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江竹筠 (1920~1949)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入党。 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0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江姐的十指,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以上内容由"明月清风"分享。] |
姜小平 革命烈士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姜小平,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解放战争史料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委员会常务理事,被收藏界誉为“最年轻的红色收藏家”。2009年,应邀参加新中国建国60周年全国新闻史料大巡展。199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开始收集文献资料。饱经风霜,历尽千辛万苦进行收集,现已收集各种书报刊创刊号千余份,民国时期《毛泽东自传》、《少年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及各种相关红色藏品万余册。其收藏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湖北日报》、《四川日报》、《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成都商报》、《武汉晚报》、《自贡日报》等全国各大媒体进行了报道和介绍。2008年6月加入中国收藏家协会。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关于收藏的文章上百篇,2012年11月当选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委员会常务理事,2008年,向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无偿捐献其藏书。2009年8月向自贡市档案馆捐赠珍贵史料。2010年11月,向南京军区某部“红三连”捐赠志愿军“战地日记”,同时被“红三连”聘为名誉指导员。2011年3月22日,向辛亥革命博物馆无偿捐赠两件百年辛亥文物。2011年4月2日,向空降兵军史馆无偿捐赠上甘岭战役牺牲的革命烈士证书。2011年7月,向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军史馆无偿捐赠文物,2011年12月,向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军史馆无偿捐赠文物,2012年3月29日,向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无偿捐赠文物,2012年3月31日,向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军史馆无偿捐赠军史文物,2013年3月,向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无偿捐赠6件抗战文物,2013年5月,向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军史馆无偿捐赠军史文物,2013年6月,向75100部队军史馆无偿捐赠军史文物,2013年8月,向兰州军区第47集团军军史馆无偿捐赠12件军史文物。2013年9月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无偿捐赠3件军事文物,2013年10月向成都军区第14集团军军史馆捐赠文物,2013年10月23日向武汉大学档案馆无偿捐赠8件校史文物,2013年11月1日,向济南军区第26集团军军史馆捐赠文物,2013年12月4日,向厦门大学档案馆无偿捐赠2件校史文物,2013年12月6日,向南京军区第31集团军无偿捐赠15件文献,2014年3月17日,向铜仁市国防馆无偿捐赠12件珍贵文献史料,目前正在筹建一座红色文献馆,把这些藏品集中展示出来,将中国人民反对压迫、反抗侵略,争取自由、民主、平等的幸福生活的抗争史清晰地告诉人们,告诫人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以上内容由"老槐树"分享。] |
钟蔚平 (1938~1962)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钟蔚平(1938-1962) 大安区人。1961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7906部队战士。1962年10月20日,在中印边境东段自卫反击战的沙则战斗中,他同全排战士一起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他两处负伤,仍然坚持战斗,当部队接近敌人地堡时,敌人疯狂射击,部队前进受阻,在这万分危机关头,腹部受伤的钟蔚平,以惊人的毅力使尽全身力气撑起身子猛扑地堡,用手榴弹将地堡炸掉。为部队冲锋打开了道路。这时他已第四次负伤,身残肢断,无法前进。当部队从他身旁冲锋时,他高唱战歌,用激昂的歌声鼓舞战友奋勇杀敌,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战后,部队追认钟蔚平为共青团员,并记一等功。 [以上内容由"新闻追击"分享。] |
