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马湖莼菜 | 莼菜是稀有的野生天然食品。我国的天然产区只有杭州的西湖和我州雷波马湖,且马湖是我国的产主区。 马湖以其高原湖泊,清澈的湖水养育出的莼菜,无污染,其品质上乘,味道鲜美。莼菜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经常食用可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是宴上珍品,最适宜烧制各种汤菜,其产品远销海内外。 自古马湖、黄琅出美女,一是这里的山水气候养人;二是莼菜具有养颜护肤的功效。莼菜与菱白,鲈鱼并称江南散打名菜,必须在没有污染的水环境中生长,因此中国只有杭州西湖和雷波的马湖才出产莼菜,为世间少有的纯净之物,在古时候是皇帝的贡品,据说美国宇航局国立技术研究所的东西。奥尔比顿博士等人,意外的发现莼菜是天然的水质净化器,还准备将其净化的水质让宇航员饮用。 马湖莼菜 四川省雷波县马湖乡、黄琅镇、中田乡共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雷波县人民政府关于马湖莼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情况的函》,雷府函〔2013〕81号 凉山州雷波县地方标准:DB513437/T01~02-2009《马湖莼菜》 |
凉山马铃薯 | 国家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09年,四川马铃薯面积列全国第四位,总产居第一位。 作为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先锋,凉山马铃薯已成为一面旗帜: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并成为我省马铃薯规模最大的产区,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经济效益四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位。 剖析马铃薯产业发展路径,我们看到了一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农民钱袋子的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之路。 马铃薯是凉山传统优势农作物,已有400多年种植历史。凉山州具有发展马铃薯的独特自然资源,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马铃薯。高二半山区、河谷流域、平坝地区具有与马铃薯原产地极其相似的生态条件和良好的无污染环境,被誉为全国最佳马铃薯种植区域之一。 1 地域范围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界于四川盆地与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地理位置东经100°15′-103°52′,北纬26°03′-29°18′之间。南北长370公里,东西宽360公里,全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12.5%。 凉山马铃薯保护范围为凉山州17个县市,共计610个乡镇,3743个行政村,保护面积20万公顷,现有种植面积12万公顷,有极大的产业发展潜力。 2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凉山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区域内地貌复杂多样,以层状地貌发育。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幅员面积的80%,山原次之,丘陵、冲积平原、宽谷和断陷盆地约占10%。凉山州土壤类型以紫色土、红壤土、黄棕壤、棕壤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80%,土壤结构好,土层深厚且疏松,透气性好,土壤微酸,pH值在5.8-7.5之间,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1-4%,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丰富,碱解氮60-135ppm,速效磷5-25ppm,速效钾在50-170ppm以上。 (2)水文情况:凉山州境内雨量丰富,河流纵横,山地水系发达,除安宁河谷外,多数为山地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共160多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有雅龙江等13条河流,其中安宁河是凉山州最大的河流,全长326公里,流经州境内222公里,贯穿冕宁、西昌和德昌3个县市,共有大小支流18条,最大支流有孙水何、锦川河、河曲河。 (3)气候情况:凉山州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年日照时数1227-2603小时。年平均气温10.1-19℃,≥10℃的年积温4500-5760℃,无霜期202.9-346天。年降水量776毫米-1176毫米。全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凉山州由于特殊的立体气候,在不同的区域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马铃薯,主要为冬、春、秋作。