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长辛店白枣 | 又称长辛店脆枣,丰台区长辛店、朱家坟、张家坟一带为其主要分布区,以庭院栽植为主。 这种枣果实为长卵圆形,个大,平均重13.6克;果皮薄,肉脆,核小,吃起来多汁味甜,品质上等;9月上旬成熟。 此品种树姿半开张,树势强健,丰产性极强。 |
丰台芍药 | 芍药为毛茛科,多年生宿根草本。原产我国,在秦岭、大别山、京西百花山等地均有野生种。我国栽培芍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代扬州栽培最盛。丰台区在明代就是著名芍药种植地。 芍药有肉质粗大的主茎,离0.6-1米,叶为2-3回羽状复叶。花单生于分枝顶端,有单瓣、复瓣或重瓣,有紫、粉、黄、白等色。2-3年后,立夏时节可见花,5月中旬开花最盛大。 芍药观赏价值很大,在群芳中,牡丹与芍药历来被称为“花中二绝”。自古就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之说,真可谓一花之下,万花之上了。芍药是布置园林庭院的珍品,且花梗长而挺直,宜作切花。根可入药,有养血敛阳、柔肝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头晕、眼花和出虚汗等症。 北京芍药主要产于丰台区花乡郭公庄村。明清时就有“丰台芍药甲于天下”之说。这里有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气候条件又能满足芍药耐寒喜阳、忌湿畏热的要求。芍药主要用作切花,也有少量入药。栽培品种甚多,有酒白、杨妃、南红、小叶杨、金镫子、粉妆楼等。其中金镫子开花最早,色红而艳,所谓“立夏见芍药”即为此种。酒白开花最晚,茎粗而朵大。小叶杨则以香味浓郁见长。 |
草桥菊花 | 草桥菊花 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农业服务中心 丰台区花乡草桥村地处南三环玉泉营桥和南四环马家楼桥之间。全村总面积3.98平方公里,村民4000多人,属地居住人口约2万人。因花卉产业发达,被称为丰台区的花园社区。 |
太子峪大枣 | 太子峪村为山坡丘陵地带,生态环境优美,那里生产的长辛店大枣,至今已经有数百年之久。长辛店大枣成熟期比冬枣短,平均重13.6克,果皮深红色,光滑平整,皮薄汁多核小,果肉细嫩,酸甜适中,口感好,营养丰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北京名果》一书中位列鲜食枣第一位。太子峪村建立了北京市农业生产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华名枣博览园。 2006年9月,在北京奥运推荐评选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同时荣获中华名果称号。在第二、三、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分别获得了“最受欢迎产品”和“畅销产品奖”。 |
京绣 | 京绣是指以北京地区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京绣有200多年的传承发展历史,是我国汉民族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京绣兴于明清,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等,用料十分讲究,具有格调高雅、富贵的风格,京绣与皇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又称其为宫绣、宫廷绣。京绣是纯手工工艺,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机绣发达的今天,为了区别于机绣,又将京绣称为“手绣”。在2014年,京绣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绣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到了辽代则步入高峰。《契丹国志》记载,“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而“宫廷绣”就是因辽在燕京设立绣院而诞生的,主要是为供奉宫廷、帝王、侯爵服饰之用。 到了元代,金银线用于京绣,成为京绣中最好的针工,也称为“平金打籽”绣。