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郑州 >> 新密市

新密市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天爷洞

天爷洞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天爷洞位于河南新密市城南10公里,平陌镇龙泉村与超化镇莪沟村交界处的灵崖山上。相传因黄帝在此拜天祭祖而闻名。  灵崖山又名大仙山,山下洧水环绕,宋大、杞密两条铁路穿山而过。山势巍峨、陡峭,松柏苍郁,怪石嶙峋。从上到下由大小72洞组成,秀丽幽静,景色奇丽,各有其名,总称天爷洞。从山下拾级而上,攀登138个台阶,经一天门、二天门和悬崖峭壁的南天门,再蜿蜒而上直到山顶三皇殿,沿途有0洞、龙蛇洞、羚羊洞、开花洞、五连洞、九连洞、龙眼洞、四仙洞等,神秘通幽,景色各异。相传这个奇幽境被“三皇”看中,定居于此。天爷洞自然景观奇特,受到游客的青睐。   

伏羲山飞龙峡

伏羲山飞龙峡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郑州伏羲山飛龍峡景区成立于2003年7日,总投资250万元,现有职工人数12人,景区门票价格30元/人,飛龍峡景区位于郑州市西南58公里伏羲山山区,北接荥阳,西邻巩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飛龍峡景区总规划面积为5.3平方公里融山水与人文一体。整条线路以“龍"为主线,以伏羲文化和红石大峡谷体验为特色,景色优美,文化深厚。飞龙峡大峡谷蜿蜒曲折,怪石嶙峋。全长5公里,谷深200-300米.终年流水不断,飞瀑,跌水,深潭,溪流姿态万千,声如弦乐;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黄龙潭”“黄龙瀑“立龙锅潭”“飛龍瀑”“八分潭,青龙瀑”“黑龙潭”“卧龙洞”“九龙锅潭”“九龙瀑”“逍遥瀑”,龙潭瀑影,纵横期间,犹如众仙聚会群龙戏水。  谷上有“活植物化石”之称的“万年栎树王”历经沧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独木成林,堪称“一绝”。其它景点包括“卧龙台,快活林,酸枣林,望乡台,金蝉观月,神龟探海,五彩石。女娲补天,青心岛、狮子岛、众仙驾云、金象戏水、龙风岛马蹄沟、沐云梯。伏羲山独特的山地气候孕育了这里的四季美景,阳春三月,桃红柳绿,槐花飘香,冰瀑雾松怡人心脾;清凉夏日,云雾缭绕,日出胜火,绿树成海;金色秋天,红石青松,松叶竟相媲美;冬日,白雪皑皑,山川静寂,真是“一山有四季,四季游不同。”飛龍峡景区欢迎广大游客来这里探伏羲文化,观中华栎王,游群瀑奇峡,赏山峡风光。  游览线路:  停车场卧龙台--快活林--酸枣林--望乡台--观瀑台--玉蝉观月--中华栎树王--神龟探海--五彩石--女娲补天-----簸箕潭--清心岛(狮子岛)--怪石--立龙锅潭--飞龙瀑--八分潭青龙瀑--树根化石--黑龙潭、卧龙洞--滴水岩、众仙驾云--金象戏水--九龙锅潭、九龙瀑--马蹄沟--沐云梯--停车场卧龙台。   

尖山风景名胜区

  尖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郑州西南35公里的新密市西北尖山乡境内,溱洧流域古老而神秘,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景区由神仙洞森林公园、凤凰山、飞龙峡、桃花源等组成。  山间云海  神仙洞在尖山乡东,又称“仙宇灵源”,传说是神仙广成子的居所,包括洞、斗龙沟、鬼谷、桃花园、红石林等,面积21平方公里。洞深5000米,与双乳峰和龙沟相连,洞内钟乳、石笋造化成神话人物和宫阁台榭,十分逼真。洞内石柱如玉,两壁石佛,暗河密布,叹为观止。洞外林木葱郁,群山倒映在仙女湖中,还有郑韩长城、神秘鬼谷、天门池、千年古槐、古塞堡群、石窟造像和石器时代遗址,自然人文争艳,多名人足迹。  飞龙峡在洞西10公里处,奇峰怪岩,龙溪贯流,曲折幽深,生态自然。凤凰山森林公园在洞南5公里,风光旖旎,森林密布,有千年古刹香峪寺。区南的桃花源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情景相似。  杏花漫山  每年3月,漫山遍野的杏花繁花似锦,许多百年的老杏树开满洁白的花朵,古朴,灿烂,吸引许多游人流连忘返,给这里带来勃勃生机的美景。  神仙洞  -旅游小贴士:  门票:40元  电话:0371-69225888  地址:郑州新密市尖山乡  

