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宁波 >> 余姚市

余姚市特产大全


特产 简介
余姚杨梅

  余姚杨梅冠天下,浙江余姚是中央农业部命名的全国杨梅之乡,种植杨梅历史悠久,据境内河姆渡遗址考证,早在7000年前就已有杨梅原种存在,人工栽培历史亦有2000余年。现有栽培面积8.1万亩,目前常年产量1.3万吨左右,今后随着幼令树增长,产量逐年增加。杨梅已销往北京、上海、广东、东北等全国各地,部份产品已进入香港国际市场。

余姚皮蛋

  余姚皮蛋   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牟山镇、梁弄镇、河姆渡镇、鹿亭乡、黄家埠镇、小曹娥镇、三七市镇、陆埠镇、大岚镇、临山镇、丈亭镇、大隐镇、马渚镇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申报“余姚咸蛋”和“余姚皮蛋”原产地地理标志的批复》,余政发﹝2011﹞104号   宁波金銮禽蛋食品有限公司《余姚皮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宁金办﹝2012﹞06号   余姚皮蛋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及辅料要求     1.鸭蛋:    (1)品种:带圈白翼梢羽的本地麻鸭。    (2)饲养要求:   ①饲养环境:饲养场地位于余姚境内湖区,每100只鸭设置鸭滩和水围面积均不小于50㎡。水围水深大于1m。   ②饲养管理:饲料由本地产酒糟、贝壳粉、玉米粉、面粉、鱼粉等自配料混合而成,日粮中不得添加任何人工色素。   ③鸭子的饲养环境、饲养过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兽药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原料蛋要求:不超过7天的本地产新鲜鸭蛋。蛋壳清洁、打开后蛋黄凸起,有韧性、蛋白澄清透明、无杂质、无异味、蛋内无血块及其他异物组织。     2.辅料:   (1)加工用水:应选自余姚四明山区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关于生活饮用水的标准规定。   (2)食用碱:应符合国家关于食用碱的标准规定。   (3)食用盐:应符合国家关于食盐的标准规定。   (4)茶末:本地产茶末,质纯、干燥、无霉变。   (5)黄泥:应选自浙东四明山区的山黄泥,泥土无异味、无污染、无杂质、黏性好,干燥。   (6)稻谷壳:金黄色、清洁、干燥、无霉变,为当年收获。    二、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   选蛋→配料→腌制→晾干→分级→包装入库                                                         ↓                 包泥→包装入库。     2.关键工艺:    (1)选蛋:通过旋转轻照、灯光1,剔除无毛孔、通透性差、沙壳蛋等不合格蛋。    (2)配料:   ①腌制液制备:将食用盐、食用碱、茶末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保持清洁,作为腌制液备用。   ②料泥制备:将配制好的腌制液与山黄泥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成料泥。   (3)腌制:将挑选完后的新鲜鸭蛋逐层放入腌制液中腌制,在浸泡最初2周内,不得移动浸泡容器;腌制温度20℃至25℃,浸泡时间一般为30天;浸泡期间要勤观察、勤检查,防止碱伤蛋。   (4)晾干:浸泡结束后应立即起缸、晾干。   (5)分级:完好的皮蛋通过称重分成不同规格。   (6)包泥:需包泥的产品在腌制后均匀黏满料泥并滚上一层稻谷壳。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形态:蛋体完整,有光泽,有弹性,不粘壳,有松花或花纹,呈溏心,可有大溏心、小溏心、硬心。    (2)色泽:蛋白呈半透明的青褐色,棕色或不透明的深褐色,透明的黄色。    (3)香气滋味:具有皮蛋应有的滋味和气味,无异味。      2.理化指标:水分66%至70%;脂肪大于12%。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下一篇:余姚咸蛋

