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杭州 >> 下城区 >> 文晖街道

文晖街道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叫花童子鸡

   “叫化童鸡”是一道蜚声中外的杭州名菜。    传说:古时战乱年代,不少百姓家破人亡,沦为乞丐(杭州俗称叫化子)。一天,有一叫化子弄到一只鸡,可又缺锅少灶。饥饿难忍之际,他便仿效烤红薯的方法,用烂泥将鸡涂包起来,放在石块垒成的“灶”上拾点干柴煨烤,过了一会儿,泥干鸡熟,他随手拿起放在地上,鸡毛脱落,顿时香气四溢。叫化子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后来,这种泥烤技法传入菜馆、酒楼,厨师们又不断改进,在煨烤的泥巴中加入绍酒,将鸡包以西湖荷叶烤制,使荷叶的清香和母鸡的鲜香融为一体。于是经历年延传下来,“叫化童鸡”的名声远扬。    轶闻趣事: 叫化鸡    学做美食    学做美食    叫化童鸡 本地网    产地: 杭州 浙江    类别: 菜    制作方法    【原料】    新母鸡1只(约1500克),鲜虾仁50克,火腿丁20克,香菇丁25克,猪腿肉75克,葱25克,姜20克,绍酒80克,川冬菜30克,白糖45克,酱油80克,味精1克,盐2克,熟猪油25克,猪网油60克,鲜荷叶2张,花椒盐10克,辣酱油15克。    【制法】    (一)将鸡宰杀、退毛,在鸡左腋下开口,取出内脏,洗净晾干,拍断鸡脚、翅膀、腿骨、颈骨,用绍酒50克、酱油50克、葱末和姜汁各少许腌20分钟。另将鸡肫、肝切成片,葱、川冬菜、猪肉切成丝,加酱油、绍酒、白糖、味精炒熟收干卤汁后,塞入鸡肚内。再将葱末拌以少许熟猪油,搽遍鸡身。然后用猪网油将鸡包好,再用荷叶包好,用小绳扎紧。    (二)将封酒甏的泥敲碎加精盐、黄酒和水拌成厚糊,平摊在湿布上,把包扎好的鸡放在泥中间,再将湿布拎起,使泥牢固贴在鸡上,然后换用废报纸包没,并在泥面上戳二三个小孔。将泥团鸡(腹部朝上)放入烘箱,先用旺火烘烤40分钟取出,用湿泥将小孔涂没,再入烘箱烘烤30分钟后,改用文火煨烤80分钟(必须每隔20分钟翻一次身)至熟。食时敲开泥巴,除去小绳和荷叶装盆,连同花椒盐、辣酱油一起上席。   据传,古时由于封建王朝战乱暴政,不少百姓家破人亡,沦为乞丐。一天有个流落到江南的叫花,在饥寒交迫中昏倒,难友为他搞来一只小母鸡。可苦于没有炊具,急难中,便仿效烤红薯的方法,用烂泥把鸡包起来,放入篝火中用柴草煨烤泥团,使其成熟,意外地发觉此鸡异香扑鼻,十分好吃。从此,这一别致的煨烤法便传开了。杭州厨师吸取中不断加以改进,采用嫩鸡、绍酒、西湖荷叶、腹中填料,进行精细加工,使烤鸡香醇透味,终于成为人们喜欢的传统名菜。      特点:鸡身白净,肉酥离骨,食不嵌齿。      原料:叫化童鸡选用绍兴、萧山一带的越鸡。      调料: 香菜 15克 大葱 10克 姜 5克 大蒜 5克 料酒 15克 老抽 10克 花椒粉 5克 甜面酱 20克 辣酱油 20克 白砂糖 3克 盐 4克 味精 2克 香油 2克 植物油 120克 各适量      烹调过程:除去内脏,填入绍酒、姜、葱等佐料,用猪网油、荷叶、箬壳分层包裹,用绳扎紧,再涂上用绍兴酒脚、盐水调和的酒坛泥,放文火中煨烤三、四小时而成。食时,当场打开泥团,香气四溢。

