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 简介 |
---|---|
沙河站侯家烧鸡 | 侯家烧鸡是沙河站镇的名肴之一,系清朝同治年间沙河站镇沙北村侯延文创制,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特点是:外形完整,内里酥烂,吃时肉脱骨离,香味浓醇,咸淡适宜,余香悠长。 中国以鸡供馔,历史久远。周代鸡已列为六畜之一。《淮南子·说山训》载有“齐王食鸡,必食其捕,数十而后足。”战国时《楚辞招魂》中载有露鸡。唐代有黄金鸡,宋代有蒸鸡,至清代《随园食单》、《调鼎集》、《清稗类抄》等典籍中均记载了多种鸡肴。 鸡肉质地柔嫩,营养丰富,肌纤维之间脂肪较多,容易被子人体消化吸收。可主可配,可作任何加工,宜于任何烹调方法,适应任何调味。大菜小吃,热菜凉盘,无不适用。特别是肌肉组织中的肌苷酸、乌苷酸含量较为丰富,鲜香味浓厚,是吊汤的理想原料,并能腌、风、糟、卤,以供久贮或远携。中国烹制鸡的肴馔近千种,各有风味。 鸡肉每100克含蛋白质24.4克,脂肪2.8克,另外还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矿物质和维生素。中医认为,鸡肉味甘性温,具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的功效。对虚劳羸瘦,中虚食少,产后乳少,病后虚弱,营养不良性水肿等有一定治疗保健作用。民间常用0鸡炖食作滋补品。鸡肫每100克约含蛋白质22.2克,脂肪1.3克,灰分1.3克。鸡油味甘性寒,能养阴泄热,可治烫伤。 侯家烧鸡的制作方法是:选用当年饲养的1公斤重毛鸡宰杀,杀前停食半天,杀后放净血;然后水烫脱毛,尾部开孔,取出肚杂。油炸至呈现金黄色。配以桂皮、良姜、砂仁、花椒、陈皮、丁香、食盐等十几种佐料后,进行卤煮。用陈酱汤煮鸡,先高温卤煮,后小火回酥,以求肉烂丝连。出锅后的烧鸡,油润光亮,熟而不破,触肉脱骨,烂而连丝,色味俱佳。 侯家烧鸡过去多以散卖形式出售,年销售量不到万只,现在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先进设备,经高温灭菌后,进行真空包装,使产品具有适合旅游者携带方便,开袋即吃之特点,年销量大增,可与德州扒鸡比美。下一篇:东平湖黄河鲤鱼 |
沙河站无公害土豆 | 东平县沙河站镇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种植土豆历史悠久。其生产的土豆个大、皮黄、肉黄、口感脆、降脂降压,方圆百里独具特色。又因其芽眼浅、休眠期长、耐贮运而著称,倍受全国各地客户的青睐。 该镇生产的“沙河站”牌土豆,以土杂有机肥培植为主,周边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系天然绿色食品,已获得山东省无公害产品认证。目前土豆面积达到5000余亩,系鲁西南土豆主产区,产品销售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大中城市。下一篇:彭集镇花生 |
孙村竹编 | 沙河站镇孙村全村185户,家家从事竹编生产,出产的竹编制品,方圆百里闻名。1992年,曾被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竹编专业村”称号。 孙村发展竹编业,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说有个叫李箩匠的浙江藉竹编艺人,逃荒要饭至此,被一位名叫孙洪明的村民收留,结为拜把兄弟,李箩匠遂将竹编手艺传授于孙氏,以后逐渐在全村推广开来。最初村民们主要利用冬闲时间从事竹编,以加工竹笆子、竹筚子、竹笼头等粗放型的竹制品为主,产品靠走村串巷销售,换取零花钱。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该村竹编业也随之迅猛发展。竹制品由粗加工逐步发展为精加工,由制作简宜品发展为制作竹挂帘、竹扇面、竹饰物、竹挂件等技术较复杂的手工艺品;花色品种也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多个;数量由最初的年产数百件发展到现在年产50多万件,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产业。 孙村竹制品原料全部选用江南竹,村里每年到浙江、安徽等定点地选购,根据生产需要,挑选毛竹、钢竹、水竹等不同竹料运回。