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沙塘韭黄 | 铜山沙塘韭黄“色淡黄,叶似金条,茎如白玉”,以清鲜味美、芳香可口而闻名遐迩,是各种韭黄品种中的上品。 叶片条形,呈扁平叶,色泽成金黄色,均匀鲜亮,长25-30cm,约占总长三分之二。一茬和二茬韭黄叶片直立性较好,叶宽较耐存放。叶鞘闭合呈环状,互相包被,色泽淡黄偏白,长10-15cm,约占总长三分之一;叶条厚实、挺拔、匀称,手感滑润。气味辛香醇厚,入口回甘。 沙塘韭黄“色淡黄,叶似金条,茎如白玉”,以清鲜味美、芳香可口而闻名遐迩,是各种韭黄品种中的上品。北宋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州时曾写过 “渐觉东风料峭寒,青篙黄韭试春盘。”的诗句,这就是指铜山沙塘韭黄,它色、香、味三绝。陆游也曾有诗赞道“新京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 沙塘韭黄 地域范围 邵店板栗登记保护种植区域位于新沂市邵店镇邵西村、沂北村、邵店村、菜园村、叶海村、陈堰村、西鲍村、友谊村、朱圩村、联合村、悦集村、东鲍村、沭河村、刘冲村,总计涉及邵店镇14个村,种植面积767公顷。种植地域范围界于东经118°24.837'-118°29.038'之间,北纬34°07.598′-34°09.611'之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栗果紫褐色,附黄褐色茸毛,或近光滑,栗果玲珑秀美,果肉嫩黄细腻,色泽油光发亮,生食清脆,味道甘甜,有桂花香,质地致密,糯性强。籽粒大(平均籽粒12.3克,最大18克),皮薄易剥,具有本品种特有的风味,无异常气味。 (2)内在品质指标:邵店板栗具有肉质松、味香甜、糯性大等特点,富含蛋白质、糖、淀粉、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及钙、磷、钾等多种矿物质。经检测每100克邵店板栗坚果含蛋白质5.4-5.8克,淀粉23.8-25.6克。各项指标均高于普通板栗。 (3)安全要求:邵店板栗产品质量达到农业部行业标准《DB32/T 546-2002 无公害农产品板栗》,产地环境按照标准《GB/T18407.2-200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的规定执行。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高剧毒农药。 |
徐州把子肉 | 徐州把子肉是中华名小吃之一,是徐州极具特色的小吃。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五省通衢。川、鲁、粤、湘、淮扬等五大主力菜系南北口味在这里水0融。形成了特有的饮食文化氛围。这里是著名的烹饪之乡,也是中华烹饪鼻祖---彭祖的故里。徐州把子肉在传统的制作上,采用15CM长的五花肉与排骨用蒲草捆在一起。所以称为:把子肉。徐州把子肉的饮食特点是:肥而不腻,多滋多味,肉色令人垂涎。徐州把子肉是这种小吃的统称,还有其他的辅菜来搭配,比如四喜肉丸,兰花干,海带结,面筋,豆筋,豆皮,腐竹,腐衣,素鸡片,虎皮鸡蛋,黄花菜,小青菜,豆角,香肠,排骨,肘子,鸡腿等等荤素组合,可以满足顾客不同饮食需求,要一瓶啤酒,再配上一碗白米干饭浇上美味鲜香的肉汁,吃起来满嘴流油,回味悠长,口口留香。 做法一: 原料: 五花肉(长15cm,厚1.5cm)15千克,四喜丸子(只重50克)100个,鸡蛋角(只重60克)60个,海带结(只重100克)100个,面筋肋(每把50克)80把,豆筋(每根100克)120根,兰花干(每块70克)70块,素鸡片(片重60克)180片,各种调料适量。 制法: 1、五花肉,切块腌制24小时,捞出晾干,上饴糖、酱色、深桔红色捞出待用。 2、汤锅内添上黄豆芽白汁及高汤,将佐料放入布袋中投入汤锅内,放干红椒、葱段、姜、精盐、味精、汤烧沸,放兰花干、海带结、素鸡片、豆筋,旺火煮2.5小时,再放把子肉块、四喜丸子、鸡蛋角、面筋肋同煮1小时,后压炉火。根据顾客需要选配。 特点:肉肥不腻,多滋多味。 