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滨州 >> 博兴县

博兴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打渔张引黄灌区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右岸。引黄闸本来设计在打渔张村附近,但由于后期论证后,建于现在位置,但命名还是以之前的打渔张引黄闸命名。1956年建成。因黄河河底抬高,1981年在原引水闸后新建引水闸1座。  规模  设计流量120立方米/秒。灌渠1680多条,。排水沟3280多条,总长3850余公里。大小建筑物5万余座。灌溉范围西起张北公路,东至老防潮堤,南到小清河,北至新广利河,控制灌溉面积16.07万公顷。是山东主要灌区之一。   工程发展  近年来,博兴打渔张灌区积极打造省级水利风景区,日前已进入申报程序。  打渔张引黄灌区依托浓厚的灌区文化、黄河文化、自然景观以及区内深厚的佛文化、戏文化,初步形成了“一个核心,四条风景带”独具特色的水利景观。  一个核心  即以打渔张渠首工程为核心。这里有1956年建成的引黄闸、1981年建成的新闸,还有老一干、引黄济青、三合干、十三条渠、稻改干等进水闸。其中打渔张引黄闸已经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闸名也一道成为打渔张灌区的标志之一。新老引黄闸一前一后,默默见证着打渔张灌区的历史变迁。引黄闸后的一组现代水工建筑,布局紧凑,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周边自然景观做衬托,与新老引黄闸一起构成风景区的核心。  四条风景带  灌区文化景观带、三合干生态旅游景观带、引黄济青思源景观带和黄河文化风情带。  灌区文化景观带自打渔张渠首至二干下游,总长31公里。十三条渠进水闸、洛车李枢纽闸、张洛沟渡槽、打渔张河涵洞等历史水工建筑物构成了灌区的主要景观。洛车李闸边的两棵老杨树、二干辛马斗渠旁边的兴河柳树不仅是灌区历史的见证,也是一个个美丽的景点。“月牙海”是由打渔张灌区预留的第十四条沉沙条渠改建成的月牙形水库,在满足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同时,与相邻的十三条渠一起成为两条景观长廊。位于二干渠下游的刘官村附近是山东省吕剧的发源地,黄河水不仅养育了这方土地,还赋予了人们更多的艺术修养。  三合干生态旅游景观带位于三合干渠两侧,总长12公里。位于打渔张渠首的乔庄镇是全省淡水养殖先进镇,星罗棋布的虾池、鱼池点缀于渠道两边,乔庄镇在黄家村南建成的生态百果园等已经成为人们垂钓、采摘、休闲的好去处。  引黄济青思源景观带自渠首至预备河入口,总长34公里,依托原打渔张一干渠建成,为胶东调水和地方生产合用工程。上游有济青泵站植物园,除了几十余种绿化苗木外,园中亭台楼榭等景点点缀其中,既可以赏花、垂钓、踏青,也是观鸟的好地方。各季节都有不同的鸟类在水池中捕鱼、嬉戏,或在树林中栖息。渠首沉沙池又名“思源湖”,黄河水由此沉淀后,再输送到青岛、烟台。引黄济青干渠中部、下游还是博兴佛教文化的发源地。龙华寺遗址位于引黄济青干渠以东约3公里处,已经纳入博兴县开发规划。

博兴兴国寺

博兴兴国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兴国寺俗称丈八佛寺,位于博兴县寨郝乡寨高村西北角。始建于天平元年(公元534年),自隋唐至清代,屡屡重修。据考证,唐天宝,金天眷,元贞,明成化,万历,崇祯,清道光菌重修过。  丈八佛石造像亦称兴国寺石造像,坐落在博兴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寨郝乡寨高村西北角,因其身高丈八,俗名丈八佛。  佛像坐北面南,全高6.75米,底座高1.5米,底面积7.29平方米,为单身立式圆雕青石造像。佛像高肉髻,面方圆,微笑,丰颐大耳,法相庄严,身披“褒衣博带式”通肩袈裟,内着僧支祗,胸前打结,“施无畏与愿印”,赤足立于莲花座上。佛像雕刻精致,造型生动,人体比例准确,衣纹舒展流畅,堪称艺术珍品。  据史料记载:公元534年,这里始建一个寺院,名兴国寺。丈八佛石造像就坐落在寺中正殿内,当初为面涂金粉,身披彩裟。在其左右,还各雕有供养人六,比丘一,中间有一人作双手拱博山炉状。殿内树有五幢石碑,中间最大的一幢上面刻有大小29尊不同形象的佛像,雕刻精致,栩栩如生。位于两旁的四幢石碑上,则分别刻有该寺于元朝元贞二年、明朝景泰元年、明朝万历元年、清朝道光六年重修的碑记。每年逢农历十月十五日是这里的庙会,其香火盛势曾远近闻名。至清末,兴国寺因年久失修败落倒塌,石碑亦失,仅存丈八佛暴露在平地上。  1982年,丈八佛石造像被列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199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1998年,香港客商欧通国先生前来投资400万元,重修其保护工程,新建了两座大殿和一座山门,占地13亩。现已竣工并向游人开放。   

