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菱湖风景区 | 菱湖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菱湖公园是安庆市区两大公园之一,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安庆师范菱湖校区边上,有三门:一门在菱湖南路,一门在纺织南路一门在湖心中路,菱湖公园环境优美,是安庆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园内有不仅景色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有血衣亭和严凤英雕像黄梅阁碑馆等,娱乐设施也很齐全,游乐场,溜冰场,盆景园,水上公园。 菱湖与莲湖通连(中间是湖心路),在安庆市东北隅,方圆共八平方公里。旧时,以盛产菱藕和鱼虾著公园景色2(15张)称。原是一片天然湖泊,湖中有小岛。康熙后期,挖掘康熙河,后扩建成游览胜地,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旧有明史可法驻扎安庆时勒石“宜城天堑”石碑,现有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精美石刻。1921年在惊动全国的安徽省“六.二”学运中,与军阀斗争而牺牲的姜高琦、周肇基及周妻黄家馥合葬于湖内东北隅,并建有纪念堂和血衣亭,为人凭吊。纪念堂壁上还刻了三人石像,每年六月二日要在亭中展览姜烈士血衣。被毁于兵灾。现姜周烈士墓和血衣亭已修复。菱湖在历史上是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的古水战之地。1861年4月,英王陈玉成在第二次援救安庆时,率一万余精兵从湖北赶到安庆集贤关,在菱湖北岸修筑营垒十三座。城内太平军守将叶芸来也出城在菱湖南岸修筑营垒五座,隔湖遥相呼应。那时的菱湖东通石塘湖与破罡公园景色3湖相连,可直达枞阳。 菱湖以水取胜,这儿碧波荡漾,渠道纵横;湖心小岛,亭竹相映;水上竞舟,笑语满湖。夏秋时节,菱荷茂盛,莲花斗艳,四处飘散着醉人的清香。若逢采菱季节,皓月当空,泛舟湖面,篙桨点水,舒喉清歌,意境幽美,景色分外迷人,夙有“菱湖夜月”之称,亦是安庆胜景。如今,那掩映在绿荷深处的重檐方亭,为欣赏“菱湖夜月”之佳境,故又名夜月亭。园内还竖立了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雕塑像。 1984年2月,日本安庆市友好访华-人专程从日本京都地区送来四百棵樱花树苗扎根菱湖。同年4月18日由织田文雄先生率日本第二次安庆市友好访华团在园内参加“樱花园”建园仪式,菱湖又为中日人民牵起了友谊的纽带。灯会是中华民族具有历史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它是人们一年一度寄托理想、祈祷丰年必不可少的盛世,自贡灯会在民族文化孕育和滋养下逐步精湛娴熟起来、形成自贡灯会气势壮观、规模宏大、灯景交融、层次迷离的独特风格。受到各国人民的赞叹,赢得“天下第一灯”的美誉。国庆期间,安徽商网携手安庆市菱湖公园、自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共同投入500万元资金,精心策划“2003宜城金秋自贡大型艺术灯会”。本次灯会选择自贡历届国内外灯展中的部分优秀精品,并增加一些最新设计的新型灯组,用竹编、瓷器制作大型特色工艺灯组,总计制作大中型灯组38组,悬挂800个造型别致的工艺灯。以深受群众喜爱的吉庆祥和、福寿平安为主旨,并以民族风情、神话传说、佛教文化、儿童-为烘托,意在让具有800年历史的自贡彩灯艺术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宜城观众面前。 |