杭州东坡肉

   东坡肉是用新鲜猪五花条肉为主料制作而成,为脍炙人口的杭州传统名菜,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青睐的佳肴。    典故一:    相传北宋时的文学家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时,曾为民排忧解难,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尤其是他曾发动20万大军疏浚西湖,将挖掘出来的湖中泥土筑成沟通南北的长堤——苏堤,从而大大改善了交通。更重要的是使西湖增加了蓄水量,消除了水灾,并利用湖中水灌溉良田,使杭州地区年年获得丰收,这一带的老百姓十分感激苏东坡,人们私下相议,用什么来报答自己的恩人呢?后来有人打听到,太守喜欢吃猪肉,他还写了一首关于猪肉的诗呢!于是人们为了报答苏东坡的功绩,每逢农历过年时,各地老百姓都要抬着猪肉给他拜年。这样一来,苏东坡每年都要收到许多猪肉。面对如此多的猪肉怎么办呢?他叫人将所有的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按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家发送一份,当地老百姓感激不尽,便将这种肉称为“东坡肉”。有位有眼识的饭店老板,一眼看到了商机,便挂出“东坡肉”的牌子专卖红烧肉,生意顿时十分兴旺。后来“东坡肉”成了杭州的名菜。    典故二:    又有一说,苏东坡被贬官后,回到了杭州,整日在家闲着无事,常亲自烹制各种菜肴。有一次,家中来了客人,他烧了一锅肉招待客人。他将肉下锅后,便与客人下起棋来,棋下了几个小时,才想起锅中有肉,他以为肉又烧焦了,不料,肉不仅没烧焦,而且香气扑鼻,色泽红润。他尝了尝,味道美极了,连忙端上桌,客人赞美不尽。苏东坡还写了首有趣的炖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东坡的“炖肉歌”在湖北地区广为传颂,不少人慕名向苏东坡求教,有的是来向他学文章,有不少人是来向他求教如何做东坡肉的。人们用他在炖肉歌中所说的方法烹制肉菜肥而不腻,味美可口,并将这种红烧肉称之为“东坡肉”。除了杭州外,湖北黄州、四川、江西和云南以及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可品尝到东坡肉,制作方法各有千秋,其色香味各有所长。   东坡肉    制作原料:    带皮五花肉750克,笋片150克,荷叶夹10只,盐1克,料酒20克,冰糖20克,葱70克,姜片30克,酱油40克,胡椒粉2克,味精2克,鲜菠菜3棵。    制作方法:    将带皮五花肉切成方块,每块肉上剞十字刀纹。将肉块放入清水中煮至五成熟时捞出。    将锅底放一层姜片,将肉块摆上沙锅内(皮朝上)。肉上面放笋片,加料酒、酱油、冰糖、清水,先用旺火煮沸,再用小火久焖2小时,至肉酥烂味透时加入味精起锅装盘,肉皮朝上。将炒熟的菠菜放入肉盘的两端,两边摆上蒸熟的荷叶夹,撒上葱花、胡椒粉即成。    特点:    其形方正,肥瘦相间,其色红亮剔透,肥润油亮。其味香酥,软烂可口,荤香扑鼻。吃起来糯而不腻,咸甜适中,风味独特,为可饭可酒之佳品。对大多数少荤多素的中国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葱包桧

