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遂宁 >> 大英县

大英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遂宁中国死海

遂宁中国死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遂宁中国死海简介 1亿5千万年前,大英还是一个四周为大海所环绕的浅水潮坪,因距海水补给地较远,海水长期潮涨潮落沉积了大量的蒸发盐,水体浓度较高,成为台地成盐区。侏罗系和白垩系时期,经地球造山运动埋入地下,形成叹为观止的地下古盐湖地质奇观。这个巨大的盐湖深埋于地下3000公尺,盐水储量高达42亿吨,被称为“中国死海”。它与中东死海有着惊人的相似,不仅起源于同一时代,而且同处北纬30度,甚至连海水成分和盐的含量都几乎一样。无论是中东死海还是中国死海,每4公斤海水中就有1公斤盐,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漂浮在水面上。 2003年,死海旅游度假区建立在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地域之上,并采用古老的卓筒井开采技术汲取地下的盐卤海水,在地表形成5万平方米的水域,再现了中国死海的前世奇观。度假区以体验“死海漂浮”为主,同时结合了休闲、保健、现代水上运动等要素,形成了一个集健康性、娱乐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在这里,一万平方米的恒温海域随你四季畅游,地中海沙滩风情让你沉醉难返,19项水上娱乐项目让你仿佛置身美国迪斯尼水上世界。

魁山寺

魁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魁山寺因建于魁山之顶而名之。位于蓬莱镇城南,前有青狮白象,郪江玉带环绕,后为五凤朝阳,铙钵铜鼓,左有猫儿守盘,石亭迎万佛,右是金禅护龙洞,宝石镇石龙过江。魁字山源于峨眉龙泉之主脉,又名写字岩、位于蓬莱镇南面,相对高度95米,海拔高标380米。全山均为页岩和浮土层,唯山顶一石屹立,形若塔顶。岩石质地坚硬细腻,中无缝罅,且向北一面,壁立如刀削,平坦若玻璃,巨“魁”字就刻于石壁上。人们故称“五凤朝“之”东北凤”山为魁字山。  “魁”字高5米,宽4米,字形正楷,阴形、笔划最深为4公分,最大笔划横面为40公分。家迹工整,笔力有神,大而不弛,密而不紧,间架恰当,左右均称,铁画银钩,苍劲有力,笔锋舒展,柔中有刚,是难得的文化瑰宝,经精工刻戳,用石灰涂其字迹,洁白、醒目,数里遥观,清晰可见。“魁”字为谁所写?据西地父老传说,是清干隆十四年(公元1705年),由曾志黾所刻。曾志黾一生酷爱书法,尤其爱写“永”字和“魁”字。据说,曾是渠县来蓬经商的商人,书刻“魁”字,意在“魁”星“保佑,生意兴隆,一本万利。清道光二十五年(1854年),县丞章潘(字山甫、潼八署的书画名字)慕其魁字巨大,书写精工,在其字右下两公尺处,书刻了一个一米见方的“福禄寿喜”合体字,以资留念,有此衬托,更添风彩,魁山由此而得名。魁这生存了一百余年,1953年,蓬莱打包厂修建厂房,需用石料,取石砌围墙,于是人们喜爱的“魁”字就此毁灭。魁山之顶在以后的38年间,,则变为秃岭荒坡,“魁”字遗址。  1991年,以邓德宝、王仲文、刘一安等人为首事,由蓬莱镇人民政府划拔土地,请遂宁灵泉寺释崇辉大师主建魁山寺,并设四至界石,为魁山寺建庙及绿化用地。1992年春,开始向四方信众募资建大雄宝殿,当年大殿落成,面积约260平方米,1993年又开始建客堂、僧僚房、饭堂、茶园、厨房、厕所,面积约五百六十平方米。  1993年2月9日,建于魁山之顶的新寺定名为魁山寺,魁山寺经蓬溪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同年冬,修建观音殿,于年底竣工。1994年安砌垮塌堡坎,建修茶园,10月修建建大型化钱炉,炉高5米,宽8米。魁山寺罗汉堂位于大英县需南魁山寺与五凤寺之间的册垭口处。  2002年,经过三年的积极努力,一座罕见的五百玉石罗汉堂建成。魁山寺罗汉堂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殿堂坐南进北,大门正对蓬莱镇,砖混结构的罗汉堂红墙黄瓦,雄伟壮观,经过十余年建设,魁山已形成“寺中园、园中寺”的独特格局,寺园如画、游人如织。  

