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涟源南粉合菜 | 涟源盛产红薯粉丝,尤以甘溪乡一带享有盛名,产品行销省内外。由于盛产粉丝,因此便有了涟源的南粉合菜。它以其色彩斑澜、鲜香糯软、“合”而不杂,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并且传承数十年,兴盛不衰。在上世纪那段“瓜代饭”的艰难岁月里,南粉合菜“亦菜亦饭”的功能,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涟源南粉合菜的主要原料是:切成5至6寸长的红薯粉丝、干黄花、干笋尖、时蔬、鸡汤、山胡椒等。它的用料是很讲究的,首先,南粉丝须是农家自己加工的,掺不得半点假,其成色应呈褐黄色稍透明、粗细均匀,无杂质,食用时用温水泡软。油要用乡村土猪肉炼成的猪油,黄花须是当年晒制的新货,干笋只能用尖部,否则口感不好,黄花发制时也须用温水浸泡,时蔬如萝卜丝要切得均匀,再准备点鸡汤。 |
富田桥豆腐 | 富田桥豆腐 在湘中腹地涟源东南部,有一个叫荷塘的小镇,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湘军的发源地,当年,湘军名将李续宾带领他的团练从这里走向全国,战功赫赫,荷塘因此声名远播。今天,同样是在这里,一种叫富田桥豆腐的土特产,名扬三湘,在湖南省以及省外的农副产品博览会上深受好评,成为我市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一提起荷塘,人们就会想起这里的富田桥豆腐。然而,富田桥豆腐究竟从何时开始生产?为何人所创?当年是否被湘军带离家乡?均无从考证,只有富田桥曾氏豆腐作坊前那条小路上光滑的青石板,依稀记录着富田桥豆腐的历史。 据曾氏豆腐传人——年近九旬的曾家老奶奶说,他们祖辈一直靠打豆腐营生,她本人也做了几十年。现在她老了,把手艺传给了孙子。如今富田桥豆腐已形成一种产业,全村的豆腐作坊已发展到10多家,其中曾氏游浆豆腐尤为突出,从选材、配料、加工、包装到销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序。 曾氏游浆豆腐店老板告诉我们,豆腐是中国人最喜欢的烹饪原料之一,全国各地广有制作,名产、特产亦多。在全国诸多名豆腐中,富田桥豆腐与安徽的八公山豆腐、山东的泰安豆腐、陕西的榆林豆腐、江苏的平桥豆腐、浙江的处州豆腐、广东的九龙豆腐、湖北的房县豆腐等,一起跻身全国豆腐名产之列。 有人将豆腐分为南豆腐、北豆腐两大类。富田桥豆腐属南豆腐,又称嫩豆腐,以石膏点制,含水分达90%,色雪白,质细嫩,味甘而鲜,烹调宜拌、炒、烩、氽、烧及作羹等。 富田桥豆腐在具备南方豆腐特质的同时,又有它的独特之处,在制作上采取游浆方法,无需石膏作添加剂,也能形成豆腐,这其实还得益于当地的一口水井,该井之水天然含卤,可替代传统的石膏点浆之功效,所制豆腐清香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含量极高,为其他豆腐所不及。 富田桥豆腐精选优质大豆,采用当地独有的深井水,经2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产品具有奇、健、美三大特点: 奇:豆腐加工不放石膏、卤水等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堪称绿色食品。健:产品为纯植物蛋白质食品,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实乃上等保健食品。美:色、香、味俱全,风味别具一格,口感细腻甜润,食之回味无穷,口齿留香,堪称下酒好菜。 80年代,海峡两岸开始通航,有几位涟源籍台胞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宴席上,他们问起了富田桥豆腐,说:“当年用稻草杆系着的富田桥豆腐,常在蓝溪桥一带叫卖,那豆腐真好吃,不知现在还有没有这种豆腐。”第二天,市侨联工作人员为此特意来到荷塘,接来富田桥打豆腐的曾老师傅,在蓝田制作豆腐,尽管色别一模一样,但那味道总不如富田桥豆腐。曾老师傅究其原因,是与水有关,富田桥的豆腐必须用富田桥的水,才能生产出正宗的富田桥豆腐。 如今,富田桥豆腐越做越大,这些豆腐作坊都加大了资金投入,改进了技术,增添了设施,扩大了规模,提高了产量,并开通了网上销售渠道,申请注册了富田桥豆腐专利。 富田桥豆腐已誉满四方。 |
