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湘西州 >> 龙山县 >> 石牌镇

石牌镇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龙山百合

  龙山县常年种植药食两用的卷丹百合5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6,是湖南省最大的药食两用百合种植县,素有“中国卷丹百合之乡”美誉。   地域范围   湖南省龙山县民安街道、华塘街道、兴隆街道、石羔街道、石牌镇、洗洛镇、水田坝镇、茨岩塘镇、红岩溪镇、洗车河镇、苗儿滩镇、靛房镇、里耶镇、召市镇、桂塘镇、农车镇、大安乡、茅坪乡、洛塔乡、内溪乡、咱果乡现辖行政区域。   

龙山萝卜

  龙山萝卜   龙山县蔬菜产业协会   11352836   萝卜

湘西猕猴桃

  湘西猕猴桃资源约占湖南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主要品种有“米良一号”和“古丈79—4号”。其营养丰富,除含有糖类、蛋白质、胡萝卜素外,还含有14种稀有元素,特别是硒元素含量高。“米良一号”由吉首大学生化学院石泽亮教授等科研人员花了12年时间利用野生猕猴桃资源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美味猕猴桃新品种,“米良一号”先后获国家“优质新产品奖”、农业部“希望奖”、湘西州“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农业部指定为全国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   湘西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关于划定“湘西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地域保护范围的函》(州政函〔2007〕8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凤凰市、永顺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龙山县、泸溪县等8个县市现辖行政区域。

龙山土家织锦

  土家族人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一代又一代的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工艺美术,使其在土家族人的生活中,充满了神奇的艺术魅力。   土家族的工艺美术包括土家织锦、挑花、刺绣、制陶、印染、雕刻、编织等多种门类。它们既为世世代代土家族人所创造,又为其所享用。从而,深深植根于土家族风俗习惯之中,默默地与土家族人的生活常在,真真切切地表现着土家族人的审美观和艺术情趣。   在土家族人聚居地区,姑娘出嫁,娘家除打发一套木器嫁妆外,还要打发铺盖。这些铺盖中最珍贵的是土家织锦被盖。这些织锦被盖既有长辈亲属陪送的,也有姑娘自己学会织锦后,在织机上一线一梭亲手创作攒积下来的。这种姑娘自己手织的织锦被盖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爱征,更是土家族人衡量一个姑娘是否聪明、勤劳的标记,一种人品价值的尺度。因此,织土家锦就成为土家族姑娘们一种普遍习惯。在一些地区,很早以前出现的“女勤手织,户多机声”的情形,现在,有了新的发展。   土家织锦是在木制斜腰机式织机上织成的。这种织机由机架、机杼、滚子、坐板等主要部件组成。织锦姑娘坐在坐板上手拿牛骨或银、铜等金属挑刀,旁边摆一只麻篮,麻篮里摆好彩线便开始织锦。土家织锦讲究配色,一般以红、蓝、青色棉线为经线,自由选择各色棉线、丝线或者毛线作纬线,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织成。   土家族姑娘长到十二、三岁便坐上了织机坐板,系上了腰带,在大人的传授下开始学织锦了。少则三五个月,多则年余,小姑娘便成了基本掌握织锦技巧,能单独上机的小织女。至于技艺的娴熟精妙,掌握传统图案的多少,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的体现,就全靠织女本人的灵敏性和刻苦研磨精神了。   织锦姑娘们通过辛苦劳动,世代淘选积累,基本定型的传统图案已达二百余种,其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土家织锦与土家族人的生活习俗密不可分的依承交融,土家族人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成了土家织锦的题材范围。   一、表现动物的题材   土家族人大都世代居住山区的,因而,对于栖息山林的飞禽走兽同饲养的家禽家畜几乎一样的熟悉。于是表现各种动物的图案成了土家织锦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石必(小兽)花、猴手花、野鸡尾巴花、阳雀花、大小狗牙齿花、猫脚迹花、马必(小马)花、虎头花等。   二、表现植物的题材   土家族人爱美,爱自然,爱绿色生命,喜爱种植与丰获,并在劳动中,把自己的创造与大自然的杰作融为一体。土家织锦传统图案中,出现大量的表现植物的画幅,就是土家族人这一习惯的体现。如梅花、藤藤花、韭菜花、玫瑰花、月月红、金勾莲花、臭牡丹花、各种菊花、八角香花、刺花、梭罗树、胭脂花等等,在织锦姑娘的巧手编织下,美丽鲜艳得使蝶恋蜂惑。   三、表现生活用具的题材   土家族人热爱生活,也善于生活。走进土家木屋,你见到一件件既平常又实用的家具用器,表现在土家织锦图案中绝妙得耐人寻味。如桌子花、椅子花、粑粑架花、棋盘花、桶盖花、箱子花、豆腐架子花等等,样样织进了织锦图案。   四、表现了土家族风俗习惯的题材   如每到秋收过后,土家族山寨常常看见在弯曲的山道上,走着的迎亲队伍中,新娘的花花轿子和督官、送亲客、打旗帜的、打镏子的、吹唢呐的、骑马的、牵马的、抬嫁妆的(箱子、柜子、桌子、椅子子、被盖、花瓶、梳妆台)等等形象却进入了土家织锦《迎亲图》的画面,把土家织锦巧妙地植根于民俗之中。   五、表现土家族历史政治的题材   历史上,土家族长期受治于土司制度,封建土司也分大小等级,土家族人把土司王看作是权利与统治的中心,于是土家织锦中就有了“四凤抬印”、“土王五颗印”等图案。印是统治权利的象征,对印的认可与畏惧是土家族人的一种文化心里。“四凤抬印”是四只生气勃勃的凤凰拱抬着一颗方形大印。“土王五颗印”,是土王的中间一颗大印连着四方的四颗小印,寓意着权利的核心是土王,土王辖四方小土司。这种层次意识在许多土家族习俗中都有表现。比如长幼有序、看重家族等等习惯。   六、深受汉文化影响和启迪的题材   无论从心里状态还是处世习惯来看,土家族人是开放型的民族,因而,受汉文化影响较快。比如,土家族人的喜欢吉祥、功名意识等等习惯与汉文化是同一的。于是“福禄寿喜”、“长命富贵”、“鲤鱼跳龙门”、“二龙抢宝”、“一品当朝”、“双凤朝阳”、“狮子滚绣球”、“喜子花”、“龙船花”、“龙云图”等等进入了土家织锦的传统图案。   摘自《中国土家族习俗》   

