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阜阳市 >> 界首市 >> 泉阳镇

泉阳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翰墨文化园

  翰墨文化园位处皖、豫边界,占地7.85公顷,总投资1.6亿元,为界首市的重点旅游项目。  该园区是一个集文化、旅游、高科技农业、商贸于一体的综合生态文化产业园。共建设1.6万平米的文化坛(万佛坛)、2000平米的农村传统文化展馆、翰墨文化展厅、文化活动广场、少儿游乐场、老年娱乐活动中心、青少年爱国教育活动基地、绿色餐厅等项目。  为宏扬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依据省委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的支持下,著名画家——红鹰绘画创始人云晶子先生携其弟子在安徽省界首市司营村发起并成立了“翰墨文化艺术产业园暨华夏画佛第一村”-。  翰墨文化艺术产业园的成立旨在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带动地区及周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翰墨文化艺术产业园暨华夏画佛第一村位于安徽省界首市陶庙镇司营村西一公里处,与河南沈丘相邻,是皖豫两省边界物资和信息交流的必经之地。该园区占地面积7.85公顷,规划投资7000万元。  翰墨文化艺术产业园内设绿色餐饮部面积2400平米,宝像庄苑9860平米,特色休闲、生态农业展示厅1200平米,文化坛2600平米,大型会议展示厅1000平米,青少年爱国教育活动基地700平米,少儿游乐场1000平米,老年娱乐活动中心700平米,文化活动广场3000平米。  以文化产业带动农副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全面提高农村文化产业水平,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观光旅游、绿色餐饮、群众娱乐和原生态放养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型文化产业园,秉持着“建一座园,富一方百姓”的投资理念,为尽快建设美好乡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目前该村画室已集聚农民书画家71人,作品以画佛为主,兼具山水花鸟、白描、油画等,并行成了各自的风格特点,所绘佛像和其他书画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可年创书画作品3万余件,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司营村将成为名符其实的华夏画佛第一村。  园区书画展  翰墨文化艺术产业园暨华夏画佛第一村于2012年9月29日至10月5日在界首市文化活动中心成功举办了首届书画作品展,作品展由中国当代美术家协会,中关村文化产业创新促进会,中国民族书画院,界首市委宣传部,界首市文广新局,界首市文联联合主办,界首市翰墨文化艺术产业园暨华夏画佛第一村承办。  画展以翰墨文化艺术产业园的艺术研究为平台,通过一系列活动,全面展示当代中国画艺术和界首文化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应邀出席书画展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央、省、市、镇领导、中国当代美术家协会领导、中国佛教协会、央视频道、新华网、新浪网、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报、新京报、中国文萃报等10余家媒体齐聚界首进行报道,画展形式多样,其中包括云晶子先生的佛像作品百余幅(部分作品参加过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真正实现了让更多艺术家走进基层,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引导新一代农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为建设美好乡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创新,引导新一代农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尽早实现美好乡村的目标(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以文化产业为龙头调整周边农业种植的结构,使土地流转规范化,发展高科技农业种植和农村文化发展为一体的美好乡村现代化,以周边近2000亩土地为种植基础,打造成为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  前景规划  1.依地方民俗特色为优势,打造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国性文化交易市场(包括:书画、手工艺、彩陶、剪纸、民间工艺品等)  2.每年举办二次全国性的农村农具用品文化交易会(农业农具用品、生活用品和纺织用品)  3.每年二次全国性的根雕、木雕、奇石、古玩、古董等杂项交易会  4.每年二次全国性农民书画艺术擂台赛  5.每年一次举办全国性农业种植创新技术技能研讨会  6.按季节举行全国性农副产品对接交流会  翰墨文化艺术产业园暨华夏画佛第一村项目实施后,区域生态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的改善可吸引更多投资,从而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聚起到引领作用,更快的把司营村打造成中原民族文化村。翰墨文化园作为一个立足界首,辐射周边影响全国的高端文化产业品牌,将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产业项目,这是界首市文化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书画艺术必将成为界首市一颗璀璨的明珠,文化产业也必将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信息来源: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

界首两湾国家湿地公园

界首两湾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安徽界首两湾湿地公园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界首市境内,主要由淮河二级支流的泉河部分河段和马湾、南季湾、蒋杨沟、九龙口五部分组成,面积504.34公顷,湿地面积319.76公顷,湿地率63.4%。  两湾湿地公园的主河道泉河河面宽达100至150米,水深达8-12米,水资源充沛,III类水质,是当地重要的淡水水源。泉河及两侧的沟汊河湾婉转迂回,保持着自然的河流形态,沿岸芦苇绵延数千米,发育有多样的湿地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丰富。据调查统计,有浮游动物33种;浮游植物97种;野生动物109种,高等植物112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莲、野大豆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额雁、鸳鸯等9种。  两湾湿地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曾是南宋名将刘琦抗击金兀术的主战场,明朝田御史故居地,刘邓大军挥军南下、纵横中原的安营地,众多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  界首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两湾湿地的保护建设,2012年10月设立了“界首市湿地公园管理局”,正科级建制,编制5人。经过不懈的努力,两湾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科普宣教体系已初具规模,已经建设了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和宣教展示馆。两湾湿地公园2014年6月被安徽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湿地公园,2015年12月又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  随着两湾湿地公园建设的推进,一个生态自然、钟灵毓秀、天人合一的两湾湿地公园已成为皖西北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天堂,湿地科普宣教的基地,传播界首历史文化的平台,正逐步发展成为黄淮平原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信息来源: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

