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泸州玉蟾山 | 泸州玉蟾山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玉蟾山景区位于泸县县城旁,距泸州市区33公里,为国家AAA级旅游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海拔548米,森林覆盖面积8000余亩,景区规划面积为49平方公里,年均气温17.8℃。山下有九曲河、濑溪河和马溪河。主要景点有塔林、双蟾对鸣、九龙浴太子图、千手观音、悟道图、十八罗汉飘海图、《流民图》浮雕等。 玉蟾山山间怪石嶙峋,皆形似蟾蜍,故有“遍山皆玉,无石不蟾”的美誉,且历来以山幽、石奇、水秀、文物多而闻名川南,被誉为“川南明珠”。玉蟾山以千手观音为核心的摩崖造像群,是历代能工巧匠雕刻的精美佛教摩崖造像,现存四百余尊,多为明代的摩崖石刻,大者盈丈,小不满尺,线条流畅,神态逼真。其中“千手观音”、“悟道图”、“刘禅戏海”、“十八罗汉飘海”等,雕刻精细,技艺娴熟,形态自然,堪称艺术精品。 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玉蟾山景区会举办大型的玉蟾春会,玉蟾庙会,川南各地的善男信女都会来玉蟾山朝拜,祈福平安。 Tipst攻略: 线路1: 成都(五桂桥客运站)—泸州(驿通客运站),成渝高速公路,约278公里、车费约75—100元、大约3.5小时;泸州小市汽车站—泸县客运站,约33公里,票价13元,大约30分钟; 泸县县城搭乘公交车601路,到达玉蟾山景区山脚。 线路2: 成都(荷花池客运站)—泸县客运站,票价约为80元,车程约3小时;泸县县城搭乘公交车601路,到达玉蟾山景区山脚。门票:10元 地址:四川省泸州市区以北35公里,泸县福集镇 类型:山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8.0元 福集镇 泸县辖镇,县府驻地。1934年建福集镇,沿袭至今。位于九曲河与濑溪河汇流处。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5.5万。川云公路东线和泸隆铁路过境。历史上是泸州至成都驿道上一个商贾云集之地。辖复兴、农民、古二井、隆兴、玉相、马溪河、黄金、小马滩、盐滩、-、石鸭、斗山、文昌宫、华安、麻柳、万田、王山、玉蟾、集福、祖丰寺、官大冲、水竹林、马湾、民兴、五通庙、驷马坎、白云寺2…… 详细++ |
泸县龙桥文化生态园 | 泸县龙桥文化生态园位于省级龙脑新农村示范片,地处县城城郊,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为核心规划,占地面积21.3平方公里,总投资15亿元。沿九曲河形成风景环线,以小马滩村、龙华村、-村为支点,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娱乐、购物、文化演展于一体的全省领先、川南一流的乡村旅游型新农村综合体,展示“盈彩水岸美曲流,一环相连串玉珠,三轴汇心带七区,龙乡田园画中游”的绝美意境。2013年成功创建为“中国美丽乡村”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龙吟水岸广场 龙吟水岸广场位于整个园区的南入口、321国道旁,距离泸县城区2公里,占地近100亩。有九龙石牌坊、亲水码头、牌坊广场、九曲河边步游道、绿地草坪、景观亭(墙)等,供游人进入景区时短时休息,放松车程疲惫。 自行车观光骑游道 自行车观光骑游道位于景区内接待中心旁,宽约6米,长4.7公里(后期将延伸到7公里,形成骑游环线),采用大红彩色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彩色路面。整个骑游道沿九曲河、贯穿园区石刻文化长廊、鲜花园、现代农业展示中心、荷花园、采摘园等几个主要景点。目前有电瓶车、自行车租赁等经营业务。 龙脑桥 龙脑桥位于泸县县城福集北郊4千米的九曲河上,在泸州至隆昌的古驿道上。龙脑桥是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大的龙雕石板梁桥。 龙桥画廊 龙桥画廊位于龙脑桥东面,在平面布置图像巨大的龙头,形成一个完整的龙文化公园。该处九龙柱广场、乾隆圣旨碑、四海龙王、龙门、九龙浴太子、摩崖题刻等。 九曲荷风 九曲荷风位于龙桥文化生态园中西部,占地面积共500亩,40余种品种、20余万株荷花,花期从每年4月底至10月初,次第开放,姿态各异,争奇斗艳,成为川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观赏荷花基地。九曲荷风内中心景观以“荷塘月色”为核心景点,建设有沿河绿篱长廊、观荷步游道、茶吧、荷花园观景平台、艺术荷花和二十四节气文化浮雕墙。 萄园秋实 萄园秋实与九曲荷风接壤,占地约100亩,40余种高新品种自2013年起已向游人开放。