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丁宝桢 (1820~1886)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人。道光二十五年迁往平远州进修,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他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后任翰林院编修。丁宝桢是洋务运动重要成员,官至四川总督,曾诛杀骄纵不法的大太监安德海。去世后赠太子太保,谥文诚,并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 丁宝桢,晚清名臣,(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牛场镇人。淮军名将,曾任江海关监督、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务。丁宝桢是晚清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在台湾推动了电报、煤矿等民用企业开发。1886年死于四川总督任上,葬于济南。 他为官做事重大义,知变通,重实效,约束部属甚为严厉,为政清廉。常捐赠薪俸给困苦者,然自身却因生活所需而负债累累,至死不能还清。丧归时,赖僚属集资方成行。以勇于任事、吏治严整闻名于世。著有《丁文诚公奏稿》。 他治军严厉,常在半夜期间查巡岗哨,如有哨兵打盹、瞌睡,他便用小木棍、竹竿敲打哨兵的脑袋。 贵州初起 道光二十五年迁往平远州进修,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他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后任翰林院编修。咸丰四年,和孙均士在宝庆议事准备南下出差事,因出差遇险,就带十几人来到铜仁,後来来到平远州。母丧居乡期间,变卖家产,召募乡兵镇压汉族和苗民起义。1860年(咸丰十年) ,任湖南岳州知府,次年调任长沙知府。 内地政坛 在上海期间他担任江海关监督,曾抓获江海关一名-犯唐阿七,通过对唐阿七(唐国华,唐廷枢的本家兄弟)用刑,榨取唐阿七数万两白银,这是江南制造局初期最重要的一笔资金来源。 晚年经历 1863年,43岁的他由长沙知府调任山东按察使,奉命镇压宋景诗黑旗军起义,因“擅议招抚”,被革职留任次年迁任布政使,1865年,因僧格林沁率军镇压捻军,在山东曹州(今菏泽)失败,遭追究。 1867年3月由阎敬铭举荐晋升为山东巡抚,与淮军李鸿章部合力围剿入鲁东路捻军。次年,西路捻军向定州进军,逼近京城,丁宝桢率兵驰援,保护了京城安全,朝廷更加器重,数次降旨褒奖。 1869年秋,慈禧太后宠幸的太监安德海出京南下采办途经山东,一路大肆张扬,招纳权贿,无人敢触之。至泰安时,丁宝桢以太监出都门违犯清朝祖制为由,将其抓拿,押至济南正法。此事轰动朝野,颇为人称道。同年,在济南建尚志书院,招收各府州县儒生来院讲习,兼收愿学天文、地理、算术者。 1871年,黄河于山东郓城侯家林决口,交通阻塞,多数州县被淹。负责治河的大臣建议第二年动工堵筑。丁宝桢力请即时于水涸时动工,并请命亲自督修。不到两个月竣工,费半而功倍。后黄河又在石庄户决口,河水夺流南下,山东、江苏、安徽数百里受灾,运河交通废弃,朝廷上下治水之议莫衷一是。 1874年,他毅然奏请督工堵筑,河水专注于大清河入海。时日本挑衅,谋以武力侵略中国,丁宝桢密陈海防计策,在烟台、威海、登州(今蓬莱)等处构筑炮台,加强海防建设。 1875年(光绪元年),奏请在济南北郊新城购买民地,创设山东近代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 1876年10月,调任四川总督,整顿吏治,改革都江堰水利设施,创办四川机器局,又改良盐法,岁增帑金百余万。任四川总督10年,励精图治,社会得以安定。在中法战争中他尽心竭力为前阵军队提供粮饷,中-队的镇南关大捷与他的支持密不可分。 1885年(光绪十一年)英国侵占缅甸,侵犯云南和西藏时,丁宝桢加紧筹划西南防务,1886年在成都病故。 1887年(光绪十三年),归葬于济南华山南坡。他一生为政清廉,丧归时,靠僚属集资方成行。著有《丁文诚公奏稿》。 人物记事 智杀安德海 丁宝桢在山东做了近10年巡抚,为官廉洁刚烈。尤是其智杀权监安德海一事,更是为朝野震惊,至今仍被老济南人广为传说。 尽管《清史稿》中对它的叙述只有区区140字,但在《清史演义》、《同治皇帝》等野史、小说中,该故事已被演绎出诸多版本。最精彩的当数“前门接旨,后门斩首”。 事情经过 安德海(1844—1869),祖籍直隶青县,10岁入宫,充内廷太监。由于他办事机敏,善于察言观色,因此深得慈禧太后欢心,成为慈禧太后身边备受宠信的大红人。之后,安德海恃宠而骄,虽然只是六品的蓝翎太监,却连小皇帝载淳、恭亲王奕訢等朝中大臣亦不放在眼里。安德海还经常搬弄是非,挑拨同治和慈禧太后的母子关系,使得小皇帝常被慈禧太后训斥。他目无皇帝,越权胡为,已经到了令同治皇帝忍无可忍的地步。 同治八年(1869),久在宫闱的安德海想出宫游玩并借机敛财,遂借口预备同治帝大婚典礼,再三请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获得慈禧太后许可。有了太后的支持,安德海置清朝不许太监擅出宫禁的祖制于不顾,带领着一班随从,前呼后拥地出京了。 有鉴于明朝太监专权祸国的历史教训,清朝对内廷太监的管理一直异常严格,坚决防止太监干预朝政。开国之初,顺治帝就于顺治十年(1653)颁布上谕,对太监管理做出了规定: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三、不许招引外人;四、不许交接外官;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六、不许假弟侄名色置买田产,从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两年后,顺治帝又命工部将严禁太监干政的上谕铸成铁牌立于宫内交泰殿门前,以示警戒。 这道上谕后来成为清朝皇室的0家法,但凡有太监触犯,多会被处以极刑。同时《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还规定:太监级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安德海当时只是六品蓝翎太监,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在未知会任何官方衙门的情况下,便违反祖制、擅出宫禁,最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安德海虽号称钦差,却并未携带任何公文,一路又过于威风张扬,因此在途经山东德州境内时,德州知州赵新闻讯对此颇感费解:既是钦差过境却为何未接到“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按例清朝派遣大臣出京,军机处外发公文,沿途地方官员按礼迎送)?仆役下船购买物品也未出示“传牌勘合”(清朝奉命出京兵员由兵部签发身份证件,途经各地,不需花钱买东西,可凭证取得地方官府供应的物资)。为谨慎起见,赵新立即将此事上报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早就对安德海的仗势骄横非常愤慨,接报后立拟密折,痛陈安德海种种“震骇地方”的不法行径,并申诉了自己职守地方,“不得不截拿审办,以昭慎重”的充分理由:一、清朝二百余年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况”;二、龙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织造谨制,不用太监远涉糜费,且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断不须太监出外采办,即使实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三、太监往返照例应有传牌勘合,绝不能听其任意游兴,漫无稽考;四、龙凤旗帜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内廷供使的太监,自知礼法,何敢违制妄用;五、出差携带0,尤属不成体制。 八月二日,安德海在泰安县被知县何毓福抓获,与其随从陈玉祥等三人随即被先行押往济南,由丁宝桢亲自审讯。八月六日,丁宝桢接到由军机处寄发的密谕,内称:“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著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著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八月七日,丁宝桢亲自查验确实后,遵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济南,此日距安德海被抓不过五天。 这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惊人之举,一时震惊满清朝野,曾国藩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权阉安德海伏法,也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一时“丁青天”之誉传遍民间。 