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南充玉屏公园 | 南充玉屏公园简介玉屏公园位于南充市西山坡玉屏路6号。在玉屏公园内有揽胜楼、万卷楼等,万卷楼为西晋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青少年时代读书治学的地方。 万卷楼始建于三国蜀汉建兴年间(公元222-237年)。据古书记载:南充城西有果山,此处有万卷杰出。它倚岩而建,为三重檐式木石结构楼阁,飞檐斗拱,气势雄伟。至唐代又在楼前建甘露寺,形成建筑群。四周古木葱郁,翠竹蔽天,甘泉流淙,构成一幅优美动人的山水画卷。因年久失修,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毁坏。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玉屏路 电话:0817-2585293 |
田坝会馆 | 田坝会馆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田坝会馆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距嘉陵区12.5公里,又名“万天宫”,因地处双桂场头田坝中,故名田坝会馆。总面积约800平方米,是一处保存较完善的典型的川北会馆式建筑群。一九九四年公布为南充市文物保护单位,二00二年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戏楼和后殿。 田坝会馆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由山门、戏楼、书楼、前殿、后殿五个部分组成。1977年,书楼被拆,改建为现代砖木结构教学用房。1978年,前殿被拆,用做改修西侧教学楼。 田坝会馆是一组小巧玲珑的清代木石结构建筑群。整个建筑座西朝东,由山门、戏台、书楼、前殿和后殿五个部分组成。 山门向东,面阔21米,门宽2.2米,高2.5米,门额,立颊以及主要柱枋,均系条石制成。门楣以上建筑部分,用青砖仿斗拱修建至顶,高约3米。正楼镶嵌三块长方形石板,正中一块四周浮雕蟠龙纹,中间竖方形框内阴刻“万天宫”三字,南北二块各雕福星和禄星;次楼分别团雕“福”、“寿”二字。门楣为人物故事浮雕,中作宫殿,镌刻帝王像,左为“文渊阁”、右刻“武英殿”。上额枋飧“及忍图”。门联刻“功同大禹昭干古,德沛苍生祀万年”。正楼匾镌“利泽及人”等字。 戏台距山门1米,与山门相背而建,歇山式房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面阔8.8米,进深9.5米。台吐八字形,台后(傍山门一方)横枋浮雕“二龙戏珠”,召前(台檐)横枋浮雕人物故事和变形虺纹图台上浮雕六幅人物故事。台前下方用石板镶嵌300平方米的长方形院坝,为观众看戏之地。原来为了观众天晴下雨都能看好戏,院坝建有敞厅。院坝前竖双狮双龙石雕,院坝后施十三级垂带式踏道。 由戏台经踏道登上前殿。现书楼已改造,敞厅、前殿和双狮双龙已拆除,只有前殿前面忆块镂空石雕栏板石,已部分剥蚀,仅能看出概貌。 后殿距前殿3米,抬梁式单檐歇山式房顶,抬梁式屋架,面阔三开间15米,进深17米,通高8米,檐高5米,阑额和由额上均浮雕人物故事。明间二内柱抱鼓柱础,系巨石镂空雕刻,雕工细腻。上平椟墨书“上祝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太子千秋千千秋,文武百官……”,中平椟墨书“大清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三十日黄道谷旦立”等字。二00二年十二月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田坝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19年),是一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木石结构建筑群,系典型的川北会馆工建筑群,设计精致,布局合理,整体错落有致,典雅古朴,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川北地区控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田坝会馆的木石雕艺术精湛,人物故事形象生动,线条繁复优美,色彩艳丽协调,特别是精雕细刻的24幅精美木雕戏文传说故事,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曲水晴波 | 在嘉陵区曲水镇曲水入口外,为南充八景之一。 