世太史第 | 世太史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太史第坐落在安庆市迎江区天台里街。 世太史第始建于明代,因赵氏族中自赵文楷始,赵畇、赵继元、赵曾重四代翰林,故旧称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五日,生前任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诞生于此,故亦为赵朴初故居。 世太史第集古建与园林艺术于一体,占地面积4463平方米,建筑面积2773平方米。古建筑群坐北朝南,外墙青砖勾缝清水,古朴典雅。马头墙高低起伏,富有韵律。主体建筑系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2米,南北宽84米,分东路四进,西路三进,共七进。除西三进为三开间外,余均为五开间,面阔为20米,沿两条南北走向中轴线规整排列。每进两侧由厢房或回廊贯通。东一进、东二进,东三进、东四进,西一进、西二进之间为起采光和承接四面檐水作用的天井。后花园由六角亭、荷花池、假山、碑廊、园艺等组成,面积982平方米,似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古建筑群西北部。 该建筑艺术讲究风水,选址巧妙。聚族而居,规模宏大。南北交融,彰显徽派。中轴对称,结构规整;一厅两厢或廊,开敞式厅堂连同狭小天井构成世太史第基本的建筑单元;砖雕、木雕、石雕技艺精湛,非常巧妙地把世太史第建筑室内外装修、装饰融为一体;点线面、黑白灰、清水勾缝外墙、白粉内墙、小青瓦的连绵不断组合成清新淡雅的世太史第外观形象。 世太史第风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犷及徽州古建的细腻、精致于一体,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也是安徽省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 2006年世太史第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安庆南关清真寺 | 安庆南关清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庆南关清真寺始建于明成化五年,为明世袭骠骑将军马义所建。于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全寺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金碧辉煌,是全国一百个重点清真寺之一。无像宝殿的面积;高度和精致程度在长江沿线的宗教殿宇中罕见,有“万里长江第一殿”之誉。—赞颂归于安拉! 南关清真寺座落盛唐山麓,正门在清真寺街,面向城墙(现城墙已拆)。早先从城墙上望去可见殿脊起伏,白墙黑瓦很是壮观。寺院为中国传统建筑形式。进寺门绕过隔门(“文革”期间被拆)和抱鼓石拱门,是一长方形院落,南为客厅、西面经垂花门青石大院,则见礼拜大殿,殿阔5间,前有抱厦,侧有阔廊,后是窑殿,气势宏伟而穆静。礼拜大殿面积约6O0多平方米,中立两人合抱圆木屋往36根。地板平正清洁,殿高20余米,可容10O0多人排班聚礼,人多时抱厦方院均销以草席,供礼拜之用。大殿前有石阶四级,中斜嵌汉白玉石1块(宫廷名“陛石”),约1.5米见方,上刻云龙飞舞,刻工极为精细。大殿两侧为南北讲堂,是阿旬和乡老讲习教义和议事之地。该寺主要建筑布局共分三个部分:一组为门厅、抱鼓石拱门、长方院落、客厅。一组为大殿,南北讲堂。两组以垂花门相通,因轴线适当,建筑面积虽大于庭院三倍以上而不嫌塞塞局促。从寺门到大殿,一眼望去,主次分明,色调和谐,典雅大方而又质朴无华,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从建筑物布局到设计均达到很高境界。另一组为养正堂、水房、阿旬宿舍,依北面盛唐山山坡而成,有台阶数十级,以花岗岩砌成,古雅幽静。 据清真寺碑记(该碑已在“文革”时被砸)所载:安庆清真寺从明成化初年建成,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遭兵统,又经筹资重建逐步扩大,经过430余年方才有今天规模。“文革”中,安庆清真寺也在劫难逃,被占为工厂,文物被毁,连大殿内地板也不知去向。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安庆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处协助该寺寺管会进行接收工作,使占用单位搬迁,且拨款拨料,对主体建筑物进行了全面整修,重新粉刷油漆,铺设地板,基本上恢复了原来风貌。安庆清真寺建筑群是仿清代皇帝生祠,所谓“万寿宫”而建,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结构复杂.在安庆市内无第二座清代建筑群能与之相比。