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聊城 >> 阳谷县 >> 金斗营镇

金斗营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聊城狮子楼

聊城狮子楼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阳谷县旧城中央十字街首。按《-》、《水浒传》,初称"狮子桥下大酒楼""狮子街桥下大酒楼",系武松斗杀西门庆处,后称狮子楼。创修年代无考。原为二层土楼,1958年重修为二层砖木结构仿古式楼房,上、下各5间,总高15.5米。   阳谷县狮子楼建于北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世界为数不多的酒楼”。一部《水浒》传遍民间,“狮子楼武松斗杀西门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为深化狮子楼的旅游特色。  关于狮子楼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宋仁宗年间,阳谷县人口兴旺,买卖繁荣,店铺林立,在阳谷城西街隅首上,有一中药铺,掌柜的叫赵润春,膝下无儿,只有一女名为秀姑,父女经营药铺,童叟无欺买卖昌顺。当地恶霸西门庆看上秀姑秀色,派人杀害了赵润春,霸占了药铺和秀姑。成亲之夜,秀姑为报杀父之仇,灌醉西门庆,关在屋里,点火烧屋,然后自杀了,可是西门庆未被烧死,而西花园鸳鸯阁化为灰烬。为镇邪压惊西门庆听从风水先生建议,盖起了狮子楼,楼前雕刻了一对红眼披鬓、呲牙咧嘴的石狮子。后来武松为兄报仇在此斗杀西门庆,遂使狮子楼名扬四海尽人皆知。阳谷县旅游局将在狮子楼附近开发出面积约25000平方米的旅游区,拟建西门庆五大店铺、七进庭院、县衙、古戏楼、银匠店、武大故居、王婆茶馆、狮子楼酒店、紫石街和停车场等,可提供吃、住、行、游、娱、购一条龙服务。届时,狮子楼将成为一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高标准综合服务能力的旅游景区。狮子楼地处县城中心,交通便利,服务配套。景区内主要土特产有阿胶、景阳冈系列酒、大枣、木雕,名吃有武大郎烧饼、烧牛肉、驴肉、呱哒等。  建筑设计  狮子楼坐落在阳谷县城大隅首西南角,始建于宋景祐三年,现为水浒旅游线上重要景点。“水浒”英雄武松为兄报仇在此怒杀西门庆,狮子楼因而名扬四海。此楼为宋式建筑,二层五开间三进深,青砖灰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建筑面积451平方米,高15.8米。楼前列石狮两对;楼内陈列水浒人物塑像,形态逼真,生动传神。当代名人沈雁冰、刘海粟、李苦禅、顾颉刚等均有题咏留此。现正在以狮子楼为中心兴建《水浒传》、《-》文化旅游区。此景区由《水浒传》文化区、《-》文化区和宋代商业民俗文化区组成,主要建筑有西门庆七进庭院、王婆茶馆、武大郎炊饼铺、古戏楼、玉皇庙、县衙、狮子楼酒店等,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购等多方面的需要,也可作为宋代古戏影视基地。  主要景点  2003年10月1日对游客开放的狮子楼旅游城为位于阳谷县城中心,该景区以《水浒传》《-》故事为背景的主题景区,反映宋代民风民俗,占地30亩。主要景点有:王婆茶馆、武大郎家、冷酒馆、纸扎店、西门药店、盐店、绒线铺、绸缎庄、客栈、狮子大酒楼、棋社、戏台、玉皇庙等。节日期间举行大型的节庆和庙会等活动。日常娱乐项目有山东快书、武大郓哥大街表演、阳谷风情表演、舞狮子、踩高跷、老年秧歌表演、豫剧团演出、民间杂耍表演、糖人表演、书法表演,工艺品制作表演等。其中,武大郎与潘金莲的形象受到游客的普遍欢迎,成为景区最大的亮点。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县内乘2路或6路公交车到狮子楼旅游城下车即可。自驾济聊高速聊城出口下高速—沿聊阳公路南行--距阳谷5km路标路口处右转直行2公里—狮子楼路左转—沿狮子楼路南行3公里—狮子楼旅游区。下高速后约1个小时车程。  开放时间  夏:8:00—18:30  冬:8:30—17:30  景点位置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十字街首  

