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成都 >> 蒲江县 >> 寿安镇

寿安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蒲江丑柑

  蒲江丑柑是四川成都蒲江的特产。   丑柑,学名“不知火”,又称“凸顶柑”,“丑桔”,“丑八怪”等叫法。是由日本农水省园艺试验场于1972年以清见与中野3号椪柑杂交育成。最早于2000年引入四川省蒲江县种植[1] ,2003年蒲江县实现了不知火单株挂果5公斤以上,最高达15公斤,仅2003年前来蒲江参观学习人员就有1000余人次。其后四川省的金堂丹棱等县也逐步引进,另四川内江,重庆,云南,江西,湖南,浙江等地也有局部种植。采用高接换种技术嫁接后,不知火杂柑在川西盆地表现为果实大,平均果重200克,最大400克以上。果实倒卵形,多有突起短颈;果皮黄橙色,10月上旬开始着色,12月上旬完全着色;果皮黄橙色,果面稍粗,易剥皮,果汁糖度在13%以上,最高达 17%,味极甜;次年2~3月成熟,风味极好。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所辖7镇4乡1街道(鹤山街道、寿安镇、西来镇、朝阳湖镇、大塘镇、大兴镇、甘溪镇、成佳镇、白云乡、光明乡、长秋乡、复兴乡)   《蒲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蒲江丑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蒲府函〔2015〕84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131/T018-2015《蒲江丑柑生产技术规范》   

蒲江猕猴桃

  蒲江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成都平原西南缘,介于东经103°19"至103°41ˊ和北纬30°05"至30°20ˊ之间,幅员面积583平方公里。县境内地貌主要为平原、浅丘、深丘和低山地,平均海拔高度534米,最高1022米,最低465米,自然生态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49.16%,享有“成都花园、绿色蒲江”之美誉,是省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蒲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以黄壤和紫色土为主,土壤质地中壤,结构性状良好,耕作层肥力较高,营养丰富且平衡。蒲江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和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适宜猕猴桃的生长。   “蒲江猕猴桃”,科技成就品质。蒲江县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重点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搭建了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共同成立了猕猴桃工程中心,开发了国内首个猕猴桃专利保护品种—“金艳”黄肉型猕猴桃,该品种具有外形标准美观、果实大小均匀、品质独特、丰产性高和极晚熟性、极耐贮性等六大特点,是全球高端三大黄肉品种之一。蒲江县从1999年开始实施无公害、绿色及有机猕猴桃生产基地建设,相继制订了《蒲江猕猴桃病虫害综合防治管理系统》、《有机肥施用管理办法》、《蒲江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蒲江猕猴桃》等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并编印《蒲江猕猴桃生产技术手册》下发到企业和农户,按照“四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检测),全面执行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不断提高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程度。县上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设立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制定了标准化生产实施技术规程,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监管、监测体系建设,定期对蒲江猕猴桃质量指标进行抽样检验,对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实施全程跟踪服务,指导专合组织和龙头企业完成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GAP食品安全建设工作。蒲江猕猴桃生产基地已被国家标准委批准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正同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建设“出口茶叶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县获得绿色、有机、GAP认证总面积已达2.5万亩,其中,有机认证2400亩,万亩猕猴桃正处于有机食品转换期。   蒲江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形成“蒲江猕猴桃”“果形美观、香气浓郁、酸甜爽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独特优良品质的重要基础,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蒲江猕猴桃”已成为继“蒲江雀舌”后,我县又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绿色名片,形成了“金艳”、“Tingo”、“五面山”等一批代表蒲江优质生态农业的高端品牌,全面启动了“蒲江猕猴桃”证明商标申报工作,并力争2年内将“金艳”打造成为国家驰名商标和国家名牌产品。蒲江以“蒲江猕猴桃”区域品牌建设为轴心,先后举办了“成都猕猴桃北京推介会”、“国际猕猴桃高峰论坛”等国内外猕猴桃重大节会,今年10月,还将举办“2011成都国际猕猴桃”,不断提高“蒲江猕猴桃”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蒲江积极开展与世界猕猴桃最大的销售公司新西兰Zespri公司、美国最大的水果分销商Dole公司合作,通过产品互补、渠道共享、品牌合作等方式,成功实施了品牌经营战略和国际化营销,占据了覆盖北美、欧盟、俄罗斯、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化销售市场,进一步将“蒲江猕猴桃”向全球推广,正逐步成就“蒲江猕猴桃”品牌高端和高端市场。   蒲江县结合西来古镇、自然生态、产业优势,以土地流转和项目集中为手段,以国家出口茶叶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载体,高标准规划建设蒲江猕猴桃创新科技示范园,提升猕猴桃产业基地现代化水平,积极实施以观光走廊、风貌整治、现代农庄等为主要建设内容,打造以猕猴桃认养采摘、乡村酒店度假、现代农庄经营、节会活动等为主的国际一流水准的猕猴桃主题公园,促进一三产业互动,提升猕猴桃产业经济效益。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天府之国的蒲江山水间,成就一方产业的猕猴桃林“秀色可餐”。蒲江,猕猴桃孕育生长的故乡,正在党政群的励精图治下,奋笔铺陈日益动人的美丽画图。按照“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目标,蒲江制定了《蒲江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对种植基地、企业集群发展、加工能力建设、品牌建设、市场物流和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制定了奋斗目标,明确了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计划到2012年,建成10万亩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中绿色食品认证面积6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2万亩,良种化率100%,形成总产量10万吨,总产值10亿元的产业规模。发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建成总量2.5万吨的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包装储运基地,打造国际知名猕猴桃品牌1个,将蒲江建设成全球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   在蒲江,风光无限猕猴桃,在勤劳睿智的蒲江人民汗水浇灌下,产业化经营优势日益凸显,产业综合效益最大化日渐增强,小小猕猴桃正在为富甲一方花开花落、吐露芬芳。蒲江与猕猴桃,猕猴桃与蒲江,正牵手走向全川全国全世界!   蒲江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蒲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蒲江雀舌