杨晓东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晓东 (1925.9—) 别名杨代伯,四川自贡人。擅长版画、中国画。历任广告美术设计师,西南卫生教育用品制造所美术创作员,西南防疫大队入滇美术创作员,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健康教育主任技师。作品有版画《春风送暖》、《向阳花》(与孔樱合作),工笔画《贞元回归图》等。发表论文《滇中大理国古幢石雕艺术》 、《财诏图传述考》、《滇西甲马纸》等。 [以上内容由"cxxfhb"分享。] |
朱德富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朱德富 (1955.5—)四川自贡人。擅长漆画。1982年在四川美术学院漆艺专业学习。曾在四川宜宾二轻工业局、四川富顺县文化馆工作;1992年在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系任教,现为副教授。作品《深层的土地——熟苹果》、《日》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小青瓦、白壁天》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走进雪山》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以上内容由"水蓝色De眼睛"分享。] |
张启文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启文(1944.1—)四川自贡人。擅长油画、雕塑。1965年四川美院附中毕业,1969年四川美院毕业。任教于四川师范学院,历任西南师大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院长、硕士导师,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油画组画《刘伯承的青年时代》入选第六 届全国美展,《周总理在重庆》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创作二等奖。油画有《大渡悲怆》、《 黄土地的思念》、《玉》等。雕塑有《银河的畅想曲》、《都江源流颂》、《巴蜀魂》等。出版《创作与构图》。 [以上内容由"可爱妞妞"分享。] |
欧之德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欧之德 (1948~) 四川自贡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65年入伍,在云南边防部队当兵,后调昆明军区文化部任干事、。现任云南省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杨升庵》、《红蜻蛉》、《罂粟血》,中短篇小说《孔雀湖迷彩》,长篇纪实文学《卢汉起义纪实》、《百万川军在云南》、《记住丽江》,文化大散文《丽江四方街》、《云天外的香格里拉》(中、英文版),散文集《边塞的星座》,电视剧本《杨升庵》(12集)。部分作品曾先后获解放军艺术奖、昆明军区军事题材创作一等奖、云南省文学艺术奖三等奖。 [以上内容由"wzh669"分享。] |
聂作平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聂作平 (1969~) 四川自贡人。199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会计与统计专业。曾任东方锅炉实业公司秘书、《科幻世界》、《中国西部》室主任等职。现为成都某文化公司总经理,某专业丛刊总。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自由落体》,随笔集《历史的B面》、《历史的耻部》、《男和女,我和你》、《画布上的声音》,文学批评《审判余秋雨》,史学专著《夕阳下的舰队》、《1644:甲申年的疼痛》,主编有《中国-诗人诗选》,共出版文学作品20部。 [以上内容由"侃风"分享。] |
范稳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范稳 (1962~) 四川自贡人。198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云南省地矿局宣传部干部,云南省作协,《边疆文学》副主编。现为云南省作协理事。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著有长篇小说《冬日言情》、《骚宅》、《山城教父》、《清官海瑞》、《水乳大地》,散文集《苍茫古道——挥不去的历史背影》、《高黎贡——人类的双面书架》、《雪山下的村庄》、《雪山下的朝圣》,中篇小说集《男人辛苦》、《回归温柔》等11部。曾获青年文学奖、萌芽文学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2004年长篇小说年度优秀奖等奖项。 [以上内容由"真的假不了"分享。] |
