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月台瓷窑遗址 | 月台瓷窑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月台瓷窑遗址位于新密市西北约二十五公里处,牛店镇西约7公里处的月台村境内。东西长1000米,南北长1500米,总面积150万平方米。 遗址分布在月台河两岸和与月台河相连的沟壑两侧。在月台河南岸的高台地,经调查发现有仰韶至汉代的遗迹。2006年底发现了该瓷窑遗址,并于2007年试掘窑址两个,一个为方形窑,窑东部有三个烟囱,中间直,两边斜向中收。窑壁较直,用砖砌成。西部被现代房屋压住,未清理清楚,在其周围发现大量的瓷片,有黑瓷、酱釉、茶叶末等。另一个为一长条形窑,在西部有五个形制相近的土洞,似烟囱,窑底发现有几块陶罐的残片。 文化层厚度为0.2~0.5米。从一些断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瓷片堆积层。地上暴露窑址数十处,地下埋藏窑址十余处,其中大多数为马蹄形馒头窑,郭窑村附近发现的五处窑址附近都或多或少地有部分青瓷或白瓷堆积。遗址地表分布有较多的文化遗物,遗物主要是瓷器,有碗、盘、盏等。 月台瓷窑遗址是郑州地区发现的面积较大的五代至宋代的瓷窑遗址。可为研究河南瓷窑由北向南发展过程,及钧窑、汝窑的发展源头,以及探讨中国瓷官窑的起源等学术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意义。 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
打虎亭汉墓 | 打虎亭汉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打虎亭汉墓位于郑州市西南35公里处新密打虎亭村。穿过仿汉阙式大门,沿路南行约七十米,但见路的右侧有一个高大的土冢,犹如土山,东西两墓并列,相距约30米,这就是打虎亭汉墓。该墓为东汉宏农太守张伯雄及其亲属的陵墓,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已发掘的最大汉墓之一,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虎亭汉墓墓东为画像石墓,墓西为壁画墓,墓主可能是和张伯雅有亲属关系的人。这两座汉墓的内部建筑形式和结构基本相同,墓壁均绘有色彩绚丽,内容丰富的石刻画像和壁画,它们给研究东汉时期中原地区民生风俗的专家们留下了重要的线索。画像石墓通长26.64米,宽20.68米,中室高6.3米,由前室、中室、后室、东南北三个耳室组成。除中室、后室外,其它各室内壁与甬道、石门均有内容丰富、瑰丽多彩的画像石刻。壁画墓通长19.8米,宽18.4米,中室高6.7米,墓壁上的雕刻画像约200平方米,彩色壁画约100平方米。 它为研究东汉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用时参考 1-2小时 交通 乘郑州至登封的长途车在打虎亭站下,车程约1小时。 门票 门票20元 开放时间 7:00-18:00 景点位置 郑州市新密市的牛店镇打虎亭村 牛店镇 牛店镇位于新密市西部,人口4.8万人,面积83.5平方公里,郑登公路、郑少高速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硅石、铝矾土等,素有“乌金之乡“的美誉,特产“密玉”驰名中外,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我镇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虎亭汉墓、中州桃花园景区和李湾水库风景区。勤劳智慧的牛店人民紧密围绕“工业强镇,大局保稳定,行业抓安…… 详细++ |
助泉寺 | 助泉寺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助泉寺原名海会寺,位于新密市牛店镇助泉寺村西,该寺坐北朝南,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明、清时期多次重修。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依地势而建,共三进院,沿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二门殿、大雄宝殿、后殿及大殿东西两侧配殿等房舍,均为明、清时期硬山式建筑,其中大雄宝殿最为壮观。寺内还存有明、清时期重修碑碣10余通。助泉寺规模较大,布局合理,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新密市牛店镇助泉寺村西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