余姚咸蛋

  余姚咸蛋   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牟山镇、梁弄镇、河姆渡镇、鹿亭乡、黄家埠镇、小曹娥镇、三七市镇、陆埠镇、大岚镇、临山镇、丈亭镇、大隐镇、马渚镇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申报“余姚咸蛋”和“余姚皮蛋”原产地地理标志的批复》,余政发﹝2011﹞104号   宁波金銮禽蛋食品有限公司《余姚咸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宁金办﹝2012﹞05号   余姚咸蛋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及辅料要求。   1.鸭蛋:   (1)品种:带圈白翼梢羽的本地麻鸭。   (2)饲养要求:   ①饲养环境:饲养场地位于余姚境内湖区,每100只鸭设置鸭滩和水围面积均不小于50㎡。水围水深大于1m。   ②饲养管理:饲料由本地产酒糟、贝壳粉、玉米粉、面粉、鱼粉等自配料混合而成,日粮中不得添加任何人工色素。   ③鸭子的饲养环境、饲养过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兽药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原料蛋要求:不超过7天的本地产新鲜鸭蛋。蛋壳清洁、打开后蛋黄凸起,有韧性、蛋白澄清透明、无杂质、无异味、蛋内无血块及其他异物组织。   2.辅料:   (1)加工用水:应选自余姚四明山区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关于生活饮用水的标准规定。   (2)黄泥:应选自浙东四明山区的山黄泥,泥土无异味、无污染、无杂质、黏性好,干燥。   (3)食用盐:应符合国家关于食盐的标准规定。   二、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选蛋→配料→腌制→清洗→称重分级→真空包装→高温杀菌→冷却。   2.关键工艺:   (1)选蛋:通过旋转轻照、灯光1,剔除无毛孔、通透性差、沙壳蛋等不合格蛋。    (2)配料:   ①腌制液制备:将食用盐和水按照一定配方混合搅拌均匀后,至浓度为28%至32%的盐水作为腌制液备用。    ②料泥制备:将配制好的腌制液与山黄泥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成料泥。   (3)腌制:   ①盐水腌制:将挑选完后的新鲜鸭蛋逐层放入腌制液中腌制,当温度≥28℃时,腌制时间为25至30天;当温度20℃至28℃时,腌制时间为35至40天;当温度10℃至20℃时,腌制时间为60至70天;当温度≤10℃时,腌制时间为80天以上。   ②料泥腌制:将新鲜鸭蛋均匀粘满料泥,表面撒一层草木灰或稻壳等进行腌制,腌制过程时间约同盐水腌制。     (4)清洗:清洁蛋壳表面,晾干。    (5)高温杀菌:咸蛋真空包装后进行高温灭菌,灭菌中心温度120℃至126℃,时间20至30分钟。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形态:剥壳后蛋白完整、不粘壳,蛋白无“蜂窝状”现象,蛋黄较结实,蛋黄与蛋白间具有一层灰黑色膜。   (2)色泽:蛋白清白,蛋黄红润或黄润。   (3)香气滋味:有余姚咸蛋特有的香气,咸淡适中,香味浓郁,蛋黄松沙可口,蛋白细腻、无异味。   2.理化指标:食盐(以氯化钠计)2%至6%;水分60%至68%;脂肪≥12%;挥发性盐基氮≤10mg/100g,铁≥3?g/100g。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下一篇:余姚棉花