聊城阳谷景阳冈旅游区

聊城阳谷景阳冈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阳冈旅游区,是《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处,也是龙山文化城遗址所在地,是水浒旅游线上的重点景区。  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  景区北部有湖面百余亩,可供游客垂钓、划船。景区娱乐项目有山东快书、虎斗鸡、抵羊、戏曲、武术表演等。  “武松打虎处”石碑为南宋时期所立。  山神庙: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庙内塑有武松打虎造像。庙的左前方立有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景阳冈”石碑,右前方立有著名书法家杨萱庭书写的高3米的“虎”字碑。  虎啸亭:位于景区西部,六角单檐,由徐悲鸿的夫人、书法家廖静文题名。碑林:在山神庙以北。因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故到景阳冈参观旅游的学术界名人大都在此题词、赋诗、作书、绘画。多年积累,碑林渐成规模。  武松庙:在北冈之巅。门匾额“武松庙”为赵朴初所书。园内东亭内为武松打虎处碑,西亭内为新铸大钟。大殿系五开间三进深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为武松塑像,像上悬“勋业昭彰”四字匾。墙内饰有国家一级美术师和民间艺术家合作的多幅木质彩刻壁画。  “武松打虎”浮雕石像:伫立在山冈前。由著名画家刘继卣创作。象征着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武松精神。  “天下第一虎”石:位于景阳冈南部,传为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的化身。  “景阳春晓”石:位于景阳冈南端的一块神奇的巨石,它形体美妙,正看如一“山”字。上刻著名书法家刘艺所书“景阳春晓”四字。  地址:聊城市阳谷县张秋镇景阳冈  营业时间:春秋季节:8:00--18:00;夏季:7:30--18:30;冬季:8:00--17:00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价格:30元/人  特色景观:武松打虎处、龙山文化城遗址、山神庙、虎啸亭、武松庙  游览线路: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山神庙--卧虎岗--武松打虎处--虎啸亭--虎池虎舍--武松庙  公交车:  旅游区开通了聊城至景阳冈、阳谷至景阳冈旅游专线,每20分钟一班。  自驾车指南:  1、从济南经(济聊高速公路)到聊城经(聊位路)到景阳冈;  2、从聊城也可以经(聊阳路)到阳谷经(阳张公路)到景阳冈。  

山东凤祥集团工业园区

山东凤祥集团工业园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山东凤祥集团位于聊城阳谷县,是集种禽繁育、商品鸡饲养、饲料加工、肉鸡屠宰分割、禽肉熟制品、调味品、生物制品、乳制品、植物油、热电联产及高密度板生产加工出口于一体的综合性跨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国家AA级景区。凤祥集团生产基地设计起点高、现代化程度高,各种生产设施建有宽畅明亮的参观通道,使整个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尽收眼底,给旅客以环保型、标准化、高科技、现代化生产的感受。   与法国合资的凤祥—爱迪西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种鸡繁育、商品鸡饲养、饲料加工以及肉鸡屠宰分割的大型现代化企业。游客在这里可以看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荷兰全自动屠宰加工生产线,还可以看到整个严格的自检自控体系。屠宰冷藏厂是经商检局和伊斯兰协会核准注册的清真食品生产厂,游客可以看到最清洁的冷藏过程。爱迪西-凤祥熟食加工厂,与法国合资组建,是中国最大的禽肉熟制品生产加工出口企业之一,主要生产油炸、蒸烤、肠类、炭烤等8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这里可以看到为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快餐肉食加工的过程。   凤祥生物城是凤祥与北京中科院合作建设的,以鸡肉、鸡骨、鸡肝、鸡血、鸡内金等为主要原料,运用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生产小肽血红素、胶原蛋白钙等新型医药保健品及现代复合调味品。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到高科技的在农产品加工的应用与扩展。凤祥乳业是集牧草种植、加工,奶牛繁育、养殖,乳制品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具备万头奶牛的养殖能力,年加工能力20万吨。奶牛繁育中心是以良种奶牛饲养、繁育、奶源基地建设的生产企业,下辖4座良种奶牛繁育场,15座奶牛饲养小区,存养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荷斯坦奶牛达1万头。   凤祥宾馆是由凤祥集团投资兴建的一座集住宿、餐饮、娱乐、会议于一体的现代化商务旅游休闲度假宾馆,宾馆前有音乐广场,后有百亩花园,园林绿地,环境优雅。凤祥购物中心内展示了凤祥集团独具特色的各类产品,可为游客和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成为集展览、销售、参观、交流于一体的立体化对外宣传窗口。

