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六安市 >> 金安区 >> 翁墩乡

翁墩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皖西博物馆

皖西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徽省皖西博物馆属市级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重点博物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建于1980年,占地1.3万平方米,系仿徽派建筑。建筑面积近4500平方米,其中展厅1500平方米,文物库房1150平方米,环境幽雅,景色宜人。  六安是皋陶后裔的封地,商为六国。春秋时成为楚的属地,是吴楚百年之争的古战场。汉代九江王,淮南王英布,六安王刘长、刘庆均建都于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之一。六安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现有地面文物1700多处,馆藏文物2万多件,其中一级文物300件。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和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38处。境内出土的文物数量多、品种全、级别高,楚大鼎、越王剑、鄂君启金节等珍贵文物全国罕见,2006年发掘的双墩一号汉墓更是名震海内外,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皖西博物馆新馆坐落于六安市政务新区市行政中心东侧,规划总用地面积2.7万㎡,地上3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1.2万㎡。建筑设计独特、结构新颖,以三层主殿为中心,南面为两层东、西耳房,背面为凹字型两层后楼。形体采用宫廷加庭院式布局,以汉代建筑的演化结合传统徽派民居院落空间,整体体现汉代建筑风格。  皖西博物馆展馆共有9个展厅,6800平方米,现馆藏文物标本近万件,虽为中型地方史志性综合博物馆,但馆藏量居全省博物馆第二。它由六安历史文物精品和皖西革命为基本陈列内容的《走进皖西》和《皖西庐剧艺术》、《皖西民风民俗》、《元亨纪念馆》3个专题陈列馆组成,相对自成系统,具备文物收藏、保护、展示、教育和研究的功能。“走进皖西”包括“皋陶魂”、“古代英杰”、“红旗漫卷”三大部分。以青铜文化、陶瓷文化、葬制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以文物、文献、历史图片为载体,结合馆藏实际,通过场景、模型、数字技术、图文等多种辅助手段,展示皖西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中国革命史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专题陈列分为“皖西庐剧艺术陈列”、“皖西民风民俗陈列”、“元亨疗马”。  展览与藏品  唐寿州窑四系盘口壶高32 cm、口径11.5 cm、底经12 cm,1981年六安丁集新塘征集。壶,是古代盛水器,各式各样。瓷壶一直是各地窑口生产的大宗产品。盘口壶是东汉至唐代较为盛行的一种瓷制品。西汉时,有的喇叭口壶已在口颈交接处做出一条棱线,东汉前期,棱线更加突出,口颈外斜,初具盘口的样子,到了东汉中期即演变成盘口壶。它的外型也由矮小逐渐发展到高大,盘口逐渐高起,颈部由短到长,腹部由圆发展到椭圆,系由环形演变为桥形,后又变成条状。盘口壶以四系居多,这件寿州窑四系盘口壶的重心在下,盘口深,长颈、鼓腹、平底、肩部饰四系。虽然器体高大,但比例协调线条柔和,造型较为优美。  汉漆皮彩绘陶锺汉漆皮彩绘陶锺高34.6 cm,口径12 cm,腹围84 cm,底径17 cm。泥质灰硬陶。侈口,束颈,溜肩,扁球腹,圜底-,圈足外侈。肩部帖附对称的铺首衔环两只,肩、腹部各有凸宽带纹一周。器表均施褐色漆皮,自口沿以下至腹部用红白两色相间绘宽带纹、三角纹、蕉叶纹和云鸟纹,圈足部以红彩绘宽带纹和波浪纹。  汉陶灶1995年4月4日城东开发区223号墓出土。泥质细灰陶。灶台近船形,后端立烟囱。台面上有三个圆形灶口。灶壁竖直,侧、后壁均高出台面,前壁开半圆形柴草口。中间灶口上置釜,釜上置甑,釜前后灶口上分别放置一盆一罐。  清窑变穿带瓶国家文物商店总店拨交 高29.9 cm, 口长11 cm, 宽8.8 cm,腹长19 cm,宽17 cm:足长12.3 cm,宽9.3 cm, 景德镇官窑制品。长方形直口,方唇,溜肩,弧腹,长方圈足。口、颈四角内窝,颈两侧帖附两个长方贯耳。腹前后壁各有一片鸡心状凸起。器壁厚重,内外满釉。器表以铜红釉为主,在四棱、两耳、两侧腹壁等处间有青、黑两色釉。底部有“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三行篆书青花款。  元 .雕花人物银盏与托盘盏与盘组合。盏敞口、鼓腹。矮圈足,对称式人物竖耳,中心膝坐一童子玩弄一花球,两耳即为两个头扎双髻,身着长衫的少女,站在莲花上,双手扶着盏沿,凝视盏内男童。盏外通体饰凸起的折枝花卉。托盘平折卷沿,浅腹,平底。沿饰忍冬花,盘口饰牡丹花,四周花丛中两对童子,各手持折枝花卉作舞蹈状,形象逼真,花朵怒放,人物生动可爱。  2015年1月8日,我市皖西博物馆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验收,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作为我市的重要窗口单位,皖西博物馆每年接待大量观众参观,其中包括众多的外地来皋游客,为进一步加强接待能力,提升服务水平,该馆自2013年起积极开展国家4A级景区申报准备工作。一年来,该馆通过认真践行博物馆职能,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强人员管理、培训,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城市窗口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宣传推介六安的一张精美名片。作为文博院馆类,皖西博物馆依托六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遗存,充分利用馆藏文物丰厚、陈列体系完整以及教育基地主题活动丰富多彩等功能优势,积极打造区别于全市其它景区的特色旅游景点,在评审中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此次皖西博物馆成功申报国家4A级景区,对于该馆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丰富六安旅游资源,提升城市品味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悠然蓝溪旅游景区

