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南京 >> 高淳区

高淳区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固城湖螃蟹

  固城湖螃蟹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这与固城湖的特殊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固城湖水域百里方圆,碧波荡漾,水质清纯如镜,水深底硬,水草丰茂,延伸宽阔,气候宜人,是螃蟹定居生长最理想的“水晶宫”。湖田周围没有任何污染源头,阡陌交错、绿树成荫、天水一色、鸥鹭翔集,有着令人心醉的自然环境。因此在这里生长的螃蟹,形态和肉质在螃蟹家族中尤为与众不同,它有四大特征:一是青背,蟹壳成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甲壳,晶莹洁白,无墨色斑点;三是黄毛,蟹腿的毛长而呈黄色,根根顺滑;四是金爪,蟹爪金黄,坚实有力,放在玻璃板上,八足挺立,双螯腾空,脐背隆起,威风凛凛。其肉质肥嫩、鲜美,营养丰富。据专家测定,每100克固城湖螃蟹蟹肉中含蛋白质14克,铁13毫克,核黄素0.71毫克,维生素A5960国际单位。固城湖螃蟹除了是名贵的美食,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和我国古代一些医学-载,螃蟹具有散热、消食、治胃病等功效。民国初年,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是个出了名的喜爱食蟹的饕餮者,他把各地出产的蟹分为六个等级,即湖蟹、江蟹、河蟹、溪蟹、沟蟹和海蟹,其中一等就是湖蟹,而固城湖出产的大螃蟹则位列一等一级之首,好比是一甲一名夺魁天下的状元。     吃蟹前,最好先要挑个大、肢全、活动力强的蟹。普遍的吃蟹方法,据《清嘉录》记载:汤炸而食,谓之“炸蟹”。另有一种“面施蟹”的吃法。将蟹洗净后一切为二,涂上溶糊的面粉,放入油锅中微炸后食用。还有一种吃法叫“醉蟹”。据说是苏州一位菜馆老板看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画过的一幅“醉蟹图 ”,受到启发,便试制出一种醉蟹应市,一吃下来,竟然轰动传开,弄得苏州城里蟹价一日三跳,高涨数倍,具体吃法是先将蟹切开,除去蟹脐等秽物,然后在卤水里轻洗一下,再切成小块吃。吃蟹还有许多方法,《中华酒典》中作过统计,有姜味毛蟹、翡翠蟹、充蟹粉、面拖蟹、炸蟹等诸种。讲究一点的,用线将蟹扎牢,入锅蒸熟而食,称之为“清蒸蟹”。如果能遵循“九雌十雄”的经验,吃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这样吃蟹,百吃不厌。坐在固城湖湖畔,听着秋风抚柳堤,手持硕大的蟹螯,口啜芬芳的佳酿,一起吟诵着李白“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是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的诗句,岂不是人生的一大美事。   固城湖螃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 《关于划定“固城湖”螃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建议的函》(高政函〔2007〕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固城湖和砖墙镇、阳江镇、淳溪镇、固城镇、古柏镇、漆桥镇、东坝镇、桠溪镇等8个镇现辖行政区域。下一篇:高淳羽毛扇

