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宿迁 >> 宿城区 >> 古城街道

古城街道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洋北西瓜

  地处运河之滨的洋北镇是宿迁知名的“西瓜之乡”,多年来,逐步成为江苏省规模较大的西瓜生产基地。这里是沙淤两合性土壤,昼夜温差大,加上先进的生产技术,长出的“黑美人”、“8424”、“金星”等西瓜品种得到全国各地人们的喜爱,经济效益是常规瓜类的两倍以上、普通农作物的三倍多。近年来,洋北西瓜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形成了规模化发展新格局,种植面积扩大到1.2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西瓜王国”。   洋北西瓜主产于洋北镇辖区内的船行、张庄、七里、蔡河、槐树、友爱、老庄、罗庄、涧南、下口等10个村(居),总面积为2200公顷,采用稻—麦,稻—麦,稻—瓜轮作的种植模式。   地域范围   洋北西瓜是宿迁春提早西瓜典型代表,分布于洋北镇船行、张庄、七里、蔡河、槐树、友爱、老庄、罗庄、涧南、下口等10个村(居),地处于东经118°19′11″~118°25′39″,北纬33°48′54″~33°52′26″,总面积约2200公顷,产量4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感观特征:洋北西瓜果型圆整、中型,果皮花纹清晰。剖面色泽均匀,瓤色鲜红、皮薄、籽少、籽黑。果肉鲜甜爽口,中心糖与边糖差异小,纤维少、肉质细、风味佳、水分足。 2、内在品质:洋北西瓜总糖度>10%、水分>85%。3、安全要求:洋北西瓜质量安全符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58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农办质〔2015〕4号)要求。

鸭脯

  鸭脯   老侯珍禽野鸭,是一家以侯氏家族传承67代的制作珍禽野味配方为基础的制造珍禽养生食品的专业化公司,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运用家传秘方相继开发出几十个产品分为三大系列:一为礼品系列,二为美滋休闲系列,三是方便食品系列,三大系列几十个品种。老侯产品一直以口味独特,品种多样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企业销售每年都以100-200%的速度翻番。目前公司总资产1827万元,其中流动资产712万元,固定资产965万元,净资产766万元。   "老侯"牌野鸭被评为淮安市名牌产品、江苏省名牌产品、中国消费者领军品牌,公司已成为淮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食品行业改革创新优秀单位;公司董事长侯泉声同志被评为淮安市、江苏省、全国创业之星,淮安市劳动模范。老侯野鸭脯,是采用野鸭的脯,配上中药制作而成,区别于家鸭脯更多具有营养保健的功效,是您休闲消费的理想佳品!方便的小袋包装,物美又价廉,很适合作为美味零食来招待亲朋好友,爱好美食的朋友可有口福了哦!

宿迁煎饼

  宿迁煎饼是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的特色美食。煎饼是宿迁地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主食品,品种繁多,烙制精细,吃法多样,常吃常鲜,久食不厌,堪称当地一绝。   宿迁煎饼最常见的是小麦煎饼、玉米煎饼,还有地瓜煎饼、高梁煎饼、杂粮煎饼、混合煎饼,甚至还有旧社会吃的树皮草根煎饼,以及改革开放后人们制作的各种油炸煎饼、夹心煎饼、小鏊煎饼……多达百余种。 不同品种的宿迁煎饼因吃法的不同,口味也不同,比如:小麦煎饼最宜趁热吃,刚从鏊子上揭下来的煎饼又香又脆,津津有味。凉了就要变换吃法,用火烤着吃,用蒸气蒸着吃都别有风味。最妙的吃法是制作小麦煎饼时,撒少许芝麻和盐进去,制后晒干,再用火烤着吃,蹦腑喷香,让人垂涎欲滴。玉米煎饼最宜烤着吃,说来也怪,不烤不香,无论干的、软的,用火一烘,又香又脆。地瓜煎饼最宜蒸着吃,该煎饼的特点是甜、绵、软,只有蒸过食用,才能达到最佳味觉效果。高粱煎饼最宜冷时吃,一咬一个白痕,咬一点嚼满口,愈嚼愈香,只能细嚼慢咽,粗嚼快咽不但食而无味而且容易噎着。外地人由于食法不对,拿起就嚼,结果是嘶咬费力,嚼得两腮齿骨痛,他们戏称宿迁煎饼为"摇头饼"。   宿迁煎饼制作方法和工序:   一、选料:首先是把选用的粮食用簸箕颠簸干净,捡去石子、虫蛀、杂质,然后用清水或温水浸泡,漂去瘪粒、灰尘,浸泡要恰到好处,小麦可不用浸泡,直接兑水上磨。   二、磨糊:把泡好的粮食捞起,用专备的石磨磨成煎饼糊子,过去有驴的用驴拉磨,无驴的用人推,如今用电磨,糊子必须稀薄适度。   三、摊烙:支起鏊子(铸铁特制),烧火加热,用勺子舀起一个煎饼剂量的粮食糊,放到烧热的鏊子上,右手持二尺左右的光滑的竹片(俗称“烙坯子“或”“煎饼坯子”),从右至左,把糊子在鏊子上按顺序抹匀,漏的地方可以补上,多余的糊可以收回,烙制煎饼要求摊得匀、薄、圆,火候要掌握不生不焦,中心四周边沿一个样。煎饼熟了,从四周铲起,揭起放在另处,再往复摊制下一个。   四、收藏:把烙制好揭下来的煎饼折叠起来,整齐存放。吃时从上往下逐个揭食,可保持较长时间不腐不霉,不走鲜味,保持新鲜。也可挂在绳子上晾干,泡吃滑口,烤吃香脆,随吃随取,十分方便。   