悠然蓝溪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悠然蓝溪旅游景区是按高标准高起点打造。项目位于合肥市和六安市之间,南邻312国道,东距合肥市37km,西距六安市区15km,北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39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是精心选址的一块沉淀了厚重历史人文及生态资源的风水宝地。悠然蓝溪旅游景区占地1850亩,容积率0.85,总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分两期建设,计划工期4年。第一期建设19万平方米,计划工期18个月,投资12亿元。景区力求打造“以生态自然为基础、以本土特色文化为灵魂、以新中式建筑为载体的”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生态型休闲度假景区。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宣传六安乃至安徽,弘扬徽文化,展示安徽旅游业的发展成果,从而提升安徽整体旅游形象,促进安徽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景区介绍  泛巢湖国家级旅游区的旅游服务集散地及枢纽;中高端群体休闲度假的范本项目和振兴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精品;成为六安新的城市名片和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休闲旅游景点;成为安徽省旅游业的龙头项目;彰显皖西地区和安徽的人文精神,以文化的包容性增进城市的开放性与知名度,促进六安迈向国际化的开放格局。  景区定位  基础设施  景区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悠然蓝溪项目把握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把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项目实施的先行条件,通过有效利用项目所在地已经具备的水、电、气、道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在前期规划设计中全面统筹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合理安排景区的功能分区,遵循景区高端性的定位与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实现景区的交通、指示系统、景区环境、景区接待中心、公共设施以及餐饮购物点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创新性、全面性以及系统化。景区基础设施总施工面积11000平方米,全面保证基础设施系统的完善性。  文化产业  悠然蓝溪景区以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为目标,充分融合皖西本土特色文化,形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业态为主线的全方位、立体式旅游文化产业链,具体表现:  旅游观光——徽商馆、雕塑广场、水族馆、古街。  多元餐饮——婚宴广场、高端餐饮、品牌餐饮、特色餐饮、地方风味餐饮、特色风味小吃等。  休闲娱乐——酒吧、休闲茶楼、小吃戏台、江南大戏台、湖畔茶吧茶座、星级院线、商务歌城、量贩KTV、电玩城、大型水会、品牌咖啡馆、演艺中心、大型足疗、中小型足疗、高端私人会所、画舫等。  养生体检美容——美容医院、养生道场、体检中心、中医馆、特色养身会所。  旅游购物——购物中心、名店街、品牌专卖店、旅游纪念产品、土特产品、酒庄酒窖、小水吧购物亭。  爱情公园——大中小型各色影楼、爱情主题广场、婚纱摄影基地、中式婚礼堂、爱情小屋、爱情系列雕塑、婚庆礼品。  游乐设施——小画舫、星期八小镇、水幕电影、运动拓展、水上公园、沙滩排球、水上高尔夫、汽车电影。  酒店住宿——超五星酒店、舒适型五星酒店、会务型五星酒店、产权式酒店、快捷宾馆、青年旅馆、民居客栈。  悠然蓝溪业态丰富,休闲娱乐、养身美容、酒店住宿等总共规划了近3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从而满足客群的多样化旅游需求。  旅游集散中心  悠然蓝溪项目的旅游服务集散中心建设面积3000平米,是一个集旅游信息服务、导游、咨询服务、旅游投诉、景点推介、旅游客运、游客集散、娱乐等为一体的旅游服务平台,能为游客提供便利、舒适、安全、快捷、实惠的旅游服务。项目在旅游服务中心内设置了包括美容会所、康疗养生、运动中心等全面的配套服务设备,能够让游客体验景区更高效的服务功能。  同时旅游服务集散中心通过建立旅游接待、商务旅游客运、休闲娱乐、景点大型活动、旅游咨询服务、票务预订、旅游投诉受理等多种功能等“一条龙”服务模式,向省内、国内以及国外游客提供完善和高质量的接待服务,并将以传统旅游产业为基础,努力向高端旅游、商务服务及旅游文化产业方向发展,为努力发展成为华东地区重要风景旅游城市、与国际旅游接轨的“窗口”。  悠然蓝溪依据最新编制完成的《省会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泛巢湖国家级旅游区的旅游政策,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努力发展成为旅游服务的集散地和枢纽中心,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基地建设。  养生度假中心  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的因素,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于一身,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无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养生理念深入人心的前提下,悠然蓝溪以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景区为基础环境,规划建设高端标准的养生度假中心。  养生度假中心位于悠然蓝溪景区的上北之处,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米,依托景区内的生态环境,传承徽州千年文脉,打造中国式自然山水与徽州古典建筑相融合的度假、休闲、养生珍品。中心内规划布置了花园洋房、酒店式公寓、星级酒店,配合温泉养生馆、水上高尔夫,各具特色的建筑组团掩映在醇境美景之间,带来度假、休闲、养生等多重需求的完美和谐。  文化活动广场  根据党的-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精神和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悠然蓝溪项目依托六安和安徽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区域内的徽商文化、皋陶文化、水利文化、红色文化、本地特色民俗文化为基础,规划了以宣传推广六安和安徽历史文化、民俗民风、民间艺术、休闲娱乐、博物馆、纪念馆为设计元素的文化体育活动广场,逐步营造文化氛围,形成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区域文化中心。广场建筑规模近3万平方米,包含文化教育基地、文化宣传展示中心、民俗风情街等文化业态以及徽商博物馆、太极文化广场、大型游客中心、文化体育公园等重大文化项目。  大型雕塑、文化墙、植物小品、休闲中心、运动中心共同构成大型综合性广场的必要元素,环龙石柱、大型喷泉以及石材的配合运用彰显出大气磅礴、雄伟壮观的中华气质。  通过文化体育活动广场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本地文化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以产业发展促进文化遗产的有力保护,为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作出应有贡献。  生态旅游观光园  悠然蓝溪立足景区内自然条件、秉承“绿色环保”的理念,充分利用景区内的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乐、可居、可娱”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生态旅游与观光体验相结合的特色旅游。200亩的规划面积,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旅游经历。

六安梦幻海洋大世界

六安梦幻海洋大世界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六安海洋大世界是六安市第一家海洋大世界(海洋馆),由安徽浙东集团与浙江嘉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安徽体量最大的海洋馆,2014年12月13日在六安市政务中心就六安海洋大世界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确定了六安海洋大世界项目建筑面积10000平米,总投资1亿元。  该项目坐落于浙东商贸城C区,解放路与大别山路交汇处,是大型的、现代化的、先进的海洋生物科普馆,集观赏、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和商务会展为一体的海洋生物馆。  海洋馆内包含海底观光隧道,向广大消费者展示水族生物;海洋生物表演区,每周定期更新海洋动物表演;海洋知识科普区,为了加强消费者对海洋生物的了解,馆内配备了专业的知识解说与科普片播放;同时馆内还将销售海洋产品,以及其他附带价值服务。  六安海洋大世界旨在将教育与科普将结合,也将带给我们的孩子更多的惊喜、快乐和精神享受,让孩子在游乐中学习,欢乐中成长。

东石笋

东石笋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东石笋风景区位于大别山东北麓、六安市金安区的南部,距合肥市100多公里,是我省新开发的自然生态风景旅游胜地。  东石笋风景区内峰峦叠嶂,森林茂密。溪流瀑布,竹海连绵,奇松怪石,古树参天,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景区内最为著名的是有“中华第一石笋”之称的奇笋景观,东石笋高38米,如笋似剑,直刺蓝天,石笋含天然水晶、绿玉等高耐磨矿石。不同角度观看东石笋,有时它似老僧入定,有时似怒马狂奔。西石笋高30米,形态与东石笋相似,不同的是两侧生有两个小石笋,颇具特色。东西石笋如一对恋人遥遥相望。大自然在这深山幽水之间的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  作为自然生态旅游胜地,东石笋风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大气、水体、土壤三度空间未受任何污染。那里植被茂密,绿波竹海,空气清新得如同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景区内沟谷纵横,溪流遍布,终年不息。泉水瀑布重叠,青山绿水相映,加上古寺、岩洞、栈道、峡谷、奇松、古木,东石笋处处展现它丰富而独特的景观魅力。  位于东石笋风景区内的毛坦厂古镇始建于明代,至今还有保存良好的明清时代特色老街,典型徽派建筑风格。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使得东石笋风景区独具特色,其巨大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往观光旅游。  