卓筒井

卓筒小井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卓筒小井  时代:宋  地址: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以东一公里  卓筒小井位于四川省大英县卓筒井镇以东一公里处,是北宋庆历(1041-1048)年间的一项伟大发明。“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它是一种用椎架子套铁质圜刃,以冲击式方法向地下深处开凿小口径盐井的钻井技术。这种钻井技术的发明,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井盐生产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人类在开采盐卤的过程中,发现了深埋地下的油气资源,世界的能源革命由此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卓筒小井现有9灶、41眼井,分布在卓筒井镇七个村落,现重点保护大顺灶。大顺灶有井三口、晒盐坝一处、晒盐(水)架一架、筒车一个、花车和羊角车若干、计量缸三个、大平坦盐锅两口、卤水储存桶四个、生产工具共计一百一十八件,灶房一处、盐工住房一处。  卓筒小井具有历史性、科学性和唯一性,载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井盐科技史》、《中国钻探技术史》,它是近代石油钻井之父,堪称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卓筒井为古遗址,用粗大的竹筒伸入井下吸卤的盐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卓筒小井北宋庆历万年间(1041年~1048年)始创,凿井技术比西方早七八百年,被誉为“世界近代石油钻井之父”。国民时期,大英乡有108灶、1711井,年产盐4000余吨,设有大英乡盐务所。至今尚存9灶、41井,凿井、吸卤、煎盐生产工艺流程基本保持宋代卓筒井特点,对研究中国盐井史和钻井史有重要价值。      1.大顺灶(包括晒水坝)  保护范围:东以大英至花碑湾村公路边沟为界,南邻大英至花碑湾村小公路,西前方靠莫辉之住房以盐厂墙外1米处为界,后方以晒水坝边沟外2.5米处为界,北以晒水坝沟外11米处为界。  2.十八眼卓筒井  保护范围:以每口井井口为中心外延4米。面积3,859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关昌村、青木村、快活林村村界向四周各延伸200米。  

