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聊城 >> 高唐县 >> 人和街道

人和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杨顺天 (1866~1899)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顺天(1866一1899).高唐县张大屯乡后杨庄人。义和拳著名领袖。自幼出家五龙寺,法号""本明""又称""心诚"",小名鹅。他在五龙寺跟徐燕法师读经习武,练就了一身硬功夫,头不怕重杠打砸,所以人称""铜头和尚""。他气功好,枪刀剑戟样样精通,并擅长书法。后去北京受戒遂成为名僧。  清光绪二十二年.本明来禹城西南的丁寺当主持僧。是年法军占领了山东胶州湾后,帝国主义传教土纷纷纷深入鲁西北地区侵占土地、广设教堂,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愤怒。于是本以健身保家为目的的练武拳众都联合起来向教会势力进行斗争。本明和尚也加入了义和拳。他和朱红灯、于清水、王立言等人一起。在丁家寺设场受徒.他们倡导""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树起 兴清灭洋""的旗帜,活动在高唐县琉璃寺一带。  1899华9月,应平原县拳首李长水的邀请,本明和尚同朱红灯、关东岭、朱启明、王青山等高唐、茌平、禹城拳众二三百人,到达杠子李庄.首先打击了恶霸教徒李金榜,分了李家财务,又集众四五百人,合场练拳,先后两次打败进攻义和拳的清兵。  杠子李庄攻战役后,本明和尚带领一支人马返回高唐县,于10月4日会同朱红灯攻打了禹城县苗林教堂,惩治了恶霸教民王树坤。  1899年年10月13日,本明和尚与朱红灯、于清水等人在丁寺聚会,确定攻打高唐县琉璃寺的张庄教堂。聚集了1000余人。于15日早攻下教堂并用火烧毁。  张庄教堂被焚后,山东巡府毓贤奉命派遣东字正军统领马军叙率军前来镇压。首先在茌平五里庄逮捕了朱红灯.接着又在高唐杨庄逮捕了本明和尚,一起解往济南,与朱红灯同时英勇就义,时年33岁。  [以上内容由"louis1213"分享。]

于清水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于清水是义和拳早期领袖之-,高唐县琉璃寺乡郝庄人。是王立言同时代人,死时年仅30岁。  于清水家中较穷,扛活为生,当义和拳联和向教会势力展开激烈斗争时.于清水也加入了义和拳行列。与朱红灯、王立言一道在丁寺设场授徒,树起""替天行道。兴清灭洋"" 的旗帜,活动在高唐琉璃寺一带。  1899年 10月。于清水先后组织了攻打庙林、洋楼、张庄教堂及火烧禹城韩庄教堂的几次斗争,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绑三忙,捆石瑞(是金马庄教民)。大火烧了苗家林:烧了苗家林还不算,回来又把张店占;占了张店实在能,破了韩庄一座城。""  于清水是神拳重要领袖,能领一二百人,他英勇威武,作战勇敢,深得拳民爱戴。至今当地仍流传着一首歌谣:“于清水是英雄,大红马,大响铃,黄马褂子红斗篷,银枪头子拧三拧,你看英雄不英雄”。  [以上内容由"swgny"分享。]

王立言 (1862~190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立言(1862-1900),高唐县琉璃寺乡王莫庄人。王立言曾做过生意.有文化。义和拳运动时,为拳众出谋划策,人称“王宰相”。  1899年2月。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来高唐,活动在琉璃寺郝庄、王莫庄、南镇、后杨庄一带.王立言积极参加活动,设场 练拳。人们争相参加。王立言对拳众要求甚严,不贪财,不好色,不准以大欺小。  朱红灯、杨顺天被捕牺牲后,王立言挺身而出.组织余众坚持斗争。先后于清光绪二十五、二十六年两次亲自率众攻打禹城韩庄教堂。因教堂置有洋枪洋炮未能攻下。王立言退回高唐,设伏于涸河、李集一线.与前来镇压义和拳的高唐知州李恩祥激战。后王立言被捕;在济南就义。年仅40岁。  [以上内容由"开心果儿"分享。]

