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黄山市 >> 黟县

黟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西递

西递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世界文化遗产。  西递位于皖南徽州黟县(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8公里处,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黟县原属古徽州,西递地处徽州府西部,因设驿站“铺递所”而得名。宏村位于黟县城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汪氏家族在此地建楼、拦河筑坝、引水入村,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西递的明清古建筑群是我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至今仍完好保存着120幢明清邸宅。西递有着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塑造的“世外桃源”的生态环境和风情,该村落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  西递以其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朴实纯美的民俗风情,以及高超精巧的徽派木雕、砖雕、石雕,闻名于全国。最有特色的民宅有大夫第、膺福堂、惇仁堂、西园、瑞玉庭等。“胡文光牌坊”又称“西递牌楼”,是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是西递的标志。西递村人杰地灵,培养出了明代荆藩首相胡文光、清代二品官胡尚赠、巨富豪商胡贯三等一批国家栋梁之材和儒商。  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  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  “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坐落于黄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距黟县县城8公里。该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  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递被专家、学者称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西递

宏村

宏村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世界文化遗产。  宏村,位于黄山南麓黟县东北部,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水系古村落,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南宋绍兴年间,宏村人独具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村落,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村庄现完好保存明清古民居140余幢,整个村落建筑不仅拥有优美的环境,合理的功能布局,典雅的建筑造型,而且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中国传统民居的杰出代表之一。建筑中的三雕艺术令人叫绝,雕刻刀法就像北方的剪纸一样精细,流畅。大与小的运用,疏与密的处理,粗与细的对比都恰到好处。著名景点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  宏村整个村落布局似牛形,故被人们称为“牛形村”。全村以耸峙高昂的雷岗山为“牛头”,青翠苍郁的古树为“牛角”,鳞次栉比的楼舍为“牛身”,碧波荡漾的月沼、南湖为“牛胃”和“牛肚”,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水圳为“牛肠”,村边的四座古桥为“牛脚”,宏村就似一头卧牛处于青山环绕、稻田连绵的山岗之中。  承志堂等一大批独具匠心、精雕细刻的明清古民居至今保存完好。融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为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四周山色与粉墙黛瓦倒映湖中,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宏村是解密几百年徽商兴衰的必去之地,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宏村 宏村   宏村镇  宏村镇位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南大门仅29公里,离黄山机场6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现辖21个村,142个村民组,面积187.1平方公里,全镇常住人口2万余人,流动人口5000人。境内山峦叠嶂,茂林修竹,清溪回流,风光宜人。有森林面积14318公顷,覆盖率达77%,现为黄山市环境优美乡镇、黄山市生态文明乡镇、安徽省环境教育基地。 境内散落着众多拥…… 详细++