老街布鞋

  老街布鞋   老棉布鞋是高淳著名的特产之一。早在明清时期,高淳布鞋就名闻遐尔,远销苏、锡、常、宁、镇、扬和安徽芜湖、宣州地区。那时候,妇女大都不事农活,特别重视做针线活儿。所以农村中的妇女很少有不会纳鞋底、做布鞋的。姑娘们长到十一、二岁,做娘的就要手把手地教会她们剪鞋样、绣鞋花、纳鞋底、做鞋帮。不会做鞋的姑娘嫁到人家后,婆婆就不会喜欢,村里人就会嘲笑,说是"能剪能画的是麻利婆,不会剪画的是钝煞鬼"。   满清时期女人时兴裹小脚,俗称"三寸金莲”这种封建主义的枷锁,束缚了妇女数千年。那时候,衡量女人美丑的标准就看脚大脚小,脚小便是"美人"。这种"裹脚"的恶习,虽为广大妇女所深恶痛绝,但-者廖廖无几。女孩子迫于封建礼教的压力,不得不含着眼泪让大人们用白布一层一层地将稚嫩的脚掌包裹起来。经过长年累月的煎熬,硬挤出一双"小脚"来。然而,要给"三寸金莲"做一双合适的绣花鞋,可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选好面料,如缎面的、绸面的、绫面的,贫苦农家大都用布面的。在布料颜色的选择上也很有讲究,未出嫁的姑娘,大都用红色鞋面;出嫁后尚未生育的媳妇,   用红色或绿色的鞋面;中年妇女一般用紫红色或黛绿色的鞋面:老年妇女通常用黑锻或黑棉布做鞋面。在鞋面上绣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衡量一个女人做鞋手艺高低的主要标志,巧手绣出的花鸟鲜艳夺目、栩栩如生:笨手绣出的花鸟粗糙呆板、不堪入目。鞋花的品种很多,除各种花草外,还有"风戏牡丹"、"双燕展翅"、"蜻蜓戏荷"、"喜鹊登梅"等等。但很少有绣虎、豹、狮、牛、马、羊和人物肖像的。纳鞋底也有讲究,有纳"满天星"的、有纳"千家万字圣"的,有纳"必定双全"的、有纳"波浪式"的、还有纳"八卦式"的等。制作一双绣花鞋,从放样到成鞋,大致需要20多道工序。男人们穿的棉布鞋比较简单,大都是白底黑帮,花样不多,既不要绣花,鞋面用布也不需刻意选择,有能耐的女人只能在纳鞋底上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高淳民间有个传统习俗,在姑娘出嫁时的嫁妆中,不仅要准备几双供新郎一年四季穿用的单、棉布鞋,而且要给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各做一双寿鞋,还要给小叔小姑各做一双喜鞋,给尚未出生的儿子做几双绣有虎头的"子孙鞋”因此,姑娘出嫁前,要花费一两年时间专门做鞋。当然,也有母亲、嫂嫂、姐姐和女中好友帮着做的。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过。不过,如今棉布鞋己被各种高档皮鞋和各种制式球鞋、运动鞋、旅游鞋取代了。相传制鞋人(俗称皮匠)的祖师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孙膑,被誉为"皮匠教神"。他编著的《孙膑兵法》一直流传至今,是我-事著作中的佳品。   据说当时魏国有个叫庞涓的人,很有一些本事,他和孙膑是同学,知道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钻研过祖传的《孙子兵法》,本事比他大的多。不除掉孙膑,他就很难出人头地。于是,他假意派人把孙膑请来和他一道共事。然而庞涓居心不良,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一怒之下,治了孙膑的罪,在孙膑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并把他囚禁在监牢里。孙膑躺在冷冰冰、阴森森的牢房里,冻得浑身发抖,两腿发麻,双脚就象伸在冰窟洞里似的,冷彻心腑。后来,他被齐国使者救回了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十分佩服孙膑的军事才能。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赵国求齐国帮忙,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结果,魏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援,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和孙膑去救。孙膑采用围城打援的办法,终于打败了魏军,并在马陵道用乱箭射死了庞涓。   孙膑由于两膝盖骨被刷掉,下肢渐渐失去了知觉,一年四季,不知寒暑。因此,十分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皮匠们听说孙膑喜欢穿皮鞋、皮靴,感到非常荣耀,将他奉为"行业神气清末明初,淳溪镇有10余家制作并销售布鞋的鞋铺,大都集中在老街上,加上圩区的鞋铺,圩乡片就有三、四十家皮匠铺。那时候,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皮匠们都要聚会为他们的祖师爷举行祭祀活动。祭祀那天,要在承办人家的厅堂上悬挂孙膑的画像,设立孙膑的牌位,供桌上摆放猪头、公鸡、鲤鱼三牲和菱、藕、李荠等祭品,皮匠们一个接一个地在神像前烧香焚纸,三拜九叩,顶孔膜拜。祭祀结束后,皮匠们依次入席,一边喝酒吃菜,一边交流经验,切磋技艺。这种祭祀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1953年夏天,在农业合用化热潮的影响下,由制鞋能手梅位炳牵头,成立淳溪镇制鞋合作小组,后又成立淳溪镇制鞋合作社。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制鞋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向皮鞋加工过渡。梅位炳因是布鞋制作的传人,不愿舍弃本业去改制皮鞋,遂辞退回家,和爱人一起开办了一片夫妻布鞋铺。   梅位炳生于1928年,本县淳溪镇人氏,是古镇老街正宗老字号《梅家鞋铺》的创始人。他12岁开始拜师学徒,师承他的舅父,高淳圩乡很有名气的制鞋师傅周宪栋。日本鬼子侵占高淳后,他转移到乡下避难,仍以做鞋挣钱谋生。日本鬼子投降后,他重返淳溪镇开设布鞋铺,边制做、边销售。解放五十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老街上,从未挪过地方。他热爱制鞋事业,苦心钻研制鞋技术,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制鞋事业。他高超的制鞋手艺,己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他制做的布鞋结实耐穿,美观大方,式样新颖,价格公道,具有起步、养脚、不生臭、不生鸡眼,不鳖脚等诸多功能。由手他为人正直,诚信待人,从不以次充好,漫天要价。因此,生意一直做得红红火火。近年来,由于他的商号和品牌,不断见诸于电台、电视台以及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梅师傅名声远扬,他所制做的布鞋越来越被顾客所青睐,不少前来高淳旅游的游客,都要光顾《梅家鞋铺》,选购几双各种款式的布鞋带回去,或自己穿用,或孝敬家母,或赠送亲友。   随着古镇老街的日益繁荣,《梅家鞋铺》也更加兴旺起来了。2002年5月1日"首届南京高淳老街民俗文化节"期间,《梅家鞋铺》顾客盈门,各种布鞋供不应求。为了满足顾客需要,梅师傅在老街上租了两间门面,新辟了一家《梅家鞋铺》,让他儿子、女儿、女婿一起上阵,都做起了制作和销售布鞋的生意。店铺内摆放的各类布鞋琳琅满目,相映生辉,成了老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一篇:羽毛贡扇