寂光寺

寂光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寂光寺,又名古井寺,位于大英县蓬莱镇古柏办事处境龙归山下。始建于隋朝大业二十三年(617年),后因遭兵火而毁。明洪武三十二年、正统八年、弘治十三年,住持原义先后重修寺庙。明末清初,因战火寺庙再度化为灰烬。清康熙五十五年、道光二十三年,再度对寺庙进行了重修扩建,留下如今宏伟壮观的四重堂寺庙。  寂光寺由山门(魁星楼)、钟楼、鼓楼、牛王殿、大雄宝殿、金轮殿、念佛堂、斋堂、储经楼组成,是明清两代的古建筑群。  魁星楼共两层。二楼上供有魁生点斗和灵官菩萨。山门两边是厢房,门前石拱桥横跨古井小溪,桥的另端是一座高约两丈,宽一丈三尺的石制花牌坊,牌坊之下是一洞桥,石刻花草鸟兽、人物石鼓。牌坊两边是一对遥遥相望、威武雄壮的在石狮。山门内、两边各有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4年)的栽的古树、古柏,高二十四米,外围二点四米;白果树高二十四米,外围三米,古树长势茂盛,驰名全川。  弥勒殿大门上方横匾,有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亲书的“山海年长”四金色大字。殿内塑有弥勒佛,韦驮、二朗神、观世音、寿福、太阳等菩萨。正殿内的木质天花板上绘有“苏旦妈妃雕无心菜”、“黄飞虎反五关”等二十四幅以《封神演义》为题材的人物色板画,幅幅清晰逼真,色彩鲜艳。大门口台阶上的木制彩色吞口菩萨、高八尺、宽五尺、神态威严、制工精巧。  大雄殿内,三尊大佛,二十四尊珠天菩萨和十八罗汉庄严肃穆默默如思。三尊座佛前的九节盘龙石刻大香炉,雕技精巧,游人称绝。  金轮殿建于明正统八年(1444年)。殿中金轮力高八米,直径四米,车身下部陷入与地平一米深的石砌圆坑内,八方角的车体由木制轴撑着,轴心两端分别与房顶木梁和圆坑内铁礁窝相接。旋转的金轮车一次可座三十八人,传说座金轮车可免灾祛病,一生幸福。  寂光寺庙宇房盖四角为藻角,脊顶塑飞龙走兽、文臣武将。全国闻名的两部藏经原存储经库,在建乡初被烧毁。寺中珍贵银塔舍利子亦遗失。  寺庙后是游乐园,是花草茂密,树木青翠,鸟语花香,左右筑有一条长三是四十一米,宽一点五米,形似巨龙的石围墙。  寂光寺布局严谨,殿宇宏伟,掩映于古柏林中。真乃“唯闻钟磬场,古寺藏林间”。佛教圣地,信众云集,文人墨客多会于此。著名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一九三二年冬入蜀不久,便经龙泉驿、乐至、畅游古刹寂光寺,被深山古寺,秀丽山水,深深吸引、挥毫创作了写间山水《蓬溪道中》,画中题词“蓬溪道中,林泉清绝”,落款署名“虹叟”,此画收入《黄宾虹巴山蜀水画选》中。   

郭子仪后裔墓群

郭子仪后裔墓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子仪后裔清墓群位于遂宁市大英县光明办事处东南方八公里的崇英村,据墓志铭文可知,现存墓群是清代乾隆至同治年间逐步形成的清代墓群,它铭记了“湖广填川”的重要史实,是立体的移民史教材,为研究郭子仪及其后裔变迁的实物资料。  郭子仪后裔墓共有墓葬近一百处,虽-革破坏,但幸存的三十多处仍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墓碑形式多样,其石刻更是叹为观止,堪称“书画艺术”的宝库,书法有颜、柳两种体栽,一万多字。绘画为民间遗风,足见其大家风苑。  目前,遂宁的仁人志士已将郭子仪后裔作为参观敬仰之场所,载入了多种地方史志。《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等作了多次宣传及阐释。  郭子仪生于唐中宗十三年(697年)丙申八月十五日,卒于唐德宗二年(781年)辛酉1月10日,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郭子仪身高七尺,体貌秀杰,生八子七女。郭子仪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渡过了60多年的军旅生涯,其中以一身而系天下发危达20余年。肃宗皇帝赞扬郭子仪:“国家再造,卿力也!”德宗皇帝尊称郭子仪为“尚父”,郭子仪被赐封为太尉中书令,汾阳忠武王。“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大战安禄山,名垂青史。  在大英县隆盛镇石门办事处崇音寺檀木湾有很多雕刻精致、色彩艳丽的墓碑群。现存的四块墓碑,上面刻有很多收法秀丽的楷体字,并雕刻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等图等。上面刻有郭家五大房人郭世俊、郭民美、郭世蓉、郭世茂、郭世伦等的名字。这是唐代名将郭子仪后裔聚居的老祠堂,现存在它记录了郭了仪后裔到四川的经历。  郭子仪后裔来川:檀木湾郭子仪后裔古墓群之一郭乾元墓碑记载郭乾元祖籍湖北麻城,墓碑立于嘉主20年,距今近200年,这块墓碑不同于其它墓碑,苦碑前有一个全封闭的挡风蔽雨的花形石隔层,将碑文罩在隔层里,隔层雕刻精细,中间有一杂五瓣形的花朵,透过花孔可以清晰地看到墓碑上的文字。由于有隔层的保护,墓碑上雕刻文字的蓝色油漆虽近200年日晒雨淋去未剥落,墓碑是立于嘉庆20年,而郭氏家谱修订于民国七年。据家谱记载,郭子仪-孙郭端夫在唐庄宗时,任鸿芦卿,谪守江西右庐陵。举家从山西汾阳迁往江西吉发府庐陵县延福乡,一直到郭子仪第26代孙郭弥都世居此地,因当时族繁人广,郭弥都于宁端平元年(1234年)举家迁往湖广(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嘴狮子岩几子湾。元未明初,四川盆地占乱不止,蛮匪横行,民不聊生,土地荒芜。老者饿死于沟渠,少者逃往他乡。眼看四川人口越来越少,弘治皇帝下诏移民。郭子仪第36代孙郭谟格由保甲推举奉诏于明弘治二年(1490年)弃湖人川,落叶檀木湾。史料虽记载有:“元明之际四川人口显著下降”,“洪武十四年皆自别省流来”,但无说详实文字,郭子仪后裔的迁移,正好给“湖广填川”一个具体说法。   