李苦禅 (1899~1983) 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苦禅(1899- 1983),男,出身贫寒。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励公。山东高-。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他的作品继承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的技法,并融中西技法于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独到的特色。代表作品:《盛荷》《群鹰图》《松鹰图》《兰竹》《晴雪图》《水禽图》。  人物经历  1899年,1月11日(农历戊戌年十一月三十日),诞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苦农家,取名英杰,字超三。  1916年,入山东聊城省立二中,从国画家孙占群习画,首先学画荷花。同年作中国画《猫》《鸡》和《鹤》。  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靠夜间拉人力车维持生计。同学林一尽眼见李苦禅的困苦,赠李苦禅“苦禅”二字。“苦”取自佛门四谛之第一字,“禅”乃李苦禅擅长之大写意画。李苦禅欣然接受。  1923年秋,拜齐白石为师。  1924年,成立“九友画会”。  1925年,毕业于国立艺专。应聘为北京师范学校与保定第二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师。  1928年,与王森然结拜为兄弟,生活渐稳定,在绘画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秋,与凌嵋琳结婚。  1930年春,应林风眠之聘,赴杭州艺专任国画教授。  1931年,在杭州国立艺专任教。  1932年,在杭州国立艺专任教(现中国美术学院)。  1933年,在杭州国立艺专任教。  1934年,作中国画《墨鸡》和《鱼鹰》等。  1935年,参加“一二·九”爱国--运动。  1936年,家庭遭变,与凌嵋琳离异,改字为励公。作《清供图》赠王森然。  1936年,以教学与卖画为生。1月,在北平炳林印书馆印刷出版了《李苦禅画集》,  1937年,北平沦陷。伪“新民会”企图拉拢李苦禅等社会名流为他们做事,被李苦禅断然拒绝。此后,李苦禅辞去日伪公立学校教职,短期在私立美术学校教中国画。当时,李苦禅靠卖画为生,并参与中共领导的地下抗战活动。  1939年,5月14日,以“勾结八路军”为罪名,与学生魏隐儒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遭刑讯28天,受到严刑拷打。出狱后拒绝伪职,继续参加爱国活动。  1942年,4月2日至4日,与魏隐儒赴山东,在济南青年会举办联合画展。11月,与李慧文结婚。婚后,与魏隐儒、关友声赴青岛举办书画联展。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艺术专科私立学校在济南复校,李苦禅任教务主任。  1946年,被徐悲鸿院长聘为北平国立艺专国画教授,并被推选为首届“中国美术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同年,为庆祝抗战胜利一周年,参加了在北平中山公园中山堂举办的中国百名书画家书画大展。当时与蒋雨浓、王青芳、白铎斋并称为 “京中四怪”。  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前夕,与何思源(北平市市长)、徐悲鸿等北平文化界名流合力斡旋,呼吁和平解放北平,以保护古都文化遗迹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950年,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剥夺了讲课的权利,遂-毛泽东主席。毛泽东致信徐悲鸿,嘱咐解决此事,并派秘书田家英登门代为看望李苦禅。春,与齐白石、徐悲鸿、许麟庐在“和平画店”聚会,作《扁豆图》。秋,为许鳞庐母亲寿辰作《双鸡图》。  1951年,在民族美术研究所任研究员。因自愿报名土改工作,被派往四川江油参加土改工作队,在一农民家里发现一失踪已久的战国青铜重器,向上级打报告,有关部门立即将之运回北京。土改后回京凭记忆作山水画《剑门关一瞥》赠张守常。  1956年夏,应邀去北京大学美术社讲学。  1961年,应邀赴青岛、济南、烟台、蚌埠、合肥等地举办画展和学术讲座。  196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受到不公正批判。  1966年,“文革”开始,因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而遭残酷批斗和查抄,被关入“牛棚”,受尽折磨,但不屈服。  1969年。“造反派”逼李苦禅承认在抗战时期曾有失节行为,李苦禅写保证书以反击“造反派”的污蔑。  1970年,被强令下放到河北省磁县“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1971年,因病回北京,被指令在中央美院传达室看门,不久即退休居家。  1972年,经周恩来总理指示,李苦禅和一批画家为宾馆和驻外使馆作陈列画。  1974年,被“-”打成“黑画家”,遭大会批斗四次。  