大别山石窟

大别山石窟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别山石窟(洪山寨旅游区)位于六安市金安区南部山区张店镇洪山村和太平桥村境内,距六安城区30公里,距离张店镇约7公里,大别山石窟风景区与皖西大裂谷景区接壤,主峰洪山寨,海拔291.2米,为该区第二高峰,三面突兀,多石窟,地势险要。著名的敞岩(皖西第一大岩洞)位于其北侧。其西部有九龙庵遗址。太平天国洪秀全家族的一个分支在此安营扎寨,洪山寨由此得名。景区内物种丰富,沟谷幽深,藤蔓攀援,怪石众多,不仅有千亩-;还有碧波荡漾的洪山水库。洪山寨旅游风景区东至桃花溪流域,与皖西大裂谷接壤,西到洪山水库,北至村部公路,南至相思寨、太平寨,包括山体、山坳、谷地、森林、农田、河流等区域。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  大别山石窟地理位置  地址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洪山村(大别山石窟风景区)  地理座标  东经116°34′20″,北纬31°28′14″,面积近1.0平方  公里,距六安市仅30余公里。  大别山石窟交通  交通:合肥前往大别山石窟景区(合肥旅游汽车站乘坐合肥至毛坦厂班次,到张店镇综合厂路口下车)  六安前往大别山石窟景区(六安南站坐车,乘坐六安到毛坦厂或者东河口班线,到张店镇综合厂路口下车)  大别山石窟餐饮住宿  周边餐饮宾馆:皖西大裂谷宾馆、大别山石窟宾馆、太平土菜馆  大别山石窟周边景点  周边旅游景点:皖西大裂谷、东石笋风景区、国家级示范中学毛坦厂中学、大山渡槽、大华山、霍山佛子岭水库等  大别山石窟土特产  周边土特产:六安瓜片、霍山黄牙、皖西白鹅、太平桥土鸡、太平桥土鸡蛋  大别山石窟风景区,位于六安市金安区张店镇南部山区,距六安城区约35公里。皖西大裂谷风景区与此接壤(大裂谷峰顶金竹岩与景区五指峰直线距离仅1000米)。本景区方圆25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奇峰秀水,植被茂密,古迹众多,传说神奇。本景区分为东门和西门,东门香草湖距西门大环线约为7公里。景区内有千姿百态的怪石和巧夺天工的石窟群,幽谷之中还有香气凝人的百花园.石窟内更是山清水秀,风光迷人,烟波浩渺,帆影迷离,山色湖光,交相辉映。景区山恋秀丽,树茂林峰,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是天然的氧吧。景区是一个完整的地质自然单元,它是由亿万年前的岩石和矿物质在水流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剥塌的塑造下形成。它也是地质自然博物馆,也是动植物的天堂王国,拥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悠然南山度假区

悠然南山度假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悠然南山度假区位于金安区中店乡,,位于金安区南山新区内,六舒路与六毛路交叉口西北侧,由安徽兴茂置业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开发建设,规划总面积约2800余亩,集体育运动、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等为一体,是安徽省小球训练基地。悠然南山度假区以生态山水园林为背景,以地中海建筑风格为特色,拥有南山风情小镇、室内篮球馆、网球馆、游泳馆、南山兴茂酒店等体育运动、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拥有农业生态观光园、世外桃源、开心农场、神韵水乡等众多旅游景点,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于一体,这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繁花似锦、环境优美,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胜地。该景区2011年12月已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六安皖西大裂谷

六安皖西大裂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皖西大裂谷位于六安市南25公里处,是一处国内罕见的山裂奇观。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攻克六安后曾在此屯兵隐藏,凭险而拒。整个景区状如三节莲藕,窄处仅容一人置脚,宽处可藏千万精兵。两侧峭壁直立,高数十丈;有的山体呈负面倾斜,非常壮观。景区生态原始,有远古的自然韵味。  大裂谷风景区原名“避王岩”,当地老百姓俗称“三道闸”,它位于六安市南部重镇张店镇南六公里的崇山峻岭中,据《六安州志载》明朝末年,相传有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自号八大王)在此屯军避难,故得此名“避王岩”,关于“避王岩”得名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张献忠,杀人如麻,老百姓听说他来了,便逃到岩内躲避他,于是后人便把这里叫“避王岩”。  这里的岩石像是一座大山被神斧劈开,两厢峭壁撑天对峙,中间是一条长约2公里的蜿蜒石阶,峭壁下有天然的石崖回廊,隔涧相对,洞内两旁野花葱郁,香草点缀其中,青苔染壁、大藤悬挂、清溪跌宕,时有几时鸟啼,形成清幽、恬淡、深邃的氛围,令人置身其境、神思遐想久久不愿离去。  三道闸:  一闸险一闸,闸闸景不同。水井入谷口处,为第一道闸;清朝末年庄园大地主左伯斋在谷口建了两座炮台,作为一道屏障,有座20米高的木楼,木楼上面有三层,底下有手臂粗的铁栅栏,迎面木楼上,遍布瞭望孔和射击孔,遇有土匪来袭,可将庄园贵重物品,搬进谷内,来袭者也只有望楼兴叹!这就是,名符其实的二道闸;不过现在的屏障,木楼,铁栅栏等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是被神斧劈开对峙的悬崖陗壁。继续前行是崖壁矗立、无路可走,穿过小水潭,隐约能看到悬崖峭壁之间有一条缝隙,其名“地缝”,循着人工开凿的石凹,手脚并用往上攀爬,进入谷内,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攀上谷口时,不妨回头细看两石壁上闸痕清晰可辨,这就是第三道闸口,谷内就是古时的避王岩。  大王井:  据史料记载,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当时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被明军左良玉部追击到此,避难岩内,因士兵众多,饮水困难,便命令军士挖井取水,因张献忠自号“八大王”,后百姓习惯称此为“大王井”.  一线天、窥天崖:  这里只有到中午时分,谷底才能见到一缕阳光,故称为“一线天”。崖壁上方有一条五米宽的地方经年水滴不断,这是瀑布留下的痕迹,每当雨后,50米的瀑布从天而降,人们只能由瀑底通过,那种气势会深深震撼您的心灵,攀上崖顶,抬头上看,只能看到很少的一点天空,所以此处得名“窥天崖”。  雄起岩:  又称“点将台”,这里是张献忠在此动员所部,重整旗鼓、冲出重围、点将动员之处,也是他与见死不救的李自成决裂起誓之处,据说张献忠离开此地后,壮大队伍,攻六安破凤阳转战鄂豫皖川陕各省,所向披靡,起义军发展到六十多万人,在成都宣布建立大西国,登基称帝。六安皖西大裂谷   张店镇  张店镇地处江淮分水岭,位于六安市金安区东南方,大别山余脉绵延境内,素有“大别山门户”之称,与金安区东河口镇、孙岗镇、施桥镇、中店乡、先生店乡、横塘岗乡接址,是舒(舒城县)、金(金安区)、霍(霍山县)三和县道六毛路穿镇而过,杭淠干渠贯通全镇东西南北,交通便捷,辐射10多乡镇辐射人口达30万人。 历史沿革:张店镇是一个较为古老的集镇,相传明清时,张姓…… 详细++