余姚甲鱼

  余姚甲鱼是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的特产。余姚甲鱼外形色泽光亮,裙边光滑厚实富有弹性,体内脂肪较少呈自然黄,运动能力强,品质上乘,接近野生甲鱼。余姚甲鱼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余姚地处北纬30度线我国境内最东部,境内姚江水系为封闭水系,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但只与宁波奉化江水系交汇在甬江三江口直趋入海,与其他淡水水系无交汇。有适合甲鱼生长最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甲鱼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余姚甲鱼养殖历史悠久,但真正人工养殖的快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特别是近20年的发展,余姚甲鱼产业已进入规范、提高、做强的新时期。自2002年起,余姚市率先开始池塘生态甲鱼套养研究试验,在技术成熟后又陆续开展了虾塘、农田、大水面甲鱼套放养技术研究,发展到2013年,全市共构建出鱼塘套养、虾塘套养、农田套养等8种特色甲鱼养殖模式。其中虾塘套养、茭白田套养、水库放养模式还上升为宁波市地方标准并已在宁波全市推广。目前,全市生态甲鱼套养面积超3万亩,年产值超3个亿。2011年余姚被授予中国生态甲鱼之乡称号。   余姚甲鱼销售网络已覆盖了除西藏外的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形成了以生态养殖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品牌特色为依托,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经济收入为目标的产业发展格局。   2013年,余姚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余姚甲鱼”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余姚甲鱼养殖区域地处浙东宁绍平原的余姚市,北纬29°39'~30°21',东经120°52'~121°25'之间区域内,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养殖面积2006.67hm。 余姚甲鱼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具体地域是:滨海池塘甲鱼生态套养区包括黄家埠镇、临山镇、泗门镇、小曹娥镇;淡水池塘甲鱼生态套养区包括牟山镇、马渚镇、朗霞街道、低塘街道、凤山街道、阳明街道、兰江街道、梨洲街道;农田甲鱼生态套养区包括河姆渡镇、陆埠镇、三七市镇、大隐镇、丈亭镇;山区水域甲鱼增殖放流区包括四明山镇、大岚镇、梁弄镇、鹿亭乡共6个街道、14个镇和1个乡,全市265个行政村。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余姚甲鱼的主要特征是体型较薄,背甲色泽光亮,为青色或青黄色居多,背部光滑无明显的竖纹和凹凸,背疣不明显,腹部无明显的伤痕,腿部折褶较多,皮肤粗糙,裙边较宽且富有弹性,自然伸展且光滑,指爪色微黄,完整,长而锋利。余姚甲鱼解剖后血液鲜红多而稀,体内脂肪较少呈自然黄,肝脏呈鲜红色。 2.内在品质指标:常规营养检测分析,余姚甲鱼的每100g肌肉蛋白质含量为15.4g~18.6g,脂肪0.369g~0.5g,氨基酸总量为16.8g~18.9g。 3.安全要求:余姚甲鱼养殖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组织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5361—2010),余姚甲鱼产品质量依据《余姚甲鱼》(DB3302/T15.7-2009)、农办质[2013]17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55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规定执行。   下一篇:大隐石雕

余姚茭白

  产品名称: 余姚茭白   产品产地:宁波余姚   产品特性:肉质嫩   产品简介:余河姆渡茭白历经多年选育,具有出苗早、孕茭早、个体大、肉质嫩、品质优、产量高的特点,   产品历史:姚种植茭白历史悠久,据河姆渡遗址考证早在七千年前己有野生茭白生长,在姚东低洼地区历来有种植茭白的习惯。1998年被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 “河姆渡双季茭白”,并获省农博会银质奖,注册为“古址”牌商标。下一篇:余姚雷竹生

余姚榨菜

  余姚榨菜,浙江省余姚市特产。余姚市是我国著名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是全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榨菜之乡”。榨菜是余姚市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一个产业,全市截止2009年有榨菜基地面积12万亩,年产鲜榨菜头10亿斤以上,加工产值12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60%,并出口10余个国家和地区。   产品特点     余姚榨菜菜色微黄,具有质地嫩、脆的特点。    主要产地     种植地主要集中于姚北濒杭州湾的泗门、临山、小曹娥、黄家埠等乡镇。    种植情况     余姚榨菜种植连片集中,加工初具规模,市场覆盖全国。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菜农超过10万人,年产鲜头达到10亿斤。余姚市有榨菜加工企业120余家,年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营销网络遍布全国,产品远销海外。    产业发展     余姚榨菜生产起源于六十年代初,从姚北棉区开始,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六十年代开始试种,七十年代逐步推广,八十年代广为普及,九十年代迅猛发展,已成为余姚市农业的主导产品之一。   各榨菜加工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致力于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强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使余姚榨菜倍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并涌现出了一批名优品牌。通过几年的努力,余姚榨菜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拥有1000万元以上资产,符合现代食品加工企业要求的企业达到10家,有20家企业增添了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关键作用的高温杀菌设备,4家企业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这些骨干龙头企业对提高余姚榨菜的整体档次和知名度以及市场占有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姚北榨菜与四川榨菜不同的是:四川榨菜春种秋收,余姚则是秋种春收;四川榨菜种在山坡地上,余姚榨菜种在沿海平原松软的沃土里。由于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生长期间越冬经霜,加上菜农的精耕细作,因此,姚产榨菜圆头大,特别鲜嫩,口感爽脆,市场占有率高,效益也好,由此带动榨菜种植业迅猛发展。经过近四十年,截止2008年11月,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亩,年产鲜头10亿斤,菜农队伍超过15万人。小包装榨菜,非常适合旅游者携带,品尝十分方便,当然也是居家食用的佳肴。[2]下一篇:浙麦冬