这种绣用真金锤箔、捻线,盘成图案或是结籽于其上,工艺复杂、材质贵重,所绣之物十分精致、贵重珍奇,足显皇家的金碧辉煌。这种绣法在其他地区的绣品中极少见到,成为京绣的特色绣法。 明代以后,“宫廷绣”的针法、技艺、用工、用料、纹样图式等特点更加鲜明,刺绣人员日趋扩大。 到了清代,尤其是光绪年间,京绣被誉为“宫绣”,发展更为兴盛,甚至名扬海外。当时的京城,由于京绣艺术的影响扩大,民间也纷纷效仿。在清末期,北京有几十家“绣坊”,这些绣坊在传承宫绣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民间的东西,使之更民俗化,与生活更加贴近,后人皆称为“京绣”,并列为清代四小名绣之首(京绣、鲁绣、汴绣、瓯绣)。当时,京绣制品的荟萃地集中在前门外荷包巷的西湖营绣花街。 解放后,京绣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与风格,其选料精当贵重,针工巧妙得体,色彩绚丽豪华,格调高雅富贵。 【讲工艺】 京绣雅洁精细、图案秀丽、针法灵活、绣工精巧、形象逼真,其制作过程复杂。 制作京绣的过程中,需要在蜡纸上先描出纹样,用针按照纹样扎出小孔,之后铺上一层特制的粉,用刷子把纹样留在布料上,然后再运用各种针法织绣。在京绣中,需针法灵活、绣工精巧,光针法就有十几种,如盘金绣、打籽绣、三蓝绣等。其中最好为针工中的“平金打籽”绣。这种绣,是以真金捻线盘成图案,或结籽于其上,十分精致华贵。 在绣的方法上讲究慢工出细活,呈现的绣品需平、光、齐、韵、和、顺、细、密;图案精细秀丽、形象逼真,内容上要求“图必有意,纹必吉祥”。 【讲特色】 京绣供于宫廷,所以具有严格的艺术审美标准和规范,要求用料、构图、针法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因而京绣的艺术特色表现出构图满而不滞、造型端庄稳重、设色典雅、雍容高贵的皇家气派和尊严。 材质考究显华贵:京绣用料十分考究,因其专职皇室衣饰,所以选料精当贵重,豪华富丽,不惜工本。京绣一般选用最好的绸缎为面料,这是其独到之处。绣线的选择除了以蚕丝所制成的绒线外,还以黄金、白银锤箔,捻成金、银线大量使用于服饰绣品中。在京绣的代表作中,一针一线都渗透出帝王亲贵的倾天权势。 绣纹严谨呈寓意:京绣图案、纹饰在绣制时,都必须严格遵循图必有意、纹必吉祥的宗旨,即“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据记载,这一宗旨最早见于公元前21世纪的舜禹时代,也就是《尚书·虞书》所说的关于舜命禹制作典章服的故事,确立了天子服饰十二章,历代沿承直至清末。这十二章是由十二种图案组成,每种图案以象征的手法表现着对理想的肯定,如日、月、星辰(胸临)、山(镇定)、龙(变化)、华虫(文彩)、虎尊与兽尊(忠孝)、水藻(洁净)、火(光明)、粉米(养民)等,都是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概括、寄托着设计者希冀抽象概念得以准确表现的愿望。 这种象征的手法与选题均代表了古代刺绣纹样的创作思想,而京绣则始终在贯彻这项原则,历代传承并不断完善。从刺绣工艺的角度反映帝王、统治者的意愿,全部用象征性的表达方法,将祈福纳祥、驱恶避邪的观念通过谐音、会意、借代、比喻等方法,含蓄地以图案形式和技艺高超的针法体现的槽美的刺绣纹样,充分反映了吉祥图案在传统艺术品中的重要性。 京绣图案的寓意不仅是祈福纳祥,同时也是穿用者身份、社会地位的标识。特别是在清代,《大清会典》对帝、后、皇子、贝勒、大臣穿着使用的服装图案纹样、用色都有明确具体的规范。以“五爪金龙”图案为例,“五爪金龙”是皇室专用,其他大臣在服装、饰品上则不可使用,只可穿着四爪龙形的吉服、蟒袍,其他辅助纹样与龙袍相比也简化逊色多了。而文武1们的品级要以补服上胸前、后背两片刺绣图案来区分。王爷、贝勒为圆补,文武1为方补。文官的图案是各种飞禽,代表文采,武官以图案为不同的走兽,象征威猛、强悍。 同样的,发展到现在的京绣依旧以图案代表着不一样的寓意,这也是其他地方的刺绣没有的特点。如:牡丹寓意富贵吉祥,祥云寓意祥云瑞蔼风调雨顺,仙桃寓意仙桃捧寿,太平花表示太平盛世,松鹤寓意松鹤延年,海水江崖、吉祥八宝则寓意永世吉祥万世升平。 针法独特:京绣讲究“平光齐韵、和顺细密”,有盘金绣、打仔绣、圈金绣、平绣四种手法。盘金绣,其手法先用金银线盘成花纹,然后用色线秀固在纺织平面上,这种用金银线绣出的龙、凤等图案又叫“盘金”,在中国绣品中独一无二,尽显皇族气派,充分体现了富贵精美的宫廷审美艺术。 京绣在绣品的用料和图案内容有着严格的规定,同时对于绣制的针法也有一些固定的程式和工艺要求,绝不允许存在汉族民间绣品的随意性和自如表现个性的主观创作意识。 