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安阳 >> 北关区

北关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袁林

袁林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林,又称袁世凯墓、袁公林,建于1916年6月,1918年6月建成,占地9万多平方米,是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政治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于氏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大型墓葬。  袁林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洹水北岸的太平庄,南临洹水,北望韩陵,东接御道,西依京广。  陵墓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古今并存,风格殊异,是我国陵墓建筑的一个创例,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目前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  袁林于1982年11月21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月被安阳市旅游局公布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袁林于1916年——1918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筹资兴建,占地近139亩(约合92713平方米),耗资约72万元。  袁林建筑群仿明清帝陵建筑形制而规模略小,袁氏墓冢则仿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形制修成,为内包水泥,外砌石墙的独特欧式风貌。照壁、牌楼、碑亭、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等建筑,以神道为中轴,分布其间,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既承袭我国传统建筑规制,又吸取西洋建筑风貌,形成了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陵园建筑特色。袁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河南省仅存的少数几个官式建筑群之一。  袁林以神道为中轴线,南北绵延两公里。硕大的照壁是整个袁林的最南端,照壁内侧满饰砖雕图案,技艺精湛、庄重典雅,是全国现存照壁中规模最大、纹饰最精美的一个。  绕过照壁,沿神道北上,跨糙石桥、青白石桥,袁林的另一座大型建筑——牌楼便映入眼帘。与传统木、石结构不同,袁林的牌楼是用铁筋洋灰石子筑就,这在中国陵墓建筑史上极为少见。当年,为了修建这座陵墓,北洋政府专门从日本进口了大量水泥,-。如今,这六柱五楼冲天式的高大牌楼,雄居神道中央。而在它的每个柱子顶端都盘踞着一个阔口仰面的神兽——望天吼,为这座建筑平添了几分神秘、威严、镇摄之力。  牌楼两旁,汉白玉质的望柱、石像生遥遥相对。望柱,是袁林陵地的标志,高一丈五尺,耸立于基座之上。柱身六面,满饰花纹。上面的花纹称为“章”,因为总共有十二种,所以称作“十二章纹”。十二章纹是中国传统的帝王专用纹样,它以黼黻为中心,四周围绕着日、月、星、龙等不同的图案,经过石匠的巧手雕琢,共同组成了一件难得的浮雕佳作。  神道两旁的文武翁仲最能体现袁林时代特色。它们真人般大小而略胖,完全是袁世凯执政时期的装束。文官头顶平天冠,身着祭天大礼服,袖手肃立,神态恭谨;武官身着北洋军服,腰扎皮带,手握-,神态威武,共同守卫着袁林。这一文一武,时代特征鲜明,即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又充分体现了袁世凯时期的礼仪风貌。  碑亭,是袁林中比较重要的建筑之一。它面阔三间,亭内伏卧着一座巨大的石雕,叫作赑屃。传说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其中之一的赑屃喜好负重,所以人们安排它来驮碑。在这个高达5.5米的墓碑上,雕刻出了数条蟠龙,翱翔云中,显现出墓主人身份的非比寻常。墓碑正面则镌刻“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苍劲挺拔的端楷大字,这出自于袁世凯好友徐世昌的手笔。  转过碑亭,便来到堂院前。堂院是袁林最重要的、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堂院大门,为单檐歇山顶建筑,上覆绿琉璃瓦,面阔三间。在堂院大门的每一扇门板上,都有横七排、竖七排的铜门钉,它不仅起到装饰门面的作用,更重要的体现出一种森严的等级,表明它的主人虽然比故宫里的皇帝低一个等级,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贵人物。  过了大门,便进入堂院。堂院是一组四合院式样的建筑,由景仁堂和东、西配殿组成。景仁堂居中,是当年来祭祀袁世凯的地方。室内设有供桌、灵位以及袁世凯生前的衣冠剑带。而东西配殿则作为其他高级官员休息的地方,陈设相对简单。在院内神道的中央,原来还陈列着一座风磨铜鼎炉,可惜解放前不幸遗失,只留下了一个汉白玉的基座。  穿过堂院,即达袁世凯的墓庐。来到这儿,眼前豁然开朗,这里与前面的景象迥然不同,一派欧式风格。罗马式的大柱子、浑铁铸就的大铁门、青石砌成的墓庐,与前面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墓台前的大铁门是呈“山”字形,以浑铁铸成,镶嵌在西洋柱廊式的白石双柱之间。铁门的上端各有一个八角徽章,徽章的中心仍是十二章纹,反复强调着墓主人的独特身份。墓庐作圆形,由三层台阶隆起,周围雕有十二尊石狮,更加显示出了一种威严之势。  那么,袁世凯的墓庐是怎么样修建起来的呢?据记载,它是平地起墓,像我们平时盖房子一样,先打地基再建墓室。墓室分为左、右两个。左墓室用来安葬袁世凯,而右墓室则留给了他的原配夫人于氏。为起到保护的目的,在砖砌的墓室外又加上了一层一米多厚的钢筋水泥作为外框,所以非常坚固。据说,当年整个墓区由藜寨围护,寨外辟渠注水,环绕周遭;寨内松柏梅槐浓荫蔽日,在平旷的洹上一带,的确是一处景致福地。  1952年10月,毛泽东莅临袁林视察。他饶有兴趣的参观过后,做出指示,要把袁林保护起来,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人。弹指间,神州换了新颜,昔日的荒冢上建起了人民的博物馆,成为了知识的殿堂。修葺一新的房舍中,陈列出殷商王朝的文明,展现了清末民初的跌宕曲折,记录着今天的酸甜苦辣。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到这里聆听民族已逝的历史,感悟辛酸的屈辱,追忆灿烂的辉煌。回首往事,展望明天,爱国主义的情愫、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细心回味,激奋之余,更能享受那份静谧的惬意、幽雅的欢愉。袁林,这一昔日的总统陵园也焕发出新的光彩,映射出中华儿女勤劳善良、自强不息的铮铮铁骨。  建筑特色  袁林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古今并存,风格殊异。穿过中国传统的牌楼门之后,是林荫夹道的神路。神路两旁是对立着的华表、石马、石虎、石狮、石雕武将、石雕文臣等。这当然是按照“帝王”的规格,为袁世凯墓做仪仗。令人感到特别的是,不论石马、石虎、石狮还是文臣武将,全都是短腿。其碑亭是传统式的。亭内袁世凯的墓碑也是和封建社会中的帝王将相一样是由巨大的赑屃背负。  过了碑亭,就是大门。正面有一座大殿,两侧有陪殿,全是清代风格的建筑。再往前行,便是大墓台基。台基有三道门,中间的铁门又完全是西式建筑,貌似民初的“大帅府”。然而,铁门上挂着的墓徽却是雕刻着苍龙、猛虎等。铁门内的三层高台大墓,便是袁世凯葬身之处。它呈圆形,全用钢筋水泥浇铸,周围雕的石狮也是模仿西式的“写实”,而不是中国传统式的“写意”。袁世凯这个古怪的墓反映了他在历史舞台上的瞬息多变的身份。  袁世凯 (1859~1916)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但后来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称帝被推翻。 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 详细++  袁世凯 (1859~1916)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但后来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称帝被推翻。 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 详细++

