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开封 >> 祥符区 >> 杜良乡

杜良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朱仙镇岳飞庙

朱仙镇岳飞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朱仙镇岳飞庙位于中国四大最美村镇之一的朱仙镇,著名的运粮河西岸。据《祥符县志》明.何孟春《岳词碑记》载:“宋鄂侯忠武王庙,始建于鄂,再建于杭,三建于汤阴,而今建于梁城南朱仙镇。在鄂者,王开国地也,王冤白时已建;在杭者,王墓在焉;在汤阴者,父母之邦……而朱仙镇者,王之功,于是,为报王之忠愤所不能忘者也。”  朱仙镇是岳飞建功立业,班师回朝之地。岳庙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正德四年,万历三十三年,清顺治十七年,民国十四年进行了不同规模的扩建和修缮。1986年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重建,1991年对外开放。  岳飞庙位于开封县朱仙镇镇内。据《祥符县志》(明)何孟春《修岳祠碑记》云: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布政使吴节,知府张岫修建了岳飞庙,当时占地70亩。庙坐北向南,三进院落,殿堂恢宏,碑亭林立,刻绘塑铸丰富多彩。建筑有山门、配殿、拜殿、大殿、碑楼和寝殿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全国四大岳庙(故乡汤阳,葬地杭州,封地武汉,功业顶峰开封)之一。经历了500余年的风雨,有多次修整:明正德四年(1509年)、隆庆四年(1570年)、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天启二年(1622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6~1990年,又对山门、配殿、碑楼、大殿和围墙进行了大修,基本上恢复了旧观。  该庙门前有巨大照壁,山门3间,进深2间,绿色琉璃瓦歇山顶,青石台阶,古朴庄重。进山门两侧,即新修复之东西配殿,中轴线上一高台基原为拜殿址,今已不存。有铁铸五奸跪像,五奸是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罗汝楫,此5人狼狈为奸,诬陷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致岳飞于死地,受到后人的唾骂。再向北、为4座碑楼,其中《满江红》和《送紫岩张先生北伐》两块碑,字体奔放,苍劲挺拔,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其余两块一为《重修-穆王庙落成碑》,一为《朱仙镇岳鄂武穆王庙记》。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绿瓦盖顶,飞檐凌空,雕窗画栋,檩上尚存天启二年(1622年)墨记,今经翻修,重现了昔日之威武气势。殿中央为新塑高大的岳飞坐像,端庄威严,正气凛然。大殿后为寝殿,内有岳飞夫妇便装铜像,淳朴憨厚,和蔼可亲。  庙东侧新修碑林,诗词歌赋题咏岳飞的功绩,表达人们对岳飞的敬仰。  岳飞庙东邻为关帝庙,坐北朝南,原建筑极宏大,是清代山西商人集资建造,有山门、钟鼓楼、大殿、春秋楼、戏楼等建筑。1927年庙废,现存大殿5间,1986年,又在殿前重建东厢房6间。庙内存有石碑2通,一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重修关帝庙碑记》,一为乾隆四十年(1775年)《移修舞楼碑记》。  朱仙镇岳飞庙是河南省重点文保单位、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大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庙现占地18亩,三进院落,由山门、东西厢房、拜殿、大殿、五子祠、五将祠、岳庙碑林组成。岳庙内现存有岳飞夫妇珍贵青铜鎏金像、《送子崖张先生》等古碑,清云古钟一口。岳庙周边有岳飞点将台、青龙背抗金古战场、岳飞拴马槐等遗存。岳飞庙是社会各界瞻仰拜谒民族英雄岳飞的游览胜地。  地址: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岳庙大街  交通  郑州→洛开高速→金明大道→大梁路→金明东街→晋安路→开封  类型:历史建筑祠堂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8:00-17:00  交通:  客运西站坐车,7元  门票:  20元  岳飞 (1103~1142)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北宋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 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 宣和四年(1122)初,岳飞初次从军。同年十月,在北宋攻辽战争中,曾到达辽燕京…… 详细++朱仙镇岳飞庙   岳飞 (1103~1142)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北宋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 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 宣和四年(1122)初,岳飞初次从军。同年十月,在北宋攻辽战争中,曾到达辽燕京…… 详细++朱仙镇岳飞庙