一般每年秋后至冬初进料,冬春两季进入竹编生产的旺季,夏秋时节销售。孙村竹制品有着严格的生产程序,从选料、破竹、削条到编花成形、刨光上漆,大体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村里每年都要专门从省、市外贸部门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孙村竹制品不仅结实耐用,而且设计别致,美观大方,曾多次参加省、市工艺品博览会。该村制作的“心”形花篮、“嫦娥奔月”、“五子闹春”等竹制挂件,远销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下一篇:丰庄杨镰 |
丰庄杨镰 | 丰庄杨镰全称“丰庄杨氏青钢镰”,是沙河站镇丰庄村杨顺兴创制。杨顺兴系清朝道光年间人,原藉江苏省溧水县。据杨氏墓碑记载:“清道光年间,因南方不靖”“避乱至东原丰家庄”。杨氏善锻造术,来到丰家庄,仍以打铁为业。因北方多种植小麦、高梁,收割需用镰刀,故其锻造又以制作镰刀为主。 杨氏青钢镰,其制作材料,一般选用废旧道轨钢和老式木轮车车轮上的铁匝(俗称“大车瓦”),这种铁杂质少,质量好,可保证镰刀优质耐用。打制时,先将原料锻炼成条形块,按需要断开,再加工成镰坯。然后经过冷轧、淬火、挫平、磨光等四道大工序和二十多道小工序,最后制成成品镰。据村里一位六十多岁的老铁匠介绍,杨氏青钢镰的加工关键一是会看“火候”,二是“淬火”。所谓看“火候”,就是要使镰坯在“炉火纯青”中既保持原形,又要炼透,使之红亮如水,这叫做“出油”,达到这种程度,才会去除杂质,内外一体。在锻打过程中“淬火”时,要使用从村旁流过的赵王河的活水,淬过火的镰刀呈青紫色(又叫“老鸹翎色”)为好。最后,磨镰时,刀刃部分白茬带要长,这样磨出的镰刀才会锋利无比。 杨氏青钢镰,刀身一般长30厘米,宽4厘米,单镰重约100克。镰刀虽轻,但钢硬耐磨,可以用其收麦子,砍高梁,割豆子,久用不卷刃,非常适宜于北方地区农村使用。 建国初期,丰庄村有5盘烘炉,年产镰刀上万把,产品除在当地畅销,还销往周围各县,甚至远销黑龙江省,是杨氏青钢镰的鼎盛时期。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丰庄杨镰逐步减少,目前只有零星生产。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下一篇:东平酸枣仁 |
东平湖大青虾 | 东平湖大青虾是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平湖的特产。东平湖大青虾生食鲜嫩、清新,肉质细腻,弹性好;清炖后通体鲜红美艳,食之香气扑鼻,肉质嫩,味道鲜,入口爽滑。实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赏心悦目之美食。 东平湖大青虾,又名“沼虾”,俗称河虾,属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甲壳动物,因大多生活在湖沼、池塘和河流中而得名;又因其体色青蓝并伴有棕绿色斑纹,形如竹节而个体大,故名大青虾。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的水产品。东平名菜蒲笋炒虾仁,即是以湖产大青虾为原料。 大青虾雌雄异体,雄体较大。它有三对步足,第一对步足,一般称为小螯,是用来钳住小水生动物送入口内吞食的;第二对步足非常粗大,其长度接近或超过体长的2倍(雌虾第二对步足只相当于体长);第三对步足基部外侧各有一个黑点。繁殖季节抱卵的雌虾,体色格外深,多为青褐色。 大青虾的生长速度很快,一般4—5月孵化的虾苗生长45天后体长达3厘米,性腺已发育成熟。一般一年繁殖2次,第一次在4—5月份,称“霉虾”;第二次7—8月份,称“秋虾”。大青虾的寿命一般14—18个月,越冬后的大青虾,一般7月上旬即开始死亡,进入10月份后老虾全部退出生活舞台,让位于新生代。 大青虾是广温动物,只要水温不低于0℃,均可正常生活,14℃以上开始摄食,最适生长水温25—30℃,其对突然降温的适应性很强。大青虾喜欢清新水质,要求溶氧较高,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大青虾喜欢泥底,特别是水草丛生的泥底上栖息,也比较喜欢浅水环境,除了越冬移入较深水层外,生长季节一般不超过1米。水草在大青虾生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直接影响青虾的成活率和产量。