六安云峰寺

六安云峰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六安市区南56公里处的东河口镇大华山,地处舒城、霍山、六安三县交界处。大华山自然风光优美,禅寺、古枫、圣泉、奇石依山取势,曲径辗转迂回,掩映在苍松翠竹之中,春天,山花烂温,处处锦绣;夏天,云天飘渺,蓊郁清凉;秋天,层林尽染,晕赭流丹;冬天,玉树琼枝,瑶风素裹。此处仙境山清水秀,翠柏苍松,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形成特有的佛国景观。景区内有千亩竹海、古矿泉井和多株70多米高的古枫树,集自然风光、佛教道场于一体,誉为“江北九华”。   大华山云峰寺始建于唐代,相传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古新罗国(今韩国)太子金乔觉西渡中国学经修行,首选六安番山(今小华山)为道场,因坐禅地陷,在大华山建庙一座,名云峰寺。该寺于1993年重建,赵朴初题写“大华山云峰寺”匾额。每年农历二月、六月、九月的十九日庙会期间,来自皖豫苏鄂的香客逾万人。  云峰寺,位於安徽省六安市南部,云峰寺始建於唐代。据六安史料记载∶古新罗国太子金乔觉於唐永徽四年西渡中国学经修道,首选六安山为道场。但他一坐禅,地即下陷,乃选六安大望山建云峰寺。後金乔觉去九华山修成正果,九十九岁涅盘,肉身不腐,世人将其肉身,供於九华山。因六安有他的圣迹,後人便在番山建一地藏寺,改已名为“小华山”,将大望山改名为“大华山”。  明代成化年间,云峰寺香火鼎盛,僧众千馀人。每年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萨圣辰,善男信女,成千上万,手捧佛珠,头顶香盘,口念弥陀,彼时大华山成为地藏王第二道场。每年百万信众朝大华山,一直相传至今。  今天云峰寺前“中华第一古枫”和万亩竹海,传为那时所栽。清代乾隆年间,有鉴真大师的真传弟子祖幻法师来寺讲经说法,广渡众生,先後办了念佛堂、讲经堂、专修净士,每天听众、念佛者数百人。祖幻法师将云峰寺扩建为九十九间,砖雕木刻,飞角琉甍,令人叹为观止。後因历史变迁,历经风吹雨打,年久失修,房梁枯烂,仅剩下破房三十馀间。  一九四九年後,六安县人民政府给云峰寺颁发了土地房产所有证。东起大岗脊,南至狮子峰,西起周姓岗脊,北至河口,有良田一百馀亩,园林山场二百馀库存,均为云峰寺所有。後因“文革”,香火中断数年。  一九九三年元月,六安市人民政府将云峰寺房地产和周围山地林场共约二百多亩,重新划归云峰寺管理使用,一九九三年二月,受六安市和东河口镇佛教信众邀请,由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方丈仁德法师担任顾问,由他的开门弟子慧开法师任住持,重修大华山云峰寺。在十方大德共同支援下,现今大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地藏殿、方丈楼、法堂、念佛堂、齐堂、寮房等相继修建。新建寺院红墙黄瓦,尽显唐代遗风,玉雕木刻,金狮白栏,飞檐鎏金,诸佛登位,重塑金身,竹海掩映,古树逢春。一座规模宏大的地藏王第二大道场重新展现在群峰叠翠之中。  3文物古迹编辑云峰寺内外有许多神奇独特的文物古迹,著名的有:  古枫奇树:一棵巨大的古枫位於云峰山脚下,该树植於明代,现围径六米,高六十多米,它的奇特之处在於古枫根部清晰可见刀砍後的愈合疤痕。相传太平军洗劫云峰古寺时,曾派士兵抡起大斧企图砍倒枫树,砍了一个上午,只砍了一个口子。等他们吃完饭再来时,刀口竟然全部愈合。此时,狂风骤起,乌云遮天,雷声大作,吓得军卒弃斧而逃。从此人们称古枫为“神树”。  地藏崖:在云峰寺後山有一处天然石崖。相传地藏王菩萨在崖下苦修三年,不食人间烟火,每日让小僧在大华山上挖采“黄精”、“玉竹”和松籽给他充饥。哪知那“黄精”作用甚大,地藏王菩萨食用後,竟力大无比,一蹬脚即可跃上三丈悬崖。至今崖上还有他当年的脚印。於是人们争相传言,人食三年“黄精”便可成为“半仙之体”。如今“黄精”、“玉竹”已被列入国家名贵中药,大华山上遍野可采。然而,山外却很难寻得。传说地藏王菩萨还把吃剩的松籽撒在崖顶,结果长出数株松树。如今崖顶的那棵望客松转径一.三五米,高达三十多米,像一尊慈祥的佛陀,远远俯视著香客。  老龙瀑布:云峰寺周围瀑布时隐时现,恰似老龙腾月,穿“龙乔”、“天池”,登“龙台”,下“龙谷”。老龙瀑布从野猪岭飞流直下,高五十米,穿越“龙窝”、“龙洞”,来到老龙戏水的“龙潭天池”,这里苍松翠柏,红枫绿柳,饊有诗情画意。老龙瀑布从天池又奔腾下泻,瀑高四十米,宽六米多,然後登上“龙台”。春天游“龙台”,台旁桃花盛开,台下瀑布如云,似人仙境。然後,老龙隐入“龙谷”,进入“龙宫”休息。传说老龙在天地翻腾作浪,龙尾一扫,将寒山尖打成两半,开成如今的长约二百五十米,深达三百米的大山谷,山谷一侧山崖上,悬一巨石,恰似金蟾,名曰“金蟾望龙”。其下“龙宫石幔”形象逼真。山口有一圆石,名曰“老龙赠珠”。离此山口百米处有棵数十米长的紫藤,状如蛟龙盘绕,名曰“龙床树”。  万亩竹海:云峰寺周围有竹海多处。站在万景台上远眺云峰寺,周围毛竹、水竹、园竹、紫竹等数十种竹组成了万亩竹海,一片葱绿,蔚为壮观,当云海平荡,日朗风平时,日光透过云层,在茂林修竹的缝隙下,形成道道彩色光环,“光环随人照,人影在环中”,这就是十分奇特的“佛光”,实为难得。  金狮寨:位於云峰寺东北处,民间传说,天公为了帮助大禹治水,放下二十四头镇水狮子,定在六安周围二十四座大山上。其中一头定在云峰寺山後地藏岩上,一头定在金狮寨上,故此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北宋末年,方腊起义,部将八大王“挥戈北上,直逼江淮”,八大王曾驻军金狮寨,因地势险要,官兵久攻不下,就用重兵包围,企图使起义军粮草断约,不攻自破。八大王用计使官兵士气松懈,率军乘势下山突围出去。後人为纪念这位农民英雄,曾建“大王寺”一座,今遗址尚存,金狮寨最具特色的是山上的奇石“金狮观日出”,堪称金狮寨一绝。石狮盘坐回首,眼观不方日出。石狮比真狮要大五倍,传说它就是天公放下帮助大禹治水的镇水狮子,民间传说,金狮只要观看九万九千九百九十次个日出,即可化佛再回到极乐世界,普渡天下众生。游人若转到它的正面,金狮遂变成石屋,屋里可容三十馀人,石屋还有天窗,直观寨顶。此外还有“海豹跃天池”、“双猴石”、“玉兔”、“鲤鱼”等奇石,维妙维肖。从寨顶沿西门下至半山腰,回首寨顶,山峦起伏,恰似三尊佛像依次排列,人们尊称为福、禄、寿三星,名曰“三星盼月”。  嵩寮岩:位於云峰寺西北处,有雌、雄两岩,东西对峙,嵩寮岩为雌岩,其周围群山环抱,气势雄伟。汉武帝曾游此岩,并挥笔写下“江淮第一岩”五个大字,如今也整修一新。山下曲径可通山腰岩洞。明代太仆寺少卿杨四知《嵩寮岩游记》曰∶“岩口如堰月,岩中如复盂”,“为吾六安东南之绝胜处”。岩洞宽四十馀米,中高六.五米,洞深可容千人。洞内多石钟乳,奇形怪状,各有千秋,有悬石如片月出云中,击之铿锵,名曰“石鼓”,其右原有“石锣”,被游客击坠,其左有小石孔数眼,状如蜂房,名曰“七星灯”,若将一烛燃放任何一孔,其馀数洞皆明。“七星灯”前数米处有一石洞,相传过去有乳白色石浆,自上滴下,“嵩寮泻乳”即由此而来。洞外左侧有宋绍熙二年所刻之“滴水沟”三字尚清晰可辨。  龙井神水:云峰寺小山门前有一口古井,相传古时有一条老龙在此-,三年六个月不吃不喝,每天只吸早晨天降甘露。一天大雨倾盆,雷声隆隆,井口放出红光万丈,老龙突然飞腾於古井上方,口吐甘露,滴入水中。从此井水变得清冽香甜,长期钦用有延年益智之效,由此越传越神,每天前来取水的人络绎不绝。目前,已经科技部门验证为优质矿泉水。  寺址∶安徽省六安市东河口镇大华山    东河口镇  东河口镇地处舒六霍三县(市)交界处,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全镇地域面积160.5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1个街道、574个村民组,共有12443户51503户人,其中农业人口49250人;拥有山场123991亩,耕地50697亩(水田40332亩),可养水面5947亩。 东河口镇是个人杰地灵、风光秀丽好地方。我国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的政治活…… 详细++

