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白马湖大闸蟹 | 白马湖距今有7000多年历史,而白马湖大闸蟹的历史应该追溯到2500年前京杭大运河的开凿畅通,邗沟东道的白马湖承接自京杭大运河的水流,过去大闸蟹在长江口近海产苗,长成幼蟹后,逆长江洄游,随运河通道顺利进入白马湖生长,白马湖茂盛的水草,清晰的湖水,为大闸蟹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而湖区茂盛的水草、螃蟹由史已久,明末宝应才子郑正中写有《白马湖》诗:“白马湖中霜月铺,渔舟泄泄倚葭芦。网来巨蟹脂如玉,愿向君王乞此湖”。唐代诗人李白曾赞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1951年,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下,从洪泽湖畔到黄海之滨,横穿淮安、盐城两市的四个县(市),开辟了一条全长174公里苏北灌溉总渠,这项工程于1951年冬开工,次年春完成。从此,白马湖又有了另1条入海通道,也形成了白马湖大闸蟹的新洄游通道。如今大闸蟹已经成为白马湖增殖渔业的重要放流品种,为白马湖大闸蟹产量和风味的保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白马湖大闸蟹产于江苏省金湖县东北部的白马湖。地处淮安、扬州两市交界的白马湖,湖中有99座岛屿,拥有3万多亩水面,水域辽阔、湖水清澈,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水源保护区,是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盛产的清水大闸蟹、甲鱼、龙虾、青虾、乌龟等特种水产品,以生态养殖、绿色食品之优势而畅销海内外,尤其是白马湖大闸蟹久负盛名。白马湖大闸蟹因生态养殖而膏厚脂肥、味道鲜美,久负盛名,远销四方。 白马湖大闸蟹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这与白马湖的特殊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白马湖水域百里方圆,碧波荡漾,水质清纯如镜,水深底硬,水草丰茂,延伸宽阔,气候宜人,是螃蟹定居生长最理想的“水晶宫”。湖田周围没有任何污染源头,阡陌交错、绿树成荫、天水一色、鸥鹭翔集,有着令人心醉的自然环境。因此在这里生长的螃蟹,形态和肉质在螃蟹家族中尤为与众不同,它有四大特征: 一是青背,蟹壳成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甲壳,晶莹洁白,无墨色斑点; 三是黄毛,蟹腿的毛长而呈黄色,根根顺滑;四是金爪,蟹爪金黄,坚实有力,放在玻璃板上,八足挺立,双螯腾空,脐背隆起,威风凛凛。 其肉质肥嫩、鲜美,营养丰富。据专家测定,每100克白马湖螃蟹蟹肉中含蛋白质14克,铁13毫克,核黄素0.71毫克,维生素A5960国际单位。白马湖大闸蟹除了是名贵的美食,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和我国古代一些医学书记载,螃蟹具有散热、消食、治胃病等功效。民国初年,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是个出了名的喜爱食蟹的饕餮者,他把各地出产的蟹分为六个等级,即湖蟹、江蟹、河蟹、溪蟹、沟蟹和海蟹,其中一等就是湖蟹,而白马湖出产的大螃蟹则位列一等一级之首,好比是一甲一名夺魁天下的状元。 如今白马湖螃蟹,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目前全国水产品类唯一获此殊荣的螃蟹品牌,它标志着白马湖螃蟹实现了从“水产品著名商标”向“中国驰名商标”的划时代蜕变。 白马湖大闸蟹 地域范围 白马湖大闸蟹产自江苏省白马湖17万亩水域内,水域范围包括淮安市范围的淮安区南闸镇和范集镇、洪泽县岔河镇与仁和镇、金湖县前锋镇和吕良镇、扬州市宝应县的山阳镇沿片,共计涉及4个县(区)、7个乡镇, 32个行政村。地理坐标在东经119°02′~119°13′,北纬33°20′~33°09′之间,湖区自然生长以及围网养殖的白马湖大闸蟹,总面积17万亩,年产商品蟹32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感官特征: 白马湖大闸蟹外型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背甲色泽呈青灰或墨绿色,隆起处饱满浑圆,腹甲乳白色,无水锈斑,背、腹甲后缘交汇处饱满微微涨开。白马湖大闸蟹附肢较长,形态优美,成蟹螯足具浓密的棕褐色绒毛,步足撩长,刚毛棕红色。