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池州市 >> 贵池区

贵池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杏花村旅游景区

杏花村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千年杏花村  池州,素以“千载诗人地”之美名饮誉江南。杏花村,因诗而名垂千秋,也因诗而名扬天下。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村”,“天下第一诗村”。  暖阁和位于池州城西的杏花村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文化古迹,是池州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因诗的艺术魅力,仅为一个村而立志的《杏花村志》,被收入我国古代最大一部文献《四库全书》。然而,自晚清以后,杏花村屡遭劫难,早已面目全非。复建杏花村,一直是池州人心中的一个美丽的梦想,也是池州历任地方官的共同夙愿。  1999年,旅欧华人、欧洲中华文化事业发展集团董事长詹晓荣先生来池州,被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良好的投资环境所吸引,矢志建设杏花村,以恢复杏花村原貌。一期工程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复建的杏花村牌坊、杏花村古井遗址临街仿古建筑、黄公酒垆已于2001年7月1日竣工。总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不仅具有皖南民居和晚唐风格,而且力求再现唐风唐俗,以酒垆为载体,重现唐时饮食文化、酒文化以及杏花村的诗文化。游人现在来这里,既能回味千年黄公酒,又能共诵杏花诗。现在杏花村复建工程步步深入,总体规划已经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古井园区、文化园区建设全面启动。即将复建杏花村景点:铁佛禅寺、西庙、古酒坊、唐村落、诗碑林等。古老的杏花村将在世人心目中更加亮丽。  昔日的杏花村杏林百亩,花艳如云,村中还有一家黄公酒垆,僻静优雅,浓酒飘香。当年任池州刺史的杜牧游览此地时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句。自后池州杏花村成为千古名村。《池州府志》记杏花村:“旧有黄公酒罅,后废。余井圈在民田内,上刻:黄公广润泉字”。明天启及清康熙、雍正时,曾相继于此筑事、建坊、葺祠。杏花村酒的盛名历久不减。古井仍存,井水清冽,俗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  池州杏花村,古有12景:平天春涨、白浦荷风、西厢烟雨、茶麦浪、三台夕照、栖云松月、黄公酒垆、铁佛禅林、昭明书院、杜坞渔歌、桑柘丹枫、梅州晓雪,一步一景,引人入胜。  池州杏花村1987年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省级风景区。杏花村古井文化园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西郊一公里处,交通便利,是在杏花村古井遗址基础上建成的新的旅游景点。参观游览六朝长廊、怀杜轩、郎遂故居、鱼龙桥、古戏台、青莲馆、民俗村、渔歌埠、望华亭、昭明堂、醉仙湖、窥园等著名景点,感受千年诗村特有的诗、酒文化,体验农耕文化和古老技艺,欣赏黄梅戏和武术表演,穿越八卦迷宫阵挑战惊险和智力,与水牛为邻,免费品尝手工酿制的黄公酒,并观看了解手工酿酒工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池州市秀山门博物馆开馆于2006年9月,是一家藏品丰富、管理规范的民办博物馆,现馆藏文物达2万余件,主要向人们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以木雕、石雕、砖雕为主题的古建筑构件雕刻艺术和以昭明文化、傩文化为主的地域历史文化专题及瓷器、字画、刺绣、玉石杂件等,从一个方面反映古代人们的生活环境、审美情趣、伦理教化。秀山门博物馆建设分为两期。一期基本陈列设计是:一楼为石雕艺术陈列馆,二楼为木雕艺术陈列馆,三楼为古民居艺术陈列馆,四楼为池州文化陈列馆,五楼展示傩戏及昭明太子等历史文化。城楼广场建有池中名鳜、水绕春城、斜阳古道、卷中风景、杏雨江南、临桥秀色、西廊胜览、城垣遗址等8个景点,内设浮雕墙展现了当年秀山门外的繁华景象。二期扩建工程主体建筑已经完成,馆区总规划面积1.2万平方米,占地8亩,以秀山门城楼为中心将城墙向南延伸100多米,形成气势雄伟的古城墙景观。扩建后增加展馆面积近9000平方米,推出“杏花村酒文化及器具展”、“池州傩文化展”、“昭明太子神会展”等池州地域特色文化专题展览,以明清建筑风格直观再现古池州昔日繁华景象。博物馆现对社会免费开放。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齐山-平天湖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城区,规划面积40.6平方公里,由齐山景区、碧山景区、平天湖景区、湿地景区、桃源景区五部分组成,集山、水、湿地于一体,自然景色优美,人文积淀深厚。景区南连九华圣地,西接秋浦仙境,与池州古城、杏花村风景区鼎足相望,是山水文化的缩影,构筑了池州典型的“山水在城中”的特色景观。  齐山景区是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总面积4平方公里。齐山以形取胜,贵在天然,具黄山之雄,兼九华山之秀,全山有三十二洞、十三岩,三峡谷。“齐山洞天”为古池州十景之首。  齐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上千丛怪石犹如天然盆景,漫步其间,如入画图,游客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神奇。“摩崖石刻”为安徽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现存寄隐岩斗大的“齐山”二字题刻据清《齐山岩洞志》记载,为宋代名臣包拯在池州任知州时手书,世间罕见,其拓片现存安徽省博物馆。  平天湖烟波浩渺,环湖山峦起状,树木葱茏,草盛花红,水灵叶茂,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5%。自古以来,齐山—平天湖一直是池州城的“郊外胜地”。“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就是当年李白对平天湖的生动写照;“特特寻芳上翠微,马蹄催趁月明归”正是岳飞探访齐山的感言。如今,一山一湖,山水相依,置身城市中心的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自是风光旖旎,风情万种。是城市内部不可多得的、无以替代的兼具美学、科研、文化、游览、环境价值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是人们旅游度假、休闲的天堂。