龙华寺遗址

龙华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寺遗址位于山东省博兴县城东北陈户镇南,冯吴、崇德、赵楼三村之间。  龙华寺始建于北魏中、晚期。北魏——北齐时期,该寺香火极盛。该寺大致经历了三次大型重修:一是隋朝时期。隋统一全国后,佛教被尊为国教,隋文帝在位期间,曾重修龙华寺,建龙华塔,并设立龙华塔落成碑。二是唐朝时期。隋朝末年王薄起义时期,龙华寺成为民众反对佛教、起义军进攻的重点而遭到劫难。唐朝初年,善男信女再次重修龙华寺,但寺院比原来已逊色不少。三是清朝时期。宋朝时期,金兵大举入侵中原,使龙华寺毁于战火。直到清光绪年间,经过重修,龙华寺又重现生机。据说寺院建筑雄伟壮丽、古朴大方,大门朝南,分前后两院,院内建有大正殿、东西厢房和钟鼓楼等。民国年间,寺院的正殿因年久失修而倒塌;1948年,龙华寺因连年不断的战争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成为一堆废墟,仅剩遗址至今。  寺朝向南,前后两院,内有大正殿、钟鼓楼等。隋代曾重修,此后时废时建,至清末规模已变得很小,最终废圮。1926年在遗址上出土隋仁寿三年(603年)御造龙华碑,高1.45米,宽1.06米,有碑文25行,行存50字,楷体字,尚有魏碑遗风。  该遗址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米,暴露有砖墙基、灰坑等遗迹,是目前山东省发现的最大的北朝遗址。曾经出土南北朝中北魏、东魏、北齐和隋代残碑断碣、金铜造像、石刻造像、白瓷素烧佛像等200余件和暗釉瓷罐、瓶、碗、壶、盘、杯、泥质灰陶瓦当、滴水、板瓦、筒瓦、砖以及北齐和隋代铜钱等大量陶器、瓷器、铜器文物。这些珍贵文物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历史、书法、佛教、文学、艺术等都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次大发现:一是1976年出土过大宗石刻佛教造像,二是1978年出土了“东方美神维纳斯”——青石圆雕菩萨立像,三是1983年出土过数近百金铜佛像,此外还出土过一批白瓷素烧佛像。  1976年,在博兴县张官村龙华寺旧址出土石刻72件,包括造像碑、造像、佛头、佛座等,纪年像有东魏2件、北齐7件,堪为北朝佳品。造像题材有佛、菩萨、一佛二菩萨、弥勒佛、太子像、卢舍那佛等。单体佛、菩萨多为立像,佛作高肉髻或螺髻,细眉长眼,薄唇短颈,身体平直。著通肩衣,袒右或褒衣博带,衣纹疏朗而流畅。手作施无畏印、与愿印。白玉石像上原饰金,多已脱落,青石像施彩绘。菩萨像戴三花冠或化佛冠(观世音菩萨)。宝绘垂肩,胸饰项圈与悬铃,璎珞交叉于腹部,中间穿璧,帔帛自两肩垂于体侧。部分菩萨为模印白瓷素烧作品。一白瓷菩萨裸上身,斜披络腋,下著长裙,裙带交结后下垂,双手于胸前持宝珠。有背光,双腿下垂倚坐于束腰阶梯形方座上。  1983年,在龙华寺遗址出土鎏金铜造像94件,其中有铭文的39件,最早的为太和年间者5件,年代从北魏太和二年至隋代仁寿三年,历时四个朝代,长达125年之久,国内罕见,被国内外专家称作“中国南北朝小型鎏金铜佛像断代的标尺”。  2006年龙华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隋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兴县博物馆