安庆市至庐山、九华山、黄山,均为半天路程,因此,这座建筑群更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这一建筑是几代回汉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团结协作的结果。 附:重建清真寺碑记「皖城」南关内清真寺,创自有明成化初。原名清真堂,后改曰寺,盖沿各省【之例。其基址扩如,殿宇不甚[雄伟]。我[朝康]熙中叶,从新改建,轮免崇宏。迤北建有明德堂,并左右廊屋。道光初年,添北讲舍;末年又建望月楼,名八角亭.咸丰三年,惨遭兵受。克复后,瓦砾累累,蓬蒿满目,爱就寺之西民房改造,权为跪拜之所。当通筹大局,敛资募费,并向官商于江西、湖北及附近村镇诸善士竭力劝募,多方称赞,共得朱提八九千金。即于光绪二年筑围墙、起门楼、盖正殿,壹是悉遵旧制。惟慕万寿宫坐车直会馆圆脊模式,仿佛为之,其中颇费规画.继此建北首学堂、洗心所(俗谓水房)、水龙局及凿井浚治等等。核其所费,将近万金。十年间,因[二]重檐花斗嵌空玲拢,力难任重,砖石填砌及修补,一切花费三百余金。十三年得养正堂屋价剩银五百两,用建两点讲堂、红门、月台、石栏等处。奈寺脊平圆,水滞难泄,历年渗漏,几碍全局。故于去年秋,商诸远近,一再竭绵,集有七百余金,设法修整,换用木椽,使水陡,易流易拣,盖诚一劳永逸之举也.余款移建新厅,即明德堂。丹缕楹匾,内外焕然。是役也,先后[劝募督]理辛苦,实有多人,宜乎镌名于石,用垂久远。乃诸君子悉尚隐德,不乐伐善施劳,其[识实堪称许]。时间二十余年,费用一万余两,经营缔造,备极艰难。理应据其巅末,昭示来兹,俾永[志勿忘、寺段]原为礼拜而设,所愿掌教者提倡领率奉教者,争自语磨,勿失建寺[之宏旨也]。清光绪岁次丁酉仲夏月。 |
五亩塘 | 五亩塘在市区西环城路宰相府(今省康复医院)内,为清大学士张英、张廷玉家之园林。园中有塘,名“五亩塘”。城中有塘仅此,“塘”因“园”而得名。 旧日“五亩园”小亭高阁,曲槛长廊,水清鱼肥,荷香柳翠,独擅邑园林之美。塘西有皂角树一株,围1.8米,高17米,树冠面积45平方米,乃当今“五亩园”中之古树。塘畔有小楼,额曰“柳阴小艇”,乃清初张英三女张令仪之书屋,令仪自名其室名:“蠹窗”。 清代邑人谢居安《五亩园纳凉》诗:“追凉得得到城隅,十侧方塘半尺鱼。门内藕花门外柳,晚风多处是谁居?”当时,张氏虽仕宦人家,园中却有“瓜棚豆荚”之景,另有一番田园情趣。大学士张英三子、礼部侍郎张廷璐,曾诗《五亩园即事》:“蠹叶离枝蔓草删,经旬闭户藓苔斑。秋添豆荚瓜棚上,人在兰风桂雨间。澄碧爱看环翠水,远青时对隔城山。修廊曲槛清无比,鹤发追随杖履间”。 今“五亩塘”,塘畔新修围栏,皂角树仍枝繁叶茂,其园林旧貌依稀可辨。 |
安庆长江大桥风光 | 安庆长江大桥位于长江安庆段,全长5985.66米,主桥1040米,是万里长江上第35座变天堑为通途的桥梁,上距九江长江大桥164公里,下距铜陵长江大桥96公里。大桥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 安庆长江大桥建设创造了四项全国第一:从施工单位的选择到首节钢围堰下水时间最短,仅用22天时间;从首节钢围堰下水到着岩封底时间最短,仅用80个工作日;钢围堰着岩精度(为1/660)最高,超出设计规范的6.6倍;在全国同类大桥建设中,安全建设零事故记录保持时间最久。 安庆长江大桥成为沪蓉高速公路安徽段、沿江高速公路以及东营至香港高速公路的交会点,从此,安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域,打通了向北、向东以及向南出海通道,加强与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闽东南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联系,将为安庆发展开辟新的坦途。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内 |
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 | 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大学红楼及敬敷书院旧址位于安庆市大观区菱湖南路128号,安庆师范学院菱湖校区内。安徽大学红楼1934年7月兴建,1935年9月竣工,原为民国省立安徽大学主教学楼,通体红色,人称安大红楼,总建筑面积3008平方米;敬敷书院旧址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一座东朝西走向的清代建筑群,现存门坊、长廊、斋舍。