凉山州海抜1800米-2600米的地区是大春马铃薯最适宜种植区。 (4)人文历史情况:凉山州境内居住着彝、汉、藏、回、苗、蒙古、傈僳等14个世居民族,全州总人口约448万人,农民388万人,其中彝族人口208万多人,占总人口的46.5%,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马铃薯在凉山种植有400年左右的历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马铃薯是当地农民精心选留与自然选择的结果,在长期的马铃薯种植实践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繁育经验。马铃薯是凉山州高二半山区农民群众生产少不得、生活离不得、经济发展缺不得的重要作物。彝族同胞的日常生活、婚、丧、嫁、娶及高山蓄牧业发展是万万离不开马铃薯。凉山马铃薯种植规模大,是四川省马铃薯的重点产区,以2006年为例,种植面积占全省的14.33%,总产占全省总产的20%,平均亩产1460公斤,比全省平均亩产高出410公斤,高39.05%,比全国平均亩产高出471公斤,高47.62%。2006年7月,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生产现场会在凉山州的昭觉县、布拖县召开,会上充分肯定了昭觉县、布拖县的两个万亩马铃薯生产现场示范作用。2008年11月,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会又在凉山州召开,会上凉山州政府作了典型发言,凉山州马铃薯良繁中心、昭觉县洒拉地坡乡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昭觉县农业局马铃薯脱毒良种网室和豪吉集团昭觉马铃薯淀粉加工厂的规范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给领导们和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再一次突现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效。2008年全州大春马铃薯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7.6万公顷,占大春马铃薯面积70%以上,大春马铃薯鲜薯单产由2004年每亩1418公斤提高到2008年每亩1577公斤,每亩增产159公斤。凉山州目前正打造西南最大的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公顷)。 凉山州马铃薯种植大县较多,全州17个县市中,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有盐源、布拖、昭觉、越西、喜德、金阳、美姑、会东8个县,为马铃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创造了基础条件。经过30多年的品种选育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凉薯系列品种(凉薯14、凉薯17、凉薯97、凉薯8号、川凉薯1号等),并在当地广泛种植,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往成都、广州、郑州、武汉、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2008年销售量达到了125万吨以上,部分商品销往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等地。 |
凉山清甜香烤烟 | 凉山烤烟自1941年引种成功,清甜香型烤烟种植已有70年左右的历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长期的清甜香型烤烟种植实践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凉山烟叶“清甜香型”风格特征突出,烟叶外观金黄、桔黄、光泽鲜明,组织疏松,油份适中,是烤烟型卷烟制品主配方的原料。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湖北中烟集团、郑州烟草研究院等综合质量评价:“凉山清甜香型烤烟化学成分含量处于适宜的范围之内,烟叶安全性较好”、“凉山清甜香型烤烟香气量较足,烟气状态较好,具有作为主料烟叶的质量特征”、“与进口烟叶进行比较,凉山清甜香型烤烟外观质量符合要求,化学成分协调”。 “十二五”时期,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54.67亿元,年销售收入从65.11亿元增加到110.24亿元,增加45.13亿元,年均增幅14.07%。实现税利163.75亿元,年税利从21.34亿元增加到43亿元,增加21.66亿元,年均增幅19.14%。实现烟农收入155.55亿元,年烟农收入从24.2亿元增加到33.96亿元,增加9.76亿元,年均增幅8.83%,已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 “凉山清甜香烤烟”地理标志保护的获得,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凉山清甜香烤烟”的知名度,提升我州特色优质烟叶又好又快发展的内涵质量。(吴晓彦) 地域范围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界于四川盆地与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地理位置东经100°15′-103°52′,北纬26°03′-29°18′之间。