余姚荷藕

  余姚荷藕    余姚市河姆渡水生动植物研究所    10933578    荷藕   下一篇:陆埠豆酥糖

余姚蜜梨

  牋牋余姚蜜梨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1987年以来发展很快,现基本形成以姚北平原小曹娥、泗门、低塘、朗霞等乡镇为主栽区,早中晚品种熟期配套的生产格局。全市栽培面积2.5万亩,产量2.61万吨,早熟蜜梨以翠冠、脆绿为主,中熟蜜梨以清香、黄花为主,其中早熟蜜梨面积达到1.5万亩左右,成为目前浙江省最大的早熟蜜梨产地。近年来全市梨果销势看好,市场已拓展到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广州等省内外城市,特别是早熟蜜梨因其果形美观,色泽佳,成熟早,质量好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套袋栽培梨果更成为市场宠儿,现行价为2.5元/公斤左右。梨果于7月20日左右开始大量上市,持续到8月底左右结束,供应期约1个半月。全市生产的鲜果具有个大、均匀、汁多、外观漂亮,含糖量高、品质好的优点。"舜水牌"、嫦娥牌"、等蜜梨品牌多次在浙江省、宁波市评比中获奖,成为省、宁波市优质农产品,其中"舜水牌"蜜梨夺得2000年浙江省精品水果展示会一等奖。全市拥有宁波市专业特色村--小曹娥镇曹一村,低塘镇果木园等一大批优质、高效梨生产基地和低塘早熟蜜梨种苗基地。( 余姚)下一篇:余姚杨梅

余姚葡萄

  余姚是浙江省葡萄的重点产区之一,已有20余年栽培历史,栽培面积0.8万亩,投产面积0.75万亩,年产量1.68万吨。栽培区域集中分布在姚西北临山、黄家埠两个乡镇,主栽品种已有过去的“金皇后”、“巨峰”调整到“藤稔”、“美国提子”等优良品种。全市葡萄生产具有以下特点:栽培集中,规模大,拥有新庵、甘大舍等多个面积在世1500亩左右,常年产量达因3500吨左右的专业特色村;二、品种新、质量好,产地栽培品种均为当前市场最受欢迎的优良品种,如红提、青提、黑提等均具有味甜、色艳、粒大、耐贮的特点;三管理科技含量高,大都采用大棚、遮雨等设施栽培确保葡萄品质。余姚葡萄于7月中旬开始上市,供应期长达1个月,产地现行平均价在1.4?/FONT>2.0元/公斤之间,因其质量好,价格合理,深受消费者欢迎。每当葡萄上市时季,外地客商纷涌而来上门收购。全市葡萄主要销往杭州、宁波、温州、上海等大中城市。特别是“仙农”牌余姚葡萄,因其高规格的质量和精美的包装成为人们送礼的佳品。( 余姚)下一篇:余姚蜜梨

四明山红枫

  四明山红枫是浙江余姚市四明山镇的农特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四明山镇花木产业进入持续快速发展轨道,并在在2001年获“中国红枫之乡”称号。四明山牌红枫被先后被评为“宁波市名牌产品”和 “浙江省名牌产品”。