安大红楼为两层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坡顶、红陶瓦、红砖外墙,平面呈倒置山字型。主门位于中部,有西洋风格的钟楼及山型门坊,雕饰精美。敬敷书院建筑为徽派风格,砖木结构,以长廊为中轴线,长廊东头为大讲堂,于1983年被拆除。讲堂两边分别为经正阁和宗儒祠,在抗战初期毁于日机轰炸。现存门坊、长廊和四进斋舍,总建筑面积937平方米。清代安徽省省学敬敷书院由城内移建至此进行办学,是清代安徽规模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官办书院。不久,这里又相继改办为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堂、安徽武备学堂、安徽省公立法专等学校。1927~1938年,这里建起了安徽省立大学。1946年,办国立安徽大学。 |
迎江寺 | 迎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 绍 位于安庆城区东南部,濒临长江,占地2.2万平方米,是我国长江沿岸著名的宋代名刹。内有乾隆皇帝亲赐“善狮子吼”和慈禧太后亲题“妙明圆境” 匾额。 迎江寺,原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清代改称“迎江寺”。迎江寺是组古建筑群,为沿江一颗古建筑明珠。数百年来,迎江寺香火奇旺,久盛不衰,僧徒曾达千人。寺中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及藏经阁。历代名流名宦,莅寺揽胜,吟诗作赋。 餐 饮/住 宿/购 物 寺中“迎江茶楼”,专供香客游人用膳休憩,可品尝传统素食素菜。 交 通 从安庆港口步行前往仅需10分钟,从安庆汽车站可乘10路公交车前往 安徽安庆市 |
清节堂 | 清节堂在人民路华清池西。清光绪九年(1756年),由叶伯美、李鸿章捐巨款建,专为青年寡妇及其子女居住,故名。清光绪四年(1878年),省绅叶伯美等祟恳巡抚裕禄获准,将安庆通至局屋、马王庙三清殿遗基改而建成。 建国前,地方上的达官士绅,为了维护封建礼教,诱导妇女在夫亡后,要从一而终,终身守节而进入清节堂。入堂的节妇,要严守堂规。抗日战争前,在200多编号房间内,(其中有20个号的居室设备条件较好的,为官绅家的节妇所住,其名为“特号”)她们每年除清明节这一天,可获准外出祭扫亡夫,其余时间不得出堂门,终年守号。该堂1987年拆除,改建成“清节堂商场”。 地址:安庆市人民路华清池西 |
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馆) | 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庆市革命文物陈列馆是1993年建成的专题纪念馆,坐落在安庆市菱湖南路102号,和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馆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馆舍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展厅面积1600平方米。陈列馆分为序厅、将军之旅、外交之途、艺术之路、起居复原陈列、多媒体播放等部分,以丰富翔实的珍贵文物、文献图片、纪录片资料,形象展示了黄镇同志作为将军、外交家、艺术家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多功能展区主要展陈《红色记忆——中共安庆地方史》,通过430幅图片、近百件珍贵革命文物充分地展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安庆地方党组织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
钱牌楼石牌坊 | 钱牌楼石牌坊为文化旅游景点。 钱牌楼石牌坊坐落钱牌楼街,东西面向,当街而立。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为四柱三门牌坊式汉白玉石坊。中门仅存石柱,高4.45米,东侧抱鼓石2.1米,最宽处O.8米,厚O.1 7米。南北两次门保存基本完好,额坊运用高、浅浮雕和透雕等多种技法,雕有如意、旋涡、莲瓣、瑞兽、花草、菱形、三角形、云形等纹饰,图案布局虚实相间,繁简相称,工艺十分精湛。此坊旧名“大司徒坊”,系明嘉靖刑部尚书钱如京(桐城人)所建。 |