做法二: 1、做把子肉,要选80斤左右的白条猪,不肥不瘦。一斤切八块,蒲草捆好。冒两遍,二遍血水清汤。放入坛子,不放盐全靠酱油调味,猛火开锅文火炖,炖好的把子肉肥的不腻、瘦的不柴。入口有醇厚的余香,掉在地上,象豆腐一样摔的稀碎。 2、济南的把子肉是选取有肥有瘦的猪肉,切成长条,用麻绳捆成一把,煮好,再放在酱油中炖。 3、把子肉的精彩便是有肥肉的存在才能产生出肥而不腻的上佳口感。把子肉虽由浓油赤酱熬制,却并不咸,刚好用来下饭。而一口饭一口肉的搭配就恰好把米香肉香统统带出来。 4、北方的“把子肉”却不加糖,长方形的大块,只是酱油八角在高筒瓦罐中炖熟。火候到处,一启封香气四溢。趁热连肉带汁浇在白米饭上,亦十分甘美。 |
椒子酱 | 椒子酱的做法介绍,椒子酱,也是比较有徐州特色的菜,但同把子肉不同的是这个菜很家常,操作简单、原料廉价、易购,几乎每个徐州人家都会做、都常吃,尤其在这个季节。 原料:五花肉、萝卜、豆腐干、花生米、青豆、辣椒酱 辅料:葱、姜、花椒、八角、小茴香、香叶、桂皮、酱油、醋、盐、鸡精、糖、料酒 1、五花肉、萝卜、豆腐干均切成大小相等的丁;花生米温水泡发两个小时备用。 2、肉丁加酱油、盐、料酒、葱、姜腌半个小时。 3、锅入稍多的油爆香花椒,下肉丁炒至出油。 4、依次入花生米、青豆同肉丁一起炒入味,并加适量的酱油、盐、鸡精、水炖至7成熟。 5、最后加萝卜丁、豆腐干、辣椒酱、糖、醋至熟透即可。 |
高皇羊肉汤 | “高皇羊肉汤”号称苏北第一汤。汤汁呈白色乳状,鲜洁爽口、不腥不膻、不粘不腻,独具特色。高皇羊肉汤在羊肉选择和大料选用上都十分讲究,烧制更要做细做精。羊肉选用三年龄以上山羊,目前市场上要净肉重60斤以上,羊油选用雪白且肥的毛巾油或腰油。在灶台设计上要有1号锅和2号锅,1号锅为主锅,熬汤用,2号锅为辅锅,温水用。熬制过程是:锅内先添凉水过半,大火烧响加入羊的全身骨架,再放入对应斤称的鲜羊肉和羊杂,然后烧开,撇去血沫,这时火候不能太大,以免血沫卷入水内,造成黑汤。然后把2号锅水加入1号锅部分,把肉没过为准,等开锅后把羊油覆盖在羊肉上面,然后后将白芷、桂皮、良姜、陈皮等佐料下锅,小火熬制40—60分钟,看羊油融化后,加入味汤,大火顶汤,直到白汤为止。盛碗时加少许香油、竹筒料、香菜、蒜苗(葱)沫即可食用。 |
吕梁八大碗 | 吕梁八大碗历史悠久,它的盛传得益于川1院在当地的巨大影响。明嘉靖十四年,徐州吕梁洪工部分司员外郎张镗在凤冠山上建一书院。因有感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一句,将书院命名为“川1院”。历朝徐州府均在该书院设童生考场,直到清末光绪帝最后一次开科取士为止。 每届考试期间,学子们每七人坐一桌用餐。菜分四碟八大碗,四碟为鲜果,八大碗为荤菜六、素菜二,又叫“干八碗”,久而久之,“吃过八大碗”一词就成为当地文才出众者的代名词,流传至今。 吕梁人为了不让流传几百年的“八大碗”失传,整合当地美食资源,于2009年5月隆重推出“吕梁八大碗”菜谱,根据不同季节推出不同菜肴。 目前的八大碗主要为“大丰收、野菜、水煮豆腐、洪山藕煲、红烧狮子头、滋补羊肉、清炖鲢鱼、炒炖三黄鸡”。上菜时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看起来爽快,吃起来过瘾,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 在吕梁山风景区的饭店中,吕梁村内的大阿福连锁店和地处悬水湖边的鸡鸣客栈即传承历史,又推陈出新,经营的吕梁八大碗菜系尤为出彩。 |
释家菜 | 元末明初,五省通衢的徐州出现了繁荣景象,佛教兴盛,寺庙众多,街头出现了由寺院僧人开办的素菜馆。素菜馆制作的释家菜纯以素为料,做法讲究,形成了与官邸风味、民间风味迥然不同的释家风味。天花宴、菊花宴、素八珍3种宴席较为知名。 “天花宴”取意于六朝高僧金陵说法“天花乱坠”的佛门佳话。先上一个大型冷拼盘居中,象征天上尊者如来;周围再上十个冷盘,象征十大0金刚;接着陆续上六大件,四小碗,四个座菜,最后的是“一品锅,总计为26道菜,随一品锅上的饭食叫做“罗汉饭“。 “菊花宴”为元代禅宗高僧创作。先上八个冷盘,再上八个大件:金钵红莲、落霞飞鹜、孔雀开屏、蜜饯菩提、糖醋金针、爆檀香球等。最后上八个小碗,共24道菜。每一组菜都是八道,其意在于总结出人生的八个方面“苦乐成败称讥荣辱”。最后一道菜是菊花火锅。 “素八珍”则是在研究和继承宋代的蔬食养生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所创制。主要有炒碎豆腐、冬瓜燕菜、糖醋响、香元四宝、炸万年青、口蘑锅巴、烹瓤椒子等菜。 |
