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圣灵山 | 圣灵山地处四川资中县金李井镇,东距资中县城12公里,西距成渝高速公路鱼溪站出口1公里,旅游交通往返十分方便,在成渝沿线的旅游景点中独一无二,实为中外游客到川中地区旅游观光的理想景点,该景点依山傍水、繁花似锦,植被丰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圣灵山大溶洞。 金李井镇 金李井镇位于资中西南部。距县城22公里,离成渝高速公路5公里,幅员面积4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26.14亩,全镇辖1个居委会,21个行政村,214个村民小组,中小学3所,有教职工157人。2003年初全镇总人口25071人。 境内交通方便,归沙公路穿境而过,21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50%以上的村已开通了程控通话,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率达…… 详细++ |
盐神庙 | 盐神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人类盐业发展史上,盐业生产经营者纷纷就地营造各种庙宇或会馆,以炫耀郡邑,显示财富。世界因盐业而建的庙宇和会馆一万余处,但其名均以地名、历史人物或主建者姓名命名。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盐业会馆首推原自贡西秦会馆,它主要由当时陕西商贾集资所建。内供关羽神位,故称陕西庙或关帝庙。迄今为止,世界各地的庙宇之林,唯有罗泉镇建有盐神庙,她座落在子来桥东头的河东街,被誉为世界奇庙。 早在秦朝时期,罗泉镇山涧岭底就井架林立,盐灶罗列,成为天府之国生产食盐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产盐历史,较盐都自贡尚早五百多年。罗泉井的盐业开发,历汉、三国、南北朝、经唐、宋、元、明、清,在岁月更替中不断发展,至清朝时,罗泉镇的盐业开发发展到顶峰,清光绪年间,罗泉井已有盐井1515口。所产井盐于公元1925年获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 随着制盐业的蓬勃发展,罗泉井镇商贾聚集,马嘶驼鸣,逐步成为了今资中、威远、仁寿、井研和资阳等地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特别是盐商们,更是离不开盐业生产基地---罗泉井这块宝地,将食盐用船、骡马等运至成都、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和新疆等地销售;广大盐业生产经营者为了寻求精神寄托,祈祷神灵保佑,共槎盐业生产、经营、技术,筹资修建了盐神庙。正如盐神庙石刻记:“资州罗泉井,古厂也。创于秦,沿西汉、晋、唐、宋、元、明至清同治时,井数已达一千二百余眼,盐区面积方圆二百零九方里;镇上人烟稠密,商业繁荣,清代(雍正七年)在罗泉设资州分署,管理盐政。盐商们为祈祷保佑盐业发达,方便-,在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筹资修建盐神庙。 在中国众多的盐神庙宇或会馆之林,几乎都以供关羽、火神李冰等神像为荣,但罗泉镇的盐神庙不但以盐神二字为庙宇署名,而且一反世间常规,主要供管仲为盐神,关羽和火神则作为管仲的辅佐相伴左右,不但神像位置居后,而且塑像小,明显作为管仲的陪衬神像站在正殿两侧。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医药家等死后被人们尊为神,屡见不鲜。罗泉盐商们奉管仲为神,也具有悠久的盐业历史渊源。春秋时期,颖上(颖水之滨)人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叫管敬仲,由具有生死之交的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尊称“仲父”。