涟源面粉 | 涟源盛产面粉,三十年代就颇有名气。民国初期,蓝田镇相断发展80余家畜力制粉磨坊,施行季节性面粉生产。后经梁承衡、梁邑新、梁绳武等人集股筹资,引进中型“12218”寸磨粉机六台,开始了面粉的机械化生产。 涟源面粉的制作,主要采用当地特有的水土条件下培植的优质小麦与外省的特定小麦,按比例混合搭配,严格分级研磨筛理,精制而成。通常,每百公斤小麦可研磨三十多公斤面粉,面粉色泽洁白,面筋质高,柔软细腻,营养丰富。是制作各种食品和高级糕点的最佳原料。 |
伏口“水膀” | 伏口镇有一道名菜叫“水膀”(方言膀音为捧),充分体现了“梅山蛮”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个性特点。前不久,记者慕名来到伏口镇,有幸品尝了“水膀”美味,感受了原始的感官体验,过了一把“梅山蛮”瘾。 伏口属于古梅山地区,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都靠人们口口相传,无文字记载,因此伏口“水膀”源于何时已无从查考。相传五代宋初时期,梅山峒蛮左甲首领扶汉阳结婚大摆婚宴时,每桌都要放上鸡、鱼、猪“三牲”,在准备婚宴时厨师发现全鸡、全鱼个头小能够摆上桌子,而全猪个头太大无法上桌。于是厨师便选择猪身上味道最好的后腿代替,俗称“后膀”。猪的后大腿有严格的标准,必须有九斤九两重,寓意天长地久,后人便把其称为“九把水膀”。 最原始的伏口“水膀”的制作比较简单,先把猪腿洗净去毛后放进锅里,用大火煮沸一个小时,随后放上盐用文火慢炖2个小时去腥出香;然后再把猪腿拿出来冷却1个小时,这样可以使猪皮紧缩,使猪脚口感富有弹性;最后再用大火炖,炖到汤盖不住肉时止,出锅时把已经炒好的辣椒淋在上面即可。这样炖出来的“水膀”一端上餐桌就会香气喷喷,肉皮很有筋力,有嚼味,且肉质酥软,只要用筷子轻轻一夹,就可以把它分开。 伏口“水膀”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首先一定要把水放足,中间不能加水,两次炖煮之前,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火大了就容易把汤烧干,火小了猪脚熟不透,咬不烂。其次原材料的选用也十分重要,猪要选本地的熟食猪,猪腿越新鲜越好。 在以前的困难时期,伏口“水膀”这样的名菜,寻常百姓平常是吃不起这“富贵菜”的,只有在过年或婚庆喜宴上才有机会一饱口福,因此,“水膀”也成了酒宴档次高低的一个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伏口“水膀”不仅仅是过年、结婚等喜庆日子的一道美食,也经常出现在普通百姓平常的餐桌上。其制作方法也有所改良,由原来的整只后膀烹煮改为切成大块烹煮,使制作时间有所缩短,而且其用料也有所增加,除猪腿肉外,还要加上魔芋豆腐、鸡块、油炸豆腐、腌白辣椒等配料,这样做成的“水膀”味道更香、更甜,一点也不油腻,让人吃了回味无穷。 2004年,前来参加涟源市“全国诗词之乡”授牌仪式的国家、省、娄底市的诗词名家和领导专门点名要吃这道菜,吃过后称赞道:“伏口‘水膀’真的好吃,以后一定会闻名全国。”2011年4月,伏口“水膀”荣获“娄底市首届乡土菜烹饪大赛”金奖。 |
