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悟空寺 | 悟空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悟空寺位于江阴青阳镇,历史上曾是座规模宏大的寺院。该寺院始建于南朝梁代,原名招隐院,北宋太平兴国5年(980年),奉敕改建招隐院为悟空寺,华藏塔改为“悟空塔”。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2003年10月,村民在清理小学旧址危房时,发现若干石质建筑构件,后经对塔基进行抢救性挖掘,发现了观音化身“泗州大圣”舍利,这是建国以来国内继法门寺,雷峰塔发现佛指舍利之后,僧伽舍利的第一次现世。 2004年重建悟空寺,建设观音文化博览园,着力打造成为中国佛教文化旅游胜地。 旅人提示:在悟空寺还可以参观下以展示僧伽大师生平和传播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青阳镇观音文化展览馆,可以在素斋馆品尝下素食。 |
青阳天主堂 | 青阳镇南首,耸立着一座庄严肃穆的建筑,即天主教南京教区青阳圣母堂。 教堂初建于1902年2月,奉露德圣母为主保,故名为“露德圣母堂”。同年4月起,大江南北瘟疫四起。引发了青阳圣母堂灵草除疫一系例神奇的事,青阳教堂因此而名声远扬。 1912年青阳圣母堂重建,1939年遭侵华日机轰炸,仅存有钟楼。1995年5月1日,青阳圣母堂落成开堂,来自各地参礼的教友达5万人。 青阳圣母堂是著名的海内外教朝圣地,凡在教宗恩准之日前往朝圣之教友,可获全大赦之恩。青阳天主堂 青阳镇 青阳,古称青旸,北宋建乡,自文字记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70年代出土的磨制石器和黑皮陶等良渚文物证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至明清时期,由于地处水运要道,青阳出现了“烟火千家”、“舟车辐辏”的景象,被誉为“小无锡”。 青阳拥有地域总面积67.6平方公里,人口7.2万,是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著名的苏锡常(苏州、无…… 详细++ |
凌统墓 | 凌统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凌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出生永汉元年(公元189年),15岁时就出任孙权军的别部司马,后升承烈都尉,沛国相,右都督,封荡寇中郎将,偏将军。人称“江表虎巨”(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为三国时东吴名将。 |
青阳粮库 | 青阳粮库俗称北新仓库,位于北沿河迎秀桥西堍。整体由东西二区组成,东区建于五十年代,西区大部建于八十年代,该库见证了1954—1984年的粮食统购统销,记述了居民户月共二十多斤粮食、一两半菜油的历史,目睹了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农民吃返销粮的历史。 青阳镇 青阳,古称青旸,北宋建乡,自文字记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70年代出土的磨制石器和黑皮陶等良渚文物证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至明清时期,由于地处水运要道,青阳出现了“烟火千家”、“舟车辐辏”的景象,被誉为“小无锡”。 青阳拥有地域总面积67.6平方公里,人口7.2万,是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著名的苏锡常(苏州、无…… 详细++ |
沈氏宗祠 | 沈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沈氏宗祠位于青阳镇北沿河。始建于清代,硬山式砖木结构。祠堂分三进二院落,二进院南侧为戏台,主体结构为砖木结构,恢廓大气,砖雕、封火墙极富变化,纹路清晰。沈氏在历史上是青阳望族,“悟空寺碑记”、“锦树道院观”及古桥、古街均留下沈氏的史迹。 青阳镇 青阳,古称青旸,北宋建乡,自文字记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70年代出土的磨制石器和黑皮陶等良渚文物证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至明清时期,由于地处水运要道,青阳出现了“烟火千家”、“舟车辐辏”的景象,被誉为“小无锡”。 青阳拥有地域总面积67.6平方公里,人口7.2万,是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著名的苏锡常(苏州、无…… 详细++ |