归园·赛金花景区

归园·赛金花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二零零三年在赛金花故园遗址上恢复、修缮的徽派园林“归园”,故又称归园景区。地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二零零四年五月正式对游人开放。景区内有赛氏旧居、赛金花书斋、用过的水井、亲手栽种的海棠花等。赛金花故居资料陈列馆展示了从国内外收购的大量历史资料、赛金花不同时期的照片,以及刘半农、鲁迅夏衍等名人对赛金花的评说,充分展示了赛金花扑朔迷离的一生。  赛金花故居景区在黄山和西递、宏村之间,修缮过程中运用了徽州传统的造园手法,其叠山、理水、建筑、植物与苏州、扬州等江南园林相比,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它集徽文化的诸多元素赛金花故居  与黟县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美景于一体,因地制宜,巧于构造,将自然美景裁剪入园,是人工山水园与自然山水园的完美组合,具有极高旅游观赏价值。园中主要景色包括:梨花伴月、双桥截春、静寄弄鱼、远风耸逸、环碧秀色等,从人物、历史、文化、旅游角度来看,是一笔宝贵财富。  建筑特色  巧于因借,通过女儿墙、漏窗,将园外山容树色、田园风光之美收览无遗,让人领略到人工山水园与世外桃源般自然美景的完美结合。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池桥、曲径漏窗、修竹古樟与傍水而建的直廊、曲廊、爬坡廊一同勾勒出一幅醉人的江南山水画。园中一处叠石假山——耸逸峰、其峰、峦、洞、壑、涧、泉相映成趣,叠制技法巧妙,构造独具匠心。登峰顶,归园全景尽收眼底。放眼望去,可见远处青山、近处田野、周边的古民居村落与整个景区溶为一体,自然协调。  赛金花 (1875~1936)  赛金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她的一生,浮浮沉沉,早年沦为清棺,后来却一跃成为状元夫人,出使欧洲,风光无限。状元洪钧死后,她被逐出洪家,为生计所迫,重入娼门,艳名远播,被称为伎界魁首、艳榜状元。庚子事变,赛金花摇身一变,成了能与联军统帅瓦德西交涉的“赛二爷”, 在"克林德牌坊"事件中名震京城。可惜赛氏自此生活日见困窘,在上海两次婚姻都末熊使她幸福…… 详细++  赛金花 (1875~1936)  赛金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她的一生,浮浮沉沉,早年沦为清棺,后来却一跃成为状元夫人,出使欧洲,风光无限。状元洪钧死后,她被逐出洪家,为生计所迫,重入娼门,艳名远播,被称为伎界魁首、艳榜状元。庚子事变,赛金花摇身一变,成了能与联军统帅瓦德西交涉的“赛二爷”, 在"克林德牌坊"事件中名震京城。可惜赛氏自此生活日见困窘,在上海两次婚姻都末熊使她幸福…… 详细++

南屏村古建筑群

南屏村古建筑群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屏村位于安徽黟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因村南有尤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这个规模宏大的古村庄始建于元、明年间,聚居着叶、程、李诸姓家庭的上千号人口,至今仍较好地保存着8幢代表着宗族势力的古祠堂,并依序排列在一条约200米长的轴线上。宗祠规模宏大,家祠小巧玲珑,组成了一个全国罕见的古祠堂建筑群,是现代人了解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博物馆。同时这个村的300多幢明清民居古建筑,沿着72条巷弄分布排列,组成了一个如迷宫似的飘荡。不要说古祠堂、古民居,单就这些层层叠叠、回还往复的巷弄,就要迷倒无数游人。  关麓的特色是它的主要建筑为汪氏八个兄弟的“八大家”住宅群,其建筑自清顺治始,前后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共建有楼房16幢、四合屋2幢、学堂厅和书斋各1幢,占地约6000平方米。“八大家”并不仅仅是“八大间”,它是整套布局合理、设计灵巧、建筑精美的典型徽州古民居系列建筑。每一个单元系列各有风格不一的正屋’偏厅、厨房及庭院,自成一体;各单元之间又相互联通,要上楼下均有门户串接,从而使“八大家”形成一个整体,其结构的别致,在徽州古民居中是极为罕见的。不要说外人进入“家中”中如入迷宫,就是在“家”中长大的人也很少有确切了解其中的全部结构的。  所以当我们走进关麓村的每一个“家”的时候,已经完全分不出个伯仲高下、东西南北;  南屏村古建筑群(15张)它们的浑然一体而又各有千秋让我们一遍看不够,还想多次来此细细品味。  南屏最具特色的建筑应属祠堂群。“邑俗旧重宗法,姓各有祠,支分派别,复为支祠。”南屏至今还保留着8座祠堂,大多坐落在村前横店街长约200米的一条中轴线上。其中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有属于一家或几家所有的“家祠”。  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群。南屏村大姓叶氏宗祠“序秩堂”就是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歇山重檐、端庄轩敞的古祠。祠堂门前照壁矗立,门楼高大,一对一人多高的大石鼓,雕刻十分精致。4根大石柱托着额枋,上面雕刻着古鼎宝瓶类的祭器。序秩堂分上、中、下三厅。一进大门,就见有80根硕大的木柱支撑着这座宏伟的建筑,柱子上挂着“石林派衍家声远,武水澜回气象新”等木制对联。横枋上悬有“贡元”、“进士”、“经魁”和“松筠操节”、“津逮后生”等功名、褒奖之类的横匾。下厅是吹奏鼓乐的地方,也可以搭台演戏。中厅为礼堂,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大厅,上厅为享堂,楼上放置本族的0牌位。中厅和上厅可容纳数百人举行仪式。序秩堂大门以往只在重大节庆才开,平时走边门进出。其大门的高度比其余7座祠堂都要高,同姓的一切支祠、家祠均不可逾越。序秩堂就是张艺谋拍摄电影《菊豆》的主要场地,至今仍保持着拍摄《菊豆》时的原貌。墙上张贴着《菊豆》剧照,祠堂中摆放着染布、晒布的台架、绞车、染池等,“老杨家染坊”的横匾也高悬在序秩堂大门上方,成了游人欣赏的佳景。  祠堂建造高大、宽敞、华美、气派,与各宗族在祭祀上追求隆重的场面相适应,使人在它面前产生肃穆和敬畏之情。参加祭祀有严明的规定,包括与祭人员要穿戴与身份相应的衣冠,祭品的定式,等等。通过参加这种场面宏大、礼节繁多的仪式,可以增强族众对所在宗族的自豪感。有的家族还规定,年龄稍长之后的男孩子都要参加宗族内一些礼义和祭祀活动,让他们从小掌握做人的规范,懂得各种礼节,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祠堂实质上是一个家族精神教化的圣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屏山景区