吉安寨遗址

吉安寨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吉安寨遗址  时代:明代  地址:遂宁市大英县古柏办事处五凤村  吉安寨遗址位于遂宁市大英县古柏办事处五凤村,为明代中晚期的防御工事,它为当地百姓躲避匪害及逃避白莲教战火,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吉安寨遗址为椭圆形寨墙,多处寨墙建在险峻陡峭的岩石上,东西寨门给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阵势。吉安寨遗址寨墙修造考究,石缝的连接处十分平滑,战路线条伸展清晰,虽有因年代久远而呈现的沧桑,但其总体构造依然是气势宏伟,令人无不产生对当年战乱的遐想。  东寨门“吉安寨”三个大字完整无缺,通过布满岁月沧桑的石级梯道走向寨门,有如叩醒存封的历史。吉安寨遗址之“吉”与“安”不正是乱世百姓祈祷平安的铁证么?  目前,远近皆有游人到此一游,他们观后,一步一回首,是呀,历代百姓,谁不盼望吉祥平安。

谭家大院

谭家大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谭家大院  时代:清  地址:遂宁市大英县象山镇以东二公里的三溪村二社。  谭家大院位于遂宁市大英县象山镇以东二公里的三溪村二社,为清乾隆时期的古代民居,也是谭家人氏贡奉列祖列宗的宗祠。它既反映当地百姓祭祖习俗,又是古建筑学的实物教材,还是中国建筑发展演变的重要资料。  谭家大院是一座木雕艺术的宝库,因地方偏僻又是谭氏宗祠而未被“文革”破坏。其古建不仅是清朝的代表作,而且还是研究清代画风的参考资料。木刻不仅形式多样,而且种类、风格都令人惊叹,有高山流水图、农夫耕作图、渔猎弋射图、马到成功图、荷塘采莲图、小桥流水图、乡山庭院图等等,共130余幅,大者气势袭人,小者精细入微,徜徉其间、流连忘返。  目前,大英县的诸多书画爱好者几乎都要到此参观学习。地方史志也对其作了详实的记载。

大英漂流

  

天保湖

  天保湖(原名五五水库)位于大英县大保镇境内的琼江支流白马河上游桅杆溪河段上,距大英县城10公里。水库于1973年10月动工,1978年完成大坝,1985年开始蓄水,1993年12月竣工验收交付管理单位使用。水库大坝长222米,为土石混合坝,高42米,水库副坝为均质土坝,水库有自身集雨面积6.7平方公里,从寸塘口水水渠长6134米,主要靠寸塘口水库和继引工程补充水源,设计库容1700万方,死库容580万方,可控灌天保镇、安居区的观音等八个办事处的3.7万余亩农田。  二00二年二月十八日动工整治完工后的水库可新增蓄水能力800万方以上。库容总量达2500万立方米,积雨面积达26平方公里。有大小湖岛6个,景色宜人,风光无限,现有成片优质果园700余亩。一九九六年以来已建成以脐橙、文旦柚、樟州柚为主,碰柑、梨子、密桔、青脐、罗脐、乔柑、伊予柑、布朗李等优质品种配套的果园700余亩。各类果权450余万株,年产各类水果100万斤以上,优质苗园350余亩现有养鱼水面1500余亩,年可产成鱼30万斤以上。  天保湖四周山势起伏、山顶园丰,常年青山绿水,交通便捷,人文环境优越。2000亩湖面现有大小游船10余艘。现已建成环绕水库观赏的水泥标准公路6500米,具有10千伏国网干线供电,天然气用量足,光纤通信网络畅通,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目前,天保湖年均接待游客近十万人,被省、市、县列为生态旅游开发风景区。   