南北双桥 | 南新桥位于青阳镇南街稍。又名三元桥,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单孔石拱,石质为金山石及部分青石。北新桥位于青阳北街梢,又名迎秀桥,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单孔石拱桥,桥顶四根石柱上均有小石狮,桥身以青石为主,石栏、石柱为麻石。 青阳镇 青阳,古称青旸,北宋建乡,自文字记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70年代出土的磨制石器和黑皮陶等良渚文物证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至明清时期,由于地处水运要道,青阳出现了“烟火千家”、“舟车辐辏”的景象,被誉为“小无锡”。 青阳拥有地域总面积67.6平方公里,人口7.2万,是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著名的苏锡常(苏州、无…… 详细++ |
江阴农业科技园 | 农业科技园位于青阳镇,由主展馆、分展馆、室外种植示范区、农耕文化长廊及配套景观绿化组成,融入了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农业旅游、农产品展销、农耕文化、科普教育等多种元素、多种功能,展示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故事和乡土风情。 青阳镇 青阳,古称青旸,北宋建乡,自文字记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70年代出土的磨制石器和黑皮陶等良渚文物证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至明清时期,由于地处水运要道,青阳出现了“烟火千家”、“舟车辐辏”的景象,被誉为“小无锡”。 青阳拥有地域总面积67.6平方公里,人口7.2万,是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著名的苏锡常(苏州、无…… 详细++ |
青阳南北街 | 青阳南北街位于青阳镇区,已有1700余年历史。早在北宋时,青阳已形成江阴南北数县的通衢大镇,物流兴旺,商贸繁荣,老街见证了青阳古镇几度繁华盛极的历史,聚焦了江南古镇的“肆景文化”。 青阳镇 青阳,古称青旸,北宋建乡,自文字记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70年代出土的磨制石器和黑皮陶等良渚文物证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至明清时期,由于地处水运要道,青阳出现了“烟火千家”、“舟车辐辏”的景象,被誉为“小无锡”。 青阳拥有地域总面积67.6平方公里,人口7.2万,是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著名的苏锡常(苏州、无…… 详细++ |
江阴葛氏宗祠 | 江阴葛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葛氏宗祠位于青阳镇南沿河街。始建于清代,硬山式砖木建构,面阔五间,进深七架,占地6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葛氏是宋代江阴名门望族,官宦世家,一门竟出了“三十三”进士。 青阳镇 青阳,古称青旸,北宋建乡,自文字记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70年代出土的磨制石器和黑皮陶等良渚文物证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至明清时期,由于地处水运要道,青阳出现了“烟火千家”、“舟车辐辏”的景象,被誉为“小无锡”。 青阳拥有地域总面积67.6平方公里,人口7.2万,是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著名的苏锡常(苏州、无…… 详细++ |
青阳茧行 | 茧行位于青阳镇南沿河。始建于1953年初。茧行分前后两幢,青砖清水墙体,集烘、贮、防潮功能为一体,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是当时苏南最大的蚕茧集散地之一。 青阳镇 青阳,古称青旸,北宋建乡,自文字记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70年代出土的磨制石器和黑皮陶等良渚文物证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至明清时期,由于地处水运要道,青阳出现了“烟火千家”、“舟车辐辏”的景象,被誉为“小无锡”。 青阳拥有地域总面积67.6平方公里,人口7.2万,是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著名的苏锡常(苏州、无…… 详细++ |