自贡恐龙博物馆 | 自贡恐龙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自贡恐龙博物馆简介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自贡市东北郊大山铺恐龙化石发掘现场,距自贡市中区11公里。是我国继半坡遗址和秦始皇兵马俑坑之后,又一大型现场博物馆。博物馆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为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分馆舍、绿化地带和附属建筑3部分。主体馆舍内设有化石埋藏馆、中央大厅、化石装架陈列馆、报告厅和恐龙生态环境厅。恐龙埋藏遗址有1900平方米,可见到多种恐龙的骨骼错落交织,分布在近水平状延伸的砂岩层中,是巨大恐龙墓地的缩影。在装架馆内,有近10米高的“天府峨眉龙”和多具恐龙的复原骨架组合,以及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馆舍外形用天然砂岩石块堆垒而成,使整个建筑与恐龙发掘现场相协调,立意新颖,造型独特,引人入胜。 大山铺发掘的各种恐龙及伴生物化石数以百计,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恐龙动物群”。其中包括了3个纲、11个目、15个科的属种,既有陆生、水生、两栖类,又有空中飞行的古脊椎动物;有长达20米的草食长颈椎蜥脚龙、凶猛的肉食恐龙和数量多而完整的短颈椎蜥脚龙,也有仅14米长的鸟脚龙。最珍贵的是目前世界上发掘最早的中侏罗纪剑龙和首次发现的翼龙,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的一段空白。自贡恐龙博物馆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四川自贡 |
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 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 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四川自贡市大安区,面积8.7km2,盛产中侏罗世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化石,在以发现的2800m2范围内以鉴定出200多个个体,1 万余件骨骼化石,有恐龙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鱼类、两栖类、似哺乳爬行类,分属18个属21个种(其中20个为新种)。门类多,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与其毗邻的世界最早的采盐深井,保存完好,所展示的中国古代钻凿工艺技术也使人叹为观止。 概况 景区划分(旅游区、公园、园区、景区、功能区、游览区、保护区、服务区、景群、景点),“一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馆”(自贡恐龙博物馆)、“三个区域”(埋藏区、生态复原区、恐龙乐园区)、“一个中心”(游客中心)。修建地质遗迹陈列馆舍、内部陈列遗迹展示,建立地质剖面,新增参与性娱乐项目。 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碑于2002年9月28日地质公园开园庆典时正式揭碑。位于广场左侧,高约8m,为抽象雕塑式园碑。它由一块块紫红色的洪荒石块堆垒而起,怪石突兀,奇峰独立。石块上隐约显露出恐龙骨骼化石印痕,寓历经亿万年地质变迁、记载生命演化的痕迹之意。主碑的正面镶嵌着“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由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题写,主碑的基座正面是国家地质公园徽标,背面是碑文。 自贡恐龙博物馆 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自贡市东北郊大山铺恐龙化石发掘现场,距自贡市中区11公里。是中国继半坡遗址和秦始皇兵马俑坑之后,又一大型现场博物馆。博物馆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为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分馆舍、绿化地带和附属建筑3部分。主体馆舍内设有化石埋藏馆、中央大厅、化石装架陈列馆、报告厅和恐龙生态环境厅。恐龙埋藏遗址有1900平方米,可见到多种恐龙的骨骼错落交织,分布在近水平延伸的砂岩层中,是巨大恐龙墓地的缩影。在装架馆内,有近10米高的“天府峨眉龙”和多具恐龙的复原骨架组合,以及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馆舍外形用天然砂岩石块堆垒而成,使整个建筑与恐龙发掘现场相协调,立意新颖,造型独特,引人入胜。 恐龙动物群 在已发掘的2800平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方米范围内共发现200多个个体的上万件骨骼化石。其中有恐龙及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似哺乳爬行类 等 18个属21个种,20个种为新种。在恐龙化石中有长达20米的食植物性长颈蜥脚龙、有保存完整的短颈蜥角龙,有凶猛的食肉恐龙,也有仅1.4米长的鸟脚龙,而且有目前世界上时代最早,保存完整的原始性剑龙及其伴生的我国首次在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的翼龙,有生活在河湖中的蛇颈龙等。由于化石埋藏集中、数量多、门类全、保存好,且由于其产出时代为中侏罗世,从而也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这一时期恐龙化石材料匮乏的空白,因此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恐龙化石遗址之一,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恐龙动物群”包括了3个纲、11个目、15个科的属种,既有陆生、水生、两栖类,又有空中飞行的古脊椎动物;有长达20米的草食长颈椎蜥脚龙、凶猛的肉食恐龙和数量多而完整的短颈椎蜥脚龙,也有仅14米长的鸟脚龙。