中华福山

  中华福山是成都世介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并出资打造的福、佛文化旅游一座山。地处成渝都市后花园、卓筒故里的大英县蓬莱镇白鹤坡,与中国死海隔河相望、陪衬呼应。  中华福山共规划有十大景观,即:观光休闲万福长城、腹容五仙显真巨佛、洪福休养仿古院落、罗汉站岗八字长街、星形五福艺术酒店、唐僧师徒拜福雕、八仙朝佛造像栈道,采和乘鹤飞天雕塑、福佛文化诗书碑林、观音合掌祝福全景。其独特的景观设计,已获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被业界誉为“无中生有的杰作,空前绝后的奇观”。  中华福山将现代商业与人文景观、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独具魅力的观光胜地,休闲佳地,经商宝地,度假福地  。   

五凤寺

五凤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五凤寺位于大英县蓬莱镇西南角一公里处的五凤山太阳顶上。五凤山地处魁山之南、紧连魁山,海拔385米。山以太阳顶为中端,按东、南、西、西北、东北五方位向外派生出五条连绵起伏的山脉,构成“五凤朝阳图”形状,故称五条连绵山脉叫五凤山。“五凤”之中的太阳顶坡高出四周群峰,顶坡山榕树如盖,荫庇之下,玉皇庙毁而更生的五凤寺与魁山寺遥相呼应,与山腰际之观音钟鼓相闻。五凤山下有九个大石包、状假龟,右边一华里处有十个小石包、形若螺丝,故人称“九龟十螺”。  随着蓬莱城镇的日新月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五凤山是被圈定为蓬莱公园的辽阔0。以条石彻成可供车行的大道由城内直达五凤山岭。而今,五凤山腰至山顶已全部退耕,建成翠柏覆盖山岭,成片果林繁育凤屏的生态园区。其间梵宇错落,亭楼点缀其间,环山车道、人行幽径勾通各个角落。春日,鸟语花香,繁花似锦,五只凤凰同时撑-色的羽翼,欢迎客人的光临。      蓬莱镇   蓬莱镇为新建大英的县城所在地,是大英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7个办事处、51个村、14个居委会,总人口12万人,幅员面积133.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蓬莱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辐射能力半径达50公里以上;   蓬莱县图 蓬莱历史悠久,历史上曾在蓬莱设过巡检署、盐大使和县丞等行政管理机构,是四川省四大古镇之一。蓬莱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详细++