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来历 关于宫保鸡丁的来历,一般认为和丁宝桢有关,有三种传说: 一说:丁宝桢原籍贵州,清咸丰年间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他一向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据说在山东任职时,他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等菜,很合胃口,但那时此菜还未出名。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他由于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二说:丁宝桢来四川,大兴水利,百姓感其德,献其喜食的炒鸡丁,名曰“宫保鸡丁”。 三说:丁宝桢在四川时,常微服私访。一次在一小肆用餐,吃到以花生米炒的辣子鸡丁,叫家厨仿制,家厨以“宫保鸡丁”名之。 “宫保” 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据《中国历代职官词典》上的解释,明清两代各级官员都有“虚衔”。最高级的虚衔有“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上面这几个都是封给朝中重臣的虚衔,没有实际的权力,有的还是死后追赠的,通称为“宫衔”。在咸丰以后,这几个虚衔不再用“某某师”而多用“某某保”,所以这些最高级的虚衔又有了一个别称——“宫保”。丁宝桢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如上文所说,“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他发明的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也算是对丁大人的纪念了。 时过境迁,很多人已不知“宫保”为何物,就想当然地把“宫保鸡丁”写成了“宫爆鸡丁”,虽一字之差,但却改变了纪念丁宝桢的初衷。 [以上内容由"干煸白鱼条"分享。] |
丁道衡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丁道衡,字仲良。出生书香门第,生活在一个世代以读书进取为荣的环境里,从私塾课读经书,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和熏陶,天资聪慧,勤奋读书,少年得志。17岁入贵州省立模范中学, 1919年中学毕业后,矢志深造,于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甲部预科,后经严格甄别,升入正科,名列前茅,获得贵州省公费津贴。在北平求学六年,他半工半读,兢兢业业,1926年毕业于北大地质系,以优异成绩中选为母校助教,专门研究地史和古生物学,曾担任重庆大学地质学主任。 人物生平 1927年5月至1930年8月 丁道衡参加了由北大教授徐炳昶、黄文弼、袁复礼等和瑞典科学家斯文?赫定组织的西北科学考察团,他主要担任天山西南部的地质考察工作,并负责地质矿产调查和古生物研究。考察团在戈壁沙漠之中和荒无人烟之地,费时三年,冒着生命危险,行程数万里,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对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北部的400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状况进行了详尽考察,终于在西北高原发现了沉睡多年的丰富宝藏。当时刚踏出校门的丁道衡年仅28岁。他公开认定:白云鄂博是一个蕴藏丰富而有开采价值的大型铁矿,沉睡了亿万年的白云鄂博被丁道衡发现了。在这次考察工作中,他共绘制了地质图100多幅,收集地质资料35箱、风俗物品3箱,这不仅是他正式参加地质工作的开端,而且是他一生中所取得的最辉煌的巨大成就。从西北考察回来,他发表了《新疆矿产志略》、《蒙新探险生涯》等多篇文章,在他著名的《绥远白云鄂博铁矿报告》中首次发现内蒙古大铁矿,这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包头钢铁基地的建设和大西北的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设想修铁路将附近的大青山煤田与之相连,使煤铁积于一地,并在包头建设一个钢铁基地,对西北的交通、经济将有重大影响。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60年代,丁道衡的设想才得以实现。如今,包头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1987年,白云鄂博铁矿隆重举行发现白云鄂博主矿体60周年庆典,为表彰发现者丁道衡博士的业绩,特在该矿区街心为他塑象,供人景仰,垂于后世。 1934年 丁道衡以教学科研的成就获北京大学资助赴德留学。先入柏林大学学习构造地质学,次年转入马堡大学研究无脊椎动物化石,完成了古杯海绵、方椎珊瑚、十字珊瑚、波哈特贝、鄂头贝等的研究。并撰写了《古杯的更订》一文,在德国《矿物、地质、古生物年鉴》上发表,精确地解决了古生物学家们争论了90多年的问题。留德3年期间,获博士学位,并被授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37年底 丁道衡放弃了优越的条件,怀着报效祖国的热诚回国,应聘为云南省建设厅技正(总工程师)。于1939年秋参加“川康科学考察团”,立下在西南处女地寻找矿产的雄心,率先研究了西南地区铝土矿。他不顾川康高原山高严寒、空气稀薄等恶劣的自然环境,在四川理化县郊野遇上土匪,衣物被洗劫一空,他仍泰然处之。考察后提出并发表了“关于有盖珊瑚的讨论”的论述。 1940年 丁道衡应聘武汉大学矿冶系,后随校搬迁至四川乐山。当时条件极差,师资奇缺,整个矿冶系除配有一名绘图员外,全系6门专业课都由丁道衡一人担任。除一个系的教学行政工作外,还要负责学生的实验课和野外实习,尽管他患有高血压,在海拔3500米的高山上昏倒,仍满腔热血,坚持搞科研、撰写论文发表,终年如一日。 1942年秋 丁道衡怀着报效桑梓的热诚回到故乡,任国立贵州大学矿冶系主任、教授、文理学院院长。1945年贵州大学成立地质学系,他又任系主任,为国家培养地质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督促学生勤奋学习,他撰写文章,明确提出:“学习的目的为了求得真理,谋求福利,以尽个人应尽的责任。第一为学要专一,第二为学要好学,第三为学要有毅力,第四为学要谦虚,第五为学要有系统,第六为学要创作。”由于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治学严谨而在全校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被推选为贵州大学教授会主席。除了搞行政管理和授课外,每年还要到重庆大学讲学两个月,其辛劳程度可想而知。 丁道衡以他的一生,实践了他“以科技报国”的理想。他敢于坚持真理,疾恶如仇。早在北大求学时,就因参加反对北洋军阀-运动而被捕。1949年初,他应邀赴重庆大学讲学时,目睹重庆大学等院校师生4千多人举行的轰轰烈烈的反饥饿运动和重庆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而深受鼓舞,曾在重大教授会上公开痛斥蒋介石政权的黑暗政治。同年8月返校后,他即以贵大教授会主席的身份向师生作了介绍,极大地鼓舞了贵大师生的斗志。随即由贵大牵头联合师院和工学院,在贵阳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并开始罢教、-。国民党当局以“煽动-和宣传共产主义”的罪名,于8月秘密逮捕了丁道衡。经历了3个月的囚禁生活后,经社会各界和亲友营救, 于1949年10月以“联名保释,随传随到”的形式,丁道衡才得以“取保外释”。 解放后 全国解放后,丁道衡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他满怀热情地说:“作为一名中国的科学家要勇担重任”,“黑暗终于过去了,像我这样长期过着担惊受怕、忍受压制的人何止千万;今后我要坚决跟着共产党走,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人民。”1950年起,丁道衡任贵州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委,当选为贵州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西南文教委员会副主委。在团结文教科学工作者的工作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1951年,丁道衡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政商委员会(省政协前身)15名常委之一,参与了贵州省大政方针的协商制定。 