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傅钟 (1900~1989)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1900年6月28日生于四川省叙永县城。1919年在叙永中学读书,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1920年赴上海预习法文,参加工读互助会。同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冬与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取得联系,随后参加筹建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出席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后改名中国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1925年任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1926年初到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任学生总支部局副书记。1927年秋转入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院学习,曾列席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扩大会的工作。毕业后于1930年回国,在上海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机关做人事和兵运工作,同时参与翻译了《苏军步兵-》和《苏军政治工作条例》。1931年秋被派到鄂豫皖苏区,先后任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秘书长、红12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随营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彭(湃)杨(殷)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兼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曾主编《红军报》等报刊,编写《红军须知》、《连指导员须知》等教材,主持制订团、师、军政治机关工作细则。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和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以及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等重要战役。1935年在陕南战役、强渡嘉陵江战役以及挺进川西诸战役中,负责群众工作和战勤工作。同年11月任中共川康边省委书记。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会合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部长。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为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积极参加了清算张国焘严重错误的斗争。 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政治部-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为创建华北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1940年冬回延安,任中共-总政治部副主任,兼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46年初被派到重庆,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兼新华日报社社长。同年秋任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1949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在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作《关于部队的文艺工作》的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82年,一直担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长期参与领导全军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宣传、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曾被选为第三、第四届中国文联副主席。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和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人0制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82~1985年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7月28日在北京病逝。著有《政治工作基本问题》(1954)、《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伟大胜利》(1961)、《坚持并发展毛泽东的建党学说》(1983)等。 [以上内容由"xfyz"分享。] |
