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宣城市 >> 旌德县 >> 版书镇

版书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江村景区

江村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江村始建于隋末唐初,有1300余年的历史。据记载,咸丰初年(1851年)江村人丁达8万余口,号称“小杭州”。全村共有书屋9所,“重诗书,勤课诵,多延名师以训子弟”明清时期,江氏族人考取进士、文、武举人,明经126人,发国初十年又出博士、学士17人,这在中国的古村落中,极属罕见。1938年,宁国府属六县联中师生员工两千余人由宣城迁址旌德江村,八年间,在江村求学就读的学生竟达八千余人,在海内外颇有声誉。发达的文化蕴育了江村英才辈出:革命烈士江上青(-主席之父);清代医学家“人痘接种法”发明者江希舜;清代翰林院编修、书法家江志伊;中国社会党领袖江绍铨;《语丝》发起人、民俗学家江绍原;著名数学家江泽涵;胡适夫人江冬秀等都是江村的骄傲。民国代总理江朝宗;民国安徽省长江绍杰;民国海军将领江泽澍等也出自江村。“父子进士”、“兄弟博士”更是世代传诵。  明清时代,江村渐入鼎盛,村中最多时建有八座宗祠,巍峨壮观;老街牌坊接踵林立,岿然雄踞;二十四天井古民居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数十亩之广的聚秀湖汇聚金鳌山飞流直下的双溪之秀。历经千年沧桑,现在江村境内牌坊、老街、宗祠、民居风韵依旧。周围“黄峰晓日”、“天都耸翠”、“箸岭晴雪”、“狮山著雨”、“羊冈夕照”,景色旖旎,如诗如画。进村有故事,入目皆文章。  据江氏宗谱记载,夏禹国相伯益子玄仲,被禹的儿子启封于江国,是为江氏始祖。江玄仲第八十六世孙文学家江淹是南北朝梁时考城人,任宣城太守。江淹五世孙江韶0山水,是位著名的风水学家,他遍游黄山、白岳,发现旌德金螯山浑然淳厚,有蓬勃不可遏之势,是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于是举家迁徙卜居旌西金螯建村族居,始称江村。  江村,枕山环水,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侍立,后有幽谷深藏,金螯雄居其中,狮山、象山卧居江村村口左右。村中龙溪、凤溪环绕,汇锁村口聚秀湖。村口聚秀湖周旁古庙宝塔,诗碑堤栏,垂柳秀荷,相映成画。有诗云:“日照古庙生紫烟,湖中聚秀狮山影。龙恩浩荡今犹在,夜空荷香江村情”。徽商及仕官的积年造化,使江村一度享有“小杭州”美名。江村人曾用诗赞美村口的水口文化及蕴含的诗情画意:“金螯古迹八朝留,村容美景似杭州。三潭印月侪聚秀,文昌宝塔若雷峰。”  江村连年遭受严重的旱涝虫灾,加之太平天国残兵劫掠,江村“十室九空,遗子之民至于相食,所存者不及嘉道盛时百分之一。”村民背景离乡,流落四方,难民大多从芜湖顺江而下,及至南京、扬州落户。-主席的尊祖,就是这个时候迁居扬州的。村中曾有宗祠9座,牌坊18座,书舍9所,藏书万册,以及育子弟8000余人的抗战时期六县联中。明清时期,江村造就了进士18人(其中授翰林院编修4人),文举人42人,武举6人,另有明经40人,辟举4人。民国初十年出学士、博士18人。这在中国古村落中实属罕见,同时,也为徽州许多古村落望尘莫及。  厚积的历史文化蕴育了江村英才。“豪杰梓刻家谱中”,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唐侍御史江全铭,明顺天府推官江中文,明湖广分巡江廷寄,明护理南河总督清河道江瀚,二品顶戴翰林院编修江树昀,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二品戴江麟瑞,清代医学家“人逗接种法”发明者江西舜,清翰林编修、书法家江志伊,民国为国捐躯的海军将领江泽澍,《语丝》发起人、民俗学家江绍原,民国北京市特别市长、代总理江朝宗,民国安徽省长江亢虎,还有文化教育巨子胡适夫人江冬秀,革命烈士江上青(-主席之父),数学泰斗著名数学家江泽涵都出自江村。  