湘军水浒席 | 湖南独特的地缘环境和源远流长的风土民俗以及中原南下的儒家思想使之逐渐融合和发展,形成了影响湖南乃至中国社会发展的湖湘文化。然而晚清湘军的掘起又将湖湘文化推上了一个新的巅峰,饮食文化——水浒宴席也因此延生,成为凝聚湘军将士,增强官兵体质的军宴。 一、水浒席由来 据传,北宋末期,朝廷腐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宋江聚义水泊梁山,宋江等头领常以西瓜子、炒骨、合菜、大块肥肉、米粉坨子、猪肝汤、木耳红枣瘦肉汤、萝卜莲子鱼、豆笋、包菜等十大碗组成的固定菜谱作为犒劳凯旋将士的宴席。这种宴席在梁山内外深受欢迎,广为流传,并传至湖南。 咸丰三年(1852年)曾国藩丁母忧在籍期间,奉命在湘办团练组建湘军。他为了凝聚湘军将士,增强官兵体质,安排后勤人员研究梁山水泊宴席,借鉴其经验,根据湖南的饮食习惯及湘军将士血性刚毅的特性和南方地理气候条件加以改进与完善发明一种特定宴席,侯客时瓜子、炒骨两样,正席时合菜(合菜)、旗帜肉(棋子肉)、精肉汤、黄花炒猪肝、酸辣肠汤、难粉(红薯粉)、爆炒鸡丁、肉圆子、红烧全鱼、旗帜肉(棋子肉)等十道主菜以及宴尾的蔬菜汤等菜肴构成,取名为水浒席,作为湘军军宴。 二、水浒席制法 1、炒骨:将猪排骨捣碎油炸炒脆 2、合菜:用难粉(红薯粉)丝、干黄花、干笋尖拌炒合成。 3、旗帜肉:先在锅内倒入大量的白糖,大火煮开,转用小火熬成蜂蜜一样黄色粘稠的糖浆,再放入切成棋子样的有皮肉炒均。 4、酸辣肠子汤:将水煮沸加入醋坛子里的酸汤、辣椒粉、糖和切碎的猪小肠,熬制而成,同时在冬季食用可御寒。 5、精肉汤:将瘦肉切成小片,放入沸水煮熟。 6、黄花炒猪肝:用干黄花用开水泡发后,拌炒猪肝。 7、难粉:用本地制作的红薯粉油炸后加水煮沸。 8、爆炒鸡丁:将鸡肉切成丁状小块,用油加红辣椒爆炒。 9、肉圆子:将七层肉捣成肉泥,加生粉搅拌制成丸子后蒸熟。 10、红烧全鱼:先在热锅放油,待油热后放鱼,在慢火和中火将全鱼交替煎成金黄色佐料出锅。 三、水浒席特点 1、口味的包容性 水浒席借鉴了山东齐鲁饮食文化的特点,菜品大方朴实,原料多选动物内脏、畜禽和蔬菜,尤其以对动物内脏的加工技艺见长,口味尚浓,注重菜肴的色彩和形象。同时吸收了湘菜“无辣不成席”的特点,口味偏重酸辣。在酸辣肠子汤这道菜中两地特色得到了充分融合与体现。 2、取村的简易性 水浒菜肴的原料全部取自大自然,动特类原料如猪、鸡、鱼全是农家饲养,至于蔬菜更是当天采摘,当天下锅,保证了菜肴原汁原味、新鲜和纯天然性。 3、菜品的节俭性 湘中人民在饮食上崇尚节约,鄙视浪费的俗规被人民自觉遵循,即使家有喜事举办酬宾宴席常秉着看人备料,略有剩余的原则,这在水浒席中充分体现。从宴席的构成上看,一般8人一桌,主要菜肴中有10道。从品种上看,全系家常菜,均系当地产销,价格便宜,这样与普通百姓的消费能力相适应,使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例如,曾国藩无论是教子弟还是幕宾,都特别强调“早起”,认为“早起”体现了为人的“勤”和“实”。他把“早”与书、蔬、鱼、猪、扫、考、宝列为兴业立家的八字诀。在军中,曾国藩每日黎明必与幕僚同食早餐,非齐不食,食必不余。 四、水浒席文化内涵 1、炒骨:将猪排骨捣碎,意喻晚清政府山河破碎,八旗绿营军软弱无能,湘军将士作为偏外部队勇挑重担,敢啃硬骨头,慢慢成为一支主要的骨干力量,维护了清廷的统治。 2、合菜(和菜):意指湘军将士合力、合气,团结合作,拧成一股绳,同仇敌寇对付太平军。 3、旗帜肉(棋子肉):湘军主要将领都有将旗,统一号令。如咸丰三年七月当曾国藩起而创湘军之时,李续宾、刘腾鸿等亲率1100团勇在长沙会师,“玉字中营”、“湘右营”、“湘左营”“湘后营”、“果后营”就在今涟源杨家滩崛起,是湘军的发源地,也是东进攻克武昌、九江、南京的主要中坚力量。腾鸿将号湘后营,树黑帜,太平军望见黑帜如临大敌,抱头鼠窜。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一个多世纪的湘军。又喻棋盘楚汉相争,攻城掠地,夺取城池。 4、精肉汤;意喻湘军将士精诚团结,精干高效的作风。 