屏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屏山村地处黟城东北约4公里的屏风山和吉阳山的山麓。  吉阳溪九曲十弯,穿村而过,两岸石磅不时飞来村妇浣洗的锤声,蓄水石磅白花飞溅;青砖灰瓦的民居祠堂和前店后铺的商铺夹岸而建;十余座各具特色的石桥横跨溪上,构成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特有的风韵。屏山又称长宁里、舒村,聚族而居的舒氏相传有1100多年历史。村中至今完好保存着光裕堂、成宜堂等祠堂八座其中舒庆馀堂是大陆目前极为少见的明代建筑祠堂。屏山村风尊义重文,诗礼传家,人才辈出。明朝万历进士舒荣都因刚正不阿,-魏忠贤被害,平反后敕建九檐门楼及“望重柏台”牌坊。清末进士舒期笏的孙女舒绣文因为成功主演《一江春不向东流》等名牌,被誉为人民表演艺术家,其故居“黍谷堂”近年已开发为旅游景点。屏山北面是“三女食桃、化鲤成仙”的三姑峰,村口有“沉湖殉情,化为鸳鸯”的长宁湖诸胜迹,其神话传说充分反映众千百年来对美好生活及忠贞爱情不懈追求的理想。屏山是进步思想的传播和黟县0地下党组织最早的活动地区之一。  “五四”运动期间,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屏山人舒耀宗等人曾组织黟麓学社,创办《古黟新语》,传播进步思想。1932年春,汪希直、舒政海等在屏山建立0黟县地下党最早的支部之一,开展革命活动。

打鼓岭

打鼓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打鼓岭位于黟县美溪,是新安江和青弋江的分水岭。几十户人家的村庄散落于山坞谷边,因岭而得名。其地以出产茶叶、香菇、木耳及各种优质杂木而闻名。在峦峰姐妹间,它更以幽远的传说和别致的风景而独树一帜。  “打鼓岭”地名由来:此地山高谷狭,莽莽丛林间群峰叠起,一道白练,在峭壁悬崖间飞珠溅玉,蒸云腾雾。那瀑布在山崖间三番冲折,泻入深潭,訇然有声,水声几经山谷回响,像无数面锣鼓在敲打,因而这山叫打鼓岭。  打鼓三瀑,就隐泻于这狭谷之中,四季飞悬,经年不绝。如若缘藤攀岩钻洞,便仿佛进入一个笙鼓齐鸣的仙境:自上而下,一瀑一潭。一瀑好似少女粉颊上一缕刘海,秀丽拘谨,声若柳琴轻拨;二瀑恰如仙女甩袖,款款情深,声若箜篌慢捻;而三瀑则若壮士悬鼓抡槌,豪情万丈,冲穴响若惊雷。瀑下三潭,冬暖夏凉,各具风情:一潭明净微荡,最宜掬饮,亦可煮茗爽心;二潭幽柔深邃,最宜静观,任凭神思飞越;三潭清亮平阔,最宜畅游,抑或伴鼓放歌,让山音袅袅。  若用“路村千回石径斜,溪流九曲几人家”来形容打鼓岭再贴切不过了。打鼓岭人正踩着铿锵鼓点,走向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通衢。