1952年1月,经他的老师孙云铸、杨仲康介绍,丁道衡加入了九三学社,成为贵州省第一位九三学社社员。同年9月,他当选为九三学社第三届中央委员。之后,经丁道衡介绍,贵州省知名教授罗登义、王庆延相继加入九三学社,为贵州社组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1952年院系调整后,丁道衡调重庆大学任地质系主任。1953年任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第一届人大代表、重庆市人民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1953年,丁道衡当选为九三学社重庆分社副主任委员和重大支社第一届主委。在他的带领下,重大支社开展了形式丰富多样的组织活动和拟出年度工作计划。每次参加人大、政协和分社会议后,他总是及时向大家传达会议精神。他在一次支社会上讲:“我们九三分社的同志都愿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每一个人的岗位工作上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带动我们所联系的群众搞好工作……提高我们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祖国建设和人民服务。”拳拳之心溢于言表。此外,他还担任了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及重庆分会理事长等职。尽管事务繁忙,他的心情却格外舒畅。丁道衡常为赶写发言提纲或编写讲义而工作到深夜。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就在逝世的前一天,他在参加了重庆市政协主席团几天紧张会议之后的当晚,他还向地质系的全体同学作了发行新币的传达报告。 1955年,地质部委派丁道衡到地质部古生物司工作,正当他满怀希望迎接新的工作任务时,不幸于1955年2月21日晚,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56岁 。 [以上内容由"wl"分享。] |
谌志笃 (1896~1971)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谌志笃(1896-1971),号石僧,生于织金县城大东门一个书香门弟家庭。他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工作,虽然没有加入共产党组织,却与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较为活跃的政治活动家、知名人士,也是织金早期进步思想的启蒙传播先导,对党在织金的建立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谌志笃早年入贵阳私立南明中学读书,1916年考入天津工业专科学校机械科学习。在五四运动前夕,他以天津代表的身份赴北京向段祺瑞政府-,被选为京津学生联合会的主要负责人。在5月4日天安门广场的--活动中,谌志笃砍断右手食指,以示爱国决心。加入觉悟社时的代号为50。 1920年秋,谌志笃毕业于天津工业专科学校,不久转回贵州,在贵阳南明中学当学监兼任理化教师,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创办革命刊物《黔声报》。1923年秋,谌志笃遭到贵州各派军阀的破孩,愤而出走。1925年,他被委任为重庆百货统捐局局协后,因受到四川军阀的排挤而离职回家。 20世纪30年代,谌志笃先后出任贵州省教育厅秘书,建设厅机要秘书、技正(总工程师),度量衡鉴定所所长,国货陈列馆馆长等职。抗战全面爆发后,谌志笃命爱女谌曼丽弃学奔赴华北抗日前线。目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谌志笃隐而不仕,洁身自好,过起了乡居生活。1949年底,谌志笃配合织金的地下党组织敦促织金县长王佐与解放军代表谈判,使得织金和平解放。解放后,在周恩来的关心下,谌志笃出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直至1971年逝世。 主要贡献为五四运动学生代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谌志笃被推选为天津学生联合会会长和天津各界联合会主要负责人之一。在声援北京爱国学生的一次讲演中,为激励国人,谌志笃毅然断指写下“学生作事,纯本天良,不为势迫,不为利诱”的血书,表示愿与北京爱国同学共同斗争的决心。6月初,在北京街头讲演、-的学生被北洋军阀悍然逮捕的消息传来,天津学生联合会齐集学生冲破-包围到省公署,要求省长接见。谌志笃作为学生代表与省长谈判。 创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7月初,谌志笃代表“学联”邀请从日本归来的周翔宇(即周恩来)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翔宇慨然应允。谌志笃即请谌小岑和同学黄爱协助翔宇办报。7月21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创刊号便问世,日销量万余份。 赴京-8月初,北京、天津等学生代表两千多人,齐集北京,包围-、国会和国务院,要求严惩捕杀爱国人士的济南镇守使马良,遭到当局镇压。天津学生闻讯后,由周恩来与谌志笃率领学生五六百人赶赴北京,他们同各地代表一起,连日在-外露宿-,要求释放被捕代表。在全国各地各界人士纷纷声援下,8月20日,被捕代表终于获释。 9月16日,周恩来、邓颖超、谌志笃等20名热血青年齐集天津草厂庵学联办公室,发起成立了天津最早的学生革命团体“觉悟社”。不久,在《觉悟》杂志上公布了由周恩来起草、大家一致通过的《觉悟社宣言》,从此天津-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0月10日“-”这天下午,四万多学生、市民和各界代表人士在南开操场举行天津历史上第一次声势浩大的国民大会,谌志笃被推选为大会总指挥,周恩来、邓颖超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大会严正要求当局立即释放10月1日在京-被捕的32名各地学生代表,并进行盛大的--。经过38天的狱内外斗争,迫使反动当局释放了全体代表。 12月25日,直隶警察厅悍然查封了天津学生联合会、天津各界联合会和由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会报》。在极其险恶的形势下,周恩来提议用数字代替各人姓名,周恩来代号伍豪,邓颖超代号逸豪,谌志笃代号武陵。 营救周恩来在1922年初的“一·二九”血案中,周恩来等24名学生代表被捕,其余学生被打伤多人。谌志笃与邓颖超联络24名学联代表,背着铺盖来到警厅,要求代替被捕的24名代表坐牢。经过斗争,取得在警厅与被捕代表见面的机会,并迅速商定由谌志笃赴京聘请著名大律师刘崇佑为代表们辩护。刘大律师在法庭上仗义陈词,被捕代表全部被释。 工大校友谌志笃在“五四”运动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用自己的热血写下了青年谌志笃光辉的一页。1971年他病逝于贵阳,享年75岁。 [以上内容由"远山晨雾"分享。] |
谌贻琴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谌贻琴,女,白族,1959年12月出生,贵州织金人,1977年3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研究员。 1977年03月至1978年04月,贵州省织金县供销知青队知青、任团支部书记; 1978年04月至1982年01月,贵州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学习; 1982年01月至1993年03月,先后任贵州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助教、讲师,党史教研室副主任(其间:1990年03月至1992年03月,挂职任贵州省织金县委副书记); 1993年03月至1995年08月,先后任贵州省委党校人事处处长,省委党校党委委员、人事处处长; 1995年08月至1998年08月,先后任贵州省委党校副校长、党委委员,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党委委员(其间:1995年09月至1996年01月,贵州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 1998年08月至1999年02月,任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党委副书记; 1999年02月至2001年12月,任贵州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1998年09月至1999年07月,中央党校培训部一年制中青班学习;1998年09月至2001年07月,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学专业学习); 