从6月中旬到12月份,都有陆续成熟的葡萄供游客品尝、购买。 妙手果摘 妙手果摘位于中式婚庆广场、花花视界河对面,共1000余亩,主要以蓝莓、草莓、桑葚等供游客采摘、购买,是馈赠亲朋的最佳礼品。 花花视界 花花视界位于龙桥文化生态园西部,园内有划船河道、小火车、西式婚庆广场、人工湖及水体、植物迷宫、草坪、多个七彩花门和大风车及一些西式建筑等休闲设施。园内向日葵、薰衣草、波斯菊等数十种鲜花竞相开放,四季更替,形成七色花海壮丽景观。 大地乡月 大地乡月位于龙桥文化生态园东北面,背靠九曲河,紧邻龙脑桥,与花花视界、妙手果摘形成品字形布局。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玻璃日光智能育苗温室棚,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连栋生产棚,占地面积7744平方米的玻璃日光展示棚成为了大地乡月最显眼的三大主建筑。配套建设有鲜花大道、观赏走廊、中式婚庆广场、生态停车场、滨水步道、栈台、码头、茶吧、索桥等服务设施和快乐向前冲竞技游乐设施。玻璃展示棚内有集中种植的热带植物、沙漠植物等,有轮式、壁式、三角形、空中悬挂式等多种无土栽培模式展示,还有番茄树、辣椒树、茄子树、巨型南瓜等展示。生态餐厅位于展示中心玻璃日光展示棚的左面,占该棚约1/3的面积,内有奢王府、江南府、茅草屋、吊脚楼、卡座及公共大餐厅组成,可以同时容纳近100桌人就餐。 |
百和高洞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 | 泸县百和高洞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泸县百和镇,是泸县县委、县政府实施“文化旅游新县”战略,打造泸县旅游“金三角”的重头戏之一。百和镇与合江县、重庆永川区接壤,距泸州市区45公里,永川市区50公里,县城福集60公里。“家和、人和、百和”,这里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远离都市喧嚣、静养身心、融入自然的胜地。 泸县百和高洞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泸县百和镇,是泸县县委、县政府实施“文化旅游新县”战略,打造泸县旅游“金三角”的重头戏之一。百和镇与合江县、重庆永川区接壤,距泸州市区45公里,永川市区50公里,县城福集60公里。“家和、人和、百和”,这里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远离都市喧嚣、静养身心、融入自然的胜地。 温泉,是大自然赋予百和的一块瑰宝,更是泸州、泸县东部旅游的一颗耀眼的璀璨之星。据泸州113地质队、国土资源部成都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百和温泉井深2116米,水温60℃以上,日出水量2000立方米以上,水中含有符合国家标准《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6—2010)的氟、溴、碘、锶、锂、钡、偏硼酸等成分,并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元素,具有很好的温泉理疗、美容、靓肤的功效。在温泉水指标中,含5%左右盐分资源独特,据地质专家介绍,整个四川除大英县死海含盐分外,百和温泉属第二个盐浴温泉。在温泉附近,有闻名遐迩的高洞瀑布,瀑布由大鹿溪河河床突然断裂而形成,整个瀑布高77米,比贵州黄果树瀑布还高2米,宽44米,在方圆30公里范围内均可听到瀑布气势磅礴的巨大轰鸣。瀑布内水帘洞天,能容纳上千人,冬暖夏凉;瀑布下龙潭虎穴,深不可知。在瀑布周边有斩龙剑、天鸡冠石、望夫台、上天梯、小金龙、小金龟、猫纤、打儿岩、石牛栏等众多的自然景点;沿河而下,河床平坦开阔,波澜不兴,两岸高山峡谷,原始树木植被保存完好,遮天蔽日。整个区域内有王母娘娘怒斩小金龙、李七吃仙桃、田二木匠遇神仙、鲁班赶石修桥等众多美妙的民间传说。 2011年4月,经泸县县委、县政府,百和镇党委、政府全力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民生能源集团(重庆)投资开发百和温泉、瀑布项目。项目规划占地3500亩,其中温泉核心区600亩,其余生态农业游览观光区2900亩,设计年最大旅客接待量50万人次,按4A景区标准用2—3年时间一次性投入建设,总投资12亿元。在温泉核心区内将配套建设五星、三星级酒店,泡澡汤池,演艺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儿童游乐园,民俗风情步行街,体育公园,摩崖石刻等旅游设施;在生态农业观光区内将建设五彩长廊生态观光区、森林野趣公园生态观光区,生态湿地公园生态观光区,瀑布亲水公园生态观光区,休闲农业园生态观光区,泸州地标农业示范园生态观光区,沿河景观带生态观光区等生态农业游览观光区。 该项目已被列为泸州市2012年度旅游重点项目,至今已完成项目规划、项目备案立项、探矿权矿权招拍挂等工作,第一期建设用地270亩已经川府土[2012]423号文件批准,现正紧张进行征地拆迁工作,将于2012年7月进场破土动工。现百和镇全镇上下正以此为契机,全力把百和温泉打造为西南地区天然盐水理疗第一泉,把百和打造为“温泉鲜花镇”和新兴“旅游休闲镇”。 百和温泉期待您的鉴赏,百和人民热情欢迎您的到来! |