美玉桃源 | 美玉桃源生态旅游区是世界上唯一以玉石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位于河南省新密市牛店镇助泉寺行政村。 景区西依嵩岳、北望黄河,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据记载,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女娲青少年时期曾活动于此,黄帝曾采玉于密山,淳美的十姓村庄、奇特的峡谷地貌、雄奇的嵩岳风光、宁静的田园景色、旖旎的玉石文化、浓郁的桃源情结、淳朴的民风民俗,给人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受。 旅游区由桃花源、伏羲峡、女娲峰、神农谷、凤凰山、助泉寺、玉矿地质公园、野外基地等十大景区组成,景色秀美,物产丰富,因盛产“密玉”闻名天下。密玉又叫“河南翠”,与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南阳独山玉并称中国四大名玉。景区出产的“攀登世界最高峰”这一大型密玉珍品被周总理誉之为“国宝”,现存于上海工业展览馆。 天下英雄出嵩岳,人间美玉在桃源。少林寺与美玉桃源同处中岳嵩山仙境,如果说少林功夫给人的是视觉上的震撼,美玉桃源给人的则是心灵上的理想国。 牛店镇 牛店镇位于新密市西部,人口4.8万人,面积83.5平方公里,郑登公路、郑少高速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硅石、铝矾土等,素有“乌金之乡“的美誉,特产“密玉”驰名中外,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我镇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虎亭汉墓、中州桃花园景区和李湾水库风景区。勤劳智慧的牛店人民紧密围绕“工业强镇,大局保稳定,行业抓安…… 详细++ |
养钱池冶铁遗址 | 养钱池冶铁遗址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养钱池冶铁遗址位于新密市牛店镇养钱池村,遗址地处沁水河两岸的一道横沟中,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500米,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在遗址范围内发现大量的冶铁矿渣、坩锅及少量钱范,同时还发现有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等字样方孔钱币。养钱池遗址是一处宋代冶铁遗址。该遗址面积较大,文化堆积较厚,出土文物丰富,为研究我国冶铁技术和货币铸造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第一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
补子庙遗址 | 补子庙遗址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补子庙遗址位于新密市牛店镇潭村湾村西北的绥水河北岸。补国城位于遗址中心,明、清时期在原城址四周筑有夯土寨墙,名曰龙山寨,因寨内有补子庙,故名。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250米,总面积10万平方米。在遗址地表、文化层及灰坑中保存有石器、陶器残片等遗物。该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堆积较厚,城墙保存完整,对于研究仰韶时期文化及筑城技术具有一定价值。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
天爷洞 | 天爷洞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天爷洞位于河南新密市城南10公里,平陌镇龙泉村与超化镇莪沟村交界处的灵崖山上。相传因黄帝在此拜天祭祖而闻名。 灵崖山又名大仙山,山下洧水环绕,宋大、杞密两条铁路穿山而过。山势巍峨、陡峭,松柏苍郁,怪石嶙峋。从上到下由大小72洞组成,秀丽幽静,景色奇丽,各有其名,总称天爷洞。从山下拾级而上,攀登138个台阶,经一天门、二天门和悬崖峭壁的南天门,再蜿蜒而上直到山顶三皇殿,沿途有0洞、龙蛇洞、羚羊洞、开花洞、五连洞、九连洞、龙眼洞、四仙洞等,神秘通幽,景色各异。相传这个奇幽境被“三皇”看中,定居于此。天爷洞自然景观奇特,受到游客的青睐。 |