  特定品质   “蒲江雀舌”是指在蒲江县域内的特定地理环境下栽培、种植和经独特加工方式制作而成的地方特色名优绿茶。蒲江雀舌原料有严格要求,采摘时间必须是每年2月至4月份的春季茶芽;茶树品种必须是中小叶茶树;采摘标准必须是单芽,且要求“九不采”,即:雨天不采,偏瘦不采,单芽不采,风伤不采,虫伤不采,开口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茶芽必须当天交到茶厂,贮运过程通风透气,不能发热。   文化典故   蒲江雀舌历史悠久,起源于唐,宋代入贡,兴于明清,普及于近代,当代大发展。“蒲江雀舌”茶具有“色翠、香高、味醇、形美”的独特品质,“其外形芽头饱满匀整,扁平挺直,形似鸟雀之舌,色泽翠绿光润; 其内质,香气馥郁高长”。“蒲江雀舌”已经成为四川名茶的标志性产品。   蒲江雀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蒲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蒲江雀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情况的函》(蒲府函〔2008〕4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蒲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蒲江米花糖

  米花糖是蒲江县的名特产品,民间俗称‘谷花’。传在清代咸丰年间即有制作,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蒲江亦被人们誉为“中国米花糖之乡”。蒲江米花糖,以其色泽洁白、香甜酥脆、爽口化渣、食后有稻谷清香余味等特点,深受人民大众喜爱,是旅游、休闲、馈赠亲朋好友的理想食品。在今天,蒲江米花糖以“川蒲牌”米花糖系列和“蜀蒲牌”米花糖系列产品为主,发展出米花糖、蛋苕酥、脆脆娃薯片、黑米酥、玉米派、玉米皇、黑米皇等多个品种,其中“川蒲牌”蛋苕酥获“四川省首届旅游产品金熊猫奖”。   蒲江米花糖    四川省蒲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蒲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蒲江米花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情况的函》,蒲府函〔2013〕75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131/T022-2010《蒲江米花糖》   