朱旺景区

朱旺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朱旺村位于旌德县北面,距县城12公里,与汤村、乔亭史称“十里三村”。205国道和217省道距本村不到1公里交汇,蔡大国防公路和大溪河环村而过。行政区域为朱旺村村委会、辖18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本村总人口2036,其中非农人口25人,劳动力1450人,水田栽种面积2040余亩。旱地总面积340余亩除少部分作果园外,其余部分全部栽种苎麻、桑树。  朱旺村是一个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古村落,是旌德县五大文明古村之一,房屋都是徽派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建筑景观。相传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后裔的居住地,现有保存下来的明清古建筑47栋,住宅建筑布局合理而独特,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还有保存较完好的私塾——“凫山书院”,“茶字号”老当铺,位于朱旺村当中的朱溪河是当年的朱氏祖先用人工开挖的,呈现独特的北水南流水系,河中河边有当年用来饮用的水井九口,河上有用巨大的青石搭成的石桥十三座,九口井、十三桥就叫“九井十三桥”。在朱旺村的老辈人传说中是朱旺村要出九个进士,朱氏江山要作十三个朝代。朱溪河上游的“闲云潭”是明代朱旺村兄弟翰林朱则淡、朱则波之一朱则淡伴月读书处,其亲笔手书的摩崖石刻“闲云潭影”四字清晰可辨,潭畔古戏台遗址依稀可见。“龙潭瀑布”,一布三迭;“观音庙”“龙王庙”寄托着古人对子嗣繁荣、风调雨顺的祈盼。  1.朱旺古民居  朱旺村现有明清古建筑47栋,住宅建筑布局合理而独特,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还有保存较完好的私塾——“凫山书院”,“茶字号”老当铺。  2.九井十三桥  位于朱旺村当中的朱溪河是当年的朱氏祖先用人工开挖的,呈现独特的北水南流水系,河中河边有当年用来饮用的水井九口,河上有用巨大的青石搭成的石桥十三座,九口井、十三桥就叫“九井十三桥”。  3.龙潭景区  朱旺古村落沿朱溪河而上三华里有五龙潭。龙潭一个连着一个,飞瀑与清流奏着雷鸣般的乐章。  朱旺村  朱旺村位于旌德县北面,距县城12公里,与汤村、乔亭史称“十里三村”。205国道和217省道距本村不到1公里交汇,蔡大国防公路和大溪河环村而过。行政区域为朱旺村村委会、辖18个村民组总面积12平方公里。本村总人口2036,其中非农人口25人,劳动力1450人,水田栽种面积2040余亩。旱地总面积340余亩除少部分作果园外,其余部分全部栽种苎麻、桑树。 …… 详细++