1975年,作《白菜江蟹图》,以白菜自喻,以江蟹讽喻“-”。  1976年,“-”粉碎后,恢复名誉和教授职务。1977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尽义务为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中国画研究院之筹备机构)作画二百余幅。1979年,为人民大会堂作巨幅《松鹰》和巨幅《盛夏图》(与儿子李燕合作)。  1980年,为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作巨幅《墨竹图》、墨竹《劲节图》。应邀任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中国花鸟画》、《苦禅画鹰》和《苦禅写意》三部科教影片的拍摄。12月6日,应邀赴香港举办“李苦禅、李燕父子书画展”,并在港讲学。1981年,被选为中国画研究院委员。完成巨幅国画《盛夏图》。参加教学片《苦禅写意》的拍摄。到漓江写生作画。  1982年,赴深圳,珠海、广州、苏州等地参观。在深圳特区为《特区文学》写观感,并题字“人杰地灵,振兴有望”。在蛇口留下“振兴中华,由南启北”的题词。  1983年,6月5日,与李燕合作《哺幼图》,李苦禅画竹、石并题字。6月8日,应邀为日本长崎孔庙书写仪门对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6月11日凌晨,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李苦禅擅长画什么  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李苦禅绘画选材独特,经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花、八哥、鸬鹚以及雄鹰等为题材作画。  李苦禅作品  李苦禅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技法,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有特色。有豪放,气势磅礴,形象鲜明的风格,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李苦禅用自己审美观点和表现手法,创造出许多艺术形象。李苦禅画花鸟,有一定写实的成分,不是对自然物象客观的描摹,是凝练后创造。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自然含蓄中蕴含阳刚之气。李苦禅的画幅越大越能自由挥洒。李苦禅晚年的作品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大”是李苦禅绘画显著的特点。如:巨幅《盛夏图》(荷花图),是用四幅丈二匹宣纸接成而画,面积达到22.04平方米。花如盆,叶如盖,梗如臂,盛开的荷花,山石,水鸟,组成了庞大的画面。又如《墨竹图》:是用三张丈二匹宣纸拼接起来的巨幅。李苦禅作画喜欢用重墨,善用泼墨、焦墨,水墨晕章,用大笔画小幅作品。李苦禅谈笔墨时说“墨要厚才耐看。色也要当墨用,不论红还是绿都能达到墨分五色才厚”。如作品《劲节图》用笔凝重,别具一格。中国传统大写意画传统画法的布景层次较少,主要是一至二个层次。(右图册 )李苦禅把山水画法的平远,高远之法,运用到花鸟画上,能达三四个层次。李苦禅利用了墨色的浓淡干湿、色彩的冷暖、黑白的相间来增加画面层次感,把观赏者的视线和感觉层层推向远方。如《盛夏图》,第一层是近岸,用浅赭石着色。第二层是用线和浓墨画茨菰、水草,第三层用淡墨画荷叶用红色画荷花。第四层是画面的画眼巨石和水鸟,第五层是举世后面的荷花,这样一层一层慢慢递进。李苦禅的画境界平淡天真。如《绿雨清竹之乡》,描绘的是,在雨后的芭蕉叶下,几只四下张望的鸬鹚停住在浑厚朴拙的巨石上,神态各异,正在享受雨后的清新空气。鸬鹚头颈用朱色没骨画出,圆睁的双目使水鸟显得精神奕奕。四周景物围绕主题描绘,点明了鸬鹚的生存环境。笔墨自然,无矫揉造作,色彩单纯,造型简洁。又如《茨菇鹭鸶》,画中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写的是一只鹭鸶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李苦禅用粗朴、厚实的墨色画出芋叶、鹭鸶,用线条勾勒叶筋、水草。表现了江南的自然野趣。《荷塘翠鸟》图,一只翠鸟飞过微风轻拂的荷叶,露珠点点而落,在莲塘残叶之间,充满生机。  李苦禅绘画选材独特, 经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花、八哥、鸬鹚以及雄鹰等为题材作画。如《教子学飞翔》图,画了依附在老鹰背上、跃跃欲飞的鹰雏。方形眼眶,斧形的利嘴,强调鹰与雏的相对。斜三角的整体造型,向上飞去的整体动态。李苦禅画鹰多为“静态”的鹰,多为蹲视姿态。如《松鹰图》,数只雄鹰立于山颠,蓄势待发。  名人评价  齐白石评价:“李苦禅学吾不似吾”。  齐白石题李苦禅的画《清供图》道:“李苦禅也超过我了”。  郝左春评价:“李苦禅是艺术界革命的前驱”。  《晨报》评价:“李苦禅是中国北方艺坛上创造派的先锋”。  徐悲鸿题李苦禅的画道:“天趣洋溢,活色生香”。  剧作家曹禺评价:“李苦禅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人生短促,艺术长存。这并不是说任何艺术,而是人民所肯定的艺术。李苦禅的画就是这样的艺术”。  [以上内容由"kammylinn"分享。]