因为长期处于水草环境,磨损少,足尖锐利金黄色,白马湖大闸蟹趾节明显长于其它螃蟹,其中第二步足趾节长度是末端第二节的1.2—1.37倍,而邻近其它水域螃蟹只达到0.8-1.03倍之间。从腹面观,通体白净,附肢舒展,形如怒放蟹爪菊。 按个体重的不同分成特级、一级、二级。分级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白马湖大闸蟹分级指标 项目 个体重(g) 畸形率(%) 损伤率(%) 特级 雄蟹 ≥200 ≤2 ≤5 雌蟹 ≥150 一级 雄蟹 150~200 雌蟹 125~150 二级 雄蟹 125~150 雌蟹 100~125 2、内在品质指标: 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白马湖大闸蟹商品个大体肥、黄满油足,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白马湖大闸蟹理化指标 项 目 数 值 粗蛋白/(%)≥ 16.4 粗脂肪/(%)≥ 11.10 灰分/(%)≤ 2.0 水分/(%)≤ 67.36 3、安全要求: 白马湖大闸蟹产地环境符合GB/T 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白马湖大闸蟹产品符合GB 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 |
金湖螃蟹 | 金湖螃蟹 金湖县农副产品营销协会 10154872 螃蟹(活的) |
金湖甲鱼 | 金湖甲鱼 金湖县农副产品营销协会 10154871 甲鱼(活的) |
金湖泥鳅 | “金湖银荡”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着的“荷荡金鳅”,堪称金湖独有,天下一绝。 泥鳅又名鳅鱼,缅鳅。属鲤形目,鳅科,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吻突出,眼小,口小,下巴呈马蹄形。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埋于皮下,体表粘液丰富。背鳍无硬刺,尾鳍圆形。体为黄褐色,并杂有许多黑色的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对环境适应力很强,多栖息于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池塘、湖泊等浅水域,通常生活在水的底层,水枯时钻入泥中,离水也能生存。泥鳅不仅能用鳃呼吸,还能够用皮肤和肠呼吸。用肠呼吸是泥鳅特有的生理现象。泥鳅的肠壁薄而血管丰富,具有辅助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在天旱水干时,它会潜入10—30厘米的泥层中进行“休眠”,有少量的水份湿润皮肤就能维持生命。泥鳅属杂食性鱼类,食物为动植物残屑和微生物。 泥鳅肉质细嫩鲜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2.6克,远远高于其它鱼类,还含有脂肪、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性味甘、平,多食有治疗疾病作用。《医学入门》中称它能“补中、止泻”。《本草纲目》中记载鳅鱼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解渴醒酒、利尿、壮阳、收痔都有一定的药效。对肝炎、小儿盗汗、痔疮下坠、皮肤骚痒、跌打损伤、手指疔疮、0、腹水、乳痈等均有良好疗效。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物产”。金湖广阔的荷花荡中水青青,草茂盛,大量有机物质在这里沉淀,十分适宜泥鳅的繁殖生长。因泥鳅的颜色会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差异,荷荡中的泥鳅不仅个大体肥,体长一般在20厘米以上,体重超过100克;而且条条色泽鲜艳,黄褐相间,以黄为主,是名副其实的“金鳅”,关于“河荡金鳅”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金湖泥鳅 金湖县农副产品营销协会 10154870 泥鳅(活的) |