羽毛贡扇

  羽毛贡扇   古镇淳溪,地处固城、丹阳、石臼三湖怀抱之中。湖中芦苇丛生,湖滩遍布,是水禽生长、繁殖最佳的栖身之地。古时候,湖中雁鹅、鸬鹚、獐鸡等水禽处处皆是,飞起时遮天蔽日,落下时盖地一片。这些水禽的羽毛色彩鲜艳,十分华丽,是制作羽扇的最佳原料。早在1800多年前,三湖沿岸的农民便利用冬闲季节,深入湖滩狞猎,捕得水禽后,将禽肉自食,拔其羽翎到街上出售。那时的古镇老街是三湖环绕的高阜地区,自然成了制作和销售羽毛扇的场所。   高淳羽毛扇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1700多年前,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霸中原时。东吴黄武大帝孙权之大将周瑜曾在古丹阳湖高淳西部水域一边操练水军,一边督促部队围垦屯田。他还把当地民众组织起来,实行军事编制,使兵屯和民屯相结合。大约为了鼓励人们屯田,他曾一度把家眷搬迁到春秋时修筑的相国圩内(即现今的砖墙〉。周瑜娶乔国老之二女——小乔为妻。小乔貌若天仙,有倾国倾城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孙权之母吴国太十分喜欢小乔,常常带着他到高淳探望周瑜,和她一起游山玩水,有时乘轿游览花山、秀山、有时荡舟于三湖之中,观赏湖光山色。传说一年夏天,吴国太偕同小乔来到淳溪游玩,见几个民女在聚精会神地制作羽扇,便从中拣起一把桃形羽扇,拿在手里轻轻摇动,只觉阵阵柔风扑面而来,顿觉全身舒适,心旷神始,啧啧称赞道:“此乃驱蚊消暑之珍品也!”说罢,亲自挑选了两把,一把石榴形的给了小乔,一把春挑形的留作己用。她俩手持羽扇,漫步在古镇街头,更显得高雅端庄,落落大方。打那以后,每到春夏之交的季节,吴国太都要派人到高淳选购上等羽扇100把,分赠给王公贵戚、文臣武将以及王子王孙们使用。    再说周瑜听说刘备死了甘夫人,正在准备继弦,便给孙权献计,让他令吕范为媒,前往荆州劝说刘备到东吴招亲,说是愿将公主孙尚香许配刘备为妻。周瑜此计,招亲是假,实为逼刘备让出荆州。刘备来到东吴后,按照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大肆张扬,闹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刘备己到东吴招亲。后来刘备又求助于乔国老,乔国老将此事禀告了吴国太。吴国太知道后,约刘备在甘露寺(地址在今镇江市〉相见。她见刘备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唇红齿白,浓眉大眼,两耳坠肩,双手过膝,堂堂一表人才,又是汉室亲戚,当世豪杰,更兼仁德布于天下,便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位乘龙快婿,当即亲口许婚,并大摆延席,为刘备和孙尚香完婚。刘备怕住在驿站恐有人谋害,便拜托乔国老奏明国太,国太又让刘备搬进皇宫书院居住。后来,刘备偕同孙夫人回荆州时,孙夫人什么也没带,专将从高淳选购的几把上等羽扇带到了荆州。    刘备回到荆州后,为感谢诸葛亮临别时赠囊献计之恩,特意让夫人挑选了一把大型铲形雕翎羽扇送给他。诸葛亮接过羽扇,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喜不自胜,爱不释手,连忙将原来随身携带的那把已经用了多年的鹅毛羽扇换掉,用上了高淳精制的雕领羽扇。他手执此扇,更显名士之风、军师之态。从此,他将此扇视如珍宝,走到那里带到那里,一直到他病死在五丈原,仍将此扇放在枕边。后来,人们将这种羽扇称之谓"孔明扇”把诸葛亮奉为羽扇的祖师爷。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羽扇行会都要举行"诸葛会",纪念这位足智多谋、用兵如神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这天,会场门口红灯高悬,-"诸葛中军、天枢上相"八个大字,并挂有"望重南阳"匾额一块。