   “葱包桧儿”是杭州特有风味的传统小吃。传说望仙桥畔王二油煎饼店炸“油炸桧”出了名,一时众起仿效,油炸桧店林立杭城。王二有时炸多了,一下子卖不出去,冷了又软又韧,味道不佳,更无人买。他对秦桧夫妇的心头之恨,还愤愤难平,就将冷油炸桧在热锅一烤,把烤熟的油炸桧同葱段卷入拌着甜面酱的春饼里,再用铁板压烤,烤到表皮呈金黄色,油炸桧“吱吱”发叫,王二方才解恨,他拿起来一吃,觉葱香可口,便取名叫“葱包桧儿”,一直流传至今。    浙江小吃。 用春饼包卷油条、葱、甜面酱烤制而成。桧儿即油条,浙江的方言,全称为油炸桧儿。 制作要领: 1.制油炸桧儿。 2.制春饼。面粉加少许盐。和水调匀,揉韧,放入盆内,按平按实。再注入清水浸泡5~6小时,用时滗去水,将面再揉匀。小平锅置火上烧热,取揉好的面一小块,轻贴锅面,按扇形转动一圈,塌成1.5毫米厚的圆形薄饼,3~5秒钟后,薄饼呈白色时,揭起在反面略烘一下,即成春饼。 3.制葱包桧儿。平锅置火上,将油条放上,按扁,烤至略脆。小葱切寸段,在锅上烤至微黄。取春饼3张,接连铺成椭圆形,抹上甜面酱,放上烤好的葱段,再放烤好的油条一根,对折折起,将春饼卷成筒状,再放入平锅内,揿压烤至呈金黄色即成。喜吃辣味可涂上辣酱,其味更佳。   

杭菊

  又名杭白菊,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杭州的名产之一,与安徽滁菊、河南邓菊齐名。杭菊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古代曾用作贡品。桐乡县是杭菊的主要产地,这里所植杭菊品质最佳,有湖菊、大洋菊、小洋菊、大湖黄等品种。采用鲜白菊蒸煮景干,以开水冲服,水色呈浅绿,清香四溢,其味微甘,可以代茶,有解暑降温、清肝明目、提神、利尿的功效。  ( 杭州)

生爆鳝片

  原料:   大鳝鱼2条(约重500克)、湿淀粉50克、大蒜粒10克、面粉50克、白糖25克、精盐2克   绍酒15毫升、米醋15毫升、酱油25毫升、芝麻油10毫升、色拉油750毫升   制法:   1、将鳝鱼摔死,在额下剪一小口,剖腹取出内脏,用剪刀尖从头至尾沿脊骨两侧厚处各划一长刀,再用刀剔去脊骨,斩去头、尾,将鱼肉洗净,平放在砧板上(背朝下),排几刀(刀深为鱼肉厚度的三分之一)。然后批成菱角片,盛入碗内,加精盐拌匀,用绍酒5毫升浸渍,加入湿淀粉40克,再加水25毫升,撒上面粉轻轻拌匀。   2、将蒜头拍碎斩未,放入碗中,加酱油、白糖、米醋和绍酒湿淀粉、水调成芡汁。   3、锅置旺火上,放入色拉油,烧至170度左右时,将鳝片分散迅速入锅内,炸至外皮结壳时,即用漏勺捞出,盛入盘内。   4、锅内留油25毫升,迅速将锅中的芡汁调匀倒入锅内,用手勺推匀,淋上芝麻油,浇在鳝片上即成。   特点:   鳝片色泽黄亮,外脆里嫩,蒜香四溢,酸甜可口。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杭州扇

  杭州“雅扇”历史悠久,自古以来闻名遐迩,也深深印在老一辈文人心底。扇,作为文人的象征,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不仅扇子是人们生活中的实用品,扇面也是诗人、画家、书法家施展才华的天地。自古以来,扇子受到人们的喜爱,不少文人墨客与扇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宋室南移,许多画扇艺人的制扇工匠随着宋室南渡,聚集于杭州。“直把杭州作汴州”,扇子也成为点缀新都繁华的一项重要行业。据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当时“杭州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珍异珠宝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其中扇子就有“徐茂之”、“青蔑”、“周家”、“陈家”等著名商号,“细画绢扇、细色纸扇、影花扇、藏香扇、漏尘扇......”,应有尽有。    《杭州府志》记载:东坡在杭时,民有诉扇肆负钱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束,就判事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付之。才出门,人竞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杭州清河坊之东有一条巷,叫扇子巷,长逾一公里,是当年制扇作坊集中之处,扇子巷之名沿用迄今未改。可见当时杭州扇子行业的兴盛。    明、清以后,杭扇的发展更为兴旺,扇业工匠遍布杭城,民间有做草扇、蒲扇、竹编扇的,但更多的但更多的是制作经营纸扇。其中最大的一家是扇子巷的张子元扇庄。杭州兴忠巷有座扇业祖师殿,据殿内碑文记载,祖师殿内供奉老艺人共462人。又据民国初年的《中国实业志》记载:清中叶杭城营纸扇业者,总计有50余家,工人之数达四五千人,可见当时杭州城扇业规模之大。杭州的扇子,五彩缤纷,种类繁多。老百姓用的有竹编扇、芭蕉扇、绢扇、羽扇、纸折扇、檀香扇、麦草扇等等。葵扇朴实自然,竹扇轻巧灵便,绢扇古雅轻盈,檀香扇华贵香馥,折扇潇洒大方,羽毛扇悠闲飘逸。杭州扇子,林林总总,堪称扇子的大千世界。   