最珍贵的是目前世界上发掘 最早的中侏罗纪剑龙和首次发现的翼龙,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的一段空白。 由于化石埋藏集中、数量多、门类全、保存好,且由于其产出时代为中侏罗世,从而也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这一时期恐龙化石材料匮乏的空白,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称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好的恐龙博物馆”。 5资源条件编辑近两千年的井盐生产历史铸就了辉煌的盐业文化。这里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的诞生地,是凿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井、制盐10项世界领先技术的发明地。“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入选200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完整地展现了井盐生产、发展的历史画卷。 公园内保存有众多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古建筑类型众多,保存完好,多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现800年彩灯历史的自贡彩灯博物馆荟萃了中国灯文化的精髓。 土地与资源 自贡恐龙地质公园座落在东北郊的大山铺镇旁,距市中心11公里。土地属国家、集体所有,其附近涉及的资源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石、页岩、天然气、盐卤等)但资源管理部门按照原地矿部有关地质遗迹保护规定,与当地政府圈定了保护范围,禁令不准在保护区内征用土地和开采矿产资源因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其权属归文物管理部门管理。 |
燊海井 | 燊海井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科普教育基地。 最令盐都人引以自豪的,是这口被称作世界上第一口最早由人工钻凿的超千米深井。它在钻井技术之上,堪称世界之最。 这口井座落在大安区阮家坝山下,占地面积3亩,井位海拨341.4米,处在一口叫做长堰塘的堰塘旁边。该井开钻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历时3年,方始凿成。井深1001.42米,既产卤,又产气。当时,卤水自喷量每日约14立方米,并且能日产4800-8000立方米天然气,可供14吨盐的燃烧。据有关资料记载,当 海井钻成11年后,俄国的谢苗诺夫都于1846年钻成了口浅井,采出少量井油。再过13年之后,美国的狄拉克才于1859年8月,钻成一口21.69米深的井,而且只从井里采出1.8吨多的井油。由此看来,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而且具有昭著于世界的聪明才智。 燊海井的开凿,不仅揭开了这块三迭纪嘉陵江石灰岩地层地区的秘密,而且由此因盐兴市,各地盐绅商贾纷至沓来,凿井设灶,一时市景繁华。周围1.2平方公里的地方,就先后钻井198口,平均6060平方米就有一眼井,呈现“天车”林立,锅灶密布,视管纵横,云蒸雾蔚,一派井盐生产的繁华景象。 燊海井灶几度更名,先为元昌灶、荣华灶、乾元灶、四义灶,后改名过益记德新灶、新记同森灶、君记同森灶、益记同森灶、金和德星灶、福记同益灶、建记同森灶7个灶名。 距今已一百五十多年的这些深井,到后来卤水量逐渐减少,乃至枯竭,然而天然气层却“取而代之”,源源为断,日产8500立方米。人间沧桑,一直到了20世纪50年代, 海井因产量减少,压力不足而停产。后来安了抽气机,用管子轴气,将气送到灶房,供现有八口圆锅煎盐之用,每班有几位盐工操作,班产量原盐两吨左右。 1988年, 燊海井正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井灶修葺一新,恢复了当年用牛汲卤,用井里产的低压天然气熬盐的真实情景;保留了那巍然挺立,用一根根圆木、蔑索捆制而成的、高达18.3米的“天车”;运用杠杆原理,由数人在碓架上一脚脚蹬踩冲击打井的木碓架。这座古盐井的旧遗迹对外开放,供中外游人参观。 |
自贡长山岭硅化木 | 自贡长山岭硅化木简介 长山岭硅化木是1983年9月底,由采石工人采石时发现的,一株长达23.3米,最大直径为1.3米,小的分枝有10个,小的一株长13米,最大直径为1.08米。 经初步鉴定,长的一株可能为银杏类,小的一株可能为松杉类,都是中生代时期生长在这一地区的大型乔木。两株硅化木的硅化程度高,质地坚硬,比重较大,年轮及纤维物质结构很清晰,大的一株上部含炭质较高,表层保存稍差一些。 四川自贡 |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 |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为科普教育基地。 地点:四川省自贡市。 简介:四川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博物馆是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部分,主展馆面积6000平方米,该馆建成于1987年,以展示极为丰富的侏罗纪恐龙化石、极其宏大的恐龙化石埋藏现场,以及恐龙同时代动、植物化石,典型地质剖面为特色,以普及古生物知识、地球科学知识、环境演化知识为基本职能,被誉为“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恐龙博物馆”。同时博物馆也是世界闻名的古生物研究基地,在国际古生物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