石牌百合

  石牌镇位于湖南省龙山县县城北33公里,总面积68.3平方公里,一万六千多人。近年来,龙山县石牌镇由于百合产业大力发展,从一个普通的边贸小镇,一跃成为享誉全国的一村一品百合示范镇。     多年来,百合种植与加工逐步成为石牌镇主导产业,全镇农户8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百合种植加工,拥有30亩以上百合种植大户105户,百合加工龙头企业2个,百合加工大户42户,百合专业合作社1个,从事百合加工和销售的人员超过250人;建立了百合批发市场1个,年鲜百合交易量达2万吨左右。干鲜百合更是远销上海、杭州、武汉、广州、郑州等地,热销上海世博会。     2011年8月,石牌镇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百合)示范镇”荣誉。     2012年,石牌镇百合种植突破1.6万亩,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1.8亿,人均增收11215元。   

紫砂陶器

  紫砂陶器   龙山县紫砂陶土资源居全国之首,故陶器产品历史十分悠久,从里耶溪口台地新时期遗址,里耶战国、东汉古城遗址古墓葬中,发现的大量古陶器和陶件可以证实,其中白泥坝窑厂沟和虎巢溪陶瓷质地、花纹、柚色均属上乘。该县生产的紫砂陶系列产品式样美观、质地优良,不亚于江苏宜兴紫砂陶器,其产品远销美国、西德、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加拿大等14个国家,现产品发展到4大类10个系列213种规格,包括酒类包装、茶具、花瓶、花钵花盆、日用陶瓷、陶瓷工艺品及耐火材料。1992年被省轻工业厅评为“四新”产品一等奖,因国企改革,县陶瓷厂处于半停产状态,急需诚招国内外客商共同研制开发。

龙山七姊妹辣椒

  龙山七姊妹辣椒   龙山县蔬菜产业协会   “龙山七姊妹辣椒”是明末传入武陵山区的南美洲番椒,历经数百年栽培、选育而成的独特的农家蔬菜品种资源。龙山县多样广袤的地理形态和北红南沙的土壤资源、亚热带充沛光热、温润适宜的气候资源,有机循环利用的农家肥资源培育出“龙山七姊妹辣椒”的上好品质。