2001年12月至2003年01月,任贵州省黔南州委副书记(正厅级); 2003年01月至2007年04月,任贵州省铜仁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2007年04月至2007年05月,任贵州省委常委,铜仁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2007年05月至2007年06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铜仁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2007年06月至2007年08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07年08月至2012年05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社科联主席(兼)(其间:2009年09月至2009年11月,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培训班学习); 2012年05月至2012年06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分管政府常务工作),省社科联主席(兼); 2012年06月至2012年07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分管政府常务工作)、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社科联主席(兼); 2012年07月至2014年05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分管政府常务工作)、省政府党组副书记; 2014年05月至2015年04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分管政府常务工作)、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委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兼); 2015年04月至2015年05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副省长,省维稳办主任(兼); 2015年05月至2015年10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维稳办主任(兼); 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2015年12月至2017年04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兼); 2017年04月至2017年09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兼),省法学会会长(兼); 2017年09月至2018年01月,任贵州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兼); 2018年01月至今,任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兼)。 谌贻琴同志是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贵州省委候补委员,省委九届九次全会递补为省委委员,十届、十一届、十二届贵州省委委员。 [以上内容由"明月松间照"分享。] |
朱厚泽 (1931~2010)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朱厚泽是贵州织金人,1931年1月出生。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同年3月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贵阳市领导小组组长。后历任共青团贵州省委文艺工作队队长,共青团贵阳市委少年工作部部长,共青团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团市委书记。1954年后,历任贵阳烟草工业公司经理、党委书记,贵阳市化工局局长、党委书记,贵阳市经委副主任,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市委常委。1978年10月后,历任贵阳市革委会秘书长、革委会副主任,贵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书记,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委书记,省委第一书记。1985年7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87年后历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副书记。1999年2月离职休养。他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 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副书记朱厚泽同志,因病于2010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以上内容由"且听雨说"分享。] |
左定超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左定超,男,穿青人,1955年10月出生,贵州织金人,1979年9月参加工作,民进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项目管理硕士,主治医师。1976年9月至1979年9月,贵阳医学院织金分院医专班学习;1979年9月至1987年3月任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卫生院、八步区卫生院、县医院、防疫站、中医院医生(其间:1983年5月至1983年11月,借调到织金县卫生局工作);1987年3月至1989年4月贵州省织金县职改办工作员;1989年4月至1993年4月任贵州省织金县中医院副院长;1993年4月至1994年2月任贵州省织金县政协副主席,县中医院院长;1994年2月至2000年12月任贵州省织金县副县长(其间: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贵州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8年5月至1998年11月挂职任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区长助理);2000年12月至2007年2月任贵州省六盘水市副市长,民进贵州省委副主委(2005年12月起兼)(2000年9月至2002年9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02年5月至2002年11月挂职任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司副司长;2004年3月至2006年1月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法学理论专业学习);2007年2月至2007年4月任贵州省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贵州省委副主委(兼);2007年4月至2007年12月任民进贵州省委主委,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任民进中央常委、贵州省委主委,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委、贵州省委主委,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5年7月至2008年4月,贵州大学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席库提米分校合作举办的项目管理专业在职学习,获项目管理硕士学位);2008年12月起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委、贵州省委主委,省红十字会名誉副会长(2016年9月起任)(其间:2009年3月至2009年5月,国防大学省部级干部国防研究班学习;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中央党校“世界格局变化与中国对外战略”进修班学习;2016年11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省部级干部深化改革开放专题研讨班〈第6期〉学习)。是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九届贵州省政协常务委员,十届、十一届、十二届贵州省政协委员。 [以上内容由"山水"分享。] |