赵朴初故居 | 赵朴初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世太史第(赵朴初故居),坐落在安庆市迎江区天台里街。因赵氏族中自赵文楷始,赵田匀、赵继元、赵曾重四代翰林,故旧称“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清末,赵田匀女婿、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亲笔题书“四代翰林”金字世太史第(赵朴初故居)正门悬匾,惜于抗战时期日寇掠走。清光绪三十三年(1 907)十一月五日,赵田匀曾孙赵朴初诞生于此。 故居占地面积4463平方米,建筑面积2773平方米。花岗石铺地广场,造型别致的赵家古井置于其间。建筑群坐北朝南,外墙为青砖勾缝清水墙,古朴典雅。马头墙高低起伏,富有韵律。主体建筑系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2米,南北宽84米,分东路四进,西路三进,共七进。除西三为三开间外,余均为五开间,面阔约20米,沿南北走向两条中轴线规整排列,每进两侧由厢房或回廊贯通。东一、东二进,东三、东四进,西一、西二进之间为起采光和承接四面檐水作用的天井。古建筑群西北部是982平方米的后花园,园内西侧建有32米长碑廊,镶嵌11版块赵朴初先生书法作品碑刻。 世太史第(赵朴初故居)古建筑群风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犷及徽州古建的细腻、精致于一体,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亦是我省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 赵朴初(1907—2000),生前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0的亲密朋友。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 世太史第(赵朴初故居)作为赵氏家族文化的孕育地和聚集地,是赵氏家族文物资料的研究中心、保管中心和展示中心,是纪念和缅怀赵朴初先生的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 1年始,安庆市人民政府多方筹资1000多万元对故居住户进行搬迁并全面修复。 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申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文楷(1760—1808),字逸书,号介山,赵朴初太高祖,安庆太湖县望天乡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举人,嘉庆元年(179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实录馆纂修、文渊阁校理等职。为给琉球国王尚温行册封加冕之礼,嘉庆四年(1799)朝廷选派赵文楷为皇帝正使,持节东行,赐正一品麟蟒服。出使琉球期间,赵文楷恪守严规,谢绝出使国的厚赠,深为琉球朝野称赞,,“廉洁之声,著于海外,举国敬礼”。尚温因此向嘉庆皇帝表彰赵文楷的廉洁,并为赵母撰祝寿诗,赞颂赵母教子有方。(1987年赵朴初先生出访日本曾到琉球参观访问,目睹了先祖赵文楷墨迹文物) 嘉庆十三年(1808)赵文楷卒于山西雁平兵备道任上,终年48岁。 赵文楷墓 位于安庆太湖县望天乡茶园人形山。道光二十三年(1843),赵文楷棺柩由山西雁平迁回太湖,与妻、妾合葬。墓坐东北朝西南,墓顶用桐油、石灰夯筑,呈半圆形。墓碑高五尺,宽三尺,碑正面中央镌刻楷书“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显考赵公介山老大人之墓”,左、右首刻赵文楷妻、妾,字均清晰可见。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赵文楷著述甚多,有《楚游草》、《槎上存稿》、《石木臼山房诗存》、《独秀草堂古今文》等,惜多残失。 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朴初 (1907~2000) 赵朴初(1907-2000) 安徽太湖人,著名的佛学家、社会活动家及书法家,爱国宗教领袖,民进成员。 赵朴初出生于“四代翰林”的安庆状元府里。父亲赵纬如,毕业于省高等学堂,后被任命为湖北省候补知事,但他无意做官,一直在家中潜心钻研书画。