  博兴县博物馆位于博城五路,前有文化广场,后有董永公园,地处城区文化娱乐中心。博物馆于200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近300万元,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正门内有200多平方米的大厅,里边为展区,共设七个展室,分别为两个佛教艺术展室、两个石刻艺术展室、一个历史陈列展室、一个革命文物展室和一个吕剧艺术展室。展出文物400余件。  博物馆馆藏文物3000余件,种类有陶器、瓷器、佛教遗物、石刻、石器、金属器、玉器、文房四宝、印章、古籍字画、钱币、骨角器、化石、民俗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北朝至隋代佛教艺术品,博兴出土的北朝佛教艺术品数量多,质地有石、铜、素烧瓷、陶等。石造像约有200余件,并且大多带有题记,这是其它地方所不及的。博物馆展出的模印素烧瓷佛像,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目前国内的资料中其他地方还未发现。博物馆尤其有名的是1982年龙华寺出土的一批金铜佛像,年代从北魏太和二年至隋仁寿三年,历时四个朝代,长达125年之久,在国内实属罕见,被国内外专家称为我国南北朝佛教考古的可喜收获。博物馆馆藏的龙华碑,雕造于隋代,其碑文字体是我国的隶书向楷书转化的字体,其书法研究价值和雕刻的技艺手法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堪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其内的馆藏文物丰富多彩,如:大批的陶器、文房四宝、瓷器、骨角蚌器、古代书画、古籍书籍以及玉器等。博兴县博物馆内最具特色的是北朝佛教造像。十多年来,博兴县出土了大批石、瓷造佛像以及金铜等。另外,博兴县博物馆收藏的石造佛像有一百多多件,而且还带有题记,这也就是与其他地方所不及的地方了。不仅如此,博物馆馆藏的模印素烧瓷造像,是独具特色的艺术珍品,目前国内外其他地方均未发现,使得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人惊叹不已。

洪福园

  洪福园,位于博兴县兴福镇,古称姑棼行宫,又称洪福寺,起于殷商,兴于春秋,传承于汉明。古因其地理位置后靠贝丘前有渑水,以“背倚宝山、襟怀圣水”而被位于博兴的蒲姑古国封土为坛,作为祭拜天地和祖先以及祈年的福地。到了春秋时期则成了齐国接待国宾使臣田猎游览之所。  洪福园曾与历史上许多名人、历史故事产生过关连,相传孔子早年居住齐三月曾游姑棼观人射雁,由此而发出“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的论语。公元前331年,楚怀王派屈原使齐,也曾游姑棼行宫而与齐修抗秦盟约。鲁庄公八年,大将连称、管之父兴兵姑棼行宫,无道昏君齐襄公在此灰飞烟灭。还有功垂战国、化干戈为玉帛的“稷怪才、一代辩士”淳于髡,明代著名御医任重,明代著名隐士魏休庵等,均以大德惠民载誉此地,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  在这里保存着兴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炉姑庙、百子殿、玉皇阁等道家文化遗迹,这些建筑都取材于教人弃恶扬善的民俗文化,后经明清年间的乾坤道人苦心经营,成为岱北香火鼎盛丛林胜境;在这里更是具有蔚为壮观、远近闻名的海内外书法碑刻数百幢;在这里还耸立着天地孝女炉姑的塑像,其动人传说悠久绵长。  现今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洪福园是自1993年以后不断扩建重修的园林胜景:巍峨壮观、耸入云霄的九级洪福宝塔;令人心生崇拜敬仰之情的“三贤祠”;排列整齐有序散发浓郁书法艺术韵味的数百碑刻;重修装缮的炉姑庙和百子殿;使用高档雕塑材料雕刻而成栩栩如生的炉姑雕像;专门展现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洪福文化大殿;收藏有“兴福之源,福兴之根”等碑刻的洪福碑廊等景观。  洪福园的影响自古就有,如今当地的正月初九、三月三、九月九三次大集市,便是由历史上洪福园同时间的三次庙会演化而来。   