余姚年糕

  年糕是余姚市三七市镇的特色产品。近年来,在“生态育糕、品牌强糕”两大战略的引领下,三七市年糕走出宁波,远销到全国各地。    为了提高年糕品质,该镇近年来陆续建设了1万余亩年糕专用稻米基地,现在这里生产的年糕不仅外观洁白如玉,而且口感韧糯滑爽。同时,该镇积极引导年糕生产企业打响品牌,提高三七市年糕的知名度。为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该镇一些年糕生产企业近年还开发出多个品种多种规格的年糕产品,如统一精制年糕厂与中华老字号———宁波缸鸭狗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火锅年糕、切片年糕、手工年糕等10多个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销售区域和销售量。    据统计,三七市镇现有上规模的年糕生产企业10多家,年生产能力达7000余吨,年销售收入超过2500万元。年糕已成为三七市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娃娃”。下一篇: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瀑布仙茗”是中国第一个有正式品牌名号的古名茶。这并非空穴来风,她的前世今生有着五彩光环。   “瀑布仙茗”由河姆渡文化中的原始茶演绎而来。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它地处姚江岸边的四明山麓,与“瀑布仙茗”的原产地——余姚相连,同属四明山脉。如今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内陈列的樟科植物遗存,经专家鉴定为原始茶。而从同属河姆渡文化的田螺山遗址里挖掘出六千年前的古茶树根,经专家检测为山茶科中的山茶属植物,属下的植物组中有可能是茶树种,此后经中国农科院有关部门检测,其所含的茶氨酸为茶树所独有。这一切都在表明六千年前余姚已有茶的元素。“瀑布仙茗”自它诞生那天起,就沐浴在河姆渡原始文明的氛围中。   余姚的四明山是道教圣地。仙家道人丹丘子发现四明山中有大茗,惠泽余姚人虞洪,正如陆羽《茶经》所载:“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吾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虞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南朝道教医药家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茗菜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诗僧皎然作有“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与“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诗句……也许丹丘子是古代神化了的爱茶道士,但四明山里丰厚的地域文化处处可见道人与茶的影子,那大岚茶乡的茶仙祠里,供奉的不正是丹丘子茶仙吗?道教修道,佛教念经,皆用茶解渴驱睡、提神醒脑,以得到精神世界的升华。   茶圣陆羽著作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这部七千余字的经典著作中不仅多处写了余姚茶事,而且还在《茶经·八之出》中写了唯一有名号的茶叶——“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曰‘仙茗’”。中国的茶区纵横数千里,遍及全国900多个县(市),《茶经》独有名号的茶为“瀑布仙茗”,这实在是余姚之荣幸。   后人对“瀑布仙茗”的出现往往以唐代《茶经》为准,而“瀑布仙茗”的名号其实是陆羽据当时“仙茗”的声望而记录。古人写-事,提倡“述而不作”。陆羽写《茶经》以史为证,自有出处。“仙茗”应出现在汉魏六朝时期。唐代名茶,已带有“茶”字,如阳羡茶、泸州茶,唐之前则没有“茶”字,把茶称谓“荼”、“荈”,而吴越一带又多称“茗”。《茶经》写“瀑布仙茗”未用“仙茶”而用“仙茗”,说明此茶在唐朝之前已有,并久享盛誉。汉魏六朝时代,修道之风盛行,何况“瀑布仙茗”有仙霭之气,“汉仙人丹丘子”示虞洪“山中有大茗”, 这个古名茶有声望、有质量,又有茶祠传之四方。《浙江省农业志》记述:“汉朝名士丹丘子,在余姚四明山的瀑布泉岭山中发现大茶树。”   余姚四明山上产茶始于汉魏六朝,盛于唐宋时代。“瀑布仙茗”出产年代之早,品牌之先,品质之优,名号之古,堪称中国第一古名茶。   当今余姚“瀑布仙茗”在传承中创新。2009年,该茶产量达655吨,在多次评茶中屡获金奖,为浙江省和宁波市名牌产品,并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等称号。   茶学泰斗庄晚芳教授曾题诗:“瀑布仙茗古著名,泉流胜迹万家迎,四明传记忆旧荈,味美香清寄友情。”   地域范围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市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全市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有21个乡镇街道,268个行政村。 余姚瀑布仙茗产自于四明山、大岚、梁弄、鹿亭、陆埠、大隐、河姆渡、三七市、丈亭、马渚、牟山、临山、兰江街道、梨洲街道、低塘街道、阳明街道、凤山街道等十七个乡镇(街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20°52′00″~121°54′00″,北纬29°40′00″~30°23′00″,全市茶园面积6.1万亩,产量为655吨,产值1.2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余姚瀑布仙茗以品种、加工工艺为基础,推出“三色四字”系列产品,其中黄之绿茶对应“金韵”系列,设2个级别分别为24k、18k,金韵系列产品外形卷曲如螺、匀净、金色悦目,香高郁持久,滋味醇鲜回甘,汤色黄亮,叶底玉黄、细嫩成朵明亮;白之绿茶对应“雪韵”系列,设3个主级别(雪韵700、雪韵500、雪韵300)和1个副级别(普级),主级别的鲜叶嫩度基本一致,根据白化茶白化程度不同,内质不一的特性加以区别,雪韵系列产品外形卷曲如钩、匀净、绿翠镶金,香高鲜持久,汤色翠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显白、嫩匀明亮;绿之绿茶对应“针形”、“龙珠”等2个系列,“针形”系列设5个级别,产品外形条紧略扁、匀净、色泽绿翠,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芽叶成朵、匀齐;龙珠系列设2个级别,即一级、二级,产品外形蟠曲、紧结、匀净,色泽砂绿油润,香高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绿亮,叶底芽叶成朵、匀整明亮。余姚瀑布仙茗丰富的产品构成,囊括高端品位特色珍稀产品和适合大众消费的低值产品,构成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产品结构,从而达到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 (2)内在品质指标:水分含量≤6.5%,总灰分≤6.0%,碎末含量≤5.5%,粗纤维含量≤14.0%,水浸出物含量≥36.0% (3)质量安全要求:卫生指标执行GB 2762和GB 2763《新茶叶卫生标准》。   下一篇:余姚年糕