大王洞

大王洞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王洞,古称“穿山洞”。因此宋诗人腾宗凉(字子京)与梅尧臣(字圣俞)在此洞赋诗唱和而名传千古。2007年8月20日,大王洞风景区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洞户千年叫不开,白云无主自徘徊。只因种玉人归后,一闭春风待我来。大王洞,古称“穿山洞”。因北宋诗人滕宗谅(字子京)与梅尧臣(字圣俞)在此洞赋诗唱和而名传千古。    大王洞,坐落在府城西南的牌楼镇大山、穿山境内。全洞由大天潦、小天潦和大王洞三洞呈“丁”字形组成的巨型溶洞,干线总长2200米,总面积达10万平方余米,规模宏大,奇景天成,堪称“洞中大王”。是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是秋铺仙境的一块奇异的瑰宝。 大王洞风景区由“天桥奇观”、“神仙河谷”、“大王洞府”(包括凤殿、龙厅、银河、仙园[小天潦]、瑶池[古穿山洞])和大王湖四大景区组成。是一个容山、水、洞于一体的庞大的艺术珍品。 大王洞一期工程:天桥奇观、神仙河谷和洞府中的凤殿、龙厅等景区,于1987年5月1日竣工开放;2001年贵池区人民政府进行二期工程开发,2002年5月1日全洞贯通,整个景区雄伟、险峻、清幽、神奇,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九华天池

九华天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九华天池风景区位于池州市马衙境内,东距佛教圣地九华山25公里,西距池州市主城区长江旅游码头15公里,与318国道接壤,距池州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沪渝高速和即将建成的宁宜高速铁路、九华山机场均在的出入口均在15公里范围内。  景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自然生态原始,景观奇特,既有峡谷、溪流、飞瀑、奇石、古树、高山平湖、竹海等自然景观,也有红色山村、电站、茶园等人文景观;被人誉为江南的“阿里山”。  该地区是典型花岗岩地质地貌分布区,因其山体受多次新构造运动抬升,形成多级峡谷盆地。古时候的九华天池是小型天然湖泊,上游为天河,风景秀丽。在1958年-年代为了农业灌溉,筑坝成湖(即天池)。  天池和龙池之间有一条长约2公里的石谷,石谷间堆叠着大量的冰川飘砾,别有洞天,洞洞相连,洞里有清澈见底的泉水。石谷间生态植被保存完好,岩石上面有奇特的古树,古藤。石谷两边林木葱茏,百鸟争鸣;幽深的林木,清新的空气,静态的巨石,动态的急流瀑布飞流直下,形成了“天河挂绿水”的奇观,可谓江南一绝。是旅游、度假、休闲、观光的理想境地。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杏花村位于贵池西郊,古有酒肆,产名酒。南至齐山湖,北至钵顶山,东接西门吊桥,西临秋浦河边,杏花飞雨,横贯十里。  昔日的杏花村杏林百亩,花艳如云,村中还有一家黄公酒垆,僻静优雅,浓酒飘香。当年任池州刺史的杜牧游览此地时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句。自后杏花村成为千古名村。《池州府志》记杏花村:“旧有黄公酒罅,后废。余井圈在民田内,上刻:黄公广润泉字。”明天启及清康熙、雍正时,曾相继于此筑事、建坊、葺祠。杏花村酒的盛名历久不减。古井仍存,井水清冽,俗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今“杏花村酒”仍为市场名酒。  十里杏花村,古有12景:平天春涨、白浦荷风、西厢烟雨、茶麦浪、三台夕照、栖云松月、黄公酒垆、铁佛禅林、昭明书院、杜坞渔歌、桑柘丹枫、梅州晓雪,一步一景,引人入胜。  杏花村有一口香泉井,《贵池县志》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杏花村古井已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定为重点保护文物。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位于依托秋浦河及堤防、涵闸、河东湖塘和水保工程而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3.76平方公里),属于杏花村文化旅游度假区5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核心景观带。景区总体布局为“两带三区”,即秋浦河原生态湿地休闲带、十里杏花溪游憩带和杏花联湖水上休闲与村韵体验区、谷潭湖田园观光与农事体验区、天生湖山水度假与生态养生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市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池州市博物馆位于池州市池阳路,隶属于池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正科级建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池州市博物馆属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是征集、保藏、研究和陈列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及精神文化珍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面向群众开放、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共文化场所,是展示池州历史文化、树立池州形象的重要窗口。  池州市博物馆占地面积14600平米,建筑面积6500平米,是在复建的池州府儒学基础上建设的,由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等主体建筑组成;陈列布展面积3500多平方米,分别陈列展示“历史文物”(包括史前文明、青铜文化、陶瓷文化、钱币文化等)、“非遗文化”(包括地表文物集锦、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人与池州等)、“儒学文化”和“佛教文化”等。