曲水,发源于嘉陵区西北里坝镇、新庙乡境,东南向流经嘉陵大观、世阳等著名乡镇,于曲水镇汇入嘉陵江,历史上孕育了如韩士英等一批著名人物。在曲水入江口处,有一小滩横锁江中,似堤坝阻水,使水面变得缓平,江风袭来,溪水荡漾,倒映着日影,放射出万丈光芒,如繁星挂天,似珍珠铺地,十分美丽壮观,故有“曲水晴波”之称。明人卢雍诗云: 清溪百折水溶溶,雨过遥看带色浓。尽好扁舟乘兴去,何须更向翠微峰。 清人张凤翮亦诗云: 一径斜湾水势溶,清溪日映过山浓。流觞且事谁多问,绝俗还疑渤海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七宝寺 | 七宝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七宝寺位于南充市西北约65公里晏家乡东南七宝溪畔的藏珠山上。由牌坊山门、前殿、大殿、文昌楼、奎星楼、南池书院以及廊庑组成,随山势而起伏,为四合院式殿堂,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 七宝寺又名龙台院,始创无考。 正殿于藏珠山顶,明正德十三年(1518)重建,系素面石质 台基,木结构抬梁式屋架,单檐歇山式屋顶,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五开间21.42米(明间宽4.2米,次间宽2.97米,梢间宽6.03米)进深8.8米,檐高5米,脊高8米,明间草架侧样为六椽屋,前后答刂 牵用四柱。建筑面积270平方米,是七宝寺的主体建筑。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在大殿前增修的前殿,又名四大天王殿,脊高4.93米,面阔三开间10.41 米(明间宽5.19米,次间宽2.74米),进深10.09米,木结构穿斗式屋架悬山式屋顶,与正殿相距5米,明间草架侧样为八架椽屋,三穿四柱。建筑面积约101平方米。 前殿外的山门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1899)作过维修,面阔五开间17.35米,进深6.41米,为单檐歇山式屋顶,木构穿斗式屋架,明间草架侧样为六架椽屋三穿用四柱。正脊下悬一宽0.68米,长2.28米的木匾,上镌刻清人杜伯宣所书的“七宝庄严”四字。 山门前5米的藏珠山腰上,立一木牌坊,牌坊为四柱三门重檐歇山式顶,抬梁式架,檐下施斗拱铺作十九朵,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牌坊通高7米,面阔8.94米,青石素面基座,高0.97米,宽2.71米。 大殿后的文昌楼,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与大殿相距3米,木构一楼一底建筑通高7.18米,面阔五开间21.75米,进深8米,前后撩檐木枋相距9.82米,穿逗式屋架,前檐为单檐,后檐为重檐高5.04米,明间草架侧样为六架椽屋,三穿分心用五柱。 文昌楼后为奎星楼,地基低于文昌楼的2.8米,建筑风格与文昌楼相同,于1952年8月改建。 七宝寺采用传统的均衡对称方式布局,以纵轴线为主,设牌坊山门前殿、大殿,文昌楼、奎星楼再用廊庑把这些建筑接在一起,使七宝寺成为封闭性较强的四合院殿堂。 1981年5月5日,南充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10月20日,南充县人民政府以南充府发(1990)168号文规定七宝寺(含附属建筑)四周的副阶石为准,外建30米内为重点保护范围,50米内为一般保护范围。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羊龙庙牌坊 | 羊龙庙牌坊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羊龙庙石牌坊位于南充市嘉陵区桥隆乡羊龙庙村牌坊岭。坊下溪水清洌,四周青山环抱。 牌坊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座西南面东北,青石垒砌,四柱三开间仿木结构建筑,面阔5.28米,通高11米。 牌坊条石作基,基石露出地面0.21米,上立边长0.61米的正方石柱4根。中柱高5.97米,边柱高4.76米。中柱正背两面均阻刻楷书楹联,西南面刻:“岭梅傲雪晖丹桂,湘竹凝斑灿玉兰。”东北面刻:“宝婺辉长祥云庇远,坚冰节历湛露恩深”。字高0.17米,宽0.18米。四柱前后及外柱侧,施有抱鼓石明间鼓面浅浮雕单骑图:外柱侧鼓面分别阴刻“福”、“禄”、“寿”、“喜”字,其余鼓面刻几何纹饰。 牌坊的三门柱上施有花牙子雀替,雀替正背两面雕花鸟图。明间门楣正背两面为浅浮雕奇兽双凤图;东南次间门楣正背两面为缠枝花卉图;西北次间门楣正背面刻浅浮雕鲤鱼游龙图;北面镌喜鹊闹梅图。 