金湖芡实 | 芡实俗称“鸡头”,是金湖的传统特色水产品,但过去因价格低廉,产量较低,一直以来都是少量零星种植。近年来,由于芡实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祛湿止带等药用价值和较高的食用价值,被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看重,市场需求日渐增大。 针对芡实良好的市场前景,且具有便于管理、投本少、见效快的特点,金湖县委、县政府决定充分发挥本地水面资源丰富、湖滩洼地众多、群众有传统种植习惯的优势,培育大户,做强产业,大力发展芡实特色水产品种植。从2004年开始,该县一方面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一方面组织科技局、渔业局和科协的农技人员下乡观测适种的水面,积极与渔民、农民主动接触,推广芡实种植。同时,县有关部门提供种子、资金、技术和营销服务,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给予指导,根据市场行情,适时组织乡民采售。 如今,该县的芡实大量销往广州、福建等地,并远销日本、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金湖芡实 金湖县农副产品营销协会 10154869 加工过的干芡实 |
金湖白鹅 | 金湖白鹅 金湖县农副产品营销协会 10154867 白鹅(活的) |
淮安黑猪 | “淮安黑猪”产业发展蓄势待飞。“淮安黑猪”近期正式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国家级畜禽新品种现场审定,这是建国后江苏培育的第二个国家级猪种,也是我省第二个注册成功的畜禽地理标志。淮安市农委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进行高起点规划建设,导入独特的益生菌替代抗生素技术和生物床饲养模式,达到无排放、无臭气、无污染、无药残,目前养殖技术和规模均居全省第一,年内可达万头出栏量。“淮安黑猪”这一国家优良品种正逐步成为淮安乃至江苏畜牧养殖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2010年底,“淮安黑猪”成功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我省第二个成功注册地理标志的畜禽品种,苏淮生态黑猪肉品牌影响逐渐扩大,淮安黑猪肉已成为中高档消费群体青睐的绿色产品。 苏淮猪含有国家保护猪种-淮猪的血统主,为国内生产速度最快的黑猪之一,有“中国式的杜洛克”美誉。2010年12月,苏淮猪顺利通过农业部组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国家级新品种现场审定,于2011年5月正式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这标志着苏淮猪正式成为国家级畜禽新品种,成为建国以来江苏省培育出的第二个国家级猪种,同时也是国内在培育猪种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出的四个黑猪之一。 自2008年开始,苏淮猪推广和扩繁场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本省范围内已建立起南京三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盐城江苏仁达农牧公司等七个苏淮猪扩繁场。云南、福建等外省客商也慕名前来引进苏淮猪推广饲养,使苏淮猪逐渐走出淮安、走出江苏,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全省率先开展以淮安黑猪养殖园区为载体的苏淮猪发酵床生态养殖,实现了生猪粪便无污染排放,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2010年,我市积极组建淮黑猪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行“0主导、商业运作、多方投资”的运行机制,扩大了淮安市区苏淮黑猪产品肉专卖店的布点和规模,进一步加大社会宣传、提高苏淮黑猪产品美誉度。 地域范围 淮安黑猪为淮猪、新淮猪、苏淮猪的总称,原产地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全境,区域范围北纬32°43′00″~34°06′00″、东经118°12′00″~119°36′30″之间。北接连云港市,东毗盐城市,南连扬州市和安徽省滁州市,西邻宿迁市。东西最大直线距离132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50公里,面积10072平方公里。目前有新淮猪种公猪16头、8个血统,核心群原种母猪80头、生产群母猪150 头。苏淮猪种公猪120头、16个血统,核心群原种母猪580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淮安黑猪历史悠久,地域特色明显;四肢健壮,体型紧凑,骨骼和肌肉发育良好;全身被毛黑色;母猪乳房发育良好,有效0在7对以上;初产母猪产仔10头以上,经产母猪产仔13头以上,活仔数12头。与国内其它黑猪相比,头稍长,背腰平直,腹稍大但不下垂。 2、内在品质指标:肌纤维细而致密,含水量较少,肌内脂肪丰富,呈大理石状。