5、黄花炒猪肝:意喻湘军将士如黄花处子无私心杂念,肝胆相照。 6、酸辣肠汤:湘军将士作为编外部队,不受清八旗绿军正视,装备落后,攻城之艰苦,可想而知,夺取城池后,加官进爵,心情舒畅,意喻湘军将士酸甜苦辣都尝过。 7、难粉:因红薯粉制作程序复杂俗名难粉,意喻湘军将士攻城掠地,与太平军作战之艰难。 8、爆炒鸡丁:意喻湘军将士爆破城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退太平军,把太平军如炒鸡丁煮熟吃掉。 9、肉圆子:意喻湘军将士把太平军捣成肉泥,包成圆子。 10、红烧全鱼:意喻湘军将士有始有终,攻城掠地,烧成红地,直至全面胜利。 五、湘军精神在水浒席中的体现 湘军精神“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舍得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湘人,他的显著特点是,心忧天下,经世济世,敢为人先。为后世所推崇,推动和影响了湖南乃至中国社会的发展。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人物对湘军精神的阐扬,表现在他们不但继承和弘扬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湘学特征,而且实现了从经世致用到向西方学习的近代转变,使湘军精神具备了在近代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与曾国藩一起创立湘军的罗泽南、李续宾、刘腾鸿、左宗棠、彭玉麟等人,也都是从小立有经世大志的人物。左宗棠在科场不甚得意,但他留意经世之学,立下了“读书当为经世之学”的宏愿,关心时务,留心世事,成就了一整套经邦治国的学问。这就使他在太平天国兴起的“天下危累”时期,出而从幕,先后在张亮基,骆秉章幕内,赞襄军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赢得了“天下一日不可无湖南,湖南一日不可无宗棠”的极高评价。最终出幕领兵,成为晚清举足轻重的封疆大吏。罗泽南在入湘军之前,在今涟源杨家滩任乡村孰师,他抱有经世之愿,具备经世致用之才,“忧无术以济天下”,是一位志在鸿鹄的经世之士,他最早创办团练,托人积极游说曾国藩出山,曾国藩后来称赞其为“湘军之母”。当曾国藩起而创湘军之时,他不但自己出山,且率领一批弟子共同加入,可惜在杨洪之难中英年早逝,否则其成就不可估量,由此可知,湘军精神的经世济世精神,在湘军人物中各得到发扬光大,并成就了他们的事业功绩。 罗泽南武昌城下激战,左额中火枪铁子,血流如注,染红衣服,仍然端坐,指挥作战。临终时,握着胡林翼手说:“武汉未克,江西复危,不能两顾,死何足惜,恨事未了耳。”刘腾鸿在江西瑞州攻城,亲身督战,中枪子五,卧不能起。次日,裹创前往,城垂克,复中枪,洞穿左胁,移时殒,年三十有八。语弟腾鹤曰:“城不下,无敛我!”其情景和泽南同出一辙,他们心中,别无他事,只有未竟之业。 云贵总督刘岳昭西路作战十余年,收复云贵。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南起四川成者,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四川,过陕西褒城左拐,沿褒河过石门,穿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岳昭统兵十余年,转战川陕、云贵,任事之艰,战线之长、补给之困、-之难调和等,其艰险可想而知。 李续宾三河大战中,李秀成部与三河城守军迅速出击,将续宾营重重包围,七座营垒全被攻破。续宾虽勇气百倍,怒马当先,往来奋击,终不能出。续宾对部属哀叹:吾军兴十年,前后数百战,出队不望生还,今日必死,不愿从者自为计。说毕,朝北方叩首,跃马入阵,力战而亡,时年四十一岁。后来曾国藩具奏:续宾南征百战,治军严格,劳苦攻高。至于临阵,专以救败为务。遇贼则让人御其弱者,自当悍者。分兵则以强者予人,而携弱者自随。军中肯携带弱兵,肯临阵救人者,前惟塔齐布,后惟李续宾。续宾无愧于精锐之师,大将之风,仁厚之德。 |