张颐 (1887~1969)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颐(1887-1969),字真如,又名唯识,四川省叙永县人。中国现代研究G.W.F.黑格尔哲学的学者、教授。他对西方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有精深研究,是中国哲学界专门研究西洋古典哲学的先驱,著有《黑氏伦理研究》、《黑格尔与宗教》、《圣路易哲学运动》等。其论著促进了中国哲学界对黑格尔学说的了解和研究。 学习经历1907年,张颐在永宁中学求学期间受业师熏陶加入同盟会,后毕业于四川高等学堂,其间与谢持、熊克武等共组“乙辛学社”,成为同盟会核心。1911年投入四川保路爱国斗争,辛亥革命后在蜀军政府及四川省民政长公署任秘书。 留学经历1913年赴美国入密歇根大学,获文学学士、教育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入英国牛津大学,再获哲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位牛津大学哲学博士获得者。1921年赴德国入埃尔朗根大学研究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后赴法国、意大利考察,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工作经历1924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1926年应陈嘉庚之聘任厦门大学副校长。1929年返回北京大学任哲学系主任。后就任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特聘教授,1935年再度赴美考察一年。1936年回国后任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1937年6月代理校长。1939年任抗日战争时期迁往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返回北京大学任教授。1948年底回川。解放后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及文史馆研究员。1957年返北大任教,指导研究生,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个人作品他对西方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有精深研究,是中国哲学界专门研究西洋古典哲学的先驱,著有《黑氏伦理研究》、《黑格尔与宗教》、《圣路易哲学运动》等。其论著促进了中国哲学界对黑格尔学说的了解和研究。 中国首位牛津博士1913年,川中才子张颐出国留学学习哲学,十年后学成归国时,已是欧美学者眼中的“东方黑格尔”。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写出多篇哲学论著。1936年,一心想报效家乡的张颐回到成都,任职于四川大学。他的到来,使得川大“名流学者荟萃,蔚为大观”。 1887年8月11日,张颐出生在四川叙永县马岭镇一个贫寒农家。幼年的张颐体弱多病,是个爱静的孩子,虽有好几个弟兄姐妹,但他并不喜欢和他们一起嬉戏打闹。从6岁起,他就在父亲的教授下,开始读书,常能过目不忘。父亲稍加解读,也能领会于心。张颐13岁时,疼爱他的父亲去世。其父弥留时,叮嘱张颐的兄长,让他们支持张颐读书,说他很有才气,不能耽误他的前程。 张颐曾参加过一次童试,没有考中,渐渐就有些厌倦科举,而此时张颐的家乡连年歉收,地方上的官僚、土豪却在仗势欺人、0,这使张颐愤恨无比,萌发了学习新学、追求民主自由的志向。但当他去泸州投考川南师范,却没被录取,只好到一个私塾读书。张颐并不满足在私塾里所学的东西,他很想找到机会学习新思想。 参加同盟会1905年,清朝开始废除科举,大兴学堂。此后不久,张颐高兴地到永宁中学读书。这是个新式学堂,学堂里有新校舍,还有很多图书和科学仪器。而杨沧白、向仙乔等大学者,也在该校任教。这里新学之风很盛,教师们很多是同盟会员,都是新思想的倡导者,常常给学生介绍《国粹学报》、《革命军》、《民报》等革命书刊,并讲解国内形势,也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张颐入校后,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 1907年,他经杨沧白介绍,与同学杨伯谦、黄隼高、陶子琛、刘吟楚、徐毅甫、姜静甫七人,首批加入同盟会,并结为生死之交,号“永宁七君子”。同年,杨维从日本返回,熊克武、黄方、杨兆蓉、黄复生也到了永宁,与“永宁七君子”一起策划起义。一时间,同盟会员云集,永宁中学也成为当地的革命司令部。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四川各地革命党人策划的起义,都没能成功。张颐只得和几个朋友一起,来到了成都。 1908年,张颐考入四川高等学堂,他的学费,也是靠朋友帮忙筹措的。在成都的日子里,张颐结识了不少同盟会员,也和这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组织革命团体。不久后,清政府发布川汉铁路路权和股金归国有的命令,激起四川人民的愤怒,保路运动开始了。此时的革命党人,准备把保路运动逐渐转为革命运动,推翻清朝的统治。张颐和同志们一起印出革命文告,夹保路传单中四处散发,这引起了总督赵尔丰的注意。于是赵尔丰逮捕了张澜等“领头者”,激起成都的老百姓的怒火。 此事一出,张颐等十多个革命者就在四圣祠开会,秘密商议对策。会上张颐提议,成都防备极严,革命力量也很薄弱,必须去外县发动起义,以重庆为中心,才能有所为。众人表示赞同。于是,张颐等人先后离开成都,四处奔走。张颐历尽艰辛,到仁寿、青神、井研、荣县、自贡等处奔走呼号,和当地的同盟会员洽谈,后来来到重庆。 出国留学的动机1911年,重庆宣布起义,成立蜀军政府,张颐任都督府机要秘书,后来又代理炸弹团团长。成渝军政府合并后,张颐来到成都,任民政长公署机要秘书,每天的工作就是写些电文。这样的生活,让张颐感到索然无味,他一心想要出国留学。 东方黑格尔1913年,张颐考取四川省公费出洋留学,终于得偿所愿。同年,张颐在回家乡看望了亲人后搭轮船去了美国,留学密执安大学。他立志留学十年,学有所成后,方才回国。 张颐想,“西方各国,何以富强,除科学发达外,其社会思想必有与中国相异之处”,于是他决定选习哲学。