杜潜 (1522~156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杜潜(1522-1566),高-。明朝进士,初为户部主事,后升为山西左布政使,离京去山西就任。当时国事日非.海防松弛,倭寇大肆侵扰,杜潜奉命任蓟洲兵备道员。领兵迎敌。他镇守今河北省长城以内、东至山海关、西至居唐关之间的天津市以北地区。其形势险要,为京畿防卫重地。杜潜组织军民抗敌、战绩卓著,为人敬仰。  明嘉靖四十五年.杜潜受诬陷而被斩,葬于高唐州城西杜家祖茔。后平反昭雪,追为兵部尚书。  [以上内容由"飘雪"分享。]

朱弘祚 (?~1700) 清朝大臣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朱弘祚(?—1700)朱昌祚弟,字徽荫,山东高-,清朝大臣。弘祚自举人授江南盱眙知县,有惠政,举卓异。康熙十四年,行取御史,以昌祚子绂官大理寺卿回避,改刑部主事。再迁兵部督捕郎中,出为直隶天津道佥事,调直隶守道参议。  二十六年,超擢广东巡抚。入见,奏对称旨,赐帑金千,及内厮鞍马。过庾岭,察知夫役苦累,首禁革之。复牒兵部,凡使者过境,有驿站供亿,不得更有所役。广东军兴后,无艺之徵,浮於正供,悉罢免。劾墨吏尤者数人,馀悉奉法。盐法为藩下奸民所乱,据引地莫敢谯诃。弘祚疏陈整饬盐政数事,如议行。高州属县吴川,琼州属县临高、澄迈,户少田芜,积逋十二万两有奇,疏请豁免。卫所屯田岁输粮三斗,额重多逃亡。弘祚言:“民粮重,则每亩八升八合起科,今屯田浮三之二,非恤兵之道,当比例裁减。”事皆允行。逆乱方定,奸民告讦无已,疏请严妄首株连之例,略谓:“当定南分镇,闻风投冒倚藉声势者,实繁有徒,迨经平定,藩下人应归旗者,悉已簿录解京;籍内无名者,释放为民。嗣有旨:‘藩下官兵、奴仆及贸易人等,除实系辽东旧人及价买人外,逐一清查,发出为民。’臣寻绎诏意,原以诸人皆朝廷赤子,不忍株累。且十馀年来,或补伍,或归农,或死亡迁徙,无籍可稽。乃奸宄之徒,蔓引株连,或在部呈首,或向有司告讦;及事白省释,而官民之被累已深。请敕部严议。”从之。  三十一年,擢福建浙江总督。值大计,弘祚疏言“福建地瘠民佻”,上责弘祚失言,谓:“贤才不择地而生。四川巡抚张德地署延绥巡抚,言‘延绥边地,无可举博学鸿词者’;少詹事邵远平奏‘南方人轻浮不可用’。朕心甚不惬,因皆罢斥。今弘祚又以谬言陈奏,下部议降调。”三十九年,命修高家堰河工,病卒。  子绛,官至广东布政使;纲,初授兵部主事,累官湖南布政使,雍正间,擢云南巡抚,疏劾署巡抚杨名时徇隐废弛,藩库借支未清款项至十九万有奇,名时坐是得罪。寻调抚福建,卒,谥勤恪。  [以上内容由"lover12345"分享。]