京绣针法极为考究,对不同的图案都有较严格的规范,如在犬袍纹饰图案中,龙眼、鳞片、毛发或以彩线强化装饰所安排的部位、五彩祥云、海的针法等,都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绣工的智慧、技能必须在这一范围内予以体现。随着时代的推进,虽然不同年代的图形设计略有变化,但典制章法总体是不变的,而且从每一件绣品中都可体验到宫绣艺人高超的技艺和艺术修养。 然而,在如此严谨的规范中,后代也能明显看到个人绣艺风格的不同,从流传至今的作品中还是能看到能工巧匠们个人绣艺的风格之不同,每一件绣品都能体验到画师和绣师的双剑合璧、默契配合,从而达到绣艺最高境界。 【讲传承】 刺绣又叫女红,然而流传于世的京绣珍品大多出自男工之手,这也是京绣与闺阁绣的不同之处。闺阁绣多为日常所用,而京绣主要为宫廷所用,因其对技艺、制作、体力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史料记载,早年从事京绣技艺的人多为男性。诚然,京绣已经成为一种工艺种类,并列入燕京八绝,与闺阁中的“女红”有着本质区别。 一个京绣绣工了解京绣制作、方法、图形、题材等方面的知识,再掌握多种针法,需要至少十年以上,更不必说绣出精品,那需要更长时日、经年累月的积累和耐心。经过唐、宋、元的发展,再到明、清时期的兴盛,京绣随着宫廷的出现孕育而生,又因宫廷的消失而渐渐没落。皇室的奢靡、不计工本地投入将很难再现,京绣的辉煌也怕难以重演。目前从事京绣的技师少之又少,作为一种濒临失传的手工艺,没有“宫廷”的需求,没有可传承的手艺人,它的发展着实令人担忧。 |
冰花酥 | 北京特产—冰花酥,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具有口感香脆无杂质,表面沾糖均匀,甜酥可口,桂花香味浓郁的特色。 特产文化:将水、碳酸氢铵、饴糖、鸡蛋搅拌均匀,再放入生油、桂花和面粉继续搅拌均匀(时间不宜过长,防止面粉上劲),将面团摘剂,擀成长方形、八毫米厚的薄片,用椭圆和桃形模具压成生坯,将生坯表面粘附白砂糖,放入盘中,在生坯上面挤上金糕、桃嘴处喷红,放入烤炉中烤熟即成。 (1)和面:将1.25公斤面提取出合酥,再从油里提1公斤放皮面里可制得皮,皮里放入25克盐,3公斤水,500克鸡蛋。 (2)和油:将1.25公斤面放入油内再加余下的盐,一起擦合,擦均即可。 (3)包酥:将和好的面周围擀薄,把和好的酥放在上面,由四边折起将酥包严擀开,先折三,再擀开折四之后,再反复一次便可(三四是指折起面的层数)。做冰花加辅料砂糖250克。 成型:将面擀薄,用椭圆形的模子刻成型,放入有水布的盘里沾上水,再放进砂糖盘里,一面粘糖,然后均匀摆入盘内,烘烤。 特产功效: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睥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另外,蔬菜也含又很多的维生素,营养丰富。 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蛋白质为优质蛋白,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鸡蛋富含DHA和卵磷脂、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利,能健脑益智,改善记忆力,并促进肝细胞再生;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具有防癌作用。 |
方庄餐饮街 | 方庄餐饮街是近几年来继东直门“簋街”之后,自发形成的具有规模和档次的一条餐饮街,其特点是:经营风味齐全,消费选择性广,丰俭包容性强,适合家庭、团队用餐。现有餐饮店铺近30家,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蒲芳路东500米路段的两侧,从东向西排序有:经营粤菜、海鲜的国家特级酒家方庄顺峰海鲜酒楼;经营满族风味的北京鸿禧大清花饺子馆;经营东北风味的大自然东北酒楼;经营贵州风味的箩箩酸汤鱼酒楼;经营北京、山东风味的老字号方庄都一处;经营淮扬新派菜与潮州菜的顺一府餐厅;经营重庆菜的国家级特级酒家金山城重庆菜馆;经营西式快餐的麦当劳;经营杭州菜的宝山风味楼;经营南美烤肉、自酿啤酒的金汉斯餐饮公司;经营烤鸭、家常菜的同利园酒楼;经营日式快餐的吉野家方庄店;经营德式餐和原装进口德国啤酒的国家特级酒家兰特伯爵餐饮公司;经营粤菜、海鲜的刚记酒楼;经营东北家常菜的方庄小土豆美食城;经营广东家常菜、川菜和淮扬菜的国家级特级酒家金鼎轩酒楼;经营粥系列的星园饭店。再往蒲芳路西段排序有:经营北京家常菜的一碗居老北京炸酱面;经营韩式料理、烧烤的方庄三千里烤肉城;经营肥牛火锅、韩式烧烤的国家一级酒家御香苑方庄旗舰店;经营西餐的必胜客比萨饼方庄店。以上这些餐饮企业构成了方庄美食街。 这条美食街可以说是方庄餐饮业的龙头,延伸到芳古园、芳城园、芳群园、芳星园还有数十家风味各俱的餐饮店铺与美食街遥相呼应,编织成了恰似众星捧月的方庄美食网络。 怎么来呢?坐公交车的话51、812路在芳城园站下车,地铁五号线在蒲黄渝站下车,东行五百米即到。自驾车的话可以停在马路对面的停车场内,高峰时要排队等车位。 |