伏羲山飞龙峡 | 伏羲山飞龙峡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郑州伏羲山飛龍峡景区成立于2003年7日,总投资250万元,现有职工人数12人,景区门票价格30元/人,飛龍峡景区位于郑州市西南58公里伏羲山山区,北接荥阳,西邻巩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飛龍峡景区总规划面积为5.3平方公里融山水与人文一体。整条线路以“龍"为主线,以伏羲文化和红石大峡谷体验为特色,景色优美,文化深厚。飞龙峡大峡谷蜿蜒曲折,怪石嶙峋。全长5公里,谷深200-300米.终年流水不断,飞瀑,跌水,深潭,溪流姿态万千,声如弦乐;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黄龙潭”“黄龙瀑“立龙锅潭”“飛龍瀑”“八分潭,青龙瀑”“黑龙潭”“卧龙洞”“九龙锅潭”“九龙瀑”“逍遥瀑”,龙潭瀑影,纵横期间,犹如众仙聚会群龙戏水。 谷上有“活植物化石”之称的“万年栎树王”历经沧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独木成林,堪称“一绝”。其它景点包括“卧龙台,快活林,酸枣林,望乡台,金蝉观月,神龟探海,五彩石。女娲补天,青心岛、狮子岛、众仙驾云、金象戏水、龙风岛马蹄沟、沐云梯。伏羲山独特的山地气候孕育了这里的四季美景,阳春三月,桃红柳绿,槐花飘香,冰瀑雾松怡人心脾;清凉夏日,云雾缭绕,日出胜火,绿树成海;金色秋天,红石青松,松叶竟相媲美;冬日,白雪皑皑,山川静寂,真是“一山有四季,四季游不同。”飛龍峡景区欢迎广大游客来这里探伏羲文化,观中华栎王,游群瀑奇峡,赏山峡风光。 游览线路: 停车场卧龙台--快活林--酸枣林--望乡台--观瀑台--玉蝉观月--中华栎树王--神龟探海--五彩石--女娲补天-----簸箕潭--清心岛(狮子岛)--怪石--立龙锅潭--飞龙瀑--八分潭青龙瀑--树根化石--黑龙潭、卧龙洞--滴水岩、众仙驾云--金象戏水--九龙锅潭、九龙瀑--马蹄沟--沐云梯--停车场卧龙台。 |
尖山风景名胜区 | 尖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郑州西南35公里的新密市西北尖山乡境内,溱洧流域古老而神秘,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景区由神仙洞森林公园、凤凰山、飞龙峡、桃花源等组成。 山间云海 神仙洞在尖山乡东,又称“仙宇灵源”,传说是神仙广成子的居所,包括洞、斗龙沟、鬼谷、桃花园、红石林等,面积21平方公里。洞深5000米,与双乳峰和龙沟相连,洞内钟乳、石笋造化成神话人物和宫阁台榭,十分逼真。洞内石柱如玉,两壁石佛,暗河密布,叹为观止。洞外林木葱郁,群山倒映在仙女湖中,还有郑韩长城、神秘鬼谷、天门池、千年古槐、古塞堡群、石窟造像和石器时代遗址,自然人文争艳,多名人足迹。 飞龙峡在洞西10公里处,奇峰怪岩,龙溪贯流,曲折幽深,生态自然。凤凰山森林公园在洞南5公里,风光旖旎,森林密布,有千年古刹香峪寺。区南的桃花源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情景相似。 杏花漫山 每年3月,漫山遍野的杏花繁花似锦,许多百年的老杏树开满洁白的花朵,古朴,灿烂,吸引许多游人流连忘返,给这里带来勃勃生机的美景。 神仙洞 -旅游小贴士: 门票:40元 电话:0371-69225888 地址:郑州新密市尖山乡 |
新密超化寺 | 新密超化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超化寺位于新密市超化镇超化村。建于隋开皇元年(581),寺门匾额书“超化古寺,名刹十五”,时为全国著名佛教寺院之一。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在隋朝全国寺院中,该寺名列十五。唐武则天和唐中宗时,寺内僧侣达2000余人。中宗复位后,分寺治理。后衰败。宋、元时名声又起,历代文人墨客题咏甚多。明、清曾几经修葺,1920年和1930年曾遭两次大火灾。 化寺是因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建,释迦牟尼在传道途中病逝于超化街,而后他的大弟子将其火化,他的真身舍利就存放于超化寺中. 超化寺原分上、中、下3个寺院,上寺在超化寨,中寺在超化塔坡,下寺在超化街内,以下寺为最大。上寺现存房舍3所,为硬山式灰瓦顶;中寺房屋全毁;下寺又名规划中的超化寺“金钟寺”,坐北朝南,现有房舍20所。前有山门,为硬山顶。