管仲在齐国大胆改革,任用贤才,发展经济,特别是利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使齐国逐步繁荣壮大,为日后齐国在战国时位居七雄(即齐、楚、燕、韩、赵、魏、秦国)之首奠定了基础。 盐业是管仲在齐国力主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他制定了《正盐荚》,成为了中国盐政的首部0。“三代之时,盐虽入贡,与民共之,未尝有禁法。自管仲相桓公。始兴盐笑,以夺民利,自此后盐禁分开”(见《续文通考》)。管仲《正盐荚》创设了计口授盐法、专卖制和禁私法。在此后两千余年中,各朝各代统治者对盐业的管理基本上直接或间接取法于《正盐荚》,利用管仲之术,政府专控食盐产销,即实行盐业专买专卖制度。 清王朝与历代君王一样,十分重视盐业和盐税。曾在罗泉分州设盐官,专事管理盐业生产经营和盐税的课收。管仲不但是发展盐业的先驱者,而且在他的《正盐荚》中首次提出课收盐税的方法及标准,成为管理盐业的祖师爷。因此,盐神庙奉管仲为主神,既受统治者的青睐,又获盐商们的拥护,真是当之无愧。奇妙的是,盐神庙在管仲神像侧只有上联:壮志酬齐桓,首创盐荚历古今。虽然历代墨客骚人都欲一试手笔,但下联的位置却是一片空白,尚待文坛高手以应下联。 管仲左侧身后的关羽神像,一是为宣扬关羽的忠君思想,有意迎合当时的政治需要;二是敬重和尊崇关羽情谊重于泰山,以供朝拜者效仿。恰如关羽神像两侧的对联云:匹马释黄忠,仁义公心垂宇宙;单刀惊鲁肃,英雄浩气壮山河。 管仲右侧身后的火神神像,其寓意为盐井下取出的卤水,只有在火神的保佑下,烈火熊熊燃烧,经过长时间的煎熬,使水汽化,盐结晶,才能得到井盐。正如火神神像两侧的对联云:火燃似电惊天地,炮响如雷镇乾坤。 火神的楹联,高度概括了火在制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关羽的楹联,寓意在盐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以仁义为重,当从礼信为本。因此,关羽和火神,陪管仲同为盐神,享受人间烟火,是理所当然的事。 盐神庙由罗泉镇盐业主钟氏出面筹资18000两白银,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修造于子来桥东隅,占地1964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罗泉井盐荣获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后,明国政府拨白银200两,官制走铜金粉字“盐神庙”大匾一块;全国解放后盐神庙的神像被毁,庙产几易其主,庙体受损严重。今罗泉政府、县文物管理所重新投资修复,专供游客鉴赏。 盐神庙沿袭我古代建筑的传统方式布局建造,采用沿轴线南北方向纵深发展,在长达52米的地基中轴线上,对称布置主要殿宇、厅堂、环廓、楼阁,庙门临街,其余三面或与邻近街房相接,或同居民宿舍相连,形成与古街浑然一体,院落错综别致的独特群体。显示出盐神庙的威严庄重,两侧各有一个150平方米的临街店铺,左铺是盐商现货交易处,右铺是盐商品茶谈天之地。 盐神庙是一个四合大院,周围除正殿外,几乎都是一楼一底的竹木建筑物;中间是宽敞的露天坝,面积305平方米。门内楼顶是戏楼,共132平方米,由八根浑圆硕大的木柱托起楼顶;两侧店铺的木楼各有五间小屋,专供演员休息之用。由露天坝东西两侧扶环廊,经店铺的木楼回廊可至戏楼。戏楼主要是供戏班唱戏,罗泉人特别是罗泉盐商们坐在露天坝,或环廊上,或露天坝后面的石阶上观摩戏剧。露天坝后面是13级石阶,缓缓而上,可直登正殿。 正殿座落在盐神庙最高处,均布着四根金龙缠绕的大木柱,管仲、关羽和火神的神像就巧妙的供奉在四根龙柱的正中央;天花板用100个方格的优质白木镶嵌而就,每个方格内或雕塑名山悠景,或雕塑戏曲故事,或雕塑民间传说,或雕塑乡土风俗,美妙之极,令人心旷神怡。正殿两侧,均可通过一道小门,分别来到一个小天井,天井四周,各有一间小屋,以供盐神庙管事及贵宾下榻。正殿的两面山墙上,分别有一幅石膏雕像和宝剑图案,盐神庙的总体布局、结构设计、内部设置、排放水位置、大小门的方位等均隐藏于此两幅图案之中,不是内行,极难识破图中玄妙。 整个盐神庙重檐三级,翼角高翘,或双龙戏珠、或金凰嬉凤,均雕就画成;庙堂或木楼花窗,或梁架纵横,皆鬼斧神工。