猪肉氨基酸含量较高,尤其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超过普通猪肉50%以上,并且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例适宜,人体吸收最完全,营养价值最高。另外,猪肉中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含量也较高,肉质鲜美。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淮安黑猪产品质量按照《NY5029-2001无公害食品 猪肉》标准要求执行。 |
淮安大米 | “淮安大米”:品牌带动稻米产业化发展 千里沃野绿映黄,稻花菽浪满天香;一日日的精耕细作,一年年的春华秋实。淮安是优质稻米的主要产区,也是中国稻博会的发源地,在淮安举办的第一至第三届稻博会共评出30个“十大金奖”优质稻米产品,淮安淮上珠、九牛、凌优、金叶等品牌米占有12个席次,淮安大米叫响全国。2007年8月“淮安大米”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此,“淮安大米”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品牌效益不断显现,淮安稻米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430万亩,总产244万吨,引进推广一批优质、高产、多抗、符合市场需求的水稻新品种,形成了一整套高产优质无公害、绿色稻米栽培技术标准体系,稻米产业初步形成大米加工、秸秆加工、米糠油加工、米食品加工相互配套的稻产品全过程加工产业链条。全市现有稻米规模生产企业35家,年加工达5万吨的大型企业有15家,80%的企业均采用日本佐竹和瑞士布勒的稻米生产线,加工工艺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加工水平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 规格:500g 特定品质:大米蛋白质中,含赖氨酸高的碱溶性谷蛋白占80%,赖氨酸含量高于其它谷物,氨基酸组成配比合理,比较接近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蛋白质氨基酸最佳配比模式,大米蛋白质的生物价(BV值)为77,蛋白质效用比率(PER值)为2.2(小麦为1.5,玉米为1.1),蛋白质的可消化性超过90%,均高于其它谷物,因此大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 地域范围:江苏省淮安市境地内的金湖县、洪泽县、楚州区、盱眙县、淮阴区县、涟水县、清浦区、清河区,地理位置在北纬32°43′-34°06′,东经118°12′-119°36′之间。 |
金湖荷藕 | 江苏省金湖县素有鱼米之乡、荷藕之乡的美誉,全县种植荷藕近12万亩,是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金湖荷藕为金湖县本地湖产珍品“蔬三鲜”之一,其果实称为莲,根茎称为藕,花称为荷。金湖荷藕藕节短、藕身粗,外皮呈黄褐色,肉质肥厚而白嫩。其色泽鲜艳,表皮光滑,体白个大,清脆香甜,以“粗、白、嫩、脆、口感好”而著称。 金湖荷藕的种植历史已有1000多年,金湖县境内种植荷藕14万亩,年产荷藕15万吨,产值达15亿元,境内形成集荷藕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万亩荷花荡风景区。 金湖荷藕鲜藕可以生食或凉拌,特别是新采嫩藕,“凉拌藕片”的味道鲜嫩、清脆、爽口。立秋后荷藕成为家宴的必备菜之一,既可单独做菜,也可做其他菜的配料。煨炖藕汤、糖醋炒藕、藕肉丸子、藕香肠、虾茸藕饺、炸脆藕丝、油炸藕蟹、鲜藕炖排骨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家常菜肴。凉菜菱藕飘香、茄香鱼藕、糖水玉藕纳入了淮扬名菜,荷塘藕韵、灌蟹藕、农家藕饼、金针炖藕饼更是中国淮安淮扬菜系获奖菜点。藕也可制成藕粉、藕汁饮料。 |