赵朴初自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家中大小事务,一律由母亲操持。母亲在闲暇之时,常给赵朴初讲一些古人勤学苦练…… 详细++ 赵朴初 (1907~2000) 赵朴初(1907-2000) 安徽太湖人,著名的佛学家、社会活动家及书法家,爱国宗教领袖,民进成员。 赵朴初出生于“四代翰林”的安庆状元府里。父亲赵纬如,毕业于省高等学堂,后被任命为湖北省候补知事,但他无意做官,一直在家中潜心钻研书画。赵朴初自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家中大小事务,一律由母亲操持。母亲在闲暇之时,常给赵朴初讲一些古人勤学苦练…… 详细++ |
安庆天主堂 | 安庆天主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庆天主堂位于安庆市迎江区锡麟街 58号,由门厅及耶稣圣心堂、神甫楼构成。其主体建筑耶稣圣心堂于清同治十年 (1871年)奠基,1893年落成,初名耶稣圣人堂,后改称天主堂。 安庆天主堂门厅面临锡麟街,门楣上有半圆形天主堂匾额,大门两侧为八字形山墙。 耶稣圣心堂和神甫楼坐北朝南,面积 3868平方米,平面呈拉丁十字形,以山墙面为主要入口,门窗顶部均用半圆形券,大屋顶。圣心堂正面开有三扇拱券门,正中门上方嵌有竖刻 “万有真原”石额。耶稣圣心堂是穿斗式木构建筑,其钟楼为传统的牌楼形式。神甫楼设壁柱和柱头,强调水平线条分隔和竖向长窗,不同形式的窗楣辅之以突出屋面的壁炉烟囱、老虎窗。 安庆天主堂是西方宗教在旧中国传播和渗透的历史见证,其建筑为中式构造,西式风格,具有较高的建筑和审美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安庆沿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 安庆沿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安徽安庆沿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一、基本概况 安庆沿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12月6日调整并更名,面积为50332公顷。调整前面积为120000公顷,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于1995年12月11日批准建立,名称为安徽省安庆沿江水禽自然保护区。 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皖西南,长江中下游北岸,南临长江,北倚大别山,由泊湖、武昌湖、菜子湖、破罡湖、白荡湖、枫沙湖和陈瑶湖7个湖泊组成,总面积50332公顷。 二、 动植物资源 (一)动物 1.底栖动物 安庆沿江湖泊湿地共记录有底栖动物 14 目、31 科、57 属、86 种,其中软体动物 44 种、环节动物 11 种、节肢动物 31种。 2、鱼类 安庆沿江湖泊湿地共记录到鱼类10目、20科、63属、91种。 3、鸟类 安庆沿江湖泊湿地计有鸟类166种,其中,共有水鸟类 86种,占鸟类总种数的52.1%。166 种鸟类中,20 种属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其中属国家I级保护物种3 种,国家Ⅱ级保护物种17种。 4、两栖、爬行类 安庆沿江湖泊湿地有两栖类12种,隶属2目、8科,约占安徽省两栖类种数的31.6%;爬行类20种,约占安徽省爬行类种数的30%。分布于本区的32种两栖、爬行类动物中有广布种 14种、东洋种18种,无古北种,东洋界动物成分占优势,从两栖、爬行动物区系成分上看,本区在动物区系划分上应属东洋界。 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2种,主要包括虎纹蛙和大鲵。大鲵偶见于长江和皖河,可能由洪水从山区迁入,不属于正常分布。省Ⅱ级保护动物有中华大蟾蜍、黑斑蛙、金线蛙、黄喉拟水龟、乌龟、王锦蛇、黑眉锦蛇、乌梢蛇和眼镜蛇9种。中华大蟾蜍和黑斑蛙分布广泛,在低山丘陵、好区和湖边浅滩均可见到。 5、兽类 安庆沿江湖泊湿地共记录兽类26种,隶属7目、13科,占安徽省兽类种数的40%。其中,鼬科和鼠科的物种数均占总数的10%以上,是物种较丰富的类群。在26种兽类中,属国家Ⅱ级保护重点野生动物有穿山甲、江豚、水獭、獐共4种,属安徽省I级保护物种有花面狸。 