池州万罗山

池州万罗山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介绍 万罗山位于池州城南10公里处,海拔163米,自然景观优美,山石奇特,尤以通天门、逻人石、船形石最为壮观。   万罗山山道平缓,石板铺地,满山遍野,翠竹青青,竹林之中夹有苍松、翠柏、云杉、槐杨,整个山峦绿茵如画,摩崖石刻、碑刻遍布山道。  山脚下的珍珠寺,始建于唐朝。寺内供奉着玉雕观音,寺前有涤墨池(相传为李白洗手处)、门前井、油盐石 等古迹。终年不涸的放生池边耸立着两株红枫高达四、五丈,粗可合抱。寺后还有500多年树龄的桂花树。 1984年春,寺后的竹林中长出一种罕见而极富观赏价值的毛竹变种------罗汉竹,为游人增添了雅兴。

九华秋浦

  九华秋浦  安徽九华秋浦胜境(大王洞)风景区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长江南岸——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牌楼镇境内,地处皖南山区门首,是“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圈内众多风景名胜中的佼佼者和旅游观光的必经之地。九华秋浦胜境(大王洞)风景区前身是原大王洞风景区,1985年贵池县成立大王洞开发小组,投资350万元,进行大王洞一期工程开发建设,于1987年5月1日竣工并对外开放,1987年8月20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1年6月又进行了二期工程开发建设,于2002年5月1日完工,进而实现了大王洞全线贯通。2003年8月28日,为使大王洞良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大王洞风景区经过经营权挂牌转让,新成立了民营旅游开发公司即池州大王洞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贵池区委、区政府、区旅游局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跃成为贵池区旅游企业的龙头。  2004年底,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山一湖”旅游发展战略,实现池州旅游强市的目标,九华山旅游集团公司充分发挥池州旅游龙头企业的优势,打九华牌,打造旅游企业航母,加快了池州境内乃至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和旅游资产重组步伐,本着将九华山的佛文化资源和秋浦胜境的山水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九华山的品牌形象带动秋浦胜境景区的快速发展,把秋浦胜境的山水资源作为九华山景区的延伸、九华山接待的后花园。  于2005年元月收购重组了安徽池州大王洞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了安徽九华秋浦胜境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秋浦胜境(大王洞)风景区的经营管理主体。秋浦胜境(大王洞)风景区由“天桥奇观”、“神仙河谷”、“大王洞府”、“大王湖”四大景点组成。“天桥”是一座高52米,宽64米,深73米的天生石桥,巍巍壮观,气魄宏伟,是秋浦胜境(大王洞)景区的天然门户。  据专家考证此座天桥全国乃至世界罕见;“神仙河谷”浓缩了原始森林的精华,古木参天,悬崖飞瀑,尽在其中;“大王洞府”是一个融山、水、溶洞、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庞大的艺术珍品,洞府全长3500米,主干线长2200米,共分为“凤殿”、“龙宫”、“仙园”、“瑶池”、“银河”五大部分,大王洞府洞中有洞、洞中有河、山-复、峰回路转,规模宏大,奇景天成,常年空气清新,四季如春。全洞以“长、大、水”取胜,并凭借其神秘恢宏的溶洞奇观,被誉为“洞中大王”“大王湖”湖水清碧,弱柳拂风,垂钓其中,心旷神怡。洞内洞外构成了一幅幅仙境画面,让人情趣满怀,流连忘返。

