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乐山 >> 夹江县

夹江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是天福集团于2002年投资于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基地,位于成乐高速夹江收费站1公里处,园区占地面积380亩,投资8000万人民币,是一家集茶叶分级包装、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于一体的茶叶企业。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青年文明号”、“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乐山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首批高速公路五星级服务区”等殊誉。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主要分为三大部分:1、特色高速公路服务区。2、茶文化旅游景点。3、川茶的产销枢纽。园内园林式规划建设,亭台楼阁、流泉飞瀑、绿草如茵、茶香四溢,优美的人文景观与现代化的功能设施完美地演绎出天福茶园的独特魅力,使之成为成乐高速公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天福集团目前在中国大陆各大城市开设有1300多家直营连锁店,在台湾、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有200多家直营连锁店,拥有全球最大的茶叶销售网络。天福在四川设生产基地,让川茶与国际销售通道接轨,必将激活四川茶业,带动川茶走向世界。  四川夹江天福观光茶园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青州乡  邮编:614100电话:0833-5910666  信息来源: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青州乡  青州乡位于夹江县城东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距离县城17公里,东南与眉山市青神县西龙镇、罗波乡接壤,西南与本县新场镇毗邻,西与土门乡接壤,北与梧凤乡相连。全乡辖8个行政村,4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人口9256人,幅员面积27.17平方公里。全乡基层党组织设乡党委一个,党支部15各(机关党支部1个、退休支部1个、村党支部8个、非公企业党支部3个),党小组43个。…… 详细++  信息来源: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文物风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夹江县城西2.5公里青衣江畔,东起聚贤桥,西至金像寺,北抵大观山,南达依凤寺。景区依山傍水,海拔高度为380至820米,属亚热带温润气候,面积约4.5平方公里。  夹江千佛岩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文物风景区。主要文物景观有:省级重点文物唐代摩崖造像、金像寺、宋代紫府洞题刻,全国首家手工造纸博物馆,古栈道遗址,点将台遗址,聚贤街民居,关帝庙,金龙寺等。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唐代摩崖造像是我省五大摩崖石窟之一,镌于唐代。处青衣江东岸,在长约600米,高约60米的濒临江面的悬崖绝壁上,排列着162龛、2746尊摩崖造像。造像始建于唐,延及明清。从内容上看,造像涉及我国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建筑、民俗、宗教等各个方面。从艺术上看,造像雕刻精美,神态逼真,自然和谐,极具独特的艺术魅力。观赏千佛岩,使人惊叹祖国艺术宝库中珍宝瑰丽,深深钦佩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众多佛龛组成的艺术长廊不但显示出我过古代石刻、绘画艺术已达到的最高水平,而且对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千佛岩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了环山栈道,铺设了县城至千佛岩的柏油路面,景区便道,县城至千佛岩之间的公交车运输等。成都、乐山、峨眉山等城市都有旅游团队组织游客专程来千佛岩观光旅游,是乐山—峨眉山环线旅游山的重要景点之一。  千佛岩景区内服务设置齐全。水云阁、观澜台、西城楼、望龙坪茶园和餐馆可同时接纳200多人就餐和休息。青衣江水域有游艇、茶舫、鱼舫为游客服务。县城内星级宾馆有高中档餐厅和床位可供游客食宿。游客在城区内可购买夹江国画纸、豆腐乳等地方特产。千佛岩景区交通方便,邮电、通讯设施完善,是乐山市北大门上的重要旅游景点。  地址:乐山市夹江县城西3公里处  类型:峡谷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夹江千佛岩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岩石窟兴建于唐代,主要龛窟建造于盛唐时期,清代和民国时期开凿少量龛。1956年夹江千佛岩石窟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经四川省文物局复查后再次重新公布千佛岩石窟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千佛岩石窟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夹江千佛岩石窟位于夹江县漹城镇西2.5公里的大观山下,位置在东经103°32′26″,北纬29°45′12″,海拔420米。滨青衣江北岸,东起聚贤街小牌坊、西至纸博馆围墙、北至大观山顶、南至青衣江北岸、长约1.2公里、宽约0.7公里,海拔高度为380至520米。摩崖造像位于沿江石壁之上,滨青衣江东岸,石龛造像集中区延亘600余米。造象最高者离地面约20米,红砂石质,深浮雕,现尚存162龛,佛像2470尊。主要内容有:净土变、观音龛、地藏龛、说法庄严龛、毗沙门天王龛、一佛二菩萨等。其中最大者龛高340厘米,宽220厘米,深180厘米,一般龛面积约一平方米左右。  夹江千佛岩石窟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1、历史价值:千佛岩石窟的造像及造像题记,最早镌刻开凿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是盛唐期间佛教在川西盆地传播、发展状况的见证,是川地现存唐代摩崖造像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千佛岩石窟系民众自发镌刻,较川西其他摩崖造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表现在龛体内容的组织和造像的艺术手法之上。  千佛岩摩崖造像除具有唐代造像的特点外,还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专家称为“新异的盛唐体”。除此以外,千佛岩造像在音乐舞蹈艺术、镌刻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实物证据。  2、艺术价值:  千佛岩石窟造像生动、活泼的表达了盛唐时期人物形象。从镌造艺术上看,千佛岩造像风格多样,地藏变龛采用大刀阔斧的简洁写意;净土变龛采用精细的工笔;弥勒佛龛的圆雕采用写真;力士金刚则采用抽象夸张的手法。  千佛岩造像十分生动。虽然塑造的是神,但却具有活脱脱的人情味和各自的性格特征。在这里,处于佛教最高地位的佛祖没有冷漠的神态,而具有宽容慈祥的面容。头戴披风,身着袈裟,脚穿草鞋,憨厚朴实的地藏形象,独具风格。千佛岩的观音却有着不同的丰姿:圣观音容貌俊秀,娴静虔诚,手拿净瓶,丰肩裸臂,一双智慧的眼睛中显示出悲天悯人、欲笑又忍的神态,显得亲切又不失尊严;千手观音结跏趺坐于莲台上,俊美的脸上射出庄严的目光;数珠手观音身着无袖天衣,亭亭玉立,飘然欲动,恰是唐代美女的化身。  保护范围:东至千佛胜景牌坊,西至天生桥,北至1号龛所在岩体向北外延30米、濯缨堤向北外延35米,南至青衣江河岸。占地面积约2.72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停车场东界,南至依凤山北坡海拔550米以下,西至手工造纸博物馆西侧围墙,北至距大观山公路南侧10米为界。占地面积约127.24公顷。  