新密超化寺

新密超化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超化寺位于新密市超化镇超化村。建于隋开皇元年(581),寺门匾额书“超化古寺,名刹十五”,时为全国著名佛教寺院之一。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在隋朝全国寺院中,该寺名列十五。唐武则天和唐中宗时,寺内僧侣达2000余人。中宗复位后,分寺治理。后衰败。宋、元时名声又起,历代文人墨客题咏甚多。明、清曾几经修葺,1920年和1930年曾遭两次大火灾。  化寺是因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建,释迦牟尼在传道途中病逝于超化街,而后他的大弟子将其火化,他的真身舍利就存放于超化寺中.  超化寺原分上、中、下3个寺院,上寺在超化寨,中寺在超化塔坡,下寺在超化街内,以下寺为最大。上寺现存房舍3所,为硬山式灰瓦顶;中寺房屋全毁;下寺又名规划中的超化寺“金钟寺”,坐北朝南,现有房舍20所。前有山门,为硬山顶。“超化古寺”、“名刹十五”8个砖刻大字分别镶嵌在二道门前后横额上。与二门相对的是佛陀大殿,大殿宽16米、深12米、高10米;檐下置斗拱,每组斗拱高0.88米、宽0.78米;殿内有12根大圆木柱,殿下以青石为础,建筑宏伟,保持着清代早期建筑风格;殿前5米宽的月台上植2棵古桧树。寺内现存碑碣有北齐造像碑2通,宋、金题铭和碑碣10余方,其中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的诗碑,-“西风袅袅度僧窗,尽得诸山草木香。却恨汴梁三日醉,不来此地过重阳。”  殿前有千年古柏树两棵,一曰“李际遇拴马柏”或“刀痕柏”。  寺西超化寨,建于明代,三面环沟,地势险要,现存明清古民居百余间。  超化寺的传说:  “超化塔,金花泉,丈石崖,薄林山,白云庄,龙池潭,刀痕柏,暖水泉”这是超化历史上美轮美奂的“八景”。超化,物产丰富,名人荟萃,最为著名当为超化寺。关于超化的来历,民间流传,与超化寺有关。(其中金花泉,和暖水泉因煤炭开采,已遭到破坏,预计近几年政府会重现超化的八大奇景)  传说,超化寺规模盛大,香火繁盛时期,有上中下三寺,以下寺为最,当时叫金钟寺。历史记载为“名刹十五”,就是说在  全国寺院中排名十五。当时能大到什超化寺规划图么程度呢?人们讲,东边到了大隗镇,西到牛岭谷堆,南到分水岭,北到石坡口,方圆几十里,都属于寺里的产业。  不但如此,寺里还经商开店,几乎把持了当地的所有行业。据说,在寺东边的地方,有和尚开的旅店和饭店,就是今天的东店,是东西往来客商吃住的地方;西边,是一个天然水库,是和尚放养鹅鸭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莪沟;水库北岭上,是每天下午鹅鸭出水晾翅的地方,所以,今人把岭北边的绥水河,又叫晾翅河;寺南的草庄是和尚喂养骡马和垛柴草的地方;今天的碾沟是当时和尚碾米的地方;河西沿是和尚建筑水牢的地方;河西塔湾是和尚死后埋葬和建塔的地方。  这样一座名寺,势力也大得惊人,传说是到了南北朝的北周,寺院里的和尚开始骄奢淫逸,无恶不作。因为寺里的势力太大了,谁也惹不起,老百姓只能小心翼翼地过日子,不敢有任何差错。稍有不慎,就会被抓进寺里去。  老百姓每年给寺里种地,收成的庄稼、柴草,绝大部分都得送交给寺里。若有迟延,不是惩罚、就是捆绑吊打,手段非常毒辣,百姓恨透了他们。但敢怒不敢言。  超化寺规划图这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对过往的客商也不放过。当时,江南一带盛产丝绸,丝绸由豫东入新郑、密县,再往西,过洛阳、长安。沿途客商们往返经过超化时,晚上都需要在此住店。店是和尚们开的,他们暗中探察,凡是来往客商带有大宗绸缎和银钱,就趁夜里,派人出寺抢劫,遇到不服的,以货物来路不明为由,干脆把他们连人带货绑弄到寺里,捆绑吊打,甚至投进水牢,活活折磨致死。  在外面,他们欺压百姓,霸占民女,殴打群众,抢劫财物;在寺里,他们更是无法无天,内部生活十分污秽,人们时常发现拜佛上香的信女在寺里失踪。原来,和尚们把骗来的良家妇女藏在秘密修筑的地窟里,供他们淫乐;在寺里,他们还挖掘了许多条从寺里直通外面的暗道。  和尚们的恶行,激怒了当地百姓,他们凶恶霸道、作恶多端的昭昭劣迹后来就传到了皇帝那儿,皇帝非常震怒,他们不但玷污了佛门的清静之地,还直接危害了地方百姓,于是发兵万人,把寺院剿了,僧众被杀了个净光,建筑物也悉数被毁掉,从此金钟寺就衰落了。人们再讲起金钟寺时,就经常说是被剿过的,这样讲的久了,金钟寺就被念成了剿过,后来音念转了,成了剿化,也就是今天的超化。金钟寺就成了超化寺,当地的村成了超化村。    信息来源:满洲里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满洲里市人民政府

新密神仙洞

  神仙洞森林公园位于郑少高速新密西出入口(杨岗北5公里),与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毗邻(相距2公里),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浮戏山三大旅游景区之一。景区由神仙洞、杏花村、桃花园、红石林等组成,总面积21平方公里,是省会郑州的“后花园”。  神仙洞  区内沟壑纵横,林木修茂,环境清幽,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洞内曲径通幽,钟乳石造型奇特,溶洞穿越海拔850米的双乳峰与斗龙沟峡谷相连,长长的地下通道成为森林公园一道独具魅力的奇观。  杏花村十万余株野生杏树,分布密集,规模为国内罕见,杏花盛开时节,漫山遍野似银妆素裹.一片迷人景象.已成为众多摄影家创作采风的基地。这里峡谷深穹,峰峦峻秀,奇石、异木争艳,烟霞妖绕山间。从晋代诗人陶渊明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神仙洞森森公园不知留下多少先人的足迹。  景区以神仙洞溶洞为主体,由“斗龙沟”、“鬼谷”、“鸡山”三大中心区域组成。长达近5000米的神仙洞是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溶洞,现已开发2100米。主要景点有:惊心石、波纹山、神泉、倒挂金钟、韩湘玉笛、明月高悬、大雪压松、神龟探海、玉树屏风等。洞内曲经通幽,泉水肆溢,钟乳石造型奇特,总面积达成15000平方米,可分为7个大厅。最高处达二十多米,最宽处约十、七八米,最大的厅可容纳数千人,恰是一个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地下宫殿令人向往。溶洞穿越海拔高度为850米的“双乳峰”与“斗龙沟”峡谷相连,长达数公里的天然地下通道更是神仙洞风景名胜区的一道独具魅力的奇观。传说:神仙洞是古代仙人广成子的所居之地,轩辕黄帝曾在此拜求修身之道。  斗龙沟峡谷:四面群山狭持,丛林隐没河道,宛如世外桃园。落差75米的“龙潭”瀑布悬挂于崖石之上。瀑布下依次排列3个大小形状相似的池潭,一个清澈见底,一个黑如墨玉,另一个刚黄如泥潭。传说,这是青龙、黑龙、黄龙由此携轩辕黄帝升天的地方。幽谷、暗河、桃园、溶洞,封闭超常的自然美是斗龙沟区域的一大特色。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张伯声曾为此亲笔题字。  鬼谷墟,密林蔽日,怪石嶙峋。谷底溪水常流,虾蟹畅游,既阴森恐怖,又妙趣横生,是探险,避暑的好去处。在我国的陕西,湖南、浙江、新疆等地都有与“鬼谷”相关的地方,真正的“鬼谷”在哪里?历史学家众说纷云,难以定论。杨成武将军可是偏向于此的。在“鸡山”脚下有一个长达27米的洞穴,是明代成化年间劳动人民开采银矿的遗址。山半腰的一处石穴则是宋代《云笈七签》中记载的“仙人对弈”的胜地。“登鸡山、看日出,一唱雄鸡天下白;观黄河,波涛滚滚东流去,品仙人对弈美妙事,游如画河山神情怡”。是文人对“鸡山”的真情感慨。  地址:郑州市新密市尖山乡伏羲山神仙洞景区  类型:洞穴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371-69225888  开放时间:  8:00-18:00  交通  新密东站—神仙洞(发车时间:8:50、15:50)新密东站每40分钟对发一趟尖山的班车,可乘至沙古堆下车,乘出租车到神仙洞(沙古堆至神仙洞4.5公里)