“超化古寺”、“名刹十五”8个砖刻大字分别镶嵌在二道门前后横额上。与二门相对的是佛陀大殿,大殿宽16米、深12米、高10米;檐下置斗拱,每组斗拱高0.88米、宽0.78米;殿内有12根大圆木柱,殿下以青石为础,建筑宏伟,保持着清代早期建筑风格;殿前5米宽的月台上植2棵古桧树。寺内现存碑碣有北齐造像碑2通,宋、金题铭和碑碣10余方,其中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的诗碑,-“西风袅袅度僧窗,尽得诸山草木香。却恨汴梁三日醉,不来此地过重阳。” 殿前有千年古柏树两棵,一曰“李际遇拴马柏”或“刀痕柏”。 寺西超化寨,建于明代,三面环沟,地势险要,现存明清古民居百余间。 超化寺的传说: “超化塔,金花泉,丈石崖,薄林山,白云庄,龙池潭,刀痕柏,暖水泉”这是超化历史上美轮美奂的“八景”。超化,物产丰富,名人荟萃,最为著名当为超化寺。关于超化的来历,民间流传,与超化寺有关。(其中金花泉,和暖水泉因煤炭开采,已遭到破坏,预计近几年政府会重现超化的八大奇景) 传说,超化寺规模盛大,香火繁盛时期,有上中下三寺,以下寺为最,当时叫金钟寺。历史记载为“名刹十五”,就是说在 全国寺院中排名十五。当时能大到什超化寺规划图么程度呢?人们讲,东边到了大隗镇,西到牛岭谷堆,南到分水岭,北到石坡口,方圆几十里,都属于寺里的产业。 不但如此,寺里还经商开店,几乎把持了当地的所有行业。据说,在寺东边的地方,有和尚开的旅店和饭店,就是今天的东店,是东西往来客商吃住的地方;西边,是一个天然水库,是和尚放养鹅鸭的地方,就是今天的莪沟;水库北岭上,是每天下午鹅鸭出水晾翅的地方,所以,今人把岭北边的绥水河,又叫晾翅河;寺南的草庄是和尚喂养骡马和垛柴草的地方;今天的碾沟是当时和尚碾米的地方;河西沿是和尚建筑水牢的地方;河西塔湾是和尚死后埋葬和建塔的地方。 这样一座名寺,势力也大得惊人,传说是到了南北朝的北周,寺院里的和尚开始骄奢淫逸,无恶不作。因为寺里的势力太大了,谁也惹不起,老百姓只能小心翼翼地过日子,不敢有任何差错。稍有不慎,就会被抓进寺里去。 老百姓每年给寺里种地,收成的庄稼、柴草,绝大部分都得送交给寺里。若有迟延,不是惩罚、就是捆绑吊打,手段非常毒辣,百姓恨透了他们。但敢怒不敢言。 超化寺规划图这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对过往的客商也不放过。当时,江南一带盛产丝绸,丝绸由豫东入新郑、密县,再往西,过洛阳、长安。沿途客商们往返经过超化时,晚上都需要在此住店。店是和尚们开的,他们暗中探察,凡是来往客商带有大宗绸缎和银钱,就趁夜里,派人出寺抢劫,遇到不服的,以货物来路不明为由,干脆把他们连人带货绑弄到寺里,捆绑吊打,甚至投进水牢,活活折磨致死。 在外面,他们欺压百姓,霸占民女,殴打群众,抢劫财物;在寺里,他们更是无法无天,内部生活十分污秽,人们时常发现拜佛上香的信女在寺里失踪。原来,和尚们把骗来的良家妇女藏在秘密修筑的地窟里,供他们淫乐;在寺里,他们还挖掘了许多条从寺里直通外面的暗道。 和尚们的恶行,激怒了当地百姓,他们凶恶霸道、作恶多端的昭昭劣迹后来就传到了皇帝那儿,皇帝非常震怒,他们不但玷污了佛门的清静之地,还直接危害了地方百姓,于是发兵万人,把寺院剿了,僧众被杀了个净光,建筑物也悉数被毁掉,从此金钟寺就衰落了。人们再讲起金钟寺时,就经常说是被剿过的,这样讲的久了,金钟寺就被念成了剿过,后来音念转了,成了剿化,也就是今天的超化。金钟寺就成了超化寺,当地的村成了超化村。 信息来源:满洲里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满洲里市人民政府 |
新密神仙洞 | 神仙洞森林公园位于郑少高速新密西出入口(杨岗北5公里),与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毗邻(相距2公里),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浮戏山三大旅游景区之一。景区由神仙洞、杏花村、桃花园、红石林等组成,总面积21平方公里,是省会郑州的“后花园”。 神仙洞 区内沟壑纵横,林木修茂,环境清幽,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洞内曲径通幽,钟乳石造型奇特,溶洞穿越海拔850米的双乳峰与斗龙沟峡谷相连,长长的地下通道成为森林公园一道独具魅力的奇观。 杏花村十万余株野生杏树,分布密集,规模为国内罕见,杏花盛开时节,漫山遍野似银妆素裹.一片迷人景象.已成为众多摄影家创作采风的基地。这里峡谷深穹,峰峦峻秀,奇石、异木争艳,烟霞妖绕山间。从晋代诗人陶渊明到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神仙洞森森公园不知留下多少先人的足迹。 