百年银杏 | 银杏树位于青阳镇东北花南村北城隍庙院内。古树已有800余年的历史,银杏树高6米,树身周长大约6米,离地1米处分两杆,又称姐妹树。东杆周长1.75米,西杆周长2.5米。 青阳镇 青阳,古称青旸,北宋建乡,自文字记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70年代出土的磨制石器和黑皮陶等良渚文物证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至明清时期,由于地处水运要道,青阳出现了“烟火千家”、“舟车辐辏”的景象,被誉为“小无锡”。 青阳拥有地域总面积67.6平方公里,人口7.2万,是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著名的苏锡常(苏州、无…… 详细++ |
凝秀湖公园 | 凝秀湖公园位于青阳镇府前路,公园主要有:园内市民广场、汇演广场、中心湖岛景观、自然生态滨水区、生态湿地等,各具特色、交相辉映,市民可欣赏到水天一色的美景。 青阳镇 青阳,古称青旸,北宋建乡,自文字记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70年代出土的磨制石器和黑皮陶等良渚文物证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至明清时期,由于地处水运要道,青阳出现了“烟火千家”、“舟车辐辏”的景象,被誉为“小无锡”。 青阳拥有地域总面积67.6平方公里,人口7.2万,是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著名的苏锡常(苏州、无…… 详细++ |
江阴要塞国家森林公园 | 江阴要塞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滨江要塞,又名江阴要塞森林公园,位于长江南岸,以海拔91.7米的黄山(不是黄山市的黄山风景区)为主体,还包括西侧的黄山湖公园和鹅鼻嘴公园,以及北侧由长江边的滩涂改造的高尔夫球场。从明清到民国,这里一直是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塞,炮台遗址、大炮散布在山上山下,适合军事迷造访。作为国家森林公园,虽然是迷你版的,但植被茂密,环境不错,可以爬山、看长江和江阴长江大桥。 如果不爱爬山,可以就在山脚免费的黄山湖公园玩玩,公园的湖水边有人工沙滩。若要去黄山,一般都从黄山湖公园东边停车场这的路上山,爬到山上标志性建筑望江楼便处在黄山的中心位置了。望江楼附近有黄山炮台旧址,主要有一些民国的军事遗址,陈列着一些大炮,原民国要塞炮台前沿指挥所是后来复原的。 另一处集中看军事文物的地方在黄山西麓的江阴军事文化博物馆,围墙和大门造成城墙和城楼的模样,仿佛一座军事堡垒,门口摆着一艘在渡江战役中使用过的船。进入大门先走一段陈列着照片的军事坑道,然后进入博物馆所在的楼,在里面可以了解到江阴的军事历史,看到各种古代兵器等文物。博物馆和大门间的广场上则陈列了很多各个时期的大炮。 黄山虽然可以登高,而且江阴长江大桥就从头顶跨过,但茂林挡住了视线,不是看长江最好的地方。看长江最好在鹅鼻嘴公园,有军事隧道,有贴着江边的木头栈道,有可以登高观景的小山,山上也有炮台。 江阴要塞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江阴市郊,经营面积273公顷。境内黄山海拔91.5米,与江北的孤山对峙,形成长江继吴凇口以上的第二道门户,历来为天堑要塞。抗战时期为日寇轰炸目标,绝大部分树木被毁。建国后大搞植树造林,山地林木郁郁葱葱。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火炬松、刺槐、麻栎等,还有大片的竹林和茶园。古澄江(江阴)八景的石湾春霁、扬子秋涛、海门宾日、淮甸晴眺、沙屿晚渡、鹅鼻积雪等六景就在森林公园内。黄山炮台是境内最重要的历史遗迹,1982年以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还建有陈毅诗碑、望江楼、君山公园和鹅鼻嘴公园,供人瞻仰和游览。1998年建成的江阴长江大桥,主跨1585米,为世界第四、中国第一的悬索公路大桥,给森林公园增光添彩。 地址:无锡市江阴市山前路 类型:城市公园森林山军事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510-86851868 开放时间: 景区全天开放,各小景点开放时间大致在8:00-17: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景区免费开放;鹅鼻嘴公园30元,江阴军事文化博物馆20元,两者联票35元。 信息来源:宿迁市湖滨新区网 信息来源:宿迁市湖滨新区网 |