此后,张颐学习了逻辑、哲学史、政治哲学等,1917年初,他毕业转入研究院,得到了学士学位。从此时起至1919年,张颐学业成绩一直很优异,多次受到校长及系主任当众表扬,于是“中国留学生张颐之名大噪”。他曾在1918年春得硕士学位,同年夏天和温莱教授商决,写出研讨黑格尔哲学之伦理、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方面的论文,1919年夏天完成,经考试后,以特优成绩得博士学位。 此时的中国,大批学者已先后返回国内。当时的北京大学曾想邀请张颐回国任教。而张颐在四川的许多故旧,也劝他回国。但此时的张颐正沉浸在哲学研究中,兴趣正浓,并不想急着回国。 1919年9月,张颐转到英国牛津大学继续学业,他以进修生的身份研究黑格尔哲学。当时的牛津大学里,中国学生只有张颐一人,独自在异乡求学,张颐免不了有些孤独。好在他人缘不错,和监修员史密斯教授很要好,教授不仅耐心地给他讲解疑难问题,还很关心他的日常生活。而还有不少教授,也常请他喝茶吃饭,或外出散步。张颐也趁着这些机会,提出自己遇到的学术问题。 但是,四川的留学官费已很久没有寄来了,虽有友人和学校教授们的帮助,张颐的生活还是有些困难。1921年,张颐听说德国的生活费用比较低,于是转学德国埃尔朗埂大学研究班。到达后,张颐就开始努力学习德文,以求更深地研究康德及黑格尔哲学。在这里,他常和各国哲学家一起交流,获益不浅。1923年春,张颐写成《黑氏伦理探究》(英文版),作为毕业论文,送回牛津大学审查,荣获了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他是第一位取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而他又是第二次获得博士学位,这在哲学界是很罕见的事。而张颐在所著的书中对黑格尔哲学作了全面详细的论述:追溯其发展,指陈其特点,阐释其困难,品评其意义,估价其可取处,批判其局限处。为此书作序的史密斯教授曾说:“特别重要的是张颐教授讨论了黑格尔关于家庭及家庭和国家的观点。在这里他以他的批评超过了黑格尔,消除了一般西方思想和制度所根据的偏见……”张颐的这本书很受欧美哲学界的重视,张颐也因此被誉为“东方黑格尔”。 与鲁迅相知相交从1913年留学至1923年,已有十年。虽然张颐认为自己应该回国,但他已生活窘迫得没有路费了,而且还欠了很大一笔留学费用。当时任成都高等师范校长的吴玉章,邀请他回国任该校教务长,并答应代领留学费用再给他汇去。 于是张颐在1923年8月去了法国巴黎,顺便等着钱汇来。在法国,他还常去巴黎大学听法国教授的哲学讲演。1924年,张颐乘船回国。回国后,因四川局势有变,他没去成都。而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争着聘请他任教,张颐于是去北京大学担任哲学教授。 北大的学术气氛一直很浓厚,学生也很勤奋,张颐很是满意。他教的西洋哲学史、教育哲学、黑格尔哲学等课程。选修的学生非常多。但当时教授的薪水每月只能发两成,张颐的生活很是拮据,一些教师纷纷离开。张颐虽不舍,但还是无奈地于1926年9月向北大请假,暂赴厦门大学任教。 一年后,张颐兼任厦大文学院长,不久又被聘为副校长。他在北大时,曾与鲁迅先生同事,到厦大后,又与鲁迅先生同在一起任教,宿舍也挨着,两人过从甚密,经常相互研讨切磋学问,相谈甚欢,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1927年1月,鲁迅离开了厦门大学。 北大任教好友离去,张颐也不想久留,他在1929年回到北京大学任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后来又担任北大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讲座兼哲学系主任,在此期间,他请来了不少知名教授来校任教。张颐在北大任哲学系主任共6年,事务一直很繁忙,但他并未忘记治学。他的《读克洛那、张君劢、瞿菊农、贺麟诸先生黑格尔逝世百年纪念论文》《关于黑格尔哲学回答张君劢先生》《余与张君劢先生讨论黑格尔哲学之经过》《黑格尔与宗教》等论文,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写成。 赴蓉任职川大张颐本就认为,自己生在贫寒的乡下农家,能够赴欧美留学,有所作为,完全得益于四川省公费派遣。他回国后没能回家乡四川,已是心怀歉疚。1936年,张颐碰到了老朋友任鸿隽,当时任鸿隽是四川大学校长,邀请他回四川,张颐很高兴地答应了。 同年,张颐来到成都,在四川大学任文学院院长,第二年任鸿隽因故辞职,张颐代理校长。此后,张颐多方设法争取教育经费,添置了不少图书设备和教学仪器,并组织学生调查研究、收藏保护四川的文物,使一批珍贵文物得以保存,他还请来外国专家到川大作报告,自己亲任翻译。而众多的名师,也在此期间来到川大,如朱光潜、冯汉骥、徐中舒、向楚等,一时间川大“名流学者荟萃,蔚为大观”。 1938年12月13日,国民党教育部任命程天放为川大校长,并令张颐移交校政。这一决定遭到川大师生的强烈反对。很多人都对张颐被无理撤换的事感到愤慨,他们认为张颐是“学术界先进,洁身自好,人格皎然”,“任职年余,一心校务,众望允孚”。 那些川大的学生,更是干脆罢了课,老师也罢了教,四处发传单支持张颐。这次罢教-的时间竟然长达18日之久。此时的张颐心里很难受,他为了顾全大局,毅然离开了他倾注了很多心血的四川大学。校内许多知名教授,如朱光潜、魏时珍、董时进、周太玄、林如稷等,也纷纷愤然离职。 张颐交卸川大校长职务后,又与好友朱光潜一起去武汉大学(当时武大在乐山)任教6年,1945年两人又一起返回北京大学。1948年,张颐身体不适,回到成都养病,住在沙河堡文湘果园,紧挨着李吉力人的“菱窠”,两人交往频繁,常常促膝长谈。 新中国成立后,张颐被聘为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1955年又被任为四川省政协委员,一年后,他的老朋友吴玉章又来请他“出山”了。当时吴玉章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写信邀请张颐前去任教,但此时的张颐已年近古稀,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只得婉言谢绝。 不久后,北大校长马寅初及哲学系主任郑昕,又先后邀请张颐去北大,并言明:“不要求上班开课,时间亦不受限制,有暇将过去的旧作整理出来,务使先生之学不致成为绝学。”只让他指导一下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搞一些科研工作。他们的诚意让张颐很是感动,而北大又是他曾工作过的地方,他就是在那里和鲁迅共事,结下深厚友谊。张颐这次有些心动了。1957年,张颐又回到了北大。1969年,83岁的张颐病情加重,于同年6月23日逝世于北京。 [以上内容由"关注襄樊"分享。] |