白煮肉 | 北京特产—白煮肉,北京传统名菜,汁浓味厚,入口滚烫,吃过的人都赞它: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嫩而不烂、薄而不碎。再点缀上碧绿的香菜与晶莹的酱汁,看上去就透着香气,是春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此菜创始于明末的满族,约有 300多年历史,清入关后从宫中传入民间。凡要煮肉,先将皮上用利刀横立刮洗三四次,然后下锅煮之。随时翻转,不可盖锅,以闻得肉香为度。香气出时,即抽去灶内火,盖锅闷一刻捞起,片吃食之有味。(又云:白煮肉,当先备冷水一盆置锅边,煮拨三次,分外鲜美。) 特产文化:北京传统名菜,此菜创始于明末的满族,约有300多年历史,清入关后从宫中传入民间。北京“砂锅居”饭庄制作此菜最为著名。传说,清乾隆六年(1741),砂锅居初建时,用一口直径 133厘米的大砂锅煮肉,每天只进一口猪,以出售白肉为主,由于生意兴隆,午前便卖完,摘掉幌子,午后歇业,于是在民间逐渐流传开一句歇后语:“砂锅居的幌子——过午不候”。 特产功效:猪肉性味甘咸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 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凡病后体弱、产后血虚、面黄赢瘦者,皆可用之作营养滋补之品。 |
苏造肉 | 苏造肉是老北京特制菜肴,既不是家常自做,也不是筵宴所备。所谓“苏造”并非仿照苏州口味烹造。原来是由清宫传出的做法。用多种中药和香料配合,有开胃健脾之功。烹制时,着重于文火煨焖,“苏造”包含“酥造”的含义。 相传乾隆四十五年,皇帝巡视南方,曾下榻于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中。陈府家厨张东官烹制的菜肴很受乾隆喜爱,后张东官随乾隆入宫,深知乾隆喜爱厚味之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烹制出一道肉菜供膳。这九味香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节气不同,用不同的数量配制。这种配制的香料煮成的肉汤,因张东官是苏州人,就称“苏造汤”,其肉就称“苏造肉”了。 做苏造肉的原料主要是猪肉及猪内脏,关键在于使用“老汤”和“苏造汤”。谁家酱肉出名,取决于它的“老汤”配制保存得法。如闻名的天福斋酱肘子、月盛斋酱羊肉、门框胡同复顺斋酱牛肉,以及当年的“白魁”家烧羊肉都以老汤取长。 用老汤煮肉是做“苏造肉”的第一道工序。“苏造肉”是第二道工序,也是成品工序。调汤时也是用一定比例的水和酱油、盐,开锅后,把需用的中药品种碾成粉末,用布袋缝制装好放入汤中同煮,汤中发出药料及调料的香味时,即成苏造汤。用以煨肉。剩下的苏造汤,其贮藏、保管和增加的方法,会与老汤相同,也是更递使用。 在出售苏造肉时,按价零切,听凭顾客选择,要什么切什么。切好放在碗中(或盆、罐),浇上原汤,不需再放什么调料(若吃辣的可加辣椒香油)就可以吃了,或佐酒,或就着芝麻烧饼、芝麻火烧吃。其汤很浓,很鲜,肉也酥烂绵软,糯香柔韧,老少皆宜,确实别具一格,吃了还想吃,回味无穷,念念不忘。 |
北京金糕 | 金糕就是山楂糕,制做金糕始于清代中叶,是北京传统风味食品。当年慈禧太后爱吃这一口,专门派人出宫买山楂糕。慈禧太后吃过泰兴号的山楂糕后觉得味道不错,只是山楂糕这名字不雅,赐其名为金糕。当时北京有两家最出名的金糕店:泰兴号和富川斋,这两家山楂糕的做法不同各有特色。泰兴号的金糕做时加白矾,金糕色如胭脂,明光透亮,但一般放不过伏天;富川斋的金糕是用祖传秘方做时不加白矾,金糕色泽金黄,能一直吃到过伏天。虽然两家金糕店掌柜都姓张,但人们只把泰兴号叫做金糕张。不是说富川斋的金糕做得比泰兴号差,而是泰兴号沾了“老佛爷”的光。泰兴金糕庄生产的金糕与信远斋的酸梅汤、通益斋的秋梨膏齐名。“泰兴金糕庄”1956年公私合营由老掌柜张元泰的侄子张仲衡经营,张仲衡1964年去世后泰兴金糕庄合并到骡马市前门食品厂,后又叫宣武食品厂。 金糕有许多品种:八宝金糕、桂花蜜糕、改良花糕和水晶金糕等,味道有别,各具特色。八宝金糕即往金糕中加入一定量的果脯、果浆等,外表美观,吃起来风味独特。桂花蜜糕是往金糕中加入少许鲜桂花,味道清香,以甜为主,不甚酸。改良花糕是把金糕用模具制成各种形状,常见的有八仙人、老寿星、孙猴、八戒、唐僧等传说中的人物,如同面人一般,惟妙惟肖。水晶金糕更是独具特色,它一般制成1厘米左右厚的片状,透明性很强,拿在手中可以清楚地看见对面的人和物。 |