明间小额枋上面为浅浮雕二龙戏珠图,顶部从下到上置正楼匾三块。下面一块匾两面阴刻建牌坊事由,人物及时间的文字。匾两侧有肃然直立的深浮雕文士造像各1尊,高0.77米。匾顶施素面横枋,横枋顶嵌第二块匾。此匾两面阴刻“旌表节表”四字。匾两侧有神情端庄的深浮雕坐像各一尊。坐像一手执笏板,一手抚腰带。此匾顶部施龙门枋,枋两上面有浅浮雕戏剧故事人物图各三组,花奔图各二组。龙门枋两端承托平盘木斗 各三攒,木斗 上为次楼顶。龙门枋顶中部嵌第三块匾,两面刻楷书“圣旨”二字,匾周镌五龙簇圣。顶部施单额枋,枋面上有浅浮雕神话故事人物图二组。单额枋承托平盘木斗 四攒,木斗 上为正楼顶。 东南次间小额枋两面上刻浅浮雕瑞兽图,顶部花板,正面刻“松筠”,背面刻“礼宗”四字。西北次间小额枋两面上刻浅浮雕戏剧故事人物图。顶部花板的正面刻“竹劲”,背面刻“壶则”四字,字高0.47米、宽0.44米。两次间的花板顶部施素面横枋,枋上嵌素面花板,花板顶部施大额枋。大额枋两面上刻浅浮雕戏剧故事人物图各四组,花卉图各二组。一端插入中柱,顶部嵌两面凿狮的次楼匾。另一端顶部各托平盘、木斗、三攒,木斗上为边楼顶。 牌坊的一正楼、二次楼、二边楼顶上施鸱吻飞檐,凿筒瓦。 整座牌坊造型端庄秀丽,上有采用深、浅浮雕、线刻等技法镌刻的戏剧、神话故事及禽兽、奇花异卉图46幅,大小人物造像119尊,刻字匾5块,楹联2幅,雕刻线条细腻流畅、技法精湛,实为一座艺术上品,为研究清代雕刻、绘画、书法、建筑、宗教、民俗、伦理等提供了实物资料。1994年12月15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珠山 | 珠山,原名“猪山”,在南充市嘉陵区文峰乡,距市区约六十公里。 关于“猪山”的由来,曾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早年嘉陵江常泛洪水,给沿江人民的生命与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人们横渡嘉陵江十分不便,许多人葬身鱼腹。此事为鲁班爷知道了,他一面在江对岩的鹤鸣山上修了一座塔(据说是今天的白塔)以镇江水,一面又准备在嘉陵江上架起一座石桥。架石桥自然需要大量的石料,如果靠人工搬运这些石料将十分费事,于是鲁班施展法力将石料变成一对“猪儿”,从石场赶往果州城走。据说天下之水尽归龙王管理,鲁班修桥事先没同龙王商量,龙王很生气,便化作画个白发老头前来阻拦。那天,鲁班正赶着“猪儿”往果州赶路,当来到离州城不远的射洪庙时,便于龙王变化的“老头”相遇了。“老头”问“师傅毫米样急冲冲地是要到哪去呀?”鲁班说“赶猪儿到城里去卖。”“老头”装着很惊讶的样子指着“猪儿”说:“这哪里是一对猪儿?!这明明是一堆烂石头嘛!”有一种说法,神仙之事称为“天机”,“天机”不可泄露,一旦被人点明,一切便将还为本相或化着一片烟云。“老头”的话刚一出口,那对“猪儿”立刻变成了两座卵石山丘,从此文峰乡射洪庙前便有了这座山坡,人称之为“猪山”。 其山倚江而立,雄刺长天。北斗星望市区,南眺青居,风光独秀。从1973年起,原南充市党政机关干部开始在卵石山坡上种植马尾松,几十年过去了,如今这些松树已基本成材,将昔目的荒坡装点得青翠满野,碧树映晖。近几年,人们又在山上建了麒麟阁,古朴典雅,风格独具;山的一侧还有古汉墓,可入穴以探。为适宜旅游发展的需要,山上还添了路道、亭台、茶园等设施,山名也改名为“珠山”,初步形成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要体的旅游风景区。每当春天来临,来此春游的人络绎不绝。徜徉于苍翠柏之间,流连于山色古墓之中,快意非常。登临麒麟阁,远山近江尽收眼中,江风袭来,清新无比,真有“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快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乳泉山景区 | 乳泉山又名小方山,亦名紫云寨,位于离南充5公里的嘉陵区西兴镇东三里。该景区面积不大,但景观独特,将地方生殖崇拜、长寿文化、生文化融为一体。山体由石灰岩、砂岩组成,山顶平缓,山体南面形成两级崖壁,上面一级崖壁高约5米,长100米,形态完整,颜色灰暗。下面一级崖壁高约5米,向内凹进,形成临空面。崖壁长约50米,半环绕整个山体。 崖壁上有两个象形石,一大一小,酷似女性乳房,称大乳、小乳,顺乳泉石有山泉流下,当地人视为神水,乳泉山因此而得名,该山与大方山对峙,山下有一道观,与西山佛教胜地构成互补型旅游资源,两山遥相呼应,构成“西山看庙,方山悟道”的文化景观组合。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西河风景区 | 西河风景区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太和镇至双桂镇西河流域,属于低山河谷景观,西河全长96公里,河水流速缓慢,或浅吟低唱流于丛林草滩,或止水如镜倒影如黛青山,河流上的三道堤堰,形成小型跌水瀑布,2万余只白鹭常年栖息在西河沿岸。