景区以神仙洞溶洞为主体,由“斗龙沟”、“鬼谷”、“鸡山”三大中心区域组成。长达近5000米的神仙洞是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溶洞,现已开发2100米。主要景点有:惊心石、波纹山、神泉、倒挂金钟、韩湘玉笛、明月高悬、大雪压松、神龟探海、玉树屏风等。洞内曲经通幽,泉水肆溢,钟乳石造型奇特,总面积达成15000平方米,可分为7个大厅。最高处达二十多米,最宽处约十、七八米,最大的厅可容纳数千人,恰是一个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地下宫殿令人向往。溶洞穿越海拔高度为850米的“双乳峰”与“斗龙沟”峡谷相连,长达数公里的天然地下通道更是神仙洞风景名胜区的一道独具魅力的奇观。传说:神仙洞是古代仙人广成子的所居之地,轩辕黄帝曾在此拜求修身之道。 斗龙沟峡谷:四面群山狭持,丛林隐没河道,宛如世外桃园。落差75米的“龙潭”瀑布悬挂于崖石之上。瀑布下依次排列3个大小形状相似的池潭,一个清澈见底,一个黑如墨玉,另一个刚黄如泥潭。传说,这是青龙、黑龙、黄龙由此携轩辕黄帝升天的地方。幽谷、暗河、桃园、溶洞,封闭超常的自然美是斗龙沟区域的一大特色。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张伯声曾为此亲笔题字。 鬼谷墟,密林蔽日,怪石嶙峋。谷底溪水常流,虾蟹畅游,既阴森恐怖,又妙趣横生,是探险,避暑的好去处。在我国的陕西,湖南、浙江、新疆等地都有与“鬼谷”相关的地方,真正的“鬼谷”在哪里?历史学家众说纷云,难以定论。杨成武将军可是偏向于此的。在“鸡山”脚下有一个长达27米的洞穴,是明代成化年间劳动人民开采银矿的遗址。山半腰的一处石穴则是宋代《云笈七签》中记载的“仙人对弈”的胜地。“登鸡山、看日出,一唱雄鸡天下白;观黄河,波涛滚滚东流去,品仙人对弈美妙事,游如画河山神情怡”。是文人对“鸡山”的真情感慨。 地址:郑州市新密市尖山乡伏羲山神仙洞景区 类型:洞穴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371-69225888 开放时间: 8:00-18:00 交通 新密东站—神仙洞(发车时间:8:50、15:50)新密东站每40分钟对发一趟尖山的班车,可乘至沙古堆下车,乘出租车到神仙洞(沙古堆至神仙洞4.5公里) |
黄帝宫 | 黄帝宫,又名云岩宫,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南35公里处,新密东南刘寨乡境内。曾是轩辕黄帝建宫筑殿、练兵讲武、研创八阵图的地方。相传黄帝初战蚩尤失利后,退居此地,潜心养志。用风后、力牧为相,研兵习武,整饬兵马,至今还有养马庄、仓五村、拜将台、宫殿、轩辕门、讲武门等古建筑遗迹。 黄帝宫被誉为“中华人文始祖圣地”、“天下第一宫”、八阵兵法研创地。这里山水秀丽,风光旖旎。自古流传着许多传奇的故事和动听的歌谣:“南京到北京,不如云岩宫。三柏二石一所庙,王母娘娘坐空中。石头缝里长柏树,老龙叫唤不绝声。黄帝风后研八阵,云岩立宫聚群英。”黄帝宫位于武定湖北岸,依山傍水,环境幽雅。人祖轩辕洞内,黄帝与风后的塑像神态悠然,栩栩如生,似在谈古论今,议安天下。讲武场、祖师殿、议事亭和嫘祖草堂,似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大殿四周,使整个殿宇错落有致,层次格外分明。 黄帝宫前,是一水明镜,云霞留影在水溪,柳绿珠映,鸟飞莺鸣,倒影浮沉,粼粼碧波,好似水中一晶宫。对岸有三座鼎足而立的城堡。近前左右两座,犹如宫阙。左边的四周环水,位于情人岛之上,松柏所笼罩。城堡内有风后八阵图碑和供人们旅游度假造型别致的小木屋。右边的坐落在清心岛。最南边的八阵兵俑城,恰似屏风。城堡内数百个兵马俑组成的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黄帝宫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再现了当年黄帝与风后布兵研创八阵的壮观场面。背后,是一弯月状的一泓清水。从玄女岛穿过玄女峡,乘舟仰视,两岸悬崖峭壁惊人,石头缝里长出的松柏青葱密布,犹如三峡缩影,这便是轩辕黄帝宫后景“九龙潭”。潭中有一小岛,岛上建有一所“九龙庙”,又名“龙抓王小庙”,庙旁立有积德行善碑。在潭北尖石岩上,有一带状瀑布,瀑布如喷银吐玉,常年不断,水冲岩声大如龙吟,似惊雷轰鸣,被世人称之为“响水潭”。 景区远眺 这里如画的风景,有人作了客观的比喻,说它“大似盆景,小似西湖”。夜色融照下的黄帝宫更加迷人、浪漫。近几年来,黄帝宫经过开发建设,已成为风景优美的旅游区和避暑胜地,游人们尽情地乘舟在湖面上穿梭。钓鱼台、天然游泳场和水上歌舞厅,给古朴典雅的旅游区增添了无限生机。 