南屏风景区

  南屏曾名叶村,因村西南背倚南屏山而得名。自元朝末年叶姓从祁门白马山迁来后,村庄迅速扩展,明代已形成叶、程、李三大宗族齐聚分治的格局。特别是清代中叶以后,由于三大姓之间的相互攀比,竞争进取,促使南屏村步入鼎盛时期。全村一千多人丁,却有36眼井,72条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且村中至今仍保存有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被游客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位于南屏村心的叶氏宗祠“叙秩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坐东朝西,占地近2000平方米。当年大门上端挂有“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等金字匾额,门联为:“石林派衍家声远,武水澜回气象新“。大门两侧有一对用黟县青石精雕细刻的石鼓,非常威严。祠堂共由80根粗大的圆柱支撑,分上、中、下三进大厅。大厅为享堂,中厅为祀堂,下厅是吹鼓奏乐之地,也可搭台演戏。    南屏村的支祠与家祠,大都因做官、发财者而建造。建于明弘治年间的叶奎光堂,是当年叶姓祭祀其四世祖叶圭公的会堂,现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圭公名文圭,字天瑞,号南屏,明成化二年岁贡,曾任山西太原府岚县知县。李氏支祠则是祭祀晚清徽商巨贾李宗眉的。    除了祠堂林立,南屏村的古私塾园林和古民居建筑也比比皆是。位于村庄上首的“半春园”,又名“梅园”,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村中富商叶自璋为子女读书而营造的私塾庭院。园内有三大间书屋及半月形的庭院,还有对联曰:“静乐可忘轩冕贵,清游端胜绮罗尘”。因清代著名散文家、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的《西园记》而遐迩闻名的“西园”,坐落在叶氏宗祠前,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占地近1公顷,内设牡丹园、梅竹园、山水园、松柏园四大部分,是当时村人叶君华为孩子们读书养性而修建的。惜西园现已毁坏,今只留下石雕“西园”两字大门额紧及西园溪、西园桥及古樟等遗迹。村中还有“培阑书屋”、“陪玉山房”、“梅园家塾”等。    南屏村今仍完好保存有明清古民居建筑近300幢,幢幢结构奇巧、营造别致,如冰凌阁、慎思堂、南薰别墅、倚南别墅、雕花厅、小洋楼、官厅等。高墙深巷,长短不一,拐变抹角,纵横交错,游客进村,如入迷宫,真可谓“进得去,出不来”。一位开小车的外地游客说,他走过京、津、沪的街道不曾迷过路,可来到南屏却出了洋相。这绝非夸张之语。    依山傍水的南屏村,古水口建筑尤令人赏心悦目。一座长40米的三孔石拱桥横卧武陵溪上,桥上有石柱、石栏,桥额为斗大楷书“万松桥”三字石刻,传出自文学大师姚鼐手笔。走过万松桥,迎面是雷祖殿、文昌阁、观音楼和万松亭等古建筑群;后为万松林,有数十上百株参天古木巍然耸立。林中有南阳书院,还有一泓清泉,名醴泉。昔日雷祖殿大门联曰:“有功德于民则祀,能正直而一者神”。殿中壁画造型生动、宏伟气魄,远近闻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著名景片《菊豆》在南屏村拍摄,促成了南屏旅游业的起步。相继在该村拍摄的《大转折》、《徽商》等影视片,不断提高了南屏的知名度,被称作“中国影视村”。该村先后推出了“《菊豆》故乡游”、“高墙深巷迷宫游”、“名人古迹探访游”等旅游口号,来南屏旅游的客人更是络绎不绝与日俱增。  