臧家公馆

  臧家公馆位于界首市城区新华街中段路北,南距沙河100米,东距教门街20米,西距健康路口20米,北距至公街40米。臧家公馆为清末民初爱国将领臧致平故居。臧致平,1869年生于界首,幼年家贫,成年后因生活所迫,投身清军,后在清末民初的军阀混战中,凭借其过人的胆识,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被选送到吉林讲武堂学习,肄业返部后,从一名普通军官先后晋升为北洋政府十四旅旅长、漳汀镇守使、福建建-第三军军长等职,最终成为左右闽局的重要人物,在臧致平近三十年的军事生涯中,他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拥护民主,积极响应孙中山的进步主张,为北伐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关键作用。  臧家公馆是臧致平百忙中,责专人建造,是为家人建一安居乐业之处,也有光宗耀祖之意。另外,该公馆解放初期曾为界首市政府初创地,所以也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意义。现存的臧家公馆,位于界首市城区新华街中段,占地912平方米,具有典型的清末民初北方大宅院建筑风格。该公馆面南临街、二进院落,有上房、厢房、腰屋、倒座共三十三间(现存三十间)。1985年6月26日被界首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界首撤县复市,遂改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界首市委、市政府网  信息来源:界首市委、市政府网

于、刘、黄古堆

  界首市光武镇是全国唯一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古镇。镇西北1至4公里处,有于、刘、黄三处古堆,每处呈双并立,东西相对。据初步考证为汉代墓葬。  于古堆,位于光武镇于古堆村东首,西座原高7米,面积2400平方米,今已夷成平地。东座原高7.5米,面积3000平方米,因取土破坏,一半成池。该处曾出土跪式泥俑一个,高0.7米,造型别致。  刘古堆,在于古堆北1公里,刘寨村后100米处,分东西2座,东座原高7米,面积3000多平方米,因居民取土,现已成池。西座高7米因年深月久,风雨剥蚀,人为地取土破坏,面积尚有880平方米。  黄古堆,位于刘古堆北1公里,邴集乡黄古堆村后200米处,分东西2座,西座高7.5米,面积990平方米,东座高7.5米,面积1170米,两座均保存完好。于古堆、刘古堆、黄古堆这三座古堆于1982年9月14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全部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  光武镇  界首市光武镇位于皖西北豫皖两省三县交界处,距界首市区16公里,辖2个集镇,16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面积46.4平方公里,人口5.6万。其中建成区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2.3万。因汉光武帝刘秀与王莽长期争战于此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用皇帝年号命名的城镇,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驿站和重镇,19世纪初至四十年代,商业繁荣,主要经营棉花、…… 详细++  信息来源: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

界首清真寺

界首清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清真寺,位于界首市向阳居委会教门街东首,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寺创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富商李和斋重建。  全寺占地面积近7亩,砖瓦结构,5层院落,宏伟壮观。大门上方悬黑底金字大匾,-“清真古寺”4字。入门为一道长廊,两旁绿树成荫。二门内有“迎客松”巨大画面屏幅。过二门即进入天井院,为全寺主体建筑部分。迎面北屋5间,西面大殿10间,对殿5间,配称适当;大殿为一座宏伟古典式建筑,上方悬有“无像宝殿”、“浩荡难铭”、“道源无极”3块金字大匾。有五脊六兽,殿内抱厦明柱,油漆彩画绚丽夺目,宽敞明亮,可容200人礼拜。北屋两旁套房为满拉室。对殿两边套房为“讲经室”及“会议室”等。大殿后一小院建有沐浴室等。    信息来源:界首市委、市政府网  信息来源:界首市委、市政府网

大黄庙

大黄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黄庙位于界首市大黄镇政府东200米处,始建于唐,历史悠久,影响广远,为纪念人祖爷伏羲氏所建。每年庙会期间,善男信女,人山人海,飞檐斗拱,香烟缭绕,煞是壮观。  大黄庙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阜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3亩,房屋30多间,目前正在进行伏羲文化园规划建设。一进大门正中是东岳大帝之殿,供着黄飞虎神像,两边分别站着四大天王护驾。东岳大帝之殿是大黄庙最早的庙,上面雕刻的木雕还能见证着时光的久远。古老的木柱已被重新粉刷,但从其裂开的木纹处还能依稀看到其沧桑,下面的石鼓已经磨损得非常光滑。大殿后面墙壁上的大青砖,都是一尺多厚的方砖。屋顶上面覆盖彩色琉璃瓦,古风遗存,拙朴古雅。    信息来源: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