安阳市烈士陵园

安阳市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阳市烈士陵园堪称豫北大地的一座红色公园,坐落于安阳市洹河北岸,占地面积36亩。该园于1960年4月开始动工修建,1963年春正式建成,并先后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安阳革命史纪念馆、无名烈士纪念雕塑、郭声镛烈士墓等纪念设施。  安阳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又是革命老区,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在安阳广大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革命根据地,是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安阳籍烈士和牺牲在安阳的外省籍烈士达两万余人,其中部分烈士就安葬在安阳市烈士陵园。陵园现已安葬着数百位解放安阳牺牲的烈士忠骨,并陈列有120位历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安阳籍烈士的事迹。著名烈士有安阳党组织创始人杨介人、中华著名烈士(红军指挥员)郭声镛、二七英烈司文德、冀南军区独五旅副旅长查茂德、抗美援朝特等功臣孙占元、一级战斗英雄栗振林和员宝山、国际主义战士梅庚年、金融卫士夏蕾等。建园以来,陵园一直承载着安阳市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的任务,每年前来参瞻的各界群众都在10万余人次。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上将、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上将、原中顾委常委黄镇等领导曾专程到陵园进行悼念活动。  园内新建的安阳革命史纪念馆建筑面积2480平方米,由曾经参加过解放安阳战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主任-上将题写馆名。展馆共有四个厅,其中第一、二、三厅展出内容为1922年安阳建党至2009年安阳解放60周年87年间安阳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第四厅为缅怀厅,展出内容为安阳各界凭吊、缅怀革命烈士的有关情况。展览方式有图片、有实物、有幻影成像、有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能给参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成为陵园的一大亮点。  安阳曾是豫北战役的主战场,2012年清明节前夕,陵园为豫北战役牺牲的无名烈士专门设计制作了两座纪念雕塑。正面雕塑题名“豫北烽火铸英魂、丹心碧血贯长虹”,特邀请曾参加过豫北战役的军旅书法家、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上将题写。背面分别雕刻有市委和市政府落款的豫北战役简介和题记。纪念雕塑与纪念碑、纪念馆相呼应,形成清静肃穆、大气协调的氛围。  安阳市烈士陵园于2001年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国防教育基地”,2011年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同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安阳市烈士陵园现已实现了馆园合一、陵园园林化,让人置身其中,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仰慕之情油然而生。园内苍松成林、翠柏连片、碑体壮观、馆藏丰富,已成为安阳的标志性建筑和全国中小陵园的典范,成为集宣传、教育、纪念和游览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圣地,达到了“用红色教育人、以绿色吸引人、让文化感染人”的效果。  地址:安阳市北关区陵园路3号  邮编:455000  电话:0372—2299175、2299177  开放时间:9:00—17:00  公共交通:8路、23路

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北侧,东邻京珠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高速铁路。博物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等,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庭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中国文字博物馆门前屹立着高大的字坊。字坊高18.8米,宽10米,取甲骨文、金文中“字”字之形。通向展馆的主干道两旁,是中国文物学会青铜修复委员会委员、殷商青铜工艺研究所所长兼总工赵乾民监制的、由28片极具代表性的青铜甲骨片组成的碑林,隐含了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这批甲骨文精品大都来自《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和《花园庄东地甲骨》,最大尺寸高达1.4米、宽0.9米,总重量3吨,青铜甲骨片背面则为这些甲骨不辞的释义。同时,28片向上天卜问吉凶祸福的甲骨片又代表着28星宿,象征人与自然密切相连,是我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文字是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一座全面反映、专题研究中国各民族文字、文字历史、文字文明的专题博物馆,通过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反映中华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进一步提高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将对我国文字、文化、文明的传承和保护、研究和发扬产生深远影响。建成后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将成为立足于甲骨文的故乡——安阳,面向国内、国际开放的知识型、信息型博物馆。  特别提示  1.醉酒者、精神障碍者、衣冠不整者,谢绝入馆参观。  2.老年、残疾、幼儿等观众须由亲友陪同参观。  3.严禁在馆内吸烟,禁止携带宠物入馆。  4.禁止携带包裹参观,馆内提供免费寄存,贵重物品自行保管。  5.展厅内请勿摄像,拍照请勿使用闪光灯,请勿喧哗。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人民大道东段656号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372-2266060,0372-2266051  官方网站:http://www.wzbwg.com/  开放时间:  周一闭馆,周二-周日:9:00-17:00对外开放,16:30停止检票;节假日、其他重要活动等特殊情况将提前公告参观时间,具体可参考官网:http://www.wzbwg.com/contents/49/428.html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提前预约,领票参观,网上预约时间为全天24小时,电话预约时间为每日9:00-17:00,每天16:00停止预约次日门票。个人观众凭个人有效证件在票务中心登记领取参观券。老年人、残疾人和军人无需预约,凭本人有效证件可直接进馆参观。预约电话:0372-2266059  交通  乘坐3、21、24、27路公交车在公交东站下车即可  

安阳古城

  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河南安阳殷墟已经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郊小屯一带),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问世。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中,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名居榜首。  另外,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安阳文物古迹较多,境内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安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52年11月毛主席视察安阳,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1956年9月郭沫若先生留下了“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总书记也于1991年2月和1996年6月两次视察安阳,并亲笔题词:“弘扬民族文化,建好古都安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彰德府城,也称安阳古城。安阳历史悠久,第一个城当是商代河亶甲居相之都城,然后是盘庚迁殷之殷都城。前236年秦将王翦等又克安阳,始建安阳城。398年,在今安阳城西南烧盆窑村一带,建安阳城。580年杨坚焚邺城,将邺官府和所有居民全迁安阳古城,安阳于是称邺,为相州邺县治所。此后安阳古城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新邺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将安阳古城改筑为彰德府城。  彰德府城以南北大街为界,九府十八巷形成了“东府西巷”的分布排列格局。1949年前,鼓楼、钟楼被毁。建国后,城墙和城门都被拆,但古城内的街道和民宅建筑基本完好,城内名胜古迹甚多,护城河和城内多处蓄水坑池尚存。西南城角保护完好,辟为三角湖公园。沿护城河外辟为环城公园,成为游览和休闲散步之地。

安阳河

  洹河,又名安阳河,古称洹水,是安阳境内一条古老而重要的河流。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戊子贞,其咬于洹泉”的字名,这说明洹河见之于文字记载,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洹河,发源于林虑山,流至林州市的横水后潜入地下,潜流到安阳县善应露出地面。善应村头的百亩泉水,串串腾升,即是“遏横而入,逢善便击”的洹水。洹河东流入内黄至范阳口入卫河,全长约170公里。  洹河是安阳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安阳儿女,也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洹河又是战略要地。在洹河之滨,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天翻地覆的巨变。安阳曾是七个朝代的都城京畿地,远在公元前约1387年,商王盘庚(十四年)从“奄”(今山东省阜附近)迁到“殷”(今安阳市小屯一带),在此正式建都。战国时期,苏秦掌六国相印于洹水之上,至今柴库村村西尚有拜相台遗址。秦朝末年,秦将章邯与项羽结盟于“洹水南殷墟上”。西晋安阳县于洹水南安阳城。唐代废魏郡复置“相州”,州治设安阳。就近代而言,清末,袁世凯择居安阳洹上村,对策划末代清王朝灭亡起过重要作用,后由于袁复帝,使这段史实逊色。北伐期间,即1928年4月,冯玉祥的国民军第二集团军与张作霖的奉直鲁联军,在洹水鏖战近一个月,史称豫北战役,4月30日冯军发起-,奉直鲁联军向北一溃千里,6月上旬北伐军进入北京,长达两年之久的北伐战争胜利结束。此役间,参战双方的鹿钟麟与张学良,都下有保护袁林的命令,使这座集明清皇陵建筑之精华的袁林,完好地保存下来。  洹水的历史可以说明安阳的历史,安阳的文化可以说是洹水文化。直至现在,洹河对安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仍起着重大作用。  洹水的作用非一言可尽,现就农业之灌溉、工业之用水、水产之丰富、航运之便通及景色之秀丽分述之。