黄狗猪头肉

  黄狗猪头肉为宿迁市名吃,也称为宿迁黄狗猪头肉、乾隆老汤黄狗猪头肉,为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黄德所创。   黄狗猪头肉与扬州扒烧整猪头齐名,都是北方猪头肉做法的代表。不同的是,扬州的猪头是整形上桌的,而宿迁的猪头肉是切成块烧的,外形上与红烧肉无异。   黄狗猪头肉传统手工技艺已入选宿迁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此菜被列入《江苏名菜谱》。   黄狗猪头肉始创于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创始人黄德原籍安徽滁洲,时因水患逃难到宿迁,因擅烹饪,先在通岱街(今东大街)南首设摊,后又开了一个小酒馆。黄德为人厚道,烹制的猪头肉价廉味美,生意日渐兴隆。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第三次南巡来到宿迁,他没有惊动当地的官员,而只是和几个贴身侍卫乔装打扮到宿迁城里明察暗访。乾隆一行在城中遗蹓跶闲逛,不知不觉就到了晌午,皇上这时才感觉肚子有点饿了。这时,他们来到宿迁的东大街南首时,只觉得随着轻风飘来一阵阵香味,甚是诱人,于是顺着香味寻去,只见在不远处有一家卖猪头肉的小酒馆。在宫里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乾隆皇帝不相信猪头肉会有这么香,他将信将疑地要了一份猪头肉,品尝后连声赞叹,“美哉!美哉!佳肴也!”随之,乾隆吩咐侍卫叫来店家,问道“姓什名谁?”因黄德乳名“大狗”,乡里食客都昵称他“黄狗”,店家随口答道:“客官,小人姓黄名三,人称黄狗。”乾隆一听大笑,深觉有趣,随口吟诗一首:黄狗猪头肉,酥鲜嫩烂香。宫中亦未有,海内应无双。待皇帝走后,黄三才听人说起刚才称赞他猪头肉好吃的客官乃当今圣上。于是,精明的黄三喜不自禁,忙把乾隆爷吃剩的那碗肉汤留了下来,次日兑进新制的猪头肉锅里一起烹制,并把酒馆的招牌改成“黄狗猪头肉馆”。从此,用老汤兑新汤,日复一日,代复一代地传下来,黄狗猪头肉从此便名声大振,生意兴隆,世代相传。

骆马湖红心咸鸭蛋

  产品描述:宿迁骆马湖拥有60-70万亩水面,是江苏四大湖之一,素有“苏北小太湖”之美誉,水质优良,景色怡人,物华天宝,溶氧丰富,硅氮含量高,其湖水可直接饮用,水利资源非常丰富,湖中众多岛屿给广大渔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养殖空间,所养近百万只鸭鹅,它们食天然水草、蜗牛、小鱼、小虾、所产蛋个大、黄大、油多、滋阴壮阳。公司采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将鲜蛋腌制成“咸鸭蛋”经过真空包装,高温杀菌精制而成,具有蛋白细腻、黄蛋油沙,咸淡适中,美味可口,即开即食,是理想的方便食品。

中扬青虾

  中扬青虾是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的特产。中扬镇享有“青虾养殖之乡”之美誉,是江苏省海洋渔业局和技术监督局青虾养殖标准示范基地。   中扬镇境内洪泽湖水域面积15万亩,河网密布,水质清澈,水草丰盛,非常适宜搞水产特色养殖。   目前,该镇青虾养殖基地面积达到2万余亩,池塘主养青虾年亩均产量80公斤、亩均效益2300元,池塘混养青虾年亩均产量10公斤,亩增效益400元。早在2008年,该镇所注册的“中扬”牌青虾、河蟹就分别通过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其中 “中扬”牌青虾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产品热销上海、苏州、杭州等地。   

古城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府前社区

----

新苑社区

----

楚苑社区

----

古城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