张新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新时,生态学家。原籍山东高唐,1934年6月30日生于河南开封。1955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森林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长期从事植被生态学研究:(1)揭示了我国荒漠区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2)提出关于青藏高原植被在“高原地带性”与高原对中国植被地带分布作用的重要论点(3)提出了较完善与规律性的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带系统与类型(4)发展群落生态分析系统并提出了信息生态学的概念与结构,对现代生态学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5)采用信息科学先进手段与理论将中国“气候―植被关系”与全球生态学的研究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上内容由"梦回MC"分享。]

韩宁夫 (1915~1995)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韩宁夫,男,汉族,1915年9月8日出生,大学文化程度,籍贯山东省高唐县城-庄。1936年冬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其简历如下:  1919年(5岁)在韩庄读私塾两年;1921年(7岁)在高唐县县城书院读初小;1922年(8岁)在高唐县文庙读初小三年级;1923年(9岁)随兄赴聊城第三师范附属小学读初小四年级;1924年(10岁)继续在附小读高小一年级;1925年继续在附小读高小二年级,春季因土匪王金发陷害回家;1925年(11岁)秋在高唐县第一高小毕业;1927年(13岁)考入高唐县立初中;1930年秋在高唐县初级中学毕业,考入山东建设厅电气班(时年16岁);1931年(17岁)秋山东建设厅电气班毕业,并考入济南私立齐鲁中学高中一年级;1932年秋考入山东惠民第四中学高中二年级;1936年夏(20岁)山东惠民第四中学高中毕业;1936年8月考入山东大学;1936年8月至37年11月在青岛山东大学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在东北军五十一军一一四师六七九团三营八连当兵,做兵运工作,任党支部书记和党总支书记;1938年6月至1938年11月任中共鲁西区党委高唐县工委书记;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任中共鲁西北特委宣传部长;1939年3月至1940年6月任中共鲁西区党委卫东地委宣传部长;1940年6月至1940年12月任中共卫东地委代理书记;1941年1月至1942年12月任中共鲁西区党委和冀鲁豫区党委秘书长;1943年1月至1943年10月任中共鲁西北地委宣传部长;1943年11月至1944年10月在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1944年11月至1945年9月任中共平原局党校七队党支部副书记、书记;1945年10月至1947年5月任中共冀鲁豫区党委鲁西北地委宣传部长;1947年6月至1948年4月任中共冀南区委鲁西北地委书记;1948年5月至1949年1月任中共冀南区党委秘书长;1949年2月至1949年5月从华北南下,任区党委委员兼秘书长;1949年5月至1953年2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省政府秘书长;1952年6月至1953年2月兼任湖北省政法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3月至1963年2月在华中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武汉冶金建设公司任党委委员兼副总经理;1954年12月至1956年1月赴苏联学习一年;1963年3月至1964年4月任武汉钢铁公司党委书记兼经理;1964年4月至1967年冬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67年冬至1968年底任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政工组副组长;1969年1月至1972年12月任中共湖北省委核心小组成员、省委常委;1970年1月至1972年12月兼任武汉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1972年11月至1982年7月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72年12月至1980年1月兼任省革委会副主任;1977年12月至1980年1月兼任省政协副主席、主席;1980年1月至1982年9月任湖北省省长;1982年7月至1983年1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二书记;1983年2月至1986年5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1983年4月至1986年5月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85年9月至1992年11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代表;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5年病逝。  [以上内容由"5楼A座"分享。]