洹水公园

  洹水公园是安阳市的一座风景园林,筹建于1984年,1993年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450余亩,其中水面130亩。风景秀丽的园林景观和根据安阳周遭历史典故建成的历史文化公园。洹水公园的名字体现了安阳丰厚的历史底蕴。  洹园的对外开放,是续三角湖公园、人民公园免费开放后的最后一处收费公园,也终结了安阳市公园收费的历史。洹园被湖水环绕着,湖中三座小岛由石拱桥相连,湖水与洹水相通,水清鱼肥,此处实为观鱼、垂钓、散步的绝佳去处。这里还有平台隐秀,荷塘听香,钓台······  洹水公园中有几处引人注目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公园水边的钓台,就是传说中的袁世凯洹上垂钓之处。  公园中还有一处拜相台,记录了六国拜苏秦为相的历史。拜相台原来在殷都区柴库村,后被迁移到洹水公园。在拜相台一侧,有关部门还规划了拜相阁。霸王项羽与秦将章邯约定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举行受降仪式,纪念此事的会盟亭就在洹水公园内。这些人文景观为洹水公园增添了历史底蕴。  在自然风光和管理等方面,洹水公园在河南省都是一流的,是安阳一处颇有特色的景区。。除了多处历史文化遗迹外,自然景色之美也是洹水公园的一大特色。公园内有水面135亩,其中近20亩的水面都种植着荷花,名为“荷塘听香”。公园西边的山上是片十几亩大小的竹林,看上去满目苍翠,美不胜收,名为“幽谷烟竹”。

明义士故居

明义士故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义士故居是已故加拿大汉学家明义士博士曾经生活和收集、研究甲骨文的旧居。明义士博士早年来华传教,曾经在此居住达13年,他的四个孩子有三个在此出生。其中1916年在安阳出生的次子ArthurMenzies(汉名:明明德)1976-1980年出任加拿大驻中国大使。明明德先生任内曾经到安阳两次访问。2004年11月,安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明义士故居为安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养寿园

  养寿园是袁世凯下野后在河南彰德洹上村(今安阳)居住时修建的一所花园。占地200亩,内置花园,园内引洹河之水,小溪长流,山林峻美,被称为北国名园。园内建有养寿堂、谦益堂、五柳草堂为代表的八大景观27处建筑。建筑特点是中西结合,独具一格,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和观赏价值。后因战乱被毁  养寿园布局非常合理,整个花园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美感。养寿园南端为人工湖,北段为人工山,山湖相映,山水相连。引洹河之水(一说引漳河天平渠之水,待考)人园内,小溪长流,循环不息。湖内水清见底,游鱼穿梭,荷花飘香。山湖间空旷处建有养寿堂、谦益堂、五柳草堂、乐静楼、红叶馆、纳凉厅、澄澹榭、蔡心阁、啸竹精舍、杏花村、临洹台、洗心亭、垂钓亭、盖影亭、滴翠亭、枕泉亭、接叶亭、待春亭、瑶波亭、泻练亭、天秀峰、碧峰洞、椎风洞、散珠崖等,加上汇流池、鉴影池和卧波桥,大小二十七处建筑。这二十七处建筑,错落有致,形成一壮观优雅独特的景观。整个园内,名花遍布,香飘四季,茂林修竹,婆娑滴翠,高山泻泉,瀑散珠玉,朱栏半隐,曲径通幽,养寿园真乃是一个景色优美、清幽恬静、修心养性、颐养天年的好处所。  养寿堂位于养寿园的中央,是养寿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周围有宽广的走廊,轩敞为全园之冠。养寿堂楹联为吴江费树蔚集龚孝琪诗句:“君恩毂向渔樵说,身世无知屠钓宽。”由袁世凯属下绍县人沈祖宪所书。养寿堂前立有两块奇石,一状美人,一如伏虎,均得之于太行山中。养寿堂既是袁世凯的书房,又是袁世凯的客厅,袁世凯在彰德隐居时的主要政治活动,都是在这里策划的。  谦益堂在园的南面,面汇流池,倚碧峰嶂,左接峻阁,右挹新篁,明窗四照,远碧一泓,南园之胜,一枕收之。“谦益”二字是西太后于1902年初御书赐予袁世凯,袁世凯取之命之于堂。该堂楹联为:“圣明酬答期儿童,风月婆娑让老夫。”此为袁世凯亲拟。袁世凯还为谦益堂写了题记:“光绪辛丑季冬,皇太后御书‘谦益’二字赐臣某。圣意深远,所以勖臣至矣。园居成,以名堂,俾出人瞻仰,用自循省云”。此和养寿园的取意相同,借西太后以自保。  五柳草堂居园西北,因堂前有五棵柳树而得名。政治含义有陶渊明弃官隐居之意。  杏花村在园的正北面,为养寿园的一偏僻去处,辟地十弓,移栽古杏,茅屋数间,如在郊野,朱饰笼烟,别有一番情趣。  临洹台在园的最南端,由山石堆积而成,“若岭若立。”攀登而上,洹水在其下,彰德城廓尽收眼底。其北则临汇流池。  汇流池则园中人工湖,曲岸平波,面积达十余亩。。池中种荷植菱,丹碧成锦,花叶繁密,扁舟为阻。汇流池水通过平桥与鉴影池相接。鉴影池是汇流池的一个子池。  洗心亭在汇流池的中心,无路径可达,来往寄之于船。洗心亭是袁世凯在良辰佳期同妻妾观赏或宴乐之地。袁世凯晚年号为洗心亭主人,源于此亭。  垂钓亭在洗心亭的东面。亭由三根石柱支撑,犹如三足鼎立。垂钓亭顾名思义是袁世凯经常垂钓之处。  待春亭位于养寿园北面空旷之地,周围植有牡丹,待春而艳,国色天香,“辄有左挹右拥之乐焉”。  澄澹榭面北,枕鉴影池,倚东垣下,西接叠障,左为碧峰洞,中悬一巨镜,恰将天秀峰景色纳于其中,“若幻境焉”。澄澹榭额书有“澄澹”二字,联日:“芳沼拂席:垂檐带空”,为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所书。澄澹榭周围植有花竹;其侧有高石泻泉,潺缓弗绝。  碧峰洞即碧峰嶂,垒石砌成,是养寿园的一大景观。碧峰洞绵亘鉴影池南,“若画屏焉”。碧峰洞有四个洞口,分别通向四面:北曰碧峰,通向鉴影池北;西曰屏移,进入竹林;东曰镜转,可达澄澹榭;南曰青蔼,临谦益堂。四个洞口的题名,皆刊于诸石之上。  ……  养寿园非一般达官贵人之花园所能比,其面积之大,景色之美,花草、山水、亭台楼阁建筑与之相应的人文旨趣之匹配,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养寿园乃北国名园。

