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自贡 >> 沿滩区 >> 九洪乡

九洪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玉川公祠

玉川公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玉川公祠是自流井王三畏堂的祠堂,亦为盐商府邸的典型代表。玉川公祠位于自贡市高新区板仓社区板仓坝,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整体建筑包括玉川公祠和承德堂两座院落,四合院布局,由门厅、二门、正殿、左右厢房、后院、柴房、花厅、偏房等组成。东西长约110米,南北宽约45米,共有大小房屋60余间,天井48个。由于年久失修,玉川公祠整体建筑局部有所损毁,但基本保持了清代祠堂建筑原有风貌。   玉川公祠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至同治二年(1862)间,自贡地区盐场首富、王三畏堂发家人、总理王朗云,在祖遗地板仓坝修建宗祠——玉川公祠(为纪念其祖父王玉川而定名)。后来,王朗云的继任者王惠堂,又修建了承德堂。   从自贡市高新区孵化园,左转进入板仓工业园区200余米,再左转进入一条小道,悠哉游哉地继续前行1公里多,便到了饱经沧桑、破败不堪的玉川公祠映入眼帘。  玉川公祠除了是一个难得的清代建筑,在历史上曾有三大光环闪耀:自贡乃至川南近现代教育的摇篮、自贡地区最早聘任外籍教师的学校、中国首批开设体操学科的学校。   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废科举,兴学校,玉川公祠旋即开办私立树人两等学堂,兼收外姓学生,这是自贡 地区的第一所新学堂。玉川公祠因此成为自贡乃至川南近现代教育的摇篮。   王三畏堂的子弟王作甘、王禹平等十余人先后留学日本,羡慕日本国富民强,想将树人两等学堂扩大为树人中学,仿照日本教育方式办学。1904年,根据祠规兴学理由,他们向王三畏堂总理王达之提出建议,王达之碍于祠碑规定,勉强同意。王作甘即向清廷驻日公使呈请转奏立案。批准后,他以三万余日元购买图书仪器。1907年,王作甘等人聘请日本人岗本常次郎任物理、化学教员,鹰野该吉任自然和日语教员,山根花子任音乐教员。这是自贡地区最早聘任的外籍教师。自此开启了外国人在自贡任教的历史。   树人学堂率先提出德、智、体三育并重,是中国首批开设体操科的学校。

仙市陈家祠

仙市陈家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坐东北朝西南,坐落在釜溪河之滨,大门面向下码头,是仙市古镇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由岭南学士富顺知县陈长镛率族人于清同治元年(1862)修建,供族人从事祭祀活动和商议族中大事。整体建筑呈四合院布局,系硬山穿斗式建筑,南北进深40.2米,东西面阔五间19.2米。  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华儒教文化的代表,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大门上方悬挂一木质黑漆匾额,鎏金的“陈家祠”三个大字由于没有落款,不知何人所书;左右石柱上刻有“花发盐城驿道,春归古镇宗祠”对联一幅,自贡市书法家郭光岚撰书,字迹古朴苍劲,颇见功力。

自贡仙市古镇

  自贡仙市古镇简介自贡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镇,是釜溪河当年重要码头之一,建筑保留着原有风貌,寺庙祠堂众多。仙市镇依偎在釜溪河畔,这千年古镇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仍然风韵犹存。曾是自贡井盐出川的必经之地,被誉为古盐道上的明珠,又因“四街、四栈、五庙三码头、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筑群和佛教文化的兴盛而闻名遐迩。因此,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并相继确定为省级小城镇试点镇。   四川自贡自贡仙市古镇   仙市镇  1934年置仙市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姚坝、大岩两乡并入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釜溪河东岸 ,距县城25公里。面积55.3平方公里,人口3.9万。富(顺)自(贡)公路过境。辖上水、天成、芭茅、华丰、石塔、月合、瑜龙、鱼洞、箭口、坳店、云溪、水口、姚湾、洞山、五七、蕉湾、象山、大岩、余家、百胜、八斗、狮吼、石桥、马丘、南和、柏树26个…… 详细++

閤乐祠

閤乐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镇是自贡盐业陆路运输驿站,建有“七塘八庙”(禹皇宫、万寿宫、川主庙等),至今仍保留有古客栈、青石板路等遗迹。位于王贡路的“阁乐祠”,是“两源”(湖南、湖北)籍客商于清咸丰元年建成的古建筑,总占地面积1128m2,环境幽雅,原貌保存完好,1997年被评为自贡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祠内现存水池上建有石龙过江小桥一座,桥上有亭阁,各类建筑结构精致,人物、兽类、图像刀法福情气韵兼备,栩栩如生,历史文化气息极为厚重,是研究我市盐业发展和古建筑、艺术欣赏的又一环境实物。  閤乐祠,坐落在永安老街下场口,是湖南、湖北移民于清咸丰元年建成的古建筑,总占地面积为1128平方米,原属于禹皇宫的一部分,现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閤乐祠的石栏板从左至右分别刻有6幅石雕,这些石雕造像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生动活泼,有人物、动物,有柴门、石阶,还有浮云、流水、小桥、人家,看上去非常精致,具有鬼斧神工之妙。石雕左面原来刻有配画诗词,只是经过岁月的浸染,这些诗词已被雨打风吹去。经过考证,这6幅配画诗的作者属于唐宋时代。