天成号

  尹国全是开封县朱仙镇年画著名老字号“天成老店”第五代传人,自幼学艺,全面掌握了木版年画的雕版、套印技术和植物染料调配炮制绝技,改革开放以来,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发展的作品,几乎都是他翻刻的新版,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生存、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朱仙镇位于开封南四十五里(属开封县所在地古称祥符县)该镇古时商业繁荣,人口稠密,加之运粮河贯穿镇中,水路通达四方,优越的地理环境吸引着中外商家和游客。朱仙镇木版年画源于唐,兴十宋,盛于明清,衰于清末民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声誉海内外,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的源头,朱仙木版年画雕版独特,套印精巧,木料考究,用纸原始,颜色纯正。具有构图饱满匀称,画面内容丰富,线条简练粗犷,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明快鲜艳,颜料久不褪色等特征,是我国民间工艺之奇葩瑰宝。2002年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来抢救这一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文化遗产名录。但能全而掌握年画雕版、印刷、调色的老艺人已寥寥无几,尹国全便是目前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命名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唯一的传承人。国全是开封县朱仙镇年画著名老字号“天成老店”第五代传人,自幼学艺,全面掌握了木版年画的雕版、套印技术和植物染料调配炮制绝技,改革开放以来,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发展的作品,几乎都是他翻刻的新版,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生存、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电话  0378-6713237  类型:手工作坊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开封市西南朱仙镇  

朱仙镇清真寺

朱仙镇清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仙镇清真寺初建于北宋太宗年间,扩拓于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重修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整个寺院占地9000余平方米,在全国百大清真寺中,其建筑风格和装饰均属罕见,据说,岳飞大战金兵时元帅府就设在寺内。  当时岳飞在寺里乘凉的槐树,被群众称为“相思槐”的国槐树,现仍在寺里保存,寺里尚保留一座清嘉靖十年的阿拉伯文碑,记载当时朱仙镇穆斯林朝拜真主的盛况,是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阿文碑。全国文物普查时,该寺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仙镇清真寺位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东南隅的老虎洞街,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年(1737年)重修,是开封境内现存最大的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清真寺坐西向东,现存建筑有山门、厢房及大殿等。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脊上有宝瓶一个。门外有八字闪墙与山门相连。山门前后檐由八根石柱支撑,柱上镌刻有山水、花鸟图案。山门布满木雕,平板枋,大栏额为高浮雕,小栏额,拱眼为透雕,刻技精湛,美不胜收。大殿为勾连搭式,由前后二个建筑合成,前为硬山卷棚,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后为硬山式殿房,亦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后殿脊有大宝瓶一个,殿前有青石台阶,其上为碧瓦盖顶,庄严肃穆。在大和山门之间的南北厢房数间,均为硬山小式建筑。内有碑楼两座,一座内存乾隆三十二年所刻清真古行正教条例;另一座内存嘉庆十年所刻阿拉伯文碑。朱仙镇清真寺于1985年修葺一新,是历史名镇朱仙镇主要游览胜地。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东南隅的老虎洞街  交通  汽车西站坐车到朱仙镇,票价7元  

朱仙镇

  河南开封县的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南20公里处,与广东的佛山、江西的景德、湖北的汉口同为我国的四大商埠重镇。相传战国为朱亥故里,亥居仙人庄,故名朱仙镇。朱亥本是一位屠夫,因勇武过人,被信陵君聘为食客,以后曾在退秦、救赵、存魏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信陵君的盖世英名也是与他发现和任用朱亥分不开的。  朱仙镇的全盛时期是明末清初。当时全镇面积为25平方公里,人口二十多万,民商四万多户。镇内街道纵横、百货云集。贾鲁河将全镇分为东镇和西镇。明清两代东镇是重要市街。乾隆以后,因黄河决溢,镇中屡遭水患,东镇地势较低,商贾多由东镇移至西镇。  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岳飞曾在这里大败金兵,取得朱仙镇大捷。岳飞曾有以五百精骑大破十万金兵的壮举,金兀术也不得不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旅游建议:从河南开封长途汽车站乘长途汽车可直达朱仙镇(7元),到那里最好买些年画等。  地址: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  类型: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1天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古镇无需门票,古镇内岳王庙门票收费20元,其他景点不收门票。