荷荡金鳅 | 淮河像一棵不老的青藤,扎根桐柏山脉,蔓叶于江淮平原。进入金湖境内留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湖泊。大诗家赵恺曾在周思民《湖城情》序言中感叹:大自然往往失之公允,它竟然把四座湖泊慨赠予一座县城。 其实,金湖岂止四座湖?金湖湖泊成群,水荡连片,素有“三十六湖,七十二荡”之称。湖水清醇,荡土芬芳,景色秀美,物产丰饶,“金湖银荡”名副其实,湖荡遍布莲藕、菱角、芡实等水生植物,更有大闸蟹、青龙虾、金泥鳅等水生动物。“日出斗金”名不虚传。 “金湖银荡”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着的“荷荡金鳅”,堪称金湖独有,天下一绝。 泥鳅又名鳅鱼,缅鳅。属鲤形目,鳅科,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吻突出,眼小,口小,下巴呈马蹄形。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埋于皮下,体表粘液丰富。背鳍无硬刺,尾鳍圆形。体为黄褐色,并杂有许多黑色的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对环境适应力很强,多栖息于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池塘、湖泊等浅水域,通常生活在水的底层,水枯时钻入泥中,离水也能生存。泥鳅不仅能用鳃呼吸,还能够用皮肤和肠呼吸。用肠呼吸是泥鳅特有的生理现象。泥鳅的肠壁薄而血管丰富,具有辅助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在天旱水干时,它会潜入10—30厘米的泥层中进行“休眠”,有少量的水份湿润皮肤就能维持生命。泥鳅属杂食性鱼类,食物为动植物残屑和微生物。 泥鳅肉质细嫩鲜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2.6克,远远高于其它鱼类,还含有脂肪、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性味甘、平,多食有治疗疾病作用。《医学入门》中称它能“补中、止泻”。《本草纲目》中记载鳅鱼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解渴醒酒、利尿、壮阳、收痔都有一定的药效。对肝炎、小儿盗汗、痔疮下坠、皮肤骚痒、跌打损伤、手指疔疮、0、腹水、乳痈等均有良好疗效。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物产”。金湖广阔的荷花荡中水青青,草茂盛,大量有机物质在这里沉淀,十分适宜泥鳅的繁殖生长。因泥鳅的颜色会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差异,荷荡中的泥鳅不仅个大体肥,体长一般在20厘米以上,体重超过100克;而且条条色泽鲜艳,黄褐相间,以黄为主,是名副其实的“金鳅”,关于“河荡金鳅”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塔集镇夹沟荡杨大鹏生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童年喜文习武,志向远大。民间传说,杨大鹏年少时,因洪水漫荡,杨家迁移祖坟,移开棺木时,发现泥土中有一条碗口粗的泥鳅,全身泛黄,就像一条金龙。这条“大金鳅”在这湿润的泥土中不知道呆了多长时间,仍然活蹦乱跳,令人啧啧称奇。杨老太爷觉得这“大金鳅”是上天赏赐给杨家的宝物,一时不知道如何处置。一家人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把“大金鳅”交给杨大鹏保管。开始,杨大鹏把“大金鳅”当作宝贝,早上喂食,晚上观赏,喜欢得了不得。时间长了,杨大鹏玩腻了,也是少年不知轻和重,竟然约了几个小伙伴,在野外用瓦罐把“大金鳅”煨熟吃了。等家人知道后,木已成舟,也只能顺其自然了。杨大鹏吃了“大金鳅”以后,变得力大无穷,能把三四百斤重的石碾子举过头。杨大鹏20岁那年,参加嘉庆丙辰武科会试,成为金湖境内今天所知唯一的武进士。从此,“吃金鳅力大”在金湖民间流传下来。 “荷荡金鳅”已成为水乡金湖特有的美味佳肴,有烧、焖、炒、爆等多种做法,这里介绍的是红烧“荷荡金鳅”的做法:1、选取“荷荡金鳅”养在清水盆中,多次换水,让鳅鱼吐净泥水;2、捞出鳅鱼,在盆中加少许盐,料酒和姜片,喂1小时,让调料的味道进入鳅鱼;3、将鳅鱼沥干,用剪刀剖开肚,取出内脏洗净;4、备好植物油、酱油、料酒、醋、白砂糖、盐、味精、葱、姜等调料;5、砂锅注油烧热,放入葱粒、姜片爆香,放鳅鱼段煎至两面变色,加入调料和水,大火烧开;6、小火煮至鳅鱼肉熟烂汤浓,撒入味精即可。 坐在船头,临湖听风。品尝“菏荡金鳅”,颜色红中泛黄,闻来香气扑鼻,喝汤鲜美异常。人们在品其色、香、味的同时,“荷荡金鳅”还起着益气壮阳,排毒养颜等保健作用。( |