余姚微雕

  余姚微雕   微雕艺术品,就是在半粒米大小的象牙片上雕刻各种人物、动物,在放大镜下能清晰看到栩栩如生的造型。精妙绝伦的雕刻,被人们称之为“神工鬼斧,绝世之技。”   早在数千年前,我国已有微雕艺术品传世。余姚微雕传人李期慈,自幼爱好书画,学习微雕,刻苦钻研和练习雕刻,并自己制作刻刀。他制作的刻刀比绣花针还要细。雕刻时大都要安排在深夜万籁俱寂时,依靠心灵神感,做到心到、手到、意到,容大千世界于芥粒之中。他雕刻时,聚精会神,精神高度专注,不许一念之差,雕刻一件作品,往往要花上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李期慈雕刻的微雕工艺品,俱是惊世之作。他在一粒米的四分之一大小的象牙片上,刻了一尊六面可看的阿弥陀佛座像,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小的一座佛像。他在一粒米大小象牙片正反两面,雕刻出美国自1789年以来39位总统的头像。这件艺术品于1987年5月被送到美国洛杉矶展出。在展出的十天时间里,每天有几千名观众排着长队等候观赏,由于人实在太拥挤,不得不临时规定每位观众仅能观赏10秒钟。1988年1月,他又在一粒米大小的象牙片的一面,雕出美国39位总统头像,比原先缩小了一半。被送到美国亚特兰大展览。他还在口径只有3毫米小玻璃瓶内作油画,画成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用20倍的放大镜观看,画像五官清晰,色彩绚丽,神态栩栩如生。   余姚微雕工艺品,已在美国、日本等地引起轰动。其中一些象牙微雕,鼻烟壶、玻璃瓶内画,成为美国、日本一些博物馆、收藏家的珍藏品。下一篇:海头泥螺

海头泥螺

  海头泥螺   泥螺,余姚俗称“吐铁”,是贝壳类软体动物,壳甚薄,体表有粘液,大小如螺蛳。泥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成份,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大众化海产品。   余姚海岸线长达百余里,杭州湾沿海有大片低潮海涂,不但面积大而且土壤肥沃,海产品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以北部临山、泗门、小曹娥镇一带所产的黄泥螺最为著名。泗门、小曹娥所产黄泥螺,头长、体黄、脂厚、味道特别鲜美,在上海颇有影响。   姚北黄泥螺,早在宋代就有采食记载。据余姚旧志记载,姚北黄泥螺,以桃花盛开时所产的质量最佳,此时泥螺刚刚长发,体内无泥,且无菌,味道也特别鲜美。中秋时节所产的“桂花泥螺”,虽然比不上农历三月时的“桃花泥螺”,但也粒大脂丰,极其鲜美。   泥螺的吃法各异,各有特色。一般煮熟下饭当然非常合适,但当地人更喜欢用酒渍腌食。其具体的制作方法是:挑选个大且鲜活的黄泥螺,筛去泥螺表层的粘液,洗净,去掉水份,放入容器内,加盐、黄酒若干,然后将容器口封住,腌制一星期左右。到时取出,异香扑鼻。   由于泥螺体表粘液及内脏中含有一种毒素,个别对此种毒素过敏的人吃了泥螺(特别是腌泥螺)后可能会产生面部浮肿、足趾僵硬的症状,因此需加倍小心。另外,泥螺养份丰富,一旦沾染病菌就容易大量繁殖,吃了此种不洁泥螺容易引起腹泻,亦需慎之。吃泥螺时最好加米醋等调料,既可杀菌,又能增加美味。下一篇:朗霞佛手酒