麻大湖风景名胜区

麻大湖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麻大湖亦名麻大泊、鱼龙湾,俗称官湖。位于博兴县城西南约5公里,地处博兴、桓台两县交界处。系孝妇河、朱龙河、郑潢沟、乌河等众水下流汇集而成。湖面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4公里,面积近30平方公里。为内陆淡水湖泊。  麻大湖有着迷人的风光,自古就是妙趣天成的游览胜地。博兴县沿湖有25个自然村,村村相连,杨柳葱茂,小桥流水人家,掩映其间,连同桓台县沿湖20多个村庄,正好构成一个椭圆形的风景带,象慈母的双臂,紧紧地把明珠般的麻大湖揽于自己的怀抱。而那湖中,水道如网,港汊纵横,岛屿星罗棋布,阡陌犬牙交错,阡陌上翠苇丛生,水中红荷婷婷玉立。散在湖面上的一处处小渔舍,荷环蒲绕,杨柳依依,门前小桥,桥头舟泊,俨然一派江南景色。  记得程颢诗中曾有“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之句。观赏麻大湖的四时佳景,更会领略到这诗中情趣。   

滨州丈八佛石造像

滨州丈八佛石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造像亦称兴国寺石造像,坐落在博兴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寨郝乡寨高村西北角,因其身高丈八,俗名丈八佛。  佛像坐北面南,全高6.75米,底座高1.5米,底面积7.29平方米,为单身立式圆雕青石造像。佛像高肉髻,面方圆,微笑,丰颐大耳,法相庄严,身披“褒衣博带式”通肩袈裟,内着僧支祗,胸前打结,“施无畏与愿印”,赤足立于莲花座上。佛像雕刻精致,造型生动,人体比例准确,衣纹舒展流畅,堪称艺术珍品。

打鱼张森林公园

  打渔张渠首森林公园是2001年12月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公园内,有打渔张引黄闸、凉亭楼阁、百岁垂柳、青年林工程、大禹治水和黄河母亲及"保护母亲河"雕塑等景观。进入公园,鸟语花香、-茫茫、水声滔滔,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打渔张引黄闸"六个大字是由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

博兴古槐

  古槐传说中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远远望去,像苍龙腾空,又如绿色巨伞,映衬在蓝天白云下,显得苍劲、挺拔,充满盎然生机。老槐树胸围4.85米,三个人合抱尚且勉强。  树干已枯空,树冠一半枯死,另一半的树皮上顽强而执着地长出繁密的树枝,郁郁葱葱,葱翠欲滴,堪称是一个生命的奇迹,树洞内斑斓的树皮,扭曲的树身,蜿蜒交错,宛如怪石嶙峋的岩洞。  它苍翠的容貌,令人悠然回想它生命萌芽的久远年代、漫长岁月的生长历程和传奇经历,不仅心驰神往,肃然起敬。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家喻户晓,更为媒仙古槐的传说增添了迷人色彩。  洪福园暨华东碑林  洪福园建于汉代洪福寺故地,占地50余亩,园内民族文化特色浓厚,有仿古建筑、名家词碑多处,是具有一定影响的传统民俗文化园林。华东碑林珍藏有费孝通、王光英、程思远、沈鹏以及陈立夫、蒋纬国、各爱国宗教界和日、韩、泰等国名家题词碑150多块。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凤阳桥

  凤阳桥为青石结构三孔拱形桥,位于滨州市博兴县湖溪镇仗八佛村。  风阳桥始建于明朝嘉靖42年,重修于清道光28年。桥体造型秀美、工艺精湛、结构严谨,突出体现了明代建筑特色,现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滨州麻大湖