陆更夫 (1906~1932)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陆更夫(1906~1932),又名梗夫,四川省叙永县人。童年时代在叙永城读私塾、小学,再转到永宁中学读书,因家贫中途辍学。靠叔父陆俊鸢支持,民国11年(1922)到成都市高师附中读书,受高师校长吴玉章、教员恽代英的思想影响,于1923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他与“学行励进会”骨干张子玉创办《红涛周刊》,宣传革命道理。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考进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向上,于1926年夏提前分配到叶挺独立团搞政治工作,后任连长,参加北伐战争。在攻打汀泗桥、贺胜桥的战斗中,英勇顽强,荣立战功,受到嘉奖。 1927年2月,陆更夫调往中央政治学校武汉分校任政治部宣传科长兼《革命生活》日刊的工作。曾撰写《斥蒋介石》、《再斥蒋介石》等文章,揭露蒋的反动面目。“四·一二”-政变后,他与陈赓、蒋先云等建立“黄埔各届学生讨蒋筹备委员会”,积极开展声讨蒋介石罪行的活动。5月16日,中央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特别党部成立,陆更夫当选为常委。“七·一五”-政变后,蒋汪合流,武汉军校被解散,一大批学生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陆更夫任三连连长。教导团在叶剑英的率领下经江西入粤,最后到达广州,准备参加广州起义。同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担任教导团一营一连连长的陆更夫,率部攻打广州市-和保卫长堤,然后回到-,负责保卫新生的广州苏维埃政权。广州起义失败后,陆更夫随部队撤到花县整编为红四师,任十二团-表,开向海陆丰与红二师及彭湃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会合,巩固和扩大海陆丰革0据地。 1928年1月,红四师进行改组,陆更夫任师政治部主任。同年夏,陆更夫奉命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12月回国,在北方局领导下的内蒙地区搞地下工作。1931年7月调往上海临时-会工作,同年10月,改任中共中央巡视员,赴两广检查军运工作。12月,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章汉夫被捕后,陆更夫继任广东省委书记,从香港潜回广州指导工作。1932年3月,省委机关遭破坏,陆更夫等16人被捕。经过党组织营救出狱后,于5月6日在赴上海的轮船上,又遭敌人逮捕,押解回广州,于1932年7月15日壮烈牺牲。 [以上内容由"00OO"分享。] |
黄季陆 (1899~1985)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黄季陆(1899-1985.05)生于光绪己亥年正月廿一日。公名学典,字季陆,国瑛公(黄国瑛)之季子也。幼有大志,聪慧过人,见诸兄读文章学制艺,甞曰,“大丈夫当图盖世勋业,若仅读死书,谋科举为夷狄效奔走,余不取也”。族中伯叔辈闻其言,即以大器期许之。会鹿生公谋刺川赵尔丰,聚义反正谋泄,被逮下狱。公以十二龄童子只身赴蓉探视。其胆识非常人可及也。公留蓉肄业于强国高等小学校。适四川铁路风潮激荡,全蜀骚然。公位民国告成,得-人资助留学欧美。在日本钦名大学毕业美国威斯灵大学学士美国俄亥药,加拿大都部郎托大学研究员。少年受民主革命影响,在成都强国高等小学读书,组织小学生保路同志会。并选为会长,参加-、讲演活动。后赴上海、北京、槟榔屿等地求学,并参与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毕业于复旦公学。1918年赴日本,入庆应大学。后转赴美国,入威斯灵大学学政治。旋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 1923年,赴加拿大,入都朗杜大学,任《醒华日报》主笔。同年归国。 1924年1月,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任大会《宣言》审查委员会委员。黄季陆-员参加国民党,开始出现-立场。后任孙中山大本营法制委员会副委员长、广东大学法政系主任。 1925年,参与-派,在上海另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任海外部长等职。次年1月,国民党"二大"会议通过弹劾-派的决议案,黄受严重警告处分。但黄季陆不醒悟,仍在其党部活动,并任青年部长等职。 1927年初,返川,任成都大学教授,因坚持-派立场,被武汉国民政府下令通缉。旋即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国共合作破裂,黄返川任国民党四川清党委员、省党部执行委员等职。 1928年,任广东省党部常务执行委员兼《国民日报》社长,并任中山大学教授。以后,当选为国民党第四届代表大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和第五届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西安事变后,黄季陆在香港通电力主讨伐张学良、杨虎城。 抗战期间,先后担任军事委员会第四副部长,"-青年团"中央团部常务干事兼宣传处长,内政部常务次长,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四川大学校长等职。在川大任职期间,把川大由峨眉迁回成都,多方筹集资金,扩建校舍,增添设施,延聘名师,增设院系,扩大办学规模,使川大成为多院系的综合大学。国民党反动统治即将崩溃时,黄季陆激烈反对师生参加爱国-,并支持纵容特务破孩进步教授。 1948年,返叙永,拉拢地方各派势力为他活动,竞选为"行宪国民大会"代表。 1949年,成都解放前夕,乘飞机去香港,后赴台湾。 赴台后任"行政院政务委员",1952年任"内政部长",协助陈诚推行"耕者有其田"政策,筹办台湾地方自治,颇多建树。 1954年,回任"行政院政务委员",主持权责委员会。 1958年,任"考选部长"。 1960年,转任"教育部长"。 1965年,任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 1968年,改任"困史馆"馆长及中央党史会主任委员。个人作品著有《对俄外交问题》、《民主典例与民主-》等。 [以上内容由"老巷俗人"分享。] |