余姚棉花

  余姚棉花   棉花,是宁波历史上传统特产,并对全国及浙东地区产生过重要影响。   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栽植、棉花已有相当悠久历史。至少在汉代已有栽培。宁波滨海,围海造田后最宜种植棉花,是较早推广种植棉花的地区。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载:“姚江濒海,沿海百四十里,皆木棉。”到了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置浙东木棉提举司于余姚,余姚有70%农民从事棉花种植,镇海约有17%是棉农,可见当时余姚地区种植棉花地位之重要。到了明代,有“浙花出余姚”之说:“每至秋收,贾集如云,东通闽粤、西达吴楚,其息税以百万计。”可见当时棉花收获季节之繁忙景象。清代诗人高杲在《棉花》诗中写道:“四月始下种,七月花开陇。白露一零雪球拥,松江淮北棉不重。浙花出余姚,群芳谱中特选挑……”诗人胡德辉也有诗写道:“桃绽绒盈壳,棱深翠破夹,种惟江浙遍,功要耕织兼。黄媪师心巧,红窗女手拈。梳抛珠颗颗,纱刷玉纤纤。鹅毳当风乱,鸳闺计日淹,一弓弹絮起,三繀避泥粘……”。宁波出产的棉花还用作出口,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宁波出口棉花66万磅,次年增至138万磅。   民国期间,宁波所属各县都种植棉花。1919年余姚龙泉乡建起了省立棉种试验场。据民国《浙江省情·棉麻》载,今宁波属县地域1931年植棉109万亩,产皮棉23.65万担,以余姚县最多,慈溪次之。又据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物产》记载,1947年,余姚、慈溪、镇海、鄞县、象山共植棉80.59万亩,产皮棉19.06万担。新中国建立以后,虽然棉花种植面积50万亩至70万亩之间,但亩产却由1949年的13.9公司到1990年提高到亩产64公斤,1984年达到亩产91公斤的高产量,棉花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宁波棉花亩产的提高,得益于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解放初,棉区和粮棉轮作区多采用撒播和点播,逐渐改为条播。以后推广方格育苗移栽,1958年大面积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以后试种地膜复盖栽培。对提高产量有很大作用。种植时间则由旧时候的“立夏种棉花,勿用问人家”,大力推行早播。同时,开展良种繁育示范和推广、科学治虫等措施,使棉花亩产由1920年8.3公斤,1984年的91公斤,亩产提高了11倍。   棉花,作为重要经济作物和宁波传统特产,必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下一篇:余姚微雕

余姚绣花鞋

  绣花鞋,是越地余姚的一朵民间剌绣艺术奇葩。据传说在鞋子上绣花习俗,盛于南宋时期,深受北俗绣花针法影响。绣花鞋,又称“花鞋”,图案采用当地四季花卉,融北方针绣,绣法有四种:缉绣、辫绣、拉锁针和直针绣。采用的线:常用有“红”、“绿”、“黄”,俗称“余姚三彩花线”。鞋子上绣花,一是绣在鞋面正中,二是绣在鞋帮合缝处。花样左右对称,富有美感。目前遗有北宋、南宋时期针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港地区仍有人来余姚考察这一绣花习俗。其鞋式共分七种:   1、儿童绣花鞋。主要有“宝宝囡囡鞋”( 又称“蝴蝶花鞋”)、“老虎头花鞋”、“狗头花鞋”、“狮子头鞋”,共同特点是在鞋面图案讲究一双大眼睛。   2、姑娘花鞋。主要鞋式有“蝶穿梅花花鞋”、“腊梅茶花花鞋”,“杨柳春篮”花鞋。   3、新娘绣花鞋。分“踏糕鞋”、“婚礼鞋”、“新娘鞋”三种。以花纹样,祝福新婚百年和好。   4、中年妇女花鞋。主要花鞋有“蓝采和花鞋”,由荷花、兰花、梅花组成,寓家庭和美,日子安康;“三梅花鞋”,以春梅、腊梅等花卉组成,辅以荷花纹样,寓品质高洁,勤俭持家。   5、老年绣花鞋。花样繁多,寓意深远,主要鞋种有:“祝寿花鞋”、“三荷花鞋”、“八仙花鞋”、“藕荷花鞋”、“万世称心鞋”、“福寿鞋”、“寿山福海鞋”、“十全十美鞋”等。   6、寿鞋绣花鞋。丧礼用鞋,主要有二双,一是“三荷万年青花鞋”,由三朵荷花加万年青花纹,喻脚踏荷花,进入佛国,荫泽子孙。二是“仙桥荷花鞋”,由荷花和桥组成,桥下有荷叶和藕,象征脚踏仙桥,进入仙境。   7、寡妇花鞋。只有一双,称“三兰花鞋”,由三朵兰花组成,花瓣以兰色为主,象征品质高洁,寡妇贞洁。   下一篇:余姚剪纸