大华山风景区

大华山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大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六安市区南56公里处,景区内有千亩竹海、古矿泉井和多株70多米高的古枫树,集自然风光、佛教道场于一体,誉为“江北九华”。    大华山云峰寺始建于唐代,相传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古新罗国(今韩国)太子金乔觉西渡中国学经修行,首选六安番山(今小华山)为道场,因坐禅地陷,在大华山建庙一座,名云峰寺。该寺于1993年重建,赵朴初题写“大华山云峰寺”匾额。每年农历二月、六月、九月的十九日庙会期间,来自皖豫苏鄂的香客逾万人。  

金领欢乐世界

  六安金领欢乐世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从事大型旅游主题乐园、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制造、房地产、物业管理及其配套项目投资开发的大型民营企业,经过数年的沉淀,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占地面积803亩,设计年游客接待量300万人次以上的金领欢乐世界大型旅游高科技文化主题乐园正式落户六安,其以“现代高科技旅游产品+地域民族文化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被安徽省列为安徽省861重点工程和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成为皖西乃至影响全国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六安金领欢乐世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自创建以来,始终强调高科技领先,倡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排他性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强者更强”创新理念,重视高科技游乐设施的研发推广。    经过金领人艰苦卓越的努力,我们的研发团队相继完成了全球首创的十一环过山车、国内唯一的七环悬挂式过山车、亚洲第一套6D影院系统、国内第一套5D影院系统的研发设计工作,填补了国内主题乐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游乐产品——大型过山车的空白。从而为金领欢乐世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也为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贡献,目前公司正迈着雄健的脚步,朝着“立足六安、辐射全国、世界先进、中国一流的高科技主题公园”的目标前进。    六安金领欢乐世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从事大型旅游主题乐园、文化产业投资、娱乐设计、动漫设计、娱乐设施设计、建筑施工、文化旅游产品销售、房地产开发、销售及咨询与中介服务、酒店投资管理、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代理与发布的大型民营企业,经过数年的沉淀,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占地面积803亩,设计年游客接待量300万人次以上的金领欢乐世界大型旅游高科技文化产业园正式落户六安,其以“现代高科技旅游产品+地域民族文化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目前金领欢乐世界处于建设阶段,公司员工300余人,被安徽省列为安徽省861重点工程和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六安金领欢乐世界属高科技文化产业园项目,园区由五大主题区域、五大动感影院、三大高科技剧场和40多个参与性项目组成。 其中园区内有全球首创的十一环过山车、国内唯一的七环悬挂式过山车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D和6D影院等许多国际、国内一流的大型游乐项目。    金领欢乐世界项目于2010年10月开始全面建设,是安徽省861重点工程和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计划于2012年6月28日一期开园接待游客。建设完成后的金领欢乐世界将向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份以旅游方式被消费的文化产品大餐。目前公司正迈着雄健的脚步,朝着“立足六安、辐射全国、世界先进、中国一流的高科技文化产业园”的目标前进。    地 址:安徽省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皋城东路与经二路交汇处向北500米    电 话:0564-3931111 3935555    传 真:0564-3933899    乘车路线:市内可乘10、15、19路公交车到白鹭雅洲下    网 址:http://www.chinajinling.net