西递村古建筑群

西递村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山脉南麓的黟县东源乡,距县城东8公里。  据明嘉靖《新安氏族志》载:西递村因“罗峰文其前,阳尖障其后,石狮盘其北,天马霭其南,中存二水,环绕石之东,西之西,故名西递。”清著名学者俞正燮在《古黟山水记》中云:“西递系因是府(徽州府)西,曾设‘铺递所’,故名西递。”西递是一座古老的山庄,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900年。西递村在北宋元丰年间始为胡姓居住,至明代中叶,村堂已具现在规模。清代中期后,随着徽商经济的发展,居住建筑得到改观。至今仅有胡文光刺史石坊、胡文光旧居、古来桥、会源桥为明代建筑,其它都是清代建筑。村庄因山川水势,呈东北、西南走向。  全村现存有明代民居建筑1幢,清代民居建筑122幢,建筑布局合理,风貌独特。西递村由正街、横路街、后边溪3条街道和40多条胡同及2条穿街村而过的水溪将居民住房隔成井然有序的广块,路面全用青石板铺成,逶迤蜿蜒。一幢幢古民居层楼又叠院,鳞次栉比;家家青石门坊,粉墙青瓦,飞檐翘角,气势轩昂;高墙深巷,曲径通幽,古朴典雅,村西南口胡文光刺史牌坊,为3间3柱5楼悬山式,巍峨壮观。高13米,宽9.6米,为青石建筑,其雕刻极其精美。村内居民宅院均以内向方形、围绕一个长方天井的全院为基本单位,宅园中设正厅、便厅、厢房、书斋、卧室、花园等;还有的建有书院、祠堂。房舍用料考究,装饰奢侈。宅院大门用磨制平整光滑的黑色大理石砌成门坊,上建有砖雕、石雕组成的各式门罩。粉墙上的漏窗石雕也各不相同,图案有竹梅、松石、花草等。屋内花板栏板等木雕也极其华美,往往以人物故事或缕空为内容,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西递村还有一些人家,以园林建筑为手法,使宅第布局紧凑,小巧玲珑,幽静雅致。村中知府胡文照“大夫第”、“桃花源里人家”、霭公园、桃李园、鱼乐园等,因势结构,因地制宜,点以花潭水池,隔以漏低墙,饰以石雕砖缕,配以石凳石桌,甚至门前置放整石雕刻的梅瓶等,把整个院落点缀得十分对称、和谐、清雅和美观。这里的乡楼建筑也是徽派民居所一大特色。此外,西递村民家多有传世文物,如画像、书画、条屏、木联、古陶瓷、古家具、堂匾等。这些文物摆设家中,更显得文风的朴素、典雅。  由于西递古民居保存基本完整,建筑风格在徽派中独树一帜,且工艺精湛,三雕(石雕、木雕、砖雕)精美,又以石雕见胜,不仅是研究清代民居建筑的实物,又是研究明清以来徽商社会经济形态、建筑史和艺术史的资料,被誉为“明清民居博物馆”、“东方文化的宝库”、“世界上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世界上最美的村镇”。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西递村古建筑群作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宏村古建筑群

宏村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宏村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黟县城东北11公里处,为明、清、民国时期徽州民居建筑群。  宏村,又名泓村。公元1131年,宏村始祖汪彦济因遭火灾之患,举家从黟县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岗山一带建十三间房为宅,是为宏村之始。汪彦济在村口兴建睢阳亭,作为入村标志性建筑。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作为程朱理学发祥的徽州也达到了极盛时期。汪姓祖先在外做官、营商者大增,纷纷在家乡购田置屋,修桥铺路,形成了1401—1620年和1796—1911年宏村建设的两次热潮。1403年—1424年,汪姓家族汪思齐、汪升平父子,请风水先生何可达“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引西溪水入村,开凿百丈水圳,扩建了约1000平方米的月沼。此后199多年,宏村人口繁衍,建筑密集。1607年汪代大小族长16人集资,购秧田数百亩,凿深、掘通村南大小洞、泉、窟、滩田成环状池塘,形成南湖。至此形成全村完整的水利系统。1425—1596年的170余年间,宏村以“东土道制(龙排庙)、南土水制(红扬、白果)、北土土制(雷阜榛子林)和西土佛制(观音亭)为水口布局(风水屏障)。营建了乐叙堂、太子庙、正义堂等祠堂、庙宇,宏村逐渐形成了以血统、地缘关系聚合的同宗同姓的民居集落。”1662年—1911年,宏村南湖书院,树人堂、乐贤堂、承志堂大型书院、宅第相继修建。清末和民国期间,随着徽商的衰弱,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宏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  宏村古建筑群保护面积28万平方米,明清建筑有103幢,民国时期建筑有34幢。三面环山,坐北朝南,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等及百余幢明清时期民居。自然山水引入村内,以“牛”的形态布置村内水系,水流穿村,村中及村商形成月沼和南湖,街巷民居傍水而造,以石板铺路,有典型特色。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宏村古建筑群作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宏村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宏村镇  宏村镇位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南大门仅29公里,离黄山机场6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现辖21个村,142个村民组,面积187.1平方公里,全镇常住人口2万余人,流动人口5000人。境内山峦叠嶂,茂林修竹,清溪回流,风光宜人。有森林面积14318公顷,覆盖率达77%,现为黄山市环境优美乡镇、黄山市生态文明乡镇、安徽省环境教育基地。 境内散落着众多拥…… 详细++