天仙关

  天仙关,俗称关子门。天仙关附近尚有紫府洞、千丘观、灵泉等著名景观。去天仙关经夹江千佛岩横渡青衣江,溯石面埝坎约二里许,往左过桥上山。山路蜿蜒曲折,石级如梯,或间有缓坡,异石横卧于道旁;层层梯田毗连,果树掩映农舍,烟村暧然,景色幽雅。爬山徐行二十多分钟,仰视前有高崖耸峙,峭壁千仞,“高山仰止,其则不远”了。  临近天仙关,石阶陡立,石壁如屏,崖高约三、四十米,巨岩石间有缝,路沿石缝凿开有阶梯而上,不知何年落下一天然多棱巨石,恰好盖于巨岩石缝上面,形成天然关口的景观。行人经此,必穿其下,单行巴手而过,有人相对必须侧身停留相避,无不谨慎戒心。凡人至此,足可领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写意。  天仙关被前贤赞誉为“龙门”。崖上四时野花飘香,尤以春夏杜鹃花为盛,崖上有两茏巨大杜鹃花,树龄达百年以上,每到开花季节,老远便能看到崖上火红一片的杜鹃花。天仙关上植被繁茂,树、竹蓊郁葱茏,险峻秀丽。伫立天仙关上,歇息解乏,俯眺雅水奔泻,洲渚阡陌,春意盎然;瞩望青衣江对岸茅坝、周岩:“绿野横烟含远树,长汀白沙草纤纤。”真是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天仙关崖壁上有古代摩崖造像数龛,赵公元帅造像坊额题记“福得云路”,楹联云:“大开心眼看玲珑;小立关头消碍障。”细嚼联意,正应爬山稍息减累,欣赏此地自然奇景的趣味。      