阳谷海会寺

阳谷海会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海会寺清代古建筑群。坐落于阳谷县阿城镇东南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经乾隆、光绪年间两次扩建续修,形成了殿宇巍峨、楼阁连亘的清代典型古建筑群。为华北五大寺院之一。该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原有殿宇楼阁168间,2001年仅存81间。由大殿、戏楼、碑亭、千佛阁、刘公祠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既自成一体,又与整体结构协调融洽。建筑系采取北方传统的民族形式,砖木结构,飞檐斗拱。寺内尚存有碑刻、石雕、木雕、彩画及康熙手书诗文。现经住持僧人化缘修缮,又重现昔日光彩。海会寺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城东25公里的阿城镇古运河畔,是华北地区规模较大的寺院之一,由刘公祠、海会寺、运司会馆三部分组成,包括山门、天王殿、千佛殿、钟楼、鼓楼等十余处景点。海慧寺是清代典型的庙宇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原为元代礼部尚书曹元用的故居,是国家AA级景区。  海会寺自古便与智慧、商业和财富有着种种不解之缘,佛教文化、本土传统文化和运河商业文化在此获得完美结合,该寺于2000年举行了大型开光典礼。(文/阳谷旅游局)

闫庄民俗村

闫庄民俗村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闫庄村地处阳谷县阿城镇,全村总人口1200人。2007年,该村被命名为“中国民俗文化村”。2010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105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闫庄村名列其中。  闫庄村于清康熙八年建村,距今已有341年的历史,曾是黄河岸边有名的粮棉交易市场,非常繁华。为了传承祖辈艰苦奋斗、勤劳耕耘的宝贵精神,教育启发后人,闫庄村把村民以前用的300多件老农具、生活用具收集整理到一起,细分为30个系列,分别珍藏陈列在14个展厅里,免费接受游客参观。该村还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种植环村生态林,完善了村内路、水、电配套设施,开发了东西龙潭、钓鱼台、鸟园等游乐项目。民俗文化和生态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慕名来这里参观旅游的客人。(文、图/阳谷旅游局)  继2007年被授予“中国民俗文化村”称号之后,阳谷县阿城镇闫庄村再获殊荣。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近日公布的首批105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中,闫庄村名列其中。闫庄村始建于清康熙八年,距今已有332年的历史,作为黄河沿岸有名的粮棉交易市场,一度非常繁华。为了承载老辈人艰苦奋斗、勤劳耕耘的宝贵精神,教育启发后人,闫庄村收集整理了300多件老农具、生活用具,细分为30个系列,分门别类珍藏陈列在14个展厅里,并给每件展品贴上标签、写上说明,免费接受游客参观。该村还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种植了环村生态果林260亩,庭院绿化经济林146亩,完善了村内路、水、电配套设施,开发了东西龙潭、钓鱼台、鸟园等游乐项目。2007年10月,凝聚着全村人集体智慧的“中国鲁西农耕文化博览馆”诞生了,同年中国农村社区发展促进工程组委会授予该村“中国民俗文化村”荣誉称号。为保护和整理闫庄村传统民俗文化,闫庄村“两委”组建了“民间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一个重要的规划就是占地七八亩的“中国鲁西农耕文化博览馆”。该馆计划与闫庄新村建设同步进行,目前正在积极筹建中。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闫兆美介绍:“下一步,闫庄准备推出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观农家景、品土特产品、赏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系列主题民俗生态旅游项目,全面推动民俗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阳谷文庙