大青虾性凶猛,食性很杂,在幼虾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成虾阶段则以水生植物的1落叶、丝状藻类以及水生动物的尸体为食。在食料缺乏时,往往出现大虾吃小虾,强虾吃弱虾,相互撕杀吞食的现象。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大青虾对各种养鱼饲料均善食,如米糠、麸皮、豆饼等。 东平湖大青虾产量高,年产量约300吨左右,为我省青虾之冠。大青虾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且易保鲜,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现在,大青虾已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我县水产渔业公司以大青虾和白糖为原料烤制的甜味虾串,色鲜味美,出口到日本,十分受欢迎,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 东平湖大青虾苗种丰富,对饵料要求不严,易于人工养殖且具有投资少、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的特点,属于“短、平、快”养殖项目,它所具有的这一优势,使其成为东平湖库区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为渔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增收途径。 所在地域: 山东 申请人: 东平县第一淡水养殖试验场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东平湖大青虾分布在整个东平湖。东平湖总面积627平方公里(其中新湖区418平方公里,老湖区209平方公里),老湖区常年水面166.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全湖蓄水46米时,蓄水总量40亿立方米。沿湖有新湖、老湖、银山、旧县、斑鸠店、戴庙、州城、商老庄、东平9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东平湖大青虾的地域保护范围为整个东平湖,保护区范围面积为166.7平方公里,产量1200吨,地理坐标为:A点:东经116°12′17.99″,北纬36°07′10.44″B点:东经116°06′25.26″,北纬35°57′45.14″C点:东经116°13′45.11″,北纬35°54′11.77″,D点:东经116°18′27.67″,北纬35°56′05.16″。下一篇:商老庄无花果 |
彭集花生 | 彭集花生 花生是彭集镇的著名特产,素以产量高,品质好而远近闻名。这里的花生果壳薄而有光,脉纹清晰,果仁饱满,果衣颜色鲜红,果仁呈乳白色,吃起来香脆可口。“麻屋子,红帐子,里边住个白胖子”,就是群众为花生而编的谜语。 彭集镇境内有大清河、龙宫河、小汶河多条河流分布,沿河两岸土地,多为平坦的沙壤土,土质松软,通风透气好,地温高,极适宜种植花生,历史以来,花生就是彭集的传统种植作物。彭集花生面积大,常年播种在 4万亩以上,占全镇耕地面积的约 %;亩产一般在300公斤左右,年总产量约1.4万吨。因为量大质优,一向是信誉卓著的畅销产品。 花生原产巴西,何时传入我国年代未详。据调查,彭集镇在清康熙年间,就开始种植花生。长期以来,群众积累了丰富的花生选育、栽培及加工制作的经验。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这个镇后亭村培植的高产大花生,亩产最高可达350公斤,被当时的泰安地区专署命名为 “ 东平大蔓秧 ” ,曾在地区农业展览馆展出并在全区推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彭集镇又先后引进了徐州 684、烟花1号、鲁花九号,白沙果等优良花生品种,并在全镇推广了麦田间作套种,实用配方施肥,防止病虫害等新技术,进一步促进了花生的稳产高产。由于彭集壤质好,加之这里的群众养猪多,种花生一般不使用化肥,而是大量使用土杂肥培强地力,所以,由外地引进的品种,播种在这里,也显示出比原生地更强的优势。