该景区灌木丛生、风光秀美、平田香稻、野菜飞蝶,景色宜人,这里还有保存完好的清代修建的田坝会馆,有巴人洞、川北西区地下党支部旧址,是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理想场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太和鹭鸟 | 太和鹭鸟位于嘉陵区太和乡,是南充市第一处自然保护区。白鹭栖息太和已有近四百年,品种有白鹭、苍鹭、池鹭、牛背鹭、灰鹭、夜鹭、丹顶鹭等七个,以白鹭最多,丹顶鹭最为珍贵,高峰时鹭群可达两万余只。 鹭鸟傍穿境而过的西河而居。这里地形独特,景色优美,奇峰异石,相映成趣。清晨,鹭鸟离去,成群结队,翩翩飞舞;傍晚,鹭鸟归巢,星星点点,聚合而返,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堪称一绝。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阆中古城 | 阆中古城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阆中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战国时为巴国国都,秦灭巴置阆中县迄今2300多年,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明末清初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7年之久。 阆中素有风水宝地之美誉,三面环山,四面环水,风光钟灵毓秀,如诗如画。 阆中是全国保存最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是四川省唯一立法保护的古城。 阆中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阆中是华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是汉唐民间天文研究中心,是四川状元之乡……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 阆中2004年挤身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目前全市有以古城为龙头的重点景区4处,星级酒店6家,国内旅行社10家,民居客栈100多家。 阆中灵奥秀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古城文化让您回味无穷,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您提供无限商机。 阆中古城 |
朱德故里琳琅山 | 朱德故里琳琅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这里是-故乡的自然山川。 大巴山南侧、嘉陵江中游四川省仪陇县,峰峦起伏,丘壑纵横,群嶺之中拥簇着一座独特的山峰——琳琅山,因天然形成的五角状形而传誉九洲。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块充满着传奇故事的旅游热土,2003年,围绕琳琅山四周的-故居纪念地,开始修建-故居纪念园暨“-故里琳琅山景区”,2006年被国家评为AAAA级景区景区绿化覆盖率达90.2℅,年平均气温16.5℃,是天然的生态观光休闲游览地。 琳琅秀山水,风光毓神奇。 琳琅山雄壮巍峨,遍山苍松翠柏,中峰突兀,五条小山梁向五个方向延伸。新中国建立后,工程技术人员测量绘图时发现,此山等高线分布成五角星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地质人员航测和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航拍,技术人员在飞机上鸟瞰此山,再次证实了勘测结果,此山恰是一枚硕大的五角星浑然天成,拔地而起。 1886年12月1日,-诞生在琳琅山南麓的李家湾。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巧合之中,工农红军的帽徽是五角星,五星成了人民军队的标志。抗战时期,-在山西太行山地区和其他抗战将士一道植树。后来,人们发现,-在八路军总部住地王家峪植下的杨树,其树枝梗节的横断面成规则的五角星。建国后,共和国国旗上五角星熠熠生辉。这神奇的五角山形与五角星是巧合还是有着某种联系?