黄帝宫

  黄帝宫,又名云岩宫,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南35公里处,新密东南刘寨乡境内。曾是轩辕黄帝建宫筑殿、练兵讲武、研创八阵图的地方。相传黄帝初战蚩尤失利后,退居此地,潜心养志。用风后、力牧为相,研兵习武,整饬兵马,至今还有养马庄、仓五村、拜将台、宫殿、轩辕门、讲武门等古建筑遗迹。  黄帝宫被誉为“中华人文始祖圣地”、“天下第一宫”、八阵兵法研创地。这里山水秀丽,风光旖旎。自古流传着许多传奇的故事和动听的歌谣:“南京到北京,不如云岩宫。三柏二石一所庙,王母娘娘坐空中。石头缝里长柏树,老龙叫唤不绝声。黄帝风后研八阵,云岩立宫聚群英。”黄帝宫位于武定湖北岸,依山傍水,环境幽雅。人祖轩辕洞内,黄帝与风后的塑像神态悠然,栩栩如生,似在谈古论今,议安天下。讲武场、祖师殿、议事亭和嫘祖草堂,似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大殿四周,使整个殿宇错落有致,层次格外分明。  黄帝宫前,是一水明镜,云霞留影在水溪,柳绿珠映,鸟飞莺鸣,倒影浮沉,粼粼碧波,好似水中一晶宫。对岸有三座鼎足而立的城堡。近前左右两座,犹如宫阙。左边的四周环水,位于情人岛之上,松柏所笼罩。城堡内有风后八阵图碑和供人们旅游度假造型别致的小木屋。右边的坐落在清心岛。最南边的八阵兵俑城,恰似屏风。城堡内数百个兵马俑组成的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黄帝宫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再现了当年黄帝与风后布兵研创八阵的壮观场面。背后,是一弯月状的一泓清水。从玄女岛穿过玄女峡,乘舟仰视,两岸悬崖峭壁惊人,石头缝里长出的松柏青葱密布,犹如三峡缩影,这便是轩辕黄帝宫后景“九龙潭”。潭中有一小岛,岛上建有一所“九龙庙”,又名“龙抓王小庙”,庙旁立有积德行善碑。在潭北尖石岩上,有一带状瀑布,瀑布如喷银吐玉,常年不断,水冲岩声大如龙吟,似惊雷轰鸣,被世人称之为“响水潭”。  景区远眺  这里如画的风景,有人作了客观的比喻,说它“大似盆景,小似西湖”。夜色融照下的黄帝宫更加迷人、浪漫。近几年来,黄帝宫经过开发建设,已成为风景优美的旅游区和避暑胜地,游人们尽情地乘舟在湖面上穿梭。钓鱼台、天然游泳场和水上歌舞厅,给古朴典雅的旅游区增添了无限生机。  地址:郑州市西南35公里处,新密东南刘寨乡境内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3小时  电话:0371-63111097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30.0元    黄帝 (前2717~前2599)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 详细++  刘寨镇  新密市辖镇。1964年建刘寨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建镇。位于市区东部,距市府20公里。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4.1万。杞密公路、宋大铁路过境。辖王嘴、新寨、老寨、赵沟、东张庄、园林、刘寨、小李寨、崔岗、吕楼、西马庄、宋寨、东马庄、王沟、八里岔、李岗、水竹园、赵贵岗、观音堂、刘窝20个村委会。工业以生产水泥、煤炭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旅游地…… 详细++  黄帝 (前2717~前2599)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 详细++  刘寨镇  新密市辖镇。1964年建刘寨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建镇。位于市区东部,距市府20公里。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4.1万。杞密公路、宋大铁路过境。辖王嘴、新寨、老寨、赵沟、东张庄、园林、刘寨、小李寨、崔岗、吕楼、西马庄、宋寨、东马庄、王沟、八里岔、李岗、水竹园、赵贵岗、观音堂、刘窝20个村委会。工业以生产水泥、煤炭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旅游地…… 详细++

新砦遗址

新砦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砦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新密市东23公里刘寨镇新砦村西部,南临洧水,东部是洧水故道,西部和北部为开阔的平原,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主要遗存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  1979年3~4月、1999年、2000年对该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新砦期文化”确认的学术成果。2002年~2005年10月,又继续对新砦遗址进行了发掘,已初步确定新砦遗址是一处设有外壕、城壕、内壕共三重防御设施,中心区建有大型城址的遗址。  整座城址均掩埋在地表以下,城址平面基本为方形,南以洧水河为自然屏障,现存东、北、西三面城墙及贴近城墙下部的护城河。东墙南北残长160米,深4米;北墙东西长924米,深5~6米;西墙南北长470米,深2.5米。北墙以外220米有一条人工与自然冲沟相结合而成的壕沟,为外壕,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6~14米,深3~4米。城址的西南部地势较高设有内壕,现存西、北和东三面内壕。北内壕东西长约300米,东、西内壕的南部均遭破坏,长度不明。另外,在城址中心区中央偏北处坐落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建筑基址,已经清理出部分夯筑墙体、柱洞、红烧土和活动面等重要遗迹,为新砦期晚段多次使用的大型浅穴式露天活动场所。在中心区以外,发现有手工业作坊区,区内有一个盛放骨头料的窖穴,这个作坊区可能是加工骨器的场所。  新砦城址内出土的遗物数量众多,做工精美。不仅有制作精美的陶器如子母口瓮、簋形豆、双腹豆、猪首形盖钮等,还出土有玉凿、红铜容器等高规格遗物以及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牌饰纹饰相类似的兽面纹、雕刻精细的夔龙纹等,反映出这一遗址的都邑性质。  新砦遗址发现的“三叠层”,即下层为龙山文化层,中层为新砦期文化层,上层为二里头早期文化层,证明了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确实存在新砦期,填补了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早期缺环的空白。新砦城址的发现,对于探索早期夏都、对于判定古城寨城址和二里头遗址的年代与性质、对于研究夏代都城和夏王朝的诞生以及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5月,新砦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密郑氏祠堂