龙池湾

  龙池湾景区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旁羊栈河水系源头,是古黟官道羊栈岭古栈道的驿站基地。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景区。东距世界地质公园--黄山仅25公里,西距国家级森林公园--牯牛降仅50公里,南距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仅20公里。距中国道教圣地--齐云山25公里,北距中国佛教地九华山100公里,太平湖60公里,身在龙池湾可观看到黄山山峰。龙池湾附近生态景观优美、田园风光独特、东有堆青叠翠的木坑竹海、彩林漫布的塔川景区、北有卢村中国第一木雕楼景区,是宏村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池湾农耕文化园占地面积260多亩,依托当地的田园景观、自然水面、传统农业、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成的综合性旅游示范区。    龙池湾农耕园是以农业风貌、农业文化、农民的生产生活场景为主线,以旅游者的视、味、触、听觉的综合迷人知为着眼点,按照市场需求,开发成的具有浓郁参与性、观赏性、体验性、知识性、趣味性、原真性的乡村特色旅游产品,并与宏村的徽文化观光旅游实现差异发展。园内分入口引景区――近农、中心接待区――乐农、农耕文化展示区――恤农、沿河游憩带――羡农、生态田园风光区――乐农、农家乐度假区――思农和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七大功能区。其主题形象宣传口号是:躬耕乐、农耕苦、尽在龙池湾、进入龙池湾游人可参观古老的水力潦车提水、碓米、碾粉,可观赏木榨油坊、豆腐坊、木制茶机、织布机,可亲自到农业生态园中认识各种农作物、参与采摘劳作,体验农业生活、有黄山系脉的温泉、有垂钓中心的垂钓、还可以到河水中嬉戏、放生池放生、到河滩上溜马、到园中坐上古老马车,体验徽州婚嫁习俗,到戏台下听一听黟县土话演唱的流传千年的民歌民谣。到水榭餐厅中品尝徽州特色佳肴。景区餐饮中心一次性可接待300余人,度假中心接待区别具一格的徽派单家独院高档休闲屋,一次性可接待80余人,团队一次性接待200人。中心会务接待区可容纳60人的中小型会务接待,大型会议一次性接待300人。总之,龙池湾景区有享受不完的农家乐趣、有体验不尽的农村生活、有看不够的田园风貌、有学不完的农业知识。    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通讯、安全、交通、购物、网络服务均能满足观光、餐饮、居住、娱乐、休闲等旅游活动各种服务需要。龙池湾景区是城市居民返朴归真的理想场所,是追求自然和谐的心中圣地,也是游人在领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无穷的文化魅力后又一旅游好去处。  