包谷酸炒腊肉

  包谷酸是湘西人的叫法,在湘西州龙山县某些土家族聚居地区又将它叫做“杂辣子”。   我的老家在湘西州龙山县的八面山上,每年秋收之后,当地百姓都会制作包谷酸。包谷酸制作特别简单,但也各有各的特点。制作时,先用石磨将玉米粒磨成粉,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打米机,但是人们还是认为用石磨磨出来的玉米不失原味。将磨好的玉米粉中加入少许的盐和辣椒,进行搅拌,这就完成了第一道工序。最后将原料放进事先清洗好的陶罐中盖上盖加水密封,一罐包谷酸在时间中开始原酿。   每年母亲总会在家中制作一罐或者几罐包谷酸,只因我和弟弟俩人从小喜欢吃这道土特产。记得儿时,还没有离开家乡,家中每天必备的菜就是包谷酸。每每母亲在火坑里炒包谷酸时,看着那金黄金黄的颗粒,兄弟两早已垂涎三尺。兄弟两最喜欢用它来拌饭,浓郁的香味盖过了青菜的苦涩。中午饿了,包谷酸也是必备的佳肴。从橱柜中拿出一碗包谷酸,你一口我一口,三下五除二,两人看着空空如也的碗,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而如今,在外工作了,很少回到家中,母亲却一如既往地做着包谷酸,只为在外归来的儿子能够吃到喜爱的美食。去年冬季回家,母亲又从罐子里掏出了一碗包谷酸,然后拿起刀对着我说:“今天给你来点不一样的,包谷酸炒腊猪腿。”选了一块上好的猪腿肉,洗净,切成片,放入油锅中爆炒。炒好了之后用碗盛着暂时搁在一旁,再将包谷酸放入没有油的锅中干炒,当包谷酸中的水分被蒸发了之后,将放在一旁的腊猪腿倒进锅中,这浓浓的腊肉的香味混合着包谷酸的香味教人再无法挪动半步。回忆的味道中添加了新的味觉,这是专属母亲的味道。   短暂的团聚之后又是离别,离别前,母亲又将一大包包谷酸炒腊肉放进我的行李中。   作者:陈 雄

里耶米豆腐

  里耶,原本沉睡在武陵山腹地酉水河边,2002年一场挖掘让这座小镇的秦风秦韵重现于世,被外界愈来愈多的人所知道了解,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来寻找千年流传下来的韵律,来倾听千年传唱的歌曲,来抚摸岁月雕磨的石板,来品味岁月留香的美食。   经过里耶大桥,跨过酉水河,一幢幢青砖绿瓦的古式楼房屹立在街道两旁。秦韵特色的古城遗址、古城博物馆可能是你此行的目的,但游完后步入古城小巷来一碗里耶米豆腐又会为你此行增添色彩。   走进石板小巷,你总会在小巷口发现一家或者两家店面在售卖米豆腐,秦风旗帜在屋檐上随风飘扬。此刻你不妨找一家店坐下,唤一声:“大姐,要一碗米豆腐。”这是店老板准会满脸笑容的对说:“辣椒多少?熟食凉拌?”凉拌、熟食皆看你的口味。倘若你自以为自己很能吃辣,“多加点辣椒!”那么你就上当了,这是当地自产的辣椒,叫做“七姊妹”,奇辣无比。   里耶每一家卖米豆腐的店门口,几乎都摆着一个小摊。一个个金黄色油炸粑粑放在网丝上,这就是米豆腐的黄金搭档——油粑粑。一口软嫩的里耶米豆腐外加一口清香酥脆的油粑粑,这才是人间美味吧!   儿时,最喜欢的事就是赶集。家住当地自然保护区八面山上,交通不便。凌晨三四点,我们一行赶集人与一群鸡鸭猪狗挤在一辆手扶拖拉机上,一路上只听得“叽叽喳喳...汪汪哼哼...”还有一阵阵若有若无的猪粪味道。可这些仍阻挡不了我赶集的决心,只因里耶米豆腐的吸引实在太大。到了下午回家时,坐下拖拉机上,摸着圆鼓鼓的肚子,露出了满足的面容。   若是你喜欢清幽的山水,钟情于赢秦的文化,有抵挡不住美食的吸引,那么里耶古城定是你最佳的选择,而当你离开时准会是面上含笑的。   作者:陈 雄 来源:凯风湖南

洗车河霉豆腐

  武陵山腹地龙山县洗车河镇的霉豆腐全国文明,麻辣可口、油而不腻的味道不知让多少人记忆犹新。而龙山县其他的地方也有霉豆腐,却远远不及洗车河霉豆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当然跟流经此地的捞车河有莫大的关系。捞车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红岩溪等地,而这条主流就是这霉豆腐闻名遐迩的关键所在。它穿越无数山涧,聚集起大大小小的碧波浅滩,在幽静的山谷间透出一股股清心静脾的气息。这里清凉甘甜的流水就成了制作霉豆腐的最佳选择。   在制作前,当地的土家人会选择当年产的粒大饱满的黄豆,磨制豆腐。用捞车河水制作出来的滑嫩可口的豆腐也是远近闻名的特色菜肴。然后选用较好的豆腐,将其切成方方正正的小豆腐块,放进清水锅里面将其煮熟,这就完成了霉豆腐制作的第一步。接下来就用干净透气的白布将豆腐块包裹起起来,放在稻草堆或者是谷糠里面,待几天豆腐块发酵长霉后就将其取出,与事先调制好的配料搅拌均匀,最后放进盛有当地特产香油的罐中进行泡制,这样洗车河霉豆腐就完成了。   每逢过年过节之时,当地土家人走亲访友之时,必不可少的礼物就是洗车河霉豆腐,这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习俗。   我有一个凤凰友人,有一次相聚前托我为他带一些霉豆腐,我爽快地答应了。见面时,他见我口袋中的三罐霉豆腐立马露出了不悦的神情:“你不知道我喜欢霉豆腐吗?”可我确实不知。当我看到他吃霉豆腐的时候却大为惊叹,只见其操起筷子夹起一块霉豆腐直送进嘴里,完事后擦擦嘴角的油渍:“好吃!”令人哭笑不得。他不知道,霉豆腐在我们当地的吃法,每每只用竹筷蘸一点慢慢送进嘴里细细品味。   如果你也是一个吃货,喜欢收集各地的小吃,那么你一定要来洗车河镇品一品这地地道道的土家小吃。   作者:陈 雄 来源:凯风湖南