厅堂上供起诸葛亮的神位,凡行会中人,个个都要烧香礼拜。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高淳羽扇作为贡品,始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己有近600多年的历史。当时,一班趋炎附势之徒,为了讨好上司,求得升官进爵,每年立夏之时,终要选购一批用上等雕领制作的羽扇奉献给上司。这样,高淳羽扇很快传到了京城,传进了皇宫,深得皇室青睐。嘉靖皇帝朱厚聪一见,十分喜爱,连夸"好扇啊好扇!"一天上朝议事,他拿着羽扇问:"此扇出自何处?"一位曾经到过高淳的大臣出班奏道:"启禀皇上,此扇出自应天府高淳县,是用名贵雕翎制成的。”皇帝一昕龙颜大悦,连忙给应天府下了一道圣旨,将高淳羽扇定为贡扇,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佳节之前,向朝廷进贡各式羽扇360把。.. 应天府接到圣旨后哪敢怠慢,每年年初就派专人坐镇高淳,督促高淳县街指定专门商号,指派专人外出采购雕、鹰、鹤、雁等珍贵禽毛,选拔技术高超的工匠,精心选羽,精心设计,精心制作,精心绘画,赶在每年端阳佳节之前奉献到朝廷。当时,皇上还亲赐高淳绫质三角黄旗一面,-"钦命采办禽毛"六字,持此旗外出采购羽毛,过关越卡既不要纳税,也不敢刁难。贡扇上送后,在当年冬至这天,代办商号可到县衙领取贡偿1000铜元。这种进贡制度年复一年,直至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江南一带成了太平军的势力范围,这种制度才得以废除。    高淳羽毛扇被钦定为贡扇后,致使高淳的羽扇行业迅速发展和兴盛起来。明末清初,出现了行会。在行会的统一主持下,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所有羽毛扇商店开始"挂牌"、出样品,行会则派出代表挨家挨户检查产品的规格和质量,评定价格。产品质量好的就评为"进贡商号",挂上"进贡羽扇"的牌子,由其承担当年贡扇生产任务。当时,羽扇行规相当严格,任何人未经行会批准,不得擅自经营。即便是自己生产的产品,要拿到市场销售也必须经行会同意。    民国期间,国外商人来华经商者逐渐增多,高淳羽扇开始走出国门,销售国外。1914年,高淳羽扇应邀参加在埃及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颇受外国商人青睐,有四家商号获得博览会奖励。当时,高淳羽扇制作工艺,在全国堪称"一绝”品种多达80余个。从形状分,有全园形、半园形、宝剑形、春桃形、石榴形、佛手形、掌形、鸡心形、花瓶形等,从羽毛分,有雕毛扇、鹰毛扇、莺鹅羽扇、鹤毛扇、雁毛扇、鹅毛扇、鸭毛扇等。制作一把精美高档羽扇需经六七十道工序,后经改革后还需二十多道工序。1927年至1931年,高淳羽扇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年生产销售量达到10万把以上,产品销售到浙江的杭州、湖州、宁波、绍兴,安徽的宣州、安庆、芜湖以及上海等大中城市,并由上海先施公司、永安公司等著名商号,转手向国外销售。1937年日寇入侵后,高淳羽扇生产曾一度陷入困境。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扶持下,高淳羽扇制作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产销量由解放前夕的40万把猛增到100万把,畅销到苏联、加拿大、南洋群岛及大洋洲等23个国家和地区。1951年,为了表达对党和人民政府的感激之情,高淳羽扇工人挑选最好的雕翎,精心制作了四把宝剑式象牙托柄的大型羽扇,分别赠送给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饶漱石、苏南行署主任管文尉。毛主席、朱总司令收到羽扇后,当即委托0中央办公厅寄来酬金20元,并表示感谢。下一篇:固城湖螃蟹