木坑竹海

  木坑竹海位于塔川东南1.5公里,距黟城北面15公里,距宏村4公里。漫山的竹林,郁郁葱葱,且前往游玩的游客不多,非常地安静,让人心旷神怡。在气候条件好的情况下,还可见到类似于黄山云海般的景致。 是卧虎藏龙竹林打斗地的拍摄地。木坑以竹海而著名,地处桃源山村东大门,为黄山入黟第一寨。木坑竹海又称“滴翠谷”,此谷纵深约6公里,四面环竹,郁郁葱葱,形如金斗,聚财不漏,风水甚佳。雨后观景,翠竹深处,白云人家;晴观日出,有如黄山云海,翠浪波涛;谷中赏月,仿佛天上人间。   木坑境内有六谷十景,身临其境,恰如世外桃源般令人神往。   近年来吸引了不少诗人、画家、摄影家。全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勃、常务理事田原同志和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钱万里都来这里进行创作。木坑现已开发为一景点,游客可从宏村搭当地的交通前往。  2001年大红大紫的奥斯卡大片《卧虎藏龙》,就曾经在此取景拍摄“竹林斗剑”,很多游客以为是翡翠谷的景点,其实竹林是木的竹海,而一跃入池的,则是翡翠谷的七彩池了。这就是电影的奥秘。   一直以来木坑景区按照观光旅游进行开发,景点旅游发展较慢,没有很大起色。随着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兴起,黟县先后举办了中国黄山乡村旅游节和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多项活动,全力推介黟县的乡村度假游,极大地推动了黟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与此同时,木坑景点也抓住机遇,按照乡村休闲度假游的模式,发展了竹海观光、山地车旅游、摄影、农家乐等旅游项目重新包装推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搜狐网站设立网页,接待台湾中天电视台摄制专题片,在华东地区进行巡回宣传,这些举措为木坑景点的红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敬爱堂

  位于西递村一座胡氏宗祠,粗犷古朴,宏伟肃穆,诉说着当年的历史与荣耀。敬爱堂原为西递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火。清重建扩建为宗祠,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溪水绕此堂流过。前置飞檐翘角门楼,中设祭祀大厅,上下庭间开设大型天井,左右分设东西两庑,配以高昂的大理石柱;后为楼阁建筑,楼下作为先人父母的享堂,楼上供奉列祖列宗神位。敬爱堂后厅有一斗大“孝”字,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细看此字,集字画一体,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作为宗祠,一直是议商族事之室,兼作族人举办婚嫁喜事,教斥不孝子孙的场所。中门的上庭还摆放着一顶色彩艳丽的花轿,想象娇媚的新娘被抬到夫家,帘掀一角,头遮红布,莲步轻移,拜见双亲的情景,必将使游客赏心悦目。游人若感兴趣,坐置轿中,拍摄一帆彩照,感觉一下作新娘的滋味,更能增添游兴。敬爱堂现已辟为“西递民俗展览馆”。

宏村·奇墅湖水利风景区

宏村·奇墅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宏村·奇墅湖”水利风景区地处黟县东北宏村镇境内,由宏村古水系、奇墅湖两部分组成。明朝永乐年间古人通过筑碣坝引虞山溪的水入村,经大小水圳、月沼、南湖、穿村而过,全长1268米,被联合国专家称赞为“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与宏村古村落一水相连的奇墅湖(又名东方红水库)1967年开建,1970年蓄水,水域面积3000亩,总蓄水量2445万立方米,是黟县规模最大的水库,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和养鱼,周围群山环绕,树木叠翠,实现了徽州古文化与自然山水的有机融合,已成为休闲养生、亲近自然的佳地。  “宏村·奇墅湖”水利风景区依托生态山水和徽州古建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文化底蕴深厚,景观风貌多样,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我们将继续本着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宗旨,在保护水源、水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文化与水资源融合发展,打造集水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传承、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全国著名水利风景区。    宏村镇  宏村镇位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南大门仅29公里,离黄山机场6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现辖21个村,142个村民组,面积187.1平方公里,全镇常住人口2万余人,流动人口5000人。境内山峦叠嶂,茂林修竹,清溪回流,风光宜人。有森林面积14318公顷,覆盖率达77%,现为黄山市环境优美乡镇、黄山市生态文明乡镇、安徽省环境教育基地。 境内散落着众多拥…… 详细++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建于清代中期,位于黟县柯村乡,是当年皖南苏维埃政府办公所在,总建筑面积367.5平方米,由仪门、享堂、寝堂组成。整个建筑结构严谨,端庄古朴。仪门重檐翘角,前檐下设有木栅栏,内设门坊,大门两旁有抱鼓石一对,前后三进,大门前有广场约160平方米。前厅、中厅四周布置有反映当年中共太平中心县委领导农民举行柯村暴-动、创建皖南红色苏区以及方志敏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抵达柯村红色苏区休整和向群众发表革命形势演讲的过程。中厅堂上挂有柯村暴-动形势图和太平中心县委组织机构、皖南苏维埃政府组织机构简介图。后厅大堂悬挂有方志敏烈士巨幅画像。旧址对面300米处,有当年方志敏居住过并召集皖南苏区政府负责人开会的民居,民居正立面尚有当年红军留下的革命宣传口号“当红军光荣”五个大字,离旧址约5000米处有的旋溪塔上,仍保存有红军游击队书写的革命标语。