杨公阙

杨公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公阙建于东汉晚期,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夹江县甘江镇双碑村,西邻响堂坝,北临甘江河。杨公阙(以阙基为准)东延5米,南延5米,西延6米,北延30米围墙以内为保护范围,围墙外周边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双阙东南约300米处突起的平台高地,曾经发掘出汉砖、古陶、石避邪、铜铁器皿等零散文物,推测为杨公阙墓葬所在地。  杨公阙为墓阙,座南向北,双阙相距13米,阙高4.68米,宽1.2米,厚0.88米,红砂石质,各由10块巨大厚重的坚硬红石重叠堆砌而成,双阙主体保存较好,结构可分为阙身,阙楼,阙盖三部分,阙身呈方形,阙搂刻有多种浮雕图案,如横梁斗拱仿木建筑浮雕,镌刻精美,图象生动,线条流畅,简练有力,但风蚀较为严重。西阙于南宋淳熙年重建,阙身镌有“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字德仲墓道”16个字。西阙正面还可以看到残缺不全的两行大字,每字高16厘米,宽22厘米,其中“双故益”、“君讳宗”几个字是原来刻的,隶书字体,笔力劲,“杨府”、“仲墓”几个字为后人在补刻,笔势大不如前。东阙主体也因年深日久,风蚀剥落严重,阙身已经看不清楚原有字迹。  杨公阙整体保存较好,极具考古研究价值,因此1956年和1981年两次被四川省政府评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申报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双阙神道中轴线为界,向东、西两侧外延20米,向北外延25米,向南外延42米。占地面积约2680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西、北外延100米,南至响堂坝民居聚落区村道北侧。占地面积约9.19公顷。  

金像寺摩崖造像

金像寺摩崖造像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金像寺摩崖造像位于夹江县漹城镇千佛村。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保存较完好的明代摩崖造像群落。1982年文物普查发现后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金像寺摩崖造像镌刻于明代中期,共有6龛,造像60余尊,分布于金像寺遗址前后崖壁上,坐东北向西南,均为红砂石质,面积约400平方米。主要龛窟有:千手观音龛、三世佛龛、弥勒佛龛等。2--6号龛较大,其中3号龛高5米,宽4.5米,深3.6米,圆弧顶;龛中镌千手观音一尊,结跏跌坐,高2.9米,有11个头,240只手。4号龛前有明代成化年造像碑记,另有山神、牛王等,造像保存较好。5号龛高3.8米,宽6.1米,深2.7米;龛中镌三世佛坐像,结跏趺坐,两侧镌文殊普贤,骑青狮白象;该龛主体感强,文殊普贤近乎圆雕之作。该处摩崖造像反映了当时石刻艺术的风格。  金像寺造像有多方面的文物艺术价值。从布局上看,金像寺造像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特别是一些大型龛窟,整体布局独具匠心。从形式上看,夹江金像寺造像受传统束缚较小,特别是在造像排列组合上,敢于打破佛教常规,自由布局。金像寺现存一通造像记事《种德传芳碑》记载金像寺始建时的“焚献”活动。对考察明代时期佛教情况有着重要意义。

手工造纸博物馆

  手工造纸博物馆是全国第一家手工造纸博物馆、全国十大专业博物馆之一。座落在千佛岩风景区内的?玉泉旁,前临青衣江,后枕千佛山,依山傍水,另具一格。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58平方米。  馆藏文物和实物标本2300余件,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明代以来手工造纸的86个品牌、130多个花色样纸,张大千30年代在夹江研制、改良并监制的“大风堂造”书画纸和古板本契约也弥足珍贵。造纸博物馆共分四个展厅:“功垂千古”展示了手工造纸的历史沿革,“作范后昆”以夹江手工造纸的工具、原料等实物表现了手工造纸的工艺流程,“古径流风”展出各类纸品、纸加工品、史料已经使用夹江纸的各类书画作品、书记报刊等,“蔡伦纪念馆”塑有蔡伦坐像并陈列有反映夹江手工造纸的碑刻。并陈列有数百品种的古今中外名纸和全国著名书画家的数十幅夹江书画纸作品。  为使人们更真切地了解夹江手工纸生产神秘有趣的技术,博物馆设有手工纸生产操作表演坊,收集陈列有原始的抄纸机具,游客在作坊内可亲自参与抄捞纸,体会这项神奇工艺的生产乐趣。  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集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跻身于独具中国特色的九个专业博物馆的行列,是历史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夹江烈士陵园