嵩寮岩

  嵩寮岩园区位于金安区东河口镇境内。北起塘连堰,南至朱家祠堂――东河口公路,东连香炉石,西接猫岩。海拔范围90~15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0′16″~116°30′56″,北纬31°25′27″~31°26′02″,面积约1平方公里。  嵩寮岩园区为一丹霞地貌景观区。在距今约1.5~1.7亿年的侏罗纪中期,园区处于一湖相盆地中,盆地外围风化剥蚀的大量碎屑物质,通过流水带至盆地中沉积下来,形成了厚度大于2000米的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砂砾岩和砾岩。大约从6500万年至今,园区在随地壳上升的过程中遭受风化剥蚀、流水侵蚀、湖水浪蚀、溶蚀、差异风化等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特有的岩洞、单面山等丹霞地貌景观。最为典型的当数双蟾石及可容纳数百人的岩洞,洞内岩石如蜂房燕穴、千奇百怪,具有重要的科研、观赏价值。  1887年(清朝光绪十三年)11月9日,朱蕴山诞生在安徽省六安县东两河口嵩嶚崖朱家后院。嵩嶚崖是一个离六安城南80里的偏僻山村。古称石屋为嵩嶚。据《汉语大字典》载,嵩1、大而高。《释名·释山》:“嵩,山大而高。”《广韵东韵》:“嵩,山高也。”2、泛指高大。《尔雅·释诂上》:“嵩,高也”;嶚,山高貌;崖,1、山或高地的边缘;2、水边高岸。以“嵩嶚崖”三字作地名,足见其山势之高大陡峭了。“众山皆拱笏,玲珑鬼为工。”嵩嶚崖由两崖构成,中间为一道冲田,两崖突兀对视,分立于东西两山,似一对隔冲相望的恋人,又像卧伏山中的两只虎豹。当地人为这两崖起了个美丽的名字:雄雌双蟾。崖上光滑圆润,寸草不生,褐如鲫鱼脊背一般。山势雄峻、突兀峥嵘,气象万千、风光秀美,鬼斧神工、巧如天造。“嵩嶚泻乱”,古为六安州八景之一。  嵩嶚崖早在汉代就已名闻海内。据《史记·武帝本纪》等史载:汉武帝刘彻平定淮南、衡山之乱后,为安抚淮南等域,并树皇威,于公元前106年,亲临潜地(即今霍山域)巡狩,并游南岳山,策封此山为“副南岳。”还两次登临复览山,又手指一山赞其峻美。“复览山”,“指封山”由此得名。最后游历嵩嶚崖,封嵩嶚崖为“江南第一崖”。  东崖为石实山,传说为雄山,有小径直通其上;西崖为雌山,崖腹中有一巨大洞穴,状若“偃月”。其左侧有“龙潭天池”,右侧有“滴水沟”。纵观四周,自然环境十分幽雅。极目远眺,览千山耸翠,万壑排达,郁郁葱葱;遥想亘古,听一寺禅音,两声暮鼓,绕绕萦萦。古树森森,松涛滚滚。春来草长莺飞,芝兰复郁;杜鹃流丹,花气袭人;夏来飞泉流瀑,荷花映碧,鹰翔夕照,蛙鸣如奏;秋来江枫如染,丹桂飘香,几声暮鼓,一缕炊烟,夏显嵩嶚之空寂与清幽;冬来白雪皑皑,漫天皆白,冰封大地,真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嵩嶚崖又俨然成了一个白雪王国。洞顶奇秀,有天然生就的形态回异的图案和花纹,或如彩云,或如翔鸿,惟妙惟肖,愰如腾动;像珍珠,像葡萄,出神入化,蔚为壮观;四壁怪石,面目狰狞,“怒吼如猛虎状”,人立石前,似可听到虎狼之吼;临洞门左前方,有两悬石最奇,“状如片月出云中”,一大一小,一厚一薄,敲击之下,铿然作响,一脆一浑,一浊一清。浑厚重浊者,云“石鼓”,至今犹在;清脆远播者,素称“石锣”。在右侧石壁上,有一奇特洞穴,一处点灯,七处流光,人称“七星灯”是也。在它的右前方洞顶上,有一块约二尺见方凹陷下去的地方,即是“嵩嶚泻乳”的泻乳所在。  传说在很久以前,从崖缝中滴下的白色液体,长年不断,汩汩淙淙。因其从石中流出,色似人乳,故名“石乳”。它既是可口的饮料,除供僧人膳用、游人品尝外,又可当点灯油,“七星灯”就是用它作燃料。因“石乳”可供“七星灯”长点不熄,故名“长明灯”。《六安州志》对此有“石乳澌溅”的记载。明朝-杨四知在《嵩嶚游记》中也有这样的描述:“石乳淙淙,随风飘拂,行君以面承之,冷泌肌里,清洽眉宇。”  崖洞大且深,可容千人,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唐代以后,洞内建有“释子宫”。经落马岭、飞虹桥,到达洞前,透过萝蒲竹桧,隐约可见唐代以前的云居寺天花幔幢雕饰。云居寺三尊大佛供其上,十八罗汉列两旁,气象森严。善男信女,顶礼膜拜,香火不断,梵音不绝。寺内留有先人楹联一副,挂在墙上。上联是:何妙相更庄严望洞天渺渺快乐无边只为那大德广生悠悠济物;下联为:此尘缘俱尽了叹世事茫茫都归幻梦堪笑他名缰利锁碌碌劳人。这楹联诠释了佛家“四大皆空”的理念。正因如此,嵩嶚崖成为了江南胜景,引来了许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僧人居士、善男信女、百姓学子,面对嵩嶚崖胜景佳境,佛国净土,思潮澎湃,欣然命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华彩诗章。  据《六安州志》载,唐朝咸通年间,著名诗人皮日休曾漫游六安、霍山,两次游览嵩嶚崖北雪峰崖上的云居寺。第二次来,写有《过云居院玄福上人旧居》诗一首。  其诗为:  重到云居独悄然,隔窗窥影尚疑禅。  石逢野老来听法,犹见邻僧为引泉。  龛上已生新石耳,壁间空带旧茶烟。  南宗弟子时时到,泣把山花奠几筵。  金朝汤良臣在“释子宫”留有题刻“松嶚胜概”四个大字。“桃源路”三字,相传为南宋淳熙年间詹解元所书。“空中楼阁疑无地,洞里云霞别有天。”这副楹联道尽其中秀色。杨四知在《嵩嶚游记》中曾这样记述:“须臾,一僧烟霭中逶迤迎往,过飞虹桥始至崖。”这也是盛赞嵩嶚崖清幽之美的佳句。由此可见,它是六安文化开化较早的地方之一。  在嵩嶚崖这一带居住生息的,大多是朱氏后裔。其祖先是歙州茶院(徽州篁村)人。元朝末年,方国珍起议,朝廷清剿,滥杀无辜。为躲避战乱,茶院朱氏第八世孙朱小一携家渡江北上,来到六安嵩嶚崖。当时,“吾六为皋陶故国,风教攸殊。自古之托处其间者不一而足。如伊川之程、濂溪之周、横渠之张、眉山之苏,无不聚族于斯。……小一公徙六,南有衡岳指封之胜,西有武陟、九公之奇,与夫龙穴之突兀,嵩嶚之异灵,地宜桑茶,土可耕作,俗厚风醇,遂卜居于嵩嶚崖下焉。”①经明、清两朝,朱氏人口渐繁。这里虽然离六安城较远,地处山乡,比较偏僻,但朱氏由婺源篁村北迁六安的始祖——小乙公,为何选择在此定居,而没有选择到六安县城附近或平畈地区安家,这可能与嵩嶚崖在当时的影响、雄峻的地貌特征及美丽的景色分不开的。  六安境内以(长)江淮(河)分水岭为界,分布着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江淮分水岭以东、以南、水归长江水系的丰乐河;江淮分水岭以西、以北,水归淮河水系的淠河、汲河。在没有公路、铁路的时代,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而且提供舟楫之利,水路交通是六安南乡经济命脉,而旱路车推肩扛,只起辅助交通作用。由于水路交通方便,山区的茶叶、桐油、茶油、竹、木制品,  朱光斌:《朱氏宗谱·叙》嘉庆癸酉菊月。  中草药获苓、苍术等土特产品,能通过水路运往各地销售,东两河口、毛坦厂、太平桥、张家店等地,成为当地的货物集散中心,商旅繁华。离嵩嶚崖不远的双河,是丰乐河上游思古潭河、陈家河两条源河的会合点。源出嵩嶚崖大山寨的两源在东河口汇合成张母桥河。至龙咀汇入丰乐河。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毛坦厂,依丰乐河岸而建,风光旖旎,山色迷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一条鹅卵石街道很长很长;嵩嶚崖古树参天,浓荫蔽日,远离市声,宁静祥和。嵩嶚崖距六安的粮食集散地——张店、双河、三河也不算远,车推、脚力,购买方便。山民农夫,日子可敷。  这里,还比较安全。因离州、县治所较远,在战乱年代,朝廷统治难以顾及。又是山区,便于隐蔽;山民又是同族同宗,便于互相照应。在元朝皇帝残酷镇压方国珍起议的时候,由江南北上嵩嶚崖,是小乙公的正确抉择。于是,就有了朱蕴山诞生于嵩嶚崖的事实。  正因如此,嵩嶚崖成为了江南胜景,引来了许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僧人居士、善男信女、百姓学子,面对嵩嶚崖胜景佳境,佛国净土,思潮澎湃,欣然命笔,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华彩诗章。  据《六安州志》载,唐朝咸通年间,著名诗人皮日休曾漫游六安、霍山,两次游览嵩嶚崖北雪峰崖上的云居寺。第二次来,写有《过云居院玄福上人旧居》诗一首。其诗为:重到云居独悄然,隔窗窥影尚疑禅。石逢野老来听法,犹见邻僧为引泉。龛上已生新石耳,壁间空带旧茶烟。南宗弟子时时到,泣把山花奠几筵。  金朝汤良臣在“释子宫”留有题刻“松嶚胜概”四个大字。“桃源路”三字,相传为南宋淳熙年间詹解元所书。“空中楼阁疑无地,洞里云霞别有天。”这副楹联道尽其中秀色。杨四知在《嵩嶚游记》中曾这样记述:“须臾,一僧烟霭中逶迤迎往,过飞虹桥始至崖。”这也是盛赞嵩嶚崖清幽之美的佳句。由此可见,它是六安文化开化较早的地方之一。  在嵩嶚崖这一带居住生息的,大多是朱氏后裔。其祖先是歙州茶院(徽州篁村)人。元朝末年,方国珍起议,朝延清剿,滥杀无辜。为躲避战乱,茶院朱氏第八世孙朱小一携家渡江北上,来到六安嵩嶚崖。当时,“吾六为皋陶故国,风教攸殊。自古之托处其间者不一而足。如伊川之程、濂溪之周、横渠之张、眉山之苏,无不聚族于斯。……小一公徙六,南有衡岳指封之胜,西有武陟、九公之奇,与夫龙穴之突兀,嵩嶚之异灵,地宜桑茶,土可耕作,俗厚风醇,遂卜居于嵩嶚崖下焉。”  这里虽然离六安城较远,地处山乡,比较偏僻,因离州、县治所较远,在战乱年代,朝延统治难以顾及。朱氏由婺源篁村北迁六安的始祖——小乙公,选择在此定居,这可能与嵩嶚崖在当时的影响、雄峻的地貌特征及美丽的景色分不开的。于是,就有了朱蕴山诞生于嵩嶚崖的事实。    东河口镇  东河口镇地处舒六霍三县(市)交界处,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全镇地域面积160.5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1个街道、574个村民组,共有12443户51503户人,其中农业人口49250人;拥有山场123991亩,耕地50697亩(水田40332亩),可养水面5947亩。 东河口镇是个人杰地灵、风光秀丽好地方。我国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的政治活…… 详细++