当年,-背井别乡、投笔从戎,可曾想象五星竟与他有不解之缘。在旧中国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认识事物的水平,人们是不可能发现,-出生地所在的大山是五角形,更无法谈及证实这种发现。冥冥之中,-与五星、-与中国革命、-与中国人民军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着难以言表的某种联系。 有独无偶,在-故居纪念园建设过程中,人们在琳琅山南侧修建入口广场时,发现了一块天然奇石。该石头自成一形,横卧在那里,“我自岿然不动”。石头的底部四分之三呈弧形,酷似一把镰刀;上边的石头呈T字形,酷似一把铁锤。锤镰交汇,不正是中国0的党徽吗?这块飞来石,没有任何人工痕迹,他怎么天生这么规则,又和党徽有着联系呢?想来他应该是一块预言石,预示着中国0的一代伟人将诞生在这里。人们便亲切地称之为“锤镰石”。真所谓是“锤镰党徽自地生,天造地设育伟人”。 在“琳琅山”的东侧便是“关刀山”。“关刀山”的山顶有三个山峰,相传,三个山峰在五行中分别代表着金、木、土,这座山一时被人们称为“三星寨”。该山逶迤绵延、行走龙蛇,山上有一株古柏,形似三国时关羽用过的青龙偃月刀,传说当年关羽转战此地横刀山峰,这座山也因此被称为“关刀山”。1976年,这株古柏溘然枯死。这一年,敬爱的-同志也离我们而去。关刀山的南面,便是“-故居”。 在-故居的左侧与“琳琅山”相对应的,就是马鞍山。据传,有人亲见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五匹神马汇聚于关刀山下的琳琅村天平田一带,跳跃不止,惊醒山民,竞相观望。人们绘声绘色,说这是“五马朝堂”。后来,-故居纪念馆就修建在这地方。 在-故居纪念馆北面,有一株高大的黄桷树,据说该树与-同龄。这原本是一棵普通的黄桷树,与生长在其他地方的黄桷树没有两样。但是,这种普通只保持到1986年。这一年,是-同志的百年诞辰。同年12月的一天,住在巴中下八庙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经过一周的艰难步行,来到马鞍,辗转找到该树,连续数日采集此树树叶露水饮用。路人问其故,老人讲:他已患病数年,久治不愈,无可奈何。一天夜里,一白发老翁托梦给他,说是-故里马鞍镇-纪念馆背面有一黄桷树,只要他坚持采集此树树叶露水饮用,病痛自然消失。老人醒后感觉十分奇怪,认为是观音显灵、-赐福搭救他。他怀着虔诚的心,步行至此,找到该树,连续数日采集此树树叶露水饮用。不久,病痛果然消失。老人按照民间习俗,请六尺红布挂于此树腰间,以表谢恩供奉。这事逐渐在民间流传,从那以后,这棵黄桷树被四方百姓供奉为神树,陆续有人到该树挂红、上香供奉,一直持续到现在。 在-故居与-同志故居纪念馆之间,有一潭清泉,名叫大湾堰,但当地群众更多时候称呼为“虎啸潭”。相传,-小时候常到里面玩水嬉戏,一日下午,-从私塾回家,又下堰洗澡,正在田间劳作的三叔突然发现水中一虎戏水,三叔大惊,忙放下农活,寻找小-的去向,未果,便四处大呼-小名,也没有回应。在堰潭中,人们看到了仍在玩水的-,但老虎已不知去向,当家人问及是否看见老虎时,-满不在乎,说自己在里面洗澡,并没见到老虎。从此,人们便称之为“呼啸潭”。 在“琳琅山”的西侧,有一座状似清朝-头顶花翎的奇山,此山极富传奇神韵。它虽没有泰山之雄,不具华山之险,没有峨眉之秀,不及青城之幽,但山形饱满圆润,有帝王上朝听政的霸气,有将帅征战沙场的豪气,每当大雾降临,远远望去,好像官轿出行,浩浩荡荡,人们都称之为“官帽山”,也有人称之为“轿顶山”。相传该山富贵齐全,以此为靠山,必将大富大贵。清朝末年,当时富甲一方的客家丁姓大地主,请一高明的风水先生相看,遂在该山的南面选址建房,规模宏大,名噪川北,占其大富。后来,丁家家业更加兴旺,直到解放,人们称之为“丁氏庄园”。辛亥革命后,-升迁少将旅长,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为他们在轿顶山北面购置了房产,供其居住,民间便有了大贵之说,朱家主贵,丁家主富。 在轿顶山的西面,-生父朱世林的墓静静地横卧在这里。当年,-在为父母购置房产的同时,也为父母建造这块墓地。1920年10月,-生父朱世林从泸州返乡途中病逝于重庆,是年冬月,扶柩回籍,旋葬于此。墓地坐西向东,正对轿顶山,再远一点是马鞍山。从轿顶山到琳琅山、关刀山、马鞍山,好象是绕了一圈,正好是0一线,真可谓“墓对马鞍地势奇”。当年-军阀杨 森曾奉蒋介石之命,先后多次兴师动众,专程前往马鞍挖朱家祖坟断龙脉。尽管每次所带风水先生不同,但每位风水先生说法大致一样。风水先生说这是气穴,葬在卧虎脉上,乃是火象,那火自然是越拨弄燃得越旺的,等于放虎归山,所以他们不敢拨弄。就这样,朱家只有这座坟保存了下来。-父亲墓地前面的水塘,因1958年-时扩建,故得名“跃进水库”。