溥公祠

溥公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溥公祠位于旌德县白地镇江村,建于隋末唐初,是一个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村落。她位于黄山东麓205国道旁,距黄山风景区30多公里。这里虽历尽岁月沧桑,几经盛衰起落,依然可见古祠巍峨,牌坊高耸,老屋林立,老街逶迤。江村宗祠是徽州传统建筑技艺的代表,其风格充分展示徽派古建筑特色。  “江祠雄踞黄山下,晨曦红霞映殿堂。玲珑剔透精雕塑,明时徽派甲天下。”这是一位诗人对江村溥公祠的盛赞。凡到过江村的游客都被它的巍峨雄姿与气势所吸引,都为它的精雕细镂惊叹而驻足难离。是的,它确实壮观、雄伟。1998年5月4日,它已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宗祠是江村旅游最富有观赏价值的明代徽派古建筑。2001年5月21日,-同志在视察了黄山后,专程到江村视察了该祠,并作了重要讲话。溥公祠是江村古村落重要标志,是江村主要胜景之一。自江村开放旅游以来,凡到江村视察、参观的中央、省地领导及中外学者名人、游客,都与溥公祠合影留念。它,随着越来越多中外游客的参观而名扬四海。  溥公祠又称六分祠。纪源公祠,位于村东,坐东朝西。祠主江博,字纪源,江氏第48代明朝进士。江溥系明朝成化丙午举人,弘治己未进士,与著名才子唐伯虎有同科之谊,一次科考,唐伯虎因得罪考官,被诬为作弊而驱出考场,江溥等人不服,一同退出考场。之后,唐伯虎来到江村游玩,为江溥夫妇三人画像留念。这幅江氏祖画是溥公祠最宝贵的珍藏品,虽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但依然光彩夺目,鲜艳如新。当时江溥官授河南淆川县教谕,相当七品官,不久辞官为隐,在江村自建松筠书房,读书教子,研究学问。江溥一生轻财重义,乐善好施,传说歙县许村的许国大学士,少年时家贫无计,曾卖身江溥家做书童,江溥见他聪颖,辅助他读书成才,以致成为当时国家栋梁。江博死后20年,他的儿子文中、文昌功成名就,奏请朝廷追封江溥为顺天府推官,相当于五品。于是族人建造了这座气势恢宏的溥公祠,让他永享香火。  现溥公祠陈列有珍贵的文物、史料、名人照片、字画等,其中有《金鳌江氏宗谱》、胡适对联。溥公祠总建筑面积733平方米,整座建筑是砖、木、石结构的古代建筑物,它融砖、木石三雕于一体。其宗祠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呈现显著的明代建筑风格。尤其是祠内大梁、梁托、梁钩、额枋、撑拱、雀替、梁门等构件上的众多木雕构件中镂空、浮雕、凸雕等工艺精湛,艺术价值极高。砖雕亦颇具特色,门楼上雕刻很精美,内容是几出戏,中间是《郭仪上寿图》左边是《醉打金枝》,右边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双开的大仪门上绘着尉迟慕、秦叔宝两个彩漆门神。他们忠实地日夜护卫着江氏族人岁岁平安,该宗祠屋脊上有鳌鱼,象征独占鳌头之意,也是金鳌派江氏的一个特征。中间的葫芦宝顶和上面的三角倒叉、天狗,有避邪作用,形态逼真,妙趣横生。下面有一幅壁画,画的中间是3个老寿星,分别代表“福、禄、寿”三仙,其意三星高照,象征江氏先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壁画已有500年了,仍依旧如新,这是江村一绝。古时规定五品以上官的宗祠才能建成五开间,以下只能三开间。江溥生前未做五品官,是谢世后追封的,因此,宗祠建成明看三开间,暗含五开间样式,三间两天井。整个祠堂共有36根圆木柱,天井边22根花岗岩方石柱,为的是千秋不腐。  1998年6月中旬,上海江韬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江泽恩参观祖祠时曾对列祖列宗六鞠躬,并将他自己整理的一份江氏近五代家谱赠给江村,上面写道:“寻根问宗,饮水思源”8个字。  