清水竹笋 | 涟源盛产竹笋,以龙山高岭区所产为冠。用该地竹笋制作的清水竹笋罐头,经去壳,蒸煮(至八成)除衣、漂洗、整形(断尖笋剔除),再行蒸煮,加入柠檬酸、白糖、清水、经消毒等流程后,色泽或白净、或白里渗黄,晶莹透亮,笋面光滑,切口平整,形态甚佳;而竹笋肉质既嫩又脆,笋味清香,汤汁更是清晰、透亮、味醇,鲜而不生,香而不杂,实为家庭、宾馆、餐厅等服务行业之佳肴珍品。 |
珠梅土鸡 | 珠梅土鸡之所以味道鲜美、百吃不厌,首先是原材料。鸡是本地的地道三黄鸡,这些鸡白天以山林、野地间的杂草、虫蚁为主食,只在傍晚归舍时才辅以杂粮五谷喂养,极大地满足了它们的营养需求,保证了营养供应的平衡,同时整天在野外啄食、奔跑、跳跃,又健全了它们的体质,增强了抗病能力,如此喂养出的地道土鸡,毛色光亮,体质强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这些土鸡没有喂任何合成饲料和激素,喂养时间和重量都有严格规定,喂养时间不能超过一年,重量不能超过3公斤。再加上所用猪肉都是本地熟食喂养的猪,挑选精肥适度的五花肉。辣椒是用香浓超辣的涟源本地朝天尖辣椒。 其次是烹饪技巧,这是珠梅土鸡味道的重要保证。珠梅土鸡的烹饪十分讲究,决不能马虎。烹饪时先把三黄鸡砍成大块,加鸡肠子、鸡杂、鸡血,五花肉切成大片,一只鸡加七八片,每片小巴掌大。将五花肉先入锅爆炒,待精肉呈黄色,肥肉出油,再放入鸡块翻炒,加料酒,煽干水分加薄姜片和一小勺水,加青辣椒、红辣椒、盐、鸡精红焖,到快收干水出锅。 依此方法,以本地土鸡、熟食猪肉、朝天尖辣椒等为原料,加上独特的烹饪技巧,做出来的珠梅土鸡味道格外鲜美,色香味俱全,吸引食客,令人百吃不厌,流连忘返。可见珠梅土鸡能上品牌,成为湘菜系列中极具影响的菜肴,也就必然了。 看到端上餐桌的珠梅土鸡,鸡皮纯黄。夹上一块咬在嘴里,糯性很浓、很粘,肉质却非常细腻,没有半点粗糙感。慢慢品味,鸡肉非常甜美,甜的自然。加上辣椒汁的辣气,不但有鸡肉香,还有一种辣香。鸡肋肉没有完全脱骨,慢慢咀嚼,更能找到吃的感觉。盆里的鸡肠子每节都不长,却很绵软,带着辣椒汁,吃起来味道香辣。鸡血小块小块,辣椒汤全部沁入鸡血的气孔,吃起来既烫辣又脆嫩。鸡杂切成小片,既脆又香。难怪珠梅土鸡在全省享有盛誉,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影响娄底的100强品牌之一和湖南省著名商标。 如今,珠梅土鸡店在湘中地区开设了分店,全省各县、市也都竞相开设以珠梅土鸡店冠名的饭店,成为我省湘菜行业中的品牌。 |
枫木贡茶 | 古塘原属安化县。据1992年版《安化县志》记载:安化县素称“茶乡”,产茶历史悠久。……宋置县时,茶叶产量已甲于诸州县。元、明时期,县内不少人以茶为业,种植技术不断改进,所产“云雾茶”、“芙蓉茶”驰名中外,成为朝廷贡品。昔有桃溪界云台山高僧,年年谷雨前夕,从山上下来,前往眠牛山一带而去。乡人甚疑,便暗随其后,原为笃钟此山之茶,每年窃采而归桃溪界云台山寺独品。乡人试采少许,及烹,顿觉芳香扑鼻,味甘绵长。据传,清代中期,两江总督陶澎回安化省亲,闻枫木林产名茶,令仆取来,以紫砂壶燃桑枝烹煮,观之,呈毛尖之色;闻之,飘龙井之香;饮之,回味幽长。遂携数斤返朝供皇家,定位贡茶,从此,乡人无缘品到此茶。 枫木贡茶的采摘,在清明节前后3天最佳,标准控制在一芽一叶。此时采摘的茶,白毫显露,条索细圆紧直,呈深绿色。 枫木贡茶生产场地位于群山环抱的眠牛山上,没有环境污染,是高品质茶理想的生产环境。 枫木贡茶的加工继承传统手工艺特点,又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品质得到进一步保障。其加工程序很有讲究。首先,把鲜茶摊放数小时,让茶叶失去部分水份,特别是带雨水和露水的鲜茶。