  夹江烈士陵园安葬革命烈士共有420人,其中夹江籍革命烈士17人,老红军烈士1人。每年清明节前后,驻夹部队部官兵和城区中小学生们都纷纷前往夹江烈士陵园,瞻仰和缅怀革命先烈,以实际行动表达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

碧云山野公园

  碧云山野公园,俗称二郎庙,在乐山之北、夹江之南均三十里的接壤处。景区内有南宁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兴建的碧云亭。杨翚的《碧云亭记》近九百年来使历代登临者深受启迪,流传至今。  公园历史  1988年春,夹江县人民政府以亭为名,辟地兴建公园,并与二郎庙连为一体,使得这一著名古迹一扫岁月蒙尘,重新焕发出古代文明的光彩。二郎庙内供俸有李二郎(李冰父子)、杨二郎(杨戬)、赵二郎(赵昱)的塑像。“三位二郎功高威赫长享人间烟火,一篇亭铭文采风流妙笔传神百代”。  公园特点  碧云山野公园,北依九盘山,南濒青衣江,占地约十三公顷,山前江流环绕,碧水轻舟,绿野田畴,烟村棋布,园中山路蜿蜒,奇峰异石,地涌甘泉,松涛竹韵,殿宇深藏,阁亭高耸,景色多姿多彩,是夹江的另一“青衣佳处”。  主要景点  著名景点有:二郎庙、九盘羊肠、碧云亭、丈人峰、明目泉、汉崖墓群、碧云山庄、松林听涛等。在距乐山市区和夹江县城均十余公里的成乐公路干线旁,坐落着宋代始建的碧云亭和供奉李冰父子的二郎庙,其地已辟为碧云山公园。公园面积十三公顷,地名九盘山,东依王高山,南临青衣江,西濒盘渡河,北连棉花坡,园内风光秀丽、奇石峥嵘、松涛竹韵,野趣迷人。其地扼守嘉阳驿道、青衣要津,古人称之:“屏蔽漹南垂带砺,纲维汉北锁江关。”这里过去曾是乐山往夹江、上成都、去雅安的必经之地;也曾是上通雅安,下达乐山的黄金水道重要码头之一。从宋代到解放初期,历经数百年,这里一直香火鼎盛,每岁春秋两度庙会,热闹非常。后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其它原因,这一佳景胜地日渐衰落,“养在深闺无人识”了。  公园历史文化  碧云山公园以宋代始建的碧云亭得名,被人称为“九盘胜境”。“九盘羊肠”为夹江风景名胜的十景之六。此地历代吸引南来北往商贾游客前来观赏,文人雅士争相登临,作赋咏诗,公园内地貌多姿,怪石横卧,山路蜿蜒,松林苍翠,潇洒秀丽。近观青江滔滔,碧水轻舟;远眺群山如黛,烟云浮流;茫茫松海,葱茏蔚然,一望无际,四季景色优美,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非常丰富。  碧云亭是公园的标志建筑,碧云亭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宋人杨翚着文《碧云亭记》流传于世,亭名得自江淹诗:“日暮碧云合”,意在怀远惜别,感时愤世。为嘉州人写嘉州景物并抒发感情不可多得的佳作。其亭年久倾颓,至清代仅存碑记、遗址。光绪四年夹邑乡绅杜秉诚倡捐补建,亭为塔形,高五丈,七层四方,未设门、梯,以青瓷片镶嵌碧云亭三字。亭的位置突出,色调淡雅,数十里外均可见其英姿。  