地址:郑州市西南35公里处,新密东南刘寨乡境内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3小时 电话:0371-63111097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30.0元 黄帝 (前2717~前2599)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 详细++ 刘寨镇 新密市辖镇。1964年建刘寨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建镇。位于市区东部,距市府20公里。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4.1万。杞密公路、宋大铁路过境。辖王嘴、新寨、老寨、赵沟、东张庄、园林、刘寨、小李寨、崔岗、吕楼、西马庄、宋寨、东马庄、王沟、八里岔、李岗、水竹园、赵贵岗、观音堂、刘窝20个村委会。工业以生产水泥、煤炭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旅游地…… 详细++ 黄帝 (前2717~前2599)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 详细++ 刘寨镇 新密市辖镇。1964年建刘寨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建镇。位于市区东部,距市府20公里。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4.1万。杞密公路、宋大铁路过境。辖王嘴、新寨、老寨、赵沟、东张庄、园林、刘寨、小李寨、崔岗、吕楼、西马庄、宋寨、东马庄、王沟、八里岔、李岗、水竹园、赵贵岗、观音堂、刘窝20个村委会。工业以生产水泥、煤炭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旅游地…… 详细++ |
新砦遗址 | 新砦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砦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新密市东23公里刘寨镇新砦村西部,南临洧水,东部是洧水故道,西部和北部为开阔的平原,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主要遗存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 1979年3~4月、1999年、2000年对该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新砦期文化”确认的学术成果。2002年~2005年10月,又继续对新砦遗址进行了发掘,已初步确定新砦遗址是一处设有外壕、城壕、内壕共三重防御设施,中心区建有大型城址的遗址。 整座城址均掩埋在地表以下,城址平面基本为方形,南以洧水河为自然屏障,现存东、北、西三面城墙及贴近城墙下部的护城河。东墙南北残长160米,深4米;北墙东西长924米,深5~6米;西墙南北长470米,深2.5米。北墙以外220米有一条人工与自然冲沟相结合而成的壕沟,为外壕,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6~14米,深3~4米。城址的西南部地势较高设有内壕,现存西、北和东三面内壕。北内壕东西长约300米,东、西内壕的南部均遭破坏,长度不明。另外,在城址中心区中央偏北处坐落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建筑基址,已经清理出部分夯筑墙体、柱洞、红烧土和活动面等重要遗迹,为新砦期晚段多次使用的大型浅穴式露天活动场所。在中心区以外,发现有手工业作坊区,区内有一个盛放骨头料的窖穴,这个作坊区可能是加工骨器的场所。 新砦城址内出土的遗物数量众多,做工精美。不仅有制作精美的陶器如子母口瓮、簋形豆、双腹豆、猪首形盖钮等,还出土有玉凿、红铜容器等高规格遗物以及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牌饰纹饰相类似的兽面纹、雕刻精细的夔龙纹等,反映出这一遗址的都邑性质。 新砦遗址发现的“三叠层”,即下层为龙山文化层,中层为新砦期文化层,上层为二里头早期文化层,证明了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确实存在新砦期,填补了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早期缺环的空白。