云门塔

云门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云门塔位于黟县城西北郊碧山南麓。俗称三都宝塔,因塔旁先有云门书屋而得名。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塔身五层,全高36.4米,系筒形楼阁式砖体木檐结构。塔平面继承宋塔六角形制,底部为六角形台阶,每边长5.2米。塔身六角形每边长2.4米,墙厚1.2米。砖砌斗拱,飞檐翘角,檐下饰以砖雕,角端悬挂铁马、每当微风吹拂,叮当之声悠扬。  塔刹为宝珠顶,下有国光、宝盖、相轮、承露盘、复体等,共高6.4米,宏伟奇峻。塔内壁龛彩绘,淡雅别致。塔身内部为空心式,有折转攀登的阶梯,梯宽0.5米,可拾级而上。各层均有门窗,既能采光通风,又可供游人眺望。置身于塔的最上层,极目黟城,环城皆山,漳水如练,田野葱绿,村居鳞比,山清水秀,令人陶醉。该塔结构稳固,施工精巧,至今仍巍然屹立.气势雄伟。  

月沼

  

黟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碧阳镇 西递 宏村 归园·赛金花景区 南屏村古建筑群 屏山景区 打鼓岭 南屏风景区 西递村古建筑群 宏村古建筑群 龙池湾 木坑竹海 敬爱堂 宏村·奇墅湖水利风景区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 云门塔 月沼
宏村镇 宏村 宏村古建筑群 宏村·奇墅湖水利风景区 西递 归园·赛金花景区 南屏村古建筑群 屏山景区 打鼓岭 南屏风景区 西递村古建筑群 龙池湾 木坑竹海 敬爱堂
渔亭镇 西递 宏村 归园·赛金花景区 南屏村古建筑群 屏山景区 打鼓岭 南屏风景区 西递村古建筑群 宏村古建筑群 龙池湾 木坑竹海 敬爱堂 宏村·奇墅湖水利风景区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 云门塔 月沼
西递镇 西递 宏村 归园·赛金花景区 南屏村古建筑群 屏山景区 打鼓岭 南屏风景区 西递村古建筑群 宏村古建筑群 龙池湾 木坑竹海 敬爱堂 宏村·奇墅湖水利风景区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 云门塔 月沼
柯村镇 西递 宏村 归园·赛金花景区 南屏村古建筑群 屏山景区 打鼓岭 南屏风景区 西递村古建筑群 宏村古建筑群 龙池湾 木坑竹海 敬爱堂 宏村·奇墅湖水利风景区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 云门塔 月沼
美溪乡 西递 宏村 归园·赛金花景区 南屏村古建筑群 屏山景区 打鼓岭 南屏风景区 西递村古建筑群 宏村古建筑群 龙池湾 木坑竹海 敬爱堂 宏村·奇墅湖水利风景区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 云门塔 月沼
宏潭乡 西递 宏村 归园·赛金花景区 南屏村古建筑群 屏山景区 打鼓岭 南屏风景区 西递村古建筑群 宏村古建筑群 龙池湾 木坑竹海 敬爱堂 宏村·奇墅湖水利风景区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 云门塔 月沼
洪星乡 西递 宏村 归园·赛金花景区 南屏村古建筑群 屏山景区 打鼓岭 南屏风景区 西递村古建筑群 宏村古建筑群 龙池湾 木坑竹海 敬爱堂 宏村·奇墅湖水利风景区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 云门塔 月沼

黟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