织金县关帝庙 | 织金县关帝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织金县关帝庙 位于城关镇城南路南段北侧。始建于清初,原址在州署(今县人民政府驻地)侧,康熙四年(1665)知府刘勇移建于南关外。康熙二十八年(1689)、乾隆五十八年(1793)、道光二十一年(1841)重修。坐东向西。由前殿、月台、后殿、左右厢房组成。占地面积约9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50平方米。前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1.15米,进深六间,通进深11.61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前后带廊,深1.98米。隔扇门窗。月台长13.85米,宽6.92米,高0.65米,正中用正方形石块斜铺,左右铺方形,前、左、右用大理石镶边。台前左右两旁透雕双狮。 城关镇 织金县辖镇。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县境中部。面积147平方公里。人口6.47万,其中苗、彝、布依、仡佬等民族占12.5%。辖16居委会、27村委会。1956年置城关镇。1958年撤镇建红旗公社。1963年析置城关镇及北门、花红、坪寨、白岩、平桥(木嘎)公社。1984年社改乡。1991年合并置城关镇。镇境有煤矿和重晶石矿。产茶叶、生漆、核桃。有中小学34所。镇人民…… 详细++ |
织金隆兴寺 | 织金隆兴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隆兴寺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城防路南段西侧。始建于康熙六年(1667),道光十八年(1838)重修。坐北向南。原由前殿、左右偏殿、后殿组成。占地面积约87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20平方米。现存后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3.1米,进深二间,通进深9米许,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歇山青瓦顶。前带廊,深1.9米,穿枋雕刻精湛。 城关镇 织金县辖镇。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县境中部。面积147平方公里。人口6.47万,其中苗、彝、布依、仡佬等民族占12.5%。辖16居委会、27村委会。1956年置城关镇。1958年撤镇建红旗公社。1963年析置城关镇及北门、花红、坪寨、白岩、平桥(木嘎)公社。1984年社改乡。1991年合并置城关镇。镇境有煤矿和重晶石矿。产茶叶、生漆、核桃。有中小学34所。镇人民…… 详细++ |
织金古建筑群 | 织金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织金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织金县。 织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涧纵横,古迹众多,门类齐全,包括佛寺、道观、文庙、书院、会馆、祠堂、衙署、宝塔、泉井、津梁、古道、民居、店铺、作坊等方方面面,分布在一座座大理石小山上和流经城内的贯城河畔。 织金古建筑多为倚崖傍洞或濒水临泉建造的干栏式吊脚楼。大部建于“改土归流”之后,仅从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即建有武庙、文庙、斗姥阁、隆兴寺、东山寺、财神庙、城隍庙、马王庙、黑神庙、炎帝庙、地藏寺等10余座。其后屡有修建,形成现在的“四庵”、“四阁”、“四祠”、“八大庙”。 华桥位于城关镇贯城河中段。原名“奢香桥”。始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清顺治十八年(1661)整修。东西向,跨贯城河。三孔石拱桥,长18米许,宽4.7米,主孔净跨15.7米,矢高约10米。 东山寺位于城关镇工业路东端。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绪五年(1879)重加修葺。坐东向西。依山就势而建,由山门、前殿、正殿、钟鼓楼、观音阁组成。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存山门、前殿、正殿、钟鼓楼。前殿坐东西向,面阔五间,通阔21.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7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顶。前带廊,深2.1米,置斜靠背栏杆。正殿又名梵帝宫。坐东西向,面阔五间,通面阔16.7米,进深三间,通进深7.8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正殿前左厢为钟楼,右厢为鼓楼。 回龙庵位于城关镇清泉路东段南侧。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绪十三年(1887)扩建、维修。坐北向南。由前殿、后殿、右禅房、左山门、得月楼组成。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0平方米。后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0.84米,进深四间,通进深8.51米,前后带廊,抬梁穿斗混合式悬山青瓦顶。殿内设须弥座神龛。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0.8米,进深四间,通进深8.5米,前后带廊,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青瓦顶。得月楼面阔三间,通面阔8.36米,进深五间,通进深6.24米,带周围廊,深约1米。穿斗式木结构重檐歇山顶。 炎帝庙位于城关镇城南路中段东北侧。建于康熙十年(1671)。坐北向南。由大殿、戏楼组成。大殿面阔五间,通面阔19米许,通进深19.5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前后带双步廊,深1.9米。戏楼二层,通面阔9.12米,通进深7.12米,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青瓦顶。 太平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西侧。建于康熙年间。东西向,跨贯城河。二孔石拱桥。长28米许,宽13米许,西侧主孔净跨23米许,东侧泄洪孔小,上为引桥,矢高8米许。1976年增设大理石浮雕望柱、栏板。 日升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西侧。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因与下游月华桥共取“日月升华”之义,故名“日升桥”。乾隆十三年(1748)建成,连接东西桥头,为贯城河上5座桥梁之首,人称“上水关”。光绪十三年(1887)整修。东西向,跨贯城河。单孔石拱桥。长20米许,宽5米许,净跨14米许,矢高5米许。 童生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因位于城关镇北永安门东北河口,故又名“永安桥”。相传所拨银两恐不够支出,全州童生捐资助建,名“童生桥”。俗称“下水关”。始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次年(1749)告竣。1962年扩建后更名“重兴桥”。东西向,跨贯城河。单孔石拱桥,长25米许,宽7米许,净跨19米许,矢高12米许。 斗姥阁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南侧。建于康熙六年(1667),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坐东向西。原由阁、左右凉亭、正殿、武侯祠、偏殿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现存0,三层三重檐六角攒尖青筒瓦顶。一层长方形,面阔11.75米,进深8.15米。二层四边形,长9.5米,宽6.3米。三层六边形。撑拱、隔扇门窗、风窗等木雕精湛。 小街龙王庙位于城关镇城南小街四方井。始建于清初。坐西向东。由山门、大殿、观音阁组成。