   桓台两县交界处。系孝妇河、朱龙河、郑潢沟、乌河等众水下流汇集而成。湖面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4公里,面积近30平方公里。为内陆淡水湖泊。     麻大湖有着迷人的风光,自古就是妙趣天成的游览胜地。博兴县沿湖有25个自然村,村村相连,杨柳葱茂,小桥流水人家,掩映其间,连同桓台县沿湖20多个村庄,正好构成一个椭圆形的风景带,象慈母的双臂,紧紧地把明珠般的麻大湖揽于自己的怀抱。而那湖中,水道如网,港汊纵横,岛屿星罗棋布,阡陌犬牙交错,阡陌上翠苇丛生,水中红荷婷婷玉立。散在湖面上的一处处小渔舍,荷环蒲绕,杨柳依依,门前小桥,桥头舟泊,俨然一派江南景色。    山东滨州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孙武古城旅游区

孙武古城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孙武古城旅游区是以孙子文化为主题,通过护城河环城水系为串联,将孙子兵法城、武圣园、古城公园暨护城河环城水系、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暨武定府衙等景点有机串联,-申报4A级风景区。孙武古城旅游区涵盖了兵学文化、古城文化、民俗文化、绿色、水等元素。  客服电话:0543-5300968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孙子古城旅游区  营业时间:9:00-17:00  游览时间:大约3小时

滨州市杜受田故居

滨州市杜受田故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杜受田故居是清朝咸丰皇帝的恩师杜受田的旧居,也是杜家众多名臣的旧居。滨州杜家是明清望族,久有“一门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以“一门十二进士”、“四世六翰林”、“满门皆清官”而闻名华夏。杜受田故居由杜受田八世祖杜诗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约400多年的历史。故居占地15亩,有28个院落,201间房屋,是一座典型的鲁北明清建筑群。滨州杜家明清两代科甲鼎盛,封疆大吏、天下直臣、文坛旗帜人才辈出。“一座杜家宅,明清两朝史”,博大精深的杜氏的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得天独厚的历史人文遗产。  客服电话:0543-3561688  地址: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南街居委会  营业时间:8:00—18:00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价格:50元/人  特色景观:忠孝堂、韩林堂、主院、太康第、聚德堂  游览线路:大门-二门-忠孝堂-韩林堂-主院-太康第-聚德堂-杂院-绣楼-膳房-荣德堂-净明山房-大同客栈

滨州鹤伴山

滨州鹤伴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邹平县境内,是经林业部批准于1992年9月建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现为国家4A级旅游区。景区地处邹平县与章丘县交界处,系长白山脉,白云山系,地形复杂多变,山势陡峭险峻,沟谷曲折狭长,悬崖绝壁较多,四季分明,景色宜人。  公园内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文物古迹、革命遗址,如鹤伴山、仙石桥、御甲石屋、五龙泉等,并有许多传说依附于鹤伴山美丽的风景之中,更增添了鹤伴山的神奇色彩。2、地貌景观,最高海拔728.8米,沟谷曲折幽长,景色多变,具有“幽”景特色。3、森林景观,有刺槐林、侧柏林、麻栎林、天然灌丛、野生花草等。4、鸟类景观,公园内鸟类较多,有10目29科43属64种,其中灰喜鹊最为常见,具有很好的“动景”和“声景”效果。5、水体景观,鹤伴山脉环抱汇水面积较大,淡水、瀑布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6、天象景观,鹤伴山的复杂地形形成了许多美丽的天象景观,日出夕照、云雾、雨雪在这片秀丽的山林中更有一番风味。  森林公园的交通非常便利,可从淄博市周村火车站乘坐汽车车到达,也可从邹平县城坐公交车前往。游览的最佳季节是清明到国庆节期间。森林公园所在山区土特产丰富,有水杏、柿子、柿子饼、梨、苹果,纯天然荆花蜜、枣花蜜和以玉米红薯为原料香脆可口的山区煎饼。  客服电话:0543-4557816  地址:滨州市邹平县城南部西董镇长白云境内  营业时间:24小时  游览时间:大约3小时  价格:30元/人  特色景观:九瀑涧、水帘洞、九潭溪、鹤翔岭、鹤鸣谷。  游览线路:酒瀑涧--水帘洞--九潭溪--鹤翔岭--鹤鸣谷