殷墟

殷墟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世界文化遗产。  殷墟博物苑位于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因其坐落在“殷墟宫殿区”而得命名。殷墟博物苑为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发祥地,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和首批全国旅游景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属于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殷墟博物苑“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式的殿宇高耸,朱墨雕彩;青铜礼器,古色古香;仿殷石雕,徐徐如生;花木扶疏,芳草萋萋。院内景色与苑东北的洹水河相映成趣,具有古代帝王宫殿的人文景观特征。  殷墟博物院犹如一座展示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给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和启迪。游览殷墟博物苑,您可以领略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探寻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渊源。  殷墟宫殿区  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50余座建筑遗址分“宫殿、宗庙、祭坛(甲、乙、丙)”三组,宏伟壮观。另外还发现铸铜遗址等。宫殿区出土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宝石器等珍贵文物。这里共出土甲骨文16万件之多,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为世界出土青铜器之冠。殷墟文物有的是华夏之最,有的是世界之冠,蕴藏着殷代先民们的创造、智慧和卓越的技能。据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奴隶社会”;殷商文化具有“都城,文字和青铜器三个重要因素”;“殷墟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赋诗云:“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1991年-主席视察该苑时指出:“这个地方学问很深,很有发展前途。”  殷墟车马坑-----中国古代最早的车马实物和道路遗迹  华夏幅员广袤,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车子,考古屡经发现,而且结构基本定型,离开它最初发明的时间应该有一个相当长的阶段了。古文献中说夏代就发明了车,但是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含本苑展厅陈列的6座在内)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由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古国之一。  殷墟博物苑展出的6座殷代车马坑和道路遗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和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分别在安阳刘家庄北地、南地和孝民屯东地发掘的,商代道路遗迹是在滑翔学校南地发掘的。这几座车马坑,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高学术研究和展示价值。每坑葬1车,其中5坑随车皆葬两马,4坑各葬1人。经鉴定,殉人中多为成年男性,另有1少年男性。研究证明,殷代的马车造型美观,结构牢固,车体轻巧,运转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坦。殷代车马坑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车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它是国人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殷墟甲骨文----中国汉字的鼻祖  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殷墟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冶铸业的巅峰  中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形成了以青铜礼器和兵器为主的青铜文明,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铜礼器的大量出现,证明中国青铜文化已发展到了最高的阶段。以青铜礼器鼎、簋、觚、爵、斝,兵器戈、矛、钺、刀、镞,工具锛、凿、斧、锯、铲,乐器铙、铃、钲等为代表的殷墟青铜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缛神秘。层层叠叠的线条把动物形象加以抽象变化,采用极精细的几何纹和深浅凸凹的浮雕,构成形形色色的图案,布局严谨,庄严凝重。其夸张而神秘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粗犷的原始张力和艺术的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殷墟在青铜冶铸方面辉煌的成就使其成为世界古代青铜文明的中心之一。  司母戊大鼎-------世界青铜器之最  殷墟王陵区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青铜礼器,高达133厘米,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原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殷墟博物苑为便于游人参观,将其仿制放大露天陈列在大殿前的广场上。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为“世界之最”。其铸法先进,青铜器配方之科学,令当今冶金专家为之叹服!铸造这样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艺和组织劳动的经验。已有不少学者指出,这件巨大的青铜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的发达和人民高度的创造能力。  妇好墓  1976年由殷商考古专家郑振香、陈志达二位先生主持发掘的妇好墓,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成果的前列。  妇好墓位于丙组基址西南,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  妇好享堂(母辛宗)  妇好享堂、母辛宗,即是妇好死后,国王武丁为祭祀妇好,在其墓圹上所修建的宗庙建筑,妇好──庙号“辛”。其墓上的享堂,卜辞称“母辛宗”。这座建筑就是对母辛宗遗迹的科学复原。  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妇好汉白玉雕像  尊立于妇好享堂前的汉白玉妇好雕像,是根据有关资料雕塑而成的。你看它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坚执锐,威风凛凛,显示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女将的英姿和风采。她手持的这件龙纹大铜钺,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8.5公斤。另一件虎纹铜钺重9公斤。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古代的斧钺主要用于治军,“钺曾是军事统率权即王权的象征。  地址:安阳市殷都区殷墟路1号  类型:古迹博物馆陵园/墓地世界文化遗产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372-3932171;0372—3161022  官方网站:http://www.ayyx.com  开放时间:  夏季8:00-17:00,冬季8:00-18:00。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