南北长370公里,东西宽360公里,全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12.5%。 凉山清甜香烤烟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凉山州会理县、会东县、德昌县、宁南县、冕宁县、普格县、越西县、盐源县、西昌市、金阳县、美姑县、布拖县、昭觉县、喜德县、甘洛县、雷波县16个县市,共计581个乡镇,3639个行政村,保护面积28万公顷。凉山州是国家重要的优质烟叶产区和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地区之一,现已成为全国第二大优质烟叶产区,凉山清甜香烤烟年产量5300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凉山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区域内地貌复杂多样,以层状地貌发育。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幅员面积的80%,山原次之,丘陵、冲积平原及宽谷和断陷盆地约占10%。凉山州基本烟田布局在河谷、低山、丘陵、低中山、中山山地和平坝五种地貌类型范围,适宜清甜香烤烟生产的海拔高度范围为1300~2200m,主要集中在1500~1800m之间。土壤类型以紫色土、红壤土、黄棕壤、棕壤为主,占总面积的80%,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好,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有机质1~3%;碱解氮80~150mg/kg;速效磷5~20mg/kg;速效钾100~200mg/kg;pH值5.0~7.0;0~60cm土层氯离子小于30mg/kg,即土壤微酸,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丰富,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耕作层深厚,养分含量较高,这是形成凉山清甜香烤烟“高糖、适烟碱、高钾”特点的必要条件。 (2)水文情况:凉山州境内雨量丰富,河流纵横,山地水系发达,除安宁河谷外,多数为山地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共160多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有雅龙江等13条河流,其中安宁河是凉山州最大的河流,全长326公里,流经州境内222公里,贯穿冕宁、西昌和德昌3个县市,有大小支流18条,最大支流有孙水何、锦川河、河曲河。 (3)气候情况:凉山州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农业气候条件非常优越。凉山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可划分为三个亚热带气候垂直带和一个温带气候带,年日照时数1627~2600h,年日照辐射总量4300~6100MJ/m2,是我国同纬度地区日照时数和总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气温14~19℃,≥10℃年有效积温5100~6000℃,无霜期220~360d;年降水量838~1176mm,干、雨季分明,雨季从5月至6月初开始,10月中旬结束,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夜雨率占70%~80%。凉山清甜香烤烟种植烟区全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光合效率高,十分有利于烟叶光合作用的高积累,有利于形成“清甜香”风格特征的优质烤烟。 (4)人文历史情况: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汉、蒙、藏、回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448.4万人,其中彝族208.29万人,占总人口的46.45%,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1941年,会理王守庸组建华康烤烟股份有限公司,从云南玉溪引进烤烟种子,无偿发给农户种植,在攀莲乡川主庙、丙谷乡各建了10座烤房。次年,全县种植100余公顷,收购烟叶3.5万公斤,均销往云南玉溪烟厂。 1942年,西康技艺专科学校农艺系教授詹维廉、西昌裕民公司经理徐仲 伟辗转找到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所长、西南联大植物系教授蔡希陶先生,从云南引进烤烟良种“大金元”在西昌县试种成功,但未能推广。同年,美国华盛顿特区政府向中华农业协会寄赠500克“大金元”种子,中华农业协会转交徐仲伟,亦在西昌县试种。该品种流传民间,经自选演变为晾晒烟,俗称“老憨烟”、“大附耳烟”。 1960年,会理、米易、宁南等县引种云南烤烟成功。至1965年,共收购烤烟53.22万公斤。后因种植、烘烤技术不过关,烟叶质量差而停种。1963年,西昌县再次从云南引种,在县委试验田栽培和烘烤均获成功。1975年,会理县从云南省玉溪地区引进烤烟种子,种植353.87公顷,当年收购烤烟67.595万公斤。会东、西昌、德昌、宁南、普格等县相继推广种植。到1985年,凉山烟区烤烟种植面积达7320余公顷,收购烤烟12085吨,成为全国优质烤烟生产基地。