泸县龙桥群 | 泸县龙桥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县龙桥已考证的最早建造时间在北宋治平年间,明、清两代建造最为盛行。在民国时期乃至现代,建桥雕龙的风俗仍在延续。在官道所跨经的主要河流上,由官方主持、民间参与;民间募资多在一般乡道等必经溪流上修建龙桥。泸县龙桥长则有100余米、宽约10米;短有的仅有长1米左右、宽约40厘米。桥墩在河流的上游一侧雕有龙。圆雕龙与桥体大小相符,和谐统一。 在泸县,许多石板梁桥上都有龙等雕刻装饰。这样的龙桥在今属泸县范围保存有140多座。其中龙脑桥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泸县龙桥群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泸县龙桥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地域内广泛分布,数量多且雕刻精美,桥梁建筑与龙雕造像构成了和谐艺术美。这一地域文化现象有史可证由宋至今绵延近1000年不断,在全国也是难得一见的。 泸县龙桥的建设与民族的融合、信仰的碰撞统一、风俗的交融延续有关,是多元素地域文化珍贵的实物资料。 泸县龙桥同时充分体现了地域文化现象的独特性,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璀璨耀眼的一页。龙桥之兴建与修葺,反映了龙桥所在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社会生活,以及当地城镇、村落的历史状况。 泸县龙桥的龙雕技艺在传承中有发展,熟练、明快且舒畅,粗狂不失细腻,写实间有夸张,是中国石刻艺术、美术和龙文化历史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历史遗存。 保护范围:苦桥子桥、旧桥、石鸭滩万寿桥、水口寺桥、仙济桥、江安桥、五子凼桥、栏湾桥、三元桥、狮洞子桥、梨园桥、金罡桥、龙洞桥、顺对大桥、小龙桥、永济桥、新桥、铁垆滩桥、济众桥、高桥、高阁桥、万寿桥、杨湾桥、白鹤桥、白鹤村观音桥、白思桥、薄刀桥、双龙桥、子母桥、翘墩桥、玉带桥、墩河桥、狮子桥、母猪桥、福水桥、观音桥、蜘蛛桥、龙凤桥、桂花坝桥、保寿桥、如此桥、龙岩新桥、风水桥、金龙桥、鸿雁桥、龙灯桥等文物点占地范围分别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 |
蒋兆和流民图石刻 | 蒋兆和流民图石刻为泸县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石刻刻在泸县玉蟾山风景区东北角的一岩壁上,坐西北向东南,于1989年4月15日落成。《流民图》石刻浮雕是根据泸县籍著名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蒋兆和(1904—1986年,祖籍泸县方洞镇,出生于泸州市龙马潭区卿巷子)的不朽之作《流民图》雕刻而成。石刻浮雕长41米,高3米,共刻划了100余个人物。原画完成于1943年秋,全卷长26米,高2米,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各阶层群众的悲惨生活现状,展示了日本侵略军铁蹄下哀鸿遍野、尸骨横陈的人间惨象,表现我各阶层人民渴望生存与和平及民族独立的愿望,产生了撕心裂肺的真实效果。《流民图》石刻右端为蒋兆和石刻雕像1座和《蒋兆和与流民图》石碑1通。蒋兆和石刻雕像高3.2米,宽1.7米,厚1.35米,头像清矍,手夹香烟。《蒋兆和与流民图》石碑宽3.9米,高2米,厚0.56米,碑阴刻行草书蒋兆和生平和《流民图》简况,碑文当时由蒋兆和弟子刘曦林撰写并寄北京由蒋兆和夫人肖琼书写后寄回泸县凿刻。1999年8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蒋兆和《流民图》石刻浮雕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泸县玉蟾山风景区《流民图》浮雕为四川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屈氏庄园 | 屈氏庄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县屈氏庄园,始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809-1845)。