据当地一位老者回忆,1958年那阵子,全国上下大兴水利,只要有上面命令,人们就得半夜三更起床去劳动,在选址上,由于当时的条件,根本谈不上什么勘测设计,只要公社派下来的人指定哪儿,就修哪儿。当地社员在公社干部和大队长的指挥下,在原水塘的基础上,用土依山势修筑拦水坝而成。九十年代初期,一台湾学者专程考察其地理风水,发现此塘有中国地图之形。2005年3月,有关部门用飞机喷药,治理-故居纪念园森林病虫害,仪陇电视台记者利用难得的机遇航拍-纪念园区,当镜头对准此池塘时,再次证明了此水库轮廓酷似中国地图外形。如今“跃进水库”已改名为“感恩池”,以丰富其文化内涵,传承其中华美德。 朱德 (1886~1976)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0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0。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 详细++ 朱德 (1886~1976)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0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0。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 详细++ |
升钟湖风景区 | 升钟湖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升钟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南部县西北部,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05度44分,北纬31度31分。该区包括南部县的升钟、升水、皂角、保城、双峰、铁边、神坝、大坪、桐坪、店垭、太霞、西河、丘垭、光中等十四个镇乡,辖区内总幅员面积为517平方公里。 升钟水库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总库容为13.39亿立方米,库水面达八万余亩,水库工程涉及并控灌南充、广安、广元三地市的南部、西充、阆中、蓬安、高坪、顺庆、嘉陵、武胜、剑阁等十个县(市区)纵横5500平方公里的208万亩耕地,占灌区总耕地296.8万亩的70%。该工程是将西河流域拦腰截断而形成的高峡平湖。该区主要以西南第一湖——升钟水库为特色,大坝建筑宏伟状观,宽阔的水面犹如大海般的蓬勃生机,区内森林茂密,处处绿树成荫,遮天蔽日;库内水面宽阔,岛屿独特;名人轶事,名胜景点比比皆是;奇山怪石鳞次栉比;环境幽静,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无噪声、无污染。论其辖区的地形、地貌、地势、动植物种类、森林面积、水域、交通等方面,在川北地区是曲指可数,独一无二。一九九六年二月南充市人民政府将升钟风景名胜区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升钟风景名胜区所在的地形属深丘形,最高海拔(龙尾山)826m ,最低海拔490m,相对海拔336m 该区紧靠国道212线。升钟水库发源于四川江油县境内五子山南麓,他汇集百川,向南流经剑阁、阆中,在南部县王家场以东汇入嘉陵江,全长303公里。西河流域西北高、东南低,河水好象一们娴静的少女,迈着轻盈的步子,缓缓地向东南方向走来。西河中上游弯弯曲曲,沿途山浅丘深,树林茂密,集镇稀少、环境幽雅,没有水污染源,河水常年碧绿清澈,即使夏季山洪爆发,仍然清而可饮,堪称巴蜀一绝。升钟水库大坝巍峨雄伟,拦腰横断西河,有如长虹饮涧,又似巨蟒卧波,大坝为粘土心墙石渣坝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最大坝高为79米,最大坝底宽528.15米,坝顶宽9.8米,坝顶长420米。夜幕时分,华灯初上,大坝上路灯光彩夺目与湖中点点渔火交相辉映,连着山上山下农家点点的灯光,确有山城重庆夜景的壮观。大坝右侧对面山上,建有古色古香:飞檐翘角的观景亭,站在观景亭上举目四望,深蓝的天空下,水色澄碧、一平如镜。远处的山,近处的树,倒映其间,山色湖光,景色秀丽,好似一幅青绿山水画。让人真正体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名的韵味来。倘有游兴、泛舟湖面,微风吹佛、清香四溢,对奕吟歌、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也可以驾一叶小舟,在偌大的碧绿大毡子上漫游,与鱼儿相戏,与水鸟相伴,则另有一番情趣。野鸭追逐、百鸟翱翔、风帆往来、涟漪层层、白鹤凉翅、群鱼嬉戏,又是一番壮观。湖边山上山下,绿树成荫,红砖绿 ,白墙农舍,掩映于群山环抱之中,错落有致,相映成趣。大坝周围有气势磅礴的溢洪大道、放空隧洞和左右干渠进水口及电站等。放水时,那气势有如万马奔腾,又似群机起飞,冲起一个个偌大的白色蘑菇云,水雾弥漫缭绕,时聚时散,似仙山奇景、美不胜收。大坝右侧的公园、雪松塔柏参天、花木繁茂、清香宜人,是人们谈心、小憩的好地方。 升钟水库风景区 升钟水库风景区 升钟水库风景区 |