阳谷文庙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阳谷文庙,座落在景阳冈酒厂居民小区。距老城大隅首约200米,南临紫石街,北邻棋盘街,东邻狮子楼园区,西邻景阳冈酒厂居民区。  文庙即孔庙,又称圣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元明以后通称文庙。旧制,“府州县皆建孔子庙庭而学官附焉。”因为旧时儒学都设在孔庙,所以又称庙学,是一个地方的最高学府。  阳谷文庙最早建筑年代,可考的有旧县志所载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的一篇碑记《阳谷县重修庙学记》,距今也已经900余年。元、明、清时期曾多次重修。清乾隆年间,阳谷文庙主体建筑为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东西长25米,宽15米,顶高13米。整座殿为砖木结构,殿外墙北、东、西3面用青砖砌成,南面为木制,殿内雕梁画栋,甚为壮观。大成殿内正座是泥塑孔子像,东西分塑颜回、子思和曾子、孟子“四大贤”(即“四配”)像。大成殿前东、西庑各10余间,并建有戟门、棂星门。大成殿后是明伦堂。除上述建筑外,还有启圣祠(崇圣祠)、乡贤名宦祠、泮池、敬一亭、奎星阁、尊经阁、文昌楼、更衣亭、龙门坊、出入两牌坊等,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宫殿式古建筑群。“五四”以后,倡导新文化,长期关闭的文庙庙门被打开,曾先后被改建为县立女子小学、阳谷单级养成所、县立师范讲习所、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等。“文革”期间文庙建筑遭到严重破坏。  2004年3月,山东景阳冈酒厂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大县的目标出发,经省、市、县文化主管部门批准,对文庙予以重修,于2005年8月落成。新修文庙采用宋代建筑风格,建有大成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七间,大成殿塑有孔子巨型雕像,两侧为颜子、子思、曾参、孟子塑像,三面墙壁上为概述孔子生平的“圣迹图”。东西两侧配殿展示的是“论语”和历代名人书法杰作。新建大成门、龙亭各一座。大成门外东西两侧的文化长廊详实记述了阳谷的历史变迁、风土民情、历史故事、杰出人物和历史典籍,是阳谷千年历史文化的巨幅画卷。重修文庙时,还建设了“孙膑兵法展馆”,文圣、兵圣交相生辉,使“千秋阳谷”文化园区成为阳谷的又一重要文化旅游景区。(文/阳谷县志办图/阳谷县文化馆李健)

刘邓大军渡黄河指挥部

刘邓大军渡黄河指挥部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2年,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建设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馆和渡河广场,景区命名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于2014年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位于阳谷县寿张镇沙河崖村,1947年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正是在这里,指挥着十二万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将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黄河防线土崩瓦解,吹响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的号角。  纪念园占地面积约3430平方米,共分为渡河广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馆和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三部分。  渡河广场设计为两阶式,代表着刘邓两位-曾来这里居住过两次,广场中央是按照1:1的比例采用花岗岩制作的人物雕像,展现的刘邓两位-站在船只上带领战士们渡河的情景,雕像连底座共高4.763米,代表着刘邓两位-在1947年6月30日率部队强渡黄河天险。在雕像的南北两侧共有13块地碑,简要介绍了刘邓两位-从1938年到1950年,亲密合作13年的历程。  纪念馆主要包括有展厅、多媒体3D放映室、游客服务中心、办公室等,展厅里面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影片资料,以及当时的一些文物,详细介绍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前情后果,共分为战前形势、渡河准备、强渡黄河、渡河战役、拥军支前、刘邓合作、阳谷革命史、继往开来等八大板块。  指挥部旧址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前院为渡河作战室、警卫员室,后院为当年刘邓两位-以及房东居住的地方,房间内展示有人物塑像、渡河作战图、发报机、电话等实物,真实再现了当年刘邓两位-在沙河崖指挥作战和艰苦生活的场景。隔壁村长蒋广立家是一处极具地方特色的鲁西民居,渡河期间被改为指挥部伙房和卫生室。蒋广立在家里成立了支前指挥部,号召村民组织运输队、担架队为战士们修筑战壕,运送弹药、军粮和慰问品等,保证了解放军渡河支前工作顺利进行。  