民国1912年—1916年扩建碉楼、戏楼、佛堂,庄园基本完善成现在的格局。解放后,庄园作为粮站使用,1972年将庄园的一部分作为阶级教育展馆。1981年,泸县人民政府公布屈氏庄园为泸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县屈氏庄园占地30亩,现存部分占地12亩。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恢弘壮观。屈氏庄园坐西南向东北,后靠五仙山,侧依冱水河,整体布局似一艘大船,后花园花山如船尾,前花园为船头,石牌坊如巨帆,寓意“一帆风顺”。正门前是一座雕有“野鹿含花”(谐音衣禄繁华)的石刻牌坊。大门正中是前清翰林御史、伪总统顾问高蔚然书写的“醒庐”二字;两边是大军阀潭颜楷书写的“入和出明辉光照国、执义秉德安息康居”对联。道光年间修建的中心建筑群采取中轴线对称方式布局,以装修精致的中堂为主,布局左右花厅、寝室、帐房、书房、厢房。中心建筑为悬山穿斗式木结构,飞檐黛瓦、画栋雕梁。戏楼、佛堂为民国初期扩建的中西结合近代建筑,造型严整、雕刻精致、华美动人。庄园外观以第一层高8米的石围墙形成封闭空间;第二层高8米的火砖围墙四角修建高达22米的北极楼、东平楼、南极楼、西平楼四座碉楼。庄园的空间组织建筑造型、建筑装饰都保留了历史的真实性,其中有大小花厅天井48个,房间180间。园内设有戏台、佛堂、金银库、凤凰井、前花园、内花园、后花园、水池、凉亭、钓鱼台、网球场、跑马场、花山族墓等……是我省现存较为典型的高墙碉楼民居,饱含着民族文化蓬勃生命力的鲜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因其继大邑刘文彩“收租院”之后成为四川第二个阶级教育展览馆而名扬巴蜀,被誉为“川南民间建筑精粹”。 泸县屈氏庄园是我国民间建筑高墙文化在川南地区的典型代表。是四川省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建筑群之一,是泸县一带数十座庄园的典型代表。泸县屈氏庄园是川南一处具有中国南北民居风格、同时又兼备中欧风韵的民居群,对研究中国民间建筑、民间艺术、民间民俗、地方历史和当时历史时期的变迁诸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屈氏庄园的雕刻、绘画、装饰、等等,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反映了当时的人文思想和信仰,精美绝伦又囊括中西风格的建筑艺术,使其至今依然焕发着不竭的魅力。屈氏庄园在当时条件下,其设计包括园林建筑、安全防御多方面,南北风格结合、中西相融、浑然一体的布局,以及碉楼高大复杂的地上、地下防御设施,其建造技术非常值得探究。庄园经历的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到中华民国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多个时期,曲折的历程,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变迁,是历史变化的一座标本。 Tips: 青龙高速路口至屈氏庄园18公里(321国道2级路,加油站青龙高速路口1个、城北鑫福加油站1个) 路线:青龙高速路口---福集---加明---喻寺---方洞---屈氏庄园屈氏庄园 |
泸县龙脑桥 | 泸县龙脑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脑桥位于泸县龙脑桥镇,架设在九曲溪上。明洪武十一年至三十一年(1378-1398)建。龙脑桥以石雕精湛著称,石雕艺术又以龙头占主要位置而得名。 桥为平梁式石桥,原高5米,长54米,宽1.9米,有14个桥墩,将桥分为13孔。石雕为巨大的龙、狮、象和麒麟等兽类分布在中间8个桥墩上,形象比例匀称,造型古朴凝重,体态生动自然,昂首于九曲溪上游,尾部均翘峙于溪水下方,桥面则为诸兽身躯。4条龙口中,各衔一个重数十斤的“石质宝珠”,每条龙的鼻孔都能吹出明亮的响声。其他诸兽有的口衔绶带,有的脚踏绣球,有的脚踩玉圭,无不灵活传神,各具特色。整个造型独具匠心,斧凿精致大方,线条简练流畅,把整个石桥构成了一个玲珑壮丽、生气盎然的艺术整体。 1990年春,四川省拨款对桥身进行了提升保护维修工程,使这一珍贵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大田乡龙华村 类型:古迹桥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保护范围:北至松林山北坡,南至下湾坝,东至后边湾屋基西侧,西至岩洞山西坡。占地面积36.48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北至张冲山北坡,南至九曲河水竹村段南岸线,东至九曲河河坝头段东岸线,西至321国道东侧红线。占地面积49.23公顷。 |