比耳脐橙

  比耳脐橙   龙山县酉水河流域由于常年有效积温高、土质肥沃,适宜水果生长,尤以岩冲比耳脐橙最为出名。该产品果型椭圆美观、色泽深红艳丽、含糖量较高、味酸甜适中、口感极佳。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南省优质水果银质奖,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且供不应求。故龙山县将该品种扩大种植,现已具5万亩规模,产量达4万吨以上。

里耶脐橙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里耶脐橙” 果大形正,橙红鲜艳,光洁美观,风味浓甜芳香,化渣爽口,系湘西富硒柑橘系列,含有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品质优,耐贮藏,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远销俄罗斯及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龙山县柑橘种植面积达14.3万亩,年产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产值达2亿元。形成了以里耶和贾市为中心的南部柑橘产业带和以石羔为中心的北部柑橘产业带,涉及20个乡镇158个村5.6万农户。目前,有万亩以上乡镇5个、千亩以上专业村31个、种植大户133户,注册登记的柑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家、大型柑橘选果分级打蜡厂3家。     “里耶脐橙”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后,对于做大做强柑橘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展壮大龙山县域经济具有里程碑意义,进一步拓宽了湘西州柑橘产业以品质创品牌、用品牌拓市场的新路子。   里耶脐橙   龙山县柑橘产业协会   10415880   脐橙

土家背篓

  土家背篓为龙山县土家民族竹制手工艺,其编制精巧,造型美观而享誉省内外,并最具民族特色,上下沿口和中腰缀以黑、红、绿彩篾、上大下小,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尤以小背篓最为出名,已成为走俏的旅游纪念品、年销量在10万件以上。   

龙山紫砂陶器

  龙山县紫砂陶土资源居全国之首,故陶器产品历史十分悠久,从里耶溪口台地新时期遗址,里耶战国、东汉古城遗址古墓葬中,发现的大量古陶器和陶件可以证实,其中白泥坝窑厂沟和虎巢溪陶瓷质地、花纹、柚色均属上乘。该县生产的紫砂陶系列产品式样美观、质地优良,不亚于江苏宜兴紫砂陶器,其产品远销美国、西德、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加拿大等14个国家,现产品发展到4大类10个系列213种规格,包括酒类包装、茶具、花瓶、花钵花盆、日用陶瓷、陶瓷工艺品及耐火材料。1992年被省轻工业厅评为“四新”产品一等奖,因国企改革,县陶瓷厂处于半停产状态,急需诚招国内外客商共同研制开发。   

龙山中药材

  龙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且属高山台地,平均海拔在600米左右,极适应中药材生长,且药质优良,在省内外和周边地区久负盛名。据调查,现有野生中草药1300多种,其中,野生名贵药材达200余种,如天麻、玄参、云母香、七叶一枝花、三七、厚朴、杜仲等,资源广阔,常年种植当家药材约5万亩,尤以大安、乌鸦、猛必、洛塔、八面山等药材基地乡最为集中。目前该县药材加工尚处于粗加工阶段,且规模较小,产品市场供不应求,若能走联合开发,系列产品精加工开发,必将成为富民、富县、富商的一大支柱产业,诚招有志之士前来龙山开发。

苗市腊肉

  苗市腊肉生产于龙山县洗车河流域,以苗儿滩镇最为出名,该产品以土家人特殊的淹制和熏烤,工艺复杂,其色泽红艳,香味浓厚,质地不亚于金华火腿,可蒸,可烤、可煮,食法多样,其生产以千家万户为主,年产量约1700吨,目前尚未集约化生产,产品在周边久负盛名,尤其在省内销售看好。生产厂家仅有老槐实业有限公司和榜爷腊味厂。   

石牌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石牌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