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 | 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占地7万多平方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作为学政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江苏学政衙署是昔日江苏八府三州考秀才的地方, 其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园内景点众多而号称“江南官署之冠”。学署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建立,至1904年科举制度废除,历时292年,有124任学政。 江苏学政,是整个江苏省科举时代主持考试秀才的官署。学政的全称提督学政,又称提学使,掌一省教育事务,每省一人,以侍郎、京堂、翰、詹、科、道、部属等-中进士出身者派充,三年一任。世称“学台”。其品级从从九品到正二品大小不等。由于朝廷对科考的重视,所以不论学政原来品级高低,地位与本省总督、巡抚平等。 历史沿革 江苏学政衙署的前身可以上溯到北宋初年,那时称万春园,是一位孙姓人家的私家园林。明代初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吴良镇守江阴,则改建为吴侯官署。弘治年间,又建为巡抚行台。 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学政衙署从宜兴移建江阴,始称“督学察院”。明代崇祯《江阴县志》曾记载:“督学察院,在县治东,由首任学政王以宁,移文邑令许达道建造驻扎。北负万寿山,西连雪浪湖,东界广福寺,宏敞壮丽,称江南官署之冠。” 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始建,至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5年)随着科举制度废除,学政衙署裁撤,前后总共历时292年。学政衙署先后为各朝政权驻地。辛亥革命后,后花园更名寿山公园。 辛亥革命胜利后的1912年10月,刚卸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受袁世凯之命,担任全国铁路总办的职务,来视察江阴黄山炮台,进城后又在桐梓堂发表演说,要求江阴人修建马路,发展交通,引进文明,并号召“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一番话深深地鼓舞着江阴人民。为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者,江阴民众选择在公园的显赫位置,重建了孙中山先生纪念塔,移建桐梓堂,丰富了景点的内涵。 2002年,江阴市人民政府投资近5000万元重建江苏学政衙署遗址公园(即中山公园),于2003年1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现在江苏学政衙署遗址公园是一座敞开式的、集市民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园林,整个景区占地7.25公顷(7.25万平方米),计108亩土地,分成学政文化区、生态休憩区、游乐活动区等多个功能齐全的区域。在整体规划设计时,充分挖掘了历史的文脉,遵循传统和现代相融、东西方造园艺术相结合的理念,用现代科技手段演绎传统文化,再现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学政衙署包括后花园的部分景观,从而创造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休闲的园林空间,使古代与现代两大文化景区合二为一,成为现代都市中的一片绿洲。 |
滨江要塞 | 滨江要塞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江阴市滨江要塞旅游区位于江阴市区东郊,北滨长江,因境处江阴黄山炮-事要塞之地,民国以来即以要塞为乡、镇名。滨江要塞旅游区由黄山湖公园、鹅鼻嘴公园组成。 江阴市滨江要塞旅游区 江阴黄山滨江而立,高91.7米,东西连绵3.2公里,是茅山余脉颠连向东,在长江南岸起伏的山脉之一。黄山西衔鹅鼻山、君山,东接萧山、长山、巫山,临江逶迤10余公里,构成了江阴古城“枕山负水”、“水环峦拱”的天险形势。黄山与靖江孤山隔江对峙,俨如扼守大江咽喉的两名卫士。长江自京口折向东南流到这里骤然紧缩,然后放宽,滔滔入海,所以这里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 要塞镇环居市区东南,东以白屈港与山观镇分界,南以花山、绮山与南闸、云亭镇接境,西至锡澄运河,北面是澄江镇和经济开发区。 黄山西衔鹅鼻山、君山,东接萧山、长山、巫山,临江逶迤10余公里,构成了江阴古城“枕山负水”、“水环峦拱”的天险形势。 著名景点 江阴长江大桥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是我国首座跨径超千米的特大型钢箱梁悬索桥梁,也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钢箱梁悬索桥,是国家公路主骨架中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以及北京至上海国道主干线的跨江“咽喉”工程,是江苏省境内跨越长江南北的第二座大桥。 江阴大桥无论从炮台远观还是从江边近看,都非常雄伟壮观,尤其是夜晚,在灯光笼罩下的江阴大桥,更是别有风味。 黄山炮台 黄山炮台位于江阴黄山风景区,又称江阴要塞。 黄山炮台享有“江河门户”,“镇航要塞”之称,自古为军事要地。