新密郑氏祠堂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完整,规模较大,对研究清代建筑以及郑氏家族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庄公 (前757~前701)  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名寤生,郑武公之子,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郑国第三任国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 前743年郑庄公即位,在平定共叔段之乱巩固了政权之后,与齐鲁结盟假命伐宋,由于郑国势大,周天子企图分解郑庄公权利造成郑庄公不满,而后发生周郑交恶。后繻葛之战中郑国击败周、虢、卫、蔡、陈联军,前719年又击败宋、陈、…… 详细++  姬友 (前806~前771)   姬友(前806~前771年),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庶弟。史称郑桓公。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亦说凤翔)县。周幽王时他-(亦作司徒),见西周国势江河日下,乃将自己的家族和财物东迁到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与郐(今河南密县东)之间,同商人订立互助盟约,请商人帮他建立新郑国。东周初年,其子郑武公先后灭虢与郐,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是为春秋时的郑国。 周幽王昏庸怠…… 详细++  郑庄公 (前757~前701)  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名寤生,郑武公之子,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郑国第三任国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 前743年郑庄公即位,在平定共叔段之乱巩固了政权之后,与齐鲁结盟假命伐宋,由于郑国势大,周天子企图分解郑庄公权利造成郑庄公不满,而后发生周郑交恶。后繻葛之战中郑国击败周、虢、卫、蔡、陈联军,前719年又击败宋、陈、…… 详细++  姬友 (前806~前771)   姬友(前806~前771年),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庶弟。史称郑桓公。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亦说凤翔)县。周幽王时他-(亦作司徒),见西周国势江河日下,乃将自己的家族和财物东迁到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与郐(今河南密县东)之间,同商人订立互助盟约,请商人帮他建立新郑国。东周初年,其子郑武公先后灭虢与郐,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是为春秋时的郑国。 周幽王昏庸怠…… 详细++  姬友 (前806~前771)   姬友(前806~前771年),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庶弟。史称郑桓公。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亦说凤翔)县。周幽王时他-(亦作司徒),见西周国势江河日下,乃将自己的家族和财物东迁到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与郐(今河南密县东)之间,同商人订立互助盟约,请商人帮他建立新郑国。东周初年,其子郑武公先后灭虢与郐,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是为春秋时的郑国。 周幽王昏庸怠…… 详细++

李家沟遗址

李家沟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  李家沟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是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考古发掘,了解到其主剖面均包括了从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地层堆积。发现距今10500年至8600年左右连续的史前文化堆积。堆积下部出土有细石核与细石叶等典型的细石器遗存,上部则含绳纹及刻划纹等装饰的粗夹砂陶及石磨盘等。旧石器阶段,在发现典型细石器文化的同时,也有反映相对稳定栖居形态的大型石制品及人工搬运石块。细石器的发现显示该遗址早期居民拥有十分精湛的石器加工技术。所用原料多是不见于本地的优质燧石,而是远距离采集运输所得。数量较多的大型石制品加工简单,器物形态亦不稳定。除有明确人工打制痕迹的石制品以外,还有数量较多的人工搬运石块。这种情况并不见于时代较早、流动性更强的旧石器遗址,而与稍晚的新石器时代的发现比较接近,应该是过渡阶段新出现的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现象。新石器阶段,主要发现是较成熟的制陶技术的突然出现,以及细石器技术的明显变化。北区仅10平方米的发掘区内发现100多片陶片。这一情况说明当时人类就在发掘区原地或附近使用陶器。已发现的陶片均为粗夹砂陶。部分陶片的质地较坚硬,显示其烧成火候较高。与早期的石器工业不同,本阶段仅见个别的宽台面柱状细石核,细石器的应用明显衰落,技术特点也与早期明显不同。虽然还有少量的燧石与石英类原料的石制品发现,但基本不见刻意修整的精制品。  李家沟遗址的发现,从地层堆积、工具组合、栖居形态到生计方式等多角度提供了中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进程的重要信息,较清楚地揭示了该地区史前居民从流动性较强、以狩猎大型食草类动物为主要对象的旧石器时代,逐渐过渡到具有相对稳定的栖居形态、以植物性食物与狩猎并重的新石器时代的演化历史,展示了本地区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填补了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和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之间的缺环与空白。

大隗洪山庙

大隗洪山庙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隗洪山庙,在新密市东南20.3公里大隗镇洪山庙村,因庙祀洪山真人,故名。始建于元,明、清曾多次续修,清乾隆时期为普济观。  据现存清乾隆三年旧碑记载:“洪山真人姓顾,原籍河北,出生于宋,举进士,以世乱隐居洪山,精通医术,尝奉召,医宋太后,疗兵马,投方辄愈。赐金帛不受,诏封“护国真牧灵应真人”,卒葬洪山。元代在此建庙以示纪念。”  庙座北向南,气势雄伟,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庙内现存建筑16座,房舍44间。有大殿、后殿、药王殿、祖师殿、钟鼓楼、山门等建筑组成。山门位于建筑群西北部,东西长8.6米,南北宽3.8米,高约7米,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大门上额有石质匾额,书写“普济观”三个大字,为清代建筑。大殿,位于山门后,为洪山庙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10米,面积110平方米。后殿位于大殿后17米处,清代建筑,东西长8.5米,南北宽5.5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砖木结构,硬山琉璃瓦覆盖。大殿东侧12米处建有关爷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庙内现存明、清时期碑刻共18块。  大隗洪山庙古建筑保存基本完好,特别是大殿保存最为完整,建筑工艺复杂考究,为中原地区现存古建筑之精华。其石柱上雕刻的图案和内檐拱眼壁上的绘28幅戏剧人物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对研究元代建筑艺术和新密市豫剧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价值。洪山庙是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碑刻众多,对研究古代建筑具有一定的价值。  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轩辕黄帝讲武楼