新砦城址的发现,对于探索早期夏都、对于判定古城寨城址和二里头遗址的年代与性质、对于研究夏代都城和夏王朝的诞生以及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5月,新砦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新密郑氏祠堂 | 新密郑氏祠堂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完整,规模较大,对研究清代建筑以及郑氏家族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庄公 (前757~前701) 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名寤生,郑武公之子,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郑国第三任国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 前743年郑庄公即位,在平定共叔段之乱巩固了政权之后,与齐鲁结盟假命伐宋,由于郑国势大,周天子企图分解郑庄公权利造成郑庄公不满,而后发生周郑交恶。后繻葛之战中郑国击败周、虢、卫、蔡、陈联军,前719年又击败宋、陈、…… 详细++ 姬友 (前806~前771) 姬友(前806~前771年),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庶弟。史称郑桓公。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亦说凤翔)县。周幽王时他-(亦作司徒),见西周国势江河日下,乃将自己的家族和财物东迁到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与郐(今河南密县东)之间,同商人订立互助盟约,请商人帮他建立新郑国。东周初年,其子郑武公先后灭虢与郐,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是为春秋时的郑国。 周幽王昏庸怠…… 详细++ 郑庄公 (前757~前701) 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名寤生,郑武公之子,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郑国第三任国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 前743年郑庄公即位,在平定共叔段之乱巩固了政权之后,与齐鲁结盟假命伐宋,由于郑国势大,周天子企图分解郑庄公权利造成郑庄公不满,而后发生周郑交恶。后繻葛之战中郑国击败周、虢、卫、蔡、陈联军,前719年又击败宋、陈、…… 详细++ 姬友 (前806~前771) 姬友(前806~前771年),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庶弟。史称郑桓公。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亦说凤翔)县。周幽王时他-(亦作司徒),见西周国势江河日下,乃将自己的家族和财物东迁到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与郐(今河南密县东)之间,同商人订立互助盟约,请商人帮他建立新郑国。东周初年,其子郑武公先后灭虢与郐,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是为春秋时的郑国。 周幽王昏庸怠…… 详细++ 姬友 (前806~前771) 姬友(前806~前771年),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庶弟。史称郑桓公。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亦说凤翔)县。周幽王时他-(亦作司徒),见西周国势江河日下,乃将自己的家族和财物东迁到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与郐(今河南密县东)之间,同商人订立互助盟约,请商人帮他建立新郑国。东周初年,其子郑武公先后灭虢与郐,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是为春秋时的郑国。 周幽王昏庸怠…… 详细++ |