比如 “ 烟花 1号 ” 、 “ 鲁花 9号 ” 等品种,产出的果实粒大壳薄,含油量高,成为花生中的珍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花生属豆科,一年生草本,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它的别名很多,有千岁子、落花生、番豆、地果、长生果、万寿果等。在我国古藉中有不少关于花生的记载,晋以前称花生为“千岁子”,西晋《南方草木状》记载:“千岁子,有藤蔓出土,子在根下。”元人称为“落花生”,元人贾铭著《饮食须知》载:“落花生,诡名长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荚,子如莲肉。”清代《汇书》也说:“落花生者,花落地即结果实于泥土中,奇物也。实亦似豆面稍坚硬,炒熟食之,似松子之味。”吴其睿一八二一年《植物名实图考》介绍:“落花生详本草从新,处处沙地种之。”因为它是在地上开花,地下结果,因此取名落花生,花生则是简称。日本人称花生为“唐人豆”,俄罗斯人叫“中国坚果”,证明那里的花生是从中国传去的。 花生营养丰富,有“植物肉”、“绿色牛乳”之称。据有关资料介绍,成熟的花生仁含油量高达 47.37%,蛋白质35.99%,纤维1.61%,碳水化合物和灰份8.45%。灰份中含有磷、钾、钙、铁等无机盐。花生仁在国内主要用于榨油。花生油色淡味香,是优质食用油之一。花生除榨油外,还大量用于制造糖果、糕点、面包、花生酱等食品。近年来,彭集镇通过与福建客商合资办厂,成立了 “ 东平闽鲁食品有限公司 ” ,对花生皮果进行深加工,生产出了袋装 “ 状元 ” 牌香酥花生果,味道香脆,包装精美,已开始批量生产,供应市场。 花生属绿色食品,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保健功能,经常食用,可增强记忆,降低血压,延缓衰老。患轻度胃病的人常吃花生,可收到不药而愈之效。下一篇:东平湖莲子 |
大羊薄皮核桃 | 大羊乡地属山区丘陵,土壤较肥沃。长期以来,核桃是传统的种植果木,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信誉好。年总产量约在1500吨以上。大羊核桃品种甚多,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薄皮核桃。其特点是壳薄光滑,种仁易取,出仁率高达50%。与驰名中外的辽西核桃、河北石门核桃齐名。近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薄皮核桃,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它壳薄如纸,指捏即破,故又称纸皮核桃。 薄皮核桃出仁率高达65%以上,核仁出油率达50%。薄皮核桃不仅品质甚佳,且比普通核桃结果早6—8年,因而比其它品种的核桃更受消费者欢迎。 核桃味美而营养丰富,既可生食、炒食,也可榨油或配制各种糕点和糖果。核桃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泛。经科学检测,核桃仁含脂肪60—75%,蛋白质12—27%,碳水化合物10.81%,纤维、灰分和水分约6.56%,并含有较多的矿物质钙、磷、铁、钾和维生素A、B、C等。核桃油清香可口,是高级的食用油,因其具有易干的特性,又是制造油漆的良好配剂。 东平县核桃发展协会 11531568 核桃(坚果)下一篇:安山大米 |
安山大米 | 安山大米种植区分布于商老庄乡大安山村以西、八里湾以东的9个行政村,种植历史悠久,清代至今都有确切历史记载。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商标联络员结合实际情况,与商老庄乡党委、政府对接,将“安山大米”列为首例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过程中,商标联络员指导当地50位大米种植农户成立“安山大米行业协会”,帮其制订“安山大米”地理标志使用管理规则、商标委托书、申请书等材料60余页。2012年3月20日,国家工商总局对“安山大米”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进行了公告,成为东平首例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东平县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 |