余姚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特产


地区 特产
梨洲街道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榨菜 余姚荷藕 余姚蜜梨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棉花 余姚微雕 余姚绣花鞋 河姆渡茶叶 海头泥螺
凤山街道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榨菜 余姚荷藕 余姚蜜梨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棉花 余姚微雕 余姚绣花鞋 河姆渡茶叶 海头泥螺
兰江街道 余姚笋干菜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榨菜 余姚荷藕 余姚蜜梨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棉花 余姚微雕 余姚佛雕 海头泥螺
阳明街道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榨菜 余姚荷藕 余姚蜜梨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棉花 余姚微雕 余姚绣花鞋 河姆渡茶叶 海头泥螺
低塘街道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榨菜 余姚荷藕 余姚蜜梨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棉花 余姚微雕 余姚绣花鞋 河姆渡茶叶 海头泥螺
朗霞街道 朗霞佛手酒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榨菜 余姚荷藕 余姚蜜梨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海头泥螺 余姚棉花 余姚绣花鞋 余姚微雕
临山镇 余姚榨菜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蜜梨 余姚荷藕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海头泥螺 余姚棉花 余姚绣花鞋 河姆渡茶叶 余姚微雕
黄家埠镇 余姚榨菜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蜜梨 余姚荷藕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海头泥螺 余姚棉花 余姚绣花鞋 河姆渡茶叶 余姚微雕
小曹娥镇 余姚榨菜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蜜梨 余姚荷藕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海头泥螺 余姚棉花 余姚绣花鞋 河姆渡茶叶 余姚微雕
泗门镇 余姚榨菜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蜜梨 余姚荷藕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海头泥螺 余姚棉花 余姚绣花鞋 河姆渡茶叶 余姚微雕
马渚镇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榨菜 余姚荷藕 余姚蜜梨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棉花 余姚微雕 余姚绣花鞋 河姆渡茶叶 海头泥螺
牟山镇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榨菜 余姚荷藕 余姚蜜梨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棉花 余姚微雕 余姚绣花鞋 河姆渡茶叶 海头泥螺
丈亭镇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榨菜 余姚荷藕 余姚蜜梨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棉花 余姚微雕 余姚绣花鞋 河姆渡茶叶 海头泥螺
三七市镇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榨菜 余姚荷藕 余姚蜜梨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棉花 余姚微雕 余姚绣花鞋 河姆渡茶叶 海头泥螺
河姆渡镇 河姆渡茶叶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榨菜 余姚荷藕 余姚蜜梨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棉花 余姚微雕 余姚绣花鞋 海头泥螺
大隐镇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榨菜 余姚荷藕 余姚蜜梨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棉花 余姚微雕 余姚绣花鞋 河姆渡茶叶 海头泥螺
陆埠镇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榨菜 余姚荷藕 余姚蜜梨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棉花 余姚微雕 余姚绣花鞋 河姆渡茶叶 海头泥螺
梁弄镇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榨菜 余姚荷藕 余姚蜜梨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棉花 余姚微雕 余姚绣花鞋 河姆渡茶叶 海头泥螺
大岚镇 余姚吊红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榨菜 余姚荷藕 余姚蜜梨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海头泥螺 余姚棉花 余姚绣花鞋 余姚微雕
四明山镇 四明山红枫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榨菜 余姚荷藕 余姚蜜梨 余姚葡萄 余姚瀑布仙茗 海头泥螺 余姚棉花 余姚绣花鞋 河姆渡茶叶 余姚微雕
鹿亭乡 余姚杨梅 余姚咸蛋 余姚皮蛋 余姚甲鱼 余姚茭白 余姚榨菜 余姚荷藕 余姚蜜梨 余姚葡萄 四明山红枫 余姚瀑布仙茗 余姚棉花 余姚微雕 余姚绣花鞋 河姆渡茶叶 海头泥螺

余姚市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