砂锅鱼头豆腐

  砂锅鱼头豆腐融合了多种营养成分,补益效果好,经常三餐无法定时定量者,在季节交迭之际食用,有补充体力,调节身心作用。而其口味多元,烹煮方式薄油中不失淡雅,可适度刺激胃口,对发育中族群、经常进食山珍海味者都适合适量进食;因此清朝乾隆皇帝对之回味无穷。   据说,有一年初春乾隆来杭州,穿便服上吴山私游。恰遇大雨,他逃至半山腰一户人家的屋檐下避雨。雨久不停,乾隆又冷又饿,便推门入屋要求供饭。心地善良的主人王小二是饮食店的伙计,见此状十分同情,无奈家中十分贫困,只好东拼西凑,将仅有的一块豆腐一半用来烧菠菜,余下的用半片鱼头放在砂锅中炖了给他吃。饥寒交困的乾隆,早已饿得肚子咕咕叫,眼见这热腾腾的饭菜,便狼吞虎咽地吃个精光。他觉得味道特别好,回京后还恋恋不忘这顿美餐。第二次乾隆来杭,又去王小二家,时逢春节,王小二却失业在家。乾隆为报答一餐之赠,赐银两助王小二在后街吴山脚下开了一爿叫"王润兴"的饭店,又亲笔给题了"皇饭儿"三个字。王小二精心经营,专门供应鱼头豆腐等菜肴。顾客慕名而来,生意十分兴隆,杭州各店也争相效仿,鱼头豆腐就成为历久不衰的杭州传统名菜。   

鱼头浓汤

  汤浓如奶,油润、嫩滑、色佳味美。这是一道从“鱼头豆腐”衍生创制出来的杭州传统名菜。过去因豆腐热易变酸,影响口味质量,“鱼头豆腐”供应受到季节的局限。为满足广大顾客的需要,精心的厨师用火腿、菜心等配料烧制。此菜比起鱼头豆腐,另有一番风味。   原料:   净花鲢鱼头半片(带肉约重750克)、绍酒40克、熟火腿20克、精盐15克、味精10克、葱段10克、姜块10克、熟鸡油5毫升、熟猪油75毫升、菜心4棵   制法:   1、取不带背骨的鱼头半片,鳃肉上剐1刀,下颔处斩一刀,去牙,洗净。   2、姜去皮拍松,火腿切成薄片。菜心取长约13厘米,大约一开四,小的对剖开。   3、将炒锅和锅盖刷洗尽,锅置旺火上烧热,滑锅后,下猪油至110度左右时,将鱼头用沸水烫一下,剖面朝上放入锅内略煎,加入绍酒、姜块,将鱼头翻转,加沸清水1750毫升,盖上锅盖,用旺火烧约5分钟。   4、往锅中放入菜心,再烧1分钟,然后将鱼头从锅中捞出,盛入品锅,菜心放在鱼头四周。葱、姜捞出,撇去汤面浮沫,加精盐和味精,用细网筛过滤,倒入品锅,盖上火腿片,淋上熟油即成。上桌随带姜末醋。   特点:   这是一只从“鱼头豆腐”衍生创制出来的杭州传统名菜。过去因豆腐热易变酸,影响口味质量,“鱼头豆腐”供应受到季节的局限。为满足广大顾客的需要,厨师用火腿、菜心等配料烧制。此菜汤浓如奶,油润、嫩滑、色佳味美,比起鱼头豆腐,另有一番风味。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斩鱼圆