齐山摩崖石刻

齐山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山位于贵池区城南1.5公里处,素有“与九华之胜, 并擅江南”的美誉,齐山高不过百米,方圆约5公里, 山自西向东北绵延,直抵白沙湖滨,总体远观,形如伏虎昂首。    齐山以岩溶地貌为主,遍山岩、洞、石、壑、泉、峡密集丛生,形成奇特幽深、琳琅纷繁的岩溶景观。史书记载,自晚唐以来,齐山千姿百态的岩石,幽暝奇幻的溶洞就倍受游人青睐,“齐山洞天”被推为知州十景之首。到明代,齐山已与“九华之胜”并擅江南。漫步其间,如行画中,千丛怪石犹如天然盆景,令人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神奇。   一面青山三面湖,清新秀丽的齐山由十余座峰峦迤俪排列,“参差列岫似围屏,斜压湖天十里青”。令人心旷神怡。诗人陆游称赞“齐山景物绝佳”。远江近湖,萦青缭白,山水因借,既蕴江南的清新明丽、诗情画意,又富皖南的质朴自然。   这里的人文景观也是丰富多彩的。自唐代会昌初年,池州刺史李方元发齐山摩崖石刻之先端,其后任——晚唐诗人杜牧在齐山西巅建造翠微亭以兹李白(李白游秋浦诗人诗作中有“开帘当翠微”的诗句),登山入亭,饮酒赋诗,写下《齐山九日登高》佳作以来,齐山广为海内所知,寻踪觅迹、吟诗作赋、观景揽胜的游人接踵而至。千百年间,到过齐山的骚人墨客,文臣武将仅《齐山岩洞志》就收载诗词歌赋、游记铭文一千余篇。遥望石壁上的“还我河山”,不禁使人想去岳飞绍兴元年北上抗金途径齐山题留的“征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赶月明归”(《池州翠微亭》)。石壁峭岩上散布着众多的摩崖石刻,其中当以北宋仁宗至和二年包拯题“齐山”最为壮丽。

霄坑大峡谷

  霄坑村坐落于九华山脉,东与“莲花佛国”九华山相邻,历史上曾是香客沿秋浦河朝拜九华山必经之路,呈现过“商贾如云,货物如雨,朝圣入龙,香火如风”的景象。大诗人李白曾三上大楼山,留下“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悉,客悉不可渡,行上东大楼”的千古佳句。杉山古庙在历史上香火旺盛,鼎盛期住庙和尚曾达500多人,素称“先有杉山庙,后有九华山”。    龙池瀑布、原始森林、陈坑竹海、百丈崖云雾、奇石怪松、蓝天碧水等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宋朝诗人王十朋曾作诗《题百丈崖下龙池》留下了“西风突兀百丈崖,龙池飞布山涧挂,举目皆翠无人居,谁家姑娘在采茶”的诗句。龙池酷似人体头、腰、足部位,传说是西风和尚的弟子用身体撞击而成。境内龙袭坑则是由九条飞龙袭击而成。象鼻嘴品茗轩、黄西工委遗志(新四军休械所、被服厂)、杉山古庙遗志等人文景观,仍是人们寻古探幽的好处所。霄坑山高雾重,夏季日平均温度较低,是人们避暑观光最好去处。如今错落的山村,幽寂的田野,叠翠的山峦,清畅的溪水,淳朴的民风,仍饱含着牧歌式的情调,给人们带来心旷神怡的感觉。近几年霄坑旅游业发展迅速,游客逐年增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深入,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意识大大增强,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从而使旅游休闲业蓬勃发展。  