高温杀青后,凉胚到常温。之后,用揉茶机揉捻。解块后,上烘干机,烘干至六七成后再凉胚至常温。再用烘干机烘干至九成。最后用提香机进行提香。在这个加工过程中,既有手工,也用机器。在烘干程序中,改用木炭或煤、电,更为环保和科学。烘干时,人用手不停的进行捧、抛、抖,使茶叶均匀干燥。干燥的程度完全要凭经验。最后一道工序是提香和定型,虽是用机器,但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也须不断实验才能控制好,要有经验的人才能完成。为了保证品质,在制作过程中,凉茶的容器须用竹簸箕。车间里严禁带香烟、槟榔入内,女职工不准使用香水。枫木贡茶泡茶时水温以八十五摄氏度为宜,汤色通透清绿,嫩香扶面,味甘爽口。谷雨前后采摘的,一芽两至四叶,呈墨绿色,汤色通透黄亮,栗香浓郁,味甘绵长。 |
涟源紫米 | 涟源紫米,源自湖南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定居龙山,采药撰方,著《千金要方》,留下二千多个药方,疗效神奇,上山进香求医者,络绎不绝。今岳坪峰顶,尚留“药王殿”。相传是“药王”孙思邈带入,亦相传是明朝从江西引入。此后,涟源便开始有紫米种植,涟源紫米颜色鲜艳,味香微甜,药食兼用,独具一帜,是稀有的健康食品和食疗佳品。如今,涟源紫米以它特有品质,走向全国市场和千家万户。 紫米是极珍贵的水稻品种,谷壳颜色紫红,米粒外层有紫色物质,做成饭粥后色更鲜艳,故名。紫米乃“米中极品”,俗称“长寿米”、“补血米”,是稀有的特色保健食品。汉武帝以来,历代为“贡米”,皇室贵族的珍稀美味,《红楼梦》中御田胭脂米,是国家领导人出访选定的馈赠礼品之一。 营养价值:紫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赖氨酸、核黄素、硫胺素、叶酸等和多种维生素,铁、锌、钙、硒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皆高于普通大米。营养丰富,品质甚佳,是理想的滋补佳品。 食用效果:《本草纲目》记载:紫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等作用。对头昏目眩、贫血白发、腰膝酸软疗效尤佳,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是老年人长寿之“养生米”,适合孕产妇和康复病人保健食用,产妇“月子米”,贫血病人“补血米”。紫米的膳食纤维含量丰富,能够降低胆固醇,预防冠心病,帮助减肥。美国研究显示,紫米花青素较丰富,有助抗癌。 食用方法:饭、粥、煲汤,或加工。可单独食用,亦可按1份紫米配4份白米食用。紫米味香微甜,粘而不腻,熬粥晶莹透亮。紫色素易溶于水,不宜用力搓洗,蒸煮放水稍多,时间稍为延长。 |
湘中醉花猪 | 嘴长毛短线含膘,喜向山中食青苗。 渴饮山泉兼蕉露,饥餐米薯与酒糟。 红鲜只配金盘荐,香嫩真堪玉箸挑。 醉出湘人真血性,南京城上帅旗飘。 这首诗讲述的是百多年前一个关于湘中醉花猪的传说。相传,湘军统帅曾国藩平日饮食节俭,唯对家乡醉花猪肉情有独钟。节日宴会,桌上可以无山珍海味,却不可缺一盘醉花猪肉。湘军与太平军在南京相持,久攻不克,将士离乡日久,渐生怠心。曾国藩心急如焚,食不甘味,不由想起家乡的醉花猪肉,一时突发灵感,立即派人回乡釆购300头醉花猪。喝着家乡的水酒,吃着久违的醉花肉,全军将士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将湘军帅旗插上了南京城头。 湘中醉花猪有着近300年饲养传统,其种群为本地土猪和野猪杂交衍生而成。嘴长肚大,耳薄毛稀,毛色光亮,或黑白相间,或棕红如火。湘中人好酒,几乎家家制酒四季成酿,尤以当地糯米精制酿造的湘中水酒,甘冽醇香,后劲绵长,是享誉三湘的酒中上品。水酒的酒糟是当地花猪的最爱,在杂粮、菜叶混合煮熟的猪潲中加上适量的水酒酒糟,总会让猪胃口大开。