茶马古道-仙市古镇盐码头

  先市古镇盐码头位于合江县先市镇之溪路、解放路社区,坐落在赤水河边。隔河相望为贵州赤水市。始建于唐代,历经唐宋明清多次叛乱,现存的街道分为两段,一是解放路路段,二是新华路路段。解放路路段是从解放路1号到解放路30号。长92米,街宽5.20米,为石板路,街道两边还有部分穿斗式悬山顶建筑。二是新华路路段,西北东南走向,从新华路36号民居到67号民居。东南街口为新华路与和平路交叉口,长92米,街宽5.2米,为石板路,街道两边有少数穿斗式悬山顶建筑,保存完好。该址当时是通往贵州的交通要道之一。

金银湖风景区

  金银湖风景区,距自贡市区10公里。市郊车、出租车川流不息,内宜高速设金银湖站。金银山高水植被天成,已列为地方政府重点生态旅游开发工程。  金银湖休闲中心大树林立、名木成荫,占地24亩、房屋2000平方米、水面400亩。中心现已初步具备餐饮、娱乐、住宿、垂钓、游船、会议休闲规模,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交通方便、远近适当、生态天成的会议休闲娱乐中心。

升平场

  沿滩是一个曾以“沿五里”闻名于世的自贡小镇。又名“升平场”,是自贡市釜溪河当年盐业三大码头之一(自井、沿滩、邓关)。  据史书记载此处“沿河滩多”,在原来河道没有整治时地势非常险峻,所以当时运盐之船行进釜溪河沿滩段时都倍加小心,以防不测。  由此引出的放滩故事却是可以载入中国地方民俗风情画卷的了。 “放滩”这种称谓,可能是镇上独有的发明语汇吧。过去没有修建河闸时,船只要从上游到下游去便要通过放滩这种途径。每每码头上集结了要去下游的船后,便由当时的乡民拴上绳子拖引船只,当船从上游放到下游时,乡民们必须十余人为一组,并分成好几组从不同方向牵引以保持船体的平稳,而船上的人也必须努力配合好。由于当时滩高浪急、人头攒动,再加上众人围观、人声鼎沸,一时竟蔚为壮观成为镇上一大盛事矣。故而有人感叹曰:放眼天下,在乎一滩。后来因为发展之故,在国民政府时期由日本河运专家主持在此筑建了河闸,并以宋子文之名号命名为“庸公闸”,只是可叹从此放滩之奇观就不复存在矣   镇子不大,但也明显有着现代与传统兼容的特点。  小镇明显的分为两半,下面的地势崎岖不平主要以老街为主最为兴盛,同时还有那条釜溪河蜿蜒流过。上面的地势却显得十分平稳主要以新街为主最为气派,而那条四川到云南的川云公路便横穿其间。所以小镇水陆交通发达、货源充足,由此也集结了许多富商大家,并在镇上修建了不少会馆寺庙。时竟有10余座于此,尤以河对门的大庙和镇上的南华宫最为有名,香火一直十分旺盛。同时当时的乡民们还在镇上广载黄桷树,时竟有百余棵存活下来,一时使小镇变得古色古香,且更是青山绿水。有诗云“青山横北郭,绿水绕东城”正可谓描绘出了当时的美景。  四方慕名前来的文人墨客良多,清代康熙皇帝的十七子果亲王经由此时,不禁为这一方民风所服,欣然题书“升平场”而成为一段佳话,这也使小镇的名气更加增大。可叹的是一切都让文革给毁了!寺院被烧、僧人被驱、大树被砍、文物被弃……从此小镇似乎就失去了过去的那种独特的美丽与灵气了。  镇上的名人于世流传的无几,只是据传在香火旺盛的时候,有一个大庙僧人叫智悟的十分了得,精通-六艺,曾有经书留存下来,并博得一方僧家美名。   

釜溪河观光带

  蜿蜒流过市区的釜溪河,是自贡人民的母亲河。经过自贡人民的不懈努力,尤其是2004年优良人居工程建设以来,釜溪河展现出了美丽的身姿,青山倒映在宽阔的水面上,岸边是葱绿的草坪。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釜溪河观光带,有“自流古井”“河府人家”“盐道遗风”“名城华彩”“古庙沧桑”“龙池唤鱼”“水涯晓渡”“釜溪牧歌”八大景致。沿岸的休闲酒吧、茶楼、步行街,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被自贡人亲切地称为“自贡的外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九洪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九洪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