九华漂流

  九华漂流位于我省池州市境内,距九华山风景区18公里,合、铜、黄高速,沿江高速贯穿这里。漂流全程8公里,历时两个小时。其漂流的起点姚街村,正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故乡。    起漂处这个水平如镜的湖叫虾湖,古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宿虾湖》:“鸡鸣发黄山,瞑投虾湖宿。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描写的正是这个地方。一座山脉孕育一弯河水,一弯河水造就一方文化。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的“傩戏”就发源于此。“姚氏宗祠”这座记载姚氏人文家谱的祠堂,历来就是当地乡亲从事傩事活动的演唱戏曲的场所。    九华漂流是一个集竹筏漂流和皮筏冲浪为一体的避暑清凉的新兴旅游胜地。游客来这里漂流而下,两岸风景秀丽,群山环绕,树木遮天;游客来这里漂流而下时而风平浪静,逍遥自在,时而飞瀑急流,惊涛骇浪;游客来这里漂流而下,“荡舟清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妙遐想,油然而生。真是一路漂来,惊险刺激,却又有惊无险;一路佳景,美不胜收,让您心旷神怡;一路水战打来,喜笑颜开,让您其乐无穷。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晚唐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唱出了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杏花村,因诗而得名,这里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文化古迹,是安徽池州城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古井文化园位于池州市城西的杏花村,是在杏花村古井遗址基础上建成的旅游景点。园区占地面积约13520平方米,主景区由黄公井院、酿酒坊、杏花亭、村志馆、焕园等组成。园区风格朴素、典雅,园内广植花草、杏树成林、溪流纵横,仿唐建筑错落有致,古戏台还有文艺演出,是现代游人凭吊怀古、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古井文化园古有酒肆,产名酒。南至齐山湖,北至钵顶山,东接西门吊桥,西临秋浦河边,杏花飞雨,横贯十里。昔日的杏花村杏林百亩,花艳如云,村中还有一家黄公酒垆,僻静优雅,浓酒飘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句就是源自这里。此后杏花村成为千古名村。杏花村酒的盛名历久不减。古井仍存,井水清冽,俗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今“杏花村酒”仍为市场名酒。

池州老山

  介绍安徽省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池区东南部,与青阳、石台及九华山风景区毗邻。 保护区由刘街、棠溪、梅村三乡11个行政村毗连的山场组成,总面积26876公顷,其中核心区8000公顷,缓冲区6365公顷,实验区12511公顷。     保护区属皖南山区,与九华山自成一体,一般海拔300--1156m,大小山峰五十余座,千米以上山峰四座,最高峰老山海拔1156m。境内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具有亚热带典型的植物群落特征,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保护区内共有种子植物1557种,其中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7种,如银杏、香果树、连香树、天目木姜子、金钱松、青檀、青钱柳、银鹊树等。    安徽池州市

清溪河

  清溪河现称白洋河,有上、下清溪之分《清史稿·地理志》载清溪河出清溪者为上清溪,出南太朴山者为下清溪,俱东西入江。   上清溪邻近本市著名风景区之一的万罗山,清溪夜月是贵池负郭十景之一。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李白来秋浦,沿清溪游吟、独钓、听曲,面对气势巍峨、高达数丈的江祖石和沿岸的绮丽风光,诗人留恋不已。   下清溪历史上以精美、鱼肥而闻名。明洪武初,该地曾设有河伯所(渔税征收机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刘基(伯温),曾来下清溪与在河伯所任职的老友姚伯渊相聚,写出具有清新风格的七古一首,综述了水秀山青的清溪风光和富饶的渔产。明代中叶,下清溪建有七层宝塔一座与百牙山塔近相屹立,各显风姿,更增加了湖光山色的美丽。  

贵池宝塔

贵池宝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池州城边有两座宝塔,一名百牙山塔,一称清溪塔,双塔凌云对峙,俨然池城卫士。白牙山塔位于池州城东北白牙山东端,距城1公里,明嘉靖十七年(1358)池州知府陆冈筹建,为7层6角楼阁式塔,高34。30米,底周长20。98米,直径6。68米。每层都有拱门拱窗,塔壁塑有佛龛,佛像,塔内砖阶铺设,可拾级曲折攀至顶层。原来塔旁还建有庙`亭等附属建筑,现已不存,但塔身仍傲然耸立,为白牙青山增色。清溪塔又名秒因塔,,在池州城东北的下清溪山丘上,离城5公里,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7),7层8角,高达56米。后因天灾-,遭到破坏。1982年,政府拨款修葺,使古塔重新巍然挺拔,清晰河绿水为只生辉。

贵池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池阳街道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秋浦街道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里山街道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江口街道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马衙街道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墩上街道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梅龙街道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秋江街道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杏花村街道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清风街道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清溪街道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殷汇镇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牛头山镇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涓桥镇 池州贵池农业科技示范园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梅街镇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梅村镇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唐田镇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牌楼镇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乌沙镇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棠溪镇 杏花村旅游景区 池州秀山门博物馆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大王洞 九华天池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 池州市博物馆 池州万罗山 九华秋浦 齐山摩崖石刻 霄坑大峡谷 九华漂流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 池州老山 清溪河 贵池宝塔

贵池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