庙顶琉璃黄瓦与长桶绿瓦相间成趣,每当晴日,阳光普照,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正殿屋顶是全庙的精华处,具有“画龙点睛”之妙。正殿屋顶主脊长42米,中点有个直径为8分米的琉璃陶瓷宝葫芦,主脊上缠绕着4条各10米长的彩色巨龙,居中两条彩龙昂首伸须,双眼圆睁,张口如盆窜向宝葫芦;居后的两条彩龙,龙头分别伸向南北方,并分别与抢宝葫芦的二龙相互缠绕,粗壮鼓实的龙体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副栩栩如生的群龙嬉戏“抢宝”图。主脊的正面,翘角点点密布,每个翘角上挂有一个响铃铛,一夜风吹,铃声悠扬,宛如一首悦耳动人的乐曲,吸引着屋脊上众多形态各异的龙、凤、虎、豹等飞禽走兽驻足倾听,整个庙顶好似善兽益鸟的乐园,犹如群鸟众兽闹春的天堂。 雄奇瑰丽,世界稀少的盐神庙,历经了100多年的风吹雨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她作为艺术欣赏、社会发展和盐业兴衰的产物,对于研究清代的政治、社会、经济、井盐技术、艺术文化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盐神庙,其世界独特的艺术风格处处缭人眼目,动人情怀,其世界独特的社会历史价值,时时引人暇思,催人奋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必将闪耀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
九龙峡 | 九龙峡旅游风景区,是资中县人民政府响应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号召,重点开发旅游风景资源的成熟处女地,离资中县城最近的原生态旅游风景区,离县城中心3公里,离成渝高速公路资中收费站出口3公里,离成渝铁路资中火车站2公里,地处公路321国道边,交通十分方便。资中县人民政府以资府函[1998]2号文件批准九龙峡为县级风景名胜区,景区规划总面积640亩,依托古寺渝家寺,古庙圣宫庙和天然景点:天成寨(土匪寨)、忘忧谷、叫化崖、道沟、长山沟、九龙山、神龟望月、九龙瀑布等,整个景区划分六大部分建设。并列入“创和谐资中,建旅游强县”融入川南旅游环线,旅游休闲胜地。 九龙度假村是九龙峡旅游风景区的源头首户,它始建于公元2000年9月,属政府引资,独资企业,占地面积60余亩,历时七年的打造,已投资360余万元,现已初具规模,具有容纳一次性就餐20至30桌的大小餐厅,中小型会议室2个,娱乐棋牌室16间,标准住宿10间,宽畅露天活动场地,天然氧吧,中老年健身活动中心,休身养息钓鱼台,智者乐水,水上娱乐世界等。老幼兼宜,是修身、养性、娱乐、会友、会议、旅游观光、美食为一体的全新多功能复合型的休闲、娱乐胜地,让你尽情度假村独特的烹调佳肴,土匪寨传奇烹艺“烧土鸡公”、“带皮干锅羊肉”、“药膳乳狗堡”、“乡村土鲫鱼”等传世名菜。九龙峡度假村是你饱口福、眼福、娱乐、休闲的最佳去处。 |
重龙山风景区 | 重龙山风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资中县重龙山风景区 重龙山景区占地86亩,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资中县城东北隅,属于城市规划区内,是国家AA级风景区,一山飞峙,登山一望,江山城景,历历可数。山上树木葱茏,郁郁苍苍,名胜古迹,遍布全山。区内保存有永庆寺、来鹤亭、文命诞敷牌楼、重龙阁、寿音阁等古建筑可供休憩,又有君子泉、北岩摩崖造像和唤鱼池等可供观赏,唐、宋以来,就是著名旅游胜地,具有质朴的自然风貌和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山形蜿蜒起伏,山势虎踞龙盘,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现集园林绿化、景点景观、历史文物、游乐玩耍、休闲健身、旅游观光、考察、度假、餐饮食宿、摄影照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景区集山、石、林、泉、景于一体,新建有游乐园、苗圃、望江亭、君子泉园林和五百罗汉堂等设施。景区内摩岩造像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君子泉和古北岩上两处间,共162龛,1600多身,造像罗列岩上龛窟相连,密如蜂房,根据龛旁题词,凿于唐、送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君子泉岩腹凹广,呈弧形展开,壁间有泉,旧时泉水地利,四季不绝,下有方池,泉水入池,发出有节奏的悦耳响声故名“灵岩泉韵”,俗称“滴水弹琴”,是古资州八景之一。 信息来源:内江市人民政府网 信息来源:内江市人民政府网 |