黄山炮台遗址,废垒犹存,12座分布在各个山湾、山头的混凝土炮台,7座清理出土的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古炮和2尊“耀武大将军”万斤铁炮及弹丸,构筑了古今战场胜迹。在黄山,还出土万斤古炮一尊,身铸“耀武大将军”字样。如今,这里成了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每当中秋时节,江潮汹涌,甚为壮观,这就是江阴著名的八景之一“黄山秋涛”。长江上最大的公路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也屹立于此,可在这里俯瞰观赏。 鹅鼻嘴公园 “山环芙蓉城,私怪鹅鼻状”。美丽的鹅鼻嘴公园位于江阴长江大桥西北部,距市区一公里,逶迤蜿蜒多姿,形如鹅伸鼻江中而得名。 景区占地1280亩,以山体为主,森林茂密,野趣浓郁。雄伟壮观的中国第一悬索桥横贯旅游区中部,形成以大桥为标志性景观,明清古炮台、要塞森林公园相匹配,拥有江尾海头、澄江古渡、鹅鼻积雪、盘古流泉等四十个景点的大森林、大花园、大博物馆格局,立体旅游蔚成大观,别具魅力,吸引万千游人。 黄山湖公园 黄山湖追求生态环境、田园诗意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黄山湖公园水秀山青,林幽石奇。有湖自然就有水,使这里每一条道路都打上了秋的底色。烙上了春的印记。是回归自然的写照,让生活返朴归真,让繁乱的心绪得到适度的沉淀与整理,是工作一天后抒缓压力的最佳场所、这里还有郭璞草庐西侧,通过自然环境衬托出古代文人雅士的别样情趣。 |
江阴中山公园 | 江阴中山公园原为江苏学政衙暑遗址公园,总面积为7万多平方米。园内许多建筑物、构筑物的造型均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色。整个工程建有“荷花厅”、“永慕庐”、“学政区雕塑广场”、“中山纪念塔”和水溪项目等景观。江苏学政衙署,是科举时代主持考试秀才的官署。官署的前身可以上溯到北宋初年,那时称万春园,是一位孙姓人家的私家园林。明代初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吴良镇守江阴,则改建为吴侯官署。弘治年间,又建为巡抚行台。 直至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学政衙署从宜兴移建江阴,始称“督学察院”。明代崇祯《江阴县志》曾记载:“督学察院,在县治东,由首任学政王以宁,移文邑令许达道建造驻扎。北负万寿山,西连雪浪湖,东界广福寺,宏敞壮丽,称江南官署之冠。”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始建,至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5年)随着科举制度废除,学政衙署裁撤,前后总共历时292年。学政衙署先后为各朝政权驻地。 辛亥革命后,后花园更名寿山公园。辛亥革命胜利后的1912年10月,刚卸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受袁世凯之命,担任全国铁路总办的职务,来视察江阴黄山炮台,进城后又在桐梓堂发表演说,要求江阴人修建马路,发展交通,引进文明,并号召“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一番话深深地鼓舞着江阴人民。为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者,江阴民众选择在公园的显赫位置,重建了孙中山先生纪念塔,移建桐梓堂,丰富了景点的内涵。 2002年,江阴市人民政府投资近5000万元重建中山公园,更名为江苏学政衙署遗址公园(即中山公园),于2003年1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现在的中山公园是一座敞开式的、集市民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园林。整个景区占地7.25公顷(7.25万平方米),计108亩土地,分成学政文化区、生态休憩区、游乐活动区等多个功能齐全的区域。在整体规划设计时,充分挖掘了历史的文脉,遵循传统和现代相融、东西方造园艺术相结合的理念,用现代科技手段演绎传统文化,再现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学政衙署包括后花园的部分景观,从而创造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休闲的园林空间,使古代与现代两大文化景区合二为一,成为现代都市中的一片绿洲。 历史沿革 宋创万春园,于万寿山立万寿亭,山下立状元亭,建万寿琼楼数处,建存雪亭,赐闲堂游园,墨华榭长廊,观音殿[心经碑殿],有宋植千年紫藤,迄今1300余载,仍绿叶苍隆。 明代改为“清和园”,僻建江苏学政衙暑,树碑坊,建头门、仪门、龙门、大堂、左考棚考场,于龙门左右立钟鼓亭,生员膳食宿舍等建筑。 