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60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通面阔9.8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米许,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青瓦顶,前后双步廊,前廊深1.82米,后廊深1米许。隔扇门窗。观音阁,面阔三间,通面阔7.78米,进深三间,通进深6.2米,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青瓦顶,隔扇门窗。 仲机桥位于三甲白族苗族乡三甲村东。建于雍正元年(1723)。南北向,跨纳弓河。单孔石拱桥,长4米余,宽2.5米,净跨4米许,矢高2.5米。 财神庙位于城关镇城北路南段东侧。始建于清初,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坐北朝南。由山门、两厢、正殿组成。占地面积约6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0.8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5.5米,通高13.96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四层四重檐歇山青瓦顶。东、南、西三面带廊。隔扇门窗。 南门塔位于城关镇南3公里。始建于乾隆年间。局部毁于1966年。1997年修复。圆锥体白绵石塔,底径6米许,通高14米许。 南塔位于城关镇工业路东端。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系“传临济正宗第三十七世存上慧下参和惺老和尚之塔”,为其徒弟性宗、性慈、性忠及徒孙海成、海棠、海兴与重孙寂等建。一级镌刻和惺和尚法兄石静和尚题诗:“屡次修持莫远求,内藏纳子一比丘。弥陀宝塔三千界,永垂东土万古流。” 北塔位于城关镇工业路东端。建于嘉庆二年(1797)。系“传临济正宗第三十八世上存下寂慈老和尚之灵塔”,为其师弟存忠、徒发玉及徒孙等建。塔基平面六边形,分三级,逐级内收,底边边长0.61米。塔身第一级平面为方形,二级为六边鼓腹形,三、四级为鼓腹形,中置六角屋檐,翼角起翘。塔刹为六角攒尖葫芦宝顶。 白衣庵位于城关镇白玉巷东。始建于乾隆六十年(1795),嘉庆七年(1802)重修。坐东向西。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封火山墙硬山顶。存前殿、正殿。两殿均面阔三间,通面阔10.89米,进深四间,通进深7.42米。隔扇门窗。正方形天井。 兴隆桥位于城关镇小东门。又称“半边桥”。建于嘉庆十五年(1810)。东北西南向,跨凉江河。二孔石拱桥,连接河堤,长7米余,宽2.5米,净跨2米、1米。桥西北侧饰石龙栏杆,头向东北,高1米许。桥西北河床石岩上立四棱碑,南北两面均楷书阴刻“南无阿弥陀佛”6字,每字0.12米见方。碑东面刻建桥记。西面刻捐资者姓名、数额。 “期颐偕老”坊位于城关镇南。建于道光六年(1826)。为旌表熊永祚夫妻百岁齐眉、期颐偕老、五世同堂所建之百岁坊。南北向。四柱三间三楼,白绵石质。高10米许,宽13米许。南面字碑横向楷书阴刻“期颐偕老”,北面横向楷书阴刻“百岁同登”。坊上有对联2副,南面为:“百年夫妇齐眉;五世儿孙绕膝。”“五代乐燕翼之谋,历日三万有六,椿萱并茂;一门荷花章之宠,计程七千加二,纶綍交荣。”调署平远协副将、松桃协副将兼世管佑领文英撰文。北面为“夫妇庆百龄,宠荷龙章荣姓氏;家庭祝双寿,闲携鸠杖看儿孙。”平远协升任广东南韶总兵孙淇英撰文。方形基座。石雕歇山顶。雕刻工艺以高浮雕为主,内容主要有“寿星驾鹤”、“王母乘鸾”、“八仙拜寿”、“麻姑献瑞”、“蛟龙戏水”、“丹凤朝阳”、“野鹿含芝”、“松鹤同春”、“福寿吉祥”、“耄耋富贵”、“吉祥如意”等。毁于1966年。 隆兴寺位于城关镇城防路南段西侧。始建于康熙六年(1667),道光十八年(1838)重修。坐北向南。原由前殿、左右偏殿、后殿组成。占地面积约87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20平方米。现存后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3.1米,进深二间,通进深9米许,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歇山青瓦顶。前带廊,深1.9米,穿枋雕刻精湛。 紫竹庵位于城关镇紫竹路东侧虎丘山上。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坐南朝北。面阔三间,通面阔11.6米,进深二间,通进深7.2米,穿斗式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台基高1米许。隔扇门窗,翼角起翘。 关帝庙位于城关镇城南路南段北侧。始建于清初,原址在州署(今县人民政府驻地)侧,康熙四年(1665)知府刘勇移建于南关外。康熙二十八年(1689)、乾隆五十八年(1793)、道光二十一年(1841)重修。坐东向西。由前殿、月台、后殿、左右厢房组成。占地面积约9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50平方米。前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1.15米,进深六间,通进深11.61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顶。前后带廊,深1.98米。隔扇门窗。月台长13.85米,宽6.92米,高0.65米,正中用正方形石块斜铺,左右铺方形,前、左、右用大理石镶边。台前左右两旁透雕双狮。 保安寺位于三甲白族苗族乡三甲村北。建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倚一石峰建造,由大殿、观音阁、地母庙、禅房等建筑组成。大殿坐东向西,面阔三间,通面阔12.2米,进深三间,通进深8.2米,穿斗式木结构重檐悬山顶。带周围廊,深1.3米。撑拱、雀替、栏杆木雕精湛。观音阁,坐南向北,依一天然岩洞而建。三层重檐六角攒尖青瓦顶。一层前宽后窄,分别长11.8米、6.1米,进深5.8米。二层为半六边形。三层为六边形。斜撑、门窗等木雕精湛。地母庙,坐东北向西南,面阔五间,通面阔17.3米,进深三间,通进深7.3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 寿佛寺又名“三楚宫”,位于城关镇支前路中段东侧。始建于清初,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城南移建现址。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二十五年(1845)重修。坐西向东。由大殿、戏楼、厢房及牌坊组成。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10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1.28米,进深六间,通进深16.2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青瓦顶。前后带双步廊,深1.84米。山墙嵌“重修三楚会馆序”碑,青石方首,高2.25米,宽0.9米,厚0.24米。碑座高0.3米,宽1米许,厚0.4米。额题“庙貌常新”4字,每字0.1米见方。首题“重修三楚会馆序”。碑文记重修事。立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 玉皇阁位于城关镇玉屏路中段北侧。始建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嘉庆、道光年间两度重修。坐东向西。由0、前殿、后殿及禅房组成。现存后殿,二层,底层面阔五间,通面阔17.49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2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歇山青瓦顶。明、次间前檐为砖拱门,稍间砖砌拱窗。 回龙桥位于城关镇内。建于清代中期。东西向,跨贯城河。二孔石拱桥。长20米,宽4.4米。东侧泄洪孔小,上为引桥。1974年维修,改条石护拦为栏杆。 龙王庙位于城关镇清泉路龙潭南侧。始建于清代中期。坐南向北。由大殿、两厢、山门组成。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现存大殿,面阔五间,通面阔19.1米,进深五间,通进深11米许,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青瓦顶。前后带廊,分别深3.5米、2.9米。隔扇门窗。 杨泗将军庙于城关镇双堰塘畔。始建于清代中期。坐西向东。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顶。面阔三间,通面阔10米许,进深三间,通进深5米许。隔扇门窗。 文庙位于城关镇文化路中段南侧。始建于康熙五年(1666),后屡次重建、维修。同治年间重建。坐北向南。南北长169米,东西宽47.5米,占地面积8027.5平方米,建筑面积2586平方米。由牌坊、棂星门、大成门、天子台、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组成。