旌德文庙

旌德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旌德文庙与别处一样又称圣庙、孔庙、夫子庙,为旌德县明清以来尊孔祭孔的场所,亦是当时法先圣先师、重道隆儒、兴化起教供生员肄业的教育场地,故又名学宫。旌德文庙所处的位置在县城中心,县府之左,以表示它的显赫和威严。1989年6月,旌德文庙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嘉庆《旌德县志》:“考唐贞观四年(630)诏州县皆立孔庙,时尚未有族邑也。宝应建邑以后,谈学之制无闻,邑之学宫自宋崇宁元年(1102)始。“旌德孔庙建筑群历经南宋、元、明至清顺治十四年(1657),屡受兵火之灾,大修24次,重建5次,现存建筑为顺治二年(1645)所建。历次修缮费用多为私人捐献。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初名文宣王庙,宋崇宁四年(1105)始改称大成殿。长宽均17米,占地289平方米。基高3.33米,殿高18.66米,重檐歇山顶。  屋面为滚龙亮背,上下两层,各有4条垂脊,正脊中嵌火焰宝珠;正脊两端及垂脊角均嵌有鱼尾走龙,抬梁式木结构。殿周用石柱,上覆磁瓦,窗牖雕刻精致,檐牙高啄,气势宏伟。殿内四根木柱通顶,表通天之意。殿内藻井两层彩绘,内容为凤、鸡、鹤、龙、象、鹿、麒麟及牡丹花卉等,并有八仙容颜,最醒目的则是文曲之星。纵观大小百幅彩图,画面栩栩如生,寓意明显,无非是寄望于旌德子孙文星高照,大显神通。大殿四周红墙簇拥,殿对面有照壁,门口为大成坊,进坊为半月形伴池,亦名跃龙池,池上建有石拱桥,称泮桥,亦名状元桥。可惜照壁与大成坊都挪为它用了。伴池东有礼门,西有义路。池后建筑,中为戟门,左为乡贤祠,右为名宦祠;再进去中间为丹墀,供朝拜,两侧有东庑、西庑,为先圣、先儒配祭牌位陈列的地方。大成殿的两旁,还有东、西斋房。  学宫附近原有两座建筑物:一是尊经阁,始建年代失考,清乾隆八年(1743)六月十六日,因记毁复建于明伦堂东,祀文昌帝君于其上,尊经阁占地104平方米,共三层,厂角重檐,凌空高矗,窗棂栏杆,轩爽玲珑,画栋雕梁,丹碧耀彩,方向抱学宫,翼然左护,势若穿天心,探月窟,蔚为壮观。一是明伦堂,为讲学之所,在学宫左侧,与大成殿同时建造,规模颇大。遗憾的是两者均毁。旌德文庙历经沧桑,几经毁坏,几经修复在劫难中得以幸存。  整座文庙占地4700平方米,现存大成殿、东西厢、戟门、名宦祠、乡贤祠、泮池、泮桥、斋房等,为安徽省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文庙建筑群,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安徽省文物局及县政府多次拨款,对文庙进行修复。不仅如此,旌德县还把文庙辟为县级文物的展览地,县文化艺术的集萃地。这里设有“周而复作品陈列馆”,陈列了旌德籍著名作家、书法家周而复先生捐献的4000多件文献资料。大成殿集文化建筑艺术之大成,古人的聪明智慧集于此,你可以尽情欣赏;今日旌德人杰的鸿篇巨故存于此,凡人的艺术感悟存于此,你可以随心品评。  具体位置:旌德县县城中心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江村古建筑群

江村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村,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黄山脚下,安徽省旌德县境内,距黄山风景区三十多公里,205国道依村而过。-总书记的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二00一年五月二十一日,-主席亲临江村,瞻仰祖居,探望乡亲,并题字留念。  江村建村近1400年。据江氏家谱记载,夏禹国相伯益子玄仲被禹的儿子启封于江地,是为江氏始祖。江玄仲第八十六世孙文学家江淹是南北朝梁时考城人,任宣城太守。江淹五世孙江韶遍游黄山白岳,终择旌西金鳌山族居,始称江村。  江村,枕山环水,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侍立,后有幽谷深藏,村中双溪环绕,汇锁村口聚秀湖周旁古庙宝塔,诗碑堤栏,垂柳秀荷,相映成画。徽商及仕宦的积年造化,使江村一度享有“小杭州”美名。明清时期,造就了126位进士、举人、明经,民国初十年出学士、博士19位。这在中国古村落中实属罕见,为徽州许多古村落望尘莫及。  厚积的历史文化蕴育了江村英才。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唐侍御史江全铭,明顺天府推官江文中,明湖广分巡江廷寄,明护理南河总督清河道江瀚,二品顶戴翰林编修江澍昀,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二品顶戴江麟瑞,清代医学家“人痘接种法”发明家江希舜,清翰林编修、书法家江志伊,民国为国捐躯的海军将领江泽澍,《丝语》发起人、民俗学家江绍原,民国北京市特别市长、代总理江朝宗,民国安徽省长江绍杰,被美国威尔逊总统亲授博士衔的社会党领袖江亢虎,还有文化巨子胡适夫人江冬秀,革命烈士江上青(-主席之养父),数学泰斗著名数学家江泽涵等都出自江村。  独特的风水、昌盛的文风,使得江村千百年来“高官代代有,人才辈辈出”。饱经千年世事沧桑的江村,境内牌坊、祠堂、老街、名人故居保存完好,千年古韵依旧。江村孝行、青史留名,古来昭传,拥有皖南地区唯一的一座孝子祠,应该说江村是靠集历史文化孝道之内涵于一体、大江南北属一绝---进村有故事、入目皆文章。目前,江村已初现历史“小杭州”美名风貌。祠堂飞檐重阁,雕梁画栋,再现古朴威严。江村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十多处。相传出于风流  才子唐伯虎之手的江氏祖画至今鲜艳夺目。江氏宗谱历经千载,全套22本,20世纪二十年代与曲阜孔氏、爱新觉罗氏族谱同被举荐参加巴拿马万国谱牒大会,被史学家称为中国三大宗谱之一,现被纳入国际徽学研究范畴。  江村景区的生态旅游堪称中国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圈中一大亮点。以“住农家房、吃农家饭、赏古村景”为主题的。江村旅游事业正方兴未艾。中国千年古村--江村,欢迎各方游客观光。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群、国家红色旅游经典线路、皖南第一风水宝地、-主席祖居地——中国江村欢迎您。  