嘉陵第一桑梓 | 嘉陵第一桑梓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走进蓬安,就走进了嘉陵江流域最经典的诗画田园,“巴蜀第一名人”司马相如就诞生在嘉陵第一桑梓这座美丽的千年古城里。嘉陵第一桑梓是国家4A级旅游区,汇集了嘉陵江流域最经典的诗画田园、巴蜀文化独具影响力的发源地、千古浪漫爱情圣地、天地人合一理念的展示台、嘉陵江农耕文明等五大品牌资源,被专家学者誉为“最浪漫的休闲家园”。整个旅游区以蜿蜒美丽的嘉陵江为轴线,沿江两岸规划了20余平方公里,分为三段、四功能片、十三区。三段即:嘉陵江大桥至相如客运中心港的核心段,相如客运中心港至马回电站生态奇观段,马回电站至中坝村的新农村田园风光段。四功能片即:嘉陵江码头古镇观光休闲片、浪漫家园漫滩生态观光休闲片、水上观光游乐片、新农村参观游览片。十三区包含以司马相如故宅为县治的相如故城、为纪念周敦颐而命名至今保存完好的周子古镇、龙角山、凤凰山、慕蔺山、嘉陵江村(相如里、文君里)、嘉陵江畔4000多亩的原生态漫滩湿地、2座2000余亩的江心绿洲太阳岛、月亮岛、中国十大魅力乡村之一的中坝村和沿江的4座名山等十三个景区。 |
阆中锦屏山 | 阆中锦屏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阆中锦屏山系国家AAAA级风景区,古称阆山,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 阆中市锦屏山 -省阆中市城南,因“花木错杂似锦,两峰连列如屏”,故人们通常都叫锦屏山。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即以锦屏山为轴心,杜甫诗句“阆中 张宪祠 盛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即指此。现在的锦屏山园林共占地80多万平方米,锦屏山东侧为黄花山,有配衬古城风水的奎星楼,始建于明末清初,名魁星阁。 锦屏山风光秀丽,历代都在山上建造楼阁亭榭,有杜陵祠、阆峰亭等。明嘉靖初,保宁知府张思聪更建锦屏书院,内有尊道阁贮藏经史,另建三贤祠祭祀理学家朱熹、张栻、黄裳。后杨瞻增修望江楼及三洞六亭。清代黎学锦重建三贤祠,改祀杜甫、司马光、陆游,并在锦屏山麓建张烈文侯祠,在阆南桥附近立“张烈文侯故里”碑,纪念抗金名将阆中人张宪。清代先后建吕祖殿、八仙洞、飞仙楼、太白楼、邱祖殿、观音殿、三贤祠、武侯祠、静应祠、瞰碧亭、惠泉亭、“天下第一江山”碑(此碑已毁于文革)等。现在的景点主要有:张宪祠、九曲长廊、吕祖殿、八仙洞、飞仙楼、杜工部祠堂、放翁祠、碑林、儿童乐园、动物园、赛锦屏、观星楼、荷花池、锦屏山造像及石刻、怀飞亭等。物换星移,多所替废。特别是1981年7月久雨,锦屏山大滑坡,楼亭垮塌殆尽。 现在的锦屏山园林,为1984年重建,共占地1200多亩,修建楼台亭阁一万余平方米。游锦屏山如从海棠溪拾级而上,先见“嘉陵第一江山”巨碑屹立于“阆风之苑”门左,右折为黄瓦朱槛长廊,缀以观澜亭。左下是张宪祠,为一黄色琉璃瓦的四合院,坐西向东,一楼一底。院内塑张宪武像,正堂挂有著名画家赵蕴玉绘制的张宪画像,两侧竖立原“昭忠祠”石碑,两壁挂张宪生平功迹画图和诗文对联。堂下两厢为武将馆,陈列阆中历代武将画像,并有文字介绍其生平业绩。右上为瞰碧亭,再上为碑林,重要碑刻有张飞《立马铭》、吴道子《行道观音》、张善孖《上山虎》、《下山虎》、马德昭《魁星点斗》、《重修临江楼碑记》、《黎学锦重修锦屏山记及锦屏全图》等,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研究价值。经碑林右去,则为杜少陵祠堂、放翁祠、纯阳洞、飞仙阁,最高处为八仙洞。杜少陵祠为两重楼院,上重正堂有汉白玉“诗圣”像,面北而立,握笔凝神,似正构思新章,为全国一级珍品。纯阳洞又称吕祖殿,殿内塑吕洞宾像,洞门西侧挂有长联,相传为吕洞宾与张三丰联句。殿前为飞仙楼,双层吊脚于峭岩之上。殿顶为层楼叠翼,爬壁而上,上临云天。八仙洞,因吕洞宾游此而名,洞内塑道家八仙,即钟离汉、曹国舅、韩湘子、李铁拐、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彩和等。站在八仙洞前俯瞰,嘉陵江绕流如带,古城楼台掩映,阆中全景尽收眼底。