改革开放以来群众光复碧云亭之念日切,公园建立后,领导关注,热心筹划,多方集资,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于1994年冬动工,95年夏完成了碧云亭的修复,到公园游憩,登碧云亭,六面看河山,“千村绿波摇舞,十里茶丛鹃染,飘然画中间。”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公园内盘渡河畔有宛如“千年老翁俯瞰江流”高达数丈的天然奇石丈人峰。杨翚在《碧云亭记》云:“石挺出于山旁,高丈有二尺,圆若砻错,上锐而下广,癣痕斑谰,如抱箨焉,俗呼为石笋。”石笋呈纺锤形,总高度约12米,近观:口、耳、鼻、咀俱全;远望:恰似一老翁伫立山旁。  碧云山野公园旁边山崖刻有竖写楷书“丈人峰”三字,字约盈尺,笔势遒劲有力,引人注目。旁边原有小字,风霜剥落,漫漶不可辨认。乡人传说“丈人峰”三字为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所题。人们就将本是山峰名的丈人峰,讹传“石笋”为丈人峰了。“身已离山脚连山,似跨雕鞍未上鞍,何事长留江边站,望断孤帆过雅安。”这是今人对这一景色的描绘。奇石丈人峰耸峙高崖之侧,饱经千年风霜,静看人世沧桑,雄健奇屈,堪称川南一绝。  公园建筑特点  公园内现存的古代建筑,为清代修建的川主祠,现称为二郞庙。近年将木城镇小学内的古代建筑文昌宫迁建到二郞庙改为玉皇殿。二郞庙中主要祀奉“功在蜀郡,泽沛川民”的李冰父子,还塑有为民治水的隋代嘉州太守赵昱、宋代名医皇甫坦等历史人物,另还有玉皇、王母、火神、财神、谷王诸民间神祗塑像,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姿势、仪态、衣着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公园内还有许多汉崖墓,有的仅深数米,最深的达29.5米,其中一墓室前有刻字:“元和囗囗十二月廿三日囗囗造冢”,足证它是东汉遗物。碧云山野公园景点特色图片(15张)有数龛摩崖造像,还有“龙吟虎啸”斗大字,推测为清代嘉庆年间镌刻造像、题咏。据《夹江县志》(民国版)记载,二郞庙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及六月“川主会”、九月“香灯会”(两季庙会)万众聚首,热闹非凡。  公园内植被繁茂,树种以松为主。幽岫含云,岩壑之间流翠泻珠,汇集成泉,乡人称为“明目神水”。树丛间有热杉、大头楂、翠柏,林下野生杜鹃、栀子、蔷薇及蕨类植物。“九盘多青松,遍布山岭峰。翠绿遮荫处,游人诗兴浓。品茗枝柯下,玩耍入林中。归去思妙景,再来听松风。”经过十余年的开发建设,碧云山公园已建设成为了人们游玩、度假的理想胜地,每年游客达十万人次之多。近年来,公园坚持以“提供休闲场地,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宗旨,加强了环境的改善,增加了投资,除完成会议、客房、餐厅、停车等配套外,还增设了儿童游乐设施、0式休闲室,开辟了桃树林,新修了神水殿,改造了厕所,硬化了部分场地,使公园面貌焕然一新。  “望断羌水秋色,碧野清秀,天然图画,古今情未了。”“来朝挂帆去,回首意茫茫。”凡到碧云山公园的游客,无不留下美好的印象。