罗震环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罗震环,1988年10月28日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中国大陆女歌手,毕业于成都大学表演系。2009年参加湖南卫视快乐女声,晋级全国60强。被著名音乐人朱桦誉为:“弱小身躯,却又有令人动容的唱功”公主小环的女歌手。同年推出个人首张EP《熊抱的温柔》,其中主打歌曲《一个微笑一个你》由王雅君(作词)、林俊杰(作曲)两位为其量身打造,同时邀来雪糕老师做MV男主角。2012年为《爱情公寓》系列演唱片尾曲(《爱情公寓3》片尾曲《靠近》和《魔剑传奇》主题曲《破晓之旅》。《爱情公寓4》片尾曲《别害怕》)随着歌曲的传唱度提升,2013年下半年上映的电影《4B青年之4楼B座》也同样选择了《别害怕》做主题曲。 [以上内容由"wendyfll"分享。] |
王瑗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瑗 女,二级导演。四川叙永县人,1925年2月出生。1940年考入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学校。1941年转入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学习话剧表演,1943年毕业后。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革命文艺团体“中华剧艺社”。抗战胜利后,剧社-解散。1947年在杭州参加浙江教育厅戏剧音乐巡回演出团,担任主要演员。1949年5月杭州解放,参加七兵团军区文工团。后调入浙江省文工团,这期间为浙江省越剧实验剧团导演了现代戏《王秀鸾》、《人面兽心》、《父子争先》。1952年转入浙江省越剧团任导演,为男女合演队导演了现代戏《小女婿》、《罗汉钱》、《未婚妻》、《金鹰》、《斗诗亭》等。为了让男演员学习传统戏的表演技巧,导演了《方卿见姑》、《赵氏孤儿》、《庵堂认母》、《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古装戏。为女子越剧队导演了《晴雯之死》、《陈妙常》、《秋江》等。1962年调嘉兴地区戏校和嘉兴越剧团,导演了《碧玉簪》、《拾玉镯》、《盘夫索夫》、《打金枝》、《争儿记》、《山花烂熳》、《胭脂》、《江姐》、《红灯记》、《于无声处》等今古大小几十本戏,其中《山花烂熳》于1965年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现代戏调演甚为轰动,影响很大。1979年调回杭州,担任浙江昆剧团导演。曾借到浙江越剧团与杨小青导演《刑场上的婚礼》。为杭州越剧团导演《曹雪芹》、舟山越剧团导演《海明珠》、余杭越剧团导演《催春柳》、嘉兴越剧团导演《蚕花女》(以上三剧在省戏剧节中皆获导演二等奖)、省小百花越剧团(与金宝花合作)导演《庵堂认母》。传记入编《中国文艺家传集》第一部。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名誉理事、浙江省导演学会理事。中共党员。现已离休。 [以上内容由"江汉平原"分享。] |
奢崇明 (?~1629)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奢崇明(?-1629) 明代四川永宁(今叙永)苗族头人,世袭永宁宣抚司职。天启元年(1621),应明征调援辽,率部至重庆,杀四川巡抚徐可求,据重庆起兵反明。分兵攻陷泸州、遵义,围成都,全蜀震动。旋为朱燮之及石砫土司秦良玉所败,解成都围,退出重庆。以后又与贵州水西(今黔西)土司安邦彦等联合反明,兵事蔓延,终天启一朝,未能平息。崇祯二年(1629),自号大梁王,安邦彦号四裔大长老,兵进永宁,为明川黔诸军包围,兵败死。 [以上内容由"kyl4215"分享。] |
余红模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余红模,又名淑范,笔名一弘、耿恒,原籍四川省叙永县水潦彝族乡,1932年出生于昆明。1950年参加工作,曾先后就读于贵州省民族干部训练班,西南民族学院第一期,毕业后留校工作。1956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五年制本科)读书;1961年毕业后在贵州大学历史系、贵阳第六中学教书。后调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历任《贵州民族研究》主编、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兼党委书记,1998年7月退休。 余宏模主要从事学术研究,曾组织领导贵州“六山六水”民族综合调查队,长期坚持田野调查,出版多种一族历史文化著作。并整理注释《时园诗草》、《四余诗草》、《大山诗草》、《园灵阁诗集》、《涿雅堂诗集》、《余达父诗集》、《且兰考》等彝族古籍出版;个人著述有《一弘诗草》、《明代彝族女杰奢香》、《黔西北民族调查研究文集》、《彝族历史文化论丛》;并参与西南民族学院校《彝族文学史》和《贵州通史》编写;《大山诗草》及学术论文《中国南方铜鼓德社会功能》等曾多次获奖。因学术方面的突出贡献,获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发展科学研究有突出贡献特殊津贴证书,被选为贵州省第六届人大代表、省政协第六、第七届委员。 [以上内容由"牛油面"分享。] |