皖西烈士陵园

皖西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皖西烈士陵园位于安徽省六安市中心,始建于1953年,是国家为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发源地、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等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先烈而建,占地面积85亩。经1957年、1989年、2004年三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改建,园区现建有烈士纪念塔、纪念馆、塑像、雕塑、碑林、亭廊、悼念广场等10多项纪念设施。先后征集收藏知名烈士档案263卷;烈士遗物、遗照300余件;书籍文献550件;货币票证1083件;战斗武器1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件。选择展出皖西籍著名烈士事迹106名。建园以来,朱德、刘伯承、洪学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蕴山、赵朴初等知名人士以及东欧、朝鲜、越南等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先后前来参观、题词、留言。鉴于其纪念意义和建筑规模,198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民政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国家红旅办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2009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教育基地;2010年被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授予“全国、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陵园隶属民政部门管理,年接待参观游客30多万人次。  新翻建的烈士纪念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采用沙盘、文物、雕塑、图片、油画、文字、场景等形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宣传展示了大别山区特别是皖西地区优秀儿女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新建的《将星璀璨》大型浮雕长30米、高10米,镌刻着从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走出的皖西籍108位开国将军全身、半身和头像。新建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千里跃进大别山》两幅雕塑分别展示了发生在大别山区黄麻、立夏节、六霍三大起义场景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斗实况。陵园还建有纪念文化石刻20余块,分立于亭廊之中、绿草坪上。  半个世纪以来,皖西烈士陵园曾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党的“六个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本市乃至全国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造后的陵园集“生态化、园林化、景观化、人文化”为一体,实现了新形势下烈士褒扬工作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单一化向多功能方向的跨越式发展。既是瞻仰先烈、启迪后人的教育基地,又是思想和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人文景观,还是人们学习、旅游和休闲的好地方。