北京蜂王精 | 四十多年前,中国第一家致力于营养保健品的品牌——国内第一支复方口服液北京蜂王精诞生了,于是中国人喝上了第一代强身健体的营养物;今天,当一幅印着《老北京中轴风情图》的北京蜂王精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洋溢着浓郁的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北京蜂王精,成为中国老字号的代言,更为中国老字号的发展之路树立了榜样。北京蜂王精用它恒久如一的品质和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诉说着一个老字号“永葆青春”的秘密。 北京蜂王精一直以创新为理念,紧跟时代潮流,此次也抓住民族文化复兴这一契机,以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吸引顾客,推出全新包装的礼品装产品,不但迎合了现代消费者追求文化和品位的新理念,同时也为众多老字号重塑形象树立了标杆。据悉,此款包装采用了中国闻名民俗画家,多次为天安门、中南海、哈佛大学等重要场所做画的刘洪宽老师的《老北京中轴风情图》中的一部分,被故宫博物院史学专家朱家溍先生盛赞为“天衢丹阙”,极富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同时又彰显出国际品牌的厚重和品味。此款包装的出现不但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同时引发行业关注,一时间“文化成就经典”,“文化成老字号崛起契机”的说法不绝于耳,北京城似乎又涌起了当年的“蜂潮”。 |
肉末烧饼 | 肉末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宫廷小吃品种。 烧饼的制法: 肉末烧饼与一般烧饼的做法不一样。它是将发面和好后对上一点硷水,加一些白糖揉匀,揪成小坯子,将坯子用手掌在案板上压成圆片,拿在一只手上,另用2克左右的面球,沾上一点香油,放在圆片中央,把小面球包进去,然后按成5厘米厚的扁圆形饼,饼上刷上糖水,粘上芝麻仁,麻仁面朝上,放入特制的饼铛上,用炭火烧熟。吃的时候,掰开烧饼取出小面球,使烧饼中间有一个空,用来夹炒肉末。 猪肉切成末,青豆洗净切成末,葱、姜分别切成末。锅内放油,烧热后下肉末,将肉末炒至无水分时投入葱、姜末,炒后加入青豆末,搅炒几下,倒入酱油,炒到汁尽时出锅装盘,即可夹到烧饼中。 据说这种吃法是清朝的慈禧太后想出来的。 北海公园内的仿膳饭庄每天都供应这种烧饼,中外宾客品尝后都赞不绝口。1975年5月23日下午,原中国总理周恩来养病期间到仿膳饭庄,品尝了肉末烧饼后说:“你们的烧饼不错,别处比不了。肉末我吃了多年也不错,家里做不出这个味儿来。我建议是不是改进一下,肉里加笋丁、荸芥、莲子,根据季节加些什幺,加些清淡的东西。”仿膳饭庄根据这个建议做了改进,肉末烧饼的风味更清淡别致了。 |
丰台菊花 | 菊花,菊科,多年生直立草本。原产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所著《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菊花为名贵观赏和药用花卉之一。丰台区花乡、芦沟桥乡一带在明清时就有大量种植,民间俗称“九花”。现为北京的市花。 菊花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卵状圆形,边缘有粗锯齿或深裂。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大小、颜色和形状因品种而异。在北京,菊花从9月初见花蕾,10月开花,一直可延续到元旦前后。菊花适应性较强,耐寒、稍耐旱。花乡、芦沟桥一带是北京市菊花的主要种植地区,该地属永定河冲、洪积平原,土层深厚,质地以沙壤和轻壤为主,沙粘适中,疏松肥沃,有利菊花根系发育。秋冬少雨,光照充足,很适合菊花生长。 