1990年,西昌市有22个乡(镇)、82个村、3152家农户种植烤烟,移栽面积713.33公顷。当年因自然灾害,实际种植面积593.53公顷,收干烟76.5万公斤,总产值260万元。 二十世纪90年代,凉山烟区烤烟生产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增长。年种植面积从不足1万公顷增长至3.8万公顷(1997年),年总产量从1万余吨增长至7.9万余吨(1997年)。2000年,凉山烟区烤烟种植面积2.2万余公顷,总产量3.4万余吨,中上等烟比例达63.51%,为四川省烤烟种植面积最集中、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烟区。 凉山清甜香烤烟种植已有70年左右的历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长期的清甜香烤烟种植实践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凉山烟叶“清甜香”风格特征突出,烟叶外观金黄、桔黄、光泽鲜明,组织疏松,油份适中,是烤烟型卷烟制品主配方的原料。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湖北中烟集团、郑州烟草研究院等综合质量评价:“凉山清甜香烤烟化学成分含量处于适宜的范围之内,烟叶安全性较好”、“凉山清甜香烤烟香气量较足,烟气状态较好,具有作为主料烟叶的质量特征”、“与进口烟叶进行比较,凉山清甜香烤烟外观质量符合要求,化学成分协调”。2004年-2008年凉山烟区累积为全国卷烟工业企业生产清甜香烤烟45万吨,烟农累计销售收入达54.18亿元,烟叶税利累计36.33亿元,五年创烟叶税36.33亿元,清甜香烤烟已成为凉山州高二半山区农民增收离不得、财政增收少不得、企业增效垮不得、卷烟工业缺不得的重要经济作物和支柱产业。 |
雷波脐橙 | 1995 年 10 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 , 雷波县农业局选送的脐橙鲜果“纽荷尔”、“柰文林娜”双双被评为金奖,“锦橙”被评为银奖。从此,雷波脐橙声誉鹊起,成为馈赠亲友的首选礼品,远销省内外,中国人民银行曾专门委托四川省分行派人到雷波采购。那么,雷波脐橙究竟“优”在何处呢?省州专家认为,它“果特大、整齐,果形美观,皮薄,无核,肉质脆嫩化渣,汁液特多,糖分高,风味很浓。” 雷波脐橙的繁育是用优质穗条嫁接积壳实生苗或对挂果红桔树高桩换种。在果树生长期既要注意适时施肥、防止虫害,又要保证水分灌溉。采摘前的灌水尤为重要,水过多会裂果,水过少则果汁少。为了使果子的风味不同,还可因树制宜,配方施肥。 地域范围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界于四川盆地与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地理位置为东经101°52′-103°52′,北纬26°05′-28°32′。南北长370公里,东西宽360公里,全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12.5%。 凉山雷波脐橙保护范围为凉山州雷波、金阳、宁南、会东、德昌、会理、布拖等七县共计79个乡镇,236个村,幅员面积5839平方公里。保护面积13333公顷,产量20万吨。 |
雷波芭蕉芋猪 | 雷波用芭蕉芋(又称蕉藕)喂猪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后得到快速发展。用芭蕉芋作为饲料出栏的猪肉具有色泽一致,肉质红润,食之鲜嫩,可口化渣的特点。据检测,芭蕉芋猪肉中所含能量为218千卡、蛋白质17.7g以上、碳水化合物24.7g,并富含钙、铁、锌、硒、钠、钾等微量元素;无砷、铅、铬等有毒有害物质及兽药、农药残留且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 全县现建有4个芭蕉芋猪科技示范园区,2009年全年出栏芭蕉芋猪2.5万头,产值4000万元。《雷波芭蕉芋猪养殖技术规程》成为凉山农业地方标准。 雷波芭蕉芋猪 地域范围 雷波芭蕉芋猪主要以芭蕉芋饲料饲养为主。产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境内,包括锦城、南田、汶水、黄琅、永盛、西宁、上田坝、莫红、山棱岗、马颈子、卡哈洛等,共33个乡镇。产区版图面积 1993.5平方公里,总人口16万人。产区位于北纬27°36′-27°49′,东经103°45′-103°47′;主要在海拔1800m以下的高二半山、二半山、干热河谷带。产区常年芭蕉芋种植面积稳定在6400公顷以上,总产量在46.7万吨(包括鲜芭蕉芋块、茎、叶)以上。年存栏芭蕉芋猪10.03万头,出栏芭蕉芋猪11.2万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及肉质特征:芭蕉芋猪以肉质红润,食之鲜嫩、香味浓、口感好、可口化渣,肥而不腻等为品质特征。 2、芭蕉芋猪肉品理化指标:雷波芭蕉芋猪猪肉(眼肌)所含水分低于一般猪肉4-6%,含铁量高于一般猪肉8-10%,肌间脂肪含量高于一般猪肉40-60%,能量高于一般猪肉30-35%。芭蕉芋猪肉(眼肌)检测指标见(附件3)。 3、产品质量标准,按四川省凉山州农业地方标准—《雷波县芭蕉芋猪养殖技术规程》(DB5134/T182—2009)执行(凉山州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 11.6发布)。 |