  轩辕黄帝讲武楼风景区位于新密市南苟堂镇范堂沟村南的具茨山上,海拔735米,东接大隗山,西邻大鸿山。该山是由山石组成象“楼状”的山峰。山奇石怪山谷林茂谷幽,传说、古迹丰富,自然风光幽美。  书简雕塑  此景有瀑布似帘,洞中遍布石钟乳和状似的石床、石桌、石凳的广成子洞;有状仙石柱的巨石,黄帝拴马石,有洞深景幽凉风习习的黄帝避暑洞;有王莽隐身的莽隐洞;有黄帝屯兵的轩辕寨,有黄帝女儿梳妆楼;有刘秀屯兵开凿的刘秀泉;有仍存三尊玉佛的讲武楼寺遗迹,有《水经注》所记载的异水之源玉女池等遗址和优美的传说。  百家姓石碑  风景区位于具茨山中部,大隗山与大鸿山之间,面积可达3.6平方公里,可和与黄帝文化有关的始祖山风后顶,大隗山、大鸿山、讲武山形成黄帝旅游风景成一线,和新密至新郑公路7公里。范堂沟村公路可达山下。现保存完整,尚未被开发。讲武楼山上群众自发捐资建有以黄帝庙为主的一组建筑。  山上风景  -旅游小贴士:  门票:30元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苟堂镇范堂沟村  交通:新密市乘坐专线旅游车至景区    黄帝 (前2717~前2599)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 详细++  苟堂镇  苟堂镇位于新密市、禹州市和新郑市三市交界处,这里山青水秀,风景怡人,气候独特。近几年来,历届党委、政府在新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一改过去“穷山僻壤数苟堂,干旱之年闹饥荒”的旧面貌,2002年因综合实力双赢而进入河南省百强乡镇行列,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社会生产总值又上新台阶,分别达…… 详细++  黄帝 (前2717~前2599)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 详细++  苟堂镇  苟堂镇位于新密市、禹州市和新郑市三市交界处,这里山青水秀,风景怡人,气候独特。近几年来,历届党委、政府在新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一改过去“穷山僻壤数苟堂,干旱之年闹饥荒”的旧面貌,2002年因综合实力双赢而进入河南省百强乡镇行列,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社会生产总值又上新台阶,分别达…… 详细++

香峪寺

香峪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香峪寺天然景区位于尖山下寺沟,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山岳形风景区。景内一条长达8.6公里的大峡谷(又称情人谷),横空出世、壮观无比,上游至下游依次有唐宋时期修建的上、中、下三个香峪寺庙。据传,当时香火袅袅,香客游人鼎盛。  情人林  大峡谷上与下的落差200多米,每逢雨季,山水和泉水奔腾而下,扑岸击石。谷内怪石嶙峋:或突兀耸立,或刀削斧劈。岸边绿林蔽日,草木葱郁,有的为百年天然盆景,有的傲然屹立在沟石岩逢中,由刺槐树组成的如阶梯状的片片密林遮天蔽日,密林下生长着地毯般青草,被当地百姓称为“情人林”(又称快活林)。是绝妙的避暑去处。  山间绿水  最为奇特的是环抱峡谷的群山。其通体由红色岩石组成,与绿树交结在一起,形成天然水墨。形态万千的山石留下许多美妙的传说,如“情人石”“观景石”“回音壁”、双狮争霸”、”大禹劈山”等。  山间石雕  -商务小贴士:  门票:25元  地址:新密市尖山下寺沟  交通:新密市乘旅游车至尖山风景区  

月台瓷窑遗址

月台瓷窑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月台瓷窑遗址位于新密市西北约二十五公里处,牛店镇西约7公里处的月台村境内。东西长1000米,南北长1500米,总面积150万平方米。  遗址分布在月台河两岸和与月台河相连的沟壑两侧。在月台河南岸的高台地,经调查发现有仰韶至汉代的遗迹。2006年底发现了该瓷窑遗址,并于2007年试掘窑址两个,一个为方形窑,窑东部有三个烟囱,中间直,两边斜向中收。窑壁较直,用砖砌成。西部被现代房屋压住,未清理清楚,在其周围发现大量的瓷片,有黑瓷、酱釉、茶叶末等。另一个为一长条形窑,在西部有五个形制相近的土洞,似烟囱,窑底发现有几块陶罐的残片。  文化层厚度为0.2~0.5米。从一些断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瓷片堆积层。地上暴露窑址数十处,地下埋藏窑址十余处,其中大多数为马蹄形馒头窑,郭窑村附近发现的五处窑址附近都或多或少地有部分青瓷或白瓷堆积。遗址地表分布有较多的文化遗物,遗物主要是瓷器,有碗、盘、盏等。  月台瓷窑遗址是郑州地区发现的面积较大的五代至宋代的瓷窑遗址。可为研究河南瓷窑由北向南发展过程,及钧窑、汝窑的发展源头,以及探讨中国瓷官窑的起源等学术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意义。  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密县县衙