东平湖鲤鱼 | 东平湖鲤鱼俗称红鱼,是山东名特水产品之一,以产于东平湖而得名。此鱼原产于黄河,东平湖与黄河相连,水讯时黄河鲤鱼随水进入湖内,湖内水质肥沃,适宜鱼类繁育生长,故黄河鲤鱼在湖内定居。 该鱼体扁而肥,背苍黑色,腹黄白色,尾鳍下叶呈叶红色,誉为“金翅金鳞”。鲤嘴两侧有触须一对,鳞大且有小黑斑纹,大小皆为三十六鳞。其肉嫩鲜美,食而不腻,含蛋白质21%,营养极为丰富,为鱼中之上品。历来为筵席佳肴,烹调有红烧、糖醋、酱汁、清蒸等做法,尤其是喜庆筵席更是不可缺少,取“鱼跃龙门”、“鲤礼同音”之意,为新人和亲朋致禧。 该鱼底层栖息,吞杂食,活动能力强,生长快。从清时至夏末,一年两次产卵。春季孵出的幼鱼,年底即可生长至0.5千克左右,翌年1千克以上。近年来,随着捕捞手段的先进,东平湖鲤鱼资源数量明显减少。为保护湖鲤,东产县水产局积极扩大人工养殖,2000年湖水、池塘养殖面积8万多亩,产量5万多吨,畅销济南、天津等地。下一篇:东平湖莲藕 |
接山西瓜 | 接山乡西瓜汁多瓤细,味甜爽口,皮薄子少,瓜型中等偏小,宜于贮运,被人们誉为“山东第一瓜”,除供应省内市场,还远销江南各省。 西瓜又称寒瓜、夏瓜、水瓜,是人们喜爱的夏令消暑佳品。可食部分的瓤肉占整个西瓜重量的54—65%,含水分94%。西瓜营养丰富,每100克含糖4—14克,蛋白质1.2克,钙6毫克,磷10毫克,铁0.2毫克,还含有甜菜碱、番茄色素、胡萝卜素和丰富的维生素A、B1、B2、C等对人体有益成分。除供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西瓜酱、西瓜汁等。在医药上有清热、止渴、利尿的作用,适用于中暑发热、汗多口喝、肾脏炎、胆囊、肝炎、糖尿病、高血压、小便少而焦黄等症。瓜子仁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等,可供食用或作糕点辅料。西瓜的外皮晒干称“西瓜翠衣”,煎服具有西瓜汁同等效用。瓜子可做茶食。 西瓜属葫芦科,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性,密生细毛。根系发达,入土深分布广。单性花,雌雄同株。叶色浓绿,花性早,色黄。瓜为圆形或椭圆形,皮色或浓绿或绿白或绿中夹蛇纹。瓤色有浓红、淡红、黄、白之分,喜炎热、怕低温,适宜气温在25—30℃以上生长,18—20℃为结果实的低限,10℃左右生长停滞,5℃时即受冻害。日照充足,气候干燥,日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的糖分积累。西瓜对土壤的适应性广,最宜于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 西瓜分果实用和种子用两大类型。接山西瓜属于果用类。接山乡座落在大汶河畔,水源丰沛,砂质土壤肥沃,极宜大面积种植西瓜。近年来,接山乡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机,大力发展拱棚西瓜,面积达1万余亩,每年总产量在5000万公斤以上,已成为鲁西南地区最大的西瓜生产基地。 接山西瓜具有早熟、皮薄、色泽好、甜度高、沙瓤、耐贮运的特点。5月中旬上市,此时正是北方果品市场的淡季,因而十分受欢迎。在北京、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大中城市一直畅销不衰。 下一篇:彭集花生 |
东平湖莲子 | 东平湖莲子 莲子是东平湖特产之一,久已著名于国内外市场。在老湖区北部,曾有大面积荷田。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有“芦苇丛中设奇兵,荷花阴中伏战船”的描写,可以想见历史上东平湖荷花之多。 莲子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滋补食品。据测定,每 100克莲子含水9.36克,糠12.19克,淀粉49.18克,蛋白质21.42克,脂肪2.58克,粗纤维2. 54克,还含有铁、磷、钙和一定数量的棉子糖等。莲子在医药上价值很高,其植物全株均可入药。莲子具有交心肾、原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久痢和赤白浊等功能。 莲子除煮食外,还可做罐头、点心、清凉饮料等,也是制作葡萄糖不可缺少的原料。 莲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水生维管束植物,属双子叶植物纲,睡莲科,其根为发厉害的不定根系。地下根茎横生,由藕和莲鞭组成。荷叶叶缘全绿。莲花是虫媒花,以异花传粉为主,自花传为辅。群体花期从6月至9月,长达3—4个月。