许多农户甚至还在生猪育肥的关键阶段,直接在饲料中加入少量水酒,虽然人们并不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但这种饲养传统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湘中地区山清水秀,牧草丰茂,为醉花猪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天然生态环境,也形成了醉花猪半圈半牧的生长习性。一边悠闲自得在山水之间自由觅食野生草苗,饮用清澈甘甜的山泉,一边享用着人们用水酒酒糟精心配制的熟食饲料,这样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条件,造就了醉花猪卓尔不凡的品质。与普通猪肉相比,醉花猪的肉质更加细嫩,肉味更加鲜美,烹饪后色泽鲜艳芳香四溢,没有任何异味。“最美不过醉花肉”,“没吃醉花没过年”,这些广为流传的民谚,说明了长期以来湘中百姓对醉花猪肉的喜爱。 近年来,醉花猪凭其优良肉质引起了国内许多畜牧专家的浓厚兴趣。湖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彭英林研究员和湖南农大食品科技学院原院长夏延斌教授领头的两个科研团队对醉花猪胴体、肉质性状等指标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显示:醉花猪的各项营养和风味指标大大优于普通猪种。肉色鲜嫩红润,肌肉纤维细腻,纹理间脂肪丰富,风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当高,是国内少见的优质猪种。 专家们经过近2年的观察分析,为我们解开了醉花猪肉香味美之谜。原来,除了天然的生长环境和自身的野猪基因,独特的饲养方式是醉花猪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适量喂养水酒酒糟能将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质中的抗营养分子分解转化,使猪肉的不饱和酸含量增高,胆固醇含量降低,同时水酒中含有18种氨基酸和镁、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和B族维生素,能有效促进食欲,舒筋活血,从而使猪肉中含有亚油酸和维生素E等更多的营养和风味物质。 醉花猪作为湘中传统美食的一朵奇葩,在长达三百多年的历史传承中,因为生长周期长、饲养成本高、对环境和饮食要求相对比较精细等种种原因,未能扩展成一个大的种群,仅在涟源市的杨家滩、枫坪、荷塘等湘军故里有小范围遗存。以传承做大醉花猪产业为己任,湖南华德食品集团与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联手建设醉花基地,打造醉花品牌;经过2年多的不懈努力,建成了年出栏1万头的养殖基地,并计划在未来3年内扩展到年出栏5万头的规模。在饲养方式和饲养管理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科学的现代管理方法,实现科学保种、科学配料、科学放牧、科学防疫。建立全程质量可追溯电子身份档案,保证每头猪从出生、哺乳、育肥、上市都有规范清晰一目了然的记录。 2014年,湖南省运动会隆重举行,华德醉花猪被推选为唯一指定猪肉产品,得到体育湘军的高度评价。弘扬传统,开拓未来;湘中醉花猪正以其优良尊贵的品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推崇,重塑饮食至尊的形象,走向更加宽广的市场。 |