涂沟甲鱼 | 涂沟甲鱼 一直以来,我不怎么敢吃甲鱼和龟,也说不上什么原因(大概是他们的头和蛇头比较像吧,我最惧怕蛇)。反正看见整个甲鱼端上来时,是不敢动筷子的,看见别人大块朵颐,我只有羡慕的份,但就是不敢逾越自己的心理防线,去尝一块清蒸甲鱼的。 有一次在涂沟“太明渔村”吃饭,当那盘香气宜人的红烧甲鱼被服务员端上桌时,一开始,我并不知道甲鱼还有这种做法。我不知道是什么,就吃了一块,感觉很鲜,肥而不腻,入口生香。正准备问服务员是什么菜时,同桌的人告诉我是甲鱼,而且是野生的甲鱼,所以才特别香。我还纳闷,我怎么就轻而易举地“下”筷子呢,心里怎么没有厌恶的感觉,反而有再去品尝一块的欲望。 饭后,我悄悄到厨房去问了厨师,红烧甲鱼的做法,厨师是个很和气的大师傅,他很详细地向我介绍了红烧甲鱼的做法和制作材料,主料:本地的野生甲鱼1只约1000克,猪肉250克,鸡肉250克,猪油50克,大蒜头10瓣,上汤2杯,胡椒,香油各少许,酱油,姜片,葱白各适量。红烧甲鱼的做法:一,将甲鱼头部用麻绳拴住吊起,用刀刺颈放血,砍去头、爪。然后入滚水中煮离壳,剥去甲壳和内脏,用手撕下裙边,将肉切成块。漂洗干净。二,选用五花猪肉刮洗干净,切成块,鸡肉亦切成块;将猪、鸡肉一起入开水中煮过捞出。锅内放猪油烧至六成熟,将姜(拍破)、葱白段放入炸出香味,放入鸡肉、猪肉炒匀,加甲鱼、盐、酱油、料酒、鲜汤在小火上煮熟。三,大蒜入笼蒸熟,锅内甲鱼煮熟时放入胡椒、大蒜将汁收浓,然后拈去姜、葱及肉块不用,将甲鱼捞入盘中,再将味精、香油和“太明渔村”特别制作的卤汁融合一起,浇在甲鱼上面即可。现在这道美味的“红烧甲鱼”菜肴已经随着“太明渔村”进军苏南、上海等地区,香飘大江南北,获得不少食客的青睐和赞赏。 涂沟地处湖区,三面环湖,水草肥美,盛产很多的野生水产品,螃蟹、鳝鱼、甲鱼等,其中甲鱼尤其著名。该镇已经注册了“涂沟甲鱼”和“双湖牌中华鳖”两个甲鱼品牌,“双湖牌中华鳖”已经获得省无公害水产品的认定。甲鱼学名叫中华鳖,属爬行冷血动物,生活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也常出没于大山溪中。在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的水岸边活动较频繁,有时上岸但不能离水源太远。能在陆地上爬行、攀登,也能在水中自由游泳,喜晒太阳或乘凉风。 中华鳖是一种珍贵的、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动物。我国普遍把中华鳖作为食用上选的珍品,且用作食疗的滋补食品。食鳖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周代甚至更远。中华鳖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尤以裙边更是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据测定,100克鳖肉中蛋白质含量达16.5克。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成分。中华鳖又是珍贵的药材,其成分含动物胶、角蛋白、维生素D及碘等,具有滋阴清热、平肝益肾、破结软坚及消淤功能。鳖甲、头、肉、血、胆等都可人药。据《本草纲目》记载:鳖肉可治久痢、虚劳、脚气等病;鳖甲主治骨蒸劳热、阴虚风动、肝脾肿大和肝硬化等;鳖血外敷可治颜面神经麻痹、小儿疳积潮热,兑酒可治妇女血痨;鳖卵能治久泻久痢;鳖胆汁有治痔瘘等功效。鳖头干制入药称“鳖首”,可治脱肛、漏疮等…… 我现在明白了,吃甲鱼有这么多的药效和益处,怪不得有很多的人喜欢吃甲鱼呢,不管它是清蒸的、红烧的还是甲鱼火锅呢! |
金湖“八大碗 | 金湖“八大碗 金湖“八大碗”实际是一桌菜,在民间叫做“八样头”。是以前金湖民间请客时做的八道菜。上世纪70年代之前非常流行,只要请客都是这八样,形式一致,内容一致;而且是一碗一碗的上,前一碗吃完才上后一碗,家家如此。“八样头”在当时已经是高规格的宴席了,低一等的只有“六样头”或者“四样头”。 关于金湖“八大碗”以办喜事为例,第一碗是红枣,圆圆满满早生贵子,吉利。这一碗有个规矩,不能全部吃完,最少要留一个枣儿,这叫回汤。第二道菜上来的时候才把这回汤碗带走。第二碗上杂烩,就是百叶、粉皮和肉丝一起烧的杂菜。第三碗是分羹,相当于现在的鸡丝粉皮。第四碗是大菜,就是红烧肉。从前能吃到红烧肉可是很隆重的事情,如果是办丧事,此时是要奏乐谢汤的。第五碗和第六碗是两个炒菜,一般是炒韭菜或炒藕丝,上面加些百叶或肉丝做盖头,又叫浇头菜。第七道是红煮鱼,鱼到酒止,最后再上一碗青菜豆腐汤就用饭了…… 如今的金湖“八大碗”经过厨师们的加工制造、精心制作,从内容到形式都焕发了新的生机。比如红烧甲鱼、菏荡金鳅、鸡汤鱼线、双煎藕夹等等特色菜肴,在南京、上海宣传时,已成为金湖美食的名片,为招商引资、发展旅游起到了重要作用。 |
金湖蒿茶 | 野生蒿茶具有消除多余脂肪、降压、明目、养肝、消炎、解热、生发、乌发、排毒及防癌等作用,还富含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有机锗、硒、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素有“江淮一宝”之称。 |
