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宿州市 >> 砀山县 >> 关帝庙镇

关帝庙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砀山县突山风景区

砀山县突山风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砀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名优经济林酥梨之乡、砀山酥梨种质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公布的对外开放县,是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平安县”。2007年初,砀山县被列为安徽省第一批扩权试点县,享有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事业管理权限。  京九、京沪铁路,京福、连霍高速、105、206国道擦肩而过,陇海铁路、310国道贯穿全境,百里黄河故道横卧其间。东距历史名城徐州80公里,西接古都商丘60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四省通衢”之地。是安徽省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唯一通道。一小时可抵徐州机场,三小时可到郑州机场。  突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砀山县境内。该风景区由青岛明园开发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00多亩。景区楼台亭榭曲径回廊繁花似锦,风景秀丽,景色怡人,各种树艺造型修剪的惟妙惟肖,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的田园画卷。同时,古式花轿、花车、骑马、骑骆驼游园、花船荡水等游玩项目富有浓郁的乡村气息。  突山国家AA级风景区于2008年4月28日揭牌,是砀山首家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区的景区。  

砀山黑龙潭

  在砀山县玄庙镇小寨村西南角有一片近乎千亩的水面。水面的南边是“拔水而起”、高达一、二十米的大土堤,站在堤顶,往下一看,水里黑漆漆的,这里便是有名的黑龙潭了,当地人又叫它是小寨河。  据传说,黑龙潭是1938年古黄河决口时一股大水从堤上冲下,水头刺成的。潭里的水和水域其它各处的水不同,其它各处的水清澈透明,波光鳞鳞;潭水却是黑如墨染,似乎还上下翻动,令人望而生畏。听当地老人们讲,以前这地方很少有人来,说是经常有水怪出没,可是至今没有一个人见过水怪是何等模样。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一个卖菜的在潭边洗手,一不小心秤砣掉进水里,可是秤砣却漂在水面上,好象有只手在下面托着似的一直向潭中心浮去,把卖菜人吓得屁滚尿流。还有一个传说,不知何年何月,一个大户人家在潭边搭了个戏台子唱戏,中午时分,戏台上下来了一群锦衣丽服的人,簇拥着一辆五颜六色的马车,车里坐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太太。戏散后,有人看见这群人进到潭里去了,人说这是黑龙0来听戏了。这些传说给黑龙潭增加了浓重的神秘色彩。解放前,每逢天旱无雨,附近十里八乡的人们便成群接队跑在潭边,乞求黑龙上天告知玉皇人间灾情,急降下雨。可是善良朴实的人们的虔诚之心,依旧没有改变他们悲惨的命运。天灾-中,不知有多少勤劳正直的民投潭自尽,那个年代里,人们简直有点“谈潭色变”了。  黑龙潭风光  现在的黑龙潭,与往年不一般。潭南岸新修的防洪大堤上,每年春天,树木苍翠,野花烂漫,百鸟啼鸣,生机盎然;站在堤顶,放眼北望,烟波浩淼,波光闪闪,小船轻悠,歌声荡漾,景色令人心驰神往。  潭边新添了许多水利设施,一条条渠道宛若游龙以潭为中心伸向远方,从潭里伸出的抽水管犹如一根根威严的炮筒。旱了,可以引潭水浇灌庄稼;涝了,可以将水排入潭中,旱涝保收,如今“黑龙”真的显了灵性了。  1997年,八集电视连续剧《梨花湾》摄制组选择了这里为全剧主要景点,剧组人员在此拍摄了两个余月。黑龙潭的名字随着《梨花湾》在中央电视台的播放而名扬全国。而今黑龙潭已成为人们旅游的好去处。  -旅游小贴士:  地址:宿州市砀山县  开放时间:8:00——18:00    玄庙镇  庙镇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辖22个行政村,98个自然村,215个村民组。人口5.4万人,可耕地面积7万亩,共81.7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玄庙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4年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该镇曾先后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经济运行十强乡镇…… 详细++