朱仙镇关帝庙

朱仙镇关帝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古老而神秘的朱仙镇岳飞庙的东侧,有一座与之相配的关帝庙,二者殿宇相连,构成一片气势宏大的古建筑群,大有凌空锁云之势。这里就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的社址——关帝庙。  据史料记载,朱仙镇关帝庙中心原以大戏楼为主,明崇祯年间建关帝庙舞楼,由于兵乱、河患等原因,曾一度多次进行修复、重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再次重修关帝庙,清乾隆七年(1742年)、十六年(1751年)经两次整修后,关帝庙达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之后,其大戏楼、舞楼先后被拆,到1984年关帝庙被作为朱仙镇年画社至今。  清代以来,关帝庙兴起了商业庙会和文化娱乐活动后,朱仙镇各庙会到处是一派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之胜景,可见关帝庙对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播和朱仙镇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电话  0378-6713237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开封市西南朱仙镇  

犹太教清真寺遗址

犹太教清真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  开封犹太教清真寺,是犹太人定居中国后建立的唯一有遗址可寻的寺庙。北宋时期,国都东京(今开封)居住着来宋朝经商的犹太人。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建立了这座清真寺。该寺于19世纪中期毁弃。幸亏法籍神甫孟正庆曾为该寺绘了两张图,一为寺的全景,一为寺的内观,使这个在开封存在约700年之久的犹太教清真寺的面貌得以保存下来。据图可知寺东西长130米,南北宽50米,大门后有一座牌楼,上有康熙御书“敬天祝国”匾额。主要大厅名“一赐乐业殿”,左右分别立有“康熙二年碑”和“弘治碑”。大厅后面为“天堂”,原藏有多部经卷,可惜后多被欧美传教士掠走。   地址: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东南隅的老虎洞街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9:00-19: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佑国寺塔

佑国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佑国寺塔(铁塔)于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佑国寺塔坐落在河南省开封市内东北角。  佑国寺塔因为塔身以褐色的琉璃瓦镶嵌而成,酷似铁色,故而俗称铁塔。铁塔原建于开宝寺内,北宋年间,寺院规模宏伟,殿堂林立,共有二百八十区,设有福胜、上方、永安、能觉等二十四禅院,并设立礼部贡院,在此考选全国的举子。北宋历代的皇帝常来此游幸,遂以北宋开宝年号命名,故名开宝寺,当时开宝寺名声显赫,一度成为中原名刹之一。  铁塔的前身原来是木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高120米,传说是宋代的巨匠喻皓主持建造的。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木塔毁于雷火,皇拓元年(1049年)重新修建,即今之铁塔。清朝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泛滥,水灌开封,寺院夷尽,唯有铁塔安然无恙,独存于世。  铁塔通高55米,八角十三层,是仿木构的楼阁式砖塔,内部用砖砌筑,塔身外部砌筑仿木结构的门窗、柱子、斗拱、额枋、塔檐、平座等形式,整个砖塔都是用28种不同标准型的砖制构件拼砌而成。塔身的外壁镶嵌有色泽晶莹的琉璃雕砖,有飞天、麒麟、游龙、雄狮、坐佛、立僧、伎乐、花草等五十多种图案,内容丰富多彩,动物和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工艺精巧,是砖雕艺术中的精品。塔身飞檐翘角,造型秀丽挺拔。塔内的螺旋式磴道,将塔心柱和外壁紧密地联成一体,形成了坚强的抗震体系。九百多年来,铁塔历经无数次的地震、水患、兵火,至今仍自岿然不动,可以称得上是千古杰作。顺磴道可攀缘到塔顶,凭栏远眺,古都开封的古城风貌尽收眼底。“铁塔行云”也是宋代以来形成的著名汴梁八景之一。

朱仙镇启封故园(启封故城)