马湖春茶 | “马湖清泉水,黄琅雨前茶。”马湖周边温湿的气候,很适宜茶树生长。“嫩芽小于雀舌,烹以清泉,香秀而清,饮之味甘芳,沁人心脾,芳留齿颊。”马湖春茶,采制讲究。要制出像传说中的“鹊口”那样能“根根叶尖向上”,过去是必须要“童子娃儿”采叶的。明前芽都是越冬芽,采取的茶芽决不能带有一点点受冻过的残片,采摘时也不能弄伤一点茶芽。鲜叶选取、杀青、揉捻、烘干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纯手工制作,凭经验,靠师傅传授,技艺保密,绝不轻易外传。 |
马湖筇竹笋 | 马湖筇竹笋 筇竹为竹中精品,筇竹笋又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属于原生态的绿色食品,富含钙、铁、镁、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清热健脾,利肝胆防直肠癌的功效,尤利于减肥益寿。马湖周边的各农家餐馆,农家乐都开发有竹笋系列菜品,如筇竹笋烧鸡、罗汉笋烧牛肉、凉拌笋三丝、五香笋干、酱醋笋片卤笋丝、油酥笋片等,随着科学进步发展,又开发了烟熏、盐渍、冷冻等便于保鲜、携带的货装,瓶装旅游商品。 罗汉竹笋(筇竹笋)是四川省雷波县独特竹种。主产于雷波县境内的世界大熊猫最南端栖息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麻咪泽和全国第三大高山深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马湖的水系,面积达到16.5万亩,年产量15000吨左右,预计今年将突破20000吨。 罗汉竹是一种天然、绿色的珍稀食品。其肉壁厚、空心小,鲜嫩可口,清香脆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钙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C等,其营养价值相当丰富,被誉为“蔬中熊掌”。具有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素等特点,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可降低体内多余脂肪,消痰化瘀滞,常食具有减肥健美、延年益寿、助消化、清热健脾、利肝胆等功效,可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被称为“素食之王”。 雷波漫山遍野的罗汉竹笋不但给农户和当地笋子老板带来了滚滚财源,也吸引了外地客商前来收购。这段时间,雷波老林里热闹非凡,住在山里打笋子的人成千上万,有些地方形成了临时市场,卖烟酒茶等生活日用品的,开馆子的也看见了商机,把生意做到了山里。雷波人不但吃安逸了,钱也赚安逸了。 近年来雷波县引进日本先进的保鲜技术,使罗汉竹笋远销国内外,成了全国各地、欧美、日本等人餐桌上的山珍美味。 |
雷波罗汉竹笋 | 罗汉竹笋(筇竹笋)是四川省雷波县独特竹种。主产于雷波县境内的世界大熊猫最南端栖息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麻咪泽和全国第三大高山深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马湖的水系,面积达到16.5万亩,年产量15000吨左右,预计今年将突破20000吨。 罗汉竹是一种天然、绿色的珍稀食品。其肉壁厚、空心小,鲜嫩可口,清香脆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钙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C等,其营养价值相当丰富,被誉为“蔬中熊掌”。具有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素等特点,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可降低体内多余脂肪,消痰化瘀滞,常食具有减肥健美、延年益寿、助消化、清热健脾、利肝胆等功效,可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被称为“素食之王”。 雷波漫山遍野的罗汉竹笋不但给农户和当地笋子老板带来了滚滚财源,也吸引了外地客商前来收购。这段时间,雷波老林里热闹非凡,住在山里打笋子的人成千上万,有些地方形成了临时市场,卖烟酒茶等生活日用品的,开馆子的也看见了商机,把生意做到了山里。雷波人不但吃安逸了,钱也赚安逸了。 近年来雷波县引进日本先进的保鲜技术,使罗汉竹笋远销国内外,成了全国各地、欧美、日本等人餐桌上的山珍美味。 |
马湖茶叶 | 马湖茶叶 马湖清泉水,黄琅雨前茶。马湖周边温湿的气候,很适宜茶树生长。“嫩芽小于雀舌,烹以清泉,香秀而清,饮之味甘芳,沁人心脾,芳留齿颊”、马湖春茶,采制讲究。要制出像传说中的“鹊口”那样能“根根叶尖向上”,过去是必须要“童子娃儿”采叶的。明前芽都是越冬芽,采取的茶芽决不能带有一点点受冻过的残片,采摘时也不能弄伤一点茶芽。鲜叶选取、杀青、揉捻、烘干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纯手工制作,凭经验,靠师傅传授,技艺保密,绝不轻易外传。 |
马湖鲶鱼 | 马湖鲶鱼 马湖鲶鱼为湖中天然鱼种,因水质清澈,无任何污染,属于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其鲜嫩不亚于江河中的细甲鱼。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凡是到马湖的游客,无不有口皆碑,流传甚广。马湖鲶鱼依然属川菜系列,其风味则是清鲜与醇浓并重,并以善用麻辣著称,一啤酒烹制,具有去腥保鲜的特点。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