红松葡萄

  东坝镇红松村位于东坝镇以南,是典型的丘陵地区,近年来,红松村以产业富民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以葡萄为主的经济林果,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红松村拥有1000多亩的有机葡萄种植基地,并且成立了红岗经济林果合作社,有葡萄品种20个,包括“美人指”、“金手指”、“巨玫瑰”、“夏黑”等等,葡萄全部使用以农家肥为主的有机肥料种植,大大提高葡萄品质和经济效益。     由于技术更新和管理科学,红松村的葡萄实现了增收富民。红松村的葡萄供不应求,已与红宝丽等多家单位签订了供货协议。     据了解,红松村还引进了新的酿酒葡萄——赤霞珠,用于酿造葡萄酒,建造了自己的葡萄的酒厂,进行葡萄深加工,进一步提高葡萄的产值。   下一篇:老街豆腐干

老街豆腐干

  老街豆腐干   这日在高淳老街上闲逛,不经意发现一面临街的纱窗后,几个身穿蓝印花布衣的女子正在低头忙碌。只见她们两人一组,解开一个四四方方、软塌塌的纱布包,里面竟是一整块巨大的豆腐,白白嫩嫩十分诱人。随即,这些女子又每人操起一把刀,只见刀起刀落毫不干扰,顷刻间,巨大的豆腐已被“肢解”成几千块。手法之娴熟,让人望而生畏。紧接着似乎是“分装”,摊开一面手帕大小的纱布,抓一块小豆腐置于其上,拇指前拨,两小指左右一挑,腕力向前送,一个漂亮的前滚翻,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布包便置于台前了!木板上的小包越堆越高,隔窗而望的众人们,呼声便也越来越高。   这是什么手艺?心里想着,眼睛便好奇地张望。只见头顶是印有“薛记”金字的大红灯笼,前方几步之遥的木板门大开着,一名身穿红色唐装的青年男子,正举着包装精美的豆腐干笑迎顾客,原来是高淳的老字号薛记。据说这里的豆腐干是选用上等的黄豆磨浆、经过三次滤渣、压制,最后用薛家祖传配方煮成的。薛家的-传人薛连寿告诉我们,薛家铺子每天凌晨两点开始泡黄豆,经过几十道手工工序,到下午五点时新煮的豆腐干出锅,立即真空包装,绝对不含防腐剂等任何化学成分。他的真诚说服了我,心动之下买一包尝尝,香嫩细腻,齿颊生香。豆腐干也可以吃出这样的味道,突然让人觉得有些奢侈了!   又是浓浓的豆香,伴着薄薄的烟雾蒸腾开来,原来是滤过最后一遍的豆浆出锅了。薛连寿的母亲,也是“薛记”的老板娘许小头,悄悄地盛来一杯,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坐坐。这豆浆的味道同样是生平没有领略过的,主人介绍说:“像这样的一杯豆浆,在外面的早点摊上通常要冲四五杯呢!”她又带我们来到里面的工作间,果不其然,大灶上吊着几大包豆浆,外面包的不过是普通的纱布,竟然一滴也无法渗漏,其纯其浓,让人啧啧称奇,心服口服。   老街上的人告诉我,老街豆腐干有香干、臭干两个品牌。香干咸淡适宜,甜而不腻,香味纯正,慢慢咀嚼,鲜滴滴、甜丝丝、油蜡蜡、咸滋滋,满口含香;臭干呈淡绿色,口味是一种带香的臭味,名臭而实香,鲜味独特,难言其状。   小小的一枚黄豆,从夜半迷朦时起,经过无数道磨、沥、压、蒸、煮,凝聚无限心思,再到斜阳昏沉,才能脱胎换骨,变成豆腐干的一分子。这样的情节让我有说不出的感动。至今还记得薛记那豆腐干和豆浆的美味,那味道,不知怎的就铭刻在脑子里了。下一篇:青山碧螺春