清代称“季园”,到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的292年里,明清两代有124任学政大人在此地主持了江苏八府三州的秀才考试,该园就成了学政衙署的后花园。学政王先谦监建雪浪湖,湖上架荷叶桥,湖中设喷泉,湖坡植林带,湖旁建列轴亭,船亭,于万寿山引水上山建山泉,山下依湖建一水上茶楼。 民国建博雅亭,为政府驻所,建中山纪念馆,始更名中山公园。民国元年,孙中山视察江阴,园中建有“中山纪念塔”和“中山纪念堂”,就易名为“中山公园”。1912年孙先生考察江阴曾倡言“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因为有了这段渊源,也就有了从1925年沿用至今的“中山公园”。 二十一世纪初,江阴市政府投资1亿元将学政衙署遗址及其后面的中山公园扩建,改为开放式公园,集市民休闲娱乐为一体,增建多处建筑,添设儿童游乐场地,翻新中山纪念塔, 已经成为江阴市人气最旺的“城市大客厅”。新中山公园由学政历史文化区、生态休憩区和游乐活动区三大板块组成,其中,学政历史文化区最能体现江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江阴城市旅游业的新的亮点,也是江阴城市文化旅游的新品牌。 主要景点 孙中山纪念塔 民国14年(1925)10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江阴南菁、励实两校学生会在园内捐建孙中山先生纪念塔。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10月来江阴视察时,曾提出“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的口号,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民国19年更名为中山公园,从1925年沿用至今的“中山公园”的名称。现有孙中山先生纪念塔,为民国25年南菁、励实两校学生会重建,塔高5.40米,塔座有7棵石柱穿链卫护。现在这座塔已安放在一个大的玻璃罩中,被保护了起来,改变了它的简小的状态,增加了现代气息。 忠邦亭 忠邦六角亭,为纪念明末江阴典史阎应元而建。他率众抗清守城81天,与城共亡。清道光年间,江苏学政姚文田手书“忠义之邦”四字,嵌于南城门上。1937年,遭侵华日军炮击,只剩下“忠、邦”两字,被移置六角亭中。现将留存的“忠、邦”两字建成碑状,既成了一景,又保存了文物。“忠义之邦”是对江阴明末81天抗清的史实的评价,江阴当时不过是座只有10余万人的小城,由于江阴多的是炮台和壮汉,所以更象是一座要塞。在清军铁骑长驱直入,各大城市沦陷之际相继,江阴6万义民力拒24万清军于城下,孤城血战81天,连折清军3王18将,毙敌75000余人。后有对联云:“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杀敌,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江南一带流传着‘江阴的强盗无锡贼’的说法,也印证了这里了的民风之强悍。至今江阴人民仍以此为荣,感到骄傲。 心经碑 人文荟萃的江阴有“三奇”:千古奇人徐霞客、海内奇木红豆树和旷世奇碑心经碑。“游圣”徐霞客的“奇”在于他传奇的一生和那本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几乎所有领域的奇书——《徐霞客游记》;江阴顾山的红豆树“奇”在它是中国纬度最北的一株千年红豆树,“奇”在其它“生南国”的红豆树都是常绿乔木,而惟独它是冬季落叶乔木,“奇”在它被作为独科分支列入《世界植物大辞典》。奇人和奇树的“奇”通过资料就可以体会到,而心经碑的“奇”只有到了现场、站在它面前才能感受得到。 心经碑,为唐代异僧道松所书,碑原嵌砌在乾明广福禅寺弥勒殿大铁佛神龛后墙壁间,于明万历年间毁于大火。宋志称“观音大士木榻下,有草书心经满壁。”今碑为清嘉庆三年(1798)照摹本重刻。心经碑嵌砌在中山公园铁佛寺壁间,由6块长方形大青石拼组而成,通高2.87米,宽5.12米,上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计279字,分13行坚刻,字体为狂草,笔走龙蛇,气势恢宏,结构严谨,字形多变。其中“多”字一撇长2.07米;“声”字径横宽达55厘米,最细一笔宽仅1厘米,粗笔宽达7厘米;全文有6字一笔长度均超过2米。各字上下左右大小斜正,相互呼应,一气呵成,书写刚劲有力,字体雄健古怪,而又婉转流畅;初看似反写,实为正书,奇妙异常。该碑不仅书法艺术高超,而且镌刻技法精湛,在光线折射下阴刻碑文却让人感受有浮雕立体之感,堪称中国现存古代碑刻之最,为我国古代书法和镌刻艺术之珍品。 千年紫藤 江阴中山公园引人注目的活文物--紫藤,粗大的枝干苍劲有力,势如盘龙虬曲,缠绕在钢架之间。这15株紫藤中有两棵相传是宋代所植,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故亦可称"寿藤",它比苏州拙政园内明代文征明手植紫藤早了将近五百年,因此更显得珍贵。白居易有诗盛赞这种植物,江阴人十分崇拜紫藤,每年的春节起都要来看紫藤,常年络绎不绝。江阴中山公园内的千年紫藤,由于年岁悠久和近年气候变化较大,不再年年按时盛开。