粉拌上这些佐料,吃起来格外清凉爽口。 |
湘中铁锅 | 湖南出产的铁锅,在国内素有“南锅”之称。其中,又以益阳铁锅首屈一指。 益阳铁锅制造业始于明代以前,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明末清初,安化宁子彬的曾祖父生在安化、益阳各开设4家锅厂,炉48座,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益阳三里桥“立生”锅厂有8座炉子,140多名雇工。清道光年间,益阳锅业的生产更趋完善。品种除“南锅”外,还有“张锅”、“连锅”等销往湖北、江西、安徽、河南、江苏、浙江、台湾等省。建国后,锅厂迅速发展,生产扶摇直上,目前年产量已达100多万件,占全省铁锅产量的六分之一强。 益阳铁锅素以上等货著称,行销全国及港澳市场。其优点是,锅壁薄、传热快、盛水不渗不漏,高温激冷不炸不裂,手感平滑,锅呈银灰,色泽一致。湘中铁锅在全国的评比中,产多次夺魁,1985年获国家银牌奖。 湖南益阳的铁锅制造业始于宋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益阳出产的铁锅,在全国素有"南锅"之称,也称"广锅",150年前就行销全国各地,后来传到了台湾,故又有"益阳货"之说。益阳铁锅具有规格统一、厚薄均匀、色泽光滑、铁质搭配适宜、久烧不炸的优点,因而几百年来经久不衰。 现在,益阳的铁锅生产有了新的发展,益阳市已成为全国铁锅炉的主产地。益阳市湘中锅厂是全国铁锅生产的著名厂家,年产120万件,5000多吨,品种规格50多种,产品畅销中外,占我国铁锅出口的75%,占国内市场的30%。这个厂生产的"湘中牌"铁锅曾两次获得国家银质奖。益阳传统铁锅在轻薄美观、不炸不裂、有益健康的基础上,又新增了防氧化、导热快、易清洗等性能,使用寿命比普通铁锅延长四五倍,是国内首创的新型铁锅,多次获得省、部级优质产品奖和博览会金奖。 |
明油纸伞 | 明油纸伞,是历代益阳县的传统名优产品,曾与小郁竹器一道进贡京城,历史悠久,享誉盛名。纸伞取材于本地漫生遍野的楠竹、松木、桑树皮,用桐油浸泡伞面,经过七十道工序而制成。桐油即就是“明油”,故称之为“明油纸伞”。明油纸伞至今热销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地区。 |
腐乳冬笋 | 腐乳冬笋 【菜名】 腐乳冬笋 【所属菜系】 湘菜 【特点】 脆爽适口,腐乳香味浓郁。 【原料】 冬笋 200克,腐乳汁 10克,味精 2克,盐 2克,油少许。 【制作过程】 冬笋切片,起锅放少量油烧热,倒入腐乳汁,投入冬笋,加调料翻炒,淋明油出锅即成。 |
老姜鸡 | 【菜名】 老姜鸡 【所属菜系】 湘菜 【特点】 肉质细嫩,姜香浓郁。 【原料】 原料:鸡腿500克,木耳10克,盐6克,胡椒粉 2克,味精2克,姜片20克,油,香油。水淀粉,鸡汤各适量。 【制作过程】 (1)鸡腿剁成块,用开水焯好。(2)起锅放底油,投入鸡块煸炒,放木耳,调料,鸡汤微火焖15分钟,水淀粉勾芡,淋明油,香油出锅。 |
兰溪牛杂烩 | 兰溪牛杂烩 兰溪是益阳的米粮仓,水乡的小牛市。每年秋收之后,农民将一头头退役耕牛,赶到镇上屠宰交易,上等牛肉运往城市销售,牛的内脏大都留下来加工自食。长年的加工实践,使兰溪人练就了一手烹调加工牛内脏的好手艺。牛的肠肚心肺,牛鞭蹄筋,不同部位的原料,采用不同的烹调方法,炒、煮、炖、焖,牛杂大烩做出来浓香扑鼻,鲜美可口。所以兰溪牛杂烩早在明清时代,就名扬水乡,誉饮洞庭。 兰溪牛杂的吃法是“肠肚心肺一锅煮,牛鞭蹄筋一锅烩”,因此称之为“兰溪牛杂烩”。开餐时,客人四边坐,矮桌放中间,桌子中间挖个孔,孔下放个火煤炉,孔上架上火锅,把牛杂烩倒入火锅,让炉火煮得翻滚,旁边放几盆如猪血、薯粉、黄菜、青菜一类的下火锅的菜,待火锅中的牛杂吃得差不多时,牛杂烩汤汁鲜了,再将盆中菜依次下入火锅,边吃边谈,韵味无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虾米辣椒糊 | 虾米辣椒糊 虾米辣椒糊,是赫山湖乡农民喜爱的一道家常风味菜,酸、甜、鲜、辣、香、色齐备,吃起来格外鲜美爽口,开胃增食。 赫山农家以辣椒糊作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在秋冬和青菜淡季吃的一种方便风味菜。其原料是用三分之二的粳米伴三分之一的糯米,用石磨磨成米粉,或用粉碎机碎成米粉。然后一斤米粉拌上一、二两剁辣椒,拌匀之后装入瓦坛中,盖上坛盖,坛沿灌上水,让其密封发酵十天左右。揭开坛盖,辣椒米粉酸香扑鼻,即可挖出来炒食。炒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吃辣椒米粉糊,把辣椒米粉挖出来,用凉水稀释,放点精盐和味精拌匀,待油在锅中烧好铺开,然后再将稀释的辣椒米粉糊,倒入油锅中搅拌,边开边搅,使之不粘锅烧糊,搅熟后即可装碗上桌,吃起来酸辣香甜,美味可口。第二种吃法是用油反复煎炒,做成糌辣椒。把发酵的辣椒米粉挖出坛,稍微加水稀释,然后放进油锅中煎炒,要反复淋油反复翻动,使之不粘锅烧糊,煎出来的糌辣椒,油香扑鼻,酸辣可口。 虾米辣椒糊,是后来的创新。湖乡的沟港里,小虾米特别多,且营养丰富。有一次,一户农民捞了很多小虾米,一家人吃不完,晒干又没有太阳,农妇怕虾米坏了,就把它拌进了入坛的辣椒粉子中,过几天挖出来,搅成辣椒糊,味道鲜美极了。这意外的发现,就使虾米辣椒湖身价十倍,成了农家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如今,虾米辣椒糊不但走俏在各村农家乐的桌餐,而且还被城市里的大厨师,请进了豪华的宾馆酒楼,成了豪华餐桌上的一道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佳肴。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