在八仙洞下,有一行草书诗碑,名“纯阳瓜皮诗”,传说吕洞宾到锦屏山访道友严君平不遇,便用瓜汁作墨,瓜皮当笔,题诗于壁。不料字迹不灭,成为奇迹,故刻碑特作纪念。 从八仙洞沿石阶而下,向左绕翠竹古径,沿山出圆门,有彩虹亭。折而循环山树荫花径,过荷花池,便至耸立于前的观星楼。楼前有西汉阆中人天文学家落下闳青铜像和他所创制的浑仪。观星楼为三层六角楼,高24米,顶楼另塑落下闳、任文公父子像,中层塑三国蜀汉周群等祖孙三代像,底层塑晚年定居阆中的袁天罡、李淳风像。他们均为汉、唐时的著名天文学家,有文字介绍其生平事迹。由此下橄榄林,过怀飞亭,有巴蜀第一廊,至景杜亭,下有翠云亭掩映在松林间。抬头可见远山似烟,近看则花木拥径,真有人间仙境之感。 锦屏山东侧为黄花山,山上有配衬古城风水的奎星楼,始建于明末清初,名魁星阁。嘉庆十三年(1808)拆迁城中建中天楼。光绪十四年(1888),在其遗址上重建,“0”中拆毁。1988年再建高36米、四层琉璃瓦高楼,并配置四合院落,雄伟壮丽。登临环望,云山四合,脚下碧流行舟,波光照影,如在画图中。 锦屏山风景区,除锦屏山、奎星楼外,还包括环列于锦屏的东山园林、滕王阁等阆苑名胜。 |
南充西山 | 南充西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南充西山简介 西山为南充著名风景名胜之地,不但有谢自然飞天这美丽传说,且南充人历有“三月三游西山”之盛举。南充古八景就有三景于此。“金泉夜月”传为袁天纲化金钗为水而成;“果山秋色”曾以黄果满山、刺槐林金秋送爽而著称;“栖乐灵池”虽置山颛,但不管如何干旱,此池清水满盈不涸,时人以池水浊清而判气象。西山集中了汉代以来的大量文物古迹,展现了南充市的文化传统和文明程度。唐代女诗人薛涛、宋代大诗人陆游等都曾流寓南充,赋诗盛赞西山美景。 景区构成编辑 南充西山风景区规划由六个景区和一条西河风景线组成。 一核:指“三国文化之源”的三国文化主景的核心载体。 两带:指以“万卷楼、开汉楼、栖乐寺”形成的文化景观带;玉屏山-插旗山-火风山-栖乐山-青龙山-马鞍山-元宝山“形成的自然景观带。 三片:指风景区的南、北、中的三个片区;南部为西山片区,中部为西河片区,北部为青龙山片区。 六区:指构成风景区的六个景区,分别是: 万卷楼景区:(面积0.87平方公里)是三国文化探源游的主景区; 开汉楼景区:(面积0.7平方公里)是南充精神“忠、义、信”的体验传承景区; 栖乐山景区:(面积2.27平方公里)是南充烈士陵园、顺泸起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栖乐寺及洋人湾天主教本笃院为主的宗教文化景区; 乳泉山景区:(面积4.1平方公里)是弘扬母爱文化的主要景区; 西河景区:(面积2.44平方公里)以西河水景观,沿岸生态景观为主要景点,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和休闲度假的景区; 青龙山景区:(面积8.42平方公里),以莲池俺禅院等宗教文化和青龙山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为主要景点,是自然观光,养生游憩的景区。 西山前山规划结构布局分为:“一带,五轴,六片”。 一带:沿西河两岸形成生态景观和开放空间带; 五轴:沿环峰路-玉桂路-玉屏路-河坊街形成地区发展轴,串联7个功能区,加强西山前山整体联系,沿丝绸路、栖乐垭隧道、西河南路、陈寿路形成4条城市发展轴,承接顺庆城区的发展优势。 六片:结合自然环境景观和城市功能布局,将西山前山分为:浪漫洋人湾、栖乐禅荘、绸都小镇、西河新坊、安汉故城、安汉美食坊6个功能片区,其中前4者均是以居住功能为主,辅以商业服务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功能片区,后2者是以公共服务为主导的片区。开发建设后西山前山片区将是南充市实现精明增长的重要战略点,山地城市建设示范区,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的重要区域,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 |
南充凌云山 | 南充凌云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南充凌云山简介 凌云山海拔562.6米,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悬壶之独特地貌,山势连绵,林木参天,具有“雄、奇、险、幽”四大特色,山顶凌云古刹始建于汉末,现存真武宫为清道光年间重建,有遇仙岭、降魔台、老君洞、老龙洞、望夫崖、舍身崖、将军坟等自然奇观,享有“果郡灵山”之美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