自贡三多寨 | 自贡三多寨简介 三多寨坐落于自贡市大安区三多寨镇牛口山,踞三县交界之地,海拔436米,占地1.25平方公里。建成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百年古寨,考其名由,合三姓共建之功,寓庄子三多之意,多福、多寿、多男子也。工程浩大,建筑雄伟,历史悠久。遐迩闻名。有“川南寨堡之冠”美誉。 四川自贡 三多寨镇 自贡市大安区辖镇。1953年设群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5年建三多寨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区府18.5公里。面积22.7平方公里,人口1.8万。内乐公路、内宜铁路、川南高等级公路过境。辖芦家、狮子、联合、碾盘、徐家、轿子、龙斗、桐春、红灯、长河、石龙11个村委会和三多寨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筑业、建材、酿酒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兼…… 详细++ |
江姐故居 | 江姐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姐故居座落于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江家湾。1920年8月20日,江竹筠诞生于堂屋左侧的一间小瓦房里。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江姐度过了她困苦的童年岁月。1928年家乡大旱,江姐随母亲到重庆外婆家寄居。1933年,江姐回乡短暂生活重返重庆,从此未能再回家乡。2007年,江姐故居恢复并向游客开放,现已被列为省、市、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牛佛古镇 | 牛佛镇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素有“九街十二巷,中间有个鸭儿凼”之称,交通位置十分重要,牛佛寺坐西向东,江水西来东去,一叶叶渔舟漂浮江面,如诗如画,远眺群山起伏,视野宽阔,沱江静静流淌,绕牛佛镇蜿蜒而去,是游人“余地又回头”的旅游胜地。 |
釜溪河风景区 | 釜溪河位于四川,在长江上游自西向东流经自贡全市,是沧江在市境的主要支流,流域区内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工业生产发达,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是自贡市的心脏地带。釜溪河泻出了今日自贡的繁荣,也流淌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游过古盐道,张家沱至王爷庙一段呈现的是繁华的都市景象。昔日自流井的“心脏”,号称“四川华尔街”的全川最大商品集散地就位于现在的滨江路一带,高楼耸立,绿树成荫 |
自贡市烈士陵园 | 自贡市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自贡市烈士陵园位于自贡市大安区,地处四周松柏环抱、环境优美的渣口山;1984年11月经自贡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始修建;从1985年陆续开始接待谒陵群众;每年接待来园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十几万人次。自贡市烈士陵园于1986年10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于1995年1月和12月分别被国家民政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11月被四川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自贡市烈士陵园是市财政全额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陵园占地面积43.02亩,建筑面积2140平方米(其中:陈列馆面积1560平方米,展板面积为567.83平方米,烈士照片383幅,文字史料、遗物、188件;陈列有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秋收起义部队总指挥卢德铭、红三军团参谋长红五军军长邓萍、红岩女英杰江竹筠(女)三位全国知名烈士和自贡盐场革命先驱肖凤阶、方士廷以及在中国革命不同时期牺牲烈士34名和一组烈士群体);园内有花环、纪念碑、著名烈士胸像、烈士墓群(墓群中安葬有中央军委授予模范政治指导员称号的朱厚良烈士和自贡盐场革命先驱肖凤阶、方士廷等40名烈士遗骨)、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思源廊、继业亭、“永生”群雕等纪念建筑物。