李家沟遗址 | 李家沟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 李家沟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是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考古发掘,了解到其主剖面均包括了从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地层堆积。发现距今10500年至8600年左右连续的史前文化堆积。堆积下部出土有细石核与细石叶等典型的细石器遗存,上部则含绳纹及刻划纹等装饰的粗夹砂陶及石磨盘等。旧石器阶段,在发现典型细石器文化的同时,也有反映相对稳定栖居形态的大型石制品及人工搬运石块。细石器的发现显示该遗址早期居民拥有十分精湛的石器加工技术。所用原料多是不见于本地的优质燧石,而是远距离采集运输所得。数量较多的大型石制品加工简单,器物形态亦不稳定。除有明确人工打制痕迹的石制品以外,还有数量较多的人工搬运石块。这种情况并不见于时代较早、流动性更强的旧石器遗址,而与稍晚的新石器时代的发现比较接近,应该是过渡阶段新出现的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现象。新石器阶段,主要发现是较成熟的制陶技术的突然出现,以及细石器技术的明显变化。北区仅10平方米的发掘区内发现100多片陶片。这一情况说明当时人类就在发掘区原地或附近使用陶器。已发现的陶片均为粗夹砂陶。部分陶片的质地较坚硬,显示其烧成火候较高。与早期的石器工业不同,本阶段仅见个别的宽台面柱状细石核,细石器的应用明显衰落,技术特点也与早期明显不同。虽然还有少量的燧石与石英类原料的石制品发现,但基本不见刻意修整的精制品。 李家沟遗址的发现,从地层堆积、工具组合、栖居形态到生计方式等多角度提供了中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进程的重要信息,较清楚地揭示了该地区史前居民从流动性较强、以狩猎大型食草类动物为主要对象的旧石器时代,逐渐过渡到具有相对稳定的栖居形态、以植物性食物与狩猎并重的新石器时代的演化历史,展示了本地区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填补了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和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之间的缺环与空白。 |
大隗洪山庙 | 大隗洪山庙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隗洪山庙,在新密市东南20.3公里大隗镇洪山庙村,因庙祀洪山真人,故名。始建于元,明、清曾多次续修,清乾隆时期为普济观。 据现存清乾隆三年旧碑记载:“洪山真人姓顾,原籍河北,出生于宋,举进士,以世乱隐居洪山,精通医术,尝奉召,医宋太后,疗兵马,投方辄愈。赐金帛不受,诏封“护国真牧灵应真人”,卒葬洪山。元代在此建庙以示纪念。” 庙座北向南,气势雄伟,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庙内现存建筑16座,房舍44间。有大殿、后殿、药王殿、祖师殿、钟鼓楼、山门等建筑组成。山门位于建筑群西北部,东西长8.6米,南北宽3.8米,高约7米,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大门上额有石质匾额,书写“普济观”三个大字,为清代建筑。大殿,位于山门后,为洪山庙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10米,面积110平方米。后殿位于大殿后17米处,清代建筑,东西长8.5米,南北宽5.5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砖木结构,硬山琉璃瓦覆盖。大殿东侧12米处建有关爷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庙内现存明、清时期碑刻共18块。 大隗洪山庙古建筑保存基本完好,特别是大殿保存最为完整,建筑工艺复杂考究,为中原地区现存古建筑之精华。其石柱上雕刻的图案和内檐拱眼壁上的绘28幅戏剧人物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对研究元代建筑艺术和新密市豫剧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价值。洪山庙是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碑刻众多,对研究古代建筑具有一定的价值。 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