父子进士坊

  《辞海》给牌坊下的定义是:“又称牌楼。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一般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旧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用以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很显然,牌坊具有表彰、纪念、导向或标志作用。假如让时间倒流40年,江村路口至水口巍巍然挺立着6座牌坊。用江村老人的话说:聚秀湖是方砚,象山宝塔是彩笔,村头的一排牌坊恰是笔架。除此以外牌坊集中的地方与棠樾一样建在江氏宗祠前,横跨老街一群6个,那阵势谁见了不肃然起敬。  父子进士坊位于旌德县江村老街上,是江村牌坊的侥幸留存者,幸亏紧挨它建的民房保护了它。据说“0”时有人想用0炸掉它,但又怕炸了住房,改用火烧,烧炸了几块石头,留下了满身烟熏和灼伤的躯体。也有人说是江村文风旺盛,文曲星暗中帮忙,父子进士坊不该绝。父子进士坊,位于江村的中轴线上,是为表彰江氏第48代江汉和第49代江文敏父子进士而立的。父坊即进士坊,建于明弘治初年(1488),高8米,两柱净跨3.3米,为两柱三楼石质牌坊,石雕上刻“双凤”表示父子同朝为官,下刻股麟耀日及双狮戏珠,整个石坊基本完好。  子坊即江文敏进士坊,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高8米,两柱净跨3.2米,亦为两校三楼石质牌坊,横梁一面书“青云直上”,一面镌“金榜传芳”,“恩荣”昭耀其上,其余诸如鳌鱼等雕刻两坊无二,此坊二楼东南瓦檐残损。据传,历史上江村有18座牌坊,其中“圣旨”坊16座,“恩荣”坊2座。江村牌坊众多,可以看出族人为商为官的富硕,使得建坊之资容易筹集。“忠、孝、节、义”彰表于石坊只是表象,礼教思想渗透于心才是本质。奇杰异能之士众多,丰富了建筑文化,造就了牌坊这一徽州文化的物化象征。1998年5月,江村父子进士坊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倘若江村那一座座牌坊都从族谱中站立在现实的土地上,那该是什么样的文化景观。  具体位置:旌德县磡头村   