坡里暴-动旧址

坡里暴动旧址为聊城文物保护单位。  坡里以东郭店屯、九都杨一带,是贫困农民集中的地方。在0员杨耕心等宣传发动下,这里农民的觉悟日益提高,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拆毁教堂、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口号。当时,阳谷韩庄一带有一支韩建德领导的打击土豪劣绅的农民武装,后来杨耕心与韩建德建立了联系。杨耕心阐明0的主张,韩建德表示愿意跟0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在杨耕心、聂子政的具体指导下,由韩建德部和农会会员组成了近百人的骨干武装。  1927年10月0东昌县委(又称鲁西县委)成立后,根据省委指示和鲁西政治、经济形势,决定在坡里举行武装-。1928年1月14日(旧历丁卯年腊月二十二日)晚,韩建德、聂子政率领-队伍利用教堂晚上要做“晚祷”,教徒可自由出入的有利时机,一举攻进并占领全部教堂,将二三百人的护院、打手、主教、修女及教徒集中控制起来,缴获长短枪四五十支、子弹万余发、银元2.7万元、粮食数千担及其他大批物资。次日,王寅生、张干民和杨耕心等迅速赶到坡里。经过商议,成立了“东临地区工农革命委员会”,组建了以韩建德为总司令的领导机构,县委委员聂子政代表党组织处理军中事务。同时,以“东临地区工农革命委员会”名义发布《告民众书》,阐明政治主张和-目的,并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收缴地主豪绅0,动员贫苦农民参战。  坡里-的枪声震惊了反动统治阶级,阳谷县知事王加桢闻讯惊死。东昌道尹陆春元立即向张宗昌禀报,并急调12县的-及地方民团共四五千人火速开赴坡里,包围了教堂。由于反动势力过于强大,2月7日晚上,-队伍-撤出教堂,于黎明前经堂邑到达冠县县境,遭到直隶军务督办褚玉璞部的堵截。轰轰烈烈的坡里-失败了。  坡里-是中国0领导的山东最早的一次农民武装-,对鲁西地区和全省武装斗争的开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999年4月,坡里-旧址被列为聊城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阳谷县志办)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位于阳谷县城南寿张镇的沙河崖村,1947年,-司令员和-政委正是在这里,指挥着十二万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将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黄河防线土崩瓦解,吹响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的号角。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共分为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渡河广场和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馆三部分。指挥部旧址真实再现了当年刘邓两位-在沙河崖指挥作战和艰苦生活的场景。  渡河广场设计为两阶式,代表着刘邓两位-曾来这里居住过两次,广场中央是按照1:1的比例采用花岗岩制作的人物雕像,展现的刘邓两位-站在船只上带领战士们渡河的情景,雕像连底座共高4.763米,代表着刘邓两位-在1947年6月30日率部队强渡黄河天险。  纪念馆主要包括有展厅、多媒体3D放映室、游客服务中心、办公室等,展厅里面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影片资料,以及当时的一些文物,详细的介绍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前情后果,共分为战前形势、渡河准备、强渡黄河、渡河战役、拥军支前、刘邓合作、阳谷革命史、继往开来等八大板块。

海慧寺

海慧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海慧寺,位于阳谷县城东50华里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据寺碑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所建,至今仍坚固如初。寺院占地近百亩,由刘公祠、海慧寺、运司会馆三部分组成。原有殿堂、僧房、楼阁200余间,现存81间。  海慧寺作为寺院建筑,结构完整严谨。沿其中轴线从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和前殿、中殿、大殿、三大殿及三进院落。山门三间,额匾上写“海慧寺”三字。山门外原有二个大石狮,其上建亭,称为狮子亭。山门内有泥像哼哈二将,高约一丈五尺。进山门即是前院,院内东西两侧建有钟鼓二楼。前殿三间,内有二个佛龛,关帝与韦驮二神像南北相背而立,东西山墙分别立着四大天王。中院有中殿三间,为穿堂式建筑。殿中南向供弥勒佛,靠背北向供观音菩萨。院内各有平顶配房五间。后殿是正殿、即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木结构、砖登顶、是寺内主体建筑,比前殿、中殿都高大宽敞。正中供奉三尊木雕池佛坐像,中间一像是释迦牟尼、俗称西天如来佛。海慧寺后院落两面三刀旁各有小院,以中轴线为准左右对称。西院为大悲阁,东院主体为方丈阁。海慧寺是阳谷现存的古代文化宝贵遗产。   

坡里天主教堂

坡里天主教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阳谷县定水镇坡里庄。是一座结构完备、功能齐全、建筑精美的天主教堂。是山东西部最大的教堂。1928年中-组织领导的著名的坡里起义就发生在这里。教堂坐北朝南,是一座由8栋西式洋楼相互连接组成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包括大教堂、修士楼、修女楼、育婴堂、修道院等等。据《聊城地区志》记载:清光绪七年(1881)德籍神甫安治泰和奥籍神甫福若瑟到阳谷县坡里庄传教,次年购地建堂。到光绪十五年(1889)教堂建成,教务得到迅速发展,遂成立坡里本堂区,辖阳谷镇、范县、观城、朝城、梁山等地堂口。1933年,经罗马教廷批准成立阳谷宗座监牧区,主教府设在坡里教堂。1939年,阳谷监牧区升为宗座代牧区。1945年,阳谷代牧区升为主教区。1947年,因战争等原因教会活动基本终止。古老的坡里教堂中西结合,堪称建筑精品。至2001年底,教堂现存房间200余间,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