密县县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密县县衙,现称新密古县衙,位于郑州西南40公里的新密市,建于隋朝(公元616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朝代,距今1400年的历史。2006年6月新密古县衙被省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国内现存历史最长、规模庞大、保存完整、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县级衙署,有“中华第一衙”之称。  密县县衙,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西南43公里处,古县衙所在地,原古名为法桥堡,隋代由密县县东大隗移此。  密县古县衙始建于隋代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各代,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历史最久的官署衙门。  其中衙署内的监狱历代沿用,一直使用到2003年,专家称监狱使用之最,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奇迹,在文物界有“中华第一衙”之称。  县衙历代屡有增修重修,后毁于元代战火。明清时期曾进行过整修,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二堂、三堂、大仙楼、监狱、莲池等建筑基本完整,拥有我国沿用时间最长(一直沿用到2003年)的监狱、它的建筑很有特色,是全国唯一一个具有莲池、唯一一个具有五进院落、具有双四合院特色的古建筑,也是唯一一个受过皇封的县衙。  明洪武三年,知县冯万金在旧址重建,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形成五进院落。基本保持了古时官署衙门的原有格局刑制。县衙的建筑依级别规制而建,并且必须遵循居城正穴,座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后宅。  密县县衙坐北朝南,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10米,中轴线上建有照壁、大门、莲池、仪门、戒石坊、月台、卷棚、大堂、二堂、三堂、大仙楼、后花园、东西花厅等由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形成九层五进院落,另有东西花厅、八班九房与县衙监狱,共占地4万多平方米。整座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结构严谨,集中体现了古时官衙庄重、肃穆的威严气势。  大堂前的“舆图”,民国十八年由密县县长谷振翔修建。舆图用砖瓦砌东西两半球,“陆以黄土,水以碧草,山以石缀,模型粗具”,把密县旧时的地理风貌以沙盘的形式呈现出来,有诗曰:“游遍陕甘到豫州,时艰无补何须愁。阶前营得舆图在,大地烟云一望收。”  双龙纪念碑为清代知县衷鲲化在重修县衙时所立,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密县县衙经知县衷鲲化大规模整修,堂阶亮阔,设施完备,为后人称赞。县衙大门东侧有受过皇封的双龙纪念碑标志,一般的县衙官署衙门不允许有龙的标饰,而密县县衙在隋、唐曾为密州,属州府衙门,第一任知县卓茂又受过皇封,被封为“褒德侯”,密县县衙才能建双龙碑,大堂前能建卷棚,是规格二制地位的显示。  县衙大门面阔三间,明间为甬道的过道,东梢间的前半间放置“-鼓”一架,专供老百姓击鼓鸣冤之用,从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始设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清末一直是封建官吏体察民情的重要手段。此鼓击响以后,在大门口值班的吏役必须上前问明原因,速报知县升堂审案。击鼓鸣冤规定,每次-人只能击鼓三下,如果乱击鼓,升堂就要先挨板子,后审案。  大门上有幅对联:“从来清白无遗漏,自古贪争有后殃”。意思是:为官的要清正,为老百姓着想,因此,他的每件功绩都会被老百姓永远记着,名留青史,如果是-、昏官,不论劣迹大小,老百姓也会看得清清楚楚,决不饶恕他,也不会有好的下场。  大门墩高70公分,宽85公分,厚40公分,重约800公斤,中间雕有精美图案,这对巨形门墩,是县衙的珍贵文物,更有意思的是它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传说在建县衙时,由于交通不便,这两对巨形门墩是一个大汉挑来的,大汉身高八尺,虎背熊腰,一顿饭能吃两筷子厚的烙馍,力大无比,人称桑大汉。这对门墩是他用盖房的檩条挑来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桑大汉挑门墩的佳话,大门墩的上角已磨损6公分。  莲池是密县县衙最特殊的建筑,也是已知的中原地区唯一的有莲池的县衙。大门以里,莲池位于大门甬道两侧,(两池之间是甬道),甬道下边有三孔石券桥洞,左右两池以双桥相连,莲池放水种莲,莲池内植藕养鱼,清雅非常。莲池南北长18米,东西宽6.5米,池深3米,四季都可以看到莲。一意为县衙是清正“廉”洁的地方,二意提醒在这里做官者,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廉”洁的清官。莲池有“廉耻”之意。被称为县衙的“莲池文化”。古人为官注重“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最后二字“廉耻”与“莲池”谐音,寓意清水衙门,廉洁清政,出污泥而不染。“莲池”通常为高等级官衙所用。  仪门是县衙的礼仪之门,平时关闭不开,只有新官到任第一天或迎接高官到来时方可打开,并且规定“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另外,县衙若举行重大庆典活动或公开审理重大案件,仪门也要打开,可以让百姓从中而入,到大堂前观看或旁听。  仪门对联:上联“国正天心顺”,下联“官清民自安”,意思是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法令顺民心、合民意,国家自然能够昌盛、太平。各级官员能够廉洁自律,赏罚分明,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仪门两侧设两个门,东门称“生门”或“人门”,在古时是供人们日常出入的门,西门称“死门”或“鬼门”,通常关闭不开,被处决死刑犯走的路,就从这个门拉出去行刑,出西门是古时处决死刑犯的法定方位。按照传统阴阳学说,日出的东方属于阳,日落的西方属于阴,人死后是到西方转世或者入地狱。  “戒石坊”,面南刻有“公生明”三个大字,意思是只有处以公心才能明察事情的-,为北宋赵匡胤首倡。面北刻16个大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是南宋高宗颁示各州、府、县刻于大堂前,记县官办理政务时举目可见,以警戒其秉公办事,如徇私枉法,则天理不容,是要求当官者要爱护百姓,不要做-污吏。到清初又把石碑改作牌坊,通称为“戒石坊”。  大堂院为县衙二进院落,东侧建筑为吏、户、礼房,西侧建筑为兵、刑、工房。他们是衙门具体办事机构,分别掌管着全县政事、刑事、民事、财政、农业、交通、文化教育等行政事务。在六房办事人员,统称“胥吏”,每房办事人员按编制只有二到三人,六房共计不到20人,他们大多都是科举制度下的人才,他们熟悉刑法,精通律例,特别擅长处理衙门内部事务,甚至能够架空知县,贪赃枉法。  吏房相当于现在的组织人事部门。古时,吏房是掌管本县属吏员的升迁调补,下委任状及本县在外做官人员的出身、成份、任职等事宜。  户房相当于现在的民政、财政、税务、土地等部门。户房掌管全县民政、财政、赋税、田土、征税纳粮、灾荒赈济等事宜。  礼房相当于现在的宣传部、教育、文化等部门。礼房旧时掌管全县的教育、学校、县试、礼仪、祭祀、文化、节庆等事宜。  兵房相当于现在的人武部门。兵房旧时主要是掌管全县征集兵丁、马匹、训练丁壮、考武、向上输送兵员、城防等事宜。  刑房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司等部门。刑房主要是协助知县受理案件、破案侦辑、验尸填报、堂事笔录、拟写案牍、管理刑狱等。  工房相当于现在的城建、水利、交通等部门。