七七抗战纪念碑

七七抗战纪念碑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七七抗战纪念碑”位于界首市沙颍河北岸裕民桥引桥东侧,并在主碑四周修建纪念广场,种植青松翠柏,昭示抗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七七抗战纪念碑”碑名为张爱萍上将亲题。立碑勒石等无形的留念设施上,更是深深地刻在人们心中……  1941年春,日本侵略军2500余人,携带有山炮和装甲车等重武器,由北向南侵犯界首。2月5日,-骑二军军长何柱国将军闻讯后,即派兵于张大桥进行阻击。战斗中毙敌200多人,其中日军90多人。我方也伤亡90多人,骑二军39位英烈为国捐躯。为纪念抗日死难烈士,界首驻军于1944年建立“七七抗战纪念碑”。建国55周年前夕,界首市委、市政府又重新设立新碑,永世凭吊。  信息来源: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

油坊街木楼

  油坊街木楼,位于市区西城街道信义社区油坊街北首,是在2007年界首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一处保存完整的优秀传统民居建筑。结构严谨,楼内有木栏小廊、木楼梯、木格门窗,一人合抱的杉木大梁上雕刻有卷云、花卉等纹饰,整体与民国时期苏沪地区的民居风格较为一致。  界首在抗日战争时期,商贾云集,经济一度畸形繁荣,被誉为“小上海”,由此带来的木楼建筑群原本颇具规模。据了解,油坊街木楼建筑不仅是界首独有的,也是淮北地区所仅有的民国建筑。(市文物管理所供稿)  信息来源: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  信义社区  信义社区位于界首市中心地段,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商贸繁荣.社区成立于2006年12月,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现有7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68栋,住户2289户,常住人口8686人,流动人口1039人,辖区单位16个,其中机关单位6个,学校3个,医院2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6 个,个体商业网点1200个,有志愿者队伍8支58人。社区现有办公及活动用房五…… 详细++  信息来源: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

琉璃寺

琉璃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界首市琉璃寺位于田营镇李能村,始建于隋,兴于唐朝,现存为在原址重新修建。  琉璃寺前身叫留龙寺,留龙寺前身叫五福寺,据传说,李世民就生在五福寺。隋唐时期,琉璃寺占地面积3000亩,大小寺庙30多座,僧人千人之多。琉璃寺主敬药师如来佛,当时庙寺香火袅袅,烟云映日,灵气十足,是隋唐时期中国的大型寺庙之一。药师如来佛是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发紫色琉璃光,故称东方琉璃世界。他与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共为佛教三世佛,又称佛教三尊。    信息来源: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  田营镇  田营镇位于界首城东南10公里处,东邻太和,北傍沙河,区域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2.3万亩,人口2.9万,辖十三个村委会。东半部以工业为主,形成了以陶庄湖工业区为载体的集废旧电瓶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冶炼产业;西半部以农业为主,一年三熟、四熟的套种模式使粮经比例接近1:1,形成以姜楼、高田、任楼为中心的城市居民蔬菜供应基地。 工业实力雄厚: …… 详细++  信息来源: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

刘秀公园

  光武刘秀公园:光武系千年古镇,史称汉镇,是全国唯一的以皇帝年号命名的集镇。现把镇北辟为刘秀公园。园内建有光武庙,庙前堆有土山,四周环水。“王莽赶刘秀”的历史传说更为该园增添了颇多人文气息。   

界首豫皖苏军区旧址

界首豫皖苏军区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豫皖苏军区旧址位于西城办事处小郭寨村,占地约55m2,为1948年6月-12月豫皖苏军区旧址,可开辟红色旅游线。   

福通广场

  福通广场:位于裕民桥南,为纪念民族英雄、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刘福通而建。现建有刘福通塑像一座,可供人们瞻仰。   

新阳城遗址

新阳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新阳城遗址位于安徽省界首市城区西北17公里处,俗名尹城子,占地136亩,遗址略高于周围平地1.5米。1998年新阳城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城存在于春秋至三国时期,历时达1000年之久,因地处中原,是兵家必争之地,屡遭战争洗劫,自成一部兴衰史。  其城春秋为蔡国属地,时称莘邑,《左转·庄公十年》:“荆败蔡师于莘”,即此。秦置为新阳县,隶陈郡。新阳得名于新水《水经·颍水注》:“新沟自颍北东出,县在水北,故应劭曰县在新水之阳。”“新”、“莘”音同,新水原名当作莘水,秦既以莘改置新阳县,莘水遂改作新水。今新阳城遗址东、南两面各临一小水,相会于其城西南,古今形势相符。   信息来源: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

泉阳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王烈桥村

----

黄庄村

----

老董寨村

----

集东村

----

王付全村

----

张楼村

----

胡集村

----

泉阳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