烧烤野鸡 | 湄江地区流行的烧烤野鸡,是在柴火或木炭火上烧烤,并散以雪盐、姜末、胡椒灰、辣椒粉等,味道特别鲜香细嫩.湄江是一个天然动物园,野鸡尤其见多。 相传,有一位猎人在祝融峰上打猎时,整整一天仅仅是打了只野鸡。到傍晚时,由于障路作怪,猎人怎么也找不到回路。他不得不在祝融峰上的一个小坪里过夜。猎人烧了一堆篝火去寒,忽觉肚中饥饿,于是他把野鸡放在火上烧烤。在烤到香喷喷时,忽然走近一位白衣书生。书生走近火堆在猎人手中拿过野鸡就吃,待猎人要发脾气时,书生撕了一半给猎人,并说了句“打一半,吃一半,不然没回路”的话就走了。这时,猎人清晰地见到了自己回家的路。从此后,湄江地区的猎人就有带烧烤野鸡出门或在山中烤野鸡的习惯。 |
桥头河萝卜 | 桥头河萝卜是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桥头河镇的特产。 “桥头河的萝卜一上街,药店老板要收摊;桥头河的萝卜不放油,筷子夹起两头流。”这句俗语在解放前就流行在三湘大地,可见桥头河很著名,所产蔬菜很著名,所产的萝卜更著名。 涟源市桥头河镇所产萝卜、白菜远近闻名,该镇土壤肥沃,涟水、湄水河东西横贯,湿度适中,所产蔬菜、水果鲜嫩多汁,富含硒等稀有矿物质。该镇现有15个专业种菜村,专业菜地27930亩,示范基地2580亩,高标准育苗中心240亩,蔬菜大棚110个,年产各类时令蔬菜32万吨。主要品种有萝卜、白菜、四季豆、辣椒、豆角、花菜等20多种。该镇1995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蔬菜基地”,2002年被评为“放心菜生产示范区”,2004年被评为“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
富田桥光厚堂游浆豆腐 | 富田桥光厚堂游浆豆腐为涟源地方传统特产,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据周氏家族记栽。由《光厚堂》周永兴为创始人,传承至今己有数百年历史。因其豆腐色,香,味俱全而成为贡品。相传至今我们《光厚堂》人本着以光明正大,厚道做人为祖训。继承与发展《光厚堂》游浆豆腐加以现代制作工艺,经过二十多道工艺精制而成,不含石膏等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其口感纯正,香味馨浓,食之回味无究,是您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
安格斯牛排 | 安格斯牛为世界著名的小型早熟肉牛品种,原产于英国阿伯丁和安格斯地区。安格斯牛全身黑毛,无角,体圆,腿短,颈短,腰和臀部丰满。生长快,15—18月龄体重可达450公斤,日增重1公斤。公牛体重700—750公斤,母牛体重约500公斤。屠宰率为60—65%。肉嫩味美,呈大理石状。安格斯牛的特点是早熟,生长快,耐粗饲,适应性强,在恶劣环境下都能保持良好的产肉性能。涟源市七星街镇的国家级安格斯牛纯种繁育场是湖南省唯一的大型种牛场。 |
年豆腐 | 过年打豆腐是当地的传统习俗,更有“二十三祭灶神,二十四杀年猪,二十五打豆腐……”之说,豆腐是过年餐桌上的必备菜品。春节临近,农户们将自家种植的黄豆,经过浸泡、磨浆、过滤、烧浆、冲浆、压块等几道工序加工成传统农家年豆腐,据说“腐”“福”谐音,多吃多福,当地俗称“发财豆腐”,所以,腊月除了鲜吃,还炸豆腐、冻豆腐、酶豆腐、制豆腐干等美食,农家院落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
涟源精制面粉 | 涟源盛产面粉,三十年代就颇有名气。民国初期,蓝田镇相断发展80余家畜力制粉磨坊,施行季节性面粉生产。后经梁承衡、梁邑新、梁绳武等人集股筹资,引进中型“12218”寸磨粉机六台,开始了面粉的机械化生产。 涟源面粉的制作,主要采用当地特有的水土条件下培植的优质小麦与外省的特定小麦,按比例混合搭配,严格分级研磨筛理,精制而成。通常,每百公斤小麦可研磨三十多公斤面粉,面粉色泽洁白,面筋质高,柔软细腻,营养丰富。是制作各种食品和高级糕点的最佳原料。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