玉蟾温泉国际度假区 | 玉蟾温泉国际度假区座落于泸县县城与国家3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玉蟾山的交汇处。臻选“川南明珠”玉蟾山之贵脉,扼山谷水城之灵气,拥湖山林泉之精要,秉承“龙文化”、“宋文化”、“酒文化”和“石刻文化”之精华,仅用10%的土地建住宅,山水森林覆盖率超过70%,堪称川、渝、黔、滇四省市结合部之翘楚。度假区以旷世惊人的理念、卓越别致的品质、无微不至的服务,致力于打造川南首席快进慢出的温泉度假区、国家级人文度假公园和联合国亚洲人居环境居住典范。 玉蟾温泉国际度假区占地1020亩,由神州天立集团投资20亿匠心打造。项目保留“千手观音”、“悟道图”、“雨坛彩龙”等多项国宝级文化遗产和原生态自然风光,囊括养生理疗、休闲度假、教育博览、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打造集湖山定制别墅、山地风情洋房、滨湖情调商业、御品灰汤温泉、国际度假酒店和国家级宋代石刻博物馆为一体的川南首个国际综合性温泉度假区。 |
永嘉桥 | 永嘉桥为泸县文物保护单位。 永嘉桥,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道光乙酉年(1825)被洪水冲塌部分,道光丙戌年(1826)修缮。桥为石质券拱桥,4墩5券,呈东北—西南走向横跨于九曲河上,是321国道泸隆路的交通要道。桥长50.12米,宽7.13米,高约12.7米,条石砌筑。桥面两侧有条石护栏,护栏高0.8米,宽0.4米。桥的4个桥墩上的拱肩部和5个券拱顶部原各有龙雕1尊,共9尊,“文革”时期被毁。嘉明镇政府办公院西南角立有1通石碑,碑宽2.62米,厚0.135米,高0.9米,保存较完好。正面阴刻行楷“永嘉桥”三个大字,字宽0.65米,高0.77米,下款为“四川分□寕□黄士瀛题”。背面刻桥碑志,下款为“邑举人彭达训拜撰,咸丰元年蒲节后谷旦”。该桥反映了当时泸县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交通状况,对研究古代桥梁建筑等方面有重要意义。1995年4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泸县圆通寺 | 泸县圆通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泸县喻寺镇圆通寺,又名圆通禅林,是座木石结构的古建筑寺庙。修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万历三十六年(1608)重建,清光绪四年(1878)培修,2006年—2007年再次进行维修。原系三重大殿,现仅存前殿、中殿、右厢房。此寺坐东南向西北,复四院布局,面积约966.5平方米。前殿为石木结构,二重檐歇山式屋顶,抬梁穿斗混合屋架,共七椽袱,前后设搭牵用四柱,面阔14米,进深8.4米,通高8米。中殿台基高1米,素面,有阶梯式五级踏道上到台基。中殿面阔12米,进深11米,通高9米。为二重檐歇山式屋顶,抬梁式屋架,内用四根高6.3米,长、宽均为0.5米的石柱支撑屋面。山墙墙柱均为石质。檐下四周用斗拱承托梁椽,斗拱为明清营造法式形制共六十朵。圆通寺对研究明清古建筑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02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大岩寺寨遗址 | 大岩寺寨遗址为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岩寺寨坐落于平均坡度约60度的山顶上,始建于清代,从西北至东南走向呈椭圆形,原是一处防御性宅第民居群。寨墙长约2500米,高约2米。寨内原有全福街、正大街、余庆街、安吉街4条街道,现已毁,仅存全福门、安吉门、余庆门3道寨门。全福门为正大门,坐东向西,门额刻有“全福门,安全寨立”字样,至今保存完好。目前3道寨门被条石填封,新寨门位于全福门旁边。原寨内还有大岩寺庙,供人们修身祭祖。寨内原有农田、果园、池塘,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现为奇奇食品公司厂房。城墙脚下分别有古佛洞、大岩洞、小岩洞3个岩洞,其中古佛洞最大,有80多平方米,洞口壁上刻有“太神法宝,嘉靖乙末年”,“南无阿弥陀佛,正德十六年”等字样,岩壁上还有榫头穿枋等古迹。此遗址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001年10月,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茶马古道-光明古道 | 茶马古道-光明古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明古道,位于泸县福集镇工矿社区。东南—西北走向,建造年代最早为唐代。光明古道现存长1091米、宽1.7米—2.9米,光明古道东南端为石龙场的一段古街,两侧古建筑保存较好。光明古道为川南地区茶马古道重要支线的一段,是泸州地区的茶马古道接通茶马古道主干道的重要支线,可以通过隆昌县和富顺县汇合处在茶马古道上的内江市和自贡市。 泸县的茶马古道,同整个茶马古道一样,它是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交通要道的组成部分。通过泸县到内江成都,进入茶马古道—川藏道古道主道,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西藏地区。有记载的泸县古道起于唐代。泸县的茶马古道总长达150千米,现存达15千米。古道遗迹众多,光明古道是代表之一。 |