张家店战役纪念馆

张家店战役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张家店战役纪念馆,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境内,集张家店战役纪念馆、涂公祠、大别山民俗风情馆为一体,是六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总占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50平方米。纪念馆地面铺设青石砖,并栽植大量松柏、桂花树等,烘托以徽派古建筑为主体的凝重环境。  张家店战役纪念馆是纪念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第一馆,是六安市红色旅游重点项目之一,位于战役原指挥部涂公祠东支祠院内,前后两进,其中第一展厅共分"英明决策、千里跃进、战略展开、立足生根、棉衣之歌、主力出击"等六篇,重点展示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背景和过程。第二展厅则以"速回师、三纵调兵""巧诱敌、欲擒故纵"、"围顽寇、瓮中捉鳖","打援敌、以少胜多","军与民、骨肉情深","忆先烈、青山永志","三纵队、将星璀璨"等7篇,重点介绍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第一场战役--张家店战役。  涂公祠建于光绪十二年,是晚清名臣、湖广总督、例领兵部尚书的涂宗瀛发迹后被恩准兴建的,距今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在1947年曾作为张家店战役的三纵指挥部,现复原了"三纵指挥部作战室"、"-司令员休息室"、"郑国仲副司令员休息室""警卫室"等,真实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  大别山民俗风情馆,位于涂公祠的西支祠,陈列大别山民众生活、生产用具。馆内共分"综合厅""功能厅"两大部分。综合厅主要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全面介绍我们所要展示的内容;功能厅又分厅屋、厨房、房屋、堂屋、生产间,将最具代表性、最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尽量还原,给人一种真切的感受。  景区内的涂光禄公祠在1980年被六安县革命委员会批准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经批准由金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前家庙、后公祠进行了修葺,并按原祠图纸重建了东、西支祠,并陈列了张家店战役一些珍贵文物和重要历史资料。  毛坦厂镇  毛坦厂镇位于大别山东麓的六安市金安区南部,处在霍山、舒城、金安区三县区的结合部。全镇总面积59.1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 1个街道,18000人,其中集镇人口8000人。毛坦厂镇历史悠久。一千多年前,这里商贾济济,人才荟萃,形成了建筑风格别致、古色古香的三里长街。清代两广总督涂宗艮看好一方宝地,在此建立涂氏宗祠。 五十多年前,刘邓大军挺进大别…… 详细++

大别山烈士纪念园

大别山烈士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大别山烈士纪念园位于六安市中心九墩塘畔,原名“皖西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是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民政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由市政府投资5500万元对园区进行了全面整修,占地面积85亩,四面环水,由4座桥梁与闹市连接。步入纪念园,犹如走进生态园,雪松傲立,翠柏长青,鲜花盛开,四季如春。烈士塔、许继慎将军塑像、主体雕塑、纪念石刻等纪念设施掩映其中,浩气凛然,雄伟壮观。悼念广场和护花墙宽敞、连贯,错落有致。整个园区既是瞻仰先烈、启迪后人的传统教育基地,又是思想和艺术相结合的人文景观,是人们学习、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纪念园东北区域,是由原皖西烈士陵园的将军馆、陈列馆拆并重建的新馆,庄重典雅,与周围的绿树、碧水、建筑物浑然和谐,是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的集“生态化、园林化、景观化、人文化”为一体的“城市名片”重要组成部分。纪念馆建设投资600多万元,于2006年元月21日落成开放。馆内以大别山叙事说人为主,分“辉煌历史、将军摇篮、浩气长存、红韵流长”4大版块和“名人荟萃、星火燎原、红旗飘扬、抗日烽火、千里跃进、将军风采、浩气长存、红韵流长”8个单元。采用沙盘、文物、雕塑、图片、油画、文字、场景等形式,运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展示大别山区特别是皖西地区优秀儿女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一层陈展以大别山地区党史、军史内容为主,分别展出有-、许继慎、-、郭述申、-、高敬亭等15位名人事迹和从大别山走出的341位将军名录。二层陈展以皖西地区107位著名烈士事迹和中央领导关怀下的六安市巨大变化为主,以及30册烈士英名录档案、近千件烈士遗物。同时展出的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将军墨宝、著名烈士诗抄、国际友人赠言,以及“淠史杭工程”、“六安新貌”等皖西人民战天斗地的丰功伟绩。  

双墩汉墓

双墩汉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双墩汉墓位于开发区三十铺镇双墩村境内,为并列两座大墓,此外还有三座陪葬墓。而考古人员还从陪葬墓现场遗留中发现了盗掘器皿和工具,经过盗墓工具的分析证明车马坑曾在唐代被盗。这是安徽境内第一次发现诸侯王陵,而且是目前发现的古墓中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发掘工作从2006年3月开始。10月,一号墓葬封土发掘结束,露出墓口。10月中旬发现木椁墓室和外藏室,并发现了“黄肠题凑”木结构,确定了墓主“王”的身份。铭文对应“六安王”刘庆。在出土的诸多精美随葬物中,有铜器、玉器、漆器、木器等,而且不少漆木器贴有精美的金箔或银箔质的飞禽走兽图案,光洁温润。而最让汪景辉惊喜的是,一些铜器上还有“共府”字样的铭文。“这字样正好与史书上记载的六安国第一代王‘六安王’刘庆对应。”    2008年六月安徽省文物部门首次对外宣布了蚌埠双墩1号墓的初步考古发现。从墓葬的规模葬制看,该墓为春秋时代诸侯王级墓葬。在该墓中首次发现了五色颗粒混合土、白土垫层、填土构成的放射线遗迹和土偶遗迹,其圆形墓坑结构、墓底埋葬布局等在全国也属罕见。目前,安徽省文物部门正在进一步发掘,以确定墓主身份并进行其他相关研究。 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的蚌埠双墩1号墓发掘获得重大新发现,专家称其是“从未见过的新文化现象和建筑遗存”。    双墩村  双墩村地处江淮分水岭,位于全镇西部,有19个村民组,现有人口2385人,劳动力1100人,耕地面积2782亩,其中水田2400亩,旱地382亩,人均收入3000元,村有学校一所,电管站一座。 双墩村党支部多年来围绕“五个好”村支部的目标加强自身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三学”、“三带”活动,“以五三五五”为契机,开拓进取,内引外联,开发治…… 详细++

六安双塔

六安双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六安城内,一北一南巍然屹立着两座古塔,它是古老的六安城的标志和象征,人们通常称之为南、北门锥子。南门锥子在南大街西侧,旧观音寺内,又叫观音寺塔。北门锥子在北外街东侧旧多宝庵庙内,又叫多宝庵塔。     提起“双塔”,老年人就津津乐道:“六安是个‘船’地,古城是一只大船,南北两座宝塔,就如‘船’的两根桅杆,‘水涨船高’。六安城虽然紧靠老淠河,但从未被淹过。”     多宝庵塔,为平面六角形,楼阁式造型,大砖结构的空心塔。原为九级现存七级,残高21.6米。基层每边宽4.4,高3.9米。以上各级宽、高逐级缩小呈角锥形。     观音寺塔共九级,残高27米,上一座平面六角形楼阁造型、砖石结构的空心塔。基层每边宽3.9米,高4.3米。以上各级按一定比例逐级收缩呈角锥形。塔身正面向南,基部有高1.5米宽0.85米的圆拱塔门。塔门旁边有大明万历八年(1585)修补塔门碑一块。踏进塔门便是一个每边长1.5米的正方形地面,穹窿顶的塔室,室内原设有佛龛早已毁去。塔身各级的装饰斗拱以及假门、花窗等砖雕精致逼真。     六安双塔,经历了千百年来漫长岁月,虽然遍体鳞伤疮痍疤痕,却仍不减当年那峥嵘突兀和峻峭的雄姿。今天两座古塔,为新楼林立的现代皋城,增添了几分古老的风采。  

翁墩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花莲寺社区

----

汪墩村

----

金星村

----

洞阳村

----

夏岗村

----

红桥村

----

桃园村

----

翁墩村

----

四清桥村

----

花莲寺村

----

孔树村

----

杨公村

----

郑楼村

----

翁墩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