  鱼圆的产生传说与秦始皇有关。始皇酷爱食鱼却又怕刺,不少御膳名厨师,因此而沦为励怒之下的冤鬼。有位御厨名师,眼看厄运临头,他把对始皇的愤恨发泄于鱼,用刀狠剁案板上的鱼块,却意外地发现鱼刺从斩击成茸的鱼肉中披露出来。传膳声中他急中生智,将鱼茸一团团地挤入将沸的豹胎汤中,洁白鲜嫩的鱼圆飘浮汤面,食之鲜美异常,这位厨师也因祸得福受嘉奖。此后,这个方法辗转传到民间,老百姓称为"鱼圆"、"鱼丸"等。据说杭州的斩鱼圆也缘于此,由于制作讲究、鱼圆颗粒大,入口松嫩,更富有特色。   

杭州杭白菊

  又名杭菊,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杭州的名产之一,与安徽滁菊、河南邓菊齐名。杭 菊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古代曾用作贡品。桐乡县是杭菊的主要产地,这里所植杭菊品质最佳,有湖菊、大洋菊、小洋菊、大湖黄等品种。采用鲜白菊蒸煮景干,以开水冲服,水色呈浅绿,清香四溢,其味微甘,可以代茶,有解暑降温、清肝明目、提神、利尿的功效。( 杭州)

清汤鱼圆

  烹调时,将鲢鱼去皮刮肉斩排成茸,加适量盐和水搅匀,再加荤油、姜水再搅打,放入冰箱15-20分钟胀发后取出,用瓢羹一次次舀到冷水锅里,加热即成鱼圆,和火腿片如玛瑙,鱼圆似白玉,色泽分明,滑嫩鲜美。(杭州)   原料:   净鲢鱼肉泥200克、水发熟香菇15克、豌豆苗25克、精盐17克、味精2.5克、熟鸡油2.5克、熟火腿3片、熟笋3片。   制法:   1、将鲢鱼去皮刮肉斩排成茸,加适量盐和水搅匀,再加荤油、姜水再搅打至,放入冰箱静置15-20分钟。   2、将鱼茸取出起锅加清水,放进鱼丸,改用旺火烧沸,再改为小火“养熟”。   3、稍,加盐、味精及豌豆苗,定味后盛入品锅,摆上熟火腿片和熟笋片,摆成三角形,中间摆上熟香菇朵,四周以豌豆苗点缀,淋上熟鸡油即成。   特点:   鱼丸软嫩。汤清味鲜,爽滑适口。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蟹酿橙

  用鲜活湖蟹肉和橙汁作原料烹制而成的蟹酿橙原系南宋名菜,后经挖掘研制成功后深受国内外宾客的赞扬,曾获第三届全国烹饪大赛金奖,并已入选《中国名菜谱》。此菜色艳味美,风味独特,既有《山家清供》烹饪古籍上所要求的"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美,又因造型生动典雅,而在渲染历史特色中带有时代气息。( 杭州)

官 窑 青 瓷

  原为南宋官窑专为皇宫烧制瓷器,故名。官窑青瓷产品有粉青、月白、油灰、蟹甲青、蜜腊黄诸色。其特点是胎薄釉厚,釉光内蕴;紫口铁足,古朴幽雅;纹片自然,质地坚硬,在陶瓷艺林中独具一格。官窑青瓷制作技艺已失传700多年。近年由浙江美术学院和杭州瓷厂共同发掘、研制,使它重放异彩。( 杭州)

天 目 笋 干

  用鲜笋加工而成,具有色泽青绿黄亮、香气清馥芬芳、滋味鲜嫩可口的特色,素为佐餐佳品;有"焙熄"、"秃挺"、"直尖"等品种,以"焙熄"为珍品。( 杭州)

文晖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流水东苑社区

----

流水西苑社区

----

京都苑社区

----

三里家园社区

----

胜利社区

----

现代城社区

----

和平苑社区

----

打铁关社区

----

文晖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