蒲江杂柑

  蒲江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中国优质杂交柑桔生产基地。全县有优质柑桔基地20多万亩,年产优质果品30多万吨。主要品种有脐橙、早中熟蜜柑、椪柑、王官溪蜜柚,以及优质杂交柑桔天草、不知火、寿柑、春见、清见等,当年八月至次年六月均有鲜果供应。其中,蒲早2号蜜柑曾获农业部金奖,蒲江杂柑素有“中华名果”之美誉。 从2009年开始,蒲江每年秋季均开展“橘子红了”乡村旅游活动,邀请各方宾客到蒲江摘橘子、尝美食,体验丰收的喜悦。   中华名果   2009年中国柑桔年会暨中国成都第二届柑桔采购商年会于9月12日在成都市蒲江县隆重开幕,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正式授予蒲江“蒲柑”中华名果称号,参加中国柑橘年会的300余名专家和客商还参观了10万亩蒲柑标准化生产基地。蒲江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表示打响蒲柑的品牌出击市场,对蒲江的果农来说今年还是头一次,“为了抱团出击市场,蒲江县的36个柑橘合作社、50个协会以及20个价格营销企业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蒲柑’商标就是柑桔合作社申请注册的。蒲江县的合作也是现在四川最大的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蒲江的柑橘质量好,价格也有优势。今年光特早熟蜜桔,我就已经运走了100万斤了。”来自全国最大水果批发市场的客商周洪告诉记者。据介绍,被誉为中国杂柑之乡的蒲江,柑橘总面积达到23.2万亩,年产量30万吨,已经形成沿成雅高速公路为纵轴的20公里柑橘标准化核心示范带。作为中国最大杂柑产地,蒲江今年产量上升了26%,价格走强产量增加让当地果农迎来了一个丰收年。其中,在去年出口欧洲近两百吨蜜柚的基础上,蒲江的蜜柚今年已经成功取得出口欧洲1000吨的订单。 截止2009年,蒲江县柑桔总面积达到23.2万亩,年产量30万吨,已形成以成雅高速公路为纵轴的蒲江河两岸20公里柑桔标准化核心示范带。蒲江柑桔有12个果品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蒲早二号”蜜柑1994年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蒲江杂柑"2005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蒲江县2006年被评为“中国优质杂柑生产基地”,2008年被评为“中国杂柑之乡”和全国"兴果富农"工程果业发展百强优质示范县。今年蒲江县柑橘再次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蒲江县柑桔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1年6月14日,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核查组一行到蒲江县,对“蒲江杂柑”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在认真听取了关于“蒲江杂柑”产地环境、区域范围及生产管理等有关情况介绍,查阅杂柑生产技术规程、质量控制措施等相关文件及农业投入品管理等生产记录档案后,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核查组对蒲江确保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1年8月25日,蒲江申报的“蒲江杂柑”农产品地理标志已在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公告”栏目公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公示[2011]第4号),划定的产地保护范围为四川省蒲江县的鹤山镇、大兴镇、寿安镇、朝阳湖镇、西来镇、长秋乡等6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3°40′~103°64′,北纬30°18′~30°25′。 2011年农业部已对普及杂柑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依法实施保护。   蒲江杂柑   地域范围   蒲江杂柑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的鹤山镇、大兴镇、寿安镇、朝阳湖镇、西来镇、长秋乡等6个乡镇,介于东经103°40′~103°64′、北纬30°18′~30°25′之间,介于海拔470—860米之间,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1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品质:蒲江杂柑果实中等大小,果皮橙色至红色,果面中等粗细。果肉嫩,多汁化渣,酸甜适中、风味浓。无核,品质佳。成熟期晚、耐贮藏,果实成熟最晚可延至5月下旬。 (2)内在品质指标:蒲江杂柑可食率≥70%,可溶性固形物≥11%,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3)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 柑果类果品》(NY5014-2005)标准的安全要求。   

肥肠火锅

  肥肠火锅    肥肠火锅为川味传统火锅之一,成品色泽棕红,肥肠软粑入味,香味浓郁诱人。   烹制法:熬、煮。大肠用盐和醋等反复揉搓,用水连续翻洗至无黏液、颜色发白无异味时,放入开水锅中发水捞出,再用温水洗两资后切成节。锅内菜油烧至四成热时,下午辣椒略炒后捞出。锅内再下牛油。化猪油烧至五成热时,下剁细的豆瓣炒香,再下姜、葱、掺鲜汤烧开,放香料包。豆豉茸、醪糟汁、盐。冰糖熬制,放大肠段熬15分钟,再下干辣椒。花椒熬10分钟,打去浮沫,舀入火锅内,与肉.内脏和素菜原料.味碟入席即成。食时可先烫煮其他荤料,待肠段软粑入味再取食之。   