许氏宗祠遗址

许氏宗祠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著名的历史文化村落磡头村,以许姓为聚居大族,许氏先人于南宋年间由别处迁此定居,在此后数百年间逐渐繁衍成今日之千灶万丁的大村落。磡头村古时又称云川,位于海拔1350米的云岭脚下的幽谷里,地形极为复杂。当地谚云:锄头磡,上床三档磡。据说这就是磡头村名的由来。磡头村古来有三屏、五墩、六桥、八景之美称。何谓三屏?翻看史料,始知三屏乃为阳和屏、寺山屏、亭文山屏。又何谓五墩?五墩即狮文墩、八卦墩、东山营墩、文笔墩与塔岭墩。六桥是横贯磡头村涧溪上的6座石拱桥,即永安桥、聚顺桥、三德桥、杨川桥、银宫桥、聚秀桥。  八景谓之:屏开锦帐、甄峰毓秀、石室清虚、逢石作壶、岩存仙迹、洲涌金鱼、峦迥天马、玉泉听珮。从绩溪县城驱车40公里后即到达磡头村,沿涧溪水街溯流而上,几经辗转,听泉楼亭亭玉立于眼前,伫立楼旁,仔细仰视,这是一座由数根木柱支撑临河而建的单间二层过街楼阁,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底层两面通衢,一面靠墙,邻河一面构制美人靠,以供游人小憩。此楼通高约8米,二楼系重檐歇山顶法式,4只戗角临河悬空挑起,配系风铃迎风摆动,叮当悦耳,时有节奏。二楼临溪一面悬挂有“听泉”匾额一块,听泉两字为楷体,字体遒劲有力,边有赞款一篇,计有数百字,大意讲听泉楼兴废经过,落款为(清)咸丰己未(1859)王峻题记。看过赞款始知听泉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咸丰年间毁于水灾,此匾是咸丰年间重建听泉楼时由当时县令王峻重题。  具体位置:旌德县磡头村   

听泉楼景区

  听泉楼沿溪北上十余米,即到达许氏宗祠大门口,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门五楼法式的花岗岩节妇石牌坊,牌坊品相完好无损,只是左部基脚下沉,有拔隼现象。仰视牌坊落款处,得知此坊是明嘉靖丁酉年(1537)当朝皇上为表彰村民许保妻章氏守节而立,至今400余年。古牌坊屹立在许氏宗祠门前,似乎在向人们低低泣诉章氏当年是如何操守妇家之道的。穿过节妇坊,即进入许氏宗祠。许氏宗祠的前进与后进已于“0”期间被拆毁改作小学教室,但主体建筑中进享堂仍完好健在。  中进享堂的古韵较之皖南许多名祠,诸如歙县呈坎罗家祠堂、黔县西递胡家祠堂、本县龙川胡氏宗祠等,不能相比,许祠的中进享堂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占地面积约300多平方米,抬梁硬山顶建造法式,许祠的梁柱构架特别粗矿硕大,梁架高矮比例有如石鸡身体与四肢的感觉相似,显得极为圆浑笨拙,配之梁架间诸如雀替、梁驮、斗拱、叉手等装饰雕琢构件交融为一体,使许祠中进享堂的古韵显得更为浓郁。据《许氏族谱》记载:“许氏宗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享堂轩顶上部有过拆换修补痕迹,但主体梁架结构仍为洪武当年原物,无怪乎它具有这种极强的古韵。  具体位置:旌德县磡头村   

仙人谷

   仙人谷森林公园位于蔡家桥镇,距205国道仅百米之隔,以幽谷、奇峰、天然森林等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著称。相传李白在天宝十二年游历皖南时曾途经此地,曾留诗一首:“石壁望松廖,宛然在碧霄,安得五彩虹,架天做长桥,仙人若爱我,举手来相招。”“仙人谷”便由此而得名。    园内有灌木自然林二百顷、杉木林六百五十顷、另有枫香林、柏树林百余顷。在园内纵横交错如迷宫般的山沟幽谷中有木鱼山、神仙凹、龙潭瀑布、银蛇戏金蟾、蚂蝗尖山顶井、穿山岩洞等众多自然景观,谷中还有宝塔、古墓葬、松廖庵遗址、龙王庙遗址等人文景观多处。    森林公园内不仅有拔树、五谷树等珍奇树种,还有麋鹿、白尾山鸡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可供游人观赏。  

版书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龙川村

----

南关村

----

版书村

----

隐龙村

----

江坑村

----

白沙村

----

版书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