罗泉会议会址 | 罗泉会议会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资中罗泉会议会址位于罗泉镇观音沱街,原是基督教福音堂,建于清嘉庆13年(1808年),座东向西,占地面积564平方米,建筑面积290.12平方米,是中国古建筑的歇山式屋顶与西方古典式门窗相结合的建筑。胡范渠书院为罗泉会议筹备会议会址,座东向西,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2528平方米。 当年同盟会党人龙鸣剑和川内各路哥老会首领20余人聚集罗泉井,先在进步青年学生胡范渠家的钟鼓楼上举行预备会议。当天晚上,再在胡范渠家对面的福音堂召集各路人马举行正式“攒堂大会”,即罗泉会议。 会议统一了起义的指挥和行动,为四川保路运动由和平-转为武装起义作了重要的思想和组织保证。罗泉会议举行一个月后,起义烈火便燃遍了全川,促进了武昌起义的爆发,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正如孙中山先生评价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还要迟一年半载。”这是对四川保路同志军起义的高度评价,也是对罗泉会议的评价。 “罗泉会议”是四川保路运动发展为反清武装起义的重要会议。1997年,罗泉会议会址被内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罗泉镇 资中县辖镇。四川省文化古镇之一。1815年置罗泉镇,1958年改公社,1961年复置镇,1963年撤销,1984年建罗泉乡,1985年复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40公里。面积57.6平方公里,人口3.7万。通公路。辖小河边、下河、松坪、干坝子、蒲家、禹王宫、碑记坎、马房、营盘山、板栗、龙灯、雕家坝、曾家沟、板板桥、共和、窟窿、许家、獐子坳、小桥、曹家沟、燕…… 详细++ |
资中白云山 | 白云山风景区位县城西南20公里,由白云山和白云峡两个主要景区组成,108个大小山峦,约10万亩成片森林,山连山,林连林,巍峨苍翠,人称“川中-”。 白云山,海拔737米,山中有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山枇杷、山麻柳、水杉、油茶、楠木等37科、58属、80多个品种的树木。纵横数十里,远山近峦,林木茂密,起伏绵延,一望无际,有如绿色大海。林中空气清新、幽静、凉爽、悬崖、幽谷、峭壁、溪流、清潭,形成30多个景点。 山谷之间的白云湖(峡),长6公里,宽50至200米,湖水清绿幽寂,湖岸悬崖陡峭,怪石嶙峋,沿途有翠湖岩、云峡坝、象山、河马戏水、照影岩、栖鹤岭、莲花岩、飞仙洞、手爬岩、望乡台、太和庙、白云仙翁、马头峰等景观。 |
清代一条街 | 资中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著名的清代一条街,它以简朴浓郁的清代风格吸引着广大游客。清代一条街原名新正街,建于清光绪31年,因临近州衙,一般为诉讼、报告的人歇息侯信,因此,全是旅店、饭馆、茶楼、酒店。时至今日,这条街仍以饮食业为主,全街有40余家店铺经营着资中的名小吃、茶楼、餐馆等。街北出口,街两边木柱上还有原资中学政、四川著名书法家包汝楷撰写的对联,反映了当年这条哦街的繁荣。 |
龙江湖 | 龙江湖位于资中县龙江镇,距县城36公里,湖长22公里,湖中有大小岛屿9个,公路桥16座,人行桥116座,水域直通安岳,岛屿上绿树成荫,湖泊中渔舟荡漾。“水秀、山青、鱼肥、果香”的田园风光分外妖娆,是游客踏青、垂钓饶有野趣的旅游胜地。 |