朱仙镇启封故园(启封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春秋  启封故城,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是春秋时期的古城。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雄。当时的古城村一带恰为郑国的东北边陲,出于战略上的考虑,郑庄公命大将郑邴在古城村一带屯兵筑城,并劝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进入战国时期,启封城属魏,成为国都大梁城的南大门,其军事地位更加突出。直至西汉景帝刘启即位时,因避景帝刘启讳,改启为开,是为“开封”,这便是如今“开封”一名的由来。  而后由于京杭大运河的通航,使得汴州(今开封市)一跃成为繁华鼎盛的水陆大都会,相距数十里的启(开)封城则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唐延和元年,启(开)封县治所移至汴州,之后就成为现在的开封城。启封城则逐渐废弃,历经水患之后,沦为一个村落,这就是今日的古城村。  启封故城从唐贞观年间以后,就再也无人修葺,加上黄河泥沙无情地淹没,几乎使故城在地表上荡然无存。如今只有西墙一段高7米、宽30余米的残垣在向世人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夯筑城墙时留下的夯层、夯窝和柱洞历历在目,仿佛向后人诉说着千百年前的繁华。  考古人员曾在故城西南角老谭寨村一村民家征集到一方北魏墓志砖,其铭文对于确定故城遗址为启封城和西门的位置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同时,也确定了故城外西侧为荥阳郑氏家族墓地。启封故城于1986年被开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用时参考:2-4小时  交通:  1、开封市客运西站(禹王台区迎宾路7号)直达朱仙镇的公交车车,每15分钟一趟,票价6元,至启封故园门口下车。  2、开封火车站对面的汽车中心站,窗口买票到朱仙镇,票价7.5元(含保险1元),乘坐开封-尉氏空调大巴,至启封故园门口下车。  自驾线路:  1.开封出发:金明大道→滨河路→五一路→219省道→启封故园  2.郑州出发:郑州火车站-金水东路-郑开大道-219省道-朱仙镇启封故园。  3.洛阳出发:洛阳火车站-连霍高速-219省道-朱仙镇启封故园。  4.焦作出发:焦作火车站-原焦高速-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219省道-朱仙镇启封故园。  5.新乡出发:新乡市火车站-省道308-新长大道-京港澳高速公路-郑民高速(南苑站下)-219省道-朱仙镇启封故园。  6.漯河出发:漯河火车站-330省道-京港澳高速-永登高速-兰南高速公路-商登高速-省道219-朱仙镇启封故园。  7.驻马店出发:驻马店火车站-京港澳高速-永登高速-兰南高速-商登高速-省道219-朱仙镇启封故园。  8..许昌出发:许昌火车站-京港澳高速-商登高速-省道219-朱仙镇启封故园。  9.平顶山出发:平顶山火车站-兰南高速-商登高速公路-省道219-朱仙镇启封故园。  10.濮阳出发:濮阳火车站-省道212(旧)-省道101-朱仙镇启封故园。  开放时间  8:30-18:00(5月1日-10月31日,16:00停止检票)  8:30-17:30(11月1日-4月30日,16:00停止检票)  景点位置  祥符区朱仙镇运粮河桥南    朱仙镇  贾鲁河、运粮河畔的朱仙镇,唐宋以来一直是华北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埠重地,明末清初曾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江西景德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 始建于战国初期,因朱亥协信陵君“窃符救赵”而取名为朱仙镇。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的河南省117家重点镇,国家选定的全国100家小城镇社会经济综合开发试点镇。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 朱仙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北…… 详细++

朱仙镇大石桥

朱仙镇大石桥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贾鲁河贯通朱仙镇南北,明清之际达到巅峰。其时,贾鲁河上,舟楫相配,得水而行,一派繁荣景象。为沟通沿河两岸人民交通,遂于明朝初年兴建大石桥。大石桥雄跨贾鲁河上,南舟北马在此交汇,荡起尘埃多高。大石桥巍然屹立,造福一方百姓。直至共和国后,它依然长期是开许公路上的必经之桥。近年随着交通的不断升级,方始逐渐退隐,成为使用中的文物。  姜夔有词曰: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大石桥仍在,桥下却再也不见碧波荡漾的贾鲁河水,唯有旺盛的水草,把这里当作生长的乐园,覆盖住干瘪的河床。清光绪二十六年,朱仙镇的水运地位被别处取代,再也不通舟楫,这是朱仙镇衰落的开始。随着倚-运的时代彻底结束,公路、铁路相继发展,中国的交通版图完全改观。贾鲁河渐渐湮没无闻,直至彻底干涸。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朱仙镇大石桥,河南省人民政府2008年6月16日公布,开封县人民政府2010年10月立。【开封】朱仙镇大石桥——水运时代的遗存  大石桥,桥下五孔,红石砌成,桥面宽六米,高五米,桥长三十米。位于朱仙镇北门西数十步,本是贾鲁河上最北的桥。根据记载,大石桥之南为二板桥,二板桥之南为大板桥,大板桥之南为南闸,为贾鲁河出镇处。  大石桥表面现用沥青水泥重新硬化,桥面仍可通行小型机动车辆。从明代开始,一直服务于乡梓。  地址:祥符区朱仙镇运粮河上

杜良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杜良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