紫府洞

  紫府洞在南安乡白岩村境内,与千佛岩仅一江之隔,系人工开凿而成。从灵泉渡口过青衣江,沿江边直上化成山,半山坡上,峭壁合缝如门,成一狭长孔道,顶覆巨石,路若天梯,自成险隘,岩-“天仙关”。穿过天仙关上行半里,便来到了古灵泉观、白蟹井遗址,岩间有一个大型石洞,这便是紫府洞。相传是汉代李阿炼丹“飞升”之处,洞门上有“紫府”二字,字大如斗,洞深三丈,洞高约七尺,宽六尺。据县志记,此洞又名“仙掌洞”,洞门有李阿“飞升”时击石留下的掌迹。  洞中有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端平二年(1235年)游记两则,盛赞洞前风光:“跨龙门,饮蟹泉,摩仙掌,扣丹灶,风日  熙明,万籁顿息,清奇之兴真胜蓬莱矣”。洞中还有道教造像数尊。   

牛仙寺

牛仙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牛仙寺摩崖造像集中在白龙村四组的山岭间,范围南北长约150米,宽约100米,山崖高约20米。据夹江县八十年代文物古迹普查时统计,整个摩崖造像的佛像群落共计有254龛,刻像达3400余尊,其数量现在成为了夹江县境内造像龛数最多、佛像尊数最多的石雕刻佛像艺术群落。  牛仙寺摩崖造像的总体造像规模比千佛岩小,造像的年代、场景、人物、内容基本与千佛岩相同。全部龛形以正方形、长方形平顶为主,个别为塔亭形。位于北面崖壁的造像与千佛岩差异的是多数人物造像略小些,另外使人注目的是许多龛框上刻有花边浮雕装饰,雕刻的线条流畅、显得十分优美。位于南面另一山崖的造像,较为宏观,有一窟当地人称呼为“大堂屋”的造像,凿刻在高约十多米的悬崖上,龛形略显长方形,高约2米多,宽约2米,深度约1。5米。雕刻的佛像排列有序、层次分明、大小均匀,里面三方密集,数不胜数。在旁边不远处有一塔亭形造像。其总高度达2。5米左右,涂有色彩,基调为白,人物形态为跏趺式,高约1。2米,可能为观音造像。此处的造像内容有净土变、三世佛、千手观音、天龙八部、一佛二菩萨等。  牛仙寺摩崖造像建造的年代确切记载为唐朝,在编为225号一窟造像壁上清楚的镌刻有:“八部龛一所,右弟子杜渐及妻向氏,造囗件切听求为供养;后妻杨氏、男元直、妻罗氏。元和十五年六月二日(公元820年)。”此处“元和”为唐宪宗(李纯)年号。另一编为220号佛龛,高1。7米,宽1。6米,壁上题记为:“时以咸通十五年三月十五日砌毕(公元872年)。”在编为183号的壁上题记有:“绍兴丙寅(宋高宗十六年)二月二十三日广汉仲昂来观(公元1146年)。  牛仙寺院建筑传说很宏阔,为一得道高僧创建。由于建寺院时牛用力最多,寺院修筑完工,牛皆仙去,石岩间尚存有牛蹄仙迹,又还有脱化地名牛皮沟。牛仙古迹被前贤誉为夹江县风景名胜十景之八。明杨芷(湖北安陆人,嘉靖进士,隆庆‘1567—1572年中任四川按察司副使)题《牛仙古迹》:“招提境静白云浮,胜迹留仙石上牛。绿暗苔深犹见迹,青摇草茂不闻收。东皋问喘人何处,南陌鞭敲事已幽。凭吊高冈情未已,夕阳空听牧童讴。”从这位明代杨副使的诗意得知,牛仙山在他那个年代早已成为“古迹”了。唐代佛教文化兴盛,寺院僧徒及善信人等在数百年间陆续建造寺院,又在寺旁边凿崖造像,可以想见在唐宋两代牛仙寺院是多么的兴旺,场面是多么的壮阔。从上述的183号龛壁题记上证实,早在古代牛仙寺及其摩崖造像就成为了各地游客、香客的朝觐之地。从地理位置看,在一段时期里同附近丹棱县杨场镇的竹林寺、牛仙山麓的大清凉寺,均为享誉一方的名胜古刹。  牛仙寺摩崖造像有部份垮塌,损坏处较为零乱,疑为地震所致,也有少数是人为破坏。其余除自然风蚀外,保存还较为完好。此地还有许多美妙传说,其中阁老洞、阁老湖引出一段佳话。附近大佛岩的摩崖造像及鹰嘴石、马鞍石都有一些精彩的故事。据当地人说,此处俗呼为:“佛佴岩”。近几年来以此地佛像多于千佛岩的原因,有人将此处称为“万佛岩”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庞坡洞天

  庞坡洞在木城镇新农村境内,相传是汉代庞德公隐居之处,洞口有“庞坡洞天”四字,洞前有几处摩崖造像,刻佛数百尊。并有明人游记碑刻。据县志记载:“洞中深不可测,游人烈炬游之,将十里许,闻有鸡犬水声,惊怖而返,后无敢入者。”明人张凤羾(音洪)著文说此洞“深无尽止,僧百炬以往未半辄返”。  据有关部门组织人员探洞,查明此洞系天然洞穴,中分三层,洞中有“山”有泉,山洞前后相通,前洞在山北,后洞在山南。但洞中大洞套小洞,小洞通大洞,最小的地方仅能容一人仆地爬入,且地形复杂,至今无人敢深入探究。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峨眉山