太行大峡谷(林州大峡谷)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太行大峡谷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东麓的林州市西侧,南北长100华里,东西宽2.5华里,海拔800——1739米,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峰、峦、台、壁、峡、瀑、嶂、泉姿态万千,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号称“太行大峡谷”。  这里群山拱翠,流泉碧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雄壮的太行山孕育的炎黄子孙,特别淳朴厚道,真诚善良。民宅建筑,就地取材。石街、石院、石墙、石柱、石梯、石楼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古色古香,令人寻味。景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植被覆盖率为90%,森林覆盖率80%,其中原始植被约占60%,退耕还林,人工造林约占30%,森林茂密,自然生态保持良好,植被完美,旅游资源丰富,有天然氧吧之美誉。  境内有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三伏酷暑水结冰的太极冰山,千古之谜猪叫石三大奇观。有太行之魂王相岩,潭深谷幽仙霞谷,晋普龙洞小洞天,原始森林太极山,亦真亦幻仙台山,鬼斧神工鲁班门,华夏—绝桃花瀑,太行平湖南谷洞(刘秀湖)八大景观。国家重点风景区评审委员会专家朱畅中先生高度评价太行大峡谷景区是“步随景移,百里画廊,人间仙境。”  此外还有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鲁班村南教场。旧志曰:“青崖如点黛,赤壁若朝霞,树翳文禽,潭泓绿水,景物奇秀,为世所称”。阳春,风和日丽,万木峥嵘,鸟语花香;盛夏,青山绿水,林树青葱,叶茂荫深;金秋,红叶似火,菽谷飘香,山果累累,惹人陶醉;隆冬,群山披素,白雪皑皑,垂冰百丈。  太行大峡谷东距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72Km,境内旅游专线水泥公路直达景点,标准化台阶登山道绕遍景区,星级宾馆遍布景点,手机电话通讯方便,是休疗养生、滑翔攀岩、避暑度假、绘画写生、寻古探幽、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太行大峡谷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河南省十佳风景名胜区,是全国农村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石板岩供销社“扁担精神”的发祥地,是太行山的儿子—谷文昌同志的故乡,是中国文联书画中心的创作培训基地。国家旅游局孙钢副局长在太行大峡谷景区考察是赞叹说,就太行大峡谷雄伟气势和可观赏性而言在世界大峡谷中也是一流的,这里有条件成为河南乃至全国的旅游热点。他嘱咐当地领导要搞好重点开发、提高综合接待能力,注意保护生态及加强安全设施等,努力把这条大峡谷建成全国一流的、适应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绿色生态长廊。  网址:http://www.thdxg.com/  地址:安阳市林州市石板岩镇  类型:国家公园峡谷森林地质地貌山瀑布河流  游玩时间:建议1-2天  电话:0372-6082888  官方网站:http://www.thdxg.net/  开放时间:  7:00-18:00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史无前例的一大杰作;是新中国林州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此工程中,林州人民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感人精神,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和赞扬,也受到了世人的称赞而广为传颂。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现名林州)红旗渠”。现国家主席-同志1996年6月1日到红旗渠视察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河南省委书记-把红旗渠精神称之为“中华魂”,“民族魂”。红旗渠于1996年被定为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源有限,仍不能解决大面积灌溉问题。  “引漳入林”是林县人民多年的愿望。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在省、地各级领导和山西省平顺县干部群众的支持下,在各级水利部门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县委、县人委组织数万民工,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总干渠从分水岭分为三条干渠,第一干渠向西南,经姚村镇、城郊乡到合涧镇与英雄渠汇合,长39.7公里,渠底宽6.5米,渠墙高3.5米,纵坡1/5000,设计加大流量14秒立方米,灌溉面积35.2万亩;第二干渠向东南,经姚村镇、河顺镇到横水镇马店村,全长47.6公里,渠底宽3.5米,渠墙高2.5米,纵坡1/2000,设计加大流量7.7秒立方米。灌溉面积11.6万亩;第三干渠向东到东岗乡东芦寨村,全长10.9公里,渠底宽2.5米,渠墙高2.2米,纵坡1/3000,设计加大流量3.3秒立方米,灌溉面积4.6万亩。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其中凿通隧洞211个,总长53.7公里,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还建了水电站和提水站。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共完成土石砌方2225万立方米。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  红旗渠名胜游览区位于林州市区北部豫、晋、冀三省交汇处,距市区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风光秀丽雄险,人文景观独特恢宏,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游览区始建于1990年,总面积5平方公里,总投资500多万元。它将盘绕在太行山腰悬崖绝壁之上雄伟险要的红旗渠重要工程与“雄、险、奇、秀”的林虑山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巧妙地融汇结合,雕凿加工,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确有其纯真淳朴的乡土风格和雄险壮观的高深意境。  199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正在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努力。游览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三景区各有特点,风调不同,内涵盈连,相映成体h。  分水苑风景区是一园林式景区,也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距市区18公里,位于林虑山北部向东分支的大驼岭、猫儿岭之间凹腰处,原名:“坟头岭”,后因之改名为“分水岭”。这里各景点排列有序,规划严整,翠柏簇拥,渠水奔腾。真可谓“山水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青年洞风景区由分水苑风景区驱车上行30公里,即可达青年洞风景区。这里山高路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更使你领略到“人工天河”的无尽诗意,主景“青年洞”靠断壁而凿,从大山之中穿通而过,为你展现出一幅雄壮的画卷,将太行美景“雄、险、奇、秀”凝集于此,极目远眺,尽收眼底,惊诧之余,唯有赞叹.....  络丝潭风景区络丝潭风景区座落在青年洞西约1公里处,亦名“天桥断”。“络丝潭”因其潭深一络蚕丝而得名,又因浊漳河有“九峡十八断”,此处乃一较大断崭跌水,上有连接豫、冀两省的峡谷索桥,故称“天桥断”。这里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可放艇畅游而尽享潭中山水风光;有神秘莫测的“神龟洞”,可欣赏神龟救民的美丽传说;还有凌空高悬的“铁索桥”等古迹名胜。  地址:安阳市林州市S228  类型:水利工程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0.5-1天  电话:0372-6811466;0372-6040080  开放时间:  8:00-18:00  交通:  市内有旅游一路公交车到太行大峡谷——红旗渠游客中心,投币一元。游客中心转车到纪念馆,纪念馆到青年洞,青年洞回游客中心,车费共20元  门票:  100元  

汤阴岳飞庙

汤阴岳飞庙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汤阴岳飞故里“宋岳忠武王庙”,原名精忠庙,岳飞庙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城内西南街。始建时间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建。历代曾多次作修葺,增建,至今占地6千4百余平方米,六进院落,房屋建筑100余间。其内含丰富,殿堂雄伟,碑碣林立。  1963年12月,岳飞庙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后,经全面整修后重新开放。如今的岳飞庙建筑精湛,碑碣林立,史料翔实,陈列丰富,1995年被评为全国文博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6月25日,汤阴岳飞庙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概况  庙坐北朝南,外廊呈长方形。临街大门为精忠坊,面西,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木结构牌楼,斗拱型制九踩四昂重翘。坊之正中阳镌明孝宗朱祐樘赐额“宋岳忠武王庙”,两侧八字墙上用青石碣分别阳刻“忠”、“孝”两个大字。字高1.8米,遒劲端庄,格外醒目,过精忠坊为山门,坐北朝南,三开间式建筑,两侧扇形壁镶嵌有滚龙戏水浮雕,门前一对石狮分踞左右。山门檐下一排巨匾,-“精忠报国”、“浩然正气”、“庙食千秋”,是当代书法家舒同、楚图南、肖劳的手迹。明柱上嵌有当代文学家魏巍撰书的楹联:“存巍然正气;壮故乡山河。”两侧还有一副楹联:蓬头垢面跪当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坐上,看看今日将军."山门对面为施全祠,内塑施全铜像,前石阶下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王俊五0党铁跪像呈镇压之势。  拾级入庙,古柏苍劲,碑碣林立,东有肃瞻亭,西有觐光亭,仪门前两道高大的碑墙把这岳飞庙  里辟作东西两个小院。院中各有亭子一座,东曰“肃瞻”,西曰“觐光”。在林立的碑刻中,有明清帝王谒庙诗篇,有名代重修扩建古庙胜迹的记实,更多的是历代文人学士颂扬英雄的诗词歌赋。陈运和诗称“精忠报国久居在岳飞背脊久居在大好山河”。历代诗词歌赋尚存近200块。穿过御碑亭,便是岳庙之主体建筑——正殿。该殿面阔五间18.30米。进深三间11.60米,斗拱型制为五踩重翘重昂,硬山式建筑,高10米。体态稳重,气势恢宏。殿门楣上悬有五块巨匾,分别是“乃武乃文”、“故乡俎豆”、“忠灵示泯”、“百战精威”、“乾坤正气”。其中“百战神威”和“忠灵未泯”为清帝光绪和太后慈禧所题。正殿中央为岳飞彩塑坐像,高丈余,英武魁伟,正气凛凛。上悬“还我河山”贴金巨匾。坐像两侧镶嵌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楹联“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四周墙上,悬挂着国内现代著名书画家颂扬岳飞的书画墨宝。大殿两侧的东西庑中,为岳飞史迹陈列室。  大殿后院,是寝殿、岳云祠、四子祠、岳珂祠、孝娥祠、三代祠等。寝殿上方悬有现代著名书法家商向前、沈鹏等题写的匾额和魏传统等的楹联,内陈列着著名的书法珍品《出师表》石刻,有刻石一百四十余方。  主要建筑  精忠坊,又名棂星门,建于明正德七年(1521年),是一座卯榫结构的木制牌楼。它飞檐尖耸,形如群雁比翼,建造精美,气势雄伟壮观。由于排列紧凑,吻合严密,虽然通体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却历经近500年的震灾水患,仍巍然屹立,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艺术,在力学、美学和建筑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精忠坊两侧壁间,分别嵌有“忠”、“孝”石刻大字,为明万历年间彰德府推宫张应登所题。  山门,岳庙山门青阶朱户,古朴庄严。门两侧琉璃青龙蟠壁,雄师威踞。山门上悬“浩然正气”、“精忠报国”、“庙食千秋”三块巨匾,分别为楚图南、舒同、肖劳题书。楹联“孤愤书两表墨迹犹在,报国秉一心浩气长存”、“存巍然正气,壮故乡山河”分别由魏传统、魏巍所书。岳飞庙  施全祠,施全原为殿司小军官,对秦桧主降误国,诬害岳飞极为愤恨。在岳飞遇害八年后的1150年,藏于桥下刺杀秦桧,行刺未成被捕。施全面对秦桧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被磔刑处死。后人建祠以资纪念。施全祠下的五跪像分别为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王俊,此五人因残害岳飞而成为世人唾弃的千古罪人。  御碑亭和乾隆碑,在岳飞庙正殿前方的神道上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御碑亭,但是亭子里却不见有碑。那么,这块儿御碑是哪位皇帝的?碑又到哪里去了?他就是风流天子乾隆。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秋,清高宗弘历巡视嵩山返京路过汤阴岳飞庙,在拜谒岳飞后,由衷地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加以赞颂。按理,碑亭不应建在神道正中,但封建社会皇权至上,所以破例。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的1915年,人们把乾隆诗碑移到了山门外的东侧。  正殿,岳飞庙的主体建筑。殿堂巍峨庄严,气势恢宏。殿内彩梁画栋,辉煌绚丽。岳飞彩塑坐像端居正中,头戴金盔,身着紫袍,臂露金甲,手握宝剑,英武魁伟,气宇轩昂。  贤母祠,原称寝殿。殿内原塑有岳飞和李氏夫人塑像。1985年修复时,经有关部门批准,内增塑“岳母刺字”组塑而改为贤母祠。贤母内四周壁间镶嵌有岳飞手书“出师表”、“满江红”、“墨庄”、“还我河山”、“宝刀歌”等碑刻及后人歌颂岳飞书法赞词的碑碣近七十块。  以上主要建筑之外,还有岳云祠、四子祠、孝娥祠、东西厢房、碑林以及肃瞻亭、觐光亭等。  地址:安阳市汤阴县岳庙街86号  类型:古迹祠堂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372-6213664  开放时间:8:00-18:00。  门票信息:成人50元,学生凭证25元。  交通:  乘坐安阳至汤阴的10路专线车可达    岳飞 (1103~1142)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北宋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 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 宣和四年(1122)初,岳飞初次从军。同年十月,在北宋攻辽战争中,曾到达辽燕京…… 详细++  岳飞 (1103~1142)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北宋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 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 宣和四年(1122)初,岳飞初次从军。同年十月,在北宋攻辽战争中,曾到达辽燕京…… 详细++