工房主要掌管全县工程营造、兴修水利、修筑衙署、城池、仓库、桥梁、祠庙、铸造银两、枪械等工程项目。大堂东西侧有承发房、库房、茶房,并称九房。解放后,密县人民政府因当时需要,将六房拆除改造。  大堂是县衙的中轴线上的一座主体建筑物。大堂是知县公开审理案犯,举行重大典礼活动及知县发布政令的地方。密县大堂堂号称“牧爱堂”,古时州官称“牧”,县官称“宰”,即是爱民的意思。此堂号为清康熙年间知县衷鲲化定名。大堂前有幅对联,上联:“欺人如欺天,毋相欺也”,下联是:“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此联把欺人也欺天,负民即负国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天人合一”的政治理念和爱民自警的民主思想。  密县县衙大堂前比其它县衙大堂前多一部分建筑叫“卷棚”,是高级别衙署在建筑形式的反映。卷棚两侧设有两个便门,案犯在大堂被宣判后,方可从卷棚内西门拉出去送进监狱。县级衙门是七品县令,大堂前不准随便建筑,卷棚源于古代庙宇的拜殿,密县在隋代建过密州,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中原,古时密县县衙管辖区较大,另有受过皇封的双龙石碑标志,在此任职的为正五品,石刻为据。卷棚和大堂连接之处没有封闭,下雨时,雨水从缝隙之处流下来,形成像珍珠似的水帘,故叫“两檐滚珍珠”。象征着衙门是清廉之地。  大堂正中设有知县公案,公案桌上放置着文房四宝、红头刑签、绿头捕签。正面屏风上悬挂“明镜高悬”匾额,屏风上还彩绘有“海水朝日”图,象征着官爱民,为政举官者,清如海水,明似日月。顶棚彩绘八卦太极图。按堪舆学说八卦方位图的含意布局设计。四周仙鹤向中心飞去,象征天下归一,四方同心的意思。  大堂两边陈列着县官仪仗:有青旗、蓝伞、青扇、桐棍、皮槊、肃静牌、放告牌、堂鼓等,还有四人抬蓝绢轿一乘,县官下乡巡视时,前面鸣锣开道,后面县官骑马或坐轿,威风无比,坐着的人要站起来,扎白头手巾要取下来,以表示对官员的敬重。在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低下,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能做官,但是,她们的丈夫或儿子做了官,皇帝就会封她“诰命妇人”等称号,这也是对妇女们“三从四德”的一种补偿和奖励。妇以夫荣,母以子贵,所以她们也可使用官员的仪仗。  大堂后边是二堂,是县衙第三进院落,为知县施行权力所用。二堂前设有“宅门”,是县衙的咽喉之地,宅门两侧是门子房,古时衙役值班的地方,称“门子房”,凡是出入人员都必须在这里登记方可通行。如果要求官差办事,得花钱买通这里的门子,就是今天所说的“走后门”。宅门前的这道隔扇门,是对二堂的屏障,称屏门。屏门平常也是不开的,须从两侧的廊道走过,新官到任的第一天或迎接高官到来时,屏门方可打开,常看电视里说:“打开中门迎接”。指的就是前边的仪门和这道屏门;屏门北面横匾上 书:“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天理”是指天然的道理,“国法”是指国家的法律,但这里的“人情”并不是常说的人与人之间的私情,它指的是民情或民意。唐朝时为了回避唐太宗的名讳,把“民情”改为“人情”,沿用至今。这几个字在知县审案时举目可见,作为断案施政的宗旨纲领,警示县官在办案中要顺天理、合国法、通人情。  二堂有幅对联:上联:“法行无亲令行无故”,下联:“赏疑唯重罚疑唯轻”。此联中的“亲”、“故”、“重”、“轻”四个字真实反映了为政当官者的执法思想,一级赏罚尺度也是告诫知县对有疑问的案件要慎重处理,从轻发落,以免造成冤假错案。  二堂堂号为“三鉴堂”,为清代知县衷鲲化定名。“三鉴”即鉴于镜、鉴于古、鉴于人,唐代名相《魏征传》中记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二堂是审理不公开的重大案件和大堂审案时知县退思、小憩之所。两边摆放着审案中可能使用的笞仗、夹棍、拶子等刑具,为知县行施权力所用。二堂另有两块跪石,原告跪正方跪石于东侧,被告跪长方跪石于西侧,因为被告往往有同案犯,被告跪石比原告跪石长些。东西厢房为八、九品官员办公的地方,东厢房为文物展室,展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布币、汉代画像砖、唐代瓷器、明代砖雕等。西厢房为密县历代名宦事迹展,汉高宗统一海内,始置密县从(公元0002年),从汉代第一任县令卓茂至清末最后一位官员,先后在此任职的县令、知事共194位。其中清官38位,进入名宦祠者10位,他们为政清廉,秉公执法,对人民、对国家有特殊贡献,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们深受密县人民的崇敬和爱戴。密县境内都有他们的庙宇,世世代代相传。  三堂是县衙的第四进院落,三堂是知县正常办公议政和接待上级官员的地方,同时也有一些涉及机密、隐私不宜公开的案件在三堂审理,另外审花案也在此审理。但这不是常说的“三堂会审”,三堂会审是指特别复杂的重大疑难案件,古时要在京都三大部门(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同堂会审,称“三堂会审”。三堂东侧两间是知县接待上级官员和知县商议政务的地方,中间是审理隐私和机密案件的地方,西侧两间是知县办公临时休息的地方,另有迎接上级高官及审理案件临时的更衣室。  三堂院东西厢房是二位师爷办公的地方。一位是钱粮师爷,一位是刑名师爷。他们是知县的重要幕僚,也称幕友。包括知县在内都要敬其三分,因为新官到来往往不懂钱粮、刑名之事,就是当了多年知县,也未必能熟悉业务,所以必须依靠师爷,历史上有“无绍不成衙”之说。师爷没有品级,不吃皇粮,他们由知县聘任或者从家乡带来。主张“言从则留,言不从则去”。性质就相当于现在的私人秘书或者私人顾问,他们的俸禄都由知县定期奉送,每年大约二、三百两白银,确实的说师爷是“以非在官之身,而理在官之事”,古时这个院人们很难来到此院。  县衙三堂堂号称“退思堂”,意思是知县出审案件后回避休息时,反思今天办案公不公,是否符合国家政策。三堂东厢房为清十二帝和师爷历史简介,另有清代圣旨。三堂对联上联:“情系溱洧四面云山归眼底”,下联:“政循卓君万民忧乐在心头”。意思是:溱洧是密县境内的两条历史名河,来密县上任的县令要钟情密县山水,要经常下乡察看,了解民情,每座山、每条河都收归眼底。  大仙楼是县衙第五进院落,为五间双层小瓦楼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双层小瓦楼房,是存放县衙重要资料、贵重物品的地方。年终封印时,印鉴也存放于此,那时没有公章保管制度,供奉有守印大仙,所谓大仙,相传是狐狸-成精,化为人形,神通广大,威镇群妖,古时县衙中常供“守印大仙”之位,以防印信盗失。  土地神是一方保护神,掌管人间善恶,行为道德,并能守护一方百姓岁岁平安,年年丰裕。土地神能察人间善恶,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土居中央,能生万物,造福于民,所以各级衙门都供奉有其神位。  衙神庙,也称赞侯祠,供奉着汉代两代人臣,即萧何和曹参,因为萧何辅佐刘邦建立了汉王朝,任相国,又制定了律令典章,能依-罪,平定刑狱,治理天下,安定民心。萧何死后,曹参继任相国。衙门供奉他们,是希望能够象萧何、曹参一样飞黄腾达,官运亨通。  监狱是囚禁犯人执行刑罚的重要场所。密县县衙的监狱是国内仅有的古代监狱,始建于隋代,密县监狱的使用是在中国乃至国际司法史上创造的一个奇迹,监狱位于大堂西南,俗称南监。监狱在中国起源于夏代,皋陶是第一个刑官,他制定刑律,发明囚、牢,已有4000多年了,所以后人称皋陶为监狱的祖师爷。旧时监狱内设狱神庙,每月初一、十五或狱内发生重大事情,犯人和狱吏都要到此举行活动,祈求狱神保佑。  密县县衙监狱从隋代沿用至2003年搬迁新址,历时1400年,监狱分外监、内监、女监三部分,外监在东院,是羁押、拘留犯人的地方,女监是关押女犯的地方,牢房分为死牢、普牢和女牢。现在,监狱里面布置的有刑具,有古代刑罚烙画,有古代五刑和男女罪犯的泥塑像展。  新密古县衙自隋代至民国末年,共有194位县官在此任职,38名清官一心为民的事迹一一记录,155名庸官及一名-也都列表  地址:郑州市新密市开阳路南段  类型: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  话:0371-69896016  开放时间:  9:00-17: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60.0元