尧母月子汤 | 尧母月子汤 “骚人何故咏三河?三河上古传说多,土著陈锋育秀女,庆都帝喾结丝萝。庆都乘兴浴三河,过境游龙涌爱波,绸缪移时龙布种,唐尧临世万民歌”。这首《竹枝词》说的是庆都秀女的爱情故事。 话说当年尧父和尧母在“尧帝故里”的下阿溪0浴爱河,无意中喜得龙种,珠胎暗结,怀孕三年后生下了“尧”。当“尧”降生之时,房前屋后红光闪耀,祥云满天,龙风翻飞,紫气东来,一派帝王之气。“尧”生下来时,就有一副帝王之相,只见他天庭饱满,地阔方圆,满脸笑容,刚离母体就会喊爹叫娘,并且是见风就长,不一会就长成了一个大小孩,村里的人无不称奇,传为美谈。 尧母生下“尧”之后,身体非常虚弱,奶水不足,“尧”喝不饱奶就常常哭闹不停,尧外婆想尽了办法,都无济于事,尧母一急之下,连一滴奶水都没有了,并病倒在床,“尧”饿得直叫,可谓嗷嗷待哺。就在一家人无计可施之际,一云游郎中途经门前,在问明情况后,当即开了一张药方,并交待了几句便驾云而去,后来人们才知道,此郎中是按女娲娘娘旨意,专门送“仙方”来的。尧外婆按照“仙方”的内容,捕来一只野鸡,挖来了人参、山药,采来了野枣、枸杞、木耳、蘑菇等物品,杀了野鸡后,把这些物品与野鸡一同放在罐中煲汤,煲好后发现汤太多,尧外婆就把没有吃完的几块荞麦饼子放在汤中,煲好后端到了尧母床前,让尧母乘热吃下。此时汤汁醇厚,香味扑鼻,满屋飘香,令尧母胃口大开,食欲猛增,不一会就连汤带物吃得一干二净。此时只见尧母面色红润,容光焕发,香汗淋漓,病体痊愈,并且双乳丰盈,奶水充足,使“尧”每天都能吃饱喝足,健康成长。不到三个月,“尧”就长成了身高马大,虎背熊腰的壮小伙,其力大无比,武艺高强,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擒龙缚虎的本领,为日后建功立业,封候称帝打下了坚实的功底。后来善良贤德的尧母把这道神奇的“仙方”,传给了民间所有生儿育女的母亲,被人们冠以“尧母月子汤”的美名。再后来,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尧母月子汤”已不再是妇女生育后的滋补品,而成为大众共享的一道美餐,淮扬风味中的一道名菜而载入史册。后来经过挖掘整理,传承创新,使之更具美食文化的魅力;在“淮安美食节”和“金湖首届三湖美食节”中登台亮相,并多次获得金银奖。 在江淮名菜中,“尧母月子汤”榜上有名,是因它以菜和汤相互兼容,相得益彰而备受美食家们的青睐。“尧母月子汤”选料考究,工序严谨,工艺繁杂,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制作过程中,必须道道把关。先要选一只土生土长的本地草鸡,切不可用肉鸡替代,否则味道会大打折扣,这是保证原汁原味的根本所在。选二年生的草鸡一只,一年生的骨头太嫩,三年生的骨头太硬,草鸡体重一般在三斤左右,太瘦的则清汤寡水,淡而无味,太肥了则浓稠不爽,肥而腻口,故以不肥不瘦为最佳,另外要配以参须、山药、红枣、枸杞、黑木耳、香菇等物品,并备好生姜、精盐、味精等佐料。杀鸡后,放血去毛,掏去内脏,扒去鸡油,留下少许,并洗尽血污,然后把整鸡和佐料一起放在瓦罐中用柴火慢慢煲汤,煲两个小时后,依次将参须、山药、红枣、枸杞等放入罐中,再用文火煲一小时,此时“尧母月子汤”就做成了,连着瓦罐一起上桌,此刻热气腾腾,异香扑鼻,汤色醇美,吃饼喝汤,使你大饱口福,回味无穷,拍案叫绝。“尧母月子汤”尤以冬秋季节食用为最佳,是滋阴壮阳的首选名菜。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湖鲜真味 | 湖鲜真味 悠悠淮河,千古流淌。在流经洪泽湖至高邮湖之间的三河大地,曲折迂回成一片水乡泽国金湖。 金湖是一个美丽的水乡,1400平方公里的大地却拥有水面420平方公里,滩涂44平方公里。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面环抱,全国唯一。淮河入江水道自西向东贯穿腹地,上游河水浩浩汤汤、快速流向长江。水流畅达,水域宽广,两岸环境优美,为难得的生态家园。境内河网密布、水源充沛、荷叶田田、长堤环绕、绿树掩映、田园方整、稻谷飘香,一派湖色水乡的自然风光。 由于金湖湖泊众多、沟河遍布,汊湾渠荡纵横交错,使得水产、水禽、水生蔬菜等水生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湖水清澄,透明度高,含丰富的钙、镁、硅、铝、硒等矿物质,水质普遍达到国家一、二级标准。水生鱼虾鳖蟮河蚌等优质可食性水产品多达60多种,年产6万吨,品质优良,丰富而生态。素有“鱼米之乡”、“淮上明珠”、“江湖要塞小江南”之美誉。 金湖野生甲鱼,滋补绝品。金湖野生甲鱼红烧,味道鲜美绝伦,不仅强身健体,还有较好的抗癌抗衰老功效。金湖大闸蟹只吃鱼虾、螺类、水草等天然料饵,为绿色无公害产品。由于价廉物美,常常成为各地著名名牌大闸蟹的冒牌和替代品。其个大、味美、体肥,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畅销江、浙、沪、闽、粤及港澳台等地,深受各地广大消费者好评。金湖龙虾个大、肉净、壳软、味鲜,金湖烹饪源自古楚、吴越、运河以及尧文化的深厚影响,金湖蒜茸龙虾、清水龙虾已经成为各地加盟的首选。全国加盟金湖湖鲜美食和龙虾特色店已经达到100多家,分布京津沪、沿海地区尤其是沪宁线各城市。 