钟水饺

  “钟水饺”是四川水饺的代表,初创于成都荔枝巷钟少伯开的“协森茂”。由于饺子皮薄、料精、馅嫩、味鲜,为其它同行不及,遂打出“荔枝巷钟水饺”的招牌,沿用至今,蜚声远扬。( 成都)    钟水饺始于1896年钟燮林的创始,原来在成都的荔枝巷开店,又叫“荔枝巷水饺”。后来才从荔枝巷迁到如今所在的提督街。现今的钟水饺,除了传统的红油水饺和清汤水饺,又增加了三鲜水饺,海味水饺,蒸饺等40多个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蒸饺,竹雪的如玉,皮薄呈半透明状。钟水饺凭借一流的口味,早已被评为“成都名小吃”,“中华餐饮名店”等殊荣。    用料:    精粉500克,猪腿肉500克,复制酱油、味精、胡椒面、川盐、姜、葱、蒜泥、红油辣椒、料酒、香油各适量,鸡蛋1个。    制法:    1.把葱、姜拍破,泡清水适量。将猪肥瘦肉切块,用刀背捶茸去筋,用刀剁细成泥,放入盆中,加川盐、料酒、味精、胡椒、鸡蛋,和匀。再加入浸泡的葱姜水,用力搅匀放入香油,再继续搅匀成稠细的水饺馅。    2.把精粉450克放案板上呈“凹”形,放入清水,调揉成仔面团,再分切成100个面剂。用50克面粉作补粉,分别擀成直径5厘米大小的圆皮备用。    3.将馅心包入皮中,对叠成半圆形,随手把边捏合成饺子生坯。    4.锅中水开,放入饺子,煮熟后,用漏勺捞起,漏干水倒入碗中,再放入复制酱油、味精、红油辣椒、蒜泥即成。   

牛王庙怪味面

  号称成都第一面 - 牛王庙怪味面,是采用多种调料烹制成的汤底,麻辣鲜香,有多种说不出来的香味而得名,不大的铺子,每天据说要卖出三千斤面条,非常的夸张。客人可以选择不同的口味多试试,那里还有的是雪豆蹄花,汤汁雪白,营养丰富,加上红油的沾碟,十分的开胃。   

海会寺白菜豆腐乳

  海会寺白菜豆腐乳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传统名特产品,由四川蒲江县人罗克之于1932年创制,是花色腐乳辣味型的一个特殊品种,每块腐乳的外层用特别腌制的白菜叶包裹,不但突出了腌制白菜的鲜美味道,而且具有独特的辛辣滋味,鲜辣融为一体,兼有腐乳和腌菜的特征,外观红褐油润,内心呈杏黄色,以其酥软可口、细腻无渣及麻、辣、鲜、香五味调和而著称。

蒲江蓝莓

  蒲江蓝莓   四川野生蓝莓历史悠久,大部分山区均有生长。蒲江蓝莓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选址蒲江县,进行蓝莓驯化研究,并在蒲江县建立了蒲江蓝莓驯化、生长、繁育基地。蒲江县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气候和环境条件非常适合栽种蓝莓,所产蓝莓颗粒饱满、味道醇正。90年代以后,蒲江县广泛开展了蒲江蓝莓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内容涉及园地选择,土壤改良、栽植技术,土肥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果实采收与加工技术等,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蒲江蓝莓栽培技术规范。目前,全县乡镇均由不同密度的分布群,集中成片开发种植近10万亩,主要集中在朝阳湖镇,其它乡镇有少量分布。经过数十几年的努力,现已开发出以蒲江蓝莓鲜果、和深度开发的系列产品。按用途和行业管理分类,已形成食品、保健两大类产品。近年来,蒲江县委政府连续举办蒲江蓝莓采摘节,通过蓝莓采摘、品尝、交易等活动,以节会朋,以会聚友,扩大“蒲江蓝莓”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蒲江蓝莓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寿安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城南社区

----

松华社区

----

五星社区

----

青龙社区

----

隆盛社区

----

城北社区

----

马南村

----

金家村

----

七星村

----

白岩寺村

----

八角村

----

旗山村

----

西禅村

----

庙乐村

----

大漕村

----

华锋村

----

五会村

----

光明村

----

吕石桥村

----

元觉村

----

围镇村

----

犀羊村

----

汪场村

----

沙湾村

----

丝栗村

----

树林村

----

龙泉村

----

寿安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