蓬莱公园

  魁字山源于峨嵋龙泉之主脉,海拔415米,雄踞四川古镇大英县蓬莱旧城南端,为大英县城附近最高点,可俯瞰全城,远眺妻江。距成都114公里,绵阳130公里,南充100公里,紧靠达成铁路大英火车站及成南高速公路出入口,在建中的成渝高速公路途经大英。魁山寺座落在大英县城后山魁字山顶,已成为大英县有名的佛教圣地,此处可观大英县城全景,魁山公园因魁山寺而出名。  魁山公园建于魁字山上,贯穿县城北面,公园制高点为魁山寺,园区内现已形成亭台、楼角、苑、寺庙等15处,绿化面积达80%,山势雄壮,树木葱茏。公园前山为宗教游览园,后山为休闲娱乐区,主要寺庙有南华宫、城隍庙、观音岩、玉皇庙等,公园西部为未开发的自然山林地,景区现已形成水泥行车道3000米,游人碎石小道4600米,停车场一处500平方米,茶座1000余座,餐厅10处,可同时接待1000人就餐,景区有小卖部5处,儿童游乐场所2处,休闲广场一处5000平方米,观光车辆可直达魁山寺等各大景点。  景区内的魁字寺乃四合院布局,占地三千多平方米,墙体以砖混结构居多,有重檐斜山式小青瓦结构,也有单檐悬山式  顶小青瓦结构的建筑,其中部分穿斗式结构,全为仿古建筑,内置神像皆为大理石雕塑。魁山寺、五凤寺、玉石罗汉堂、城隍庙、观音岩、念佛堂等几座寺庙环山之间空地以果为主的经济园已成连成一片,辅之以亭0榭,1997年更为名蓬莱公园。  蓬莱公园风景区地势独特,自然形成寺中园、园中寺格局,集宗教寺庙、餐饮、娱乐、休闲观光旅游等于一体,寺园如画,游人如织,是附近县市居民游览、休闲、朝拜理想去处,是大英县委、县府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年平均接待游客已达40余万人次。蓬莱公园已于2004年8月被评定为国家AA级风景区,现已成为大英县游客的理想休闲度假风景区。   

大英双龙桥

大英双龙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龙桥  年代:清  类别:古建筑  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  地址:大英县隆盛镇双界村  简介:双龙桥位于隆盛镇双界村,东西走向,横跨于无名小河上。该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3孔平梁式石桥,桥东200米外通向隆盛镇公路,桥西通向双界村各社。桥长12米,宽1.9米,高2.6米。桥面用6块板石两两齐缝铺成,厚0.68米。河中有用打磨整齐的整块大石层层垒砌的桥墩2个,桥墩用5块巨石叠压而成,最上层开有方形卯孔,是承托桥面板石的木梁插孔,今木梁保存完好。桥墩迎水面上端圆雕有石龙一对,左右两岸桥台用条石垒砌。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大英象山书院

大英象山书院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象山书院  年代:清  类别:古建筑  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  地址:大英县象山镇象山村  简介:象山书院位于象山镇象山村,坐东南向西北,复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2812平方米。前厅为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斗式梁架,面阔7间36.5米,进深4间5.1米,楼层高2.9米,老檐柱高6.4米,素面台基高0.4米,阶梯式踏道3级。厢房面阔5间29.7米,进深3间5.6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席书墓

席书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席书墓  年代:明  类型:古墓葬  公布时间;2004年1月6日  地址: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回马镇文武村5社  简介:席书墓位于大英县回马镇文武村5社,坐北朝南。席书是蓬溪县吉祥人,明代曾封为当朝宰相,该墓是他的衣冠冢,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墓冢长10米,宽6米,高2米,原来地面有建筑物席书祠堂,早年被损毁,现地面建筑已不存在,只剩下石碑两块,一块是明代嘉靖皇帝为席书亲撰的祭文,另一块记载了席书的生平事迹,第一块碑长2.1米,宽1.米,厚0.25米;第二块碑长1.5米,宽1米,厚0.25米。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本崐墓