魏集古镇旅游区

魏集古镇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集古村落亦称魏家集,曾名大同镇,魏集镇政府驻地。明洪武四年(1371年),魏氏先祖魏自显于河北枣强迁居于此,因立有集市,故取名魏家集。  魏集古村落位于孙子故里——山东省惠民县魏集镇。  魏氏庄园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庄园位于惠民县城东南30公里220国道南侧魏集镇的魏集村。它是清代布政司理问、武定府同知魏肇庆的私人宅第,建于清光绪十六年至十九年(公元1890-1893年),历经战争洗礼和政治运动冲击,主体建筑保护完好。  魏氏庄园是一组独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落,以其显著的军事防御性建筑特征而与烟台的牟氏庄园、四川大邑的刘文彩地主庄园齐名,并称“中国三大地主庄园”。魏氏庄园始建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建成于1893年(光绪十九年),系晚清武定府同知魏肇庆的宅第。庄园占地24613平方米,由城堡式住宅区、广场、池塘、花园等部分组成。住宅外围城垣为青砖砌体,南北长84米,东西宽46米,墙高10条米,基宽3.8米,顶宽1.5米。顶部外侧为垛口,内侧砌筑女儿墙,中间为跑道。墙内四周建有12个壁龛式射击掩体,东南角、西北角建有半突出墙体的碉堡,分上、中、下三层。这些军事防御设施在现存的古建筑中是十分罕见的。该庄园197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肇庆 (1853~1902)  魏肇庆(1853~1902),字燕昌,魏集大地主魏毓炳的后代,官至武定府同知。他家土地占全村的三分之二,并在北京、天津、青岛、济南、滨州等地设有当铺和银号。 他在雇工剥削和高利敛财的同时, 亦向县粥厂捐钱谷济贫,又捐银500两资助知县沈世铨重修《惠民县志》,赚得“乐善好施”之名。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耗巨资修建两角带炮楼的城堡式庄园,三年乃成。解放后…… 详细++滨州魏氏庄园 滨州魏氏庄园   魏集镇  魏集镇位于惠民县城东南30公里处,东临滨城区距滨州市西城开发区20公里,南隔黄河与淄博市高青县相望并架设浮桥相通,西与清河镇接壤,北接220国道与胡集镇毗连;现辖54个行政村,版图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3万,其中从事非农业人员12000余人。镇驻地有我国唯一一处保存最为完整的防御性城堡式民居——魏氏庄园,是山东省八大旅游景点之一。魏集镇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 详细++  魏肇庆 (1853~1902)  魏肇庆(1853~1902),字燕昌,魏集大地主魏毓炳的后代,官至武定府同知。他家土地占全村的三分之二,并在北京、天津、青岛、济南、滨州等地设有当铺和银号。 他在雇工剥削和高利敛财的同时, 亦向县粥厂捐钱谷济贫,又捐银500两资助知县沈世铨重修《惠民县志》,赚得“乐善好施”之名。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耗巨资修建两角带炮楼的城堡式庄园,三年乃成。解放后…… 详细++滨州魏氏庄园 滨州魏氏庄园   魏集镇  魏集镇位于惠民县城东南30公里处,东临滨城区距滨州市西城开发区20公里,南隔黄河与淄博市高青县相望并架设浮桥相通,西与清河镇接壤,北接220国道与胡集镇毗连;现辖54个行政村,版图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3万,其中从事非农业人员12000余人。镇驻地有我国唯一一处保存最为完整的防御性城堡式民居——魏氏庄园,是山东省八大旅游景点之一。魏集镇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 详细++