马氏庄园

马氏庄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氏庄园位于安阳西21公里的蒋村乡西蒋村,为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其地北倚寿安山,南临珠泉河,西近巍巍太行,东连华北平原,辉映于行山洹水间,尤具胜观。  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年,前后营建近50年之久。主要建筑现存基本完整。建筑群主要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其中北区一路,建有二个四合院;中区四路,其中西三路为住宅区,每路前后又均建四个四合院,每条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东一路为马氏家庙,前后两个四合院;南区一路,其中轴线上亦为九门相照格局,前后亦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在中心建筑的东、西、南三侧则各建一排配房环卫。三区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厅、堂、楼、廊、房、门等,共计308间。现有建筑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周围附属建筑还有马氏义庄、庢庄、文昌阁、马厩、仓库、柴草库、马氏祠堂以及北、中、南三座花园等,总占地面积在70000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达100000多平方米。整个庄园设计合理,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左右对称,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大型封建官僚府第”。  庄园主人马丕瑶(1831年—1895年),安阳县西蒋村人,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历任山西平陆知县、永济知县,解州、太原知府,山西按察使、布政使,贵州按察使、布政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广东巡抚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他为官30多年,勤政务实,恪尽职守,忠心爱民,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和朝廷信赖,百姓呼他为“马青天”,光绪帝则褒奖他“鞠躬尽瘁”、“百官楷模”。马丕瑶逝世后,诰封“光禄大夫”、“威武将军”。马丕瑶膝下有四男三女,亦多远见卓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长子马吉森(1857年—1912年),翰林院待诏,开办安阳六河沟等煤矿,首创安阳广益纱厂(今安阳豫北棉纺织厂前身),成立安阳矿业总公司,并任安阳商会会长。他开河南地方民族工业之先河,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次子马吉樟(1859年—1931年),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校、湖北提法使、按察使等职,深得朝廷器重。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内史、北洋政府-秘书等职;三女马青霞(1877年—1923年),又名-霞,乐善好施,酷爱教育事业,光绪帝诰封“一品诰命夫人”,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投奔革命,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女志士,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美名。孙中山先生曾赞誉她为“巾帼英雄”,并为她题写了“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鲁迅先生也曾称赞她“才貌双全”。  该庄园于抗日战争初年归为公有,历为安阳县师范、安阳县第一中学、蒋村完小和蒋村粮站等单位占用。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政府数次拨巨款进行了全面维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特别是在今年的4月30日在这里成功地举办了“马氏庄园第一届文化旅游节”活动,成为了一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观光景区。  北区位于中街路北,座北朝南,前后两个四合院,后院之东西又各建一跨院,谓之“亚元扁宅”。多为硬山顶式的楼房,原为马丕瑶祖上旧宅。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了次子马吉樟。民国初年,马吉樟任袁世凯-内史期间进行了翻修和改建。  中区在三区中规模最大,约占整个庄园的三分之二。它坐落在南街之北,亦座北朝南,各类建筑计158间,由家庙一路和住宅三路组成,其中家庙居东,住宅区居西,四路建筑各自成体系,左右又互相呼应。  家庙正门下层辟三道拱券门,上为读书楼五间。头进四合院东西厢房各五间,曰“东塾”、“西塾”。正房过厅五间,悬山顶式,前后带廊,高台基,名曰“燕翼堂”;后院厢房各三间,东为“遗衣物所”,西为“藏祭器所”。正殿五间,高大宏伟,名曰“聿修堂”,即享堂。前建月台。它的规格和布局是严格按照清光绪年间制定的《清会典》规定而建造的。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  住宅三路的建筑形式及格局大同小异。均南开正门,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前庭后堂,左右对称,由南向北,逐级抬高。中路大门高大宏伟,而东、西正门则均为洞券门,西路大门内又建有屏门。只有中路建有二门,内置屏门。后院又有不同:西路主房为平房五间,而中路、东路主房则各为楼房五间,东路东厢又为三间楼房。在建筑规格上,中路为高,东路次之,西路又次之。在建筑时间上,西路较早,于光绪九年(1883年)始建,中路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始建,东路则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始建。马氏兄弟分家,东路归长子马吉森所有,西路归四子马吉枢所有。  南区与中区隔街相望,原设计为三路,其中东路建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而中、西二路仅将大门及临街房建成,后因时局变化,尚未建成。  南区东路座南向北,亦为九门相照,前后四个四合院。其中头进院和三进院较小,分别建二门、三门,门两侧各为两间廊房,东西厢房各为三间;二进院和四进院较大,其正房均为七间,东西厢房各为五间。  南区的建筑规模和规格,都明显高于中、北二区,这不仅表现在建筑体量的增大,大门的增多,而且表现在精美的石、砖和木雕建筑物件的大量使用。究其原因,南区为民国时期所建,已不再受封建社会的种种规定和限制。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老三马吉梅。  庄园建筑全为砖木结构,灰瓦盖顶。屋顶多为硬山顶式,另有悬山及平顶等。其建筑特点既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间建筑特色,又兼有山西雕刻艺术特色。另一显著特点是,无论正房,配房大多有前廊,有的则前后带廊,形成廊廊环绕,院院相通,尤其是雨雪天便于行走。  北区位于中街路北,座北朝南,前后两个四合院,后院之东西又各建一跨院,谓之“亚元扁宅”。多为硬山顶式的楼房,原为马丕瑶祖上旧宅。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了次子马吉樟。民国初年,马吉樟任袁世凯-内史期间进行了翻修和改建。  中区在三区中规模最大,约占整个庄园的三分之二。它坐落在南街之北,亦座北朝南,各类建筑计158间,由家庙一路和住宅三路组成,其中家庙居东,住宅区居西,四路建筑各自成体系,左右又互相呼应。  南区与中区隔街相望,原设计为三路,其中东路建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而中、西二路仅将大门及临街房建成,后因时局变化,尚未建成。  南区东路座南向北,亦为九门相照,前后四个四合院。其中头进院和三进院较小,分别建二门、三门,门两侧各为两间廊房,东西厢房各为三间;二进院和四进院较大,其正房均为七间,东西厢房各为五间。  南区的建筑规模和规格,都明显高于中、北二区,这不仅表现在建筑体量的增大,大门的增多,而且表现在精美的石、砖和木雕建筑物件的大量使用。究其原因,南区为民国时期所建,已不再受封建社会的种种规定和限制。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老三马吉梅。  庄园建筑全为砖木结构,灰瓦盖顶。屋顶多为硬山顶式,另有悬山及平顶等。其建筑特点既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间建筑特色,又兼有山西雕刻艺术特色。另一显著特点是,无论正房,配房大多有前廊,有的则前后带廊,形成廊廊环绕,院院相通,尤其是雨雪天便于行走。  地址:安阳市安阳县蒋村镇西蒋村  类型:名人故居古迹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4小时  电话:0372-3233666;0372-5825777  官方网站:http://www.aymszy.com/  开放时间:  8:30-17:00(冬),8:30-17:30(夏)。   交通  乘坐安阳-水冶的车,在马氏庄园路口下车(上车后和售票员说到马氏庄园),然后再乘坐水冶到马氏庄园的小面包车直达马氏庄园(票价2元)  门票  门票60元     马丕瑶 (1831~1895)  马丕瑶(1831~1895)字玉山,河南安阳人。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官山西知县、知州、知府共20余年。光绪十四年(1888)二月任广西布政使,翌年八月任广西巡抚。在桂四年,提倡“振刷精神,破除积习”。针对广西民生凋敝,发布《广西禁地方官派苛告示》,明令各地官吏不可借游历、查办保甲和分派差役之机0百姓。加强边疆防卫,在广西边境重地筑炮台20所。下令对…… 详细++  马丕瑶 (1831~1895)  马丕瑶(1831~1895)字玉山,河南安阳人。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官山西知县、知州、知府共20余年。光绪十四年(1888)二月任广西布政使,翌年八月任广西巡抚。在桂四年,提倡“振刷精神,破除积习”。针对广西民生凋敝,发布《广西禁地方官派苛告示》,明令各地官吏不可借游历、查办保甲和分派差役之机0百姓。加强边疆防卫,在广西边境重地筑炮台20所。下令对…… 详细++