哺乳动物是高等脊椎动物,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分布范围较广,在安庆沿江湖泊湿地、湿地草滩、林灌木丛、农田和居民区均有分布。按照生态类型,大致可分为湖泊湿地兽类、森林兽类、农田兽类和居民点兽类4种类型。 6、浮游动物 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浮游动物已知有119种,隶属于13目、31科、48属,占安徽省已知浮游动物247种的48.2%,占我国内陆水域浮游动物720种的16.5%。其中原生动物8目、13 科、15属、17种,轮虫动物1目、9科、19 属、24种,甲壳动物4目、9科、14属、16种。 安庆沿江湖泊湿地各湖泊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差异较大,其中,菜子湖最大,泊湖较小;生物量以泊湖最大,其它湖稍小。 (二)植物 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维管束植物共有 97科、299属、459种,其中蕨类植物9科、9属、9种,裸子植物 3 科、 6属、8种,被子植物 85科、284属、442种。459种维管束植物中,共有湿地植物221种,其中,湿生植物157种,挺水植物24种,浮叶根生植物10种,漂浮植物11种,沉水植物19种 。这些植物隶属53科、130属,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6种,单子叶植物15科、54属、94种,双子叶植物32科、70属、121种。湖泊湿地植被可分为48个群丛,其中湿生和挺水植被带可划分18个群丛,以菰群丛和莲群丛分布最广;浮叶和沉水植被带可划分30个群丛,以细果野菱群丛、莕菜群丛、苦草群丛、聚草+苦草群丛分布最广。 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国家Ι级保护植物1种,Ⅱ级保护植物7种。水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古老孑遗植物,零星栽植堤岸边,没有形成大面积用材林。水蕨、中华结缕草、乌苏里聚草、四角刻叶菱、野大豆、香樟及莲是国家II级保护植物,在泊湖、武昌湖、破罡湖、菜子湖等皆有分布。 三、水文气候 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处在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严寒期短。不同季节,差异明显。年均气温16.5~16.6℃。保护区内年均降雨量1291.3~1322.4mm,降水日数130~150日,雨量季节间分布不平衡,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35.8%,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39.6%,秋季占13.8%,冬季占10.8%。尤其是六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这也是长江中下游的气候特色。总体说来,气候条件较为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多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但由于地处中低纬度,天气形势多变,冷暖气团活动和交锋频繁,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加上地形复杂多样,常有旱、涝、风、雹灾害出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迎江瓜蒌 | 迎江瓜蒌 瓜蒌,葫芦科,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本草纲目》卷十八载:瓜蒌“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止消渴、利大便、消痈肿疮毒”。瓜蒌籽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手面皱”。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瓜蒌籽含不饱和脂肪酸16.8%,蛋白质5.46%,并含17种氨基酸,三贴皂甙,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16种微量元素。食用瓜蒌籽,有扩张心脏冠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绒癌细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有辅助疗效;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并有瘦身美容之功效。 |