道家菜 | 徐州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故乡,也是道教饮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道教的饮食文化是以求长生养生为目的,有食素与食荤两派,不过在节日大典、例祭、道事活动时均用蔬食菜馔。素菜又称斋食,所用原料有豆腐、面筋、竹笋、菌类等。荤食原料多用野味、山珍,调料惯用药料,以汁浓味厚见长,具有养生的特点。道家宴席主要有:“三清托荤宴”、“太极宴”、“三五宴”、“四四宴”等。托荤菜有:“阴阳鱼”、“乾坤蛋”、“四方肉”、“太虚丸子”、“黄芪竹荪”、“陈皮鸡”、“胭脂肉”等。 由徐州“太极宴”研制组制作的“托荤太极宴”菜点共有4组28品。第一组:先上主拼太极图,外围五行碟;第二组,先上两小件,跟上一汤,后上八大件;第三组:上四道点心;第四组:上一品锅、四菜碟,两样主食。 |
岳喜明石刻 | 岳喜明先生,铜山茅村人,从事工艺美术20余载,以石刻艺术著称。岳喜明先生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等五家单位联合授予“艺术大师”称号,为第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二十多年来,岳喜明先生先后创作了高品位的作品3000多件,形成了两汉文化为题材的汉化像石、园林建筑、花鸟人物等四大系列。其中,他完成的大型石刻代表作《洛神赋》,高0.6米、长14米,从起稿到完工历时三年,其规模创下徐州“石刻之最”。特别是凝聚他多年心血的作品《苏公行迹图》,以12幅雕刻的形式将苏轼的一生完全贯穿起来,艺术价值和观赏性极高,目前已镶刻在云龙湖苏公塔顶层,供海内外的游人观看。岳喜明石刻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品和旅游纪念品。 |
棉布地锅鸡 | 今日的刘集镇棉布村,1万多亩塌陷地通过治理得到复垦,建成8000多亩的时鲜果菜园和2500亩的鱼塘。水产养殖有260家,大户有二三十家,均是立体养殖。水产养殖带动了旅游和餐饮业的发展。波光潋滟的规模鱼塘吸引了徐州市的钓鱼爱好者前来垂钓,有的企业每年搞一次职工垂钓比赛,就安排在棉布村。每年3—11月份,前来垂钓者络绎不绝。尤其是7—10月份的垂钓高峰,周六、周日车辆川流不息,最多时一天来垂钓的车辆达500辆之多。休闲垂钓直接带动了餐饮服务业的兴起。仅仅几年的时间,棉布村就打出了地锅鸡的特色品牌。现在村里最有规模的五六家地锅酒楼每日门前车辆接龙,多者一天可达500辆。现在棉布地锅已成徐州特色小吃,已在郑集镇、铜山新区、徐州市区、沛县、安徽各地开设了分店。 |
大王集烧鸡 | 大王集烧鸡,在300多年前的康熙年间已闻名苏北,历经沧桑,汤味不改,延续至今。主料烧鸡选用地方草鸡,辅以20余种名贵中药,以传统技术为基础,结合现代创新工艺精制而成。香中隐甜,咸淡宜口,色佳味美,嫩酥俱全。在江苏享有较高声誉。 |
徐州饣它 汤 | 徐州饣它汤和山东米参汤虽然同名却不同字,做法和味道也不太一样。这边的饣它汤辅料很丰富,鸡丝和麦仁是不可缺少的,浓稠度有点像辣汤,应该是骨头汤熬制的,很香。 马市街的饣它汤名气最响,每次去总要排队,当然不会如上海那种蜿蜒的样子,可也要一碗碗的等着,有些人拿了鸡蛋来冲,味道也不错。主食一般是包子,油条类,这边的八股油条很有特色,不大,却很宽,因为是8股,外形有些饼状了,吃起来却还是根根分明的,现做的,非常喜欢古老的木头桌椅,油光四溅,以前汤、包子要分别排队,不太方便,不知道现在什么状态。有些怀念,很久没有辣汤配油条,饣它汤配煎包了。 |