本崐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崐墓  年代:清  类别:古墓葬  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  地址:大英县蓬莱镇古井村  简介:本崐墓位于蓬莱镇古井村2社陈家湾,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56平方米,是清代僧人寂光寺住持本崐之墓。长方形墓冢,边沿用条石围砌,冢宽6米,长8米,高1.5米。冢前0.5米有一碑楼,作仿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两侧有抱鼓。碑通宽4.5米,高5米,厚0.6米。该碑正楼镌刻有“明镜台”匾牌,左右皆为深浮雕农耕图,为写实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下为弥勒佛。弥勒袒胸-,周围有童子侍奉,妙趣横生。上左右边楼皆有内容十分丰富的深浮雕图案,其下是阳刻的“妙性圆明”横匾。下边楼同样镌刻有内容十分丰富的深浮雕图案,其下左右两扇面分别阴刻有“佳城”、“共奠”四字,中间两柱阴刻有“禅林自昔传真谛,邺墓而今见孝思”对联;外边两柱线描有联:“生居古井常依佛,没葬青山亦伤亲”。中间外碑为镂空雕,上额是双龙戏珠图。两侧抱鼓皆有精工图案,且上饰圆雕人物,左边人物手持“天官赐福”,右边人物手持“福禄寿喜”。该碑楼檐下皆饰有吊瓜,其瓦当上皆有图案,碑左右两侧皆饰有人物、瑞兽和花鸟等图案。妙性圆明碑集深浮雕、浅浮雕、圆雕和镂空雕于一体,书法采用了阴刻、阳刻和线描三种形式。整座碑楼雕刻十分精美,其人物、瑞兽、花鸟等图案栩栩如生,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大英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蓬莱镇 寂光寺 吉安寨遗址 五凤寺 本崐墓 遂宁中国死海 魁山寺 卓筒井 郭子仪后裔墓群 谭家大院 大英漂流 天保湖 中华福山 蓬莱公园
隆盛镇 大英双龙桥 遂宁中国死海 魁山寺 卓筒小井 寂光寺 郭子仪后裔墓群 吉安寨遗址 谭家大院 大英漂流 天保湖 中华福山 蓬莱公园 五凤寺 大英象山书院 蓬基井 席书墓
回马镇 陈家大桥 五显庙 席书墓 遂宁中国死海 魁山寺 卓筒井 寂光寺 郭子仪后裔墓群 吉安寨遗址 谭家大院 大英漂流 天保湖 中华福山 五凤寺 蓬莱公园 大英双龙桥
天保镇 遂宁中国死海 魁山寺 卓筒井 寂光寺 郭子仪后裔墓群 吉安寨遗址 谭家大院 大英漂流 天保湖 中华福山 五凤寺 蓬莱公园 大英双龙桥 大英象山书院 席书墓 本崐墓
河边镇 遂宁中国死海 魁山寺 卓筒井 寂光寺 郭子仪后裔墓群 吉安寨遗址 谭家大院 大英漂流 天保湖 中华福山 五凤寺 蓬莱公园 大英双龙桥 大英象山书院 席书墓 本崐墓
卓筒井镇 遂宁中国死海 魁山寺 卓筒井 寂光寺 郭子仪后裔墓群 吉安寨遗址 谭家大院 大英漂流 天保湖 中华福山 五凤寺 蓬莱公园 大英双龙桥 大英象山书院 席书墓 本崐墓
玉峰镇 遂宁中国死海 魁山寺 卓筒小井 寂光寺 郭子仪后裔墓群 吉安寨遗址 谭家大院 大英漂流 天保湖 中华福山 五凤寺 蓬莱公园 席书墓 大英高观寺 大英双龙桥 天保戴氏祠
象山镇 大英象山书院 遂宁中国死海 魁山寺 卓筒小井 寂光寺 郭子仪后裔墓群 吉安寨遗址 谭家大院 大英漂流 天保湖 中华福山 五凤寺 蓬莱公园 大英双龙桥 席书墓
通仙乡 遂宁中国死海 魁山寺 卓筒小井 寂光寺 郭子仪后裔墓群 吉安寨遗址 谭家大院 大英漂流 天保湖 中华福山 蓬莱公园 五凤寺 大英象山书院 蓬基井 席书墓 本崐墓
金元乡 遂宁中国死海 魁山寺 卓筒小井 寂光寺 郭子仪后裔墓群 吉安寨遗址 谭家大院 大英漂流 天保湖 中华福山 蓬莱公园 五凤寺 大英象山书院 蓬基井 席书墓 本崐墓
智水乡 遂宁中国死海 魁山寺 卓筒井 寂光寺 郭子仪后裔墓群 吉安寨遗址 谭家大院 大英漂流 天保湖 中华福山 五凤寺 蓬莱公园 大英双龙桥 大英象山书院 席书墓 本崐墓

大英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