内江资中文庙 | 内江资中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资中文庙在四川资中县城北门外。北宋雍熙年间(984-987)始建于县城东街,清道光九年(1829)迁此重建。资中文庙占地7035平方米,建筑面积2191平方米。主体建筑及布局仿山东曲阜孔庙,灵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排列于南北中轴线上,东西厢房、钟楼、鼓楼、乡贤祠、名宦祠对称分布两侧。他因其两种与众不同而知名: 第一因其资中人苌弘曾为孔子师,破例雕像以记其事。故资中文庙祀有孔子全身站立石像,为国内仅有。第二因其庙内有全国文庙之中孔子最高、最大、最精致、最奇特的一块牌位,它由镂空雕刻九龙二凤盘绕金底黑字、全国最大的明“至圣先师孔子神位”,被誉为“中华第一牌位”。明成化年间“御制重修孔子庙碑记”、清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尤为珍贵。最具资中地方特色的照壁壁间七孔镂空壁塑,图案精美,由云海波涛、蟹虾鱼龙、坊塔石树、鱼跃龙门等构成故事,寓意古代仕子如江河中之鱼,只有不断努力进取,经尊孔尊儒的教化,才能最终跳龙门由鱼成龙达到人生光辉顶点。 保护范围:东至武庙广场东边界,沿武庙宫墙外10米,延伸至文庙街东侧民居建筑红线,南至武庙广场南端,延文庙街东侧道路红线至文庙街西侧民居,距万仞宫墙80米处,西至文庙西宫墙外延20-30米处,北至文庙北宫墙外侧道路延伸至崇圣祠东侧民居建筑红线,并穿过文庙街至水田边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武庙广场至重龙山道路(包括紧挨武庙的印刷厂部分厂区),延伸至现水田边界,南至环城公路北侧道路,西至规划的轻机厂至老干部宿舍的道路,延伸至文庙后山,北至文庙后山体等高线起(距文庙宫墙北侧40-60米),延伸至文庙街和状元街路口,并向东至新规划的重龙广场。 |
铁佛古镇 | 铁佛镇为省级重点保护古镇。位于资中县城西36公里处.古镇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聚落形若锯镰,人口约二千。清代老街东西向略呈弧形,依山势按3层布局,进街9处石梯拾级而上,经3道栅门,一层高一层,层层分明。 居民住宅仍保持清中叶建筑特色,单元中大部分有天井或花园,房屋多系木质或砖木穿榫结构,屋檐、斗拱、挑方雕刻别致,风火墙伸至街沿,上沿砖砌斗拱向街心伸展,架起檐梁,青瓦屋面,屋檐互琢花纹图案。1918年建的新街向南直伸,建筑别具一格。从古镇建筑的适用功能上看,前人显然经过了精心策划。街道随石梯沿斜坡曲折而上,中间时有一些可供休息、回旋的平台。一堵堵造型优美的封火墙耸立于房舍之间,偏屋从瓦到壁,从窗到坎,一切都是那样协调与自然,是坡地建镇的特例。 |
罗泉古镇 | 罗泉古镇在四川仁寿、威远、资中三县交界的深丘中,隐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旁。它的闻名得于清朝中叶盐井的发现,那时罗泉镇商贾云集,热闹异常。而如今只留下一座保存尚且完好的盐神庙透着远古的苍凉。 走过古镇的古街古庙,在十弯九曲的青瓦木房间走入古镇人的悠闲。历经沧桑的罗泉人勤劳朴实、憨厚大方。女人们喜欢在亲密的聊天中忙碌自己手中的针线活,老人们一边喝茶一边听戏,温暖的阳光照在他们满足的脸上。仅五里长的老街上茶馆就有十多家,生意颇为兴隆。走进桥边一家带有天井的茶馆,叫来一杯碗盖茶,听老人们讲述古镇辉煌的昨天。以产盐而闻名天下的罗泉,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秦代,至清朝时盐业开发已达到顶峰,清光绪年间,罗泉已有盐井1500余眼,所产的井盐于1925年获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那时的罗泉商贾聚集,马嘶骡叫,热闹非,对岸的盐神庙是最好见证。盐神庙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盐神庙是古镇的曾经辉煌的重要标志。庙内供管仲为盐神,关羽和火神则作为管仲的辅佐相伴左右,整个盐神庙重檐三级,翼角高翘,正殿屋顶的群龙嬉戏抢宝图,虽经百年风吹雨打仍栩栩如生。 如今盐神庙成了古镇人聚会的场所。人们坐在盐神庙大殿的石阶上懒洋洋地晒太阳。进殿门钻过旧戏台,来到空旷的庙前广场,四周的耳楼、侧房、走廊经岁月的冲刷已失去昔日的色彩。拾阶登上大殿,透过天井能清晰看见蓝天上一朵白云飘过。十余根粗大的木柱支撑着古庙,房檐上的野草,摇曳在风中像在述说着古镇久远的历史。 |