徐州冬桃 | 冬桃为水果中的稀有晚熟品种之一,因为其冬令方熟,故称冬桃。冬桃味香脆甜,略带冰糖味,皮薄核小肉细,且内核分离,汁多可口,采下冬桃,掸去桃上雪,食之,沁人心脾,齿颊留香,耐人寻味。主产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境内。 |
陈兴民面塑 | 陈兴民铜山黄集人,初中毕业后一直从事面塑艺术。1995年拜全国著名的“面塑王”李方清先生为师,是近年来铜山面塑艺人的杰出代表。代表作品有《三国人物》、《水浒108将》、《红楼梦人物》等,造型独特、形象逼真。其中,《水浒108将》被日本民俗馆收藏。一尊尊面塑,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国际友人称赞黄集镇的面塑艺术是“中国绝活”。 陈兴民面塑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展,并屡屡获奖。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他的面塑艺术给予了多次报道宣传。面塑艺术被申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司保良玻雕 | 司保良先生,铜山大彭镇人。自幼爱好书法,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国际大赛中获奖,并被多家纪念馆、艺术馆及友人收藏。 司保良玻雕,其工艺一改传统技法,采用玻璃正面临摹,反体雕刻的艺术技法,使其作品立体感强烈,典雅古朴,风格迥异,不失其原作之神韵,更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1993年以来有数十件玻刻作品分别被北京毛主席纪念堂、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淮安1纪念馆等收藏、陈列。有多幅作品参加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展。他雕刻的玻璃本《红楼梦》,曾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
何桥全羊宴 | 全羊宴是我们何桥镇一绝,其它地区也有吃全羊的,但我们的吃法与他们有很大的差别,而且,营养丰富,味道非常独特。 (一)、“新鲜”。我镇所吃的全羊,全部都是活羊现杀,而且,所有活羊都通过检疫,因此,在原料上相当可靠,没有任何污染,您可以放心品尝。 (二)、用料考究。我镇做全羊,用料是非常考究的,大致可以说有10余种特殊的天然佐料,每一种都它独特的功用,只有您亲自品尝,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独特和美好。 (三)、花样繁多。我镇的全羊,又叫一羊“十”吃,有:手抓羊肉、羊腓、炖羊血、羊滑肌、羊拐、葱爆羊肉、羊杂、羊肚、孜然羊肉、羊头。 (四)、经济实惠。吃全羊是根据羊的市场行情,采用以斤论价的经营方式,如果您想邀请十四、五位亲朋好友的话,您只需花上三、四百元,就可使他们享受到丰盛的全羊大宴,了解独特的羊文化饮食。既可让您和您的亲朋好友一饱口福,又可使您的花销不致过大,体面了您,实惠了您。 另外,在我镇您还可以品尝到纯正的小野鸡炖蘑菇和小野菜等一系列原汁原味的天然美食,使您和您的亲朋好友不虚此行。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特产 |
---|---|
孙湾社区 |
---- |
水口村 |
---- |
姥庙村 |
---- |
魏集村 |
---- |
张楼村 |
---- |
阎窝村 |
---- |
吴邵村 |
---- |
下张村 |
---- |
邓楼村 |
---- |
梁塘村 |
---- |
张集村 |
---- |
孟庄村 |
---- |
李村村 |
---- |
二陈村 |
---- |
伴山村 |
---- |
杨楼村 |
---- |
翟山村 |
---- |
店东村 |
---- |
店西村 |
---- |
城头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