开花的年份,在3-4月可见到别样的千年紫藤,它的根枝遒劲,虽经千年风雨却仍坚硬,开出的淡紫花朵,牵扯出满枝芳馨,因传说为僧人所栽,有人称它在“倾吐隔世的梵语”。 孙中山 (1866~1925)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 详细++ 澄江街道 澄江街道地处江阴市中心城区,是江阴市委、市0所在地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含新城东办事处),下辖49个社区居委会和22个村民委员会,2008年末有户籍人口22.9403万人、外来人口10.8458万人。 澄江自古人才彪炳,孕育过“刘氏三杰”、教育家吴研因、爱国高僧巨赞、中国中草药化学研究先驱赵承嘏、“中国机器人之父”蒋…… 详细++ 孙中山 (1866~1925)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 详细++ 澄江街道 澄江街道地处江阴市中心城区,是江阴市委、市0所在地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含新城东办事处),下辖49个社区居委会和22个村民委员会,2008年末有户籍人口22.9403万人、外来人口10.8458万人。 澄江自古人才彪炳,孕育过“刘氏三杰”、教育家吴研因、爱国高僧巨赞、中国中草药化学研究先驱赵承嘏、“中国机器人之父”蒋…… 详细++ |
江阴河豚 | 河豚鱼属于凶猛鱼类,小鱼小虾和各种蚌壳都是它的食物,河豚一旦遭受威胁,就使身体膨胀成带刺的圆球,让它的天敌难以下嘴。河豚毒素的毒性,排在所有毒素的前十名之内,是-的1000倍。一条一斤重的河豚鱼体内,能提取出约0.5毫克毒素,可以毒死几十头大象。 至今还没有发现一种解毒剂可以解除河豚的毒素,所以吃河豚,是拼死,而卖河豚,更是要承担一定风险。河豚去毒的关键在于厨师的操作,由于责任重大,所以烧河豚的厨师收入比一般的厨师要高很多。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敢于烧河豚的厨师都要有河豚去毒的绝技,今年已经69岁的仰振华被誉为是“中国河豚王”, 应我们的要求,已经封刀多年的仰振华为我们演示了河豚鱼的去毒方法。 河豚的灵魂在于所谓的河豚味,河豚味来自于河豚肝,而河豚肝是个“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的东西。说它是天使,是因为河豚身上最好吃的就是那块“肝”。而说它是魔鬼,是因为河豚肝是河豚体内最毒的部分,是毒中之王。 江阴人做的河豚之所以味道特别,是因为江阴人擅长熬制“河豚肝”。熬肝,是烹制河豚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熬的时间短了,河豚的毒性未能拔完,但如果熬过了火,这条河豚也没有必要拼死去吃了,和一般的鱼也没有什么区别了,无非是肉质更加鲜嫩而已。所以江阴人把这道工序称为“熬”,能熬出来的就是大师级的厨师。烧河豚的主要目的就是火功解毒,万一河豚的血没有去净,只要在锅里焖四十分钟以上,还是可以修补的,只是味道上差些。 在江阴每年都要消费掉400吨到500吨河豚。在河豚最美味的3月,消费量更是高达100多吨。每到河豚上市的季节,江阴市烹饪协会都要对河豚操作间、加工人员、原料、宰杀、烹饪进行严格的检查。 河豚烧好后,按老规矩厨师要先尝第一口。10分钟后如果没事,河豚才可以上桌。我们找到了仰振华说到的那位中过河豚毒的小厨师,如今他已是一家大酒楼的主厨了,他向我们描述了他中毒后的感觉。 在江阴河豚上桌后,主人会说明这是河豚,不会往客人碗里夹或者劝吃。吃或不吃,全凭客人自愿。如今,河豚是江阴人宴席里的高档菜,只有在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婚丧嫁娶时才吃。 |
江马蹄酥 | 马蹄酥为江阴传统特色糕点。清朝末年仿制镇江同名糕点,并经改进成面。该产品采用上等面粉、赤豆为原料,加果仁为辅料,用糯米发酵后制成。因成品四周厚、中间薄、形似马蹄而得其名。其特点为酥、松、软兼备,色、香、味俱佳。 马蹄酥原为唐代的宫廷食品。相传唐王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回家乡陕西省探亲时,携带马蹄酥作为随身礼物。乡亲们尝后赞叹不已,经皇后同意,娘家派一名心灵手巧的人,向随行御厨学制作此佳点的工艺,后来传入民间。唐代开辟闽疆,这种宫廷佳点随南下人员传入闽南。 马蹄酥制作时将饼贴在竖炉壁上烘烤,饼呈马蹄形,故称。清代诗人就写过“乍经面起还留迹,不踏花蹄也自香”赞美马蹄酥的诗句,说明它历史悠久并受到诗人墨客的赞赏。 它的原料是面粉、白糖、麦芽、猪油;分酥皮、拌馅等制作工序,揉全后贴在竖炉壁上烘烤。这种饼酥脆馅甜,开水冲泡后体积膨胀,所以也叫“泡饼”。 马蹄酥是外出旅行喜带的轻便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礼品。它是燥热物品,饴糖又有营养,用麻油炸过,又是妇女“坐月子”的热补品。 解放前,同安有“双鹿”、“金吉”、“庆春”几家老店号制作,厦门的“双虎”号也有六七十年历史。现在,有好几家食品厂生产马蹄酥。 |