博济桥

博济桥为文化旅游景点。  博济桥,坐落在阳谷旧城东门外,地处过去阳谷北通东昌、南达寿张、东去张秋的必经之处和交通要道。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据旧县志“桥梁志”记载:“博济桥在东门外,其关厢之半,乃寿张抵东昌南北通衢,岁久洼下。每雨后注水,或至没顶,致令东西张秋之路梗塞不通,其关之居民隔若两泮然。明万历二十五年,知县傅道重命义民董宪章架石桥三空,旁设栏杆以翼之,勒其碣曰博济,改故道于东偏之高阜焉。”  石桥建筑由桥基、桥身两部分组成。虽历经400余年风雨剥蚀,现桥体仍坚固如初,并无陷落与断裂现象。桥上有两排浮雕石栏,下有石砌拱券式桥洞3个。桥身东西长8.30米,南北宽5.12米。桥栏有望柱十二根,顶端雕有形态各异的狮子,望柱间以石栏板镶嵌,均镌有浮雕图案,甚为可观。石桥在构造上也别具特点,整体石砌,做工细致,手法精巧,造型美观,古朴大方;各部件之间,卯榫相接,严密无间,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博济桥民间称为“石牛拉石车桥”。《阳谷县志》载:“邑有县丞笪公居官清廉,莅任之时,惟一牝牛驾车而来;及解任日,牝生一犊,公谕令仆人留犊于邑,仍驾一牝牛去。后人思其德,因刻其像于博济桥上,至今犹存。”后人将此石刻称为“石牛流芳”,誉为阳谷县城一景,并题诗赞曰:“已驾车牛子母分,犊鸣悲切不堪闻,石桥遗迹今犹在,耆老指谈如见君”。笪公名一顺,明代万历年间任职阳谷县丞。“刻其像于博济桥上”,寄托了人民对清官的赞誉和思念。(文/阳谷县志办图/阳谷县文化馆李健)

古阿井

古阿井为文化旅游景点。  古阿井,又称阿胶井,在阳谷县阿城镇西北2公里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东阿县故城’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供天府,本草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井深数丈,以青砖砌就,井口以长方形青石板覆盖。  井北有六角六柱石亭,为清光绪五年(1879)重建,造型古朴,雕琢精细。亭内有龟驮碑,高约5尺,宽2尺余,碑上篆刻“古阿井”三个大字,“井”字内还有—点。正面石柱楹联为“圣代即今多雨露,仙乡留此好源泉”,横额“济世寿人”。  信息来源:阳谷县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阳谷县人民政府

紫石街

  紫石街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北宋庆历年间,阳谷有一个孙姓知县欲筹资重修衙前商街,老百姓积极响应,争相出资出力,不到一个月,工程竣工。当晚,一块紫石从天而降。人们议论纷纷:天降紫石,寓意紫气东来,预示着阳谷必将兴盛昌达。于是把这条商业街叫做“紫石街”。后来,施耐庵将之写入《水浒传》中,从此紫石街名扬天下。

五花槐

  五花槐位于临清市路庄乡辛集村。树高10.92米,围径1.2米,外露的树根上有3个似马蹄状斑纹。  1939年《馆陶县志》记载:“辛集村中观音堂左侧有异槐,夏季放花,每朵五色。”“五花槐”比普遍槐开花晚,花期长,花梗呈草绿色,下垂,长短不一;花身长而扁平,形似如意花;花絮象一株株倒垂的鸡冠花,生有小刺儿,顶端呈龙头状。槐花的颜色从里往外呈紫、红、绿、黄、白5色,花香宜人。  相传,“五花槐”植于前汉。宋太祖过此,正值花蕊灿烂,徘徊树下不忍离去。后来老槐枯死,旁生小槐1株,花仍5色,现现在的这棵“五花槐”,“五花槐辛集”村也因以为名。   

金斗营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金斗营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