资中德纯寺 | 资中德纯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德纯寺又名宁国寺,位于资中城北十里的栖神山下,始建于汉献帝建安五年(200)。武则天当政时期,禅宗高僧智诜法师住持于此,著有《虚融观》、《缘起》、《般若心经疏》等多本佛教著作,“首尾三十余年,化道众生”,成为既不是禅宗南派,也不是禅宗北派的剑南禅派的开山之祖。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则天派天官郎中张昌期将他请到长安,赐号智诜为“国大禅师”,赐德纯寺为“菩提道场”。智诜告老返乡的时候,武则天又“敕赐新翻《华严经》一部,弥勒绣像及幡花等,及达摩祖师信袈裟”,使资中德纯寺成为禅门弟子奉为“宝衣”的木棉袈裟的归藏宝刹。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新罗国王子来到德纯寺,拜智诜禅师的传法弟子处寂禅师为师,学了两年,便自立门户,到离德纯寺只有十来里路的金谷山石岩下(现名御河沟)修行,成为禅门的又一代宗师。 新罗国即现在的朝鲜和韩国。来到资中的这位王子是新罗国圣德王金兴光的第三子,人称“三太子”。他有个小妹,不愿嫁人,用刀划破自己的面部,投身佛门,当了比丘尼。三太子看到妹妹如此刚烈,感叹地说:“一个柔弱女子都有如此德操,我是个须眉丈夫,难道就没有这种志向?”于是他连王位都不继承了,到郡南寺削发出家,号称金和尚。唐朝的时候,很多韩国僧人都来到中国,求学取经,开宗立派,金和尚也想有番作为,“浮海西渡”,来到长安,受到唐玄宗的召见,编籍于禅定寺。他很想见见那件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木棉袈裟,玄宗告诉他袈裟已经被智诜禅师带到西蜀去了,他便来到资中宁国寺,但这时智诜已经去世,由其弟子处寂禅师任住持。处寂也是个道行高远的禅门高僧,绵州人,俗姓唐,十岁就出家,师事智诜禅师,人称唐和尚。智诜应诏入京,他也随同到了长安,一路侍护老师。回到资中的时候,武则天赐了一件摩纳九条衣给他。智诜死后,他继承老师衣钵,大力弘扬佛法,收了很多徒弟,连马祖道一、承远和尚、梓州赵法师、陵州王律师、巴西表法师等高僧都是他的学生。新罗国金和尚来到德纯寺的时候,正值他有点小病,没有立即接待,金和尚便用火点燃自己的一个手指,以表诚心,处寂深受感动,将他收为弟子,取名无相,教他参修智诜学说,学了两年,便到御河沟单独修行,坐禅时以五日为度,无论严寒酷暑,都是如此。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他仍然坚持坐禅,忽然来了两只猛兽,对他虎视眈眈,他便赤身裸体地卧于雪地上,想学乾陀尸利国的王子那样以身饲虎。那两只猛兽将他从头到脚嗅了一遍,不仅不伤害他,反而每天晚上像狗儿似的到他身边卫护。他在御河沟住的时间久了,“草衣节食,食尽餐土”,衣衫破烂,蓬头垢面,周身毛发又长又乱,像只怪兽,差点被猎人射死。后来,他又转移到资中城边,白天住在荒冢之中,晚上打坐于大树下面苦修“杜多之行”,逐渐远近闻名,受人敬重,为他在乱墓中修了座精巧的佛舍,供他居住。开元二十年四月,处寂禅师密遣家人王锽将无相叫到德纯寺,把木棉袈裟交给他,说:“此衣是达摩祖师衣,则天赐诜和尚,和尚与吾,吾转付汝,善自保爱,觅好山住去。” 天宝元年(742),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闻知无相的德行,将他迎请到成都开示禅法,从开元十六年到天宝元年,无相在资中一共住了14年。他初到成都的时候,成都县令杨翌曾以“妖惑”之罪要拘捕他,一时风沙大作,捕役不敢近身,吓得杨翌连忙叩拜谢罪,由反对变为信仰,还召募佛门信徒,帮助无相在成都建造了净众寺、大慈寺、菩提寺、宁国寺。无相以净众寺为中心,传法20年。他的禅法以“无忆、无念、莫妄”为总持门,每年正月、十二月举行向信徒“授缘”的盛0会,参加的僧俗民众成千上万,“禅风之盛,遍及益州”。他的传法弟子是无住,大力继承和发扬他的学说,正式打出“保唐禅派”的旗号,成为唐代初叶最有影响的一个教派。