现蕾开花约需10天左右。从开花至莲子老熟约需30天。 莲子喜温湿,不耐霜冻,生育期有 200天左右。其周年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萌发期、营养生长期、开花结实期和结藕期。 清明前后,是莲无性繁殖的适宜时间,以春分至清明为最好。可选藕身肥壮完整无伤,藕头不断,藕尾留有关门节,以免灌水腐烂。母藕最好带护身泥,随挖随栽。栽藕时,应将藕埋入4—6寸深的槽内,盖上泥土,并适当灌水。莲塘、莲田可以适当密植。在管理上要注意灌溉、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 莲子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东平湖因其水质优良,湖底泥土肥沃,所产莲子个体硕大如珠,色鲜味美,多年来畅销于国际市场,很受消费者欢迎。下一篇:红烧鲤鱼 |
红烧甲鱼 | 红烧甲鱼 红烧甲鱼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东平县新兴名菜之一,近年常见于宾馆、饭店。基本做法:准备好湖产活甲鱼一只( 1000克左右),生鸡半只约300克,葱、姜、蒜片各少许。清汤500克,花生油500克,酱油20克,黄酒20克,醋10克,水淀粉20克,花椒油10克,八角1粒。 将甲鱼肚朝上仰放在砧板上,待其头伸出即斩,放血,将甲鱼放在沸水中烫三分钟取出,用刀刮去背壳和裙边黑膜,剔去四爪白衣后洗净。斩去脚爪和尾,从腹骨正中对剖,挖去内脏,割下背壳,每片斩成四块(也有连背壳一起斩成块状者),生鸡剁成方块,放入盆中,加少许酱油拌匀稍腌。 然后,勺内放入花生油,烧至九成热,下甲鱼和鸡块,用旺火炸至呈红色时捞出(裙边不过油)。 勺内加白油少许,用旺火烧热,下葱、姜、蒜片、八角炝锅,烹入酱油、料酒、清汤,放入甲鱼、裙边、鸡块,烧沸后去浮沫,加盖移至小火,炖约 1小时,至甲鱼、鸡块熟烂,汤汁剩三分之一时,移至旺火,放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花椒油即成。 此菜风味特点:色泽红亮,鲜香味浓。下一篇:大安山全鱼宴 |
拔丝山药 | 拔丝山药 拔丝山药是东平县民间著名蔬类菜肴,逢年过节或婚丧嫁娶时办宴席,都少不了这道菜。它是仅次于鸡、鱼、肉的大件菜。 其制作方法是: 取山药 600克,鸡蛋一只,干面粉少许,干淀粉刷30克,糖150克,生油500克(实耗30克)。将山药削去外皮,切成滚刀块,拌上干面粉。淀粉用水调成糊状,加蛋清拌匀,放山药块下去拌匀。锅内放生油。烧热后将山药逐块放入,炸成金黄色,捞出滤油,热油倒出,留少许,加糖,用筷子迅速搅动,待糖溶解成透明流质时,用小火熬至金黄色,即将山药块倒入拌匀后装盆(盆内先涂上油,以免粘盆)。食用山药块先要在冷开水内蘸一下才脆。 山药是一种药食同用的食品。山药味甘,性平,是中药草中的补气之药。《本草纲目》说它“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含皂甙,粘液质,胆碱,淀粉,糖蛋白,鞣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 C,多巴胺,山药碱等成份。现代医学认为,山药有诱生干扰素,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冠状动脉及微循的血液作用;有滋补强壮作用和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 下一篇:清蒸湖蟹 |
东平湖菱角 | 东平湖菱角又称青菱,为东平湖特产之一。按角的多少可分为四角菱、三角菱、两角菱和无角菱。青菱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干果可以加工成菱粉、冰淇淋,糖汁菱角,可以做糕点、酿酒、制糖等。 菱角,又叫水栗芰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已在三千年以上。东平湖菱角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东平湖被称为大野泽时,湖内即有菱角生长。据老渔民介绍,1948年秋天,湖里菱角遍布,几乎难以行船,一派丰富景象。不幸的是,正逢收菱季节,1军队强迫渔民们到东平湖入黄河处的鱼山挖工事,湖菱无人收摘,全部落入湖底。接着黄河发大水,倒灌入湖,菱角都被埋入泥沙之下。 建国前,东平湖里的菱角皆为野生,产量很低。