现存棂星门、大成殿等建筑。棂星门,四柱三间三楼,中间字碑阴刻“棂星门”3字,左阴刻“金声”,右阴刻“玉振”。门高5.41米,宽22.5米。大成殿,面阔五间,通面阔18.25米,进深9.16米,硬山顶青瓦顶。额枋浮雕八仙过海、龙凤图案。殿上悬挂“万世师表”、“生民米有”、“与天地参”、“圣集大成”4块匾。孔圣碑,白绵石质。方首,高3.25米,宽1.08米,厚0.25米。首题“至圣先师孔子赞”7字。刻于同治年间。颜曾思孟四子赞碑,白绵石质。4碑均为方首,分别楷书阴刻颜子赞、曾子赞、思子赞、孟子赞。刻于同治年间。 2006年织金古建筑群作为元至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织金洞 | 织金洞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 织金洞风景名胜区以织金洞为主体,包括织金洞景区、织金古城区、洪家渡高原平湖景区、裸结河景区,总面积307平方公里,是1988年国务院审定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位于织金县城东北23公里处的官寨乡,距省城贵阳120公里。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洞长6.6公里,最宽处175米,相对高差150多米,全洞容积达500万立方米,空间宽阔,有上、中、下三层,洞内有40多种岩溶堆积物,显示了溶洞的一些主要形态类别。根据不同的景观和特点,分为迎宾厅、讲经堂、雪香宫、寿星宫、广寒宫、灵霄殿、十万大山、塔林洞、金鼠宫、望山湖、水乡泽国等景区,有47个厅堂、150多个景点。最大的洞厅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每座厅堂都有琳琅满目的钟乳石,大的有数十丈,小的如嫩竹笋,千姿百态。还有玲珑剔透、洁如冰花的卷曲石。霸王盔、玉玲珑、双鱼赴广寒、水母石、碧眼金鼠等景观,形态逼真,五彩缤纷。特别是那高17米的“银雨树”,挺拔秀丽,亭亭玉立于白玉盘中,人人赞叹。织金洞不仅有很高的旅游、美学价值,而且对于研究中国的古地理、古气象学等都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官寨乡织金洞景区 等级:AAAA 电话:0857-7812737,0857-7812063 官方网站:http://www.gzzjd.com/ 开放时间: 9:00-17:00(旺季3月1日-11月30日);9:00-16:30(淡季12月1日-2月底) 门票: 120元 |
织金关水利风景区 | 织金关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织金关水利风景区景区位于织金县东部,依托大兴桥水库灌溉枢纽工程而建,属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总面积28.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845平方公里。景区是以湖泊、喀斯特地貌、草场、茶园、地质遗迹、古驿道等山水风光为核心,融合少数民族文化、驿道文化为主要景观,集休闲度假、参与体验和游览观光功能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景区苗族文化景观尤为突出,与山水风光有机组合,将山、水、林、寨、人五大要素融为一体,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生态与文化的有机结合。青山碧水、峰林溶洞、茶马古道、民俗风情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 主要景观有:织金湖、织金古城、织金关、织金瀑布等。 详细地址:毕节市织金县东约5公里 自驾路线:贵阳—贵黄高速—厦蓉高速—织金关水利风景区 |
恐龙湖水利风景区 | 恐龙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恐龙湖位于贵州省织金县东北官寨乡、乌江支流绮结河中段河谷内,距贵州历史文化名城织金县城21Km,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2Km,景区交通、通讯十分便利;是水利部公布的自批十八个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是贵州西线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简介 恐龙湖景区山峦起伏,溪谷纵横,谷青水秀,自然环境质朴清新。谷中保存完好的天窗、天生桥。伏流溶洞等历史遗痕构成了恐龙湖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神奇与壮美,峡谷两岸雄屹的断悬崖绝壁,高跨度的门型天生桥及伴生的“姊妹双桥”,深邃莫测的井型天窗,更是罕见的旅游精品。恐龙湖是喀斯特地貌溶岩奇观的典型代表,其水上水、洞上洞、桥上桥、天外天景观更享盛誉,被世界地貌学界称为“世养一流的喀斯特景观”,具有非常的科学研究价值。恐龙湖景区内的资源门类多样。在绮结河流经景区的5Km河段内,河谷深切,劈岂穿洞。河水时而裸出地面,时而潜入伏流,忽隐忽显,形成“一谷二窗三桥”三大景观,其综台结构完善,分配合理,妙然天成,各具特色,气势辉宏壮观,景象万千,是大自然神奇造化:景区内河谷两岸地带绿野清波,群山峰顶绿荫如黛,除具独特的观赏、科考价值外,还可开展漂流、攀岩等特种旅游项目。在恐龙湖景区内开发的两座梯级电站及其附属建筑设施,又为景区增添了多处人文景观,显示出人类利用现代科技治理山河改造自然力量。 景区特色 景区内景观奇特、类型多样。一奇是湖在洞中,二奇是湖洞口侧延绵500余米、高400多米的峰峦之巅,俯卧着一条头部形似鸭嘴的巨型恐龙,而且神情专注地看着湖和洞。在绮结河流经景区的河段内,河谷深切,劈岩穿洞,河水时而裸出地面,时而潜入伏流,忽隐忽显,形成“一谷二窗三桥”三大景观,妙趣天成,景象万千,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河谷两岸绿野清波,群山峰顶绿荫如黛,除具独特的观赏、科考价值外,还可开展漂流、攀岩等特种旅游项目。景区内开发的两座梯级电站及其附属建筑设施,又为景区增添了多处人文景观,显示出人类利用现代科技治理山河、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恐龙湖景区的各处景致或神秘幽静,或雄奇险峻,或粗犷雄伟,整个景区以静见奇,以奇取胜,融山、水、瀑、洞、林、石、路、岩为一地,汇峻、秀、险、幽、美、绝于一体,是独具鲜明个性的特色旅游区。其周边地区还分布着各具特色的自然与人文风景:“天下第一洞”织金洞洞厅气势宏伟,景观丰富多彩,岩溶奇特绝妙;东风湖景区是湖光山色与峡谷风光的神奇组合,兼有三峡的雄奇和桂林的秀丽;织金古城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有财神庙、东山、鱼山等文物古迹达76处,庙宇、寺、阁、石拱桥与奇山、秀水相融相衬,精妙绝伦,又因织金人氏清代重臣丁宝桢(宫保)等名人的传奇遗踪而人文色彩厚醇。名洞、名镇、名人,和谐一体,让来此的游客既能上山下谷、游湖探洞、陶醉于山水之趣,又能徜徉古城、追寻历史、沉浸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 |
织金财神庙 | 织金财神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财神庙 在黔中腹地织金县城中耸立着一座巍峨壮观、气宇恢宏的古代建筑——省级重点文物——财神庙。 财神庙始建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四十八年重建,为木结构建筑,三十八脊、四重檐悬山顶式,成宝塔状,十八个翼角底下分别系着18个铜铃,微风徐来,叮当作响,庙宇共为四层,底层通面阔16.76米,通进深12.15米,并排五间。二三四层按比例逐渐缩小,均由脊梁正中伸出,成为宝塔形。档山边有脊檐,由侧观之,形成三个垒砌的“人”字形。每个翼下有各式各样的兽形木雕撑拱。所有门窗均为精心镂空雕或浮雕的各类图案或花纹。1992年省文化厅文物处拨专款已修葺一新,使这个古代建筑中的瑰宝重放异彩。 财神庙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1986年11月18日,全国著名的文博专家、学者及省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一行27人来织金考察时评价极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古建筑专家单士元评价道:“织金财神庙是特殊古建筑,在国内还没有见过,只有日本大阪的无寿阁与此类似。”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张开济评价道:“财神庙是织金历史的象征,贵州和全国都罕见的建筑。”文化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杜仙洲评价道:“织金县财神庙的屋顶变化多姿多样,是穿斗结构,用细木条盖大房子。”省里对这些专家学者的意见非常重视,省文化厅文物处的领导和专家多次到织金考察制定施工方案,绘制图纸,进行现场施工技术指导。在施工中,省文物处专家大胆探索,勇闯新路,与施工单位默契配合,对财神庙整体向后位移3.12米成功。在全国古代建筑修建史上首开先河。 如今,织金洞和织金财神庙已成为贵州西部旅游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她们正迎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展示其绚丽多姿的风采和丰富的内涵,证明自身的价值。 |