章润瑞 (1919~2016)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章润瑞,1919年生,四川叙永人。194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曾任成都华西晚报,重庆公民公报主笔。建国后历任西康省教育厅副厅长,中共西昌地委副书记,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院长。告中国共产党党员、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央组织部批准享受副部级生活待遇。于2016年1月3日上午7:19分在家逝世,享年97岁。 [以上内容由"木子笑雪子"分享。] |
刘登桂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登桂 (1942—)别名石楠,四川叙永人,擅长藏画唐卡。1968年毕业于 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历任四川甘孜报社美编、甘孜州艺术馆美术干部、康定民族师范专科 学校老师、四川广汉师范学校美术教研室副教授。作品《欢腾的康巴》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牧炊》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作品有《晨歌》、《草地情》等。出版有《康巴藏族民间 美术》。 [以上内容由"漫步云端"分享。] |
李元胜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元胜 (1963~) 四川叙永人。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1985年起在《重庆日报》工作至今。现任重庆市作协副主席。1981年开始文学创作。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已出版诗集《李元胜诗选》、《重庆生活》,随笔集《都市脸谱》,长篇小说《城市玩笑》等著作。 [以上内容由"无关痛痒的人"分享。] |
春秋祠 | 春秋祠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祠位于叙永县县城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由山西、陕西盐商集巨资,拆除原关帝庙重建。主要供奉关羽,因关羽喜读《春秋左氏传》,故名春秋祠。 春秋祠具有浓烈的晚清宫庭式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结构严谨。主要建筑有乐楼、回廊、耳房、飨殿、关羽殿、三官殿、内设台、曲桥、水池、门厅,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上或雕刻,或彩绘,最典型的有九龙枋、九凤枋、永宁八景、百鸟梅花窗、百凤朝阳、百寿图、渔樵耕读、仿米南宫绘画等,精美绝伦,堪称晚清建筑雕刻艺术的瑰宝。闻名于国内外。春秋祠联匾,独具风格,内涵丰富,脍炙人口。 1980年春秋祠被命名为省级文物护单位。1998年建为木雕石刻艺术博物馆。 |
叙永雪山关 | 叙永县雪山关位于叙永县摩尼镇至赤水镇的路上,坐落在两座挺拔的山峰之间,将狭窄的隘口完全阻断。古时盐商出川到贵州必须经过这里,现在还依稀可见雪山关山脚下的石板路与拐扒子窝。雪山关与其它关隘不同的是,它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城墙,没有威风凛凛的敌楼。不过,一道高近三米的拱形城门,明白无误地告诉叩关者,这是军防要塞。 明代四川状元、著名诗人杨升庵谪戍云南永昌卫,屡次途经叙永雪山关,留有“雪山关,雪风起。十二月,断行旅。雾为箐,冰为台。马毛缩,鸟鸣哀。将军不再来,西路何时开”的诗句。此诗吟唱出雪山关的雄伟气势和翻越雪山关的艰辛,自然被后人镌刻于石碑之上。 民国蔡锷将军讨袁护国途径此地,写下了让人热血沸腾、正气凛然的对联:“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
清凉洞摩崖造像 | 清凉洞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叙永清凉洞摩崖造像座落在马岭镇平青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长50米,宽四五米,距地表1米的天然半环形洞窟红砂石质崖壁上。从东向西共42龛,均为拱形龛,横向排列。42龛内有222尊造像,29-31号为主龛,3尊座式佛像,龛高2.5米、宽1.55米、深0.4米;佛像高1.3米,肩宽0.6米。17号为最小龛,高0.1米、宽0.07米;均为深浮雕。洞下方有山门,坐北向南。山门墙高6米,长9.3米,宽0.7米。门高1.95米,宽1.15米。摩崖造像群开凿年代久远,规模宏大,雕刻精美,线条流畅,造型生动,为川南罕见的大型石窟雕刻是价值极高的摩崖造像群。 保护范围:以摩崖造像分布范围为界,向东外延100米,向西外延110米,向南外延80米,向北外延6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300米。 |
叙永松坡楼 | 叙永松坡楼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松坡楼前身为清朝贵州商会所建的忠烈宫(俗称黑神庙,供俸南霁云)也是贵州商会(盐商)所在地,当时的忠烈宫有大殿,耳房,戏台等组成,而今天的松坡楼只是其一小部分,民国时忠烈宫改为东城公园,1915年12月袁世凯在京宣布帝制,蔡锷将军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讨袁,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护国战争。蔡锷为一军总司令率领三个旅入川,1916年1月进驻叙永,司令部便设在忠烈宫,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蔡锷将军便把这改叫松坡楼,亭子也改叫松坡亭(蔡锷,字松坡)这就是松坡楼的由来 蔡锷 (1882~1916) 蔡锷,(1882-1916) 云南军政府都督,讨袁护-第一军总司令,上将军。 湖南邵阳县(今邵阳市大祥区)人,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出生于邵阳县亲睦乡一贫寒的农家。5岁随父母迁居武冈县山门。6岁入私塾。10岁读完“四书”、“五经”,能写流畅的文章,被誉为“神童”。13岁参与史学、词章院试,以优异成绩考中秀才。15岁考入湖南时务学堂。…… 详细++ 蔡锷 (1882~1916) 蔡锷,(1882-1916) 云南军政府都督,讨袁护-第一军总司令,上将军。 湖南邵阳县(今邵阳市大祥区)人,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出生于邵阳县亲睦乡一贫寒的农家。5岁随父母迁居武冈县山门。6岁入私塾。10岁读完“四书”、“五经”,能写流畅的文章,被誉为“神童”。13岁参与史学、词章院试,以优异成绩考中秀才。15岁考入湖南时务学堂。…… 详细++ |