羑里城遗址

羑里城遗址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羑里城,位于汤阴县城北2公里处,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国家监狱,也是风靡全球的《周易》发祥地。她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扬海内外,“画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的历史典故发生在这里,“逆境发愤”、“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源于此地。羑里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安阳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千多年前,殷纣王忌惮周族的日益强盛,契机以蓄意谋反为由将西伯侯姬昌软禁于荒村羑里,也就是如今的羑里城。姬昌当时年虽年事已高,但在被困的七年中,仍以顽强的毅力将伏羲先天八卦演易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爻,完成了《周易》这部举世闻名,千古不朽的著作。  《周易》是中国文化最为古老的典籍之一,被列为五经之首,三千多年来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她以占筮的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其内容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全部内容,它是一部哲学著作,是我们先人的世界观和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维,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创新发展的艰苦历程。同时,它也是一部科学巨著,其中许多观点已被现代科学所验证。计算机之父菜布尼兹认为《周易》卦象中阴阳符号的排列,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二进制。此外,化学元素周期表、量子力学理论,都能够在《周易》中找到其科学依据和源头。因此,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周易》研究热。许多科学家预言,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将进入以《周易》为代表的易经时代,有人甚至提出,《周易》不是人类自己的创作,而是外星人传给人类的预言书,数千年来,无论从帝王到百姓,从鸿儒博士到江湖术士,从世外高人到凡夫俗子,都对《周易》抱着广泛的兴趣。无论是国家治乱兴衰,还是个人荣辱得失,人们总希望能从《周易》中找到合理解释,企望借《周易》以趋吉避凶。  《周易》古今传千古,羑里盛名天下闻。《周易》与羑里也解下了千古情缘。雄伟开阔的既济广场意义深远;阴阳分明的太极水景美轮美奂;古朴端庄的山门简洁凝重;林木葱葱的神道整洁静幽;苍劲的翠柏映衬幽幽的老井。这里既有古庙古刹的肃穆,又有园林胜景的典雅,明代诗人李筵赞云:“一卷经成万古功,曾将天地立穹隆。台高自起寒云碧,树老还收晚照红”。  拾级而上,山门巍峨屹立。山门中的沙石雕河图洛书沧桑凝重,神物龙马、神龟图案被雕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阴点和阳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在此,人们可以聆听“河出图,洛出书”的动人传说来追本溯源,探索其中的奥妙去破解生命密码。  大殿规模恢宏,气势雄伟。进入殿中,传神的图像,逼真的雕塑,让人们感受到圣贤的庄严,思绪也随之梦回到三千多年前的岁月里。相传,姬昌在囚困期间,占卜命运,预测未来,精心演易,人们他为圣人。传闻不禁传入朝中,纣王惊慌万分,为试探真伪,竟残忍地将姬昌的长子伯邑考杀死,用他的肉做成肉汤送给姬昌食用。姬昌早已知道儿子被害,悲痛万分,但为迷惑纣王猜疑,无奈之下,强忍哀伤,喝下肉汤。纣王于是放松了警惕,在囚困姬昌七年后,将其释放。传说,文王再喝了肉汤后,就到演易台后吐了出来,之后,每天吃的食物都吐在这里,日久天长,就形成了一个大土冢,后人称吐儿冢。也有人说,文王吐出得是个兔子,所以,现在羑里城的百姓还流传着一句俗语,羑里城的兔子打不得。  庄严肃穆的演易台,人们透过窗棂,犹如看见文王当年坐在草垫上,静静地凝视着眼前的图案,用手将蓍草捻来捻去的画面。蓍草是一种具有灵性的草,故用来占卜。传说,这种草不是种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存活,只有在羑里城内才有,人们也常说,神物是择地而居,只有厚重的羑里之土才能赋予出灵性的神奇之草。  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的庙院中有许多碑刻,均是明清以来帝王、文武官员以及文人学士颂扬文王的诗、赋、篇章。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文王易》碑,上镌《周易》64卦及其释卦辞文,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实物资料。民间流传,64卦可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心诚的游人可在此摇卦,预测未来,启迪智慧,以求事事平安。  在羑里城有一处别有趣味的地方—九宫八卦阵。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按《周易》的八卦方位图而布成,曾用阵困住了名将陆逊,几千年前的军事重地,如今成为了人们寻觅新奇的娱乐之所。阵中迷魂叠绕,连环阵、诱敌阵、长蛇阵等多个阵路交错叠映,路转千回。南来北往的游人都会以身试阵,感受八卦的扑朔迷离,奥妙无穷。  一切皆有天数,最古老的监狱在数千年后,成为人们祭拜先贤的圣地,如今,来到羑里城感受到的不是阴森恐怖,更多的是体会到文王的从容淡定和《周易》的博大神秘。  现存羑里城遗址,为一片高出地面约丈余的土台,南北长105米,东西宽103米,面积达万余平方米。台上有文王庙,座北向南,古柏苍翠。现存建筑有演易坊、山门、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还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余通,对于研究《周易》和历史、书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地址:安阳市汤阴县韩庄乡文王路中段  类型:古迹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372-6231399  开放时间:  夏季8:00-18:30,冬季8:00-17:30。  门票信息:  1.2米以下儿童免票,70岁以上老人持身份证免票;60岁以上老人持老年证购老人票25元。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位于海拔1600余米的林虑山山巅,山道盘旋而上,挺立山头,整个太行山大峡谷和林州盆地风光一览无余。真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意。  林虑山现在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体育搭台,旅游唱戏”,一年一度的林州国际滑翔旅游节已成为河南省实施对外开放,发展旅游事业推出的又一个新项目。  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概况  1987年,安阳航校校长张杰及其好友李开河到林虑山考察后,认为此处为一理想滑翔场地。1989年,林县又邀请全国伞翼滑翔协会主席吴英诚来林考察,得到进一步确认。同年11月,应邀来林实地测试、试飞的国际航协秘书长何塞·海勒称赞此处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后经日本、韩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丹麦、挪威、匈牙利、捷克、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波兰、瑞士、比利时、瑞典、芬兰、意大利、立陶宛、冰岛、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巴西、中国台湾、东北、江苏、江西、山东、四川等地运动员多次滑翔飞行,一致认为林虑山滑翔基地具有地理条件好、着陆场地好、风景名胜好、交通通讯条件好等多方面优势,又有国家体委安阳航校作后盾,是亚洲最理想、世界最好的滑翔场地之一。  林州市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位于林虑山东侧,山高海拔1000~1700米,盆地内海拔280米。飞行区域东西宽50公里,南北长150公里。其中1号起飞场(石板岩乡南教场)海拔1210米,适用于东风、北风;2号起飞场(城郊乡轿顶山)海拔1100米,适用于东风、南风、北风;3号起飞场(河顺镇天台山)海拔710米,适用于西风;4号起飞场(五龙镇境内)。其中1号、2号、3号起飞场汽车可直达山顶。山顶有大型停车场,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良好。  基地除2~3月份属风季外,均适于滑翔飞行。4~10月份均有较好的热力上升气流和动力上升气流,平均上升气流2~4米/秒,其中5~7月份可达5~8米/秒。基地属大陆性气候,上升气流达2000~3000米,3~4月份可达4000米以上,多为积云上升气流,便于寻找,且云量适中,淡积云多个。  基地地标明显,便于领航,降落场地开阔、平坦,有公路连接,便于回收。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