孙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孙瑛(1919- ),名大石。高唐县三十里铺乡河崖孙庄人, 爱国归侨。著名山水画家。  幼年家贫,只读到小学三年级,14岁辍学在家。他自幼爱好绘画,放羊拾草仍不忘苦练,进步快,深受全村老幼赞许。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离开家乡,从事抗日救亡斗争,时年18岁。后在汉口幸遇著名漫画家丰于恺先生,多次请教,受益匪浅。1949年随国民党海军去台湾。不久以""思想左倾""的罪名被送进员林县""-集中营"",一年后被放出。他受尽歧视.精神痛苦,便辞去军职、研习绘画。  孙瑛先生字画没有师承,最近在书画上常书""野叟""二字。作品具有传统功力,又有独特的画风;既保留了中国画的传统精神.又融合了西方画中光的变化作用和素描原理。笔墨凝重多变、虚实有致、节奏感强,给人以酣畅淋漓、气魄宏大之感,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孙瑛先生的作品曾多次在台湾、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等地展出。他作的《山水通画》高1.2米、宽2.4米,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74年他应美国波土顿21世纪画廊和纽约圣若望大学之邀,从台赴美展出作品。后定居美国。先生虽身在异乡却心系祖国,1979年返回祖国探亲。1982年毅然回国定居。孙先生回国后,在中国画研究院工作,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部侨联主席。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捐款在高唐城北修建""落叶轩""书画院.发展家乡书画艺术。他几次到高唐县实验小学作报告,教育儿童从小热爱祖国、立志成才,并为优秀少先队员置办奖品、亲自发奖。孙先生年近八旬。但仍精力充沛治。身体健康、他孜孜不倦地努力创作,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以上内容由"蓝@蓝"分享。]

朱昌祚 (?~1666) 汉军镶白旗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朱昌祚(?-1666)   清朝大臣。字云门,今高唐县梁村镇朱楼村人,生于明崇帧元年(1628)前后。清顺治十八年(1661)朱昌祚以宗人府启心郎授浙抚,多善政,清康熙二年(1663)迁福建,以丁忧未到任,翌年改授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人称“朱三省 ”。时辅政大臣鳌拜擅权,鳌拜系满洲镶黄旗人,以本旗地亩薄,要圈换正白旗地亩及开垦成熟的民地,昌祚上疏反对,被鳌拜矫旨绞死。康熙八年(1669)康熙帝逮鳌拜治罪,为其昭雪,诏复原官,赐祭葬,谥“勤”。   [以上内容由"汉江国际"分享。]

赵力毅 (1920~2013)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赵力毅同志生平(1920-2013)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天津警备区第二干休所副军职离休干部、原河北省衡水军分区副政委赵力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8月7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3岁。  赵力毅同志1920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1938年10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至1939年12月,任山东省平原县五区区委书记、县委会组织部长。1941年3月至1943年4月任山东省高唐县县委书记。1943年4月至1944年7月,参加山东省唐南县运东武工队,任民运干事。1946年任山东省高唐县大队副政委。1948年2月至1949年7月任七十军二〇九师二团一营教导员,其间参加了安阳水冶战斗、汲县战斗、新乡战斗。1949年12月任十四纵队一旅组织科副科长。1953年6月至1958年2月,任华北炮兵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58年至1961年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62年至1964年任河北省天津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75年3月至1981年2月,任河北省衡水军分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1年2月离职休养。1988年被授予独立勋章。  赵力毅同志在长达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坚贞不渝,具有很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很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他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他艰苦朴素、勤勤恳恳、不计名利、任劳任怨。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离休后,他始终保持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时刻关心国家和军队建设。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他关心支持干休所建设,积极献计献策、贡献力量。他始终保持革命晚节,严格要求自己和教育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给后代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赵力毅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质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以上内容由"飞"分享。]