花香藕

  作为南京特有的圩区水产蔬菜——花香藕,鲜嫩、甜、香、脆是它的招牌特色,在明朝时候甚至被制作贡品“捶藕”而进奉北京,因此它在南京的地产农产品历史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士茶亭因其获名   “花香藕只有南京才有,这在全国都非常有名。”市农林局蔬菜处调研员朱宏建对花香藕等水生蔬菜研究多年,深受老南京喜爱的“水八鲜”,它们的“出身”与南京郊区特有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朱宏建认为,南京郊区如江东、沙洲、雨花台等地区乡河、塘水面非常多,玄武湖、莫愁湖水面达到数千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再加上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沙洲圩是古白鹭洲之所在,河网密布,水质清纯,因而这里出产的水八鲜非常鲜嫩可口。   以花香藕为代表的“水八鲜”在南京影响颇深,水西门外大街上的大士茶亭甚至也是因它们而获名。   何以冠名“花香”   作为南京地产“水八鲜”之一,花香藕在南京的养殖历史十分漫长,可能很多市民不知道的是,早在东晋时花香藕就已在南京“扎根”,东晋郭璞《江赋》中有“鳞被菱藕荷”句,而到了梁朝时皇室已经将其作为珍品赏赐宠信。那么花香藕究竟为什么被冠以“花香”之名呢?   专家解释说,明朝时《江宁县志》载,“花有红白二种,白花者佳,花开时藕极嫩,谓之花下藕”,加上此藕种本身带有清香,吃在嘴中舌齿间留香,于是后世人根据《江宁县志》这段记载以讹传讹,这类藕种从此就被称为“花香藕”。   到了明朝时候,花香藕被制作成“捶藕”作为贡品,打此后南京的花香藕更是在不少文人墨客的笔中留下踪迹,《白门食谱》称誉:“做羹,更觉甜嫩,生熟食之,即可谓别有风味。”   下一篇:红松葡萄