滨州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区

滨州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3A景区),位于中国冬枣之乡原产地――沾化县下洼镇,距县城20公里,省道永馆路与滨港路在此交会,与205国道相接(相距10公里),向南10公里直抵沾化大高通用航空城,乘县内乡村公交可直达景区。景区是以“品尝沾化冬枣,体验农家风情,享受自然休闲”为主题,以冬枣采摘园景点为主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型旅游景区。   景区自建立起,以周围特色性自然与人文景观, 以“一线”(平于水库公园――冬枣研究所――张王河汊公园――50里冬枣长廊――思源湖)、“二场”(东西两大冬枣交易市场)、“三林”(明星林、博士林、作家林)、“四园”(观光园、休闲园、市场园、采摘园)为中心,突出了浓郁的冬枣文化,有冬枣嫡祖、天女献枣(雕塑)、科研科普区、冬枣示范园、枣乡艺苑以及认养冬枣林等独具特色的景观,集观光、采摘、旅游、科普、考察、休闲于一体。自1999年以来,沾化县每年举办的冬枣节,吸引了大量游客。景区主要配套景点有马武村沾化冬枣生态旅游采摘区(综合性生态旅游服务景点)、东平村沾化冬枣旅游示范区(高新科技示范样板区,也是万亩绿色冬枣栽培三大核心区之一)、 沾化冬枣研究所与渤海高新技术苗木繁育场(拥有目前全国唯一利用组织培养高新技术繁育冬枣苗木的基地)、秦口河和张王河汊(垂钓场所)、思源湖(全县最大的水库)、中华第一大冬枣交易市场(全国最大的沾化冬枣交易批发市场)等。    山东滨州市  下洼镇  " 下洼镇辖62个行政村,5.9万人,是沾化冬枣的发源地和主产区。目前,全镇冬枣密植园已发展到6.2万亩,其中结果面积2.5万亩,总产量1500万公斤,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冬枣集散地。1995年沾化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2001年在全国百姓最喜爱的水果评选中沾化冬枣获""中国国王""称号,2001年世博会上沾化冬枣又被认定为名牌产品。200…… 详细++

博兴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城东街道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博兴兴国寺 龙华寺遗址 博兴县博物馆 洪福园 麻大湖风景名胜区 滨州丈八佛石造像 打鱼张森林公园 博兴古槐 凤阳桥 滨州麻大湖
锦秋街道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博兴兴国寺 龙华寺遗址 博兴县博物馆 洪福园 麻大湖风景名胜区 滨州丈八佛石造像 打鱼张森林公园 博兴古槐 凤阳桥 滨州麻大湖
博昌街道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博兴兴国寺 龙华寺遗址 博兴县博物馆 洪福园 麻大湖风景名胜区 滨州丈八佛石造像 打鱼张森林公园 博兴古槐 凤阳桥 滨州麻大湖
曹王镇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博兴兴国寺 龙华寺遗址 博兴县博物馆 洪福园 麻大湖风景名胜区 滨州丈八佛石造像 打鱼张森林公园 博兴古槐 凤阳桥 滨州麻大湖
兴福镇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博兴兴国寺 龙华寺遗址 博兴县博物馆 洪福园 麻大湖风景名胜区 滨州丈八佛石造像 打鱼张森林公园 博兴古槐 凤阳桥 滨州麻大湖
陈户镇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博兴兴国寺 龙华寺遗址 博兴县博物馆 洪福园 麻大湖风景名胜区 滨州丈八佛石造像 打鱼张森林公园 博兴古槐 凤阳桥 滨州麻大湖
湖滨镇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博兴兴国寺 龙华寺遗址 博兴县博物馆 洪福园 麻大湖风景名胜区 滨州丈八佛石造像 打鱼张森林公园 博兴古槐 凤阳桥 滨州麻大湖
店子镇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博兴兴国寺 龙华寺遗址 博兴县博物馆 洪福园 麻大湖风景名胜区 滨州丈八佛石造像 打鱼张森林公园 博兴古槐 凤阳桥 滨州麻大湖
吕艺镇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博兴兴国寺 龙华寺遗址 博兴县博物馆 洪福园 麻大湖风景名胜区 滨州丈八佛石造像 打鱼张森林公园 博兴古槐 凤阳桥 滨州麻大湖
纯化镇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博兴兴国寺 龙华寺遗址 博兴县博物馆 洪福园 麻大湖风景名胜区 滨州丈八佛石造像 打鱼张森林公园 博兴古槐 凤阳桥 滨州麻大湖
庞家镇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博兴兴国寺 龙华寺遗址 博兴县博物馆 洪福园 麻大湖风景名胜区 滨州丈八佛石造像 打鱼张森林公园 博兴古槐 凤阳桥 滨州麻大湖
乔庄镇 博兴县打渔张引黄灌区水利风景区 博兴兴国寺 龙华寺遗址 博兴县博物馆 洪福园 麻大湖风景名胜区 滨州丈八佛石造像 打鱼张森林公园 博兴古槐 凤阳桥 滨州麻大湖

博兴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