佛学界所谓的“言蜀者不可不知禅,言禅者尤不可不知蜀”,就是指的智诜、处寂、无相、无住等一脉相承而影响深远的保唐之禅。 据《宋高僧传》记载:无相来到成都不久,他的胞弟当上了新罗国的国王,怕无相回国危及他的王位,派出刺客潜入成都,一天晚上,正要下手,却被一位帮寺庙砍柴的义士制服,才幸免于难。由此可见无相远辞国土在资中荒山山野岭隐匿了十多个年头,是有一定的政治因素的。他死于宝应元年(762),享年79岁。他去世70多年后,著名诗人李商隐作《梓州四证堂碑》,推无相为第一证。1991年8月中旬,韩国延世大学闵泳圭教授和赵兴教授来到四川考察禅宗的衍化史,查找资州的德纯寺,却无功而返,回到韩国后闵泳圭写了篇《有关禅宗的几个问题》,发表在1993年第3期的《四川文物》,他写道:“我到四川后,从第二天起,在省图书馆古书中查阅地方志文献,在资中县有关文献中,我找到了40多个寺刹名称,并追踪其前前后后,但始终没有找到德纯寺方向和大历保唐寺”。闵泳圭的目的是“寻找无相的净众寺、四证堂碑慧义寺、资州德纯寺、大历保唐寺,马祖的家乡什邡县长松山佛迹等”,他在成都找到了净众寺的遗址,三台县找到了慧义寺的遗址,独独就没有找到资州的德纯寺。什么原因呢?缘于他没把相关资料找齐,没到资中来,不知道德纯寺又叫宁国寺,并且此寺的天王殿至今还在(重修于明代天顺七年(1463)),保唐禅派的经典著作《历代法宝记》,南宋王象之著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四川通志》、《资州直隶州志》、《资中县续修资州志》(民国初年版)、《巴蜀禅灯录》、《唐代净众——保唐禅派概述》、《唐五代禅宗史》等诸多典籍,都对无相和资州栖神山德纯寺(有的又直书宁国寺)多所记载。除了德纯寺大殿之外,无相苦修“杜多之行”的御河沟唐宋摩岩石刻至今还有97龛、1011身释迦、普贤、观音、天王等造像保存完好。最近,喻培伦大将军的侄子喻钟珏老先生向资中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写了封信,建议资中有关部门将这尘封了一千多年的韩国太子在资中的传奇经历和遗址告诉韩国宗教界和学术界,使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更深更厚,永世长存。对于喻老的建议,资中县各主要领导相当重视,现正抓紧进行有关遗址和史料的整理工作,广仁大德的无相大师啊,阿弥陀佛,魂兮归来!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资中武庙 | 资中武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资中武庙又称关公祀祠。属资中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资中县城北门外重龙山南麓,距文庙仅100米。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同治四年(1873)扩建。原名关公庙,后又曾名关帝庙。占地2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结构布局仿文庙。玻璃盖顶,彩瓦红墙,气势雄伟。现存七星门、东西两厢朝贡殿,钟楼、鼓楼、关圣殿、启圣宫、三义祠等12处建筑,尤以关圣殿最为壮观。 1921年为纪念岳飞,于关圣殿左侧增建武星殿,绿色琉璃瓦与文庙黄色琉璃瓦交相辉映。武庙左侧有始建于宋代的东岳庙。辛亥革命期间,1911年11月25日夜,鄂军革命党人统领陈镇藩曾在此-誓约,商讨捕杀端方事宜。 保护范围:东至武庙广场东边界,沿武庙宫墙外10米,延伸至文庙街东侧民居建筑红线,南至武庙广场南端,延文庙街东侧道路红线至文庙街西侧民居,距万仞宫墙80米处,西至文庙西宫墙外延20-30米处,北至文庙北宫墙外侧道路延伸至崇圣祠东侧民居建筑红线,并穿过文庙街至水田边界。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武庙广场至重龙山道路(包括紧挨武庙的印刷厂部分厂区),延伸至现水田边界,南至环城公路北侧道路,西至规划的轻机厂至老干部宿舍的道路,延伸至文庙后山,北至文庙后山体等高线起(距文庙宫墙北侧40-60米),延伸至文庙街和状元街路口,并向东至新规划的重龙广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