青山碧螺春

  青山碧螺春   青山碧螺春,高淳地方名茶,产于风景秀丽的高淳东部青山丘岭,这里土地肥沃,风光旖旎,林壑优美。相传清康熙皇帝到江南巡游见此茶青翠似碧玉,形状蜷曲如螺,采制于春天而赐“碧螺春”。   碧螺春由采摘茶树嫩梢初展的一芽一叶制成,叶长长约一点五厘米,嫩叶背面密生茸毛,茸毛也叫白毫,白豪越多,说明茶叶越嫩,品质越好。碧螺春的品质特点是:色泽碧绿,外形紧细、蜷曲,白毫多;香气浓郁,滋味醇和,饮时爽口,饮后有回甜的感觉;泡出茶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碧螺春茶叶含有咖啡碱、茶碱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醒脑、健睥、清心、明目、润喉之功效,喝了之后,能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   制作碧螺春是一项辛苦细致的劳动,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传统手艺。一斤碧螺春干茶,要采摘五万五千至六万的嫩芽,经过精拣、杀青、揉捻、搓团等工序,采摘需及时、精细,做工也十分讲究。春天的清晨,在一个个茶园里,采茶姑娘们神采飞扬,敏捷地从茶树上精采细摘一片片嫩叶,情景动人;入夜,山村里万家灯火,一片忙碌。焙茶手把拣好的鲜叶倒入滚烫的锅里,叉开手指,不停的翻拌,看着叶芽深绿了,变软了,就让锅里保持中等温度,开始揉捻,使叶芽水分蒸发,条索紧缩,蜷曲成螺形,以后一边降温,一边搓团,等到茶叶捏拢放开就能自行松散时,一锅优质碧螺春就制成了。下一篇:老街布鞋

高淳羽毛扇

  高淳羽毛扇被钦定为贡扇后,致使高淳的羽扇行业迅速发展和兴盛起来。明末清初,出现了行会。在行会的统一主持下,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所有羽毛扇商店开始'挂牌'、出样品,行会则派出代表挨家挨户检查产品的规格和质量,评定价格。产品质量好的就评为'进贡商号',挂上'进贡羽扇'的牌子,由其承担当年贡扇生产任务。当时,羽扇行规相当严格,任何人未经行会批准,不得擅自经营。即便是自己生产的产品,要拿到市场销售也必须经行会同意。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扶持下,高淳羽扇制作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产销量由解放前夕的40万把猛增到100万把,畅销到苏联、加拿大、南洋群岛及大洋洲等23个国家和地区。1951年, 为了表达对党和人民政府的感激之情,高淳羽扇工人挑选最好的雕翎,精心制作了四把宝剑式象牙托柄的大型羽扇,分别赠送给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饶漱石、苏南行署主任管文尉。毛主席、朱总司令收到羽扇后,当即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寄来酬金20元,并表示感谢。    老街有一绝很令老街人骄傲,那就是他们亲手制作的鹅毛扇曾送到北京,送给伟人毛泽东。下一篇:庄园金瓜菜

庄园金瓜菜

  庄园金瓜菜

草莓

  ( 高淳县)下一篇:板 栗

板 栗

  ( 高淳县)下一篇:菜鹅、绍兴麻鸭、肉鸽

菜鹅、绍兴麻鸭、肉鸽

  菜鹅、绍兴麻鸭、肉鸽 :全年供应量为30万只,全年上市;( 高淳县)下一篇:三元杂交猪

三元杂交猪

   三元杂交猪是指用第三品种的公猪与二元杂交所选留的一代杂交母猪交配,得到的二代杂种猪。(如:杜洛克公猪为父本,长白公猪和大白母猪杂交选留的杂交母猪为母本进行交配,得到的杜长大二代杂种猪就是三元猪)。   外三元猪的杂交组合:   1、长白公猪×大约克母猪→长大杂交母猪。   2、大约克公猪×长白母猪→大长杂交母猪。   3、杜洛克公猪×长白母猪→杜长大外三元猪。   4、杜洛克公猪×大白母猪→杜大长外三元猪。   以上3、4两组为当代世界养猪业中最为优良的杂交组合。其后代抗逆性强,具有十分明显的杂种优势。 下一篇:六月六龙舟竞渡

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是南京传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其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故称“云锦”。它与苏州的宋锦、四川的蜀锦齐名,并称我国三大名锦。   南京云锦生产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明朝时织锦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并形成南京丝织提花锦缎的地方特色。清代在南京设有“江宁织造署”,云锦织造盛极一时,这一时期的云锦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代表了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最高成就。如今生产的云锦除出口做高档服装面料及供少数民族服饰、演出服饰外,又发展了新的花色品种,如云锦台毯、靠垫、被面、提包、马夹、领带、挂屏等日用工艺品,并根据消费者需要,用各种纸盒包装。南京云锦是一种提花丝织工艺品,南京工艺“宝艺”之首,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并誉为“三大名锦”,以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为特色,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云锦过去专供宫廷御用,现除少数民族做衣饰外,还出口国外做高档服装面料。南京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运用撋螖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   下一篇:香藕