桂花糖粥 | 桂花糖粥是无锡传统名点。它的制作方法是:将糯米淘洗干净,投入红枣、豌豆加入冷水,用旺火烧煮,待糯米粒开花后,加入甜桂花和白糖;继续煮至稠状即可。糖粥稠而不糊,红枣白粥,色泽诱人,桂花飘香,甜香可口,很适合市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口味。( 无锡) 特别适宜老幼,妇孺食用。在崇尚吃粥养身的江阴,其深受江阴人的欢迎。桂花糖粥的内容较丰富,在桂花糖粥的基础上可加入各式各样的其他辅料,如:芝麻,红枣末,薏米,莲心,还有银耳,白果等。卖桂花糖粥,亦讲究色,香,味。一只白瓷碗内盛上两勺红橙橙的糖粥,面上撒上一些红,绿丝再加上几粒南瓜子肉,既好看,又能刺激人们的食欲。 |
刀鱼面 | 刀鱼面是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的特色小吃。江阴刀鱼面洁白细腻,久煮不烂,既耐咬嚼,又鲜美无比,如再配上火腿丝、蛋皮丝、撒些蒜叶末,更是让人未食生津,堪称一绝。 江阴有一句土话:“面汤甩到眼瞠,宁打耳光不放”,这个宁受耳光也要吃的面就是刀鱼面。 相传在清代,衙署设在江阴的江苏学政大人孙葆元嗜食面条,家厨想尽办法投其所好。农历二月初六,值其五十大寿,正是长江刀鱼上市之时,家厨便用“刀鱼面”上桌庆贺,主人与宾客食后个个赞不绝口。后来,刀鱼面逐步由官吏、乡绅传至各家菜馆、饭店,平民百姓也得以尝鲜。为提高刀鱼面的鲜美度,江阴的厨师也多有改进。 据悉,刀鱼面面条由新鲜刀鱼茸、蛋清、上等面粉加水搅拌,手工擀制而成。汤则由0鸡、筒子骨、猪肉糜、刀鱼头尾、猪骨煲成,煮熟的刀鱼面洁白细腻,久煮不烂,既耐咬嚼,又鲜美无比,如再配上火腿丝、蛋皮丝、撒些蒜叶末,更是让人未食生津,堪称一绝。 刀鱼面的做法: 材料 刀鱼、鸡肉各500克,精白面条600克,猪骨(猪肉也可)500克,鲜汤1500克,精盐20克,绍酒10克,干淀粉10克,熟猪油50克,胡椒粉等味料适量。 制作 把刀鱼去鳞、腮,掏出肠洗净沥干后切成块,烧热锅放熟猪油随后把刀鱼入锅炒干成鱼松状时取出,装入布袋扎紧口仍投入锅中,加鸡肉、猪骨、淋入绍酒,加冷鲜汤,用旺火烧开后改小火煮烂。待鱼肉全部溶化,汤稠浓呈白色时滤去骨刺,剩下1000克左右汤,最后把剩下的鲜汤回锅加精盐20克,绍酒10克,各味料适量,烧开后用湿淀粉勾芡即成刀鱼汁盛起。用这种汁适量下面条即成可口的刀鱼面。 特点 味道鲜美,和中开胃,对润泽皮肤有好处。 |
水发团圆 | 江阴人用的团圆,历来有两种:一种是用干糯米粉烫熟或炒熟后滚上干粉捏制出来的,另一种是湿米粉筛出来的。用湿米粉筛出来的团圆,俗称水发团圆。其与干粉捏制出来的团圆相比,制作要方便得多,吃口要软糯得多。水发团圆制成后,只要烧上一锅开水,将团圆倒入,待其浮上水面后,便能捞入加了桂花红糖汤的碗中食用。这时的水发团圆又甜又香,又软又糯,口感是颇有特色的。 团圆即圆子,在历代江阴人的生活中寓含着团团圆圆之意,故江阴人逢年过节,起屋上梁,婚寿喜庆都少不了它。 江阴人用的团圆,历来有两种:一种是用干糯米粉烫熟或炒熟后滚上干粉捏制出来的,另一种是湿米粉筛出来的。用湿米粉筛出来的团圆,俗称水发团圆。其与干粉捏制出来的团圆相比,制作要方便得多,吃口要软糯得多。 水发团圆的制作方法是:将刚春的湿米粉置于小盘篮中,让其摊开。然后,将盘篮不停地来回移动,使盘篮中的湿米粉产生出了滚雪球效应,成为大小不一的粉团,并使结构越滚越紧。待盘篮中所有的湿米粉都滚成团后,则用大眼的筛子筛上一遍,将小的留在盘篮中,加粉后继续滚。将筛子中留下的,过分大的拿去,捏散后再重滚。这样,留在筛子中的团圆便成了生的水发团圆。 水发团圆制成后,只要烧上一锅开水,将团圆倒入,待其浮上水面后,便能捞入加了桂花红糖汤的碗中食用。这时的水发团圆又甜又香,又软又糯,口感是颇有特色的。 |
顾山红豆树 | 顾山红豆树,可以称之为奇树。位于江阴市东南乡顾山镇红豆村,又名相思树,相传为梁代昭明太子所植。 所结果实红豆,又称相思豆。 |
刀鲚 | 刀鱼又称“刀鲚”、“毛鲚”,鳞细白如银光闪烁,一般长约30厘米左右,雌大雄小,体形狭长扁平似刀。据《辞海》记载:“春夏集群溯河,分别到河流上游或在河口产卵,形成渔汛,产卵后又返归海中。”长江下游从南京到南通的水道,通常是刀鱼鱼群出入的最佳地段。 江阴地处长江河口入海处的南岸,是鱼群回游的“黄金水道”,拥有的河岸线长途上百里,又有相当规模的捕捞能力,所以,每年上市的刀鱼,其产量在长江下游各县市中雄居榜首。往往春节一过,渔船竞发,渔人的兜篓里就银白一片。旺季来临时,大街小巷,只要叫卖的人一招引,围者如堵,争相选购,称秤的、收钱的就会忙得不亦乐乎。 |
地区 | 特产 |
---|---|
迎秀社区 |
---- |
旌阳社区 |
---- |
桐岐社区 |
---- |
旌秀社区 |
---- |
邓阳村 |
---- |
青联村 |
---- |
小桥村 |
---- |
树家村 |
---- |
桐岐村 |
---- |
新安村 |
---- |
赵宕村 |
---- |
泗河口村 |
---- |
街西村 |
---- |
塘头桥村 |
---- |
芦塘村 |
---- |
悟空村 |
---- |
建义村 |
---- |
普照村 |
---- |
里旺里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