刘义发 山东时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刘义发,男,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8年8月在高唐城关修配社参加工作,1964年10月至1971年9月在高唐县砖瓦厂担任会计,1971年9月至1973年12月在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建筑系学习,1973年12月至1982年4月任高唐县建筑公司副经理,1982年4月至1992年2月任高唐县工具厂厂长,1992年2月至1993年5月任高唐县时风机器总厂厂长,1993年5月至1999年12月任山东时风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1999年12月至今担任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并兼任中国农机协会副会长、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顾问、高唐县工商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农机行业的一位传奇人物,国家特大型企业山东时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1993年时风集团成立以来,弹指一挥间,已经由原来的3000万销售规模遽升至2007年的168.3亿元。时风的跨越式发展,不仅是在农机行业,即使其他行业的人士也莫不表现出惊诧。一些国内外的知名投行多次主动伸出合作的“橄榄枝”。此间,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过时风集团,对企业的发展做了高度评价。2003年12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时风集团时说“时风发展很快,时风前景很好,潜力很大,要坚持抓好创新管理,使时风事业更美好!”作为时风集团的缔造者,刘义发表现出了极高的道德操守与人格魅力。在时风和时风所在的高唐县,已近古稀之年的刘义发谦和的为人与高尚的品格被人广为传颂和敬仰。在企业经营中,刘义发的多套理论与经营哲学如“资金血液论”等也为业内人士所熟知。  主要荣誉称号1990年7月被授予“山东省二轻系统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8月被山东省第二轻工业厅授予“优秀厂长”称号;1994年被授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评为“山东省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1995年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1996年被授予三等功奖励、“山东省机械工业第二届十大优秀企业家”、“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山东省优秀厂长(经理)”;1998年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2年被评为“首届全国机械工业明星企业家”;2004年被评为“首批中国机械工业企业高级职业经理人”、“高级职业经理人”;2005年光荣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以上内容由"wwh002"分享。]

张雪舫 (1917~1975)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雪舫(1917-1975),女,山东清平县人。幼年丧父,随伯父闯关东,定居哈尔滨。9岁拜河北梆子艺人孙金钟(艺名筱金种)为师,习青衣。12岁登台演出,艺名金香水,在哈尔滨、沈阳、天津、北京一带演出,颇有声誉。她洁身自好,以“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演戏”为人生信条。1931年,东北沦陷,她不愿为敌上层人物演戏,毅然离开舞台,移居北平。  新中国成立初,张雪舫积极联络河北梆子艺人,组建北京河北梆子剧团,巡演于北京、天津、沈阳等地,并多次带领联谊秦腔剧团赴安东(今丹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在东北地区第一届戏剧、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上,她演出《三上轿》、《杀庙》,获优秀表演奖。1954年,她率团到黑龙江演出,将民营联谊秦腔剧团改为民营公助克山县秦腔剧团。此后,她常年率团在农村、林区、矿山为农民和林、矿工人演出,并被推选为克山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张雪舫戏路宽,《三上轿》、《蝴蝶杯》、《哭井》、《算粮登殿》、《金水桥》、《牧羊圈》等为其代表剧目。她除演青衣外,还常反串老生。她嗓音高亢奔放,吐字清晰,行腔流畅。在《算粮登殿》中,当唱到“金牌调来银牌驯中的“来”字时,她一口气拖到12拍,“驯字从6音唱到2音,拔高4度音,整句唱腔高亢自如,大有一泻千里之势。每于舞台唱至此句,必获满堂彩。她在《蝴蝶杯》中扮演田夫人,在唱到“走上前来把我儿媳妇来搀”的“来”字时,采用半笑半唱的方式,唱得亲切、轻松、自然,将心地善良的田夫人表现得十分得体。  1960年,张雪舫调到齐齐哈尔市河北梆子剧团,成为主要演员。同年,她当选为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政协委员。1962年,她被选为富拉尔基政协常委。张雪舫艺精德高,谦虚和蔼,从不以名人自居。她积极为青年演员创造实践机会,经常做他们的配角,扶植他们成长。1963年,应黑龙江省歌舞团之邀,教授河北梆子演唱艺术,郭颂等演员都曾求教于她。1964年,她当选为黑龙江省政协委员。1975年,她病逝于富拉尔基。(齐齐哈尔市志)  [以上内容由"单摆"分享。]