雨花茶

      雨花茶 南京特产,也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外形圆绿,条索紧直,锋苗挺秀,带有白毫,犹如松针,象征着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故定名为雨花茶。    雨花茶主要生长在南京市郊,在原料选择和工艺操作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在谷雨前,采2.5至3公分长一芽一叶的嫩叶,经过杀青、揉捻、整形、烘炒四道工序,全工序皆用手工完成。 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冲泡后,茶色碧绿而清澈,香气清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除烦去腻等功效,1966年起畅销海外,在日本、东南亚一带,人们将雨花茶当作珍贵礼品赠送亲朋好友。   下一篇:南京雨花石

南京盐水鸭

  南京盐水鸭   盐水鸭是南京有名的特产,久富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南京盐水鸭一年四季皆可制作,腌制复卤期短,现做现卖,现买现吃,不宜久藏。此鸭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点。每年中秋前后的盐水鸭色味最佳,是因为鸭在桂花盛开季节制作的,故美名日:桂花鸭。《白门食谱》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桂花鸭“清而旨,久食不厌”,是下酒佳品。逢年过节或平日家中来客,上街去买一碗盐水鸭,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礼节。   地域范围   盐水鸭的主要产区位于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南京盐水鸭保护范围为南京市行政区划范围,保护面积6598平方公里。南京年养殖肉鸭4000多万只,年出栏量3000多万只,年保护量3500万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外形饱满,体表光洁;皮簿油润,白中泛黄;肌肉切面呈微红色,质地有弹性;脂肪呈浅黄色;口感咸淡适中,清淡爽口;香醇可口,味似桂花。回味持久;肉质鲜嫩,嫩而不柴,久食不腻。 2、内在品质指标: 水分含量≤75.0%;蛋白质含量≥19.0%;脂肪含量≤20.0%。 3、安全要求: 南京盐水鸭原料要求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执行,加工严格按照《南京盐水鸭加工工艺规范》要求执行。下一篇:清炖狮子头

高淳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淳溪街道 固城湖螃蟹 老街布鞋 羽毛贡扇 红松葡萄 老街豆腐干 花香藕 青山碧螺春 庄园金瓜菜 菜鹅、绍兴麻鸭、肉鸽
古柏街道 固城湖螃蟹 老街布鞋 羽毛贡扇 红松葡萄 老街豆腐干 花香藕 青山碧螺春 庄园金瓜菜 菜鹅、绍兴麻鸭、肉鸽
阳江镇 固城湖螃蟹 老街布鞋 羽毛贡扇 红松葡萄 老街豆腐干 花香藕 青山碧螺春 庄园金瓜菜 菜鹅、绍兴麻鸭、肉鸽
砖墙镇 固城湖螃蟹 老街布鞋 羽毛贡扇 红松葡萄 老街豆腐干 花香藕 青山碧螺春 庄园金瓜菜 菜鹅、绍兴麻鸭、肉鸽
漆桥镇 固城湖螃蟹 老街布鞋 羽毛贡扇 红松葡萄 老街豆腐干 花香藕 青山碧螺春 庄园金瓜菜 菜鹅、绍兴麻鸭、肉鸽
固城镇 固城湖螃蟹 老街布鞋 羽毛贡扇 红松葡萄 老街豆腐干 花香藕 青山碧螺春 庄园金瓜菜 菜鹅、绍兴麻鸭、肉鸽
东坝镇 固城湖螃蟹 老街布鞋 羽毛贡扇 红松葡萄 老街豆腐干 花香藕 青山碧螺春 庄园金瓜菜 菜鹅、绍兴麻鸭、肉鸽
桠溪镇 固城湖螃蟹 老街布鞋 羽毛贡扇 红松葡萄 老街豆腐干 花香藕 青山碧螺春 庄园金瓜菜 菜鹅、绍兴麻鸭、肉鸽

高淳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