具茨山岩画

具茨山岩画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具茨山岩画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与许昌市交界处的具茨山,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与禹州市四县级交接处,具茨山岩画在新密的分布范围主要在新密市南部的苟堂镇最南端范堂沟村和槐树岭村的石牛山和大鸿山上。东西长4公里,南北约600米,分布范围较广泛。存量达3000 多处,郑州市界内新郑发现200余处,新密30余处。具茨山岩画1988年被发现并引起重视。  岩画多呈沟槽、凹穴、网格状,圆点凹穴是研磨法制成,沟槽和网格状可能是用坚硬的打击石器或金属工具制成。另外,在石牛山和大鸿山顶均有古寨存在,寨周围及寨内为岩画分布集中区域。在调查中新发现了两处全新世中期褐红色古土壤叠压岩画的地层,推测此两处岩画形成时代约当全新世中期。这为解决具茨山岩刻的时代难题提供了地层学依据。  具茨山发现的岩刻、岩画数以千计,数量之多、分布之集中均为国内外罕见,对研究文字的起源、华夏文化渊源有其极重要的意义。具茨山岩画的确认填补了以往我国中原地区岩画考古发现的空白,丰富了中原地区古文化的内涵,为研究包括传说的黄帝文化在内的中原上古文化提供了一类新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价值。  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密县瓷窑遗址

密县瓷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唐宋

新密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青屏街街道 天爷洞 伏羲山飞龙峡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轩辕黄帝讲武楼 月台瓷窑遗址 密县县衙 具茨山岩画 密县瓷窑遗址 摘星楼
新华路街道 新密郭氏祠堂 天爷洞 伏羲山飞龙峡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轩辕黄帝讲武楼 月台瓷窑遗址 密县县衙 具茨山岩画 密县瓷窑遗址
西大街街道 后士郭壁画墓 穴道墓 新密报恩寺 前士郭遗址 天爷洞 伏羲山飞龙峡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轩辕黄帝讲武楼 月台瓷窑遗址
城关镇 闫周民墓 新密孔庙 桧阳书院 伏羲山飞龙峡 天爷洞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轩辕黄帝讲武楼 月台瓷窑遗址 密县县衙
米村镇 新密魏长城遗址 “镇远”炮台 米氏族谱世系碑 天爷洞 伏羲山飞龙峡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轩辕黄帝讲武楼 月台瓷窑遗址 密县县衙
牛店镇 月台瓷窑遗址 打虎亭汉墓 助泉寺 美玉桃源 养钱池冶铁遗址 补子庙遗址 天爷洞 伏羲山飞龙峡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平陌镇 新密白龙庙 杨岭塔 天爷洞 伏羲山飞龙峡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轩辕黄帝讲武楼 月台瓷窑遗址 密县县衙 具茨山岩画
超化镇 天爷洞 伏羲山飞龙峡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轩辕黄帝讲武楼 月台瓷窑遗址 密县县衙 具茨山岩画 密县瓷窑遗址 摘星楼
苟堂镇 轩辕黄帝讲武楼 具茨山岩画 天爷洞 伏羲山飞龙峡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月台瓷窑遗址 密县县衙 密县瓷窑遗址
大隗镇 大隗洪山庙 山头湾夜校农民协会旧址 修德观 密国城遗址 伏羲山飞龙峡 天爷洞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轩辕黄帝讲武楼 月台瓷窑遗址 密县县衙
刘寨镇 黄帝宫 力牧台遗址 宋家楼院 云岩宫 天爷洞 伏羲山飞龙峡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轩辕黄帝讲武楼 月台瓷窑遗址
白寨镇 天爷洞 伏羲山飞龙峡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轩辕黄帝讲武楼 月台瓷窑遗址 密县县衙 具茨山岩画 密县瓷窑遗址 摘星楼
岳村镇 新密郑氏祠堂 马沟遗址 二郎庙遗址 伏羲山飞龙峡 天爷洞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轩辕黄帝讲武楼 月台瓷窑遗址 密县县衙 具茨山岩画
来集镇 苏寨遗址 杨万辉故居 药王庙与老君庙 伏羲山飞龙峡 天爷洞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轩辕黄帝讲武楼 月台瓷窑遗址 密县县衙
袁庄乡 天爷洞 伏羲山飞龙峡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轩辕黄帝讲武楼 月台瓷窑遗址 密县县衙 具茨山岩画 密县瓷窑遗址 摘星楼
曲梁乡 河西马遗址 天爷洞 伏羲山飞龙峡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轩辕黄帝讲武楼 月台瓷窑遗址 密县县衙 具茨山岩画 密县瓷窑遗址
矿区街道 天爷洞 伏羲山飞龙峡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轩辕黄帝讲武楼 月台瓷窑遗址 密县县衙 具茨山岩画 密县瓷窑遗址 摘星楼
尖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尖山风景名胜区 皮定均工作旧址 香峪寺造像佛龛 天爷洞 伏羲山飞龙峡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轩辕黄帝讲武楼 月台瓷窑遗址 密县县衙 具茨山岩画
郑州曲梁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天爷洞 伏羲山飞龙峡 尖山风景名胜区 新密超化寺 新密神仙洞 黄帝宫 新砦遗址 新密郑氏祠堂 李家沟遗址 大隗洪山庙 轩辕黄帝讲武楼 月台瓷窑遗址 密县县衙 具茨山岩画 密县瓷窑遗址 摘星楼

新密市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