乾隆御植园

  乾隆御植园位于唐寨镇光明村,有1664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此地亲手栽下的梨树,距今已有300多年。这里有树身分五枝,像老佛爷之手的玉佛手树,有相依为命的夫妻树,有像情人热恋中的情侣树,有威严刚劲的大将军、二将军树和像兄弟俩团结齐心的兄弟树。真是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到了每棵大树前,可以施展丰富的想象力,品味大自然造就的奇特姿态。像这样百岁以上的老梨树这里有几百棵,所以称此处为老梨树群。  1、乾隆亲植树。坐落在光明村老梨树群,相传为1664年乾隆下江南时路过此地时亲植的大梨树,目前保存8棵。  2、酥梨王。是乾隆亲植树之一,此树占地0.48亩,每年结果在3000斤以上。  3、玉佛手树。是乾隆亲植树之一。此树从主干分出五个树枝,像人的手一样,故称作玉佛手树,此树占地约0.46亩,每年结果3000斤左右,树干需要2个人才能合抱过来。  4、夫妻树。是两个树并排,一高一矮,树干相差甚少,而且树与树交叉,很像夫妻相依相偎,故称为夫妻树。  5、情侣树。是两树并排,粗细相差不多,树与树交叉,互相攀附,很像情人在谈悄悄话,故称为情侣树。  6、古树生辉。此为一片古树群,树龄约一百多年,80年代此片树濒临枯枝;改革开放后,广大梨农加强科技管理,认真施肥、浇水和修剪,使古树充满了生机,枯木又逢春。  7、大将军树。此树坐落在杨庄村村东北角,乾隆路过此地时,看到此树高大茂盛,树干苍劲有力,很像威严刚劲的大将军,心生喜悦,便亲封此树为“大将军”树。此树占地在0.5亩左右,结果每年在3500斤以上。  8、二将军。此树坐落在杨庄村东北角,乾隆路过此地时,刚刚封过“大将军”树,又见另一棵大梨树更加高大茂盛,树体超过“大将军”,非常高兴,因皇家金口玉言不可更改,就幽默地说,刚才那棵树已封过“大将军”了,只好委曲你为“二将军”了。后来传说有“大将军不大、二将军不小”的说法,由此而来。“二将军”树占地0.5亩左右,年结果在3000斤以上。  9、兄弟树。两树并拢,亲如兄弟一样,坐落在光明村小学校处。    光明村  唐寨镇光明村地处镇西北部,黄河故道南岸,文家河横贯村境。该村现有10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5684人,耕地3912亩,其中果园面积3762亩,是所在镇的古梨园集中区。光明村设村党总支1个,下设党支部5个,全村正式党员108人。村两委班子成员精诚团结,现有成员6人,其中支委5人,村委5人,交叉任职4人。 “村村通”水泥公路环村通过,地势平坦,交通…… 详细++

砀山黄河故道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源头清澈,湖泽毗连,只是在经过黄土高原后,河水一下子浑浊起来。2500年来,黄河决口1549次,改道26次之多。  金大定八年(1168年)六月,黄河从李固渡(今河南滑县)决口流经砀山,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黄河从兰阴铜瓦厢三堡下无工堤段溃决,黄河改道北徙,不再流经砀山县,原砀山境内黄河成为废河(即故黄河)。故黄河自砀山县西北部下河陈庄村西入境,经姜庵、张楼、后岳庄、果园场、园艺场、杨李庄,至高寨河入大沙河(丰县境)。县境内河道长46.60千米,流域面积277.80平方千米。  滔滔黄河水阅尽了几千年的盛世与-,在流经砀山境内的687年间曾经肆虐的冲击着,有多少家园被毁?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而砀山县城也数次沉于水下,县治曾经迁到永城山城集、保安镇、砀山毛李庄、小神集等处,直到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砀山再次沉没后,又建新城,即今砀山县城。  -旅游小贴士:  地址:宿州市砀山县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砀山县鳌头观海景区

  砀山县园艺场之东,良梨项范围内残存有故黄河河坝,坝头向前凸现,如鳌头探望,西边,是无边的果园,梨花盛开季节,驻足故道大堤远眺,但见漫漫黄河故道上万顷梨园,银妆素裹。一行行,一排排,高低错落,春风指来,如波翻浪涌。白的浪花,从脚下铺开,向天边涌动,云嬉雪舞,横无际涯。有诗赞曰:“昔日黄尘今日花,雪舞云漫无际涯,立马鳌头送目遐,数尽环宇第一家。”  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开发是砀山生态与旅游产业开发的核心重点项目,砀山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旅游业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并已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旅游研究及旅游资源开发。鳌头观海坐落在砀山县黄河故道风景区中心地带,园艺场之东。依托砀山75万亩连片果园和黄河故道独特的自然景观,景点与“乌龙披雪”、“武陵胜景”、“瑶池烟霞”、“贡梨园”、“梨树王”、百岁“老梨树群”以及万亩精品酥梨生态旅游观光园等自然景观连成一片,形成有机联系的黄河故道文化生态旅游带。  鳌头观海为砀山县8大景点之一,黄河故道梨花湾,鳌头观海望砀山。独立这当年镇锁黄龙的大堤坝头,  放眼俯瞰,花的浪头从脚下铺开,向天边涌去,云漫雪舞,浩瀚无边,鳌头登临,占尽故黄0。  【位置】砀山县县园艺场和良梨镇壤  【相关诗集】  鳌头观海-1-  凝眸远眺花如海,香雪无边登看台。  蜂飞大野萦千树,蝶舞小园绕万怀。  宝马轻车停满道,游人乘兴踏青来。  砀郡清明歌盛世,梨都天赐褔门开。  鳌头观海-2-(唐多令)  千顷雪连波,一江浪竞流。  看东风、轻带枝头。  素羽纷纷抛入海。  耀人脸,乱人眸。  观艳立鳌头,拈香透锦裘。  舞冰姿,信目神游。  高处移来仙子苑,美不尽,解囊收。  

砀山县梨树王景区

  砀山历史悠久,秦设三十六郡,砀居其一。这里是五代梁王朱温故里,又是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祖籍;这里有明代大将薛显墓,有留下唐代诗仙李白足迹的宴嬉台,有远近闻名的清真寺,有碧波荡漾的黄河故道。  砀山素有“梨都”之称,以盛产酥梨年产量15亿斤左右,砀山梨销往欧、美、东南亚及全国各大中城市,名扬海内外。近百万亩连片果园年产各类水果30亿斤,堪称世界之最。  在砀山近百万亩果园中,古树奇观砀山有逾百年老树六万余株。在园艺场侯楼分场一处百亩老梨园,梨树多有百岁高龄,满园古树,肌肤苍黑,铁干嶙峋,乌鳞斑驳,枝桠虬劲,横空逸出。开花季节,则满树冰肌玉骨,花白如银,缠裹掩映,洒漫天寒香。梨园中间,被誉为“梨树王”的一株老梨树,华诞已一百八十余岁,占地0.3亩,年产酥梨4000余斤。因其树形大、树龄老、果实硕大、黄亮美观、皮薄多汁、酥脆爽口、香浓味甜而驰名中外,闻名于世。  

砀山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

砀山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安徽砀山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  一、基本概况  砀山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12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保护区位于安徽省砀山县西北部,保护区主体为黄河故道废河槽以及延伸到两岸宽度约2 km的沼泽地、河滩地及湖泊等(东端从岳庄坝闸开始向上游沿黄河故道至西端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180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586 hm2,季节性核心区面积868 hm2,实验区面积726 hm2。该区自然环境优良,水禽资源丰富,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地区生态平衡、补充城区地下水、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  二、 动植物资源  ⑴ 湿地植物  黄河故道湿地分布植物101科490种,其中有国家保护植物野大豆。湿地内分布有莲、香蒲、芦苇等水生植物。统计到的植物中,禾本科、菊科、豆科为优势类,其中禾本科植物种类最多,共59种。  ⑵底栖动物及昆虫  初步统计砀山黄河故道湿地分布底栖动物共有39种,主要包括腔肠动物门的水螅类,环节动物门的寡毛类、蛭类,软体动物门的田螺类、瓣腮类,节肢动物门的虾类。  砀山黄河故道湿地有昆虫34种,其中以蜻蜓目居多,有4科24种;另外,有蜉蝣目1科1种,半翅目4科5种,鞘翅目1科5种。  ⑶ 鱼类及两栖爬行类  砀山黄河故道湿地分布鱼类5目10科34种。其中鲤形目2 科26 种,鲇形目2 科2种,鲶形目1科1 种,鲈形目4 科4 种,颌鳃目1 科1 种。分布两栖纲动物3科6种,爬行纲动物6科8种。有安徽省二级保护动物2种,分别为花背蟾蜍和中华大蟾蜍。  ⑷ 哺乳类  黄河故道湿地分布的兽类资源均为小型兽类,共有5目7科10种。分别为食虫目1科2种、兔形目1科1种,啮齿目2科4种,食肉目和翼手目均为1科1种。  ⑸ 鸟类  砀山黄河故道湿地,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带,是许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优良的环境,充足的饵料使越来越多的候鸟在黄河故道湿地停歇、栖息。鸟类共有14目32科95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鸟类1种(大鸨),国家II级保护鸟类11种(小天鹅、鸳鸯、鸢、赤腹鹰、普通鵟、红隼、燕隼、灰鹤、短耳鸮、长耳鸮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22种(鸿雁、灰雁、花脸鸭、绿头鸭、斑嘴鸭、绿翅鸭、环颈雉、鹌鹑、四声杜鹃、大杜鹃、灰头啄木鸟、大斑啄木鸟、家燕、金腰燕、红尾伯劳、棕背伯劳、黑枕黄鹂、暗绿绣眼鸟等)。  三、水文气候  砀山县属我国东部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气候特征明显。春季气候温暖,气温回升快,雨量逐渐增多,盛行偏东风;夏季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盛行偏南风;秋季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较少;冬季常有冷空气侵入,多晴朗天气雨量少。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雨量761 mm,58%的降水集中在6~8月,年平均日照时数2481小时,无霜期199~210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关帝庙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熙可社区

----

汪大楼村

----

刷集村

----

毛庄寨村

----

汤寺村

----

杨庄寨村

----

赵岗村

----

薛楼村

----

黄屯村

----

阚寨村

----

邵楼村

----

关帝庙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