田士懿 (1870~1929)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田士懿(1870~1929) 著名金石学家。字德忱。今高-。出身书香门第。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1905年,考入北京大学堂,爱好史地、金石等学科。1907年肄业后,回山东。历任省优级师范、法政、农业、存古学堂教员。1912年以后,先后任山东省巨野、宁阳及湖南省嘉禾、湘潭等县知事。在湘潭任知事时,曾阻止日本船员登岸掠夺中国资源,颇受当地人民称赞。1920年解职后,定居北京,潜心著述。他的《山左汉魏六朝贞石目》一书,共收录散见于山东各地的汉魏六朝时期的碑碣504种,逐个加以诠释。金石学家柯昌泗为其作序并题写书名。他的《金石著述名家考略》一书,共著录从南梁到清朝金石家718人,现代著名金石学家王献唐为其作序。田士懿的这两部金石专著均藏于山东省图书馆特藏部。  第一位考入北京大学(前身叫京师大学堂)的是今尹集镇田寨村的田士懿(字德忱,号雅庵)。他生于一个中道败落的耕读人家。1903年考中举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他考入中国最早的大学——京师大学堂,成为这所大学第一位高唐籍学生。在这里,鸿儒巨擘的教诲、民主氛围的熏陶给了他良好的教益和启迪。辛亥革命在国内兴起时,他历任山东巨野、宁阳和湖南嘉禾、湘潭县知事。他一身正气,政声卓著,知事湘潭更是大气凛然。1920年,一只日本舰船由于正同英国争夺长江流域势力范围,有一天竟突然驶进湘潭码头,田闻听此事急率属下愤然前往,严词痛斥,不准登岸入市。日船不得不灰溜溜地离去。消息传开,无不翘指称颂。  田的义举令军阀不悦,于是他辞职投绂,北归京都,后回到家乡从事金石书画研究。国学大师王献唐先生称赞他,“性癖金石,几成陈痼”,“兼善书画”,“伏案钩稽,孜孜不倦”。  [以上内容由"luoyuner"分享。]

赵长风 (1935~2007)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赵长风同志生平(1935-2007)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原党组书记、检察长赵长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2月4日在济南逝世,享年72岁。  赵长风同志是山东省高唐县人。1935年10月出生,1952年7月参加工作,195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合作干校、滕县专区干校学员,山东峄县供销社办事员、副科长,枣庄钢铁厂、张范铁矿股长,枣庄市委工业部、组织部干事,枣庄市革委会政治部组织组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枣庄市薛城区委书记。1980年6月任枣庄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83年8月任枣庄市委副书记,1986年6月任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成员,1988年12月任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正厅级)、党组副书记,1989年5月任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正厅级),1991年8月任潍坊市委书记,1993年4月任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2003年12月退休。赵长风同志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第六、七届山东省委委员,省第八、九届人大代表。  赵长风同志参加革命工作以来,始终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他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对党忠诚,识大体、顾大局,坚持原则,刚正不阿,工作勤恳,恪尽职守;他模范执行党的纪律,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不计个人得失;他思想作风正派,为人正直,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他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同志,廉洁奉公,表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品质。  赵长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以上内容由"amarkliu"分享。]

人和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人和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