峨眉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峨眉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四川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峨眉境内,距成都约一百六十公里,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里处。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在我国的游览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说是最高的一个,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体南北方向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丽。其山脉绵亘曲折、千岩万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峨眉山像一道巨大的翠屏,耸立在成都平原西南,遥望弯曲柔美的山体轮廓,犹如少女的面容和修眉,于是人们很早便称它为“峨眉”。纵横200余公里的峨眉山,与“亚洲脊梁”昆仑山的支脉邛峡山相连。峨眉全山由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山组成,一般游人所到,主要是奇峰攒聚、名胜荟萃的大峨山,这就是今日人们通常所说的“峨眉山”。  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峨眉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伏虎寺万年寺洗象池报国寺迎宾滩峨眉山月自然生态猴区息心所峨眉山白龙洞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乐山大佛,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和国家4A旅游区。  景区周广17.88平方公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山下江河争流、波光云影、沙鸥翔集、帆影点点;山上繁花似锦、茂林修竹、朱楼画檐、丹崖峭壁。有世界第一——乐山大佛、自然和人文奇观——“巨型睡佛”、西部普陀——乌尤寺、东汉麻浩崖墓、佛教艺术荟萃——东方佛都、宋元遗址——三龟九顶城、弥勒经变故事——佛国天堂、水上游江观佛诸壮景。此外,尚有著名历史文化景观和景点:离堆、尔雅台、海师洞、凌云寺、灵宝塔、龙湫虎穴、九曲栈道、东坡楼、注易洞、下观音寺、千峰洞、沫若堂、璧津楼、碑林、梅园、渔村等。历代名士墨迹众多,佛教文化氛围深厚。  景区依山傍水,风光旖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恰似天然画卷,美不胜收。或拾阶登临,或游江观瞻,荡漾于青山绿水间、浸润于诗情画意中,足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世界著名的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为弥勒坐像。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载。  1996年12月6日,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82年2月24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可围坐百人以上,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为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达90年。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0,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离乡别家,来到乐山凌云山下当和尚。凌云山下乃三江汇聚之处,每当汛期,山洪暴发,洪水便似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常常毁坏农田,倾覆舟楫。  为了制服江水,海通和尚立志开凿一尊大佛来镇住水妖。首先便是资金问题。海通和尚为了筹集资金,四处化斋,积少成多,经过数年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开凿之日,万众瞩目,喜形于色,但地方官吏却趁机刁难,声称要收取建造和保护费,否则不让开工。海通和尚十分气愤,斩钉截铁地说:“你们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走佛财!”地方官吏面带嘲弄的神色说:“你要真给我们眼珠,我们就不要你的佛财!”海通和尚马上拿出尖刀,自剜其目,用盘接住,捧到官吏面前。地方官吏大吃一惊,吓得赶紧逃离现场。海通和尚忍住剧痛,一挥手,大佛立刻开凿。海通和尚死后,他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经过90年的努力,乐山大佛终于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通高70余米,头高约15米,头项上可置圆桌。耳长7米,眼长3.3米,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肩宽28米,可做篮球场。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  前几年,有游客发现乐山大佛背后的山像睡佛,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寓意更加深刻。  人们观赏这尊历时90年的唐代佛像,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他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他的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其实,细究他的形体结构,是很有趣味的。  网址:http://www.lsdf.cn/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黑竹沟