迎江白鳝 | 迎江白鳝 白鳝身体细长如蛇形,体长最大可达1.3米,前端圆柱形,自-后渐侧扁,尾部细小,头尖长。吻钝圆,稍扁平;口大,端位;上下颌及犁骨均具尖细的齿;唇厚,为肉质;前鼻孔近吻端,短管状,后鼻孔位于眼前方,不呈管状;眼中等大小;鳃孔小,位于胸鳍基部下方,左右分离。侧线发达而完全、鳞细而长,隐蔽于表皮内。背鳍低而长,其起点距-较距鳃孔为近;背鳍和臀鳍起点间距短于头长,但长于头长之半。无腹鳍,臀鳍低长,与尾鳍相连,尾鳍短,呈圆形。体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或浅黄,无斑点。 |
迎江银鱼 | 迎江银鱼 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的通称。因体白而得名。又称面条鱼、白饭鱼。体半透明,细小银鱼外形柔软,前部近圆柱形,后部侧扁。头长而平扁;头顶骨骼很薄且半透明,从体外可看到脑的形状。口裂大。吻尖长特化或短钝。背臀鳍前方或重叠;胸鳍基肌肉发达或不明显;臀鳍基较长;尾鳍叉状;具脂鳍。雌雄异形。雄鱼成体略高,胸鳍一般尖长;臀鳍大,起点较远于背鳍基前端,繁殖季节臀鳍中部鳍条膨大扭曲。主要分布于中国,有6属14种,少数种类分布到朝鲜、日本及俄罗斯远东库页岛地区。 |
迎江板栗 | 迎江板栗 板栗是中国栽培最早的果树之一,已约有2000~3000年的栽培历史。叶披针形或长圆形,叶缘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葇荑花序,成熟后总苞裂开,栗果脱落。坚果紫褐色,被黄褐色茸毛,或近光滑,果肉淡黄。果实含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
大龙山柑橘 | 郊区:大龙山柑橘。 |
迎江寺素菜 | [迎江寺素菜]安庆迎江寺素菜,100多年前就驰名长江流域.清末由该寺住持月霞开设素菜茶点供应,沿飞至今.迎江寺茶楼素食有近400个品种,以素代荤,以假乱真,造型美观,口味清爽,备受国内外食客的赞誉.已列入中国旅游出版社一书.( 安庆) 安庆迎江寺素菜,存在于长江流域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自清末时期开始,迎江寺的住持月霞大师就开设了素菜茶点来供应,一直沿续至今。迎江寺茶楼的素食共有约400个品种,以素代荤,可以以假乱真,而且造型绝美,口感鲜美,备受游客们的赞赏。如今已经列入了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餐馆》一书,它的地位,可想而知。 迎江寺的素菜色香味俱全,所有的食材原料均取自当地。例如菜中所采用的黄豆均取自沙州新产的粒大饱满的品种,用来加工成各种豆制品,像是豆腐、豆腐皮,千张等。除此之外,还有山区出产的各种时令蔬菜。这些优质的原料保证了素菜的原滋原味,对吃腻了荤菜油星的人来说,换一换口味,别有一种清新爽口之感。 迎江寺的素菜在烹饪上以蒸、煮、炸、烧为主要手段。制作工艺精良,有着“素千刀、素千道”的说法。这里的素菜常用“捆扎法”来制作,例如使用豆腐皮和千张,都可以用细绳来捆扎,又如家禽皮,也可以利用捆扎法来松紧、改刀、烹调来做出独特的风味。如果再捆扎的时候略松一些,再用刀切成块,不仅形状像鸡一样,味道也是软嫩鲜美可口。而素火腿则必须捆紧,在里面加上点色素,再切成薄片,细嚼慢咽之后,就会发现味道与真火腿没有差别,适合是陪着茶饮酒品来品味。 此外,素菜厨师也能烹调出高汤烩菜,用以增加鲜味,这里指的一提的是皮棍儿烧出来的汤,味浓如奶,鲜美如鸡。 再如这里有名的素锅贴,馅料用冬菇、玉兰片、茶干为主要原料,副菜以季节区分,秋冬两季搭配白菜,春季则搭配地儿菜,夏季就搭配蒿儿菜。让你在不同的季节,都可以品尝不同季节特色的锅贴。 |
地区 | 特产 |
---|---|
双井社区 |
---- |
荷花塘社区 |
---- |
锡麟社区 |
---- |
双莲寺社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