熊文灿故里石刻 | 熊文灿故里石刻为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熊文灿故里石刻,开凿在西北—东南走向的岩壁上,坐东北向西南,镌刻于清道光五年(1825)。石刻长5.1米,宽1.3米,上款刻“万历丁未题名碑省志俱作永宁卫籍泸州人”;正文阴刻楷书“熊文灿故里”五字,字径0.6米;下款刻“丙子科举人后裔熊钟璜题,道光乙酉岁九月谷日”。石刻表面生长有地衣和苔藓,且风化严重,字迹局部剥落。 熊文灿,为今日泸县云锦镇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历任福建巡抚、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等职,总理南京、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崇祯十二年(1639),由于招抚张献忠失败而被捕入狱,次年被斩。 此石刻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1989年12月,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泸县惠济桥 | 泸县惠济桥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惠济桥原名七里桥,又名伏龙桥,明万历三年(1575)修茸,明崇祯四年(1631)重建,清嘉庆十九年(1814)修缮,道光年间改建为券拱桥。桥为石质九券拱桥,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横跨于濑溪河上。桥长105.6米,宽7.9米,高10.53米,每券跨度约10米,拱高7.53米,桥面微呈弧形。桥栏为“品”字形条石切成,高1.1米,宽0.3米。由东北向西南第七、八墩西侧,桥面下0.5至0.9米原有高浮雕人物造像4尊。桥西北端约40米有石质三楼四柱三间桥碑楼1座,宽4.2米,高3.8米,上刻明兵部尚书熊文灿撰记碑记。惠济桥对研究明、清时期泸县交通、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状况有重要价值。2006年3月,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乐丰溪流杯池 | 乐丰溪流杯池为泸县文物保护单位。 乐丰溪流杯池,坐西北向东南,包括1座流杯池,1处石刻题记,两处相邻2米。流杯池处于山间小溪中间平台的岩体上,长7.9米,宽5.17米。中间凸出“主”字形雕刻,四周小水沟环绕。池东侧出水口有一酒瓮石坑。流杯池左右两侧原盖有亭子或棚,已损毁,现可见其遗迹。古人借溪间水流,放入酒杯,使其顺水流动。在酒杯流动的规定时间范围内,或吟诗,或联对,或作歌,吟唱不出,即以酒为罚,古时文人常以此娱乐。石刻题记位于流杯池西侧岩壁上,其年代为清乾隆六十年(1795)。阴刻楷书”乐丰溪”三个大字,字面总长2.5米,高0.65米,字阔0.47米左右,落款为“乾隆乙卯胡国忠书”,字迹流畅苍劲。2005年10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泸县延福寺 | 泸县延福寺为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延福寺,坐东南向西北,建于宋代。寺内尚存石窟凿于西南—东北走向的岩壁上,岩壁长33米,高4米,共4窟20龛,造像310尊,包括佛教、道教和世俗造像。其中,在岩壁中央的第14号窟最大,宽4米,进深3.8米,高3.57米,正壁及左、右侧壁雕刻有释迦牟尼、南无观自在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十八罗汉等造像,共计45尊,且窟内左侧壁刻有:“弟子僧开岩主持成都府勑赐延福寺僧继璋记”,右侧壁刻有:“前后功德普州文居礼父子镌记”、“四川下南道泸州里仁乡……大清道光十五年……”等题记。此寺内石窟年代久远,内容丰富,造像精美,保存较好,具有历史、艺术价值。1993年7月,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