金湖作为尧乡,具有悠久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饮食文化,金湖湖鲜美食是淮扬菜系列湖鲜特色菜系。金湖湖鲜八大碗典型菜肴“红烧甲鱼”、“湖阳煲”、“荷荡金鳅”、“尧母月子汤”、“蟹黄狮子头”、“ 肉糜藕夹”、“老鹅锅巴”、“鸡汁鱼线”深得各地美食家的亲睐。“鸡汁鱼线” 、“蟹黄狮子头”曾作为国宴菜单,来金考察指导工作的-总理谓之奇绝上品。风味独特的“渔家宴”、“全鱼宴”,精工细作、风味独特的“全藕宴”、“水禽宴”,成为湖鲜特色的经典。 湖鲜美食源自淮扬菜系原汁原味的烹饪技法,是淮扬菜系一个鲜明的分支。金湖人讲究精细和烹饪技巧,喜欢创新烹饪技法,讲究营养和口味的巧妙搭配。比如野生甲鱼,也有清炒、清蒸、白炖、甲鱼羹等十数种烹饪方法;青鱼红烧鱼块、清蒸鱼尾、手工鱼圆、雪菜鱼头、酸菜鱼片、清炒鱼片,还有农家腌制的青鱼块红烧或者与鲜肉(咸肉也可)来个“龙虎斗”。“无鱼不可汤,无鱼不可烧,无鱼不可煎,无鱼不可羹,无鱼不可蒸”形成了金湖湖鲜美食的独特风味。湖鲜美食维持了汤汁清淡的特点和保持了菜品的营养成分,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强身健体,为难得的健康饮食。 大鱼大肉早已过时,金湖的湖鲜已经逐渐成为天南地北美食家的首选。闻听金湖政府支持金湖餐饮商会打造和申报全国湖鲜美食之乡,不觉眼前发亮,口舌生津。我想这不仅是美食家们的福音,也是水乡人民的福祉吧。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湖阳煲 | 湖阳煲 在我们水乡金湖有一道名菜叫做“湖阳煲”,一看名字就知道它与水产品有关。追根溯源,这道名菜还与老一辈革命家,叱咤风云的陈毅元帅有着不解之缘 当时我新四军伤员较多,由于敌人的严密-,缺医少药,加之给养不足,伤员们只能以草药疗伤,以芦根、野菜和鱼虾充饥。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伤员的身体每况愈下,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时任新四军军长的陈毅焦虑万分。正在这时本地一位“老郎中”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冒死潜入芦苇荡中,用草药帮助救治伤员。这位年过七旬的“老郎中”看到面黄饥瘦,身体无力的伤病员,禁不住老泪纵横,他深深敬佩这些为民族存亡而浴血疆场的将士们,激动之余,他把祖传的保健名菜告诉了陈毅。按照“老郎中”提供的秘方,他们就地取材,精心制作,湖上的渔民们得知情况后,也纷纷送来了所需的水产品,伤员们连续食用了10多天,这种药膳兼滋补佳品的名菜,起到了神奇的效果,伤员们很快就伤口痊愈,体力恢复,一个个红光满面,精神饱满,重新扛枪杀敌,驰骋抗日疆场。此道滋补名菜,原名叫做“壮阳汤”,陈毅感觉此名太俗气,灵感所至,亲自取名为“湖阳煲”,并即兴赋诗一首:“湖阳煲,真奇妙,味道美,疗效好,壮体魄,长精神,救伤员,立功劳,鱼水情,记心间,杀敌寇,胆气豪……”从此这道体现军民鱼水深情,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水乡名菜也传到民间,由神秘化转向大众化,并得到了发扬光大。 其实,这道名菜的取材和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在选料和制作过程却比较考究。选用高宝湖区野生长鱼一条,体重在八两至一斤之间最佳,大的肉老无味,小的鲜美不足。长鱼必须用竹制刀片活杀,放血后洗净,长鱼血放在碗里备用。把长鱼切成寸长小段,放在瓦罐里用文火煲汤,放入姜片和少许精盐慢炖,一个小时后把在开水中过滤的长鱼血块放入瓦罐中同煲,少许再把拣好洗净的韭菜切成寸长,放入沸腾的长鱼汤中。此时汤白菜青,异香扑鼻,令人唾涎欲滴。吃上一段长鱼鲜嫩无比,品一口汤,满口生津,回味无穷,亚赛熊掌燕窝。长鱼为阴性,有“水龙”之称,韭菜为阳性,有“壮阳菜”之说,如此阴阳之合,可滋阴壮阳也,是不可多得的滋补保健佳品。到金湖作客或旅游观光,如不尝水乡名菜“湖阳煲”当为终身憾事。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特产 |
---|---|
邬桥村 |
---- |
新港社区 |
---- |
军王村 |
---- |
南宁村 |
---- |
新桥村 |
---- |
万坝村 |
---- |
新宁社区 |
---- |
马港村 |
---- |
金港社区 |
---- |
新街社区 |
---- |
应集村 |
---- |
张方村 |
---- |
陈渡村 |
---- |
董河村 |
---- |
万庄村 |
---- |
洪圩村 |
---- |
刘庄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