黑竹沟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导游  黑竹沟,至今能亲临其境的旅游者甚少,由于媒体的披露,人们时有所闻,它以其新、奇、险的特点,吸引着为数众多的摄影家、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深入其中探险揭秘。有人说她是“恐怖魔沟”,有人说她是“中国的百慕大”,又有人说她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小山沟,不管怎么说,黑竹沟是一块有争议的处女地。 看点  神秘的山雾:黑竹沟由于山谷地形独特,植被茂盛,再加之雨量充沛,湿度大,山雾是这里一道独特的景象。迷雾缭绕,浓雾紧锁,使沟内阴气沉沉,神秘莫测。此处的山雾千姿百态,清晨紫雾滚滚,傍晚烟雾满天,时近时远,时静时动,忽明忽暗,变幻无穷。据当地彝胞讲,进沟不得高声喧哗,否则将惊动山神,山神发怒会吐出青雾,将人畜卷走。考察者分析,人畜入沟死亡失踪原因,迷雾造成的可能性很大,人若进入这深山野谷的奇雾之中,地形又不熟,很难逃脱这死亡谷的陷井。当地人和考察者总结出这样一个顺口溜,“石门关,石门关,迷雾暗沟伴保潭;猿猴至此愁攀援,英雄难过这一关”。彝族同胞自豪地告诉我们,黑竹沟是一个金山银地,连雾也舍不得离开。这里“盛产”的雾,扑朔离奇得象软绵绵的飘布,一旦深入其中,便会把你包围,把你吞没。这里的雾为什么这样变幻莫测?为什么会导致伤亡?雾气会不会含有其他成分?这些都有待人们去研究与探索。 介绍  黑竹沟位于峨眉山西南约100多公里的峨边彝族自治县,地跨乌斯合镇、勒乌乡和金岩乡,面积约180多平方公里,它地处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间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重峦叠蟑,溪涧幽深,迷雾缭绕,给人一种阴沉沉的感觉。这里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复杂,生态原始,加之彝族古老的传说和彝族同胞对这块神奇土地的崇拜,并曾出现过数次人、畜迸沟神秘失踪现象,于是给入一种神秘莫测之感,也产生了众多的令人费解之谜,让人目瞪口呆。  不过这里民族风情古朴多彩,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景区内生态原始、物种珍稀、山势雄险、古树参天、珍禽比冀、奇花争艳、瀑布飞悬、云岚缭绕,虽险奇神秘,但景色别有一番原始大气之美。 交通  黑竹沟景区离成都246公里,乐山144公里,峨眉山114公里,距峨边县城63公里。可在成都新南门车站乘车到峨边县后转车前往黑竹沟镇,上山没有班车,只能包车或搭乘便车。  自驾车线路:从成都沿成乐高速公路直达乐山,在正对峨嵋山“天下名山”牌坊处往左沿省道306线行使,到达峨边县,再沿峨边-美姑公路前行到黑竹沟镇上山进入黑竹沟景区。

乐山郭沫若故居

乐山郭沫若故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乐山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位于沙湾城区文豪街315号,背负绥山,面向沫水,故居名由启功先生题写。距成都150公里,乐山市35公里、峨眉山市25公里。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一座中式穿斗结构平房,由四进三井和一个后院组成,有大小房间36间,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占地面积2148平方米,至今保留古朴风貌。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8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乐山郭沫若故居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沫水街中段,这里是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学习的地方。2006年05月25日,“乐山郭沫若故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沙湾是当代大文豪郭沫若的诞生地,郭老在这里度过童年时代,留下了不少珍贵文物和史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沙湾,"绥山毓秀,沫水钟灵",这正是历代文人对沙湾的赞誉之词。  郭沫若故居座北向南,背负绥山(即峨眉山第二峰),面对沫水(即大渡河),由一座三进中式木结构小四合院和一个小后花园组成。故居创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后经逐步扩建,至郭沫若父亲郭朝沛经营家业时,达到如今规模,共有大小房间36间。今天,它仍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郭沫若早年的诗作《早起》、《茶溪》、《村居即景》等即作于此。  郭沫若 (1892~1978)  郭沫若(1892一1978)。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 详细++  郭沫若 (1892~1978)  郭沫若(1892一1978)。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 详细++

夹江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漹城镇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黄土镇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甘江镇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界牌镇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中兴镇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三洞镇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吴场镇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木城镇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华头镇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甘霖镇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新场镇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顺河乡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马村乡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土门乡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青州乡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梧凤乡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永青乡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迎江乡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龙沱乡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南安乡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歇马乡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麻柳乡 夹江天福观光茶园 夹江千佛岩风景区 夹江千佛岩石窟 天仙关 杨公阙 金像寺摩崖造像 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烈士陵园 碧云山野公园 紫府洞 牛仙寺 庞坡洞天

夹江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