织金大峡谷 | 织金大峡谷有V 型、箱型、地缝式、盲谷式、干谷式等形态类型,科学、系统、完整的展现了不同岩性、气候、地貌部位、水文地质和构造条件下及不同发育时期的喀斯特峡谷形态及其形成的全过程,是地球上一处极好、罕见的喀斯特峡谷天然博物馆。其中双层和双孔天生桥,形态独特,蔚为壮丽,当属高质量高品位的国家级、世界级地质遗迹和旅游资源。 峡谷河流绮结河发源于织金县城西南县的凤凰山,全长30km,峡谷长约8 km。绮结河下游深切河谷,由西南方向流入,沿北东方向弯延流动,时而为明流,时而潜入地下,交替穿越于谷底,最后于大槽口潜入地下形成伏流,向北东约以2km 后,流出汇入六冲河。两岸岩壁陡峭,群峰耸峙,雄奇峻秀,与峡谷相伴发育的峰丛、天坑、天生桥等其它喀斯特景观,共同构成系统、完整的喀斯特多层发育系统,它们各自之间既有很好的空间分布规律,又有时间上先后生成、发展的序列可追寻,是地球上一处极好、罕见的喀斯特峡谷天然博物馆。织金大峡谷峡谷最具特色的就是百米观光电梯,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感受腾云驾雾的仙境。 地址: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官寨乡 等级: AAAA 电话: 0857-7827788 开放时间: 淡季(12月-次年2月)9:00-17:00;旺季(3月-11月)8:30-17:30 交通 贵阳第一汽车服务站(延安西路46号)每天都有班车前往织金,车费64元,约4小时,在离织金不远的三甲下车。 门票 淡季成人票100元;旺季120元(含讲解费、电瓶车)。 学生票60元,老年票60元。 |
织金瀑布(织金桂果瀑布) | “织金桂果瀑布”高55米、宽35米,昔日称为“瀑泻珠帘”,水挥洒而下,连成一片,十分壮观。2011年8月,“织金桂果瀑布”正式更名为“织金瀑布”。 “织金瀑布”位于织金县桂果镇织金河下游的马场村附近,这里是少有的天然博物馆和生物基因库,境内有浩瀚葱郁的原始森林,纵横奔腾的飞流奇观,雄伟壮观的高山石林,还有当地世代居住的穿青人与瀑布息息相关的历史,都为游客充分展现了景区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从2010年12月起,织金县雅贤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对“织金瀑布”及瀑布周围5公里范围内的原始森林、古驿道、观音庙等景观进行旅游开发。截至2013年12月,整个“织金瀑布”景区先后共计投入资金近1亿元,修建了景区旅游栈道3000米、占地1公顷的大型文化广场、6000多平米的停车场及与景区配套的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雅贤农业观光园。其中,文化广场被列入了中国上海“基尼斯纪录”,获得了全国最大木质广场的称号。 织金瀑布有“望妹亭”、“观郎亭”、“观瀑亭”等景点。 景点位置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桂果镇马场村 |
寿佛寺 | 寿佛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寿佛寺 寿佛寺又名“三楚宫”,位于城关镇支前路中段东侧。始建于清初,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城南移建现址。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二十五年(1845)重修。坐西向东。由大殿、戏楼、厢房及牌坊组成。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10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1.28米,进深六间,通进深16.2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青瓦顶。前后带双步廊,深1.84米。山墙嵌“重修三楚会馆序”碑,青石方首,高2.25米,宽0.9米,厚0.24米。碑座高0.3米,宽1米许,厚0.4米。额题“庙貌常新”4字,每字0.1米见方。首题“重修三楚会馆序”。碑文记重修事。立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 景点位置 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 |
月华桥 | 月华桥 月华桥位于城关镇贯城河中段。原名“奢香桥”。始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清顺治十八年(1661)整修。东西向,跨贯城河。三孔石拱桥,长18米许,宽4.7米,主孔净跨15.7米,矢高约10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童生桥 | 童生桥 童生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因位于城关镇北永安门东北河口,故又名“永安桥”。相传所拨银两恐不够支出,全州童生捐资助建,名“童生桥”。俗称“下水关”。始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次年(1749)告竣。1962年扩建后更名“重兴桥”。东西向,跨贯城河。单孔石拱桥,长25米许,宽7米许,净跨19米许,矢高12米许。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日升桥 | 日升桥 日升桥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西侧。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因与下游月华桥共取“日月升华”之义,故名“日升桥”。乾隆十三年(1748)建成,连接东西桥头,为贯城河上5座桥梁之首,人称“上水关”。光绪十三年(1887)整修。东西向,跨贯城河。单孔石拱桥。长20米许,宽5米许,净跨14米许,矢高5米许。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斗姥阁 | 斗姥阁为文化旅游景点。 斗姥阁 姥阁,在县城内东北部月华桥东南侧小石山上,坐东向西,面临贯城河。始建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重修。由阁、左右凉亭、正殿、武侯祠、偏殿倚山势组成阶梯部局的建筑群。阁为木穿斗结构,三重檐、六角攒尖顶;基础前、左、右三面以料石筑砌,高4米。后基就山崖凿子而成;一层为长方形,通阔11.75米、深8.15米,面积95.76平方米,廊深1米,檐上四脊,盖小青瓦,四羿角翘首为鳌吻。二层长9.8米、宽.3米,八脊三盖小青瓦,四羿角翘首为鳌吻,角下有木雕撑拱,四周装雕花窗棂。三层从二层中央起六角形,六羿角为鳌头翘首,角下以木雕圆瓜形瓜柱支撑,屋面盖青色筒瓦,葫芦形宝顶。阁前左右各为一座四角攒尖顶凉亭,边长2.35米,置扶坐栏杆。二亭正中为14级上阁石踏垛。二亭前为正殿,系悬山顶木结构建筑,分明间和左右次间,通阔17.27米、深7.68米;明间前为14级上殿石踏;踏垛左右为石砌花台,左台上古杉一株,右台上丹桂一株。左花台前为武侯祠,系悬山式屋顶,九柱七架梁,并排三间,通阔10.2米、深6.8米。右花台前为偏殿,系庵殿顶建筑,通面阔12。1米、深7.8米;廊深1米,廊顶四面盖小青瓦。偏殿前为石拱牌坊形山门,门宽1.78米。出门下石梯即是贯城河东岸道路。整个建筑群分为上中下三个梯级。0亭宇隐于古槐疏林之中,其间怪石嶙峋,登临游览令人神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金南社区 |
---- |
金西社区 |
---- |
金中社区 |
---- |
双堰社区 |
---- |
太平社区 |
---- |
星秀社区 |
---- |
金北社区 |
---- |
西湖村 |
---- |
独山村 |
---- |
平寨村 |
---- |
冷坝村 |
---- |
化垮村 |
---- |
干河村 |
---- |
克蚂村 |
---- |
大寨村 |
---- |
田坝村 |
---- |
水依村 |
---- |
荷花村 |
---- |
白岩村 |
---- |
鱼塘村 |
---- |
北门村 |
---- |
新寨村 |
---- |
双龙村 |
---- |
花红村 |
---- |
黑石村 |
---- |
桂花村 |
---- |
独店村 |
---- |
大坡村 |
---- |
岩脚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