太行屋脊景区

太行屋脊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太行屋脊景区是中国书画写生基地,与王相岩、桃花谷、红旗旗渠形成系列风光带。景区入口有宽广清幽的太行平湖,水陆两路进入景区,景区分为平湖区、叠水区、特色农业区、风情民俗区,呈循环连接之势,曲径通幽,适合不同游客游览。  这里妍秀如娥嵋,雄伟胜泰山,险峻如华岳,深幽如衡山。红岩壁立万仞,绿树碧映千山,山山皆丰碑,处处入图画,步随景移,可游、可赏、可居、可耕、可休闲、可修身、可涤凡尘,有“世外桃园”、“人间仙境”之美誉。  太行屋脊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山地景观又有水域景观,还有人文景观,集雄、奇、险、秀、幽、旷于一体,可与九寨沟、野三坡、蓬莱仙岛相媲美。这里曾是东汉光武帝刘秀逃难避居的地方,也是明代嘉靖十八年山西黎城县临下二十四世海兹舟修身养性、炼丹的地方,还是八路军储粮藏粮的地方。  地址:安阳市林州市石板岩乡太行太峡谷太行屋脊风景区  类型:山湖泊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0372-6082789,0372-6082788,13700718322  官方网站:http://www.lztaihangwuji.com/  开放时间:  7:00-18:00。  门票信息:  1.2米以下儿童免票,70岁以上的老人持有效证件免票,残疾人持残疾证免票,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免票,教师持教师证免票(仅限教师节当天)。1.2-1.4米之间的儿童购优惠票,60-69岁之间的老人持有效证件购优惠票,学生持学生证购优惠票。  交通:  乘坐开往太行屋脊景区的专线大巴

北关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红旗路街道 杜充 (?~1141) 宋朝宰相 韩侂胄 (1152~1207) 宋朝宰相 李凤娘 (1144~1200) 王同皎 (?~706) 崔铣 (1478~1541) 明代学者 刘青霞 (1877~1923) 辛亥女志士 王繇 杨静儿 杨清河 刘顺 (1950~1998) 袁林 安阳市烈士陵园 中国文字博物馆 安阳古城 安阳河 洹水公园 明义士故居 养寿园
解放路街道 杜充 (?~1141) 宋朝宰相 韩侂胄 (1152~1207) 宋朝宰相 李凤娘 (1144~1200) 王同皎 (?~706) 崔铣 (1478~1541) 明代学者 刘青霞 (1877~1923) 辛亥女志士 王繇 杨静儿 杨清河 刘顺 (1950~1998) 袁林 安阳市烈士陵园 中国文字博物馆 安阳古城 安阳河 洹水公园 明义士故居 养寿园
灯塔路街道 袁林 安阳市烈士陵园 中国文字博物馆 安阳古城 安阳河 洹水公园 明义士故居 养寿园
豆腐营街道 袁林 安阳市烈士陵园 中国文字博物馆 安阳古城 安阳河 洹水公园 明义士故居 养寿园
洹北街道 袁林 安阳市烈士陵园 中国文字博物馆 安阳古城 安阳河 洹水公园 明义士故居 养寿园
彰东街道 袁林 安阳市烈士陵园 中国文字博物馆 安阳古城 安阳河 洹水公园 明义士故居 养寿园
彰北街道 袁林 安阳市烈士陵园 中国文字博物馆 安阳古城 安阳河 洹水公园 明义士故居 养寿园
民航路街道 杜充 (?~1141) 宋朝宰相 韩侂胄 (1152~1207) 宋朝宰相 李凤娘 (1144~1200) 王同皎 (?~706) 崔铣 (1478~1541) 明代学者 刘青霞 (1877~1923) 辛亥女志士 王繇 杨静儿 杨清河 刘顺 (1950~1998) 袁林 安阳市烈士陵园 中国文字博物馆 安阳古城 安阳河 洹水公园 明义士故居 养寿园
曙光路街道 袁林 安阳市烈士陵园 中国文字博物馆 安阳古城 安阳河 洹水公园 明义士故居 养寿园

北关区特产大全