菊花姿态优美,高洁隽逸,香气清雅,不畏严寒,凌霜盛开,古人称之为“花中君子”。除可供观赏外,还可饮用和药用,经济价值很高。我国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中医学上以黄菊和白菊入药,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等。白菊花可作饮料用,以菊代茶。 每当秋风瑟瑟,瑞雪将临之际,丰台花园即举办菊展。展出的品种达200多个,其中有:西厢待月、檀香勾环、白玉珠帘、赤线金珠、凤凰振羽、五色芙蓉、天鹅舞、灰鹤翅、灰鹤舞、光辉等较为名贵的品种。八十年代以来,又培育出超前开花的小早菊、适应性广的地被菊以及能够在春季开花的品种,为首都的春天增添了色彩。 |
酸梅汤 | 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在炎热的季节,多数人家会买乌梅来自行熬制(也有用杨梅代替乌梅),里边放点白糖去酸,冰镇后饮用。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这几种材料。《本草纲目》说:“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它能除热送凉,安心止痛,甚至可以治咳嗽、霍乱、痢疾,神话小说《白蛇传》就写了乌梅辟疫的故事。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从营养成分上来说,酸梅中的有机酸含量非常丰富,如柠檬酸、苹果酸等。其中,有一种特殊的枸橼酸,它能有效地抑制乳酸,并驱除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质。身体内乳酸含量过高,是导致人疲劳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夏日疲惫时,喝杯酸梅汤可以起到很好的提神作用,让肌肉和血管组织恢复活力。另外,这么多酸性物质还可以促进唾液腺与胃液腺的分泌,不仅生津止渴,出外游玩时也能避免晕车,或者在喝酒过多后,起到醒酒的作用。 酸梅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2含量极高,是其他水果的数百倍。虽然味道酸,但它属于碱性食物,肉类等酸性食物吃多了,喝点酸梅汤更有助于体内血液酸碱值趋于平衡。 从中医上来讲,肝火旺的人更宜多吃酸梅。它不但能平降肝火,还能帮助脾胃消化、滋养肝脏。另外,酸梅还是天然的润喉药,可以温和滋润咽喉发炎的部位,缓解疼痛。 但是,儿童最好少吃酸梅类食品。因为他们的胃黏膜结构薄弱,抵抗不了酸性物质的持续侵蚀,时间久了,容易引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
虎骨酒 | 虎骨酒的产地是中国北京。虎骨酒是明朝的大药物家李时珍发明的,虎骨酒主在古代中国,老虎的力量即得到很高的评价,同时,他是相当受尊重的动物。所以,历代的王侯贵族最常喝的就是虎骨壮强精,而是促进血 液的循环,使肌肉能够平滑。因此虎骨小对治疗风湿、神经痛的痛疼很有效。在于这方面,其它的药酒根本无法相比。 虎骨酒不但能治疗内科、妇科疾病,而且治疗外科疾病也独具风格。王焘《外台秘要》里有“治下部痔疮方”,即“掘地作小坑,烧赤,以酒沃之,纳吴茱萸在内,坐之,不过三度良。”《使琉球录》中也有用药酒治“海水伤裂”的记载:“凡人为海水咸物所伤,及风吹裂,痛不可忍,用蜜半斤,水酒三十斤,防风、当归、羌活、荆芥各二两,为末,煎汤浴之,一夕即愈。” |
奶油炸糕 |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它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自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面。白糖用水化开,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加入烫面中,最后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匀。 锅内倒花生油或生菜油,也可用牛油。但不宜用豆油或芝麻油,因为后两种油容易抵消奶油味,旺火烧至冒烟后,改用小火,此时将揉匀搅拌好的面团,500克分成40个均匀小球,人油锅前用手摁成圆饼,逐个下人油中,待饼膨起如球状,并呈金黄色时捞出,滚上白糖即成。 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