自建园以来,为弘扬革命烈士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精神,为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激发他们为推进自贡建设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自贡市烈士陵园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国家民政部、四川省民政厅和自贡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协作,成为了辐射川南片区中心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基地。地址: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长堰塘(小地名:渣口山) 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建于1988年,建筑面积为1560平方米,造型为新颖的“墓式”建筑,雄伟壮观,张爱萍上将为馆题名“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1992年3月12日正式对外展出。陈列馆为二楼一底,底楼为序厅,陈列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为革命烈士的题词;正面自贡版图上锈刻自贡市1800多名烈士的英名;两面是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和地下斗争;中间是雕塑“红流”,象征着革命潮流势不可挡。二、三楼为展厅,陈列手法新颖,容照片、遗物、文物为一体,文体感强。陈列展板总面积为567.83平方米,烈士照片383幅,文字史料、革命文物188件。馆内陈列有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秋收起义部队总指挥卢德铭、红三军团参谋长红五军军长邓萍、红岩女英杰江竹筠(女)三位全国知名烈士和自贡盐场革命先驱肖凤阶、方士廷以及在中国革命不同时期牺牲烈士34名和一组烈士群体。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不同时期的革命斗争,整个陈列得到了中央、省、市有关领导的好评。 联系电话:0813—5100190 邮编:643012 网址:WWW.ZGLSHLY.CN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大安青龙湖 | 青龙湖位于大安区胜利镇、团结乡之间,原系1954年修建的青龙水库,占地4平方公里,集雨面10多平方公里,库容面积600多亩,库容水量206万立方米。因灌区内有山坪塘80多口,石河堰数道,不仅给周围乡村万亩农田提供灌溉之利,而且依山就势,造成曲水迤逦,波平浪静,如同镶嵌在山丘中的一面明镜。 因其地理位置靠近大山铺恐龙去库和恐龙博物馆,现已开发为新的旅游区,近年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田园风光,山林野趣。新建的水库鱼餐馆,湖畔香茶座,更为游人提供了休憩的所在。 青龙湖整个湖区成“0二线”的“U”字型。所谓“0”,即以青龙湖为中心,向北到鲤鱼石,向南达伍家堰;所谓“二线”即指杨柳河和伍家堰河,这两条河在青龙滩汇合,形成占地宽,库容大的依山傍树,藏鱼栖鸭,荡舟泛艇的青龙湖。 青龙滩上50多亩成片香樟林溢绿滴翠,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樟木清香,令人神清气爽。这些香樟树已度过20多个寒暑,最高的有10多米,最大直径20多厘米。林中小径交错,依山蜿蜒而上,茶园、鱼餐馆、小卖部、摄影点、书摊等座落其间。游人于林中坐石凳,围石桌,或恬息,或叙谈,品一杯清茶,听一曲音乐,留个影,下盘棋,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和情趣。 从青龙湖驾“水上自行车”沿湖北上,脚动船移,在朵朵浪花的催促下,“水上自行车”在成“S”字型的杨柳河面径往直前。船到湖心回首青龙滩,恰似一块圆形绿毯平铺于地。渐前行,微风拂面,湖水微漪,湖面象一块绿绸轻轻摆动。游人用手轻拂湖水,水清而令人赏目,水深而又使人生畏。据悉,湖平均深度10余米,最深处达20多米。船过乌龟背,极目远眺,可见朝天寺,俨如一头雄狮,镇守在盐都的东北大门。 继续前行,约20分钟便到鲤鱼石。鲤鱼石确似一条巨大的鲤鱼沿湖边静卧,鱼背浮出水面,鱼肚沉湖里,任船摇浪拍,它自巍然不动。从鲤鱼石转回青龙滩,再换乘机动花船去伍家堰,泛舟于呈“之”字型的伍家堰河上,饱览沿湖风光。 船过燕子洞,可见右侧10多米的湖面,有一群深灰色的野鸭,时而浮出水面,时而钻入湖里,悠然自得,见人不惊。在湖边不时还可见一群群小鱼游动。青龙湖常年养鱼占200亩水面积,这些鱼族有来自日本,有来自天山脚下和来自其他各地,以及祖籍就在自贡市的各种鱼种组成的“大家庭”,既供应青龙湖鱼餐馆,又为市场提供鲜鱼。 船过葫豆冲,放眼两岸绿野平畴,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景色奔来眼底。湖边盛绿的桑树,青葱的树林,特别是笼笼翠竹,迎风而动,许多农舍隐现其间。约行40分钟,横越湖面的“伍一桥”便呈现在眼前。这是1970年竣工的一座跨度50余米的石拱桥,桥的造型颇具民族风格,胜利镇小学就在石桥的一侧。船过“伍一桥”,就是伍家堰,即青龙湖的终点。从伍家堰返回,远看湖光山色,令人陶醉,近看百舸争游,令人神怡,使人获得一种充实于生活和自然中的美的享受。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