1950年,在现在的东平湖二级库区新湖乡王洼附近水域中,首次进行人工播种,面积约上万亩(那时,东平湖水库尚未修建,仍为自然滞洪区,水域可达梁山县境内),1951年再一次扩种,全湖面积达到7万亩之多,菱角长势很好,年总产量估计可达400万公斤以上。当时,东平湖隶属东平、梁山、平阴三县管理,各县沿湖渔村,家家都有采菱船,菱角是渔民致富的重要途径。1955年后,由于湖里连年发生金花虫灾害,对菱角生长危害很大,致使湖菱面积急剧减少,产量大大下隆。1958年东平湖水库建成,特别是对东平湖进行调蓄水运用,划分成二级湖管理以后,水域面积大大缩小,湖里产菱水面也相应减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期,湖菱面积大约5万亩左右,年产菱角约300万公斤。 菱分为二角菱、四角菱和乌菱,东平湖内以两角菱居多。菱性喜温暖湿润,需要充足的阳光,不耐霜冻,必须在无霜期生长。从种子发芽到第一批角果成熟约180天,结果期持续30天。每年清明前后,水温10℃左右,菱角在水下泥中生芽、抽茎、茎端生叶四、五片,在水下展开。叶两型,沉浸叶羽状细裂,水上叶菱形。叶柄有浮囊、出水飘浮水面,继续在茎上分叉,株稠分叉少,株稀分叉多。夏末秋初开花,花单生于叶腋,白色或浅红色。花受精后、掩入水中长成果实。渔民有“七月菱老,八月菱落”的谚语。菱耐深水,夏秋水深2~3米的河沟湖荡均可种植。水底土质以肥沃松软,富氮腐殖质为宜。 东平湖菱角的食用部分主要是种子即菱果,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菱米含碳水化合物46.5克、蛋白质5克、脂肪0.7克、钙36毫克、磷165毫克、铁1.6毫克及其他微量元素,另外还含有麦角甾、鞣质及少量维生素。菱即可生食,又可当菜熟食。生食以刚从菱蔓上摘下来的嫩菱为佳。嫩菱不但形态可爱,而且皮脆肉嫩、质鲜清香,食用起来甜而不腻,淡而有味,到口消渴,齿颊留香。熟食则以老菱为上乘,老菱肉质雪白如银,炖、烧、煨、煮皆可。菱烧瘦肉、菱炖子鸡、菱炖排骨等均喷香诱人。 菱角去皮后成菱米,菱米有“水栗”之称。菱米磨成菱粉后,可代粮做馒头、烤饼、凉粉、糕点等食品,也可以用于酿酒、制糖等。东平县饭店、宾馆近年来开发的以菱米为主料、辅以白糖做成的菱粉窝窝头,香甜可口,不仅是招待客人的名吃,更成为旅游者喜爱的食品。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一些沿湖民营企业选取优质菱角,经过深加工,制成了包装精美的袋装菱米,成为人们喜爱的馈赠佳品之一。 东平湖菱角不仅是美果佳蔬,同时还具备良好的药用功能。中医学认为:菱性味甘、凉,生食可清暑解热、除烦止渴;熟食则益气健脾、去疾强身。《本草纲目》记载:“菱性甘平,能解暑气积食、消渴,可补脾胃,强脚膝,健力益气,行水,解毒。”《唐本草》曰:“菱作粉极白润宜人。”《齐民要术》称:“菱为上品药。食之,安中补脏,养神强志,除百病,耳目聪明,轻身耐老,多蒸曝,蜜和饵之,长生神仙。”《滇南本草》说:“菱可治一切腰腿筋骨疼痛,周身四肢不仁,风湿入窃之症。”现代医学认为,菱角果肉还有抗癌的作用。菱全身是宝,其壳、茎、蒂等均入药。临床实践表明:以菱角壳煎汤内服,主治泄泻脱肛、痔疮,外用可治疗黄水疮等病症;用隔年老菱角壳、烧存性麻油调敷,亦可医黄水疮;取鲜菱茎50克煎汤内服,可治疗胃溃疡;菱蒂捣泥外敷或取其蒂中鲜水外敷,能除各种疣赘。下一篇:东平烧饼 |
凉拌柳芽 | 凉拌柳芽 东平县大部分地区地势低洼,湖滨河畔及洼地多种植柳树,每当春风浩荡之际,满目是“万条垂下绿丝绦”“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景象。在改革开放前生活困难的年代里,人们吃的“野菜”中就包括柳芽。现在家庭或饭店中作为稀罕菜食用的“凉拌柳芽”,可以说,就是那时的遗风。 凉拌柳芽,是将二月初柳树枝条上刚长出两三片新叶的嫩芽摘下来,去除杂质,洗干净,放在沸水中焯透,再用凉水浸泡两遍,每次约 20分钟。然后,将凉透的柳芽捞出,空尽水,入盆,淋以香油、老醋,拌以蒜泥,撒上适量精盐,拌匀,即可食用。 此菜风味特点:青绿鲜嫩,味美爽口。 (也有春天摘了柳芽经沸水焯透,捞出晾干备用的。做菜时,先将柳芽用水浸泡透,然后再以上法调制,味道亦好。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柳芽罐头,食用更加方便。柳芽性寒,食之可以清热败火。) 下一篇:拔丝山药 |
地区 | 特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