鱼凫古街 | 鱼凫古街位于叙永县新城滨河路,以川南民居仿古风格建筑为主体,以明清盐马古道商贸文化为主题,融入叙永名人文化、客栈(会馆)文化、民俗民族文化、边贸马帮文化、现代休闲文化要素,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方面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努力打造成为一个具有驿道风情文化的旅游目的地。 |
泸州丹山 | 丹山风景区位于泸州市南114公里的叙永县境内,由分散的几个景点组成,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风景区内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溪流纵横,林竹密布,史前植物桫椤广为分布,丹霞地貌景观和喀斯特岩溶地貌,成为独具特色的景区。 叙永县城东城16公里的省级丹山风景名胜区,以其雄伟的丹霞地貌、奇峰峭壁,宋代以来的全真教隋山派道教官观,川南古代民族图腾遣迹等特点组成。山上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林中溪流潺潺,岩上瀑布飞泻;名人勒石,以及云海、浮光、日出日落、险境雾淞等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成为川南著名消夏避暑胜地。 |
傅钟故居 | 傅钟故居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傅钟故居(叙永县)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傅钟 (1900~1989)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1900年6月28日生于四川省叙永县城。1919年在叙永中学读书,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1920年赴上海预习法文,参加工读互助会。同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冬与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取得联系,随后参加筹建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出席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后改名中国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 详细++ 傅钟 (1900~1989)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1900年6月28日生于四川省叙永县城。1919年在叙永中学读书,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1920年赴上海预习法文,参加工读互助会。同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冬与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取得联系,随后参加筹建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出席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后改名中国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 详细++ |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画稿溪自然生态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境内,总面积达224平方公里,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地貌切割强烈,几乎少有外界的干扰。它是当今同纬度(北纬28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常绿阔叶林带,已发现近2000种高等植物。在这层峦叠嶂的山谷里,数万株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桫椤树就隐蔽在这片茂密的幽谷中。除了桫椤树群,这里还有野生弥猴啼鸣的原始峡谷,诗情画意的瀑布、飞泉,民风淳朴的明代古镇。 地址:泸州市叙永县水尾镇 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地质地貌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官方网站:http://huagaoxi.no51.cuttle.com.cn/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
茶马古道-赤水河茶马驿道 | 茶马古道-赤水河茶马驿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水河茶马驿道(叙永县) 保护范围:东南至风水桥外延50米,西北至赤水河边,东、西两侧各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紫霞峰摩崖造像及石刻 | 紫霞峰摩崖造像及石刻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霞峰摩崖造像及石刻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泸州市叙永县城东北12公里紫霞峰。北宋时期始筑庙,道、佛并存。山上有一摩崖像圆觉洞,洞高2.5米,深3.4米。宽2米。洞内造像15尊,正中3尊佛像,两侧6尊佛像。紫霞峰上有摩崖题刻42处,为明、清以来题记。字径最大者3米,最小者0.5米,有拓书北宋书法家米芾“第一山”、仿朱熹书法“霁雪”、清代内江进士王果所书“红岩”、抗日名将陈明仁所题“填海补天”,另有“别有洞天”、“秀锁双城”、“天外奇峰”等题词,风格各异,耐人寻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叙永东汉岩墓群 | 叙永东汉岩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叙永东汉岩墓群位于县城北20公里兴隆乡凤凰村烟灯坝。群墓分布于青山岩尾部岩麓石壁上,墓群共25座。墓群墓口向东北横向排列,全为单穴,墓室规格异同,其最大者高2.1米,宽2.26米,深切2.9米。最小者高0.85米宽1.12米。墓室均为弧形,凿纹如鳞,部分墓口镌刻有椎髻人头、兽面、鱼、马等浮雕。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茶马古道-大石川黔驿道 | 茶马古道-大石川黔驿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石川黔驿道(叙永县) 保护范围:向东外延10米至红军庙正侧,向南外延15米至竹林,向西外延20米至松柏村屋基,向北外延15米至竹林。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100米至城门洞,向南外延50米至竹林边田坎,向西外延50米至松柏村屋基北侧水泥公路,向北外延5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泸州夫妻树 | 夫妻树其实是同根生的树。砍伐夫妻树作屋梁是畲族民间建筑风俗。建屋前,人们采伐屋梁木材须寻同根树,砍后由夫妻两人抬回,表示夫妻恩爱。在四川南部林业之乡叙永县的合乐苗族乡,发现两株叫不出树名、被当地人俗称“夫妻树”的奇特的古树。“夫树”在山巅,“妻树”在山脚,两树相距500余米,但其间有一条天然红色石埂相连,像一根割不断的绸丝,两树树径在170厘米左右,根据林业部门考证,至少有500年树龄。“夫树”伟岸挺拔,形状如伞,四季常绿。“妻树”则非常奇特,具有预测庄稼收成的神奇本领,又被当地人称“庄稼树”,此树一年换一次树叶,并能开花结果。除树主干外,东南西北各发一粗大树枝。当年哪方的树枝开花结果,哪方的庄稼必定丰收,反之则必定欠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合乐苗族乡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茶马古道-官斗村川黔驿道 | 茶马古道-官斗村川黔驿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斗村川黔驿道(叙永县) 保护范围:驿道从古桥往西北外延100米,东南外延30米至凤凰山古庙,古道东、西两侧各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西北外延50米至曾俊明住房东侧,东南方外延50米至杨永华住房西侧,东、西外延50米至岩棱。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叙永县木雕石刻艺术博物馆 | 叙永县木雕石刻艺术博物馆叙永县木雕石刻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998年,原依托春秋祠馆址设立。2015年,设立博物馆陈列室于叙永县新区,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开馆,免费对公众开放。 叙永县木雕石刻艺术博物馆(陈列室)陈列石刻文物实物32件,木雕文物实物23件,多媒体展示5处,人机互动体验项目2个,馆藏其它类别精品文物10件,图片128幅,以极具叙永地方特色的木石雕刻精品文物为主要布展内容,辅以其它类别的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叙永木雕石刻文化繁盛的根源和叙永地方特色文化。展馆布展特点鲜明、多媒体手段运用得当、设计精妙,与文物巧妙组合互补,展览的观赏性、趣味性较强,在同类同级博物馆中创新较为突出。 叙永县木雕石刻博物馆欢迎您! 服务事项 叙永县木雕石刻精品、近现代名人字画、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 地址 泸州市新区档案史志局一楼 联系电话 0830-6266566 服务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及法定节假日期间开放, 开放时间: 上午9点-12点 下午3点-6点 交通线路 公交1路、3路及的士可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大石赖氏家族墓 | 大石赖氏家族墓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龟山往东行2公里,便来到互助村油藻坝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赖家墓群,这是赖声邦与其两个儿子的连室墓群。共有三座墓碑,占地228平方米。两座为单檐歇山式墓碑,一座为双重檐歇山式墓碑。山墙为三重,重檐歇山式。碑和围栏上深浮雕人物、花草、猪牛羊等图案50